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集与全集习题范文

2022-06-07

第一篇:补集与全集习题范文

子集、全集、补集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集合的含义,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理解掌握子集的概念;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和意义;

3.了解两个集合之间的相等关系,能准确地判定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教学重点:

子集含义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子集关系的判定.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

将下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改为用列举法表示:

A={x|x2≤0},B={ x|x=(-1)n+(-1)n+1,nZ};

C={ x|x2-x-2=0},D={ x|-1≤x≤2,xZ}

2.问题.

集合A与B有什么关系?

集合C与D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活动

1.列举出与C与D之间具有相类似关系的两个集合;

2.总结出子集的定义;

3.分析、概括两集合相等和真包含的关系的判定.

三、数学建构

1.子集的含义:一般地,如果集合A的任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即

若a∈A则a∈B),则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为A B或B A.读作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若a∈A都有a∈B,则有AB或BA.

(1)注意子集的符号与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符号的区别: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符号表示:属于∈,不属于 ;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及符号表示:包含于 .

(2)注意关于子集的一个规定: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理解规定

的合理性.

(3)思考:A B和B A能否同时成立?

(4)集合A与A之间是否有子集关系?

2.真子集的定义:

(1)AB包含两层含义:即A=B或A是B的真子集.

(2)真子集的5

第二篇:不等式的解集与区间练习题

学科

数学

课型

习题课

课时

15-16课时

课题

解集与区间

班级

高一

教材

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数学》(第一册)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区间概念,掌握用区间表示不等式解集方法,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初步掌握对比的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 重点

用区间表示数集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

教学 难点

对无穷区间的理解.

2.2.2不等式的解集与区间 学习目标:

1、了解不等式的解集及一元一次的概念,会解次一元一次不等式

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3、理解并掌握闭区间、开区间、半开半闭区间的表示方法。了解什么是端点。 学习重、难点:1.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3.闭区间、开区间、半开半闭区间的表示。 自主学习:1.解下列不等式(组),并复述出解不等式的步骤过程。 (1) (2)

2.概念总结:

(1)不等式的解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不等式的解集一般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3)解不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元一次不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间:设,且,则: 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闭区间,记作__________; (2)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开区间,记作__________; 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半开半闭区间,记作__________; (4)a 与b叫做区间的________, 在数轴上表示区间时,端点属于这个区间,用_________表示,不属于这个区间,用__________表示. (5)实数集R,也可用区间表示为________,符号"+ ∞”读作_______, 符号”- ∞”读作_______. 满足的全体实数,可记作_________;满足的全体实数,可记作_________; 满足的全体实数,可记作_________;满足的全体实数,可记作_________; 典型例题

例1

解不等式。

试一试:解方程,你发现了什么? 例2

解不等式组

例3. 用区间记法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2)

例4. 用集合的性质描述法表示下列区间,并在数轴上表示: (2)

小结:不等式的解集一般可用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表示。 当堂检测:课本30页练习2-3 总结反思:1.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概念?

2.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运算?

3.本节课你体会了数学思想和方法?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点。 、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

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

1. 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2. 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3. 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

民主化。 4. 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5. 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6. 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

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 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 命脉;它们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2、“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及影响。

鸦片战争惊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迷梦,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下,中国官吏知识分子中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 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方法,魏源将收集到的资料编成《海国图志》,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一是利 用外国先进军事装备技术武装自己,抵御外国侵略,是一种反侵略的思想;二是学习利用外国生产技术,使国家走上富强道路,承认了西方长处,并主张学习西方。魏源在腐朽愚昧的封建统治条件下,对开阔人们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启迪人们探索救国之路起了积极作用。

3、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 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为什么《天朝天亩制度》的主张是难以实现的?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但他并未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他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 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因此,《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难以实现。

2、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太平天国运动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但农民阶级浊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固有的局限性. 2.

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给农民战争带不危害. 3.

太平天国未能正确认识儒学.

4.

太平天国的领袖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缺乏理性认识

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教训:

1.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溶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地发展起来.故要发展近代企业,要维护民族资本;要想培养洋务人才,要改变封建科举制度. 2.

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故不可一切仰赖外国,需自己独立自主 3.

新式企业,需要新的管理体制.给予商人一定的发言权,政府干预不要太深贡时,委派技术人员,以营管理.对现代企业也有一定的帮助.

4、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威信派与守旧派争论的内容有哪些方面?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是什么?

内容:(1)要不要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的认识有哪些?

必要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 步。人们在革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做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正义性:对于改良派所提出的“中国国民恶劣”说,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 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进步性: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和“地权失平”的现象,只有通过平均地权一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 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2、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三民主义”即名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哒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 国家。

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社会革命,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地价,则归国家,为民共享。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3、武昌首义的简单过程是什么?

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辛亥武昌起义前夕,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9月2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召开联 席会议,决定10月6日在武昌发动起义。但革命党人的活动被湖北当局察觉,处处提防,起义延期。而后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约定以枪声为号于10月10日晚发动 起义。当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 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最后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 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武昌起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4、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革命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形成了民主主义观念。 3.

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之门。 4.

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

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失败原因

1.

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在理论上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在行动上不愿也不敢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推翻封建势力。在思想上识不清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 。 2.

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够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教训

1.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2.

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3.

中国革命不能依靠少数人,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起来革命,革命才会胜利 。 4.

推翻任何制度或者都要先充份准备,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中篇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如下:

第一、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这是转变的时代条件。

第二、经济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暇顾 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第三、政治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到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工人阶级的壮大,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 新的社会力量。

第四、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

所以,当时的国际环境、经济条件、 政治条件和思想条件都使中国革命必然要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这个转变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以独创性的内容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突破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革命要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么是社会主义革命两种模式,创造了第三种革命类型,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课题;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以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国家为中间站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构想,解决了经济落 后国家在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新国家,创造条件,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难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转变论。 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如何进行共产主义运动,如何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为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架起一座桥梁,打开一个通道。

2、 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三者被称为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在此期间,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和协定,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在经济上更是企图垄断中国的重工业,交通运输业,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他们肆意的蹂躏我们的人民。而封建主义通过地租,商业投机,高利贷资本, 苛捐杂税等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官僚主义则使得官僚资产阶级利用政治特权,从事金融,商业投机,发行法币等,扩大自己的官僚资本,造成经济混乱,又对工业实行垄断性掠夺,使人民无法生存下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因此推翻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使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 要任务。

3、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地主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连提此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 共和国的方案逐步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4、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哪两部分?他们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和政治状况如何?

中国资产阶级一部分是依附于外国垄断资本的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来发展成为官僚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国民党统治全国后,买办资产阶级发展成为官僚资产阶级,控制了全国政权。他们掌握着官僚资本,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通过发行法币,内债,进行投机活动等一系列非法的活动,操纵全国的经济,进一步壮大官僚资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民族资产阶级是中等规模和小规模的资本主义经 济,在中国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占主体地位,但是它在政治上有很大的重要性。它曾经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现代工业,形成了民族市场,同时传播了资产阶级文化,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为民主革命的一种政治力量,为民主革命做出了贡献。

5、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的激烈较量,面临着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最后决战。这三种建国方案就是:以蒋介石国民党为代表的地主买办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以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土中主张“第三条道路”的人士为代表 的民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起支配作用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以美国支持的蒋介石 集团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国际国内诸多条件的不允许,在两大对立阶级的激烈搏斗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很快归于破灭,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定胜负的斗争,就构成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历史的基本内容。两种命运反复激 烈较量的结果,光明的新中国战胜黑暗的旧中国,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反动统治被推翻,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胜利诞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1).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一个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道路. (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 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势的推动 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尤其是那些初步公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 二国际的社会主义民主划清界限.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想结合的思想.

3、为什么说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从来就勤劳勇敢,富于斗争传统。他们 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根本改变了。

4、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哪些积极的结果?并说明之。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1924年,工人运动开始复兴,农民运动也有了初步开展。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 学校,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

1925年5月,以五四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随着北伐 的胜利进军,中国形成了历史上空前广大的人民解放运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5、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月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2、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哪三个“左”倾错误?这期间为什么会连续出现这些“左”倾错误?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原因:(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物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2)(主要原因)共产党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历史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 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精神”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些内容?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正义事物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密依靠人 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 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 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 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第一,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的、正确的结合起来。

第二,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第三,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第四,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在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 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产生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大给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龙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 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卢沟桥事变的内容及其影响是什么?

内容: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

影响:(1)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开始全面侵华。(2)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 次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2)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 (3)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

(4)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

(5)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溶入中国国情,创立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不敢放手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这种抗战路线在敌强我弱,日军装备优良国军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的。这是国军在正面战场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功不可没!尤其是 在抗战初期有效地遏止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它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为共产党敌后开辟战场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在抗战后期,由于国民党采取“消极抗日,积 极反共”的反动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总的来说,国民党的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4、 世界反法西斯人民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有哪些?

1937年8月,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向中国提供大量的物资援助,并派遣空军来华作战。抗战后期,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同中国军民并肩作战,加速了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进程。 同时,美苏法等国也向中国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朝鲜、越南、加拿大等反法西斯战士来华,直接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世界意义上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 卷入其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战争的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决死战争,是一个民族反对另一个 民族侵略、压迫、奴役的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夺中国劳工,蹂躏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 的中华文明遭到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

从战争的结果上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 的重大事件。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之行的路线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第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第三,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其实行片面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 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第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什么叫第二条战线?

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是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战线。

3、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的内容是什么?

两个务必指“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土地改革与人民的广泛运动,土地改革运动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3)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4)学生运动高潮,人民民主运动发展

这些表明,不仅在军事战线上,而且在政治战线上,国民党政府已经陷入了全民包围中。

5、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 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2)第一,建立统一战线;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6、第三条道路在中国为什么行不通?

民盟企图在国共对立的纲领之外, 走第三条道路,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但是,中国在战后面临的是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尖锐斗争。客观形势决定了人民没有走中间路线的余地。持有中间路线想法的人们一接触到实际斗争,尤其是内战重起,就使他们只能在 国民党或共产党中选择道路,而不能有其他道路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第一,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他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他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国难财。

第二,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还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的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之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就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第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买过,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

第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在共同繁多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而且对他们某些不妥的意见进行批评,诚恳地帮助他们进步,这是的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 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第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第四,中国共产党也邀请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下篇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的耻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 家的主人.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他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生产力, 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2、“三反”和“五反”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3、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从新中国成立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一)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经济体系,使经济文化极度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奋斗,勤俭建国,在一 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中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阔步前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美元(世界排名上升到第四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近1700美元,分别是1949年的25.8倍和25倍,是1978年的18.8倍和 18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第二,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0多年来,在确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赢得政治独立的基础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得到确立、坚持和进一步完善。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蓬勃发展。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政治体制改革有步骤、分阶段地稳步推进,逐步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

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而来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方面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指引下,积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 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增强综合国力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文化支撑。 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就为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为国内和平建设取得良好的外部条件,作了不懈的努力。20世纪 70年代,以中美关系正常化为突破口,带动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建交高潮,为后来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倡导改革的同时,推动对外开放形成了崭新的局面。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是国家面临的中心任务。中国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 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近代以来中国屈辱的历史告诉中国人民,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主权,就必须要有强大的现代化国防。50多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下,坚决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在实现国防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自行研制和成功发射“两弹一星”等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世纪,人民解放 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等人民武装力量,围绕“打得赢”和“不变质”两大课题,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从严治军,依法 治军,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不断地开拓前进。

(二)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为什么说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革命的性质?

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他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从反对的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他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要在一个的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什么叫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在中国有哪些表现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其表现形式分为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种: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仍由资本家经营,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公私合营。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素和必要条件。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总之,这一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5、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农业和手工业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就使社会生产 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在社会主义条件先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的现代化发展速度铺平了道路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营经济处于领导地位。

①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 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②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 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乐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 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4)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又 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 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6)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2、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是了不起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奋斗的伟大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为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开拓了可以依靠的阵地,为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随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形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门益明显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业部门不仅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大量的日用消费品,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批燃料、动力、原材料和技术装备,而且还为出口提供了相当数量的产品,它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 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

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在当时物质缺乏、经济基础薄弱的条件下,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有利于把有限的资金、物力和技术力量集中起来,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完成,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

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1)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A、基本国情:中国是个大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不发达,也很不平 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B、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还需一个完善和 巩固的过程,并且认为这个过程的时间很长,任务也很艰巨。

(2)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提出,要把“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 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作为努力的目标;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让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 (3)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古今中外的优 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

一、政治和技术的统

一、又红又专的方针;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要向科学进军,不能走世界各国发展科学技术的老路,而应独立自主、自 力更生、奋发图强,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4)关于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最早觉察到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危险,号召共产党人提高警惕,同 这种危险作斗争。同时,他又十分警惕党在执政中以后可能产生的种种消极现象。为此,他提出: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依靠人民群众行使这个权力,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 督;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平等待人;必须防止在共产党内、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特权阶层、贵族阶层,坚决地反对党内和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必须切实解决“培养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的问题。

(5)关于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的探索。毛泽东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还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方针,并为巩固国防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积累了军事斗争同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相结合的独创性经验。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阐明的这些重要思想,为党继续进行探索并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所以,薄一波同志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于毛,成于邓”。胡绳同志也曾经指出: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他领导 全党和全国人民抗拒来自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强大压力,从而发动并且坚持进行这种探索。所以毛泽东作为这种探索的开创者的历史功绩应当用最浓的笔墨记载在史册上。”

4、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A、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不愧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B、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C、他的后半生,领导党和人民抵御来自国外的威胁和压力,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 路进行了探索。这些重要的历史功绩和探索的首创精神,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D、他在探索过程中发生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了大的弯路,这是应该引为沉痛教训的。

E、全面评价毛泽东的一生,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是不可磨灭的。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2)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4)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5)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6)这次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 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2、在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关系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1)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大党来说,成就一项伟大的事业必须有理论指导和理论武装。对于我们的改革大业来说,无论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是作为经济体制等各方面体制的根本变革,都是一个伟大的实践创新。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中推进实践创新,是实践与认识的辩 证关系在改革开放中的运用和体现。因此,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十分重视理论创新。在各方创新过程,理论创新是起带头作用的。 (2)改革实践推动理论创新

回想我们走过的改革开放历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明确地提出了“党中央在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就是领导、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历 史地、科学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这里提出的任务,概括地说,是两项:一是坚持毛泽东思想,二是发展毛泽东思想。在邓小平的领导下,第一项任务,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问题决议为标志,圆满地完成了;第二项任务,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并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为标 志,也圆满地完成了。

(3)理论创新促多方面创新

我们这样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就是坚持理论创新。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理论创新,才有了建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才有了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创新。 (4)创新应以实践为标准

在取得这一系列创新成果以后,我们党没有安于现状、止步不前,而是提出了新的理论创新任务。党的十五大在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的同时,又提出了“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这里提出的是两项新任务:一是坚持邓小平理论,二是发展邓小平理论。

十五大以来,我们在面临各种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考验时,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主心骨;我们在认识和解决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时,始终坚持以实践为标准,不断开拓前进。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2月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坚持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最重要的思想成果。

因此,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协调发展的历程。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其原因是什么?

(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一、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第

三、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

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第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第

六、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第

七、祖国统一大业取得进展。

第八、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第

九、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第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原因:

第一,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进去所取得的;第二,是中国共产党在妥善处理国内外一系列重大而复杂的问题中,经历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总结治党治国治军新经验,不断增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所取得的。

综合题

1、近现代历史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及其评价。

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在亚洲,英国占领了印度,并入侵阿富汗、新加坡和缅甸等国家 和地区,并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并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在帝国主义时代,各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激烈争夺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也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1929年到1933年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严重经济危机,导致国际格局重大变化。中国和世界各反法西斯力量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后,进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100多年来遭受侵略的苦难史。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它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变迁有着深刻影响。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但同时也增加了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本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结构调整地难度和遭遇外部冲击的风险,对中国的建设来说,它是一把 双刃剑。

21世纪初国际格局的基本走向继续向多极化发展,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平稳的外部环境。

2、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还是无功,有理还是无理?论述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选择。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总的来说是无功的,无理的。当然并不能完全的说帝国主义侵华是完全无作用的,如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觉醒,他加速了封建主义的毁灭速度。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宣扬的“侵华有功”是截然不同的。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它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刺激作用是在客观上发生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它们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帝国主义越来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障碍。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从各方面控制和操纵中国,在政治上,帝国主义列强践踏了中国神圣的主权,在中国割占领土,攫取了中国的海关主权、司法主 权和外交权等许多特权;在经济上,帝国主义列强控制和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进出口贸易等经济特权,牢牢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在文化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在中国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吸引留学生等文化侵略政策,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另外,帝国主义 列强还在侵略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精神损失和精神伤害。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总结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经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 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甲午战争后的戊戌变法、辛亥革民,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回答该题应分别叙述帝国主义侵略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等方面加以说明,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同时揭露侵略者鼓吹“侵华有功”的颠倒黑白的丑恶嘴脸。)

3、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客观实际论述中国革命的必要性与进步性。

必要性: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使它必须进行革命。首先,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太紧太深,它们不希望中国富强,也不希望中国通过改良而改变现状;其次,中国的封建实力根深蒂固、力量强大,不经过巨大的革命风暴无法将它摧毁;再次,改良本身的弱点及改良过程中的失误,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改良的流产。因此中国近代的革命,不是革命者任意制造出来的,而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要残酷压迫下,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的产物。不革命,中国将无法取得进步,改良的 道路走不通,近代各种改良的失败即说明了这一点。 进步性:进现代中国革命经历了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它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给人民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而五四运动打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枪,五四运动具有旧民主主义 革命不具备的特点,它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展现了新的面貌。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进行革命斗争,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路线。在经过曲折艰苦的斗争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代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4、从中国人民自新求强的历史艰辛及最后胜利中看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鸦片战争以来到1949年成立新中国,我们国家先后经历了反帝国主义侵略,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系列的困难及挫折,但是中国人民没有被打倒,而是凭着一种力量走到了今天,这种力量就是——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我们要透过历史看到这种精神并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之一是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抗日救国的过程中“不当亡国奴”“誓死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精神感召着举国上下亿万民众,各阶级各党派万众一心,一致对外,显示着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这种精神支持着我们走到最后的胜利。 团结合作精神: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号召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共同抗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抗联将士活跃在白山黑土,回民支队让日闻风丧胆,全国各界成立了救国联合会捐钱捐物,台湾同胞更是以65万烈士的鲜血换 来了台湾的光复。团结合作使我们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还是八年抗战,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艰苦奋斗的史诗,就拿抗日战争来说,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以一往无前,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同日军展开白刃战,取得平型关大捷;38年3月中国军队 在台儿庄摧毁日军精锐部队第

五、十两个师团„„这种精神指引我们走向更多的辉煌。

总之,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我们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生动体现。当然,这种传统精深与时代精深融会,才能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比拼,经济实力技术实力是物质基础,但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所以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从那段悲壮史中汲取力 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发奋图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注:答题思路,回顾历史,看到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并加以论述,联系实际展望未来)

5、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三大选择”的必然性与进步性。

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求先进理论。这时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五四运动促进了其在中国 的传播和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所以这种全新的社会力量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是必然的。 正确性:

(1)马克思主义使得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马克思社会科学主义

(2)当时经济文化落后,军阀混战,帝国列强侵略下的中国只有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放之路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它联合了工人农民和士兵等,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

(4)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思想条件,其理论也成为共产党党内的指导理论。

历史证明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选择共产党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因辛亥革命失败而迷茫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他们的斗争开拓了通向胜利的新航道。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 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正确性:中国共产党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并且深入到工人中做群众工作,它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根本对立的;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指出了一条基本线索,指明了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破 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全部活动都是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 谋利益的,是为他们的解放事业服务的,它就敢于相信、发动和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采取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这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也不可能采取的。它解决了其他党派、团体所解决不了的中国革命的对象和动力问题,采取了其他党派、团体所没有采取过的依靠群众的革命办法。这个情况表明,它 能够胜利地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责任。

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为中国人民所欢迎.也是是中国国内封建势力所不 允许的。总之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根本上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不断胜利,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进步性: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能最大限度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消灭了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主线和历史主题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斗争的历史,即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

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主线共有四条:

(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以及扩大国际参与、步入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进程

(二)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求强求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

(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的历史进程

历史证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通过四条历史主线得到体现

第四篇:雄关最新全集观后感心得_看雄关全集有感

电视政论片《雄关》开播了。政论片《雄关》展示了中国战“疫”的河南力量,催人泪下的同时更让人热血沸腾,通过观看影片使广大师生更加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大灾大难面前更加凸显。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大型电视政论片《雄关》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20《雄关》观后感

2020年初,因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不少企事业单位的年后复工时间调整至2月10日。如北上广深这类外来务工人员集聚的大城市,就面临着返城高峰客流诸多方面带来的巨大压力,而对于疫情期间人员的年后复工,同样也需要秉持严肃认真的态度,让日常工作恢复正轨,保持社会秩序平稳有序。

面对来势汹汹、不断扩散的疫情,为了自己及他人健康安全着想,不管身在哪个部门、哪个条线,每个人都是责无旁贷的战“疫”人员,而“查收”这份返城复工指南,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

严防“疫”待,自觉筑牢防御疫情“防火墙”。人们从出门之时起,就已经奏响了防“疫”的“前奏”,不仅要戴好必备的口罩、手套,还可外加围巾、护目镜、防护服、长大衣等,多套一层防御疫情的“盾牌”“盔甲”,就多一分的安全。同时,为了避免直接接触公用电梯按钮、门把手和楼梯扶手,人们也可以自备一支去掉笔芯的笔,方便按键及触碰物件。中午用餐则提倡“北欧式”“高考式”的远距离、斜对角等方式,或自带餐盒打包带走,避免飞沫接触。人们到家后,也应第一时间洗手,用消毒湿巾或酒精擦拭近身物件,并将外套、鞋子、口罩等在通风干燥处晾干,由此才算按下了一天防御的“安全钮”,从方方面面、每分每秒做起,自觉筑牢防御疫情的“防火墙”。

严阵“疫”待,全面布局防御疫情“防护网”。连日来,面对返城客流源源不断地“输入”,各地交通部门在机场、火车站、地铁、公交、出租、高速通道等“要塞”“关卡”精准部署、有力安排,织牢严防严控疫情的“防护网”,对每一辆外来车辆、每一位返城旅客都要严密检测,设置测温点、配置测温仪,配齐人力、物力,保障大客流测温和防客流积压,对体温异常且符合有关排查规定的人员,要及时通知120就近送往属地指定的医疗异构就诊,或送至集中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作为返程人员,同时也是战“疫”大军的一员,人们也应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听从客运、地铁等站点工作人员的引导,主动配合防疫安检人员做好测温工作,让自己安心的同时,也让各地的交通秩序井然、平稳有序。

严持“疫”态,联动打好防御疫情“持久战”。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对于抗击疫情,并不是某个部门的事务,而是需要多地区、多部门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譬如,各地区应对地铁、公交、服务区洗手间等公用服务区域,进行每日场所清洁消毒及从业人员防护等工作;各地区的防疫部门应做好数据平台对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返城人员应配合当地政府要求,通过下载APP、扫描二维码注册等方式,自觉完成健康信息登记表,方便信息核查;企事业单位如需召开会议,则视情优先选择QQ群、微信群或学习强国视频等形势,从而避免人群集聚、人员交叉感染。要想打赢这场战“疫”,还需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联防联控、多措并举、毫不松懈,方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众人拾柴火焰高”,作为战“疫”人员,“查收”好返城复工指南,我们身体力行、责无旁贷,从点滴事务着手、于一朝一夕践行,相信我们终将能够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疫情的“阴霾”早日雾散云开,迎来2020年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希望曙光!

2020《雄关》观后感2

2月8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播出,多少人在荧屏前不知不觉热了眼眶,泪流满面。在诗朗诵《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这一节目中,我们看到了无数个“逆行者”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英勇奋战的样子,深深地刻在每一个国人的心中,让人难以忘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向世界彰显着新时代中国人风貌以及面对困难无所畏惧的模样。

毅然前行,奔赴战场,是中国人勇敢的样子。“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发出这个呼吁声的人,自己却食言了。84岁的钟南山院士,在呼吁国人远离武汉避难时,自己却毅然决然地奔赴了武汉第一线,面对疫情,勇敢向前。为了与病毒赛跑,许多中国人如钟南山院士一般,在危难时刻勇敢出征,用生命诠释“疫情当前,勇往直前”的中国人模样。一批批从全国各地奔赴武汉支援的白衣天使、军人、志愿者……他们是真的猛士,在国家危难时刻勇敢出征,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坚定了战胜疫情“魔鬼”的信心。这,就是中国人勇敢的样子。

夜以继日,坚守岗位,是中国人敬业的样子。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大年初一就结束了自己的假期,回到工作岗位。他们,就是基层人民干部。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加强辖区民众对抗疫情的重视,保护人民安全,基层工作人员放弃了与亲人围坐火炉边上闲聊的舒适日子,开始走在寒风刺骨的乡间小路上,带着大喇叭、宣传标语到各村各寨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到各种娱乐场所劝退集散的众人,在各村各寨疫情防控点坚守岗位……连续大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夜以继日,坚守岗位,忙碌在辖区的大街小巷里,争分夺秒,确保辖区内人人知“疫”,人人站“疫”,守护好辖区的“安全大门”。这,就是中国人敬业的样子。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国人团结的样子。近日,一架从南航墨尔本返航广州的航班震惊了世界,航班上没有旅客回中国,飞机上全是澳洲华人及时运回中国的物资,只为为国渡难关。这,就是中国的力量。在人口流动最大的春运期间,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迅速行动,采取果断措施防控疫情;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团结,在短短10天建成一家医院,短时筹集大量物资送到武汉:3天拔了10万斤大葱、一个寨用摩托车运了22顿香蕉、一个人买了10吨白菜……在疫情面前,无数中国人用自己的行动保护自己的家园,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这,就是中国人团结的样子。

历史上多灾多难,但永不言败的中华民族,绝不会被这一场病毒所打败。在这场大的疫情面前,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一定会过去,凤凰涅槃的中华民族只能会更加团结,爆发出更加强大的凝聚力和爆发力,最终凝聚成一股中国力量。

2020《雄关》观后感3

骇人的荆楚大疫扰乱了这个春节,我们的一切安排都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每一个数据,每一条报道,每一位病患都牵动着我们焦急的心,千万个医护人员在除夕之夜奔往一线,专家组夜以继日的钻研,无数个平凡的大众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互相帮助,共渡难关。我们能做的,只有自我隔离,虔诚祈祷。

岁月静好之下,谁在为我们负重前行?”一批批医护人员,他们不顾生死,全力支援武汉。昨天我在新闻上看到一幕:一名护士下了夜班之后,脱下防护服,带着手套的双手,长时间奋斗在一线,汗水、高温的侵袭,让她的脸上被汗水浸得苍白、疲惫,更触目惊心的是她脸上因为戴护目镜留下的勒痕,从鼻梁到面部,让令人心疼。

听了前方记者介绍才知道,这些隔离区的医生护士,因为要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一进入病房要待6-8个小时,这期间不能喝水,上厕所,靠带尿不湿解决上厕所问题。当记者采访时,她们微笑着说:“一切为了群众。”我还听妈妈说,有些护士阿姨为了方便带防护头套,剪掉了纤纤秀发。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时此刻,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迎难而上的医护工作者,就是伟大的英雄!那满脸被压迫的勒痕却是最美的战绩,感恩有您!

我忘不了为了节省穿防护服的时间而剃头的美丽护士,忘不了不留姓名捐赠口罩物资的人们,忘不了不分昼夜辛苦执勤的中国卫士,忘不了每一个努力着的中华儿女。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海外的温暖,依然来到了华夏大地。疫情从武汉到全国,支援从全国到武汉。我们致敬所有的最美逆行者。我们会做好所有的防护,保护好自己,努力学习,为中国锦绣前程尽力。

2020《雄关》观后感4

我赞美护士有着无私的爱,面对多重性格的患者,她们奉献的是海一样博大的情怀;面对刁难者纵使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们对病人讲得也是医德和表率;众人面前一笑而过,有谁知?一个人的时候她们却在暗洒的泪涛中苦苦地徘徊;饮下苦酒之后留给自己的是一份体验的悲哀。

我赞美护士工作平凡而又伟大,琐碎而又不易,艰辛而又劳苦;我赞美护士能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一份女儿、母亲、妻子的重担;我赞美护士如春天的雨露滋润患者久旱的心田;如夏天的微风吹走燥热的空气带走患者心灵的创痛;如秋夜的明月照亮患者通往健康的心灵彼岸;如冬天的阳光温暖着患者蒸发她们的忧伤。

我赞美护士她们奉献的是一丝温情,一份关爱,一滴汗水,一份真情;她们奉献的是最最宝贵的青春,换来的是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健康拥有者的安祥;南丁格尔精神永不灭。我赞美护士,歌颂护士,国际护士节永远是她们幸福的天堂。

2020《雄关》观后感5

你,逆行的背影,牵动着多少颗心。伸出你那温暖的手,托起无数的生命。一纸请战书,满满的红手印,生死线上方显你的深情……

——题记

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像是蓄谋已久的战争,对我们发起了猝不及防的闪电战!当大家还沉浸在迎接春节的喜悦中时,它已经开始大张声势地恐吓着每一个人!一夜之间,各大新闻媒体满屏的都是疫情进展的情况,周围的人们不断地寻找着抵抗疫情的各种办法。药店人满为患,口罩、酒精成了一价难求的精贵物;商场、马路人可罗雀,人人戴着大口罩,用戒备的眼神互相扫视着对方,冠状病毒给大家的生活蒙上厚厚的阴影。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医务人员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他们成了逆向而行的孤胆英雄。在生死时速的生命通道上,毅然担起了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社会重任。84岁的钟南山院士,本该退休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却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再次“挂帅出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看着他疲惫的身影,心中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夜以继日,不眠不休,他们拼尽全力,与病毒较量,为生命站岗。他们逆行的背影,是庚子年最美的风景!

寒风瑟瑟,路上人烟稀少,只剩下星星点点的“小黄人”“小蓝人”,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个逆风骑行的背影。他们默默无闻,只为给不能出门的人,送去一份温暖!

还有一群背影,我看不到他们真实的面目,只知道他们是新闻报道的书写者,

他们是图片影像的记录者。他们为民生福祉急急奔走,为城市建设悉心戮力,为国家发展鼓劲呐喊。重大疫情面前,总会有他们的背影,他们不是不惧危险,只为传播最真实的声音!

还有许多背影,警察、城管、清洁工、出租车司机……不同的职业,共同守护着这座城,属于我们的城!不同的身份,共同温暖着城里的人,有情有义有担当的中国人!

雄关最新全集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_看雄关全集有感

第五篇:四下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 电 第一课时 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的: 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 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 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4,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难点:关于电的知识. 教学准备: 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 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 二,探究过程 1,调查家中的电器. (1)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说说. (2)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 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 量是多少? (3)全班交流. (4)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 (5)自己还有哪些想法? (6)要是没有电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1)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A,静电的知识 B,雷电的知识 C,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2 年 6 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 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 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那如铜钱般的雨点就瓢洒盆泼般 地倾下来了.只见老者大声喊道: "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 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 "爸爸,快看! " 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 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 "天电引来了! "他一边 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 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 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 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 富兰克林于 1706 年 4 月 17 日生

在美国,小时候家里很穷,无钱上学,就在哥哥开的印刷厂中当学徒.然而,他 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 一生中具有许多发明, 而且是电学的开门鼻祖.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独立宣言》 他是 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阐述了雷电 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雷击.然而,当他的论文在 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的时候,有人却报之以轻蔑和嘲讽.但是,科学终究会战胜 愚昧和无知,1756 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富兰克林皇家学会正式会员的称号. 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一下子风靡一时,传到英国,法国,德国,传遍欧洲和 美洲.但是传到英国却发生一段离奇的故事. D,关与电的科学家 (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等…) 3,知道安全用的重要性,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1)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在户外,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在家里与学校,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2)我懂得怎样安全用电? 讨论:怎样安全用电. 全班交流. 三,总结.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教学目的: 1,经历用一跟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2,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画出电在小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3,学会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4,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 5,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教学重点: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难点: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一份材料:1 根导线,1 个电池,1 个小灯泡,科学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电的很多知识,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怎样点亮小灯泡? 二,探究过程. 1, 让小灯泡发光. (1)观察材料. 仔细观察电线,干电池,灯泡,我们有什么发现? 说说电线的特点; 说说干电池的特点; 说说小灯泡的特点. 1

(2)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用这些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3)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画在科学文件夹上. (4)说出电在小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猜一猜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在小组里指着说说电的流动路线. 在记录本上画出电流在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2, 出示四种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判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说出判断的理由. 分别试着连一连. 在科学文件夹里,分别画出这四种电路图. 为什么不亮的原因,区别短路与断路. 3,交流 今天我们学会了几种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有什么新的问题? 三,总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教学目的: 1,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特点; 2,学会用电池盒,小灯座使小灯泡发亮; 3,学会用简单的电路图记录自己的连接; 4,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能使用灯座让小电灯亮起来. 教学难点: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小灯座,电池盒; 活动材料:小灯泡 2 个,小灯座 2 个,电池盒,干电池一个,电线 4 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并且电流在小灯泡里怎 样流的.

(1) 请一学生到前面来,用 1 根导线,1 个电池,点亮小灯泡. (2) 发现问题:一个人操作很难. (3) 有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手解放出来. (4) 出示电池盒,小灯座.想想他们是干什么的? 二,探究过程: 1,学习使用灯座的小电灯. (1)观察材料. 观察电池盒的结构特点. 观察小灯座的结构特点. (2)连接电路. 在电池盒两端的弹簧夹上接电线并把电池安装到电池盒里. 把小灯泡连接在小灯座上. 用电池盒与小灯座组建一个电路.并且说说电是怎样流的? (3)画简单的电路图. 能不能更简单的方法表示电路. 把简单的电路图画在科学文件夹上. 2, 点亮更多的灯泡. 提供材料:小灯泡 2 个,小灯座 2 个,电池盒,干电池个一个,电线 4 根. 小组讨论:我们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事呢?可以开展哪些研究?? 要让两个灯泡亮起来怎么研究? 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开展研究活动. 三,小结. 四,拓展研究. 在能不能使 10 个小灯泡同时发亮?为什么? 五,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1. 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 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 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难点: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 2-3 个小灯泡,电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灯泡,没有剥 皮的电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每个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 教师准备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科学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出示一个不能使灯泡发光的有故障的电路,提出问题:灯泡为什么不亮了? 二,探究内容: 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 (1)分组试一试本组的灯泡能不能亮? 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会亮,但是连接三个灯泡就不亮了; 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就不会亮; 电路中,连接一个灯泡也不会亮. (2)分析思考:是不是电路出故障了? 分析猜想:电路中那些地方出故障了? 整理记录:在科学文件夹里记录分析和猜想. 讨论交流:全班有多少种分析和猜想. 2,做个电路检测器. (1)讨论: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好. 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来替换电路中 2 的材料,看看灯泡是否能亮. (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指导学生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检验电路检测器是否可以用. (3)制定检测计划. (4)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 边检查有故障的电路,边做记录. 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 (5)讨论交流. A.四人小组合作,把自己小组的检测办法告诉大家,边说边演示. B.进行集体的评价. 3,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 4,注意安全: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 220V 的电路. 三,总结 四,课堂作业. 五,板书设计. 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预测,检测与记录等活动过程,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 理与分析,提出问题. 2,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意识. 3,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 25 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实验盒,泡沫,螺丝刀, 海绵,回形针,铝箔纸,玻璃杯,钥匙,一角硬币,五角硬币,橡皮筋,调羹, 木条,螺帽,信封,石块,陶瓷片,插头等 18 种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 "电流放大镜"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这个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如果我们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发现电线外部包着的塑料不能让电流通 过;电线里面的铜丝可以让电流通过. 4,如果我们在中间接上别的物体,哪些物体可以让电流通过? 二,讨论研究计划,进行探究指导 师生共同研讨检测"一元硬币"的研究计划. 突出:①在检测之前先预测;②需检测两次;③注意检测的顺序. (针对学生现有的探究能力水平,以讨论的形式落实研究计划,提高活动的可操 作性. ) 三,开始探究活动,注重思维参与 1,学生探究任务:检测 18 种物体和自找 7 种物体,进行区分,预测这些物体是 会不会导电? 2,找出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的区别. 3,教师提供背景音乐,巡回指导 (通过检测 25 种物体,让孩子有足够的经验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在这 里教师没有提供全部的 25 种物体,留一些"空白"给学生,期望学生能走出教 室,走向生活,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 四,汇报探究结果,发现提出问题 1,汇报交流哪些物体能使电珠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电珠发亮,在分类中感知 导体和绝缘体. 2,对螺丝刀,插头等进行判断,知道"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电的地 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3,交流发现材料的一些规律. 4,提出探究中产生的新问题,相互启发解决. (这是一个学生汇报收获,问题和感受的过程,也是学生交流心得,互相评价的 过程.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更重要 的是在解决问题和交流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 ) 五,拓展探究内容,引导用电安全 指导探究人体,水的导电性.

(引导学生认识人体和水是导体的意义有三—一是这两种物体都是非金属, 避免 孩子误认为导体都是金属;二,学生生活中的安全用电常识与这两种物体关系密 切; 三是这两种物体与学生 "心理距离 "很近, 孩子对它们有着较强的探究欲望. 六,课堂小结. 七,课堂作业. 八,板书.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我来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和描述手电筒开关特 3 点的活动过程. 2,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 造能力. 3,经历一个设计装置红绿灯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给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教学准备: 小组每人一只手电筒和干电池.每个小组灯泡一枚,小灯座,电池盒,干电池各 一个,电线若干,回形针 1 枚,其他导体,绝缘体若干.每组电路装置 1 个,开 关 1 个,红灯,绿灯和黄灯各 1 个,干电池 2 个,电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怎样点亮小灯泡了,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是怎样的? 二, 探究过程 1,观察手电筒 (1) 观察手电筒的组成材料,讨论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 缘体. (2) 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比一比它和小灯泡的电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 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4) 游戏:用手电筒相互发信号. 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1) 在一个断开的电路上,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来控制小电灯的亮和灭? (2) 再利用回形针,将一头翘起,一头固定,做一个按压式开关. (3) 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全班交流. 3,红灯,绿灯和黄灯 (1) 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和开 关.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 (2) 在控制红绿灯装置的电路中,再增加一个连接有黄灯的电路,使红灯变绿 灯,绿灯变红灯的时候,中间亮起一盏黄灯. 4,小组讨论制作. 三,交流汇报 1. 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自己做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 红绿灯有什么区别. 2. 延伸活动,向学生介绍遥控式开关,真空式开关和漏电保护开关. 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教学目的: 1,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4 接线盒子的过程; 2,学会根据检测结果,推测盒子里面电线的连接方法; 3,初步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学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教学难点:做一块电路游戏板. 教学准备: 每组:电路检测器一个,4 个连接点的黑箱子一个; 游戏用:四跟导线; 演示用:6 接口的黑箱子一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猜一猜,左边的哪个电线头与右边的哪个电线头是同一根电线?依据是什么? 二,探究过程 1,研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盒子上面有 4 个接线头,里面有电线连接着,不打开盒子盖能知道哪几个接线头 是连通的吗? (1)计划 说说打算如何去检验?怎样检验不对遗漏连接点的检验? 想想大概需要检测多少对连接头? 检测要求: A,组装检测器; B,试试检测器是不是灵; C,把检测结果记录在表中. (2)推测盒子里的连接方法.

运用检测器检测. 我们能根据检测记录,推测 4 接线头盒子里的电线是怎样连接的吗?请讨论 一下,把推测结果画在纸上. 交流汇报.请将推测的图话在黑板上,并说说推测的依据. 统计全班一共推测出几种连接方法. 想一想,根据这些推测结果我们能确定盒子里的连接是哪一种吗? 2,研究的延续. (1)测试 4 个接线头的盒子我们会测了,那么 6 个接线头的呢,需要检测接线头几对?请 把接线头的对数和顺序写在白纸上. (2)推测 如果知道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怎么连通的, 会推测盒子里的电线是怎么 连接的吗?试试. 3,做一块电路游戏板. (1)小组讨论. (2)合作完成电路游戏板.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我们选择了什么 教学目的: 1,经历用两节电池,1 个小灯泡采取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活动过程; 2,经历 1 节电池,2 个小灯泡采取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活动过程; 3,经历给模型房间设计电路,并能在科学文件夹中画出电路的过程; 4,经历给模型房间亲自安装电灯,并让 4 其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了解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教学难点:能设计一个房间的电路.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两节电池,两个灯泡,若干电线. 每组已设计好的纸盒房间,最好是两个房间.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小 开关各 2 个,长电线 4 根,短电线 6 根,胶带纸 1 卷,小剪刀 1 把,白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知道有关电的很多知识,会动手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了.今天这节课,我们 还要研究有关电路的问题. 二,探究过程 1,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1)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比一比:用最快的速度,把 2 节电池,2 个电池盒,1 个小灯泡,几根电线连接

起来,让灯泡亮起来,看看能有几种方法连接. 在这两种连接方法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2)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比一比:用把 1 节电池,2 个小灯座,2 个小灯泡,几根电线,让灯泡亮起来, 能有几种连接方法? 在这两种连接方法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在串联,并联电路中,比划出电流的流动路线. 2,分组讨论,总结.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你们想自己动手设计房间里的电路吗?这节课我们来设计一下,看谁想的方 法最好? 二,探究

过程 1,设计一个房间的照明电路. (1)出示一个纸盒做的模型房间,用我们学过的电路知识,象电工那样为这个 纸盒房间设计照明电路. (2)小组讨论:怎样设计? 要解决哪几个实际问题? 采用怎样的电路安装? (3)交流汇报:全班交流各组的设计方案. 评说别人的设计方案. 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 (4)讨论交流后,把我们组想好的设计方案用简单的电路图画下来. 2,安装我们房间的照明电路. (1)提出安装的要求:各组安装要注意按一定顺序进行,安装每一个线路看看 电是否经过了用电器,特别要注意断路现象. (2)安装完毕后仔细检查一遍照明电路的连接,在通电. (3)每组作品展示,比一比哪组的小屋组装的电灯最亮.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新的生命 油菜花开了

教学目的: 1,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2,通过油菜花的观察活动中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 的浓厚兴趣. 3,说出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在对一颗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的变化 过程,并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教学难点:知道油菜花的各部分组成名称. 教学准备: 学生个人和小组观察的油菜花若干,小卡片,镊子,放大镜若干,油菜花变化过 程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到了,油菜花开了,桃花开了,蒲公英花开了……花草树木以白花盛开 的形式宣告:创造新生命的工作开始了!同学们,平时有认真地观察过花吗?今 天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花的世界好吗?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出示一颗油菜,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 (2)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3)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自己解决 描述所需的油菜花各部分名称的词汇问题. (2)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5

关于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关于油菜花各部分的分类摆放 关于"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的花瓣 是四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并推测花蕾的变化. (1)观察一个花蕾;把这个花蕾画下来. (2)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说说推测依据. (3)画除花蕾未来变化连续图(或排列花蕾的变化连续图照片) . (4)课后寻找一个花蕾进行实证性观察. 5,交流与小结. (1) 关于油菜花,我们知道些什么了? (2) 对于各种各样的花,我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目标: 1,能自己设计有关花的小专题研究方案,完成小专题研究活动,并能将研究结 果以表格,图示,文字等方式呈现出来.能以报告会的形式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研 究成果. 2,在进行花的专题观察活动中能形成自觉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体验,在 课后有继续探究的浓厚兴趣. 3,知道什么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单性花和两性花. 教学重点:设计有关花的专题研究方案. 教学难点: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用的能涵盖"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等概 念的花若干.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入 校园里有许多花开了,我们能作哪些研究呢? 二,探究过程 1,花的专题观察. (1)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 (2)交流:准备研究的内容;怎样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 (3)供参考的研究专题: 校园里花的种类;各种花的花瓣数量;各种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小;雄蕊和雌 蕊;统计花的颜色;花的香臭等. (4)研究的方法:数一数,统计,测量等. (5)成果展现:表格,图示,文字小结等. (6)讨论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不采摘,不损伤花朵. 2, "花的观察"报告会. (1)分组汇报. (2)将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 (3)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1)观察比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说说他们在构造上由哪些不同? 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马蹄莲) ,有的少雄蕊或雌蕊. (2)阅读课文,了解不完全花与完全花,雌花与雄花,单性花与两性花. (3)判断:观察南瓜的两种花有什么不同,分别属于哪一类?观察其他的花, 判断属于哪一类? (4)推测:南瓜的雄花和雌花会怎样变化呢? 4,交流与小结 (1)通过学习,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 (2)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 三,课后拓展 还有哪些关于花的问题?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花,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的: 1,能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说出大致的探究思路.能在前两课用多种方法观察花的 基础上,进一步经历按一定顺序观察,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物体进行专题 观察的过程. 2,有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着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花的授粉条件. 3,知道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生命的任务,能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表达 雄蕊和雌蕊的特征.能用图片或其他形式表述植物的花——果实的成长过程. 教学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教学难点:了解花的果实和种子. 教学准备:

1,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等供分组探究用(无 油菜花的也可用白菜花,萝卜花等) . 2,显微镜 2 台. 3,有关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或挂图. 4,初春有条件的学校在校园里种上几株南瓜(或丝瓜等) ,让科技小组或有兴趣 的同学做做人工授粉的对比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观察了油菜花,还认识了大自然各种各样的花,知道许多植物会开花, 结果.可是学校科技组的同学在南瓜棚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是南瓜的 雌花,有的结了瓜,有的却结不成瓜.苹果,桃子,玉米,油菜等植物也有开了 花不结果或少结果的现 6 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根据原有经验提出自己的解释. 这许多解释哪些是正确的呢?我们还是仔细地观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1)油菜花很小,雄蕊和雌蕊更难观察,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看清楚呢?用什 么方法才能通过观察雄蕊和雌蕊作出正确的解释呢? (2)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师生共同归纳研究方法. 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 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的小组可以自行 到讲台左侧的实验台观察. 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 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在柱头上,看看 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 其他还有什么要研究的吗? 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有 的花会结果,有的花不会结果? (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 (4)全班研讨. (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示意图或有关课 件. (6)浏览课文: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 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油菜的花朵开始凋谢. 提问: 你还看到过其他昆虫传播花粉的现象吗?植物还依靠哪些力量传播花粉? 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1)观察油菜的果实.做一个游戏:分组按成长的顺序把实物排列在纸上,并 指出哪一部分是刚刚受精后的果实雏型. (2)小心剥开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种子是怎样排列的?数数角果荚里有多少 粒种子,再数数一株油菜可能长多少个角果荚,算一算一株油菜的种子有多少? (3)说说为什么豌豆荚里有的豌豆很饱满,有的却只有很小的一粒? 3,思考: (1)果农为了防止果树不结果,往往采用什么措施?为什么? (2)科技组的同学课外要做一个南瓜雌花授粉和不授粉的对比实验,怎样才能

成功?(选未开花的雌南瓜花两朵,分别用纸袋包扎好,不给于授粉的机会.待 花开时,给其中一朵进行人工授粉,另一朵不进行人工授粉,两朵花继续分别用 纸袋包扎好,看哪一朵花能结果?) 三,作业:我来做一朵"油菜花" ,玩玩"蜜蜂授粉"的游戏.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豌豆荚里的豌豆 教学目的: 1,用解剖等方法观察比较油菜与

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经历不断改进 观察方法的过程. 2,在对各种果实和种子的观察研究,统计活动中能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和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课后有继续探究的兴趣. 3,能用多种感官对多种果实进行观察,比较,知道果实里都有种子,不同的果 实果皮的软硬,厚薄等不同,不同的果实种子的数量也不同. 4,能自己设计"豌豆荚里的种子数"图表,并通过数学统计的方法知道豌豆种 子数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 教学难点:了解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的油菜和豌豆的花,果实及种子若干,苹果,板栗,圆椒, 花生等果实若干. 2,小组和个人使用的" )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表. ( 3,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油菜花和豌豆花,认识它们吗?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 二,探究过程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 提出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先比较花的外部,再用解剖的方法观察 豌豆花的内部构造,与课文中的油菜花构造图进行比较,描述它们的异同. 按照顺序比较两种植物的果实,再轻轻打开荚壳比较内部的种子,寻找构造上 的相似之处.

能全面描述比较后的发现.得出结论:不同的花结出不同的果实;油菜与豌豆 的果实虽然在外部形态上有很多不同, 但它们都有荚, 荚里的种子有顺序地排列. 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其他的果实和种子是不是也和它们一样呢? 苹果的果实不能掰开,怎么观察呢?确定观察的方法:咬,解剖. 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比较活动. 描述所观察到的果实与种子的特点: (1)果实的共同点是什么? (2)种子外面包着的东西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 (3)种子的数量相同 7 吗? 种子外面的壳的软硬厚薄与种子的数量有关系吗?为什么? 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不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不同,那么相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相同吗? 猜想:豌豆荚里有几粒豌豆? 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确定用统计豌豆荚内种子数量的方法.提供统计记录表,讨论该如何填写. 个人,小组统计记录. 说说个人的统计图表与小组的统计图表有什么变化? 全班设计合作完成"全班()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图表(可以让学生蘸 红色印泥表示种子数,会非常有趣) . 根据统计图表,说说应该怎样来描述豌豆荚里的种子数量? 人的身高,树叶的长度也会有这样的规律吗? 为什么豌豆荚里的种子数会有这样的分布规律,与自然界有关系吗?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教学目的: 1,经历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的过程;经历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 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2,认识几种常见的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在外部形 态上是不同的,都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认识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 之间的联系;激发探究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兴趣. 3,在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动物,植物与人类等知识的 直接认识.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 教学准备: 1,选择一些常见的植物果实和种子:油菜,栗子,蒲公英,苍耳等. 2,在校园里寻找一块适于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草地或泥地,落差也尽量选择 与栗子树接近. (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植物进行代替栗子树. ) 3,蒲公英飞行距离的测量记录纸(表格由学生自己设计) .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一株油菜大约能产生多少粒种子? 2,模拟实验:用纸剪一棵植物的模型,顶端放上油菜种子,下铺一块厚的绒布, 让种子散落在附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 讨论:种子成熟后,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 观察油菜的果实. 请你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 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推测? 汇报验证推测的方法. 2,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 观察栗子树的图片,认识栗子的果实. 栗子成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落下来,你估计会掉到什么地方? 你能想出一个在我们课堂上进行验证的方法吗? 到校园里分组进行测量. 测量提示:负责抛落栗子的同学不能将栗子往下扔,而让栗子自由垂直落下.测 量的起点应该是栗子的垂直落点. 汇报测量结果:跳得最远的是多少距离?在测量过程中你还有什么 新的发现?怎样的栗子跳,滚得最远? 得出结论. 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分组设计记录表,测量蒲公英的飞行距离. 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 4,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分类整理成册. 五,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萌发的种子 教学目的: 1,会使用镊子解剖种子;能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研究并作记录. 2,喜欢探究种子的奥秘,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3,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观察发芽的蚕豆,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在课前 10 天左右提供蚕豆种子,发放记录表,用于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和 蚕豆发芽情况. 课堂上准备: 分组观察材料——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学生准备好观察记录表以便 8 汇报; 刚发芽的蚕豆,棉花,为第三部分实验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植物妈妈利用各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种子经过一段旅途之后,如果找到 合适的环境它就开始萌发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讨论: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出示一些蚕豆种子:这些蚕豆种子有没有具备发芽的条件?缺少哪些条件? 汇报蚕豆发芽时吸水量的观察记录. 计算:10 粒蚕豆种子的吸水量大约为 毫升,平均每粒吸水 毫升. 2,观察发芽的蚕豆 激发研究兴趣 讨论研究方法及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 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分组研究:蚕豆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 认识种子的各部分. 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寻找证据证明各部分的作用. 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归纳种子各部分作用.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子叶有什么作用?找到证据了吗?你有什么疑问产生吗?

讨论研究操作步骤. 分组将蚕豆如 33 页插图所示做好实验装置 设计蚕豆发芽情况记录表. 你们能完成这项研究吗? 各研究小组讨论各自的研究计划. 汇报交流研究计划. 4,若干天后,各组归纳实验结论并汇报.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动物的卵 教学目的: 1,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在观察基础上能对研究问题进行推测, 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查阅资料寻找证据. 2,乐于探究动植物繁殖的奥秘. 3,认识动物的一些繁殖活动及产卵动物的卵的特点,感受自然界生命的生生不 息,动植物的多样性特点及动,植物在繁殖上的相似性;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特点.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寻找几种常见的动物观察它们的繁殖活动,或者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的繁殖活动. 一些供观察的新鲜鸡蛋和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 到池塘边收集一些青蛙的卵, 把青蛙的卵连同从池塘取来的水草放在透明的饲养 槽内,放于凉爽但不会太冷,阳光不会直接照到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 植物们忙着发芽生长, 动物们也开始了它们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繁殖活动 (1)我们平时看到的动物活动,哪些是动物在进行繁殖后代的活动? (2)认识产卵动物的繁殖活动. (3)讨论:动物和植物的繁殖活动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2,观察动物的卵 (1)观察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观察各种各样鸟类的卵:你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3)观察鸡蛋外部: 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小孔有什么用? (4)观察鸡蛋的内部 在蛋的侧面敲开一个洞观察:认识蛋黄,胚,壳 观察两头敲开的鸡蛋 观察打在盘中的鸡蛋 观察纵切开的熟鸡蛋:认识蛋白,蛋黄,气室,分别是生鸡蛋的哪一部分? 联想:蛋的这几个部分相当于种子的哪个部分? 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5)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3,观察青蛙卵的孵化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 (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3)发放青蛙卵,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食物 第一课时 一天的食物 教学目的: 1,能积极参与讨论,初步掌握调查记录食物的方法. 2,能利用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我们一天食物的问题和规律. 3,能够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教学难点: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事先对几位学生的一天食物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四年级孩子所吃食物的 9 情况. 2,设计按餐别统计的调查记录表,供学生小组活动用. 3,设计一张大的统计表,供记录汇总学生食物情况. 4,准备一些写有食物名称的卡片,供学生分类时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 ,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小时侯,我 们吃妈妈的乳汁长大,现在人越长越高,活动也越来越多,光吃母乳一种食物已

经不够了,我们开始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了. 二,探究过程 1,记录一天的食物 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 学生汇报. (1)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 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 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 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 (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组织小组活动,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 (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 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2,给食物分类 (1)图片分类:这么多食物,除了可以根据每餐吃什么来分类以外,还可以怎 样进行分类? (2)汇报: 按喜欢吃的分类; 按味道分类; 按生活习惯分类; 按食物结构分类; 按食物来源分类; …… (3)举例说说荤食,素食还可以分为哪几种? 三,小结 师:食物中蕴藏着许多学问,比如人为什么要吃食物,吃哪些食物好,等等. 请同学们课外去搜集一些资料,我们将作深入的研究.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我们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 教学目的: 1,能够自行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感受营养对人体 的重要作用.

2,能用简单的方法来判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 趣. 教学重点:知道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能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1,事先让学生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相关资料,带到课堂上进行汇报. 2,让学生带一些食物. 3,准备作业纸. 4,碘酒,小刀,白纸,蜡烛,火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能促进我们的生长发育,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食物中的营养 成分主要有哪些呢? 二,探究过程: 1,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 按组进行汇报交流 (1)蛋白质组: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例举; (2)糖类组: 就是白糖吗? 淀粉也是糖类; 变成热量,力气的食物; (3)脂肪组: 你认为脂肪是什么? 哪些食物中含有脂肪? (4)维生素组: 你知道哪些维生素? 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看图说说哪些食物有较多的维生素? (5)矿物质组: 矿物质是什么? 缺钙会得软骨病; 含有矿物质的食物. 小组活动:将带来的食物进行分类(作业纸)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 含有丰富糖类的食物 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 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含有丰富矿物质的食物 2,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过渡:刚才我们通过交流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当然,我们 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亲自来找一找这些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那就更有趣 了.

(2)找找糖类. 复习: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糖类,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办法?(滴碘酒) 滴碘酒该怎么做呢?(一小片食物,几小滴,用滴管要稍离开食物) 学生操作;汇报. (3)找找脂肪. 尝一粒花生米和一粒蚕豆,说说有什么不同? 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检验脂肪?(在纸上捻一下,看看有没有留下油迹. ) 学生操作;汇报. (4)找找蛋白质. 你有办法吗?(可以看看标签) 学生看食物包装袋上的标签,找找不同食物的蛋白质含量. 用蜡烛烧头发,指甲,闻闻发出的气味.这是蛋白质燃烧时产生的. 烧一块瘦肉,继续检验. 三,小结 1,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继续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制成一份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吃什么还吃 10 什么 教学目的: 1,知道人需要不同的营养,懂得营养均衡的重要性. ,初步学会合理搭配食物. 2,通过探究理解食物的"金字塔结构" 3,在讨论,交流,研讨过程中逐步养成合理饮食的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合理配搭膳食营养. 教学难点:了解怎样使营养均衡. 教学准备: 1,根据上节课的研究,教师从学生的作业中选择一份较科学的食物营养成分表. 2,食物的"金字塔结构"图. 3,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与食堂联系,请他们提供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天中,我们要吃很多食物(出示食物营养成分表) ,哪些是支持我们生长发育 的食物?哪些是给我们提供活动能量的食物?哪些是使我们保持健康的食物? 二,探究过程: 1,怎样使营养均衡 (1)出示青菜,米饭和肥肉图片:说说哪种食物最有营养? (2)出示一位孩子的一天食谱:说说发现什么? (3)口头回答:为了使我们均衡地获得各种营养,我们每天应吃什么?还应吃 些什么?(板书课题) 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吃食物? 方法指导,如细嚼慢咽; 卫生指导,如饭前洗手. 2,搭配膳食营养

(1)小组活动:怎样搭配我们的食物? 小组设计; 汇报(3—5 人) :构建"饮食结构图" . (2)观察"金字塔结构" ,理解食物搭配的原则. 荤素搭配; 粗细粮搭配; 多种搭配; 适当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 喝一些水; …… (3)根据以上原则,请你为自己配制一份营养晚餐. 学生配制; 3—5 人汇报; 学生评价:这顿饭,富含我们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吗? 三,课外延伸 请按自己的食谱进行实践,我们将评出"美食大师" .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教学目的: 1,知道食物分为生吃和熟吃. 2,能用酒精灯烧熟食物. 3,能通过观察具体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与熟的不同.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教学准备: 1,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份生,熟马铃薯,水果刀. 2,准备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烧杯,水,铁匙,玉米等器材. 3,设计一张观察记录纸,以记录玉米粒到玉米花的变化过程. 4,准备爆玉米花图片,玉米饼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 平时喜欢吃生的肉片还是熟的肉片?有些食物经过烹饪之后更好吃, 而有的食物生吃味道更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看谁发现

得多? 二,探究过程 1,生食和熟食 (1)出示一些食物图片:说说哪些可以生吃?哪些要熟吃? (2)揭示题目. (3)举例说说生食和熟食. 2,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1)教师提供生,熟马铃薯,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它们的变化. 看看马铃薯的大小变化 摸摸马铃薯的软硬异同 尝尝马铃薯的味道 把马铃薯切开,观察里面的变化 (2)汇报:马铃薯的营养会变化吗? (3)讨论:把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益处? 3,从玉米粒到玉米花 (1)预测:玉米从生到熟会有哪些变化? (2)说说玉米变熟的方法,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讲出多种办法. (3)操作指导: 放在水中煮.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装置,练习使用酒精灯. 置于火上烤.手拿在塑料柄上,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 (4)实验要求:注意安全;注意观察和记录. (5)分组选择实验,并操作. (6)汇报:将观察到的现象尽量用语言描述出来. 三,巩固延伸 1,图片出示其他烧熟玉米的方法:玉米饼,爆玉米花等 2,尝尝爆玉米花.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面包 发霉了 教学目的:

11 1,仔细观察发霉的面包,初步感知食物放久了会长出霉菌. 2,能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能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 系. 3,能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会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教学重点: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 教学难点: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 教学准备: 小组:发霉的面包,新鲜的面包若干,放大镜,载玻片,牙签,水,滴管,塑料 袋等,有条件的学校准备显微镜若干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观察新鲜的和发霉的两块面包,你有什么发现?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发霉的面包 (1)用放大镜继续观察发霉的面包,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2)怎样才能看清楚面包上霉菌的样子? 学生讨论,小组尝试.师引导学生用牙签取一些面包上的霉菌放在载玻片,用放 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 (3)用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霉菌的样子. (4)你还在什么物品上看到过霉菌? (5)观察了面包上的霉菌,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2,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1)讨论:面包上怎么会长出霉菌?可能是什么原因使面包长出霉菌? (2)你能设计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水的多少有关? 小组讨论, 交流实验的方法. 设计一种研究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的实验方法, 学生小组操作. 提问:为什么要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 (3)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小组讨论,汇报实验的方法,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4)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能用实验来证明吗? 3,后续观察活动 根据你的实验方法,注意每天观察记录两块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下一次上课 时带上你的观察研究成果.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教学目的: 1,通过孩子们的比较观察活动,知道引起食物变质的原因,从而了解储存食物 的各种方法. 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比较能力,能对观察的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会运用已有 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综合. 3,使学生养成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的习惯,会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重点: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小组观察:小鱼干,干面条,腐败的小鱼,发馊的潮面若干,镊子每人一把. 2,演示用图片,食物罐头等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你吃过什么鱼干?味道怎样? 每人尝一点新鲜的鱼干,说说你吃鱼干时的感受.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变质的食物 (1)小组各一份新鲜的小鱼干和干面条. 讨论: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小组观察活动,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小鱼干和干面条的信息? (2)小组各一份腐败的小鱼和发馊的潮面. 讨论:这条小鱼已经腐败了,可能带有很多细菌,我们怎么来观察这些腐败的 物品? 小组观察活动,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3)比较新鲜的小鱼干和腐败的小鱼,干面条和发馊的面条,有哪些不同的地 方? (4)汇报上一节课的后续实验记录情况,你从实验中发现面包上霉菌生长快慢 的原因了吗? 讨论: 小鱼为什么在短时间里腐败了? 鱼干为什么能长时间地保持好闻的气味? (5)小结:阅读 48 页小资料. 2,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1)我们已经知道引起食物变质需要有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如果 要储存一条新鲜的小鱼,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并说说运用这种方法储存食物的理由. (2)出示图片和食品罐头等实物,说说为什么可以用这种方法能储存食物? (3)你还知道哪些储存食物的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4)讨论: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储存食物?

(5)小结:阅读 49 页小资料. 三,后续活动 课后收集一些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思考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来储存食物?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知道我们可以从食 12 品包装袋上获取很多有关 食物的信息; 2,能根据食品的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 3,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上的信息. 教学难点:会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配料,正确选择合适的食品.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每人收集 3—5 种食品包装袋和包装盒; 2,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记录表,牛奶饼干的配料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说说你带来了哪些食品的包装袋和包装盒.你从包装袋上了解到什么内容? 二,探究过程 1,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 (1)观察活动:仔细观察包装袋上的介绍,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小组观察,交流,汇报. (2)讨论:一般的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有哪几类? 汇报并请学生板书. 提问:你从这些信息中能了解些什么?你想研究些什么? 2,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 (1)小组活动:记录五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2)观察比较:你从记录的五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找出最近和最早生产的食品,最新生产的食品,保质期最长和最短的食 品. (3)小组讨论:选择保质期最短和最长的两种食品,是哪些原因影响了食品的 保质期? 引导学生从两种食品的特点,包装和保存的方法,配料等方面去寻找原因. (4)如果是同一种食品,你选择保质期长的食品,还是选择保质期短的食品? 3,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 (1)出示一份牛奶饼干的配料表. 看了这份牛奶饼干的配料表你有什么想法?

(2)找出表中你熟悉的配料名称,推测它们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找出表中你不熟悉的配料名称,猜猜它是什么东西? 三,课后拓展 1,各种配料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食品添加剂是否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单元 岩石和矿物 第一课时 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学目的: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野外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 在课堂中能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 及技能. 3,通过给岩石分类,让孩子经历一个简单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 孩子运用语言解释问题的能力. 4,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师也应该准 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 还应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观察工具:放大镜,盛水的烧杯,记录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或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 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 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探究过程 1,开个石头展览会 (1)的岩石来自哪里? 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我的岩石观察 请你选择一块感兴趣的岩石进行观察.你准备怎样去观察它呢? 请你大概估计一下,你会观察到岩石的几个特征? 学生自主观察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3)我的岩石观察记录交流 你用了哪些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 你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有没有超过自己的估计? 你对同学的观察描述有没有补充或意见? 注意,在学生交流观察到的岩石特征时,要强调观察方法与观察描述之间的对应 关系,对学生的非观察性描述尤其要加以引导. 2,给岩石分类

(1)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 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 如果让你给这些岩石分类,你会怎么分呢? 这里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分类 标准不要轻易否定. (2)给岩石分类 请你选择任何一种标准,给这些岩石分类. 小组分类活动开始,教师巡回指导. (3)岩石分类结果交流 你们将岩石分成了几类?是按什么来分的? 你们想到了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 (4)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 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呢?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在于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地域特色提供的相应的岩石,也可以 由学生来提供. 三,小结 师:课后,你可以再找些岩石来观察.想一想,岩石是怎么形成的呢?下节 13 课, 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岩石.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进一步观察岩石 教学目标: 1,学生利用感官的观察和借助工具的观察获得岩石构造的感性知识.比如"这 块岩石像是卵石与泥土挤在了一起" .描述中较为确且的运用一些诸如"挤,压" 等词汇. 2,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能较细心的观察面前的岩石,对观察到的现象 进行合理的推测与假设. 3,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岩石,学生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观察过程中不 断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学重点:能对观察到岩石的现象进行合理的推测和假设. 教学难点:通过模拟火山喷发实验,进一步研究岩石.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大量的岩石(在第一课时中已经分类) ,教师提供典型的三类岩石代表. 放大镜,小刀,榔头,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给岩石开了个展览会,我们发现有的岩石用手摸上去觉得比较粗糙,

有闻起来有点气味,还有的称了一下比较重. 二,探究过程 1,进一步观察岩石 (1)各小组拿出第一组岩石研究(选择沉积岩类) ①活动一 (以上性质)是为什么呢?(怎么会这样的呢?) 可能和它们的出处有关? 可能和它们的形成有关? 学生根据以上主题开展研究活动, 将研究的内容和结果 (猜测) 记录在记录纸上. 学生观察结束,汇报观察结果. (岩石的内部构造,特征等) ②活动二 主题:1,根据活动一观察到的内容猜测岩石(一种或者一类)岩石是怎么形成 的. 岩石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有关吗?(说出"有关"的理由)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能用学过的知识作为证据证明自己的猜测. (2)各小组拿出第二组岩石研究(选择浮石,大理岩等) ①活动三 仔细观察这些岩石的特殊性质. 猜测这些岩石的成因? 小组观察,发现这几类岩石的特殊性. 2,火山喷发实验 教师演示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或者火山喷发的录像. ) (熔岩冷却后会怎样?熔岩侵入大地和原有的岩石相碰会怎样?……)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对照观察结果解释这几类岩石的形成原因. 提供阅读资料(见后面资料) ,给岩石分类. 3,给岩石分类 活动四 主题:给自己收集来的岩石根据下表分类: 岩石的种类 种类名称形成原因实例(自己带来的岩石)

讨论:岩石的形成原因与岩石的性质有关吗? 三,小结: 说说自己还有那些些新发现和感兴趣的问题?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岩石的组成

教学目的: 1,学生通过提供的工具和自己的观察认识常见的几种矿石.知道岩石是由一种 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2,学生利用工具,多种途径发现岩石的成分.通过对岩石的观察,收集记录岩 石的一些性状.通过阅读资料,能够确定一些描述矿物特征的标准. 3,学生对研究身边的矿物有浓厚的兴趣 第19/23页

,将生活中的发现利用所学知识检索定 位. 教学重点:观察几种常见岩石,了解岩石的组成. 教学难点:能描述常见的矿物. 教学准备: 小刀,塑料片,硬币,钉子,放大镜,稀盐酸,滴管,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你们想知道岩石是由什么组成的吗?今天这节课来研究岩石的组 14 成. 二,探究过程 1,研究花岗岩 请大家拿出花岗岩,进行观察活动. ①活动一 仔细观察花岗岩,我们进行小组间的竞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发现花岗岩的秘密 多. 小组派一代表,参加其他组的讨论研究,交流发现所得. 教师参与小组的研究. 教师在研究过半,适时的提供云母,长石,石英矿物标本. 学生利用提供的矿物标本鉴定花岗岩的成分. ②活动二 教师提供阅读资料"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所有的岩石都是由 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 检索定位花岗岩的组成成分. 学生认识一些矿物标本. 2,常见的矿物 教师提供一些矿物标本,学生试着观察,进行描述两块不同的矿物标本. (描述中要求学生不是比较它们的异同,而是分别描述他们的特征. ) ①活动三 教师提供矿物资料卡,学生阅读后明确描述矿物着重于哪些方面,试着模仿描 述. 对于其中的一些特征能寻求比较的标准,方法可以是多种. 制定自己带来的岩石进行矿物鉴定分析卡. 三,小结 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知道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同学们你们 在研究过程中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怎样观察,描述矿物 教学目的: 1,引导和推动孩子开展观察,描述矿物的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在课外或校外继 续开展一些研究矿物的活动. 2,组织和指导孩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研究活动过程: 经历对金属,玻璃等物体进行光泽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 经历对矿物进行光泽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 经历对铜,铁,铝及矿物进行硬度比较的描述的过程; 经历对矿物条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 3,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一些矿物光泽,硬度,条痕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 识,鼓励孩子综合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研究,让孩子在认知水平,技 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发展. 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 教学难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让孩子们准备铜钥匙,小刀,铅笔,矿物石及纸标签等.老师给每一小组提供一 份材料,包括:铜片,铁钉,玻璃,泥土,丝绸,提供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 同的矿物(可以自定) ,准备手电筒,普通瓷砖(或表面不发光的陶瓷)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那我们会对矿物进行描述吗?今天这节一 起来学习几种简单的方 第20/23页

法.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矿物的光泽 ①观察玻璃的透光与反光 把玻璃平放在桌子上,用手电筒照射玻璃表面,你有什么发现? 把玻璃用手竖着举起,用手电筒照射玻璃表面,你有什么发现?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观察"用手电筒照射玻璃"发生的现象,让学生了解物体 透光与反光的现象,并能够准确地描述出来. ) ②观察不同物体的透光与反光 用研究玻璃的方法,观察研究砖头,泥土,铜片,丝绸等物体的透光与反光. 学生分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汇报交流这些物体的透光与反光状况.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用"观察玻璃的方法"来研究其它的物体,应该不会有太 大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要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清楚,这里隐含 着一种比较描述的方法.这对于描述矿物有着重要作用. ) ③观察矿物的透光与反光状况 请你仔细观察石英,长石和云母的透光与反光状况. 请你准确地描述这三种矿物的透光与反光状况. 出示煤炭,说说它是什么光泽? 2,观察矿物的软硬 ①比较铜片,铁片和铝片的软硬. 用铜片和铁片相互刻划,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用铜片,铁片和铝片三种物体相互刻划,你又发现了什么现象? 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试一试. 比较物体的软硬,一般有什么方法呢? ②比较矿物的软硬 你有办法比较这三种矿物的软硬吗? 请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方法进行比较.把矿物按从软到硬的顺序排列.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3,观察矿物的条痕 ①观察铅笔的条痕 用铅笔在白色瓷板上划一划,你有什么发现? 铅笔条痕的颜色与笔芯的颜色有区别吗? ②观察矿物的条痕

15 用石英,长石和云母在白色瓷板上磨擦,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条痕的颜色与矿物外表的颜色一致吗? 观察比较自己收集来的矿物的条痕. 矿物条痕的颜色和矿物表面的颜色相比,谁是矿物的本来颜色呢?为什么?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描述岩石的一些方法,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块自己身 边的矿物吧? 二,探究过程 1,研究我们的矿物 ①研究矿物的方法

说一说,你有多少种研究矿物的方法? 我们需要哪些工具帮助研究? ②研究我们的矿物 在小组里挑一块收集来的矿物,进行研究. 你想怎么去研究呢?(小组讨论) 2,描述我们的矿物 ①猜猜他是谁游戏. 怎样描述人的相貌? 你的描述水平怎么样? 怎样描述人的相貌? 这一环节的设置目的在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别描述班中任意一个同学的相 貌让其余三位同学猜,通过该活动,让孩子们初步掌握描述物体特征的方法,从 而为有效地描述矿物的特征打下基础. ②描述我们的矿物. 你发现了矿物有多少特点? 你怎么去描述这些特征呢? 小组活动:互相 第21/23页

描述,评一评. 一起为我们的矿物做份"简历"吧 3,猜猜它是"谁" 请一学生描述矿物,其他人猜. 4,做一个岩石展示盒 你想做个怎么样的展示盒 你打算怎么去做呢? 三,小结: 布置岩石展示盒展览时间.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教学目的: 1,提供岩石图片及岩石实物,让孩子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活动过程. 2,让孩子经历假设——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在经历活动中了解冷热,植物, 风等对岩石的作用,体验大自然的力量. 3,通过观察描述活动,让孩子认识改变岩石模样的主要力量;能够根据现象, 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重点:寻找岩石变化的痕迹,理解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形式,到野外收集岩石(注意保持岩石的原生态) ;教师准 备各种环境中的岩石图片或录像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酒精灯,镊子,烧杯,带盖玻璃杯,石灰岩(小块) ,6B 铅笔, 绘图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大自然中的岩石是什么样子的?过了上万年会怎样?你们想知道吗? 二,探究过程 1,寻找岩石变化的痕迹 ①大自然中的岩石是什么样的 观察图片,请描述大自然中岩石的样子 大自然中的岩石都是一样的吗?它们会变化吗? ②寻找岩石变化的痕迹 观察图片,你能发现岩石有些什么变化呢? 观察自己从野外收集来的岩石,你能找到岩石变化的痕迹吗? ③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推测一下,沙漠中的石蘑菇是怎么形成的? 推测溶洞中钟乳石形成的原因 出示模拟溶洞形成实验

(方法:在两只烧杯中各装一些硫酸镁,加水搅拌均匀,取一段棉布条,两端各 系一个金属环,分别放入两只烧杯中.在两烧杯中间放一张白纸,让棉布条下垂 (离白纸约 2 厘米) ,静置一周.在白纸上会形成钟乳石模样的结晶. ) 自然界中还有什么力量也能使岩石发生变化? 2,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①冷和热的作用. 把岩石加热,它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把加热的岩石放入水中,它又会发生什么 变化呢? 如果反复进行这样的试验,请你推测岩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学生分小组实验活动:冷热对岩石的影响. 实验现象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想到了什么? ②风对岩石的摩擦作用. 观察活动:在白纸上用铅笔(6B)写一个字,有橡皮擦去,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 16 讨论:当沙粒被风刮起而撞上岩石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经过长时间的 作用,岩石会发生改变吗? (在这一环节中, 可以利用这一观察实验活动推理风沙对岩石的侵蚀作用. 当然, 也可以用教材中的观察实验活动) ③植物根的作用. 出示石膏(石膏中生长着已发芽豌豆)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讨论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出示图片(岩石中长有植物),说说植物对岩石的作用. ④小结 大自然中,改变岩石模样的力量有哪些?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 三,小结 学习课文之后,谈谈自己的感想.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岩石,矿物和我们 教学目的: 1,让孩子经历调查研究活动,探究生活中,身边的岩石和矿物. 2,让孩子在经历查阅资料的活动过程中,增加对岩石,矿物用途的进一步了解. 3,引导孩子初步树立起保护,利用岩石和矿物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岩石和矿物对人类的作用. 教学难点:会整理自己调查研究活动的资料. 教学准备: 以小组或个人为形式,课前开展孩子调查研究生活中的岩石,矿物活动;同时鼓 励孩子们带着问题从科普读物等书或网上查阅相关文字资料.教师收集相关采 矿,用岩石与矿物制成的物品等图片资料或实物. 教学过程: 以科学讨论会的形式进行教学. 1,课前调查研究活动. 调查人员: 调查地点: 调查结果 生活,学习用品 所用岩石,矿物 2,课堂进行资料整理活动. 3,科学讨论会开始. " 猜一猜"活动.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岩石与矿物,请你介绍一块最感兴趣的岩石或矿物,请大家 猜猜它的名称. 说说岩石与矿物在家庭和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介绍岩石与矿物在其它生产领域中的应用. 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由介绍,主动讨论,教 师的角色应该只是"主持人"的身份. 4,保护我们的岩石与矿物 你知道岩石与矿物是怎么开采出来的吗? 尽可能让学生多说说,教师适当也可以出示矿石开采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 矿物开采完后,还有可能再产生出来吗?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提供一些由于乱开采而带来生态破坏的场景图片或录像, 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5,总结 教学后记: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补集与全集习题范文】相关文章:

子集全集补集习题07-28

会计基础习题全集07-03

情话全集范文05-17

语录全集范文05-18

中庸全集范文05-18

鲁迅全集范文05-16

冷笑话全集范文05-20

集合全集教案范文05-28

科学教案全集范文05-29

科普教案全集范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