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教育心得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在《高等教育法规概论》中高等学校、教师、学生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是本书的重点。通过参加此次岗前培训,我对《高等教育法规概论》有了一定了解。当然,若要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充分理解和掌握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仍然需要结合实际、不断学习。

第一篇:教育心得论文范文

中学语文教育的心得体会

摘要: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在这仪表光鲜的外衣下,中学语文教育中很多潜在问题,大家是看不见的。从个人理想方面来说,本人非常赞同并认可教师是最为神圣的职业,可以触及灵魂、唤醒灵魂、指导灵魂、升华灵魂。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育素质教育

大家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在这仪表光鲜的外衣下,中学语文教育中很多潜在问题,大家是看不见的。从个人理想方面来说,本人非常赞同并认可教师是最为神圣的职业,可以触及灵魂、唤醒灵魂、指导灵魂、升华灵魂!可是,从教育现实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程度上并非如此。在当今中学语文教育的功利趋势下,中学语文教育已经偏离正确轨道越来越远。

1 中学语文教育现状

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已经有三四十个年头了,改革范围之广,动用相关教育资源之多,是我国教育界里罕见的。解放思想,冲破禁锢,抛弃一切陈旧迂腐,很多教师依据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了许许多多的语文教育改革方案,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然而,随着教育界有关人士对当今语文教育的不断讨论,中学语文教育仍然面临的诸多问题。

1.1 教学材料知识结构过于陈旧

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学材料的编写质量。语文课本、辅助教材多年来一层不变,缺乏新鲜内容,使得教师、学生对于课本的兴趣大大降低,进而影响教师对语文的教学质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质量。

1.2 语文素质结构不合理

一方面过多关注语文知识、轻视语文能力和智力。客观地说,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毫无疑问应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常常偏于知识灌输。换句话说,就是老师课上教什么东西,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下来,缺乏思考及想象,而不知举一反三。落得学完了语文课本,但仍然不会听说读写,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注重读写能力,忽视口语交际能力。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四种能力交叉变换、循环往复,深化巩固知识结构,使得学生读写、表达、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升华学生的语文素质。

1.3“应试教育”现象层出不穷

近年来关于“原有的语文教育体系是否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问题在教育界争论不休。由于“中考”、“高考”等升学率的影响,我国教育中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应试教育”的现象。这种带有严重“应试教育”的语文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原有的历史意义及作用:育人为本。考试、升级是教育评价的基本手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家长、学生过多关注分数、升学率,使得淡化、扭曲教育育人的宗旨。有些高校教师反映:某些学生入学分数很高,但实际读、写、听、说能力低,书面表达能力尤其低,研究生不会写文章也比较普遍。

2 中学语文教育发展趋势

2.1 转变语文教育观念,注重语文素质教育

无论中考、高考,语文都是其中一个必考学科,一直以来都受到教师、家长、学生的广泛关注,而出题者为了使学生的成绩分隔距离而煞费周折,让教师、学生跟着几个人设置的条条框框转,忽视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念,其要求: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

谈及语文素质教育理所应当离不开对学生的研究与培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很对:“任何学科真正的教学不仅仅是提供知识,而且还是予学生以教育。”离开了“人”的培养,而单去讲“文”的教学,从最根本上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含义及内在价值。语文教学根据其学科的特点,应在素质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思考的本领。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建设者须着力培养他们成为文明的人,有良好的习惯,有奋发的精神,有追求真知的旺盛的求知欲,有克服困难、锲而不舍的意志与毅力。

2.2 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

从根本上废止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使学生能够做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积极主动学习。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学语文教育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善于发现问题,要敢于置疑,并善于思考。引导学生眼到、口到、心到,养成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2.3 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由被动接收变成主动索取

中国绝大多数的孩子没有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些学生学习语文时基本上还是被动的听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什么,学生照搬不动地记笔记、还有死记硬背等等,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老师,若是教师的教学方案做得全面周到,那么这些学生还能学到相应的知识;若是教学方案质量不高,那么这些孩子学习质量肯定不会好。因此,学生要积极自主地学习,真正做到课前准备、课中听讲、课后复习,集中精力和时间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并将学习的知识能够应用到生活,善于表达、交流,这样子学习起来会轻松、有趣,学习效率不仅会大幅度提高,学习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3 结论

语文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其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因此,二十一世纪的中学语文教育,不仅是传播知识,更应该是承担起育人的任务。二十一世纪的中学语文教育已经被赋予了新世纪、新时代的内涵:以文学和语言教学为中介,培养学生学会做一名思想品德高尚的人的同时,通过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其创造潜能,使之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潘洁红.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01).

[2] 冯友国.中学语文教育浅谈[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04).

[3] 杨艳花.中学语文教育方法之我见[J].语文天地,2009,(15).

[4] 黄晓燕.对当前中学语文教育逆境的解读与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08,(05).

[5] 杨传凯.中学语文教育的“三基”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7,(33).

[6] 曾定平,邹永祥.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教育现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9,(02).

[7] 赵乔翔.中学语文教育问题及改革策略论纲[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 (03).

作者:程德强

第二篇:《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学习心得

【摘 要】在《高等教育法规概论》中高等学校、教师、学生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是本书的重点。通过参加此次岗前培训,我对《高等教育法规概论》有了一定了解。当然,若要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充分理解和掌握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仍然需要结合实际、不断学习。

【关键词】高等 教育法规 学习心得

通过对《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的学习,我知道了掌握高校教育政策和法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高校教育政策的特点以及高校教育方面具体的法规政策,并了解目前的现状和热点问题,并且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真实案例分析,也使我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思路有了清晰的概念。这些法规知识,对于青年教师做好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教育法基础知识

此部分阐述了教育法的相关概念,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为政策、法律的正确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上的支持。高等教育法的研究是依法管理高等教育事业的必要手段,同时,教育法也是我国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研究、掌握及运用教育法规,是推进我国教育制度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保证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2. 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3. 坚持教育公益性的原则;4. 权利和义务一致的原则;5. 教育与终身学习相适应的原则。

二、高等学校、高校教师和高校学生的相关法律问题

(一)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

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具有办学自主性、财产独立性、机构公益性等特征,通常是由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而确定。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依据在不同关系中的不同特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权利服从为基本准则,以领导与被领导为内容的教育行政关系;另一类是以平等有偿为原则,以财产所有和流传为主要的教育民事关系。

从中国近现代来看高等教育的法律地位。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与政府、社会、教师、学生之间都会发生法律关系。所以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包括高等学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高等教育的学校是依法成立的有必要财产、经费、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机构。高等学校的法人以学校名义,作为独立的主体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权利,承担义务,能够作为主体参与诉讼或仲裁。高等学校属于公益法人,从事以“培养人才、科技开发和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公益性事业,不以盈利为目的。高等学校在其与教师、学生的关系中,可以成为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具备行政主体资格。高校依法享有并行使国家行政权利,履行行政职责,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也就是说,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包括高等学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

(二)高等学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地位

高等学校既然属于事业单位法人并具有典型的公益性,那么就是说高等学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任何超越法律规定权力的行为都是不合法的。《教育法》明确规定在中国境内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坚持公益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公民,对国家、人民和社会公共利益负责;教育活动应当依法接受国家、社会的监督,任何人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违背或损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想,身为公办高等学校的一名老师,牢记高校教师的相关权利和义务,杜绝滥用权力,确保认真履行义务,这才是教学之根本,教师立足岗位之根本。

(三)高等学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

近年来,诸多与大学有关的案件都与高等学校在行政关系中的地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高等学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地位的确定,对于高等学校管理有着重要作用。

1.高等学校法律主体的性质

从本书中了解到,高等学校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重身份。它既可作为行政主体,亦可作为行政相对方。

高等学校作为社会活动的参与者,有义务接受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和管理。高等学校是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或登记合格后才批准成立的。由此可见,高等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中处于被管理者地位,是行政相对人。

2.高等学校的权利与义务

前面提到过,高等学校具有办学自主性、财产独立性、机构公益性等特征,通常是由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而确定。

三、我国教育基本制度:学历制度和学位制度

此部分主要对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进行了详细的界定和划分,同时也对当前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均有相关的描述,严明了证书的管理和发放,督导等各个环节的细节问题。这些政策与法规的制定,使关于学历和学位证书的严谨和公平合理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制度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师,对我国职业教育制度和相关法律应有一定的了解。这也是拓展业务知识,提升自身教学知识水平的前提条件。

另外,成人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继续、补充和延伸,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具有多方面的职能,能够使没受过教育的人们接受基础教育;使受过不完全教育的人们补受初等、中等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使已经受过相当教育的人们充实新的知识;使任何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学习,发展个性,增长知识才能和道德修养。

五、针对高校领域常见的法律纠纷,以及相应的权利救济问题

此部分,通过一个个常见的热点问题和法律争议的真实案例,生动的展现了当前凸显的主要问题以及高校教育与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不足之处,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也有了较为清晰的思路。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高校人民教师,必须对高校的政策法规有个清醒的认识,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够好的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知识的职业,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不忘提醒自我、夯实基础。同时要兼备职业道德和必要的法律意识,这样才能做到合格。

作者:李剑

第三篇:音乐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摘要】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已成为我们教育教学中迫在眉睫的大事。

【关键词】 音乐教学 法制教育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主要是在学校完成的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我们中学普法教育实现新高的突破口。

中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光靠在思想品德课上穿插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中凭借学科特点,深挖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教材渗透法制教育

音乐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乐曲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音乐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音乐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例如,在欣赏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选听了4段音乐《引子与狮王进行曲》、《乌龟》、《大象》、《天鹅》学生对各种动物形象很感兴趣,在充分听赏了4段音乐后,我引导学生关注,现在有的餐馆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做成菜肴,送上餐桌,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立即意识到这种捕杀国家保护动物的行为是违法的。我顺水推舟,为学生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谴责他们的违法行为。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每个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捕猎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通過本课的学习,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

只要深入挖掘、刻意引领,我们便可以随时抓住教材中的点滴细节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例如,我在上音乐欣赏课《保卫黄河》时,从音乐情景入手,运用联想的思维方式。几个声部按不同的先后顺序演唱同一个旋律,这部分音乐似此起彼伏的黄河波浪,汹涌澎湃,反映了抗日浪潮此起彼伏前仆后继的英雄壮举.让学生感受到抗日军民万众一心,汇聚成一股强大的不可战胜的革命力量,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让学生感受到人民爱国热情,深化爱国主义思想。教学进行到这里,可以说已经基本完成了本课的德育目标。但是我们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深入挖掘,找出对学生进行“爱护水环境,保护水资源”教育的渗透点。歌词中写到“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过去人们用鲜血保卫了我们的母亲河,我们的家乡,现在我们更应珍惜,要爱护我们的母亲河,趁机呼吁学生珍惜水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资源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它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每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这样通过引申拓展,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良好道德行为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意识。

就这样我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深刻研读教材内容。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教材里面的法制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

二、音乐活动中引入法制教育

音乐教学中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特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内容和法制教育内容。

1.充分利用学校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

如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我校开展了主题为“党在我心中”歌咏比赛,校园内歌声如潮,激情飞扬。老师以活动为载体,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党史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2.组织一些戏曲、话剧等舞台表演活动

学生进行各种角色扮演,感受戏曲冲突的同时,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人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必须要学会公平、公正、公开对待每一件事情,这其实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法制道德。比如在学习戏曲《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时,我们组织了一次表演实践活动,让学生来扮演包拯、陈世美、秦香莲等角色,模拟古代衙门审案,再现京剧中的情境,增强了学生会对传统社会中的法律认识,了解包龙图能够给秦香莲的是“公道”而不是“幸福”,只有把“公道”看的更重要,把国法看的更重要,秦香莲才有活路,因此,法律与其说是统治者的工具,不如说是普通百姓的护身符。法治教育其实就是指导学生怎样生活,怎样做人的,它只有和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教育本身所可能产生的作用。生活是一本无形的教科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耳濡目染一些社会现象。所以我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一些法律知识,告诫学生不能允许自己有不良的想法和行为。同时将音乐课的课堂活动与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为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熊卫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浙江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汇编[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06).

[2]学生德育教育指导小组.学生民主法制的教育.辽海出版社[M].2011(05).

[3]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EB/OL].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EB/OL].

[6]徐继超.《公民道德教育与公民法制教育》[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12).

作者:凌敏

上一篇:铁路通信论文范文下一篇:财政税收论文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