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医大袁文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二医大袁文范文

袁文静课堂实录

《送东阳马生序》课堂实录

袁文静 师:上课! (师生问好)

一、导入新课

(一)导入语

(师)有这么一个人,他出身贫寒,却嗜书如命;虽然长期历尽艰辛,却始终矢志不移、甘之若饴。长期的勤学、乐学使他成为当世的文坛诗文大家。当朝皇帝称赞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当朝宰相刘基也称誉他“文章当今第一”。同学们,他是谁呀?

(生齐答、师板书)——宋濂。 (师)宋濂,是哪个时代的人呀? (生齐答)元末明初。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块儿重温宋濂在晚年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佳作《送东阳马生序》。

(二)认识“序”这种文体

(教师此时宣布,把全班学生按照性别分为两个大组,采用积分制开展竞赛;课堂上踊跃回答问题且正确率高、最终总分高的组为课堂优胜组)

(师)“序”是什么? (生)赠序。

(师)赠序相当于今天的临别赠言。其中有抒写依依惜别之情的,有表达对后生晚辈的勉励、规箴之意的。这篇文章便属于后者。

二、检验预习成果

(一)解释词语

(师)这篇文章我们已经经过了非常认真的预习,现在我们还用这种分组、举手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竞赛,咱们把书合上,一块儿来检测一下这篇文章中一些文言词语掌握得如何。

1、(师)致书以观 .(一女生)得到。

2、(师)录毕,走送之 .(一男生)跑。

3、(师)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一男生)因此。

4、(师)余因得遍观群书 .(一男生)于是。

5、(师)既加冠 .(一男生)已经。

(师强调“既”在翻译句子时要译为……以后)

6、(师)益慕圣贤之道 .(一女生)更加。

7、(师)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一女生)担心。

8、(师)尝趋百里外 ..(一女生)奔向。(补充)尝:曾经。

9、(师)援疑质理

(一男生)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10、(师)俟其欣悦 .(一女生)等到。

11、(师)媵人持汤沃灌 .(一女生)热水。

12、(师)腰白玉之环 .(一男生)(迟疑,其他学生补充)腰间佩戴。 师强调:这是词类活用现象,名词活用作动词。

13、(师)以中有足乐者 .(一男生)因为。

(师提议大家为上一阶段踊跃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鼓掌)

(二)翻译句子

(师)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一女生)所以我虽然愚昧,最终还是有所收获。 (师引导并强调“故”的正确翻译)

(三)背诵课文

(师)因为我们已经进行了非常充分的预习,所以现在请大家齐背课文。 (生齐背)

(师评价)大家读书声音响亮,不少同学能够熟练会背,很好。

二、内容梳理,整体感知

1、(师提问)这篇文章围绕着哪个词语来展开写的?这个字从文中找,两个字即可

(一男生)嗜学。 (师板书并解读)第一句是全文一个非常重要的领起句。它不但领起了本段,而且“嗜学”一词几乎是统贯全篇的。

2、(师)这是一个嗜书如命的好孩子,一个勤学善问的好少年。在读书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方面的困难呢?看着书、整理答案。——哪三个方面的困难?面对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

(一女生)幼时读书的情况。(师)你说得不够具体。(师生补充)幼时家贫,无书可读。(师提醒)答案要规整。

(师)第二个困难呢?

(一女生)成年无硕师名人与游。 (师板书)成年从师的艰难。

(师)作者非常重墨浓彩地写了什么艰苦呢? (生回答,师板书)求学过程中的艰难。

(师)这个艰难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天气恶劣——酷寒,另一个是生活条件的艰苦。

(师板书)

(师生共同给予回答者肯定评价并给女生组家3分) (师)那么,面对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

(一男生)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师追问)你能把它概括一下吗?

(该生答后,另一男生补充,师板书)借书抄书。 (师)借书看还差不多,借书抄何其艰难!

(师)那么面对第二个困难,他是怎么做的呢? (生)奔赴百里

(师)奔赴百里外,见到老师,是否就皆大欢喜了呢? (生)不是。

(师)见到老师了,个中滋味也是酸甜苦辣,那宋濂是怎么做的?这位老师是位名副其实的(师生一起)——严师,对学生非常的严苛——严格到了苛刻的地步。面对这么一位老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齐答)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师)语言精炼一点。

(生回答,师补充并板书)色恭礼至。

(师)在学校求学的艰难,宋濂是怎样面对的呀?解决问题了吗?战胜苦难了吗?

(生迟疑不回答) (师引导)咱们看,“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那如果换为一般人,早就退缩了,而宋濂呢?

(一生答)坚持不懈。

(师)动摇没有?——毫不动摇。信念特别坚定,咬牙坚持。(师板书) (师生共同)对方生活条件那么优越,“烨然若神人”;而自己“緼袍敝衣处其间, 。没有丝毫的羡慕。

(师)他为什么对外在的东西浑然不觉呢?

(生齐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师)这是因为他多了一样我们很多人不具备的品质,他对读书已经到了(生:废寝忘食)痴迷的地步了,已经到了沉醉其间的地步了。(师举例)孔子在专心研究韶乐的时候,“三月不知肉味”,不管吃什么、只要别饿坏了就行,连饥呀饱呀都不知道。沉醉嗜学到一定程度,(师板书)醉心读书,不以为意。——这也正是他成为一代宗师、一代大儒的根本原因。有所取弃,坚持自己的信念。

(给学生打分,并进行激励)

三、内容赏析 (师)这篇文章,我称赞它为流传千年的至文。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但是呢,感情如脉脉的细流融在叙事的文字中。请你和自己统一战线的同学交流交流,觉得哪部分内容写得特别好。朗读一分,看朗读能否做到声情并茂;朗读后的品析一分,你说这一处写得好在哪里,读了这一处对你有什么启发。同学们可以交流交流。(强调)你喜欢哪部分文字,把它声情并茂地读出来,品味它好在哪里,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蕴含作者什么感情。

(生讨论,师巡视)

(一男生)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师)读得真棒,读出了韵味,但美中有点小不足,两个字的读音不准确,如同吃米饭硌了牙,“援疑质理”,“色愈恭”。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该男生)说明当时宋濂对老师的尊敬。

(师)对老师的态度何其恭谨啊。

(一女生)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说明他求学的艰难和对求学的决心之大。

(师)这样大的困难吓倒宋濂没有? (生齐答)没有。

(师生)他还在勇往直前。

(一男生)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这句话表现宋濂学习条件的艰苦和他的学习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师)条件越艰苦,越能表现出——(生)求学的坚强、刻苦。(师)越能表现他爱学、嗜学。

(一女生)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销逾约。前面这一句写出了求学时环境的艰苦,也更能衬托出坚持不懈的精神;而后面这一句说明了作者诚实守信。

(一女生)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宋濂生活不攀比,一味嗜学。

(因该女生平日不怎么举手回答问题,而这次表现很好,因此师提议为她鼓掌)

(一男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百里”说明路途的遥远,更加突出了作者求知欲望的迫切和艰辛。

(师)你真聪明。对呀,以前的百里因为山路阻隔,比现在的千里之遥还要漫长,还要难行。因为是山路,可能要走上几天几夜。

(一女生)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说出宋濂对师长的恭敬。 (师)越是说老师严厉,越是能突出我的什么呀?——虚心、恭敬、向学。 (师)刚才,很多同学从不同侧面展示了自己的朗读。我发现,读得蛮有韵味的。还有更多的同学受限于这节课的时间,没有展示的机会。咱们以后继续努力。诗文的朗读能力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过通过这段时间的训练,好多同学的朗读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觉得自己上初中以来朗读水平有明显提高的同学举手?(好多学生举手表示确认)

四、写法探究

(师)现在我有两个问题要抛出来。第一个:“盖余之勤且艰苦此。”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一男生)总结了作者求学时的艰苦。 (师生共同)总结上文。

(师)我自己在读的时候发现了作者比较讲究文章的整饬美,上下的写法是比较贯通的一致的,文章的第一段、第二段在写的时候就有相似之处。大家发现了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是一个典型的什么结构的段落,谁来说一下?

(一男生)总分总的结构。详写遇到的困难,再写作者是怎样应对的,最后写取得了哪些收获。(师生共同举文中的例子作为佐证)

五、课堂总结

(师)这篇文章这么美,那么,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从宋濂身上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一男生)我学到了宋濂对读书的刻苦、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

精神。

(一女生)谦逊、对老师尊敬。

(一女生)我学到了宋濂问老师时表现出的谦虚。 (一女生)艰苦的环境能造就他。

(师)你回答得富有哲理,让老师想到了一句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板书)把这一句记下来。艰苦的环境更能使人取得成绩。

(一男生)表现他不畏艰险、勇对挑战、坚定的信念。 (师)同学们的心得很多。这篇文章真的应该多读。

六、教师结语

我们看到一千多年前,宋濂在那么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嗜学、乐学,坚持不懈地努力,终成一代文豪、一代大儒。那么今天,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更应该珍惜现在大好的学习时光和良好的学习条件,好好学习,(生)天天向上!(师)我们要说到做到,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下课!

(师生互道再见)

第二篇:医大讲堂之

医大讲堂之——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林建华

我本是抱着听听看的态度前往医大讲堂的,但出乎意料之外,我收获颇多。

林教授的说话语气很是和蔼可亲,让我不自觉的想听他述说他的故事。他先是问在场观众:“什么是医学?”我的答案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林教授的回答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我很早就听说过,但发现其实我还没理解。医学总是滞后于科学。医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总会遇到治不了的病。那对待病人,必须尽力去治愈,但这并不够,还要与病人沟通交流,尽量帮助病人。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去安慰。这只是现在我片面的理解。

提到求职,我是既担心又感兴趣。说到求职,必须要提到面试。林教授说:“面试时,知识面要广,包括人文知识。不要只局限在医学课本上。要学会做人做事,必须多参加社会活动。求职前可以做这个工作的调研工作。”

说到医生,会想到治病。治病就会有医患关系。一名好医生,不仅要会治病、治好病,还要治好病人内心的担忧与不安。若有病人找你治病,却声明会录音。这是对医生的不信任。 但是,我们对待病人,必须尽己所能。病人前来看病,绝大多数是前来寻求帮助的,我们对待病人,注意:解释清楚,检查充分,记录到位。每个手术都有医疗风险,这也要说明。人是需要面向未来的。展望未来,要把握时间,提高效率,并坚持体育锻炼。记住: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多开阔视野,增加阅历,尽量做到独立自主。

2012/11/9 周五于大报告厅

第三篇:南医大组(2008)50号

南医大组(2008)50号

关于马俊等同志职务聘任的通知

各党总支,分党委,直属党支部,

各院、部、处、委、会、办、馆、中心、公司:

在第四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中,经过干部选拔程序,经校党委研究,聘:

马俊为校长办公室副主任;

李伍庆为人事处副处长、人员交流服务中心主任;

顾汉展为人事处副处长、师资管理办公室主任;

王兴东为监察处副处长;

宋宇为审计处副处长;

陆桂平为保卫处副处长;

张元海为后勤管理处副处长;

陆美娟为财务处副处长;

曹萍为资产管理处副处长;

江宁玉、张鸿来为学工处副处长;

刘晓静、唐文、陈勇为教务处副处长;

何健勤、孙波为科技处副处长;

徐珊、邹建刚为研究生处副处长;

刘霞、吴季萍、朱萌纾为图书馆副馆长;

徐宽怀为离退休人员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王迎伟、韩晓为基础医学院副院长;

孙厚纯为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兼);

陈峰、张正东为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陈璐为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兼);

武铁为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

王苏杰为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兼);

于志平为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

薛宇为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兼); 丁晓芳为康达学院副院长;

董选时为康达学院副院长(兼);

顾平为护理学院副院长;

王建芬为护理学院副院长(兼);

姜柏生为医政学院副院长;

邵海亚为医政学院副院长(兼);

徐群为为药学院副院长;

苏荣健为药学院副院长(兼);

王未为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兼); 施荣根为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兼);

饶辉为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兼);

李正为体育部主任(副处级);

施超为康达总公司副总经理;

王建民为后勤服务总公司副总经理;

沙家豪为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副处级)。 以上同志聘期三年。

南京医科大学校长

二○○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主题词:干部任职通知

第四篇:医大毕业生自我评价

在这以知识与信息为背景的时代,面对众多高学历的求职者,作为一名大学生求职者我深知:只有拥有一技之长,精通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在社会立足。因此,三年多来,在校训“博学至精,明德至善”的指导下,我不断地充实完善着自己。

在校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文娱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在大一和大二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所在小分队均荣获“校优秀小分队”称号;同时,我身体素质极佳,擅长多项体育运动。

口腔医学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活力、最具发展生机的学科之一,另外,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自在唐都医院医院实习以来,我努力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不断的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向教授请教,在同事和教授的不断帮助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我已初步掌握了口腔医学工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第五篇:第四军医大学大全

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是一所为军队培养高、中层次医学专业人才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1954年由原第四军医大学和原第五军医大学合并而成。原第四军医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41年的八路军晋西北军区卫生学校,原第五军医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35年的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学校1959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重点大学,1995年进入军队重点建设院校行列,1997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学校校本部坐落在古城西安,占地面积2840亩。

学校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面向全国招生。学校机关设四部和研究生院,下设基础医学部、航空航天医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军事预防医学系、药学系、护理系、医学心理系、全科医学系、研究生管理一大队、研究生管理二大队、干部轮训大队、学员旅。下辖三所附属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是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第三附属医院(口腔医院)是全军唯

一、国内知名的口腔专科医院。

学校人才济济,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全校现有教、医、研人员3000余名,其中正副教授(含相当职务)800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3名,产生长江学者20名,博士导师308名,硕士导师585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81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名。还聘请了周光召、杨振宁等1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学校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11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13个,按三级学科统计,现有65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77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设10个博士后流动站。国家重点学科19个(培育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2个,全军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3个,全军医学研究所14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11个,全军医学专病中心3个,全军医学重点实验室15个。学校同时还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建校以来,已为军队培养了8万余名医学专业人才,其中研究生13000余人。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和我军各级卫生机构的领导,有2位全国政协副主席,2位中将,34位少将,212位三级以上教授,还涌现出了被国家和军队授予“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张华)”、“华山抢险战斗集体”和“模范学员大队”等荣誉称号的一批先进典型,作为全国教育界和军队先进院校先进典型,曾经“四进中南海,九进大会堂”。教学改革成绩显著,2001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内仅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与第四军医大学三所高校获此殊荣,2009年,学校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在校学员5000余名,其中研究生2000余名。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对外学术交流。近年来,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军事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十一五”以来,共获“973”首席科学家项目4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800余项, 2008年以来,获批的各类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2.25亿元。近五年,在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数量稳居全国医科院校前茅,部分论文发表在《Lancet》等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学术杂志。成功研发高原单兵增氧仪、非接触式生命探测仪、高性能战机飞行员生理心理检测系统等一大批新型卫生装备。特别是近四年连续获得5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颌面战创伤救治、军人心理选拔、心脑血管保护、胃癌治疗、疼痛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提升我军卫生工作和战伤救治水平作出了新贡献。1980年以来,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129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3项(其中一等奖5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0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7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8项。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心、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国内首例、世界第二例“换脸术”,世界首例“坑面女”、罕见“缺面男”颌面修复再造术。国内首例心、肝、肾联合移植手术等高难度手术,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新增部队体系保障任务1.8万余人,与22所基层部队医院建立了帮带关系,共派出医疗队194批821人次,多次被评为“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单位”。1978年以来,先后共派出4500多人次到64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学、医疗或研究机构留学和学术交流;接待9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专家学者来校访问,其中18位是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目前学校已与美、英、日、法、德、澳等国家的近30多个学术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渠道和合作关系。

学校具备一流的教学设施。图书馆面积1.2万平方米,以生物医学为主的馆藏文献累计达80多万册,馆藏期刊累计6595种,现期期刊1330种,现拥有生物医学为主体的各类数据库37种,网上电子全文期刊2万余种,中外文电子图书20万种。馆内设有光盘检索系统、图书资料缩微系统和拥有270多台计算机的电子阅览室等。校园信息网络和军队院校园区网络功能优良,覆盖全校所有单位。学校拥有教学标本陈列馆、计算机教学中心、外语教学中心、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教育技术中心、教学指挥中心、大型体育场馆、温泉游泳池等教学公共设施,为国内同类院校的一流水平。学校和下辖的三所附属医院教学、医疗、科研设备先进,拥有数码互动教学系统、虚拟实验教学系统、临床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双源螺旋CT、3.0TMRI、直线加速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显微CT、高压氧舱和低压舱等大批现代化的设施设备。

学校坚持人民军队宗旨,坚决履行人民军队使命。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出生入死,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出色的答卷。2003年,学校组建的医疗队负责小汤山医院重症监护和洗消任务,共救治非典病人600多例,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圆满完成了任务。 2008年“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学校迅速派出26支卫勤分队赴川,先后救治了包括“敬礼男孩”、“芭蕾女孩”等在内的伤员9796人,医疗队精湛的医术和动人的事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凝炼形成的“生命至上、使命至诚、医术至精、意志至坚”抗震救灾医疗队精神受到了国家和军队领导的高度评价。2010年青海玉树“4·14”地震后,学校再次第一时间受命组建抗震救灾国家医疗队驰援灾区,医疗队不分昼夜全力施救,与时间赛跑,使抗震救灾医疗队精神在藏区奏响了天籁之歌。学校先后三次参加国庆阅兵典礼,特别是在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典礼上,以第四军医大学为主组建的三军女兵方队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创造并实践了“精准胜于一切,英姿靓于一切,意志坚于一切,团队高于一切”的三军女兵方队精神。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西安世园会上,处处都有四医大人姓军为兵、履行使命的壮美身影,处处都有四医大人至精至爱、效国效民的赤子忠诚。

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军队重点建设大学,全校人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精品战略”,大力推进 “阳光治校”,按照“团结、求实、创新、献身”的校训,发扬“德育为先,学问为本,和谐为贵,进取为荣”的办学传统,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际先进的研究型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