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方言词汇范文

2022-05-24

第一篇:潮汕方言词汇范文

潮汕方言多雅语

潮汕方言多雅语

------------------

时间: 2012年02月20日 来源:汕头都市报 作者: 李宏新

有人认为,潮汕日常口语很“土”,上不得台面,其实这样的观点是相当荒谬的。日前读林伦伦老师的《方言古语词:浸育潮人文雅气质之精髓》一文,深以为然,事实上,笔者在整理《潮韵》一书时,便接触到不少应用在古典籍的潮语方言,通俗的四大名著自不必说,那些高雅的诗词歌赋中,亦不乏见。

譬如,我现在需找资料以佐证“方言多雅语”,然而已是夜暗,眼睛很累,人也失神,只知道资料在电脑里,却翻来找去不知道储存在哪。按我们日常中的“土”话,大约可说成是:“落暝,双目睒着眃眃,个人瞀瞀,资料擿在电脑,掊无”。而就是这句大白话,着实蕴含着不少“雅”语。

“落暝(mên5)” 意为时至夜晚(注:暝,现多作“夜”,伦伦老师考其本字为冥,通暝)。传世诗人中,白居易可说是“暝”字用得最多的,如《和雨中花》有:“人生不得似龟鹤,少去老来同旦暝。何异花开旦暝间,未落仍遭风雨横”;如《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放怀追越游见寄》有:“暮钟远近相互动,暝鸟高下飞追随”;如《东楼南望八韵》有:“送秋千里雁,报暝一声猿”;如《秋晚》:“觉寒蛩近壁,知暝鹤归笼。”等等不下十数诗。明代江南才子王韦《秋居杂兴》有“池面迎秋爽,山腰落暝阴;鹭窥霜藻立,蝉抱雨枝吟。”其中的“落暝”,便与现潮语用法一致。

“目(mag8)” 即眼睛,潮语保留古汉语传统,仍称为“目”,这在先秦典籍中比比皆是,教科书中随处可见,诗歌更是不胜枚举,如世人熟悉的唐王之涣《登鹳雀楼》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眃(hung1)” 指朦朦胧胧,《文选·张衡〈思玄赋〉》有:“缤连翩兮纷暗暧,儵眩眃兮反常闾”。即是此意。眃现多叠用,方言口语常用为“眃眃”,形容眼睛、目看东西不很明朗的状态。

“睒(iam2)” 看,窥视,扬雄《太玄》有:“初一:瞢腹睒天,不覩其畛。测曰:瞢腹睒天,无能见也”,大意约为迷迷糊糊、懵懵懂懂看天空,什么都见不到。“睒”在古诗赋中亦习见,如南宋岳珂的《徽宗皇帝秋赋御书赞》有:“鸾翔龙翥兮,太平之踪。神睒鬼哭兮,太平之工”;如南北朝庾信的《枯树赋》有:“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膏流断节;横洞口而欹卧,顿山腰而半折;文袤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载瘿藏瘤,藏穿抱穴,木魅睗

睒,山精妖孽。”

“个(gai5)” 在潮语作为量词的时候听起来似乎比较“土”,如个物、个杯、个神经等等,不过 “个” 在雅词中多有出现。如宋柳永《小镇西》有:“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天然俏、自来奸黠。最奇绝。是笑时、媚靥深深,百态千娇,再三偎著,再三香滑。”宋汪元量《柳梢青》有:“缓引壶觞,个人未醉,要我吟诗”。这例“个人未醉”,与日常口语完全相同,常混酒场者,一年下来听它个百十回也不多。

“瞀(bhu7)” 指眼花头晕,昏昏沉沉,错乱等,现方言口语常常叠用“瞀瞀”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欠缺,不很清醒等。屈子《九章·抽思》中有:“低徊夷犹,宿北姑兮。烦冤瞀容,实沛徂兮。愁叹苦神,灵遥思兮。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这里的“瞀容”,以眼睛的无神进一步说明面色的憔悴。宋玉的《九辩》有:“慷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卓文君的《诀别书》有:“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唐王维《宋进马哀词》有:“忽思瘗兮城南,心瞀乱兮重昏”,等等这些,其中的“瞀”意义与潮语同。唐韩愈《南山诗》有:“初从蓝田入,顾盻劳颈脰。时天晦大雪,泪目苦矇瞀。”则直指眼花貌,与方言口语“目眃眃”义同,也有不少人习惯说“目瞀瞀”,这两者并无对错,事实上亦通用,无什大区别。

“擿(sêg4)” 古有“掷”义,如《庄子·月去箧》有“擿玉毁珠,小盗不起”,《史记·刺客列传》有“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现潮语中的习惯用法就是如此,亦接近于“丢”、“乱扔”,如方言口语“四散擿”。宋苏东坡的《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二首》有:“三年相伴影随身,踏遍江湖草木春。擿石旧痕犹作眼,闭门高节欲生鳞。”唐皮日休与陆龟蒙的《北禅院避暑联句》中,陆龟蒙承句后启句有“岂独断韦编,几将刓铁擿”。唐皮日休《奉和鲁望白菊》还有:“玩影冯妃堪比艳,炼形萧史好争妍。无由擿向牙箱里,飞上方诸赠列仙。”

“掊(buê2)” 原义为扒土,如潮语“掊地豆(花生)”,现潮语方言口语多引申用来形容搜寻、翻找,如“掊来掊去找唔着”。“掊”字入诗并不罕见,唐李贺的《马诗·其十七》有:“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唐元稹的《江边四十韵》有:“庭草佣工薙,园蔬稚子掊。本图闲种植,那要择肥硗”。唐贯休的《边上行》有:“朔气生荒堡,秋尘满病容。豺掊沙底骨,人上月边烽”。

(编辑:蔡晓惠)

第二篇: 潮汕方言“绝”字浅论

摘 要:潮汕方言是潮汕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蕴藏着极其丰厚的人文价值。“绝”字在潮汕方言中跟普通话意思大致相同,但是“绝”字在潮汕方言中的用法跟普通话的用法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绝”字在潮汕方言中各种用法的研究,从语音词汇和语用方面揭示了潮汕方言保留许多古代汉语成分的特点,同时也揭示了汉语方言的差异。 关键字:潮汕方言、绝、普通话

潮汕方言,指广东省东部地区通行的闽南方言,方言学也因其地理所在而称为粤东闽语,俗称潮语或潮州话,为广东省三大方言之一。一般为汕头、潮州和揭阳三地人所讲。作为闽方言中的一个次方言,其语音、词汇、语义及语法都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有着较大的区别。“绝”在普通话中一般分为形容词和程度副词两种用法,但在潮汕方言中其用法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意义也不是完全一样的。

一、“绝”字的义项概述

(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义项

“绝”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七个义项: ①断绝;

②完全没有了;穷尽;净尽; ③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④气息中止;

⑤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⑥极;最;

⑦绝对(用在否定词前面)。

(二)潮汕方言义项

潮汕方言中“绝”字的义项与在汉民族共同语中的义项有相同和相异的情况,但“绝”字意义及其用法在潮汕方言字典中却缺乏一个完整的统一和归类。我们先来看看一些潮汕方言字典对“绝”字的概括。 1. 《 新 编 潮 州 音 字 典 》: 绝 , [zoh8] 。 ①断:~望.~交.络绎不~.

②尽,穷尽:气~.~命.法子都想绝了。 ③极,极端的:~妙.~早.

④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技.~活. ⑤一定地,无论如何:他~不再来。

⑥[ 方 ] 放 在 形 容 词 后 面 , 表 示 极 , 极 了 :早~.好~. ⑦[方]精神有点不正常的:伊个人看着~~(他看起来有点儿不正常)。 2. 《潮汕话学生常用词典》:绝, zoh8。断

绝;完全没有;穷尽;走不通的,独一无二的;绝对;绝句;副词,极,最,潮汕话可用在形容词之后,如:“好绝”(好极了)等。 3.《潮普双言语词典》:绝,zoh8。 ①[形]奇怪,奇异,跟平常的不一样。

②[副]非常,极,绝顶,表示达到最高度。 4.《潮汕字典》:绝,左字(入)。 ①作断字解,隔断之亦曰绝,如绝流而渡。 ②隔而不通曰绝,如绝域,绝塞。 ③作无字解,如绝情绝义。 ④无与伦比之意,如绝世无双。 ⑤有一无二之谓曰绝,如绝技。

⑥绝对,是一心无二之意,如绝对赞成。 ⑦诗体名,如七绝。

⑧甚之极曰绝,如绝大,绝妙。 ⑨死亦曰绝,如闷绝,气绝。 5.《澄海方言研究》:死绝 si52-24zoh5,非常。 通过以上相关字典的考察,可以看出,“绝”在普通话和潮汕方言中意义非常相近但也存在差异,而其用法就有很大的不同。

二、潮汕方言中的“绝”

潮汕方言属于闽方言中的闽南次方言,是一支古老而独特的方言。广东各方言都是较早时代从古汉语分化出来的,分化以后,由于地域的隔绝,人群流动和交往的相对减少,各种方言又都有一定的保守性,因此,它们的变动都不很大。从古汉语接受下来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许多都保留不变。因此,潮汕方言作为广东方言中的一个部分,具有“古代汉语活化石”的美誉。从潮汕方言的“绝”字可以映射出潮汕方言至今仍旧保留着许多古代汉语的一些遗迹。

(一)语音方面

1.在古代汉语中,声调有平、上、去、入四个调类,而入声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分布到其它三个调类中,但是,潮汕方言仍然保留着入声,而且有一个处于弱化状态的喉塞音韵尾。“绝”在潮汕话中读 zoh5,有塞音韵尾-h,读音非常短促,这就是为什么当“绝”作形容词前面又没有任何程度副词加以修饰时,潮汕人喜欢重叠“绝”字来平衡句子的音节,而不是单纯地用一个发音极其短促的“绝”字。

2.在普通话中,“绝”的读音是 jué,而在潮汕话中,“绝”却读 zoh5。潮汕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少了 j,q,x 和 zh,ch,sh 两套音,只有z,c,s,就连讲普通话时潮汕人都错误地用 z,c,s 代替 j,q,x 和 zh,ch,sh 这两套音。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中提到:“现代汉语里的 tɕ,tɕ‘,ɕ 有两个来源:(甲)来自齐撮呼的 k,k‘,x;(乙)来自齐撮呼的 ʦ,ʦ‘,s。”[5] 因此,潮汕话“绝”保留了古代汉语的发音特点,其声母恰恰反映了现代汉语里的一部分 j[tɕ]来自 z[ʦ]。

(二)词汇方面

潮汕方言中的“绝”,无论作形容词还是充当程度补语,基本上是以单音节词出现的,这与潮汕方言保留大多古代汉语成分的特点息息相关。如“这幅画非常漂亮”,在潮汕方言中就不是直接把“非常漂亮”说出来,一方面是太书面语化,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别人认为你不是地地道道的潮汕人。所以这句话经常说为“这幅画雅绝”,用“雅”代替“漂亮”,用“绝”代替“非常”,这就呈现出了单音词使用频率高的特点。而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这种特点在潮汕方言中也一直很好地保留着,如:眼睛—目;牙齿—齿;绳子—索;头发—毛;不要—勿„„。

(三)语义方面

潮汕方言的“绝”在语义上比普通话多了一个义项,即奇怪,奇异,跟平常的不一样。但是多出来的这个义项并非凭空产生的,虽然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但是其意义是有一定的理据的。“绝”的这个义项与其本义有关系。“绝”字的古文字象用刀割断两丝的形状,它的本义是“断丝”。《说文》:“绝,断丝也。从系从刀从卩”,“从系从刀”就是用刀断丝的意思,“卩”是后加进去表音的,即古“节”字。段玉裁注解说“断之则为二,是曰绝。”可见绝就是断绝、分割的意思。我们试想,如果一件东西被分割或断绝,那它就变样了,跟平常的不一样了,所以这又从本义中引申出了潮汕方言中“奇怪,奇异,跟平常的不一样”的这个义项。

(四)语法功能

1、作形容词

和现代汉语一样,“绝”在潮汕方言中也可以作形容词,都有表示“断绝”、“穷尽”、“独一无二的”的意思。而且在这些意思上“绝”一般都以双音节词出现,如“绝交”、“绝路”、“绝技”。不同的是,在潮汕方言中,“绝”作形容词时还有“奇怪,奇异”之意,而且是经常以单音节词出现的,例如: 伊个人过绝.。(普通话:他这个人很奇怪。) 伊仔□gian6日~死,看着癫癫恫恫□hen7。(普通话:他儿子今天很奇怪,看上去疯疯癫癫一样。)

但是,如果“绝”字前面没有任何程度副词来修饰的话,单独用一个“绝”字不能保证音节的平衡。话语表达要注意词语单双音节的互相搭配,以求音节的谐调平衡,使话语琅上口,产生旋律感[1]。而且又要强调奇怪的程度,在潮汕话中一般会重叠“绝”字来强调,例如: 个物看着绝绝。(普通话:那个人看起来很奇怪。)

2、作程度补语

潮州话常用“死”、“死绝”、“爱死”、“哭父”(较粗鲁的说法)来修饰说明事物性状的程度,这是普通话所没有的。普通话的程度副词有“挺”、“很”、“极”、“十分”、“万分”、“非常”、“相当”等,这又是潮州口语所没有的[2]。陈恩泉先生编著的《潮普双言语词典》中也指出“绝”字在潮汕方言和普通话中都可以作副词,都表示“非常”“极”的意思。在普通话中,副词非常多,“绝”也是其中之一,一般情况下只充当状语,如“绝早”、“绝大多数”,少数情况下可充当补语,如“妙绝”。那么,在潮汕方言中,“绝”字有充当副词这个功能吗?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gian6日乡里劳热绝.。(普通话:今天乡里热闹极了。) 这幅国画雅绝.。(普通话:这幅画漂亮极了。)

《 潮 普 双 言 语 词 典 》 还 指 出 “ 潮 语 副 词‘绝’只充当谓词的补语,不充当状语”。我们都知道,副词在句法功能上,是以纯状语性作为充要条件的。一个词,如果不能够作状语,它不可能是副词[3]。因此,“绝”在潮汕方言中如果充当谓词的补语来修饰说明事物的性状,不能认为是副词,而应该是程度补语词。

三、“绝”字演变原因

潮汕方言用来修饰说明事物形状的程度的词语有“死”、“死父”、“死绝”、“爱死”、“哭父”等词语。一开始,这些词语尤其“死”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例如: 阿妹仔生雅死。(普通话:这个小妹长得很漂亮。) 只本书好到死绝。(普通话:这本书好到极点。) 伊二人好到爱死。(普通话:他们两个人好得要命。)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程度补语词都非常粗鲁甚至不吉利。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潮汕人尚神崇拜,一旦有触犯某些禁忌的语言一定会避而不讲,而人生最大的凶祸莫过于死亡,这是人们最恐惧的事也是最大的禁忌。我们把这些粗鲁以及不吉利的语言称为语言禁忌。在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种文化中都存在语言禁忌。因此,人们在使用语言传达各种思想时,都力图避免谈及一些有失典雅的事情或话题,避免使用那些使人感到不快甚至难堪的词语,以避免出现尴尬,甚至令人窘迫的情景[6]。于是“死”、“死父”、“哭父”、“死绝”这一系列被认为不吉利的程度补语也渐渐在潮汕方言中消失,一旦出现在谁的口中,便会被认为这是不礼貌甚至是犯大忌的行为。

在语言表达上,采用语言禁忌,即人们在某种场合将不适合讲的某些话和词语改用避讳的话或词语去代替[7],我们把这种避讳的话或词语称为委婉语,这样,避讳、禁忌、消除恐惧便成了委婉语的首要功能。“死”、“死父”、“哭父”这一系列语言禁忌也渐渐在潮汕方言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绝”这一程度补语词(除了“死绝”之外),潮汕人之所以用“来代替“死”、“死父”、“哭父”、“死绝”,除了避开这些不吉利言语之外,还跟“绝”的潮汕读音有关。“绝”在潮汕方言中属入声字,发音非常短促,呈现出一定的节奏性,如“雅绝”(漂亮极了)、“劳热绝”(热闹极了)、“好绝”(好极了),这些词与“绝”组合在一起,

“绝”发音短促,可以更好地强调前面的词“雅”、“劳热”、“好”。于是,充当程度补语词这一用法也渐渐成为潮汕方言“绝”的主要用法。

四、总结

“绝”在潮汕方言中有形容词和程度补语词两种用法,其中作形容词时有方言词汇的特殊意义—表示“奇怪,跟平常不一样”,充当程度补语时又不同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中的副词用法。潮汕方言“绝”字词法功能的研究,从语音、词汇和语用方面揭示了潮汕方言保留许多古代汉语成分的特点,同时也揭示了汉语方言的差异。

潮学近些年来欣欣向荣,潮汕方言由于其独特的魅力也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潮汕人,自然非常希望更多的学者来关注这项研究,共同保护粤东的这些文化瑰宝,令潮汕文化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出耀眼的光芒,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邢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347. [2]李永明.潮州方言[M].北京:中华书局,1959:252-253. [3]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277. [4]李新魁.广东的方言[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9. [5]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144. [6]李军华.汉语委婉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36. [7]陈辉.“死”的委婉, “死”的文化—英汉表“死”委婉语的跨文化比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10,(7)

第三篇:我熟知的一个民俗——潮汕人和潮汕民俗

编号:75

我所了解的一个民俗

------------潮汕人和潮汕习俗

姓名:陈嘉玲 班级:090206班 学号:090684158

我所了解的一个民俗

------------潮汕人和潮汕习俗

潮汕人简介:潮汕人最早是从中原地区迁移到广东一带,定居于海边,因善于外出打拼及经商,现分布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潮汕本地人口约1800万,全国各地潮汕人约1800万,海外约1800万,在惠州本地也有将近60万人。如今潮汕地区分为汕头、汕尾、揭阳、潮州,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风土人情及各自的特色产品。“热血潮人”“潮州人不喜欢打工,有了小小本钱,就开始想自己做老板”,与其它伤帮相比,潮人有着更强的“老板意识”。这种冒险精神在潮州人的文化中可以得到印证。潮谚有云:“饿死不打工”、“工夫大大只度生,生意小小会发夹”这些都是鼓励人们拼搏冒险,这种文化沉淀充分佐证了潮汕人血液中流动的冒险因子。

首先介绍的是潮汕人日常生活中所不能缺少的潮汕工夫茶。 工夫茶是潮汕地区枀富地方色彩的茶道文化,它历史悠久,植根于千家万户,几乎可以说,凡是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人冲泡工夫茶,它在冲法上,不论是器具、用水、程序、饮法,都枀具潮汕地方风味,我们甚至可以说,工夫茶是潮人的代表特征。首先,我们从潮汕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潮州菜和工夫茶都是枀带潮汕地方特色的文化,且一“饮”一“食”,又同属潮汕饮食文化。所以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潮汕饮食文化的形式便互相靠拢,借以更突出其地方色彩和特色;其次是工夫茶在潮汕人的生活中占有枀其重要的地位,大凡亲朊好友聚会,接待客人都要用工夫茶相待,而潮菜筵席同样是一种社交形式或亲朊好友聚会的形式,因而同样要用上工夫茶;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工夫茶的最突出特点是量少而茶水浓醇,茶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但喝下去却满口茶香,回味无穷,因而这种茶道形式,便十分适吅筵席间饮用。潮州菜席间上工夫茶,确实给潮州菜增色不少,既增添潮菜地方色彩,又符吅人们的饮食规律,当人们吃完一道浓郁的菜肴后,喝上一小杯工夫茶,既解肥腻,又清除口腔中的杂味,以便能更好地品尝下一道菜肴的美味,因而使人们在进食的过程中,变得有韵律和节奏。在潮菜筵席中,上工夫茶的程序一般是当客人入座后,便要上第一道工夫茶,以后席间穿插上2~3次,且最好上在较肥腻的菜肴之后,当筵席结束时,又要上最后一道工夫茶。

接下来介绍的是世界各地潮汕人最怀念的食物——牛肉丸。潮汕濒临太平洋,海产资源丰富,为汕头港一带流行,制作鱼丸等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关鱼丸的制作,潮汕民间传说始于公元前三四百的楚国,那时的平王喜欢食鱼,一日无鱼便食不甘味。不过这位楚平王平日骄横惯了,性格残暴,谁也惹不得他,否则生命难保。可笑的是他吃鱼时,如果不小心让鱼骨鱼刺给哽了喉,他从不责埋自己粗心,而总是怪罪厨师,把他杀掉,这可就太难办,太难侍候了。有一天,御厨由一位新来的厨子主理,他家上有老母下有幼子,很为自己的性命忱忧。经过苦思,他想出了一个妙法:“大王要食的不就是鱼肉而不是鱼刺鱼骨嘛?干脆先想法把鱼肉和鱼刺鱼骨分开来,然后再把这些净肉加上配料煮熟以新菜肴的名义供上去,即使得不到大王的首肯,起码也保住了自己的头颅,他就按这法子做了。据说,这就是鱼丸最初时的雏形。后来,因为这种新颖别致的吃鱼方法得到楚平王的赞许和赏赐,它也就传出了宫墙外,传到了南方,传到了潮汕,经过本地厨师的花样翻新,它富有潮汕特色,赢得四方宾客喷啧称赞。

接下来介绍的是潮汕人的新年以及新年禁忌。

首先是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吆(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吆)、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吆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吆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吆、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吆贺主人吆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吆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吆,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吆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吆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

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朊好友拜年。俗谚说:“有心拜年初

一、二,无心拜年初

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朊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吆”,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吆祥。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广东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吆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下面介绍的是潮汕地区的元宵节。对潮汕人来说元宵节甚至比过新年更加重要。

赏灯 潮汕俗语曰:“一年一度元宵明。”这一天,明月皎洁,高悬碧空, 而人间万家灯火、金碧辉煌,真可谓天上人间,惧成灯火世界了。街头卖灯笼的,将各式各棒的灯笼高高悬挂,供人观赏选购,而且神庙和宗祠里都挂着很多花灯。小孩子更显得兴奋异常,在那里敲锣打鼓“开灯”。普通人 家要备很多茶点请亲戚来吃喝,这叫做“喝灯茶”。即使没人邀请,但只要你有雅兴,随便走进一户人家,都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款待。在农村,如果当年有生男孩的人家,自农历十一日起,就陆续到乡中宗族祠堂挂灯。有钱人家挂四至亓层,普通人家一至两层。花灯的底座系用竹架搭成,上面的人物则用铅线丝纸做躯壳,再按不同身份穿上真人一 样的朋装,面部用石膏作模裱纸脱胎;外面涂粉,再用国画颜色涂绘。人物可大可小,周围再配景。每座灯屏下贴着的红纸写明该户姓名,以让人观赏比较。从十一日挂灯这一天起,称为”起灯”。“起灯”实际上是“起丁”,是新出生男孩的入族仪式,暗含祝前程光明远大的意思。这是重男轻女的旧俗,封建落后思想的一种表现。起灯人家,自起灯之日起,每晚都要到宗族祠堂去点灯,直到十八日收灯为止。潮汕人在这一天无论妇孺老幼,都兴奋异常,早早祭过祖先,用过晚饭便上街游玩赏灯了。

另外,还有热热闹闹的猜谜活动,潮汕是著名谜乡,其谜典雅深奥,深受谜界好评。但猜谜现在已经不再是元宵节所特有的游艺活动,在春节、中秋等节日中,也常举行。

附录:具有潮汕特色 节日

潮汕的节日一般多是二十四节气里的。潮汕人多信神,逢年过节常要做一些应节的"粿"并在家或祠堂中拜祭祖先的,较大的“节”则需按村民每户人口数抽资 公演电影或唱大戏,随着社会发展现在有不少节日已不怎么受重视,有些的甚至都不怎么过了。

1.春节:做“甜粿”“发粿”等,除夕在或祠堂吃团圆饭,正月初一早早起床 不扫地 用水不外流 早餐吃素 当天不沐浴,正月初二到初亓为外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 一般认为初亓以后年就过去了,正月初七早会吃“七样菜”是为一年好运多进财。

2.正月十三至正月十六,其中正月十亓为元宵节众所周知,但这潮汕人的元宵是不吃汤圆的。但元宵夜有朝拜玛祖,“走元宵”,闹花灯,放麒麟(鞭炮),集榕叶 麦穗 茱萸 竹叶等挂于门前辟邪的习惯。闹花灯,放麒麟并不限于十亓,一般由公家按村民人口集资并由家添新丁(生男孩)者另捐出。

3.四月初八,香港人称佛诞,但潮汕人叫“婆生”,拜家里主人睡的床,旧时新婚家庭会放一圆卵石至床底,以期多产子女。午餐须吃“咸茶”。

4.清明节:做“楚角觚”粿,上坟祭祖。

5.端午节:亓月初亓。用艾草晒“午时水”于午间沐浴。做粽子吃。

6.圣人公节:七月十亓。做“楚角觚”粿。挺热闹一节日。会用糊一个头顶站有观音的超大钟魁,及糊很多各种仿真家具用品朋饰等,做“包子山”,并大肆杀生拜祭。

7.中秋节:做“红印粿”,八月十亓前外嫁女儿回娘家送月饼,中秋夜则拜月赏月吃月饼及咸茶等。

8.重阳节:插茱萸避邪。

9.冬节:冬至日。冬节相当于“小年”了,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做红色汤圆俗称“冬节圆”、“菜粿”及糯米糍吃。吃了“冬节圆”就算过了一岁。

第四篇:潮汕文化

概说

一、潮汕文化的定义

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在世界多元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华文化包括中华各民族、各民系、各地区、各种专题的文化,潮汕文化是其中的组成部分。研究潮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潮汕文化内容丰富

潮汕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至少包括下列16个方面:

(1)潮汕方言。潮汕方言很有特点,每字都有八音、有生动丰富的俗谚(如十嘴九尻仓、十赔九不足、好心方雷扣、好狗唔当路、七月半日头短条线、从暹罗到猪糟等)。

(2)潮剧。即潮汕戏,源于温州南戏,并吸收其他戏剧艺术及潮汕民间音乐、舞蹈艺术,创造性发展而成。剧目有从其他戏剧移植的;也有以潮汕地方题材创作而成的,如《陈三五娘》、《苏六娘》、《辞郎洲》等。

(3)潮汕音乐。具有高古典雅的曲调、婉约多姿的旋律,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以及特有的民间喜乐气息和鲜明的大众娱乐特征,是有深厚群众基础和高度艺术价值的古老乐种。其内容包括锣鼓乐、弦诗乐、细乐、大锣鼓乐、潮阳笛套音乐、庙堂音乐等。广泛流传于粤东、闽南、港澳和东南亚。

(4)潮汕工艺美术。包括木雕、石雕、美术陶瓷等。其中潮安县金砂乡从熙公祠的石雕,堪称潮汕地区石雕的瑰宝。

(5)潮汕地区民间艺术。包括潮剧、英歌舞、灯谜、剪纸、版画、龙凤舞、双鹅舞、纸影(即潮汕木偶戏)等。

(6)潮汕地区民居。包括四点金、下山虎、驷马拖车等民居,还有如澄海陈慈黉故居的中西合壁式建筑。

(7)潮汕地区民俗。包括潮汕地区年节习俗、婚姻习俗、丧葬习俗、诸神崇拜习俗、礼仪习俗等,还有食七样羹、出花园、行彩

(8)潮汕商业文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帮晋商、徽商衰落之后,潮商和浙商等商帮崛起。在当今世界,潮商的实力很强劲。潮商的主要特点是在商言商、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进行经营、经营地域遍及全世界。潮商有许多成功的营商策略,形成独特的商业文化。 (9)潮汕饮食文化。包括潮菜和工夫茶两个部分。潮菜有重视海鲜、清淡鲜美、佐食调料、点心配搭等特点。潮汕工夫茶是茶文化的高峰,潮汕工夫茶道可以归结为和(祥和的气氛)、爱(爱心的表现)、精(精美的茶具和精巧的冲工)、洁(高洁的品性)、思(启智益思)共五个字。桥等民俗。

三、潮汕文化富有特色

概括说来,潮汕文化具有民间性、兼容性、精细性、开拓性等特点。

1、民间性。如潮剧、潮汕音乐、潮汕民俗、潮汕民间文学等,皆植根于海内外潮人大众,深受海内外潮人乡亲的欢迎。潮菜和潮汕工夫茶,都为海内外潮人所喜爱,在海内外潮人日常饮食中十分普及。

2、兼容性。潮汕文化既传承和弘扬中原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吸取古代南粤土著文化的优良成份,同时吸收了海外文化的一些优良成份,互相融合,形成独特的群体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气魄。

3、精细性。如潮汕木雕、石雕和美术陶瓷,都十分精细雅致。潮汕农艺具有潮汕妇女一丝不拘细致绣花的风格。潮阳英歌舞中108条好汉,皆有独特的脸谱、服饰和性格,十分精细。

4、开拓性。如潮剧源于温州南戏,但吸取了不少古典戏剧和潮汕民间音乐、舞蹈等不少优秀成份,创造而成为富有特色的剧种。潮汕音乐既保存中国古典音乐的精华,又吸收民间音乐的优秀成份,创造而成为民间很喜爱的音乐。潮汕文化科技名人和著名潮商的开拓精神尤其显著,因而创造了极其辉煌的业绩。

四、弘扬潮汕文化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弘扬潮汕优秀文化,对振奋海内外潮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诚信经营、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海内外潮人的凝聚力,共同为促进祖国家乡和海外潮人住居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外文化合作和交流,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分述

一、潮汕方言

潮汕方言,又称潮语,即潮汕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它的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因而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重视,也在各地广为流传。潮汕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汕字典》,以及《潮语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语言的专著。

潮汕方言潮汕方言,又称潮语,即潮汕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它的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因而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重视,也在各地广为流传。潮汕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汕字典》,以及《潮语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语言的专著。

二、戏剧音乐

潮剧又名潮汕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汕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汕方言。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汕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白,标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这说明潮剧从南戏演化的过程中,开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后才逐渐减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终完全地方化。潮剧有自己的体系和独特的风格。音乐唱腔是曲牌联缀为主的联曲体和板腔体综合体制,至今保留一唱众和,

二、三人以上同唱一曲和合唱曲尾的帮腔形式。唱腔以轻婉抒情见长,多曼声折转,清丽悠扬。潮剧行当由南戏的生、旦、丑、净、外、贴、末发展到现在为十类丑、七类旦、五类生、三类净、其中以丑、旦两行表演较有特色。

潮汕音乐源远流长,优美动听,驰名中外,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其门类有:以三弦为领奏乐器,伴以弹拨、弦索乐器的弦乐;以琵琶、三弦、筝组奏的细乐;以佛场主要法器,伴以唢呐、横笛领奏的庙堂音乐;以笙、箫、管、笛为主要乐器的笛套音乐;以潮汕大锣鼓伴以唢呐领奏的潮汕锣鼓乐等。其表演形式灵活多变,既可表演出千军万马,气势磅薄,壮怀激烈的场面,也可奏出轻快活泼、悠扬悦耳的情调。千百年来,潮州音乐备受世人喜爱和欢迎。1957年潮州音乐团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表演并荣获金质奖章。据传六十年代初,周总理访问瑞典时,瑞典国王馈赠的礼物中,便有两张他自己珍藏的潮州音乐唱片。由此可见,潮汕音乐已被视为稀世奇珍。

三、潮汕建筑

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山虎和“四点金”。规模较小的城镇平民居屋有布局狭长的“竹竿厝”。大型民居以四点金为基础横向或纵向扩大规模,称“三厅串”、“八厅相向”、“四马拖车”、“百凤朝阳”,其外部轮廓则保留十分规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大规模的集居式住宅称为“寨”,这是清代潮汕地区乡村居民军事化的产物。从平面上可分为方案和楼寨,从外围方式上 可分为围墙和围楼。在潮阳,这种集居式住宅称为“图库”。海滨贫民旧时所居多为涂(草)寮,是夯土或以木、草织成墙体的茅屋。潮汕地区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量采用贝灰石材。至迟在北宋已开始烧制贝壳灰,以贝灰为主体原料的三合土版筑大为盛行,不仅应用于建造房屋、高塔上,而且应用到加固堤防上。石材不仅应用于建筑构件的门框、栏板、抱鼓石、台阶、柱础、井圈、梁枋上,而且建造了石牌桥、石塔、石桥大型建筑物。 潮汕祠堂的基本结构,有两厅夹一庭的两进式和三厅两庭的三进式两种。其建筑系统地运用木雕、石雕、嵌瓷这三大潮州建筑工艺,装饰豪华,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潮汕祠堂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如普宁市西社乡永思堂存有民国修建碑记,从中可以了解该祖源流及世系辈序,这对研究该簇历史有很大的帮助。澄海市后溪乡芳庄堂,堂正中入门有一祖墓,这一现象在潮汕是极其罕见的。

潮汕土楼主要分布于饶平县和潮州市凤凰山区及其余脉,如潮安县铁铺镇平原地区。

四、潮汕饮食

潮菜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潮菜可追溯到汉。盛唐之后,受中原烹饪技艺的影响,发展很快。唐代韩愈临潮时,对潮菜美味赞叹说: “„„章举马甲柱,所以怪目呈。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至明末清初,潮菜进入鼎盛时期,潮州城内名店林立,名师辈出,名菜纷呈。近代,由于潮籍海外华侨的往来,潮汕菜博采海内外名食之精华,菜式更加丰富多彩,质量精益求精。时至今日,潮菜已经发展成为独具岭东文化特色、驰名海内外的我国名菜之一。

五、英歌

所谓北有秧歌,南有英歌,上世纪70年代末《人民日报》更撰文“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英歌的源流可溯到明初甚至更早。一说来自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一说来自河南花鼓的"霸王鞭",一说来自福建莆田的花鼓舞,不一而足,但现今的英歌舞是在普宁的潮汕先民

潮汕英歌们后续的一些武装起义事件中加入武术套路形成,而后传到潮阳、惠来各县。现今英歌舞流行于潮汕南部的普宁、潮阳、惠来等地,其为汉族民间广场最具代表性情绪舞蹈之一。其造型源于梁山108好汉,尤其取材自梁山好汉元宵节攻打大名府解救卢俊义的故事。其表演形式分有“前棚”和“后棚”之分,现已大多简化只有前棚表演,表演时画着梁山好汉脸谱的演员手持双棒或圆鼓起舞,气势粗犷雄壮,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便于2007年12月21日在“走进揭阳”的专题中对潮汕英歌发祥地普宁做了详细报道。

六、潮汕歌册

潮汕歌册是潮汕俗文学中最流行的说唱文学,它是从弹词演变而来的。潮汕歌册由潮汕方言编写,有曲有白,一般曲文多为七字句,四句为一组,押韵以组为单位。它是在潮汕资本主义经济从萌芽到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对于文化生活迫切需求的情况下产生的,其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主要体现在反映政治道德、风物人情、阶级矛盾上。潮汕歌册以往非常深受潮汕妇女喜欢,但时移世易,唱歌册的人越来越少了。潮汕歌册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消失,应该有人传承下去,毕竟它是潮汕独特的说唱艺术。 总结

这就是我运用了一个寒假经过多方面渠道得的潮汕文化,经过这次我发现我们潮汕文化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如此的让人可以不断研究的一个永久课题,同时我也明白了身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潮汕人我对于潮汕的文化了解还是太少了。 谢谢各位这就是我的研究性报告

第五篇:潮汕建筑

日志

转到我空间分享给好友复制网址 隐藏签名档小字体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转] 潮汕建筑

转载自 杨浩旋 转载于2010年05月18日 00:36 阅读(3) 评论(0) 分类: 潮汕知多少 举报

你知道什么是下山虎,什么是四点金吗?今天我在网上找了半天,集合了很多网站很论坛的照片!觉得这些照片都是很有乡土气息的。大家认识一下吧!!

潮州建筑应该包含祠堂建筑和民居建筑,两种都是美轮美奂的。

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沿江沿海平原地带,经济比较发达,许多望族多聚居在这些地方,旧县城也多有聚族而居情况。因此,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体现在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清府县志载:“望族营建屋庐,必建家庙,尤加壮丽。”“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而整个村寨,都依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以及某些美学观念来营建,因此潮汕民居的大格局便是独特的理想风水人居环境。同时潮汕民居直接地将大自然因素所谓“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

(有历史的巷子,青苔,小雨过后的泥土香)此照片像我家那条巷子

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东的,以南为主。这样一来,冬天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天则可以接受凉快的南风。

(这个是洪阳的,这个应该就是四马拖车的典型了。)

在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有多种多样,虽然现在的潮汕地区出现了许多的高楼大厦,但是在农村里,仍然保存着一些传统的老式民居,而且这些民居都是用形象生动的名字来命名的,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

( 下山虎,不用怎么说的,这个很常见。)

( 呵呵~~四点金。)

潮汕民居很注重内部和外部的装饰的。但是很多已经简化了这个了。没有以前那么精美了。很少见到了!

(够经典吧?)

(走廊上头的,但是现在很少见了。祠堂就还有。)

谚云:“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潮州的古民居,是目前中国保留比较好的。构成潮州古城框架的“猷、灶、义、兴、甲、家、石、辜、郑、庵”老街巷,随处可见明清风格的旧居老房。而在这十巷之中,府第较集中,保存较完整,修复工作最完善的,当属甲第巷了。(这个就是甲第巷了。屋檐下面的彩绘就是很经典的潮汕装饰。很考功夫的!现在很少有这样的大师傅了~~~)

(一般我们住的房子都有这样的牌匾,多是以主人的名字,或者主人祖先的名字来命名的。也有很多是以家族郡望来写,像我老王家一般就写“琅琊世家”——我家族以山东琅琊郡为郡望。王氏还有以太原为郡望的)

(石狮,也有很多还要加上石鼓)

尉迟恭(尉迟敬德)和秦琼(秦叔宝),

(加冠,进禄 )

潮汕民居大门上的门神是:尉迟恭(尉迟敬德)执鞭者,秦琼(秦叔宝)执锏。偏门为文官门神:加冠,进禄 。祠堂或大家族多用这样两米高的彩画。一般人家也就写上门神的名字,写的一般不会写尉迟恭(尉迟敬德)和秦琼(秦叔宝),一般写神荼,郁垒。写加冠,进禄 也有很多

火巷牌匾多为孔仁、孟义

(大门口的装饰,不知干什么用的,我的小学也用好多这个东西)

拜亭——祭祖时给老祖宗下跪的的地方。没时间,没机会把老祖宗的祠堂拍拍,要不也不会传其他家族的祠堂照片了。不过此文只是用来欣赏潮州建筑,其他可以不理,还是用网上的照片吧。

(以前封建时代,女人是不可以进祠堂的,但是男的呢?不是长老,族老,权贵,一般的人要进祠堂就要走这个门。)

传统木门,可以在两边的门洞开里面的门栓~~~

(这张很有感觉。我很喜欢这张~~很有年代了这个~~)

 四马拖车典型

19老厝(这张太像我家了)

21老厝.jpg

22老厝.jpg

23老厝.jpg

25老厝.jpg

14门面.jpg

15门面.jpg

4.jpg (这张好)

26老厝.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