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2022-10-25

中职学校的学生以好动和厌学而令不少中职学校的老师头痛, 但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性格特点并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 改变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 我们就会收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对学生的看法也会随之改变。在数控课程的实训教学过程中, 我将双主体互动教学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法, 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学生不听课的现象没有了, 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大幅提高了, 从中我得到了许多体会。

1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是课堂上满足中职学生好动性格生理需要的有效方法

在主体性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 师生双方是一种主体与主体的关系, 通过教学互动发展自身的主体性, 这就意味着师生双方的彼此承认, 具有相同的地位、权利, 双方人格的平等与机会的平等, 反对强制与压迫, 但双方必须遵守共同认可的教学规范。中职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动, 如果学生好动的性格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学生就会想办法发泄, 课堂上如果过分地压制学生好动的需要, 其结果必然是大范围的睡觉。为了能合理地满足学生好动的需要, 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满足学生“动”的愿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 这里所谓的“动”是有序的动, 而不是乱动。数控实训以学生动手为主, 但并不意味老师的作用减弱了, 相反, 老师的角色比理论课更为重要, 如果学生地实训过程中乱动, 学生不仅学不到相应的技能, 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 在教学设计上, 教师备课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有序地动。为了让学生的“动”更加合理有序, 我们可以采用小组教学的形式, 每一组配备一各组长, 教师重点组织小组长合理安排本组同学进行操作, 小组之间进行竞赛, 对胜出的小组给予加分奖励。由于学生“动”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学生变得比平时更“静”了。

2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是改变学生厌学的重要手段

学生厌学是因为学生没有学习动机, 失去了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是引发、维持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关键。客观的社会生活现实是学生产生学习需要的源泉, 而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各种学习需要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是教学过程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教学设计上要改变了过去那种要学生学和灌学生学的做法, 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和引导学生学, 进一步是教学生如何学。以数控教学为例, 我们过去第一节课是介绍数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而且都是以教师讲为主, 学生对这些内容往往没有任何的兴趣, 如果教师对此不加以重视, 学生很快就对这门课的学习失去了兴趣。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我们就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取知识, 教师要做的不是简单的宣教, 而应该是引导, 第一节课我们不妨改为讨论课, 首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数控技术是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 有哪些应用?

你认为数控技术将来会怎样发展?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学好数控技能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要解决上述问题, 学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阅读教材中有关数控技术发展的相关内容,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各组最后选代表阐述本组的看法, 最后由教师总结学生的意见并加以引导。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可能会有少数学生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但小组讨论时他可以通过同学的发言了解相关的信息, 同时部分接触社会多的学生会将自己在社会上了解到的信息在讨论时传达给同学, 学生不仅从书本上获得有关知识, 还从中得到了很多课外的知识, 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 学生不仅知道了数控技术的发展状况, 更知道这是一门新的技术, 掌握这门技术能为将来的就业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前程, 既达到了教学目的, 又激发的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它教学内容也一样, 教师要通过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出其与社会生活的现实意义,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

3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是教学相长的内在规律的需要

教与学是教学环节中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 离开了“教”, 学生的“学”变得毫无目的, 离开了“学”、教师的“教”变得毫无意义。教师的提问、启发对学生是一种促动, 使学生积极思维、深化理解和灵活运用;学生的反问和质疑亦对教师构成促动和挑战, 从而促使教师进一步钻研专业理论, 探索教育规律, 提高教育水平, 同时,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也能从中开拓自己的视野, 毕竟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 有时教师也能从学生的答案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4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中职学生对学生失去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由于各种原因, 职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从中学起就不理想, 甚至有些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被认为是差生, 他们不仅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对这类学生, 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是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重新投入学习的关键。双主体互动教学的课堂设计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总体思路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 由于没有了对知识考核的压力, 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不断的思考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提升了自信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5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育既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也可以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的这句话, 说明了教育是一把值得人们警惕的“双刃剑”。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 学生听”,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活动, 留给学生的时间、空问都太少。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其结果是学生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课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 成了一个装载知识的“容器”。在双主体互动式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对学生的禁锢少, 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教师以教会学生从总体上观察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把握各知识点间的关系和本质特征为主, 而不是机械记忆书本上死的知识。只有让学生融会贯通地把握所学内容, 才能够运用一切已知信息, 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当然, 这里所指的产品是广义的思维成果, 既可表现为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等无形产品, 也可以为新技术、新发明、新工艺、新作品等有形产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产生“产品”, 视野开阔了, 思维活跃了, 创新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6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是人文关怀和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中的学生主体, 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关怀, 满足学生希望得到教师重视的心理需要, 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师生关系和谐, 而师生关系和谐主要特征是师生平等。过去学生必须对教师毕恭毕敬, 学生对教师的学识、要求必须顶礼膜拜。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学得死, 适应不了社会, 缺乏平等意识, 过分谨慎小心, 懦弱畏缩, 精神压抑, 个性泯灭, 批判意识、创造精神更是无从谈起。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教师不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强行灌输, 而是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见解, 甚至质疑老师,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课堂上的互动, 教师与学生成了情感上的朋友, 可以沟通交流:师生是求知道路上的伙伴, 可以互相启迪;是完全平等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

7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在数控实训教学中实施与应用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 都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和师生的互动。本人在数控加工的实训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教学。

7.1 分组教学、讨论法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 首先对组长进行培训, 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进行学习、讨论并收集本组同学的问题, 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因材施教, 分组教学。学生小组长由学生选出, 在小组内和小组间引入竞争和奖励机制,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 学生之间通过互教互学既达到了教学目标,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效果好。

7.2 问题解决法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我学习、相互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充分发挥各人聪明才智, 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了挖掘, 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 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7.3 自我评价法

学生对自己实训中加工出来工件进行自我评价, 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件进行评分, 在评分前首先分析做得好的方面, 然后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原因, 同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学生不能分析到的原因,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找到解决的办法。

7.4 质疑法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决定是请其他学生代为回答还是教师自己回答。

通过构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的双向互动, 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师生的平等关系, 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实践证明,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是我们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摘要:中职学校课堂应用双主体互动教学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法, 教学效果显著。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满足中职学生好动性格生理需要的有效方法, 是改变学生厌学的重要手段, 是教学相长的内在规律的需要, 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是人文关怀和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数控实训教学中的双主体互动方法:分组教学、讨论法;问题解决法;自我评价法;质疑法。

关键词:双主体互动,生理需要,自信心,实训教学,和谐校园,创新能力,互动方法

参考文献

[1] 耿小红.建设和谐校园, 彰显人文关怀[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6 (7) .

[2] 米学良.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5 (5) .

[3] 张均兵.双主体互动式教学过程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 2005 (12) (总第174期) .

[4] 张念萍.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4 (10) .

上一篇:滋肾健脾活血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下一篇:汉语植物命名中的龙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