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2022-07-08

第一篇: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中共六盘水市委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精)

中共六盘水市委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 (2009年4月14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黔党发〔2009〕1号精神,现就加快我市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2008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结合六盘水实际,克服了重大雪凝灾害的影响,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好成绩。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84.16万吨,同比增长2.43%,连续六年获得丰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35元,同比增长16.5%;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加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还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对农村发展的牵引力减弱;农民工返乡回流,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市场消费对农产品质量要求提高,而农产品价格上涨期望不大。要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要全面分析把握形势,紧紧抓住阶段机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粮食生产滑坡,防止农民收入徘徊,防止农村发展减速,努力保持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9年“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跨越发展”总揽工作全局,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十字方针,着力加快发展“大种植、大养殖、大加工、大市场”,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提高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水平,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粮食总产量增长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7%,农业增加值增长6%,肉类总产量达到10.5万吨,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8万人。

一、着力加快发展“大种植、大养殖、大加工、大市场”,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大种植,生产优势特色农产品。坚持以良种为龙头,以工程为载体,以科技为支撑,发展粮食生产。实施好粮食增产工程和10万亩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组装配套粮食作物栽培技术,提高作物单产。重视抓好秋冬种生产,加大冬闲田土开发力度,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374万亩以上,产量达到85.84万吨以上。马铃薯产业要取得新突破,完成种植面积180万亩,亩产量达1250公斤,总产量达225万吨,总产值达15.75亿元。销售马铃薯60万吨以上,商品率达26%以上。加强种薯繁育体系建设,建设200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基地。完成30万亩蔬菜种植任务,亩产量达2000公斤以上,总产值达6 亿元,新增建设2万亩商品蔬菜基地。加快老茶园改造步伐,提高新茶园建设标准,主攻富硒特色,整合茶叶产品品牌,新增茶园面积1万亩。

尽快恢复市农科所(或组建市级马铃薯研究所,加快良种选育推广,力争组建市马铃薯组培中心,建成水城县马铃薯快繁中心,加大力度支持盘县马铃薯快繁中心搬迁工作。

发展大养殖,提高畜牧业比重。稳定发展生猪,突出发展牛羊,完成年度盘县、六枝优质肉猪基地,水城优质家禽基地,六枝、钟山良种猪推广和水城县良种禽推广项目建设,启动水城县冷坝优质肉牛规模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好六枝、盘县、水城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加强品种改良、饲草种植、疫病防治、规模养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各项工作,大力推广良种、良舍、良料、良法综合配套技术,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提高良种畜(禽比重,提高工业饲料入户率和农作物秸秆的科技处理利用率,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新建牛改点26个,种植优质牧草5万亩,建成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小区10个,年出栏商品肉牛50头的规模养殖场(小区10个。积极帮助农户发展畜牧养殖业,全市猪、牛、

羊、禽存栏分别达130万头、38万头、22万只和500万羽,分别增长10%、7%、20%、和8%;出栏分别达100万头、6.8万头、10万只和523万羽,分别增长10%、12%、12%和10%。实现肉类总产量增长10%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7%以上。

发展大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突出抓好粮食、畜产品、马铃薯、生姜、辣椒、饮料、茶叶的精深加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培育、监管力度,协助搞好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信息咨询和资金信贷等工作,推动市级龙头企业达标升级。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协会,引导条件具备、实力雄厚的农民专业协会发展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一批农民经纪人,发挥他们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中的纽带作用。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和申报注册工作,积极参加省内外的农产品展销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加强水城县兴龙精淀粉有限公司的基地建设,年产马铃薯淀粉4500吨,加工鲜薯3.15万吨,产值2000万元。六盘水市中心机械化屠宰厂增加冷鲜肉分割销售,年屠宰生猪15万头,总产值2.5亿元。水城县奔牛食品有限公司屠宰肉牛5000头,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六盘水永恒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加工精米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加大对苦荞、中药材、茶叶、生姜、调味品、木材加工等生产企业的帮扶力度,力争产值均增长20%以上。

发展大市场,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建立健全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地市场和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认真执行“绿色通道”政策,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畅通。加强对现有畜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的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营造良好交易环境。建立主要农产品直接进入市中心城区的直销市场,研究对策重新启动双水农产品批发市场。逐步建成以集贸市场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重点,以期货市场为方向的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建立农产品信息季度发布制度。实施现代新农村流通网络工程,扶持供销系统建设以村级为单位的农资配送联锁经营网络。培育一批骨干流通龙头企业,2010年前发展省级

农产品流通企业1家。发展一批消费品、农资连锁经营店,2010年前完成改造和新建500家乡村消费品农家店、150家乡村农资农家店。扶持一批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企业,2010 年前,发展2个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企业,其食用农产品的销售比例达25%以上。建成一批标准化的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标准化的大中型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14个,其中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8个。建立一批配送中心,2009年改造和新建2个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5个农资配送中心,消费品、农资产品连锁配送率达60%以上。建设3个以上特色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以芸豆、干姜、马铃薯、苦荞等产品为主,力争年出口额达100万美元以上。

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兑现好中央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的政策,完善补贴办法。把增加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化肥淡储贴息资金落实到位。提升农民消费水平,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对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手机和洗衣机等指定家电品种予以直接补贴,财力较好的地方可安排适当资金购买家电赠送贫困农户。围绕发展“大种植、大养殖、大加工、大市场”的发展思路,对种植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达到一定规模、且效益明显的种植大户予以奖励;对养殖出栏肉牛50头以上,猪500头以上,羊500只以上,家禽10000羽以上,且科技含量较高的养殖大户予以奖励;对销售达到500万元或利润达到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予以奖励。

推进农业机械化。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农具机补贴的机遇,把加快我市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工作。在适宜地区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加大机械化对畜牧生产、蔬菜和马铃薯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购机补贴额度,实施好烤烟、茶叶、马铃薯等生产机械化项目,及时足额兑现各级农机具购置补贴。完成机耕面积39万亩,机灌面积18 万亩,机械化育插秧面积0.2万亩,马铃薯机收面积0.5万亩。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根据农时季节,开展农业适用技术普及培训,培训人员42万人次;立足产业发展,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培训人员5000人,颁发“绿色证书”4500

名。开展阳光工程职业技能培训6000人。开展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500人,其中:农民初级技工培训500人,普通农民工培训800人,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3200人。开展贫困地区干部培训5200人。开展农机操作手和农机干部培训10000人次。

促进农民工就业。内外联动,多措并举,最大限度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落实好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措施。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扩大农业内部的“容人之量”。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就业信息引导,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保护农民工权益,拓宽农业外部的“增收之道”。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予以支持。尽量稳定本地工矿企业的就业岗位,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就业容量。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实施以工代赈坡改梯工程3000亩,配套小水池建设3470口。实施退耕还林建设基本口粮田13340亩,省级土地出让金建设基本农田500亩。实施烟水配套工

程7.7万亩,加强工程管护运行。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1.8万亩,其中中低产改造0.7万亩,小流域治理1.1万亩。抓好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实施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展12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1.8平方公里,解决农村11万人的安全饮水困难。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认真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完成造林面积11.03万亩,实施石漠化治理51.88平方公里。认真落实国家关于退耕还林的政策措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确保退耕还林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落实管护责任,认真查处各类森林违法案件。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提高农民造林护林积极性。以林业生态为主体,加强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提升林业产业体系功能。

加快小城镇发展。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科学规划产业发展,促进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小城镇发展,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在强化市中心城市服务功能的同时,扩大红果、平寨等县城建设规模,加快柏果、响水、玉舍、郎岱、老鹰山等重点城镇建设步伐,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推进小城镇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进入小城镇就业服务,增强小城镇的产业辐射和人员集聚功能,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

严格保护和建设耕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先补后占,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保证占补平衡。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坚决制止占用良田好土建房行为。大力实施土地整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鼓励农民通过施放石灰、种植绿肥、秸杆还田等措施进行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办好“水、电、路、气、房”五件实事作为重点工作,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修建水池水窖10000口,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积极做好农村安全饮水、大型灌区、双桥水库等重大项目的申报立项和前期准备工作。加快农网完善化工程建设,解决农村1237户无电农户的通电问题,提标扩容,全面落实城乡电网同网同价政策。抓住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公路投资的机遇,加快农村公路、客运站点、码头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增加通达里程,开工建设通乡油路200公里、通村公路500公里。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步伐,建成沼气池20000口。开展秸秆固化气化试点,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开展棚户区、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903户。

三、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要提高投入强度,加大推进力度,扩大覆盖范围,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惠民工

程。创建180个农家书屋,建设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放映农村电影1.3万场次,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挖掘、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和地域历史文化,加强农村文物、非物质文化

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建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支持农民兴办演出团体和其他文化团体,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农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巩固农村“两基”成果,在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的基础上,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扩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覆盖面。大力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和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加强远程教育,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实施送课下乡和送教下乡,开展以强带弱、以城带乡的帮教活动,及时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

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加强新农合资金监管,推进信息化管理。2009年全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达到100元,参合率不低于95%,参合农民实际住院总补偿水平不低于45%。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疗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网络。

加强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巩固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基层基础网络建设,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倡导婚育新风,大力开展关爱女孩活动,逐步转变群众婚育观念。加大对流动人口和孕产妇的跟踪管理服务力度,提高人口素质。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努力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

推进新时期扶贫开发。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农户基本增收门路和提高贫困人口基本素质“三个基本”为目标,完善联系大城市对口帮扶、机关党建挂钩扶贫、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三种”方式,

着力抓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三项”重点工作。按照国家新的贫困标准,做好农村贫困人口档案管理,加强扶贫政策体系调研。继续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48个重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8万人。

四、加快改革创新,增添发展活力

立足区域特点,凝聚力量重点突破。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立足县情、农情,因地制宜,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加大力度,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取得成效,率先突破。把六枝特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试点,把盘县作为工业反哺农业的试点,把水城县作为产业化科技扶贫试点,把钟山区作为城市支持农村的试点。各地要研究对策,细化措施,取得实效,推动当地“三农”工作有新的起色。

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坚持以政府为引导、农民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制,加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践探索和总结,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上取得新突破。以11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为重点,按照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因地制宜、缺啥补啥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力度,为指导

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典型经验。各地要注重整合资金,优化产业布局,集中力量打造出一些 亮点,搞好典型示范。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认真落实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 各项措施,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推进农 户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 提高集约化水平;推进集体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 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 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 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在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 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

模经营。引导农民 由分散经营向集中经营转变,由单户经营向联户经营转变,由小规模生产向大户承包、能人 承包转变。因地制宜做好外出农户的土地流转工作,防止土地撂荒。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认真贯彻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建立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 投向农村的激励机制,对涉农贷款定向给予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扩大农村金融市场准入, 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地区性中小银行, 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 规范和 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承担支持“三农”发展的社会责任。坚持农业银 行为农服务的方向,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扩大邮政储蓄银行涉农业务范围,新建 32 个乡镇农村信用社经营网点。 深化农村其他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制定完善各项后续配套政策。继续深 化农村综合改革,力争3年内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推广技术、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 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改变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重建轻管现象,改革管理体制,实行“谁 使用、谁受益、谁管理”,探索“以水养水”路子,加强工程管护,保证长久效益。建立健 全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体制, 县级财政要将县乡泥路和村公路的管养费用按 要求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五、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强化农村工作职责。 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在政策 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强化党委 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 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提高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促 进农村社会和谐的水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和拓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全面落实基 层组织建设工作责任制,加强以村支书为重点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整合资源,抓好村 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培训工作。加大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力度,注重从致富能手、 复退军人、 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培养选拔村干部, 做好在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和 考录乡镇公务员工作。完善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城乡党 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严格年度目标考核。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政绩观, 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 责任制度,认真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三农”目标考核工

作。市委督查室和市政 府督查室要加强对“三农”的专项督查。由市委组织部、市农办、市目标办牵头,完善考核 办法,将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层层建立责任制,兑现奖惩措施。 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抢 抓机遇,扎实工作,努力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

第二篇: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的通知

丽政办发(2010)141号

2010-11-0

1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10〕23号、浙委〔2009〕88号和丽委〔2010〕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

乡镇(街道)是政府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的前沿,是基层安全监管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承担者。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在基层,重点在基础。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离安全生产监管任务和现实工作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切实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是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领会丽水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对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尽快健全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充实人员力量,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全力推进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二、切实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加强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建设,尽快完善机构设置,充实人员力量,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根据丽委〔2010〕6号文件要求,各县(市、区)中心镇和年工业产值在5亿元以上的乡镇(街道),辖区内有矿山或危险化学品、冶金企业的乡镇(街道)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其他乡镇(街道)要明确兼管安全生产工作的机构和人员。确保乡镇(街道)能切实有效地承担起对本辖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各行政村(居)要根据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实际,配备相应的公共安全协管员,公共安全协管员配备率达到100%。

各级政府要按照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把政治思想过硬且具备较强业务素质、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员充实到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严格人员选拔标准,优化安全生产监管队伍的知识结构,乡镇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一般须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村居公共安全协管员优先由选聘到农村和社区的大学生村官兼任。组织乡镇安全监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严格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安全生产监管人员须经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未经培训或者经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实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加强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提高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执法水平。

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对乡镇(街道)安全监管队伍的考核,实行目标化、量化管理,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对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到位的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责任。

三、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队伍的管理体制和工作职责

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人员统一归口所在乡镇(街道)管理,县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业务上的指导和培训。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主要负责人的任用调配,跨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交流,要征得县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意见,以保持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队伍的相对稳定。

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安全监管职责,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是属地安全生产监管主体,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是本辖区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辖区内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对安全生产承担直接管理责任,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具体落实日常安全职责。按照《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有关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对本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况实施监督管理,行使以下职权: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应当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对检查中发现的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建议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答复;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排除;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改正的,应当报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在责令排除的同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并报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应当配合和协助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依法受上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委托实施行政处罚。村(居)公共安全协管员要配合和协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宣传、信息、统计、隐患排查治理和事故报告等基础工作。

四、落实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的保障工作

各地要把安全生产监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财政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投入;要加快安全生产监管装备建设,改善安全生产监管的工作条件。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当地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落实固定地安全监管办公场地、设施,落实各项安

全生产监管经费,配备必需的安全生产监管装备。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对村(居)安全生产管理员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

二○一○年十月十三日

第三篇:衡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政府信息公开

工作报告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编制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的通知》要求,“中心”对2010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总结,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现将2010年工作情况公布如下:

一、信息公开的基本情况

2010年,“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市政府门户网站和住房公积金网站为依托,以让群众满意为尺度,以群众关心的住房公积金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深化公开内容,拓展公开范围,提高公开质量,努力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抓实。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中心”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主任何广元为组长,各科室、管理部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指导、协调、检查。同时根据工作需要,由“中心”各科室、管理部各确定一名责任心强、文字水平高、业务熟悉的工作人员担任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联络员,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认真学习,提高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为了提高全体干部职工人员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扎实开展,我们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国家、省、市等相关文件,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和原则、范围和内容、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有了明确的了解,深化了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强化了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增强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好地适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需要。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流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为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有序、扎实有效地开展,“中心”紧紧围绕上级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到科室,确保了信息发布的准确、权威和安全,也方便了群众及时了解最新最准确的信息。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0年,“中心”公开公布信息63条,其中,在“中国•衡水”政府门户网站上“部门动态”栏目发布信息22条,“政府公开信息”栏目发布信息29条;在衡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网站上“中心信息”栏目发布信息11条,“公积金动态”栏目发布信息1条。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本我“中心”未收到依申请公开申请。

四、咨询和投诉情况

本我“中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未收到投诉咨询。

五、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本我“中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未收到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0年,“中心”通过积极努力,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中心”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更新;二是如何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限、实现审批结果公开的有效形式和有效途径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三是“中心”网站的部分栏目建设仍不够完善,网站的综合服务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今后,“中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改进:一是进一步充实信息公开内容。突出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把群众最关心、反应最强烈的事项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切实发挥好信息公开平台的桥梁作用。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工作长效机制,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为长期的动态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三是提升网站信息公开服务功能。从方便公众查询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整合网站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按照信息内容的关联性,提高网上服务效率,使群众需要查询公积金政策服务时,多一扇方便快捷的“窗口”。

衡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二0一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通知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通知

丽政办发(2010)12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切实加强我市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积极预防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中共丽水市委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丽委„2010‟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紧迫性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备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特种设备数量以年均20%的速度迅速增长,目前全市特种设备数量已达1.2万多台(不含气瓶),气瓶117万多只。由于特种设备数量的迅速增加,特种设备安全隐患逐年增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已发生3起特种设备相关安全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给安全监管工作敲响了警钟。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必须从建设“平安丽水”、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提高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重要性

的认识,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工作格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和防止各类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明确职责,全面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责任

(一)政府职责。各县(市、区)政府要全面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保持相应组织机构到位和监管人员稳定,保证监管经费落实;督促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职责;把特种设备安全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责任的分解和落实。

(二)部门职责。质监部门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和检验单位开展安全监察和行政执法,查处特种设备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组织打击、取缔特种设备的非法生产使用行为;开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的持证培训及考核工作;监督、指导、协助其它行业主管部门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组织或参与特种设备事故及相关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发改、经贸、教育、卫生、旅游、交通、水利、建设、公安等部门要按照有关职责规定,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谁发证谁负责”的要求,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工作,对本行业内特种设备安全进行管理,及时掌握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和动态变化;定期组织对行业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检查,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及时排查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协同质监部门对特种设备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负责本行业内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宣传工作。

(三)生产使用单位责任。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主体,应按照特种设备“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的要求,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和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并认真严格执行;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严格履行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申报检验、日常维护保养、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义务,保障必要的安全投入,加强从业人员的特种设备安全教育与培训;开展经常性的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制订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方面规定,自觉接受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的依法监督管理。

三、加强监管,督促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一)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积极推动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标准化建设,有效提升行业或企业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管理水平;探索开展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达标示范活动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加快推进特种设备安全诚信体系建设,促进企业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充分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推广使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及企业联盟标准,建立健全行业特种设备安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引导和加强行业自律。

(二)突出重点行业领域的整治和规范。要根据本辖区、本行业、本领域的特种设备种类数量等实际情况,突出主要领域、主要时段、

主要问题的专项整治和规范,特别要加大对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等重点设备的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排查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和日常维护保养、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的检验(校验)、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督促生产使用单位及时整改到位。继续开展对土锅炉、土制简易升降机的取缔工作。

(三)加大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力度。在积极督促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依法督促使用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对屡教不改或存在严重危及安全的事故隐患单位,要采取责令停用设备、停业整顿等果断措施,及时整改事故隐患;对不能立即整改的事故隐患,要采取相应的应急安全防护措施,并限期进行整改;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又不采取措施整改的使用单位,要严肃查处,并利用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曝光。

四、健全机制,努力提升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水平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特种设备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建设,创新监管方式,推进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阶段性集中整治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转变,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转变。要健全特种设备责任落实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全面推进安全责任落实;健全监督巡查和隐患排查机制,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提高监管实效;健全基层基础建设机制,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队伍网络,加强安全宣传培训,提

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完善动态安全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特种设备网络数据库和动态信息资源作用,提高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时效性;建立部门联动协作机制,整合监管资源,构建互动平台,形成监管合力。强化特种设备安全文化建设,积极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对特种设备安全的关注和支持,提高全民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特种设备安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努力实现我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稳定持续好转。

二○一○年九月七日

第五篇:衡水市交通运输局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衡水市交通运输局

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2011-03-2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特向社会公布2010衡水市交通运输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本报告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咨询处理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共六个部分组成。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0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本报告电子版可在衡水交通运输局网站(http:// )上下载。如有疑问,请与衡水市交通运输局办公室联系(地址:衡水市胜利东路319号,电话:0318—2123459)。

一、概述

2010年,市交通运输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相关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交通运输工作实际,以提高机关行政效率、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拓宽政府信息公开的领域和范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服务人民群众、推动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组织宣传培训

利用会议、内网、组织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政府信息公开知识,将学习《条例》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并面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开展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填报等业务知识培训。同时,根据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度,分类召开局机关、直属单位座谈会,交流工作经验,分析点评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二)完善组织体系

为加强对全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市交通运输局明确了全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职责,确定市局办公室是全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局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并明确一名责任人具体分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三)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

采用多种形式,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进一步加强部门网站建设,努力将部门网站打造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结合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加大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建设力度,清理规范并公开了政府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便民服务事项的相关信息。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公开内容

2010年,市交通运输局为进一步方便群众查询信息,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梳理了各类规范性文件,同时在信息公开系统部门动

态栏目及时发布各类动态信息15条,让群众进一步了解、支持、关心交通运输工作。

(二)公开形式

1、部门网站

将信息通过互联网衡水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中国衡水”向社会公布。

2、新闻媒体

通过电台、电视台、《衡水日报》《衡水晚报》等传统媒体等公开交通运输工作信息。

3、政务服务分中心

在市政务服务分中心的办事窗口和电子公告栏、触摸屏查询系统上,全面公开行政审批事项和社会服务信息。

4、公共查阅点

在市图书馆、市档案馆、政务中心设置交通运输信息查阅点,为公众提供交通运输工作信息查阅服务。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自2010年1月1日以来,我局未收到个人、组织、法人单位规范填写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

四、咨询处理情况

2010年,市交通运输局接受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政府信息公开相关事项咨询一千余条,咨询内容主要集中在公路工程施工、农村公路、治理超限、运输行业管理、执法监督等方面。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2010年,市交通运输局没有发生针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情况的发生。

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2010年,市交通运输局在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特别是在增强执法透明度、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公开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公开形式的便民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对此,市交通运输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增强主动公开意识,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

上一篇:李清照如梦令鉴赏下一篇:老婆我错了检讨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