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论文范文

2022-05-1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信息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企业决策所面临的信息孤岛问题已成为现代信息管理的瓶颈,从而引出信息集成技术理念。但单从技术角度来进行信息集成,并不能解决问题。信息集成是一个系统化过程,除了要依靠技术外,还要有相应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的配置管理,它实际上是一个深入的企业信息管理问题。

第一篇:企业信息论文范文

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

摘要: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之间表面上看似没有什么关系,其实是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系的,并能够相互促进。在发展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难点等,这些问题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往往有着不同的解释。在笔者看来,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文化的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先进企业文化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信息化 企业管理

1 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通常来说,企业信息化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升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除技术因素外,构成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要素有以下几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方向明确,战略清晰,能够有效地引导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主要体现在通过客观全面的分析,掌握需要通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哪些问题,预期将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将这些目标定为未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计划来实施。加强制度建设,并将制度建设有效地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各个阶层之间,上到企业管理者,下到生产一线的员工,都需要对工作的目标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并将工作目标完成的过程有一个详细和明确的过程记录。并且在企业的内外环境都发生变化的时候,通过不断地对制度规范进行完善并不断地体现到信息系统中来,支撑企业的高效运转。在企业信息化的决策和项目建设阶段,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进行,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信息系统能够得到有效地推广并应用,体现出企业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要有创新的精神,并能不断地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会需要很多的问题,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需要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解决这些管理和业务上的问题,并在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中,注入更多的信息化元素。

2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信息化成功的必要支撑

企业文化犹如企业的性格和气质,是企业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特有的文化形象。虽然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企业文化,但优秀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具有相似性,例如台塑集团“止于至善”的文化、本田公司“事业在于人”的文化、通用电气“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的文化,归纳起来,都具有追求卓越、鼓励创新、重视积极解决问题的有效沟通、重视规范管理与持续改进、优秀的执行力等特征。而这些文化特征,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几乎都有对应关系。

鼓励创新为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创新,对于企业来说,可以理解为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不断的产品与理念升级,既可以是引领发展,也可以是有效响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并且从中获益,在“扬弃”中发展、壮大。有了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企业才会主动思考信息化如何支撑创新,才会包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程性、技术性失误,才会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获得提升。

重视规范管理与持续改进是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前提。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信息系统本身没有思想和智能,人赋予系统什么思想、规定系统如何做,系统才具有思想和智能。因此,通过管理规范、作业指导书等体现的管理文化,是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成功、具有灵魂的重要前提。

优秀的执行力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企业的执行力,可以拿训练有素的军队服从命令听指挥来类比,令行禁止、迅速完成就是优秀的执行力。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必然有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必然会改变某些固有的习惯,触动某些部门、人员的利益,只有高度的自觉,令行禁止、不走样地执行,才能最终取得项目的成功。否则,逃不出高调登场、扯皮拖沓、不了了之的定式。

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信息化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企业信息化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支撑。

3 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而信息化建设,也有助于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信息系统能够固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有效支持其复制和传播。当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支撑企业发展时,也就意味着企业优秀的文化已经固化在系统中。系统扩展应用,不但宣传了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而且有明确的示范和指引,有效实现文化的传播和落地。

信息化建设具有放大镜的作用,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持续改进,完善企业文化。一个普遍的共识是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时,原有的很多流程在信息系统中走不通了,原有的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才能进入系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系统建设与应用迫使大家认真梳理工作,而梳理过程中发现了原有制度、规范、流程中不合理的地方,迫切需要沟通,需要规范管理,需要创新。因此,信息化建设无形中起到了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并且有目标地改进的放大镜作用,从而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发展。

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看似无关,实际密切相关。作为信息化工作者,深切体会到,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支撑;而信息化建设又可以培养和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支撑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展云.基于信息化的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0(10).

[2]王红萍,王一菲.试论企业文化的若干关系和发展途径[J].理论观察,2001(05).

[3]王秀萍,赵锋.论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4]陈飞.企业文化对信息化的推动作用探讨[J].现代情报,2007(12).

作者简介:谢晓霞(1971-),四川人,新疆生产力促进中心,工程师。

作者:谢晓霞

第二篇:新时期信息集成的企业信息管理

[摘要] 企业决策所面临的信息孤岛问题已成为现代信息管理的瓶颈,从而引出信息集成技术理念。但单从技术角度来进行信息集成,并不能解决问题。信息集成是一个系统化过程,除了要依靠技术外,还要有相应的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的配置管理,它实际上是一个深入的企业信息管理问题。

[关键词] 信息集成 信息管理策略 企业信息

一、企业信息管理的发展

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它是由若干要素按照一定联系结合所构成的开放性的转换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人、财、物和信息。企业的日常运作及发展,必须以获取所必需的信息为前提,而对信息的有效管理及充分开发利用,会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进而提高生产效益。

企业中的信息管理应该包括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分析研究、利用等,其目的是保证企业所需信息的可用性。

1.传统手工阶段

在传统的手工方式中,信息管理的方式就是使用纸、笔来存储,以人员接触和交谈来传递,用语言、文字来输入和输出信息;管理工具无非就是文件夹、资料袋、以及各种标签、摘要卡片等。此时的企业管理主要面向物流与商流,信息因依附在其中而没有单独被企业加以管理,信息管理还没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

2.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企业开始不断地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从最初的财务电算化到办公自动化,再到管理信息系统以至较复杂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等,此时信息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阶段也是企业逐步信息化的过程,企业使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及相应设备,对企业进行多角度的改造,以实现通过信息流来控制物流和能源流,进而通过信息资源开发,如利用OA、CAD、CAM、MIS、MRP、(II)、ES等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3.信息集成阶段

由于在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并无统一规划和标准,再加上系统开发对技术的依赖以及其它经济和人为因素,以至即使在一个企业内部,采用的信息管理系统也大不相同,比如系统所采用的数据库从简单的文件数据库到复杂的数据库都有,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异构信息源。尽管这些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分别支持企业的各个业务系统,但企业高层在多数情况下,为完成一项工作,可能需要访问分布在不同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管理系统很明显难以满足这种需求。而在现代商业活动中,企业兼并、并购非常普遍的。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否实现交互,如何实现也就成了企业信息管理面临的问题。同时,在现代全球化竞争环境下,无论商务信息如何变化,企业管理层都要能迅速获取关于商务的任何一方面、任何一层次、任何一个角度的信息。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在基于企业业务集成的基础上,通过信息集成实现企业整体各部的信息共享,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从企业的整体商务环境出发来整合业务及相关信息系统,如,BPR、ERP、CIMS等。

二、信息集成的技术实现及所面临的问题

信息集成并非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而是要从企业系统出发,保证系统中每个部分、在运行的每个阶段,都能将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方式传送给需要该信息的人。

1.信息集成的技术实现

信息集成在技术上要实现企业系统各部分:(1)互联性(interconnectivity)就是通过接口技术使各部分单独的设备、各种单元技术连接起来;(2)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是通过ETL或元数据等技术使企业系统中各有关应用软件或技术功能,彼此理解对方的操作指令并识出相应功能,能够实现相互操作,从而实现修改或共享数据库;(3)语义一致性(Semantic Consistency)指通过SBV(shared business vocabulary)和格式的标准化,提供给用户一个企业数据一致和正确的视图;(4)会聚集成(Convergent Integration)这是信息集成的最高阶段和最复杂形式,它包含了将技术与流程、知识以及人工效能之间的集成。会聚集成将使组织具有对市场机遇快速应变的能力和对本身重新配置的能力。

信息集成将涉及到很多技术问题,只有将这些技术通过系统设计和分析并加以规范化实施,才能形成一个敏捷型企业的信息系统。具体的技术有: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Internet技术、电子邮件技术、目录服务技术、多媒体技术、图形图像技术、接口技术以及MDM(master data management)、BPM(business management)、EAI(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ETL(extract,transformation and loading)、EII(enterpris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ECM(enterprise content man-agement)等。

2.信息集成所面临的问题

企业信息集成面临的问题是一个非技术问题,它实质上是管理,“put enterprise into enterprise system”, 即将企业定位到企业系统中。所以仅从技术角度出发,企业在实际开发或应用信息系统时并不会实现所期望的作用。Foxmeyer的系统开发使其破产;Mobil Europe在信息系统上投资数亿美元,最后也不得不放弃;Dell为自己投资的系统居然不能满足其新的分布式的管理模式;当Applied Materisls发现与新系统相伴随的还有大的组织结构调整时,不得不放弃了系统。一系列的案例使人们开始怀疑在这方面的投资,有的人也把这种失败归咎于技术问题。但Davenport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业务问题。企业在进行信息集成时,往往会把自己对此的理解强加在企业原有的策略、组织结构和文化上, 为实现全面集成不惜剥离自己的一些强势业务部门或将原有的定制式的处理过程转向一般性的处理,而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这表明企业进行信息集成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管理水平问题。

三、面向信息集成的信息管理策略

企业信息集成是分层次的,如参考文献中将其分为用户界面、人员、业务过程、应用、数据和元数据五个层次。但对于企业决策层来说,首先要明确的是如何理解信息集成。如今企业的成功主要取决与它的信息意识和对企业内外快速变化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通过企业信息集成,企业要成为敏捷性企业,保证企业信息系统的透明性(visibility)和灵活性(flex-ibility)。信息集成的理论基础是工程思想和系统思想的结合,它不仅是用技术建立一个信息系统,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所以要进行企业信息集成时不仅利用集成技术开发、整合信息系统,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机构也要做相应调整。

1.企业决策层

企业决策层首先要将信息集成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项目来对待,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每一个人,甚至会涉及权利和责任的再分配,影响部分人的利益。建立以企业决策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小组,着手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规范相关信息标准并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从组织上和措施两方面大力度保证信息集成的顺利进行。然后还要认识到集成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会很长,短期内不能有所收益。要保证资金、人力的持续投入。

2.企业组织机构

企业信息集成时,也要针对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企业各部门,进一步提升企业信息部门的地位,应在决策层设立专门办公室或工作小组来统筹企业信息集成及集成后的系统日常运作,比如建立直接由企业CIO领导下的信息部,部门主任或称经理负责整个企业的信息集成后日常运行所需的人、财、物管理,管理内容包括:专业信息管理部门与兼职信息部门的分工合作,不同部门信息基础设施的维护与更新责任,兼职信息管理人员的报酬分配以及全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工作制度(如全企业人员利用信息后的效果报告制度、获取信息后的上报制度、专业或兼职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等等。此外,进行部门重组时,要注意保留企业的优势部门,要针对企业的具体业务流程来进行重组,建立起构架明晰、无生产冗余部分、权责明确的科学的企业系统,只有这样重组后的企业才能具有适应现代企业要求的扁平化组织结构。

3.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及管理

企业在进行信息集成项目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企业中复合型人才的作用,带动全员参与。对集成后的企业信息系统的人员配置管理时,要视企业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在企业决策层设置专门职务(CIO)来负责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划及对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信息管理框架的制定和维护。建立向CIO负责的工作小组或部门负责具体的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也可以在重组的业务部门中设立兼职岗位,除接受业务经理的领导外负责信息系统在本部门的具体信息内容管理工作,这一工作是向上一级的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在对这些人员进行管理时同时也要注意对他们的岗位管理、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如前所述的、信息集成系统日常运行管理中的兼职信息管理人员的报酬问题的解决(可在其工资的总数上加30%)和全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工作制度中建立全企业人员利用信息后的效果报告制度、获取信息后的上报制度、专业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制度等以及岗位责任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等。只有全员投入到信息集成后的信息管理工作,才能发挥投入巨资的信息基础设施的作用,体现ERP的优越性。

企业信息集成的理论基础是系统思想和工程思想,它并非一个简单技术解决方案问题。如果那样,只会使企业投资的信息系统成为企业的成本中心,而不能成为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推动因素。企业在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行集成时,除了要考虑到技术因素外,更加要注意的是管理思想的更新,以系统的观点从全局的高度对信息集成进行规划,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变革,转型为适应现代环境的敏捷型企业。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宋白桦

第三篇:企业信息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将目光投向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之间存在着莫大的关联,因此如何提高会计信息变得至关重要。本文从什么是企业信息化、什么会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相应对策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为如果提高科技信息质量提供自己浅显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失真

引言

会计信息对于决策者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会计信息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决策者的决策结果。会计信息失真对于企业和决策者都有着致命的影响,其会带来及其严重的经济损失,轻则损失一定的资金重则会导致整个企业破产。因此无论上从企业还是个人都要重视会计信息,保证其真实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最大程度的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1、企业信息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含义

1.1、 企业信息化的含义

运用互联网计算机将企业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将各部门用计算机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进行建构或调整企业的结构。将企业由人工发展为半自动化,提高其效率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利润。企业半自动化能够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的能力,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1.2.1、会计信息化是什么

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信息与互联网计算机的相互结合,将会计信息作为一种信息资源,运用互联网计算机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为所需人员提供完整全面的会计信息。通过对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决策者运用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决策结果。

1.2.2、会计信息质量目前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质量目前存在这些问题:会计信息传递的速度缓慢,不能保证其时效性因此许多信息往往还没有使用就已经失效;会计信息不对称,一般为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对于决策者有着严重的影响;对于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不够,尤其是上市公司具有许多子公司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极易发生错报漏报的事件;会计信息不够全面,只有所有者共同需要的会计报告,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能全面的将会计信息呈现出来。

2、企业信息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2.1、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自动化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是我国经济发展重大决策之一。企业信息化有利于企业的监管,也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头戏。但是由于人们企业信息化意识淡薄,企业信息化水平低下,因此我国的企业信息化普及程度低下。

2.2、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在逐步的提升,随着会计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会计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财政部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规范的提高科技信息质量在整体上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对于企业所具有的风险意识变得敏感。

3、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相应对策

3.1、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3.1.1、会计机制不完善

由于现存的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漏洞,因此为不法分子提供了途径。会计准则一般上以买卖的成功与否作为记录入账的标准,因此可打的擦边球不少。而且会计人员一般为了给企业谋求最大化的利益,会在可行性的范围内进行操作。会计人员在工作时不够主观公正,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會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操作,这也便于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制造虚假的信息。

3.1.2、职业道德缺失

由于利益的驱使造成了少数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制造虚假的信息。会计人员道德的缺失,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顶风作案、监守自盗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满足自己日益膨胀的利益心于是便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 料,从中获取利益。这部分人一般表现为利欲熏心、法律意识淡薄、没有道德规范、好高骛远,这些也造就了少数会计人员由于对于工作或者现实的不满自我认知不足为了享受“好生活”而走上违法犯罪这条道路。

3.1.3、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足

在社会中有着这样一个非常现实的现象,按照法律法规办事所得的利益远远小于不按照法律法规办事所得的利益。于是乎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有人选择铤而走险,去挑战法律法规的底线或者钻法律法规的漏洞打擦边球。虽然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但是由于处罚力度较轻因此许多会计人员选择不按照法律法规办事。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可通过关系网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此出现许多不知道资金流向何处的贪腐现象,这一切都是因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足。

3.2、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的相应对策

3.2.1、提高单位负责人的素质,加强财务监管

会计人员素质的好坏对于会计信息失真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因此需要提高单位负责人的素质,加强财务监管。我们可从这些方面入手,从领导到员工都进行会计法律知识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基本的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观念。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进行着重培训,领导干部对于会计知识一问三不知问题出现了也不知道出现在什么地方怎么处理。同时要杜绝“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现象,对于财务方面问题要进行严格的审查。

3.2.2、完善会计准则加强法规的力度

会计准则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漏洞,因此需要完善会计准则,不给不法分子留下弄虚作假的漏洞让其无机可乘。因此这就需要降低会计人员表报的空间,杜绝出现报假账的行为。对于常见的漏洞要进行限制解决,加快新的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可以制定详细的会计准则,使会计人员有详细的参照减少其可选择的范围减少假账的出现。

3.2.3、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与惩罚力度

一个国家有了法才能良好的运行,但现有的法律制度还存在着许多漏洞,给予不法分子钻漏洞的机会,因此需要完善法律体系。有法但不法分子不一定会遵守法律法规,这就需要加大执法和惩罚的力度。只有惩罚的力度超过其可获得的利益,才能使得不法分子不敢顶峰作案不去触犯法律。同时监管部门也要行动起来,尤其是证监会和财政部的关系两个,部门之间要统一口径运用同一套会计法规不给犯罪分子钻空子的机会。

3.2.4、设立能够起到作用的单位内部掌控机制

企业内部也要有自己的一套准则系统,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同时企业要设立相关的检查机构,不能够是会计人员说什么就是什么。而且要不定时的进行审核,减少会计人员犯罪的几率保障企业的资金安全。对于企业的会计人员也要进行审查,将包含祸心的会计人员解雇。

3.2.5、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规范

会计人员的职业规范上会计信息失真的一大原因之一,因此要严抓会计人员的职业规范。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下手:建立会计人员诚信系统,对于不按会计准则办事的,及其他原因受到处罚的会计人员进行记录,而且该记录和档案绑定全国联网都可查询。同时要加强相关人员和领导干部的法律法规培训,让会计人员与领导干部相互监督。会计人员也要进行自我反省,加强自己的职业规范,不为利益让自己走上犯罪这条道路。

结论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家企业活力四射。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同样也是职业规范的基本要求。会计信息失真依旧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想要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就需要从方方面面入手,不留漏洞给予不法分子机会。

参考文献:

[1]曹建晋.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经济师2007.2:158.

[2]肖景敏,鲍钧环.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煤炭技术.2007.1:2.

[3]巴根那.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2:67-68.

[2]王文彬、林钟高:《审计基本理论》,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范素珍

上一篇:足球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创新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