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爆炸现场处置方案

2022-12-16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火灾爆炸现场处置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火灾爆炸现场处置方案

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事故类型

1.1.1.火灾事故。氧气乙炔库是公司重点防火部位。人为因素引发的火灾事故:违反操作规程、违章安装使用电气设备、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检修(施工)现场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第三方人为破坏等。雷击及设备问题等因素引发的火灾事故。火灾事故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

1.1.2.爆炸事故。氧气乙炔发生火灾不能及时扑灭,处置措施不当导致瓶内燃烧或气瓶在高温下暴晒、暴露在火焰中发生爆炸事故。

1.1.3.中毒窒息事故。纯乙炔属微毒类,具有弱麻醉和阻止细胞氧化的作用。高浓度时排挤空气中的氧,引起单纯性窒息作用。乙炔中常混有磷化氢、硫化氢等气体,故常伴有此类毒物的毒作用。人接触100mg/m3能耐受30~60min,有轻度头痛、头昏。20%引起明显缺氧,30%时共济失调,35%下5min引起意识丧失。吸入高浓度时先兴奋、多语、哭笑不安,继而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嗜睡。严重者昏迷。

1.2.危险源

1.3.氧气乙炔库内、气割切割使用现场等部位,防火距离不足、周围私自动火、吸烟、泄漏遇到火源等违章操作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1.4.事故危害程度及范围

1.5.乙炔具有爆炸危险性、燃烧危险性、毒害危险性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情况不受季节的影响。乙炔罐火灾爆炸事故,导致人员烧伤、中毒窒息,严重时危及员工生命安全,并导致环境污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可能对周边的设备、设施造成不可修复的危险程度,对厂房也有可能造成结构性损坏,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还可能造成大面积人员的伤亡,社会影响较大。

1.6.危险性分析 1.6.1.乙炔的特性

1.6.1.1.物理性质。乙炔为无色无味的易燃、有毒气体。而电石制的乙炔因混有硫化氢H2S、磷化氢PH

3、砷化氢,而带有特殊的臭味。闪点(开杯)-17.78℃,自燃点305℃。在空气中爆炸极限2.3%-72.3%(vol)。

1.6.1.2.危害健康。急性中毒:接触10%~20%浓度的乙炔时,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等缺氧症状;接触30%浓度时,动作不协调,步态蹒跚;吸入高浓度时,初期兴奋、多语,后出现晕眩、头痛、恶心、嗜睡,严重者昏迷;另外,高浓度吸入还可引起单纯窒息。

1.6.1.3.危险特性:乙炔与空气或氧气等助燃气体混合后极易燃烧爆炸。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由于气瓶阀门损坏、气带漏气、人员操作失误等原因,极易引起乙炔泄漏,造成人员中毒、火灾、甚至爆炸等事故。

1.6.2.在液态和固态下或在气态和一定压力下有猛烈爆炸的危险,受热、震动、电火花等因素都可以引发爆炸,因此不能在加压液化后贮存或运输。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丙酮等有机溶剂。在15℃和1.5MPa时,乙炔在丙酮中的溶解度为237g/L,溶液是稳定的。

1.6.3.由于乙炔具有易燃、易爆性,并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发生异常情况下,若遇到雷击或明火、外来火种、设备故障、人员操作不当等,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1.6.4.在烈日爆晒引发爆炸。气割割枪回火、爆带处置不当引起火灾或爆炸。

1.6.5.乙炔瓶水平放置或倒立使用、氧气瓶瓶口擦拭不干净,油脂进入氧气瓶内,发生爆炸事故。

1.7.事故前的征兆

1.7.1.气瓶泄漏,仓库存在违章使用明火、焊接操作,特种作业时未经审批,作业时未按照相应规定制定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未加强安全监管等

1.7.2.闻到烧焦东西的糊味:火灾发生时,烟气会向远处蔓延。烟是最明显的火灾征兆,看见烟,同时又意味着情况可能非常危险。

1.7.3.可燃气体检测器发出警报声。

1.7.4.气割割枪、气袋、卡箍等连接不牢固或超出使用寿命未及时更换、气压过高等。

1.7.5.工作人员着装或使用工具不当产生静电。

1.7.6.库房未按规范修建,未防爆型电气设施;消防设施不齐全或不能良好的备用。内避雷装置、接地装置不符合规定的接地电阻等等。

1.8.事故引发的次生事故

1.9.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会引发房屋坍塌及人员中毒、窒息等伤亡事故。

2.应急工作职责 2.1.组织机构

2.2.《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归口维修部管理,成立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分管副总经理担任小组组长,维修部部长担任小组副组长,维修部全体、党群处、安环处、综合办为成员。具体见附件10《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机构图》。

2.3.职责 2.3.1.组长的职责 2.3.1.1.随时掌握项目现场事故灾害及险情,向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有关情况;

2.3.1.2.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启动并组织实施现场处置方案; 2.3.1.3.确保应急资源配备投入到位,指挥应急行动。 2.3.2.副组长的职责

2.3.2.1.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组长不在位时,代行其职责;

2.3.2.2.组织落实现场处置方案;

2.3.2.3.负责现场应急处置,根据险情发展,提出改进措施; 2.3.2.4.组织落实现场善后恢复。 2.3.3.伤员营救组职责

2.3.3.1.实施现场处置,将人员和设备迅速撤离危险地点,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整并调集人员、设备和物资搜救被困人员。

2.3.3.2.对事故现场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制定抢救方案; 2.3.3.3.监督应急人员执行有效的应急措施,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

2.3.3.4.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 2.3.4.消防灭火组

2.3.4.1.负责若遇到火灾事故,负责组织义务消防员进行消防灭火。

2.3.4.2.负责对灰烬清理,如果有余火派人员现场值守。 2.3.5.警戒疏散组职责

2.3.5.1.维护现场,将获救人员转至安全地带;对危险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

2.3.5.2.负责发生事故时,需要撤离的人员立即组织疏散撤离现场或周边; 2.3.5.3.负责事故现场治安保卫,维持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和证据;

2.3.6.后勤保障组职责

2.3.6.1.负责现场伤员的医疗抢救工作,根据伤员受伤程度做好转运工作。

2.3.6.2.负责抢救物资的储备、维护保养与供应; 2.3.6.3.保障部门应急救援人员的衣食住行。 2.3.7.清理恢复组职责

2.3.7.1.事故后的现场清除和恢复工作。

2.3.7.2.负责事故救援现场供水、供电、供气的保障,做好应急通讯和运输等工作;

2.3.7.3.负责事故结束后维修设备,尽快恢复生产。 2.3.8.物质抢救组职责

2.3.8.1.伤员营救结束后组织抢修设备; 2.3.8.2.组织救援队伍分工抢救现场物资。 2.3.9.环境监测组职责

2.3.9.1.负责事故现场及周边区域大气环境、水体环境状况监测。 2.3.9.2.检测毒物性质及其在环境或水体中的浓度,为事故现场指挥部指挥救援、抢险提供依据。

2.3.9.3.配合上及环境监测人员进行大气环境、水体环境状况监测。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向四周呼救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利用电话、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情况和危害程度向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汇报。现场处置小组宣布启动处置方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1.2.发生一般火灾爆炸事故(Ⅲ级)的非伤亡、经济损失较小的事故,由部门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负责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进入预备状态。

3.1.3.由现场处置小组组长下达救援命令,根据事故情况,分析判断事故严重程度、波及范围、存在的威胁,确定先期救援方案。

3.1.4.按照现场处置小组组长下达的指令,现场抢救组进行现场侦查,组织或协助事故单位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启动相应的处置措施。

3.1.5.伤员营救组针对事故现场情况,制定详细的抢险救灾方案,引导救护人员营救受难人员。

3.1.6.在事故抢救抢险过程中,若事态扩大,抢救力量不足,事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现场处置小组组长要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启动公司《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3.1.7.发生较大火灾爆炸事故(Ⅱ级)的较大伤亡、经济损失较大的事故,由部门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负责汇报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启动《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3.1.8.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Ⅰ级)的较大伤亡、经济损失较大的事故,由部门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负责汇报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启动《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同时请求启动股份公司和政府部门应急预案。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火灾爆炸事故处置措施

3.2.1.1.事故第一发现人立即以大声呼叫方式向现场人员报警,并马上通知部门主任,报告事故发生地点、种类、事故危害程度等。

3.2.1.2.当班人员应立即汇报部门领导并对初起火灾进行扑救,就近原则运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3.2.1.3.安全员迅速组织事故区人员撤离,通知相邻班组停止作业。班长及时组织在岗人员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抢险救援。落实火灾危险区域隔离措施,仓库内物品迅速转移,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控制燃烧范围。

3.2.1.4.各级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组织指挥灭火,采用一切可行的办法阻止火势扩大的危险。

3.2.1.5.发生较大火情,难以扑灭或可能发生爆炸的,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应及时拨打“119”报告火警。

3.2.1.6.在灭火现场,必须坚持“先人后物”的原则。如果火情可能威胁生命安全,应紧急通知相关人员撤离现场。向逆风向安全地带转移,防止有害气体中毒

3.2.1.7.在组织人员撤离现场过程中,如火灾导致有浓烟现场出现,指挥员应保持镇定,切不可惊慌失措,一旦发现自己被火围困、应迅速做好必要准备(穿上防护服或厚衣服或用水将身体淋湿或披上湿棉被),判明火势,选择最安全可靠路线尽快离开危险区。或者用湿毛巾蒙住口鼻,匍匐离开现场到空气清新且安全的环境。

3.2.1.8.气瓶爆炸事故发生后,由于气瓶爆炸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且破坏威力巨大,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指挥部其他成员及事故抢险各专业人员应闻讯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抢险,救援。引发继发火灾的要在采取措施的同时,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119),造成人员伤亡的,要立即报告公安机关,维持现场秩序。总指挥应立即启动一级响应,向消防、安监、公安、交通等部门救援,请求启动上一级预案。

3.2.1.9.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向消防人员介绍燃烧物料名称、数量、危险性、有无毒性等情况,积极配合消防队灭火。

3.2.1.10.采取隔离和疏散措施,全力救助伤员。 3.2.2.氧气乙炔瓶发生泄漏着火时应急处置

3.2.2.1.气瓶发生泄漏后,应立即停止作业,关闭减压阀,如果减压阀损坏并在没有确定可以采取措施阻止泄漏的情况下,将气瓶移到室外开阔地带,疏散周围人员,停止周边作业。此时遇火源会发生火灾爆炸,从而带来更大的灾害。

3.2.2.2.非气瓶着火。如果乙炔气瓶泄漏并着火,首先应扑灭外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然后设法关闭气源阀门,用灭火器、消防水或是较厚的布淋湿捂住火苗即可灭火。

3.2.2.3.气瓶着火。如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只需冷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可在确保其不爆炸的前提下,让其自行燃烧,直至烧尽熄灭。如情况紧急可投入大夏河河水中。

3.2.2.4.如果因瓶阀关不严,火焰沿瓶阀处向外喷射,即可用水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气瓶,防止爆炸。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

3.2.2.5.如果乙炔库内乙炔气瓶着火,应立即用水冷却事故瓶或周围受其烘烤的气瓶,使其降温,避免爆炸,有条件的话,把事故气瓶转移到安全地点,以免发生连环爆炸。

3.2.2.6.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3.2.2.7.气瓶听见异响等爆炸征兆后,现场人员立即卧倒;气瓶爆炸后,等待救援的同时,如果有火情,要用消火栓和灭火器灭火;若无火情,要用消火栓冷却其他气瓶或可燃物,防止发生二次火灾。若人员受伤:轻伤,简单的止血、消炎、包扎;重伤,消毒止血后,立即送往医院;休克,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

3.2.3.吸入中毒处置措施

3.2.3.1.乙炔气瓶泄漏后,如果空气中乙炔的浓度大于30%以上,会导致人员中毒。急性毒性主要是因为高浓度时置换了空气中的氧,引起单纯性窒息作用,缺氧是主要致死原因。

3.2.3.2.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吸氧、保温、静卧,避免过多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

3.2.3.3.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现呼吸抑制时给予中枢兴奋药,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以进行机械辅助呼吸。

3.2.3.4.护肝,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发现和处理其他并发症等支持治疗。

3.2.4.气割时发生回火或爆带处置措施

3.2.4.1.气带漏气。首先熄灭割枪火焰,迅速关闭减压阀,并关紧气瓶角阀。更换新气带,并上紧卡箍,仔细检查气带无漏漏气后方可作业。

3.2.4.2.气割回火。发生回火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将乙炔气带折拢并捏紧,同时紧急关闭气源,一般先关闭乙炔阀,再关闭氧气阀,使回火在割炬内迅速熄灭,稍待片刻,再开启氧气阀,以吹掉割炬内残余的燃气何微粒,然后再点火使用。回火现象严重时,割枪或气带被爆带烧毁,乙炔带在压力的作用下摆动不停,烧伤作业人员。

3.2.4.3.气带爆带。作业人员违章操作,将气瓶压力调整过高,导致乙炔带或氧气带爆裂,将作业人员烧伤。也有可能引起气带、气瓶着火。立即中断使用,关闭焊、割工具的阀门和气瓶瓶阀,按火灾处置措施进行紧急处置。

3.3.信息报告 3.3.1.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要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势,迅速召集现场处置工作小组成员,所有成员在5分钟内达到事故现场,做出应急处理措施;如事故难以效控制,迅速向部门各级负责人汇报,向应急值班室报警,并对可能受事故波及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具体见附件10《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联系表》。

3.3.2.发生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岗位工作人员应立即向班长和生产调度汇报,同时向应急值班室报警。值班人员接到事故汇报后,及时向单位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汇报,并做好应急值班记录。

3.3.3.现场出现事故征兆时,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首先排除事故隐患,利用电话、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情况和危害程度向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汇报。

3.3.4.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现场情况;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已经采取的措施。公司24小时应急值班室:7231498,报警内线8000。

3.3.5.应急值班室要有对外部联系电话,包括医疗救护队、上级有关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电话联系方式。可采用电话、手机、传真等方式对外联系和求援。具体见附件10《外部人员联系表》。

3.4.应急保障

3.5.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其工作小组按照日常工作分工做好应急物资和装备准备,各种器材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状态,重点器材应设救援器材柜,专人保管以备急用。

3.5.1.通讯设备,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近距离对讲设备等6部。

3.5.2.急救设备,包括急救药品、器具、设备等2套。 3.5.3.抢修设备,包括汽车吊、千斤顶、钢丝绳、工程车辆、登高设备、维修工具、备用品等2套。 3.5.4.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沙箱、消防铲、消防沙袋等2套。

3.5.5.运输设备,包括面包车、救护车等1辆。

3.5.6.防护用品:包括防火服、正压式呼吸器、防护眼镜、手套、呼吸器、防毒面具等。

3.5.7.人员技能保障:广泛宣传火灾安全知识,使员工掌握基本火灾常识,提高员工的防范能力。定期进行应急队伍人员培训和应急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事故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4.注意事项

4.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

4.1.1.选择防护用品应针对防护要求,正确选择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救援和工作人员必须使用可靠的个体防护用品。

4.1.2.佩戴防护用品的人员在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确认其使用范围、有效期限等内容,熟悉其使用、维护和保养方法。

4.1.3.进入火灾现场的抢险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隔绝式呼吸器及各种防护器具,不得穿着化纤内衣物,必要防火服进入着火区。

4.1.4.空气呼吸器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前的检查气密性:按下供气阀上的黑色橡胶开关,打开瓶阀,待压力表达到满压(气瓶压力必须在27 Mpa以上)后关闭气瓶阀,压力表指针一分钟内下降不应超过1 Mpa。检查报警器:开关气瓶时听是否有提示报警。检查面罩:将面罩贴紧脸部,通过几次深呼吸检查面罩是否漏气,供气阀性能是否良好,呼吸是否畅通。使用过程中应多检查供气阀和面罩的连接是否牢固及压力表所指示的气瓶压力,当听到余压报警时应马上撤离到安全区。

4.1.5.安全帽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前应检查外壳是否有裂纹、碰伤痕或磨损等,帽衬是否完整,确认完好后,方能使用。使用时要将安全帽戴正、戴牢,不能晃动,要系紧下颚带,调节好后箍,防止安全帽脱落。

4.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

4.2.1.兼职救护队应配备齐全各种抢险救援器材、设备,平时应加强维护,确保各种器材、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4.2.2.担架使用时,由3~4人合成一组,将病人移上担架,病人头部在后,脚在前,抬担架的人脚步、行动要一致,向低处抬时(下楼),前面的人要抬高,后面的人要放低,使病人保持在水平状态,上台阶时则相反,走在担架后面的人要注意观察病人情况。脊柱损伤病人要用硬板担架,并将病人身体固定在担架上,搬运时注意保持脊柱的稳定。

4.2.3.将干粉灭火器提到现场,站在上风向或侧风面,上下颠倒摇晃几次,拔掉保险销或铅封,一手握住喷嘴,对准火焰根部,一手按下压把,干粉即可喷出。

4.2.4.使用消火栓灭火时,水枪至少要有两人进行操作,防止误伤人。灭火时应注意与火焰的距离,防止被烧伤。

4.2.5.扑救火灾时,应先切断可燃物质来源,后进行彻底扑救。若气瓶和其他可燃物一同燃烧,应迅速处理气瓶,然后再消灭可燃物的火势。

4.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

4.3.1.救援时,应保持头脑清醒,不得盲目行动,针对事故性质、类型、特征等进行分析,启动相应预案。

4.3.2.救援人员必须认真按救援方案和救护安全措施执行,确保自身安全。

4.3.3.在事故救援中,现场指挥部安排专人,负责记录事故抢险方案的执行情况和事故救援等情况。

4.3.4.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强化事故现场安全措施落实,防止二次事故和次生灾害事故发生。

4.3.5.应以救人优先为原则。灭火人员不应单独行动。 4.3.6.事故现场进出口应始终保持畅通。 4.3.7.随时注意风向改变,及时调整布置。 4.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4.4.1.当人员衣物着火时应迅速脱去或用水等各种物体扑盖灭火。切忌盲目站立或奔跑呼救,以防头面部及呼吸道灼伤。如有人员烧伤时,快速将伤员撤离火灾现场,面积较小的烫伤可用大量冷水冲洗至少30分钟,保护好烧伤创面,尽量避免污染,有利于以后的院内治疗;面积较大或程度较深的烫伤应以干净的纱布敷盖患部简单包扎,尽快转送医院或拨打120。

4.4.2.如有在救援过程中发生中毒、窒息的人员,立即将伤者撤离到到通风良好的安全地带,给予氧气吸入;如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或人工呼吸,直到病人清醒或医院、医疗组接手为止。

4.4.3.不要往伤口上涂抹任何药物或粘贴胶布。用干净无绒毛织覆盖伤面,手足部位可套上干净塑料袋。口腔、喉部烧伤,神志清醒者可断续饮冷水。肢体严重烧伤时要固定。分轻重缓急将伤员及时送往医院。

4.5.应急救援结束后

4.5.1.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受控状态,环境有害因素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由应急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救援工作结束,并转入现场恢复、障碍消除等工作。

4.5.2.险情发生至现场恢复期间,疏散组应封锁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发生意外。

4.5.3.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结束的条件和相关后续事宜。 4.5.4.明确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程序。 4.5.5.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4.5.6.事故波及范围区域划定,警戒线设置,安排人员现场值守。

第二篇: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火灾类型

根据国家标准修订发布的《火灾分类》,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A 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B 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C 类火灾:气体火灾。

D 类火灾:金属火灾。

E 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F 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1.2火灾事故易发生区域

项目部生活区;施工现场、施工隧道内。 1.3火灾事故可能发生时间及严重程度

1、火灾可能发生的季节

火灾事故多发生于干燥、多风的春秋季节,但生产作业活动引发的火灾事故则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2、火灾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

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生产终止,导致财产损失甚至失去生命;

着火过程中易产生烟气,如人员吸入肺部造成呼吸不适甚至使人窒息或烧伤事故;着火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易造成环境污染。

1

2应急处置

2.1处置程序

图2-1应急处置程序图

项目经理部事故发生

事故调查上级主管部门现场抢救物资人员机械定点医院抢险领导小组调动应急物资、机械设备及人员进行抢修施工配合总监理工程师业主停工指令 进行整改申请复工批准施工

1、项目部火灾处理程序:发生火情,第一发现人应高声呼喊, 使附近人员能够听到或协助扑救 , 同时拔打火警电话“119”。电话描述如下内容;单位名称、所在区域、周国显著标志性建筑物、主要路线、候车人姓名、主要特征、等候地址、火源、着火部位、 火势情况及程度。 随后到路口引导消防车辆。

2、发生火情后,电工负责断电,现场人员组织各部门人员用灭火器材等进行灭火。如果是由于电路失火,必须先切断电源,严禁使用水或液体.灭火器灭火以防触电事故发生。

3、火灾发生时 ,为防止有人被困,发生窒息伤害,准备部分毛巾,湿润后蒙在口、鼻上,抢救被困人员时,为其准备同样毛巾,以备应急时使用,防止有毒有害气 2

体吸入肺中,造成窒息伤害。被烧人员救出后应采取简单的救护方法救 , 如用净水冲洗一下被烧部位 , 将污物冲净。再用干净纱布简单包扎,同时联系急救车抢救。

4、组织扑救火灾。当施工现场发生火灾时,应急准备与响应指挥部及时报警,并要立即组织基地或施工现场义务消防队员和职工进行扑救火灾,应急救援队选择相应器材进行扑救。扑救火灾时要按照“先控制,后灭火;救人重于救火;先重点,后一般”的灭火战术原则。派人切断电源,接通消防水泵电源,组织抢救伤亡人员,隔离火灾危险源和重点物资,充分利用施工现场中的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灭火。在火灾初期阶段使用灭火器、消防栓进行火灾扑救。根据情况确定疏散、逃生通道,指挥撤离,并维持秩序和清点人数。根据伤员情况确定急救措施,并协助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伤员救护。做好现场保护工作,设立警示牌,防止二次火险。

5、人员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也是最彻底的应急响应。在现场平面布置图上绘制疏散通道,一旦发生火灾等事故,人员可按图示疏散撤离到安全地带。

6、协助公安消防队灭火:善后处置组拨打1

19、120求救,并派人到路口接应。当专业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后。火灾应急小组成员要简要向消防队负责人说明火灾情况,并全力协助消防队员灭火,听从专业消防队指挥,齐心协力,共同灭火。

7、现场保护。当火灾发生时和扑灭后,指挥小组要派人保护好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等待事故原因和对责任人调查。同时应立即采取善后工作,及时清理,将火灾造成的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其他有效措施,使火灾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到最底限度。

3

2.2火灾事故处置措施

现场救护

事实证明,从火场中抢救出的一些因热烟气窒息休克或呼吸道烧伤而呼吸困难、生命垂危的伤员,如果在现场能及时加以实施心肺复苏、人工呼吸以及供氧等现场急救措施,是可以挽回生命的。除了通知医务人员外,我们救援人员也应具体一定的急救知识,其主要做法有:

1、对一些处于昏迷状态的人员,及时给于呼吸新鲜空气,如使用救援人员的空气呼吸器。

2、检查受伤人员的生命体征。如有呼吸、心跳停止的,应就地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待呼吸恢复再转移至安全区域或转送医院。

3、止血。有创伤出血者,应迅速包扎止血。

4、固定。有骨折的伤员,有条件的可利用专门器材进行固定,也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木板、担架等进行简单固定后送医院。

5、转运。根据不同的伤情和病情,按轻重缓急选择适当的工具转送至定点医院。

3注意事项

3.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参加火灾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和使用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严禁救援人员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 3.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应根据火情、火势情况,选择合适的抢险救援器材。

2、在危险区域以外才可设置应急照明灯。

3.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应急救援时,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

4

2、应急救援时应注意,防止事故扩大。

3、应急救援人员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进入现场,参加应急救援行动。

3.4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救援结束后,立即查看灾害现场是否还有不安全因素,是否还有被困人员,并采取妥善防范措施。

第三篇:仓库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为规范租赁企业仓库火灾现场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确保仓库突发火灾处置有序、高效,最大程度地降低经济损失和影响,特制定本处置方案。

一、处置原则:快速反应,立足自救,强化初期火灾的处置。

二、应急处理方法:

(一)初期火灾处置:现场第一发现人员应保持冷静,应第一时间站在上风口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器材对初期火灾进行灭火,如是电气线路火灾应先关闭总电源再使用消防水进行灭火。若无法断电,则可以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灭火,但严禁使用消防水灭火。

(二)示警互救与报警:一般情况下,发生火灾时一边组织灭火、一边及时报警。当现场仅一人时可高声呼喊周围人员参与灭火。同时告知相邻及周围租赁企业,周围单位应无条件提供援助;自救的同时迅速拨打“119”消防报警电话,说清楚着火单位和地址、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有无人员被困等情况。

(三)疏散逃生:如火势无法控制时切不可贪恋财物,必须迅速撤离并疏散人员;如被困火场,应保持镇定迅速辨明逃生路线,逃生时要利用毛巾、衣物等蒙住口鼻,采用低姿或匍匐逃生。

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1)灭火器:用手握住灭火器提环,另一只拉开铅销、保险环,然后手握喷管压下压把对准火焰根部进行灭火。

(2)消防栓:打开消火栓门(紧急情况如门上锁可暴力开门),一人接好水枪和水带奔向起火点,另一人接好水带和消防栓阀门口,逆时针打开阀门,水喷出对准火焰根部进行灭火。

四、安全环保部联系电话:

第四篇:食堂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事故特征。

食堂发生火灾后,易产生大量烟雾和高温有害气体,容易造成大量人员窒息,人身伤亡,若处置不得当,或不及时,燃气罐遇高温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及建筑物损坏等。

二、应急组织与职责。

发生事故现场的最高职务者,或专业人员为现场指挥负责人,全面负责火场救援工作,迅速控制火情。

三、应急处置。

1、食堂发生火灾时,应沉着冷静,同时查看起火部位及火势。

1-

1、若油锅起火,应立即将灭火毯覆盖在油锅上,由胸前方向朝前铺盖过去或使用锅盖立即将着火的油锅盖住。如少量油着火时可用手边的青菜倒入锅内。

1-

2、若电器起火,应迅速切断电源,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可用就近的灭火器进行初期扑救。

1-

3、若燃气起火,迅速关闭天然气阀门和电源开关,应将灭火毯由胸前方向,朝前着火部位铺盖过去或利用就近的灭火器进行扑救。

2、火势较大,第一目击人应大声呼喊,切断火场电源和燃气阀门,拨打119报警,同时向应急小组办公室报告,指派专人到路口引导救援车辆进入现场。若出现有人受伤,应立即将伤者转移至安全地带,请求医护人员救援。

四、注意事项。

油类发生火灾后,严禁用水类消防器材扑救。灭火人员应站在火源的上风处。身体要放低,以避开热气和烟雾。

第五篇:煤矿井下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附件:

井下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 1.1.1内因火灾

公司矿井现主要开采的2-2煤层,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2003年7月对《煤炭的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测试报告》。煤炭的自燃倾向特性:煤样氧化着火点温度320℃,还原着火点温度340℃,煤样着火点温度为325℃,为有自燃发火倾向煤层,根据矿区开采情况,没有自燃发火历史。。

1.1.2 外因火灾

我公司主要运煤采用皮带,因溢煤堵皮带或司机失误造成过卷,引起火花皮带着火;不及时更换防爆性能差的设备,一旦失爆,发生电器爆炸,可能引起火灾;采区变电所配电点,因没有专人值班,电器失修,长期下去可能发生火灾;漏电继电器、电焊、综合保护失灵,接地系统不符合规程要求,当发生短路故障时,不能立即切断电源,易引起火灾;井下动力、照明等供电线路遍及各类巷道,由于井下潮湿、绝缘老化、机械外伤、吊挂不当、保护失灵等方面的原因,使电缆线路产生火花引起火灾;烧焊不按措施执行,不留监护人,遗留火种不清除,易发生火灾;因其它原因而引起火灾。

4.1.1.2.2 外因火灾预防措施: 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1.2.1内因火灾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

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和实验分析,自燃发火地点一般为: ①回采工作面的“两道一线”; ②煤巷顶板的冒顶区; ③断层煤柱的边缘; ④区段之间留设的煤柱;

1.2.2 外因火灾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①、皮带溢煤着火; ②、电器爆炸引起火灾 ③、电器失修发生火灾; ④、电焊引起火灾; ⑤、皮带机道、变电所等。

⑥、电缆线路产生火花引起火灾; ⑦、其它原因而引起火灾。

1.3事故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一旦发生火灾,可造成矿井停产,烧毁设备,危及现场工作人员和着火地点回风侧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属于矿井重大事故。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4.1 自然发火事故前的征兆:

有煤油味、松节味、一氧化碳升高、烟雾等。 1.4.1 外因发火事故前的征兆: 有焦糊味、有烟雾、一氧化碳升高等。 2 应急组织与职责

2.1公司成立井下火灾应急指挥部 区队成立事故抢救领导小组: 组 长:基层单位区队长 副组长:基层单位书记、技术员 成 员: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 2.2 应急自救灭火指挥小组职责

2.2.1现场班组长及互保人员做好现场救护工作,是现场救护的第一责任人,并负有电话通知、汇报现场情况的义务。

2.2.2 值班人员负责承接事故报告,并及时通知事故抢救小组成员及向上级汇报,同时做好相关记录。

2.2.3 事故抢救小组成员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组织制定处理方案,并安排好事故抢修的人员、材料等。

2.2.4 技术员负责提供图纸资料、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并组织人员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消除隐患。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3.1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出事区域设置栅栏,揭示警标,防止事故的扩大。

3.3.2 如现场人员少,对救援存在困难的,可利用无线巡呼系统向调度室求救,附近有电话可用电话向有关单位汇报。

3.3.3 启动本预案,尽可能减少现场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3.3.4 事故危及1人以上生命安全,启动专项应急预案或上一级预案。 3.2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3.2.1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要积极想方设法进行人员营救,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把窒息人员或中毒人员转移至新鲜风流中,进行抢救。

3.2.2 如症状轻微,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可由救护人员陪同升井,然后到医院治疗。

3.2.3 对于较重患者如出现失去知觉、口吐白沫等症状,应尽量避免搬动,并采取以下措施:

3.2.3.1 使之平躺,把腿垫高,利于血液回流; 3.2.3.2 松开衣领、腰带,使之呼吸畅通; 3.2.3.3 铺盖适当的衣物保暖;

3.2.3.4 对于停止呼吸的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轻易不要放弃。

3.2.4 对能直接现场灭火时,要积极组织现场灭火,防止火灾事故扩大。 3.2.5 所有回风侧人员必须佩带自救器按照选定距进风巷路线最近的原则,迅速撤到进风巷中。

3.3 有关报警电话及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3.3.1井下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 调度室电话: 8943020-8000(或6000) 安全健康环保部:8943262 3.3.2 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事故报告要简单明了,讲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现场救援人数、条件,需要工区及上级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对事故现场采取了哪些措施等。

4.注意事项

4.1自救和安全撤离措施以及其他措施

4.1.1 在本预案所列地点工作时,一定要佩带齐两用仪、CO监测仪等必备仪器,确保台台完好数据准确。

4.1.2 在上述地点工作时,至少两人以上,一人检查气体,一人监护,两人保持4到5米距离。

4.1.3 应急救援要根据实际情况救援,可采用设置风障等方式。稀释有毒有害气体,在不清楚情况下不可贸然进入,以免出现不必要的伤害。

4.1.4 对回风侧遇险人员进行救援时,救护人员必须佩带好自救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方准实施救护。

4.1.5 发生火灾后,所有回风侧人员必须佩带自救器按照选定距进风巷路线最近的原则,迅速撤到进风巷新鲜风流中。

4.1.6 对现场明火进行灭火时,灭火人员必须站在进风侧,严禁站在回风侧。

4.1.7 现场应急处理时,必须由现场跟班人员最高级别的领导统一指挥,并请现场有经验的老工人协助,对现场进行灭火和人员救护。

4.1.8 应急救援结束后,要及时对危险区域设置栅栏。

4.1.9 如果监测到瓦斯持续升高等爆炸危险时,要立即把现场所有人员撤到安全地点。

4.1.10 本应急处置方案,各单位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组织学习,特别是直接参与应急反应人员要专门进行培训。

上一篇:杭州的私立幼儿园排名下一篇:环氧漆安全技术说明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