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论文范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延安精神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就地选取富有特色的先进文化素材,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一篇:延安精神论文范文

延安精神的教育价值

[摘要]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延安精神在党领导全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供给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探讨延安精神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和世界一流教育体系构建中的作用,对于弘扬延安精神、探索红色育人具有重要价值。延安精神在培养“四有”特质师资队伍方面能够起到政治引领、动力激发、灵魂淬炼和品质固本培元的作用,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够为培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筑牢理想信念、增强创新意识、树立服务理念、磨砺坚强意志。延安精神能够强化教育管理者的育人导向和服务育人、创新实践、艰苦奋斗的管理理念,并在世界一流教育体系构建中为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筑良好教育生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助推“百年教育梦”提供精神食粮。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延安精神;教育价值

延安精神淬炼于中国共产党艰苦创业的历程中,是激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之伟大实践的历史命脉,也是教育领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价瑰宝、动力源泉。当今中国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时期,延安精神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法宝,对于建设“四有”特质师资队伍、培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队伍和构建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都具有重要价值。

一、为建设“四有”特质师资队伍提供动力支撑

(一)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广大教师成长

教师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之使命。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确保党牢牢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教师的政治立场直接决定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教师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引领学生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在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灵魂和首要内容。受延安精神浸润的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站位,能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持政治清醒,摒弃不良思想,时刻监督和鞭策自己,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其政治立场、理想信念、言谈举止、道德风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延安精神为教师提供了精神养料,帮助他们加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涵养师德师风,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二)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为教师提供动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思想精髓。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在全党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解放思想,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理念是创新型人才思维层面的创新,教师的实践意识、实践精神和实践本领是创新型人才能力层面的创新。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大批创新型教师。教师的创新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更是办一流教育、建教育强国的基础。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时指出,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1]在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创新发展意识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能够促进教师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成长。

教师创新,关键是要变“经师”为“人师”,变单纯“教书”为“教书育人”,当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要创新专业发展,从单纯教学转变为教学、科研相结合;要创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践行教学相长。要创新教育内容,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融入自己的思想,时时备课,做到常讲常新。要创新教育方法,从单一教学法转变为各种教学法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创新教育方式,从教授固定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基于网络资源平台的教学,促进线上线下资源相互补充。要创新教育過程,增强观点的开放性和批判性,充分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注意加以正确、科学的引导。要创新教学评价,主张评价主体多元化,从“教师评”转变为“自评、同伴评、教师评与家长评相结合”;主张评价内容多元化,从学习成绩评价转变为“日常行为观察评价、档案袋评价、德育品质评价与学习成绩评价相结合”,从只注重学生学习结果转变为“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主张评价方式多样化,从书面评价转变为“肢体语言、口头语言与书面评价相结合”,从主观笼统评价转变为客观具体评价,从以消极评价为主转变为以积极评价为主。

(三)“为人民服务”淬炼教师灵魂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教师为学生、教育、社会服务。学校具有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性质,而教师是行使教育权的主力军,理应承担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责任。“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教育领域突出表现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教育质量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2]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3]习近平总书记则强调,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4]

在延安精神的陶冶之下,教师具有大德大爱大情怀的服务奉献精神。他们时刻牢记着,自己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培养的对象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人。他们秉持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爱岗敬业,做好“三备”,真正把教学与学生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他们既是“专师”也是“全师”,在努力汲取专业前沿知识的同时,扩展学术视野,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加强自身核心素养的培养。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葆有仁爱之心,“从心出发”,关心学生的生理、心理与思想发展,维护学生权益。他们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进行所谓优生、差生的界分,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促使学生以理性眼光审视自身发展。他们注重学生“智商”与情商全面发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避免出现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引导学生形成辨友交友、乐于分享、乐于协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教师作为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与家长携手共育,双向反馈学生的实时状态,做学生的学习促进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教师是中国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教育扶贫的关键要素。他们响应国家号召,坚持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奋战在教育帮扶工作中,参加送培、扶贫送教等活动,尽心尽力播撒智慧种子,做到既“扶智”又“扶志”。

(四)“艰苦奋斗”为教师固本培元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核心要义。[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6]有奋斗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教师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力量,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学生有着深刻影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于民族、于国家,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自我磨砺,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

延安精神赋予教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高尚品质,激励他们在实践中积累教育智慧,在课堂中生成教学经验,保证每节课都有创新点。他们能适应复杂的教育环境,化危机为转机,在教学过程中沉着机智地应对意外和突发局面。他们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在透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在教育实践中滋养初心。他们善于反思和总结教学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在“实践—反思—实践”中迭代成长。他们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品质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战胜逆境,在艰苦环境中奋斗。西部或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接受延安精神的洗礼,更能自觉提升自身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提高尊严感,扎根农村,以“钉钉子”精神,下“绣花”功夫,利用现有教学条件为每一个渴望知识的孩子无私奉献,依托乡村文化开展特色校本课程教学,为振兴乡村教育贡献力量。

二、为培养有担當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提供红色信仰

(一)筑牢理想信念

1939年,为纪念抗日军政大学成立三周年,毛泽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抗日军政大学的教育方针之一。[7]《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规定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8]教育是有深远影响力的,延安精神对教师的政治方向产生重大影响,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历来就是国家对于青年的希望与寄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9]青年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应该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紧密结合起来,听党话、跟党走,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积势蓄力。

延安精神赋予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使他们能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自觉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同时以丰富的专业知识武装头脑,以具体的实践检验知识。他们在纷繁复杂的海量数据中选择有益的信息,提高媒介素养,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认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四个自信”,提高政治鉴别力。他们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敬仰先锋模范、杰出人物,学习其爱党爱国、不屈不挠的精神,并付诸实际行动,不断提高自身政治修养。他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认同感、学习传统文化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完善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不移地跟党走。

(二)增强创新意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具体运用和实践的成果之一,是延安精神的出发点和根本实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10]解放思想目的在于更好地实事求是。青年学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科技强国、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争当改革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实践者。[11]

延安精神赋予学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意识,激励学生从以下多个方面实践创新:创新学习目标,从掌握知识转变为掌握思维与方法,从具体的知识内容中提炼普遍的、一般的规律,进行知识整合,增加思维容量;创新学习内容,拒绝故步自封,以兼容并包的胸怀吸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汲取国外优秀思想;创新学习方法,从“死读书、读死书”转变为“活读书、读活书”;创新学习方式,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自觉做学习的主人,并从自学转变为“小组合作讨论与自学相结合”,在观点交流中创新想法;创新学习资源获取方式,寻找有利资源来对书本知识进行补充,扩大知识数据库;创新实践活动,踊跃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专利发明项目等,在综合实践中践行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担当起时代使命。

(三)树立服务理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本质。从党的七大开始,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载入党章。[12]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根本宗旨,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13]《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多达2.82亿人。我们只有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真正进入学生头脑与心灵,才能在全社会营造“为人民服务”之风,进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延安精神赋予青年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在延安精神熏陶之下,学生从小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真正把自己的学习与国家兴亡联系起来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以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积极关心国家大事和发展动向。他们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远大理想和顽强决心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以专业精神投入专业理论研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时刻准备报效祖国。他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君子人格,在挫折教育中不断练就强大的心理能量,正确看待事物发展。他们加强对科学、自然的探索,密切关注航天事业、自然生态等领域,学习相关前沿知识,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后备军。

(四)磨炼坚强意志

作为延安精神重要培育者的习仲勋同志总结道:“什么是延安精神?就是:一个是革命,一个是艰苦奋斗。”[14]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说:“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1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6]青年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一定要继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延安精神赋予青年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激励他们在求知过程中求真求实,通读百家经典、人文地理,在众多碎片化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整合,使其“为我所用”。在延安精神武装下,青年学生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中发展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培养良好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他们自觉抵制消费主义陷阱,主张合理消费,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他们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心态积极参加“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以所学知识助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向前发展,同时在乡村群众朴实的生活作风中升华艰苦奋斗精神。

三、为建设具有中国教育特色的管理队伍提供重要借鉴

(一)强化育人导向的管理理念

正是因为党在延安时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才迎来了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胜利。中国教育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教育管理者的付出,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育人”在学校育人体系中具有统摄性、全局性的作用。要强化育人导向,将“育人”融入学校管理的始终。我国是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国家,“立足中国大地办大学”[17],坚持“管理育人”是教育管理者的最高追求和奋斗方向。

延安精神强化教育管理者“管理育人”的导向。“管理育人是指学校的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通过管理者的角色行为,对被管理者、管理者自身以及其他人员在政治素质、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方面施加影响,使之趋向于学校德育目标的过程。”[18]为了实现“管理育人”,在管理素质上,管理者自觉接受师德教育,学习专业的管理知识,不仅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还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在管理理念上,管理者牢固树立“以育人为根本”的观念,将原本机械的管理制度与充满人文情怀的师生特点结合,在管理中渗透育人,在育人中贯穿管理;在管理内容上,管理者及时将国家的新思想、新决策融入管理过程,注重对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师生坚定对学校德育目标的认同;在管理氛围上,管理者通过建立轻松融洽的氛围来加强校风学风建设,通过多种渠道让师生参与管理工作,充分体现师生主人翁地位。

(二)坚持服务育人的管理理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黨一以贯之的理念。1987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出,搞好服务育人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构建“服务育人质量提升体系”,要求“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强调“提供靶向服务”。

延安精神强化教育管理者“服务育人”的意识。教育管理者作为学校与师生有效沟通的枢纽,牢固树立“服务先于管理”的意识,从“你要我做什么”转变为“我能为你做什么”,强化“四个服务”意识。他们坚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大方针,着眼师生成长需要,通过服务达到育德育人的目标。在服务范围上,管理者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生活作息表并提供其他便利服务,为教师提供高效的工作环境,减少不必要的例会与活动,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教师真正投入教育事业,潜心教书育人,从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三)开展创新实践的管理理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实质是破旧立新、勇于实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在这次会议的公报中,“创新”一词被提及15次。科技发展、社会发展需要创新,教育发展同样需要创新,学校发展则需要管理者的管理创新。

延安精神赋予教育管理者勇于创新实践的精神,激励他们在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实践创新:创新管理态度,转变自己的思维,戒绝“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懒散态度,全身心投入教育管理事业,爱岗敬业,遵循思想政治规律、育人规律和管理规律,积极开拓进取;创新管理模式,克服传统管理的僵化与局限性,突出师生的主体地位,深入广大师生中,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其认同管理,引导师生参加集体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师生的政治认同与思想共识;创新管理手段,善于把新型网络技术应用到管理工作中,构建现代化网络管理系统,使管理工作简约化、高效化;创新管理评价体系,改变单一评价模式,将管理者的思想态度、育人业绩、工作表现等纳入评价考核体系,激励管理者优化管理工作。

(四)秉持艰苦奋斗的管理理念

当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陕甘宁边区采访时,把红军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矢志奋斗的坚强意志称为“东方魔力”“兴国之光”。[19]艰苦奋斗永不过时、永不褪色,是中国人民永远应该葆有的政治本色。尤其教育管理者,他们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学校师生的管理主体,更应该秉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品质。

延安精神赋予教育管理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百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教育管理队伍逐渐形成和完善。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教育管理者仍须艰苦奋斗。教育管理者是“管理育人”的重要主体,不可停滞不前,而应坚持在管理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发挥主人翁精神,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科教发达国家的教育管理经验,认识现有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更为科学的教育管理体系。要顺应国家教育改革需求,以防微杜渐的意识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前进,以延安精神源远流长的思想光辉辐射整个教育管理队伍,努力打造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管理队伍。

四、为构建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提供精神食粮

(一)确保社会主义办学的政治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系列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实践表明,我国的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卓有成效地开发了人力资源,最根本之处就是坚持了正确的办学方向。

延安精神滋养下的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构建世界一流教育体系过程中具有统摄全局的作用。要以延安精神为先导,让其蕴含的红色元素、珍贵资源充分迸发,坚持立德树人,确保社会主义办学的政治方向不动摇。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宣传青年名师、教育楷模,鼓励教师扎根教育,全身心投入教育大业,为教育改革与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延安精神引领下,教师不断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他们对一系列革命精神进行深层剖析,引导学生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中以及英雄烈士身上学习中国精神和优秀品质,领会、传承并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广大教师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以延安精神的力量时刻引领教育走向。

(二)构筑良好的教育生态

我国的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教育领域也还存在着难啃的硬骨头。对于当今的教育生态,延安精神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开拓进取、立足中国大地办教育是延安精神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延安精神为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

要以延安精神为统帅,坚持系统观念,从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全面优化教育生态,统筹推进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延安精神熏陶下,政府发挥好“指挥棒”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在政策、制度等方面下功夫,在政治立场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红色文化引领教育,达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效果。在延安精神浸润下,学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协调好教师、学生、管理者三方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在各自领域践行延安精神,走好新时代的教育长征路,营造健康向上的教学、学习、“管理育人”生态。在延安精神陶染下,社会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使红色文化与优良传统深入人心。“家庭是最具中国特性的本源型传统,因而也是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本源型母体。”[20]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和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每家每户都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家教家风,塑造家庭成员的担当精神。

(三)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刻把握“四个服务”的科学内涵。“四个服务”是实现中国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道路选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发展的行动指南。

延安精神為深化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价值目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教育领域就是全面贯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办大、办强中国教育,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彰显中国力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教育领域主要是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非形式,必须是发自内心地愿意为他人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际上透露着一种爱,一种把国家、民族、人民装在心中的爱,这种爱造就了延安精神,创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辉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意味着每个中国公民肩负历史使命、增强行动自觉,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推动形成健康清朗的文化生态,向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目标大步迈进。

(四)助推“百年教育梦”进程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2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而要实现‘中国梦’,显然离不开教育的助力,没有人才的培育,‘中国梦’的实现就会失去智力资源的强力支撑。”[22]“百年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作为历史长河中的瑰宝,持续不断地为中国教育输送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我国成为世界强国的过程中,真正的崛起需要教育的崛起。我们需要克服文化霸权与多元文化的冲击,艰苦奋斗,练就过硬本领,担当时代重任,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百年教育梦”是“中国梦”在教育领域内的具体体现。个人是国家的一部分,个人的教育梦是构成“百年教育梦”的前提与基础。师资队伍、青年学生和教育管理队伍作为学校的三大有力支柱,牢牢把握延安精神的精髓,以红色故事、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造就具有正确政治方向、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人民服务精神和艰苦奋斗优秀品格的人才,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和大国使命的时代建设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铭记老一辈的革命思想,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弘扬红色精神中攻坚克难,在传承红色血脉中开拓前行。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回首延安精神,其历久弥新的红色基因仍然滋养着中国共产党。我们要从中国革命的重要精神宝藏“延安精神”中挖掘其教育价值,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教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凝心聚力、积势蓄力。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N].光明日报,2018-05-03(1).

[2]杜亚丽,丁娟.优质均衡发展视域下城乡教师专业成长的三重困境与路径突破[J].中国教育学刊,2021(2):93.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4]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报,2018-09-11(1).

[5]朱鸿亮,郭鑫.延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当代价值[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0(6):23.

[6]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報,2019-05-01(2).

[7]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88.

[8]新华社.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EB/OL].(2018-11-25)[2021-05-03].http://news.cnr.cn/native/gd/20181125/t20181125_524425709.shtml.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4.

[1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8-05-05(2).

[11]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新时代改革创新精神的逻辑意蕴[N].光明日报,2018-11-19(11).

[12]刘思妗.为人民服务:从提出到写入党章[EB/OL].(2019-12-26)[2021-05-03].http://paper.cntheory.com/html/2020-04/06/nw.D110000xxsb_20200406_3-A7.htm.

[13]李辉卫.恒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EB/OL].(2019-11-14)[2021-05-03].https://www.12371.cn/2019/11/14/ARTI1573678662837781.shtml.

[14]中央党史研究室.习仲勋文集:下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746.

[15]毛泽东.永久奋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8-09-10)[2021-05-03].http://mzdjnw.com/jieshao/20180910/2686.html.

[1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0.

[17]袁自煌.不断提升大学内部管理水平推动大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9(7):22.

[18]程斯辉,刘宇佳.论管理育人在学校育人体系中的主导地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4):66.

[19]梁彦.人民网评:奋斗新时代,发扬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EB/OL].(2021-01-13)[2021-05-03].http://opinion.people.com.cn/GB/n1/2021/0113/c223228-31998206.html?ivk_sa=1024320u.

[20]宋天阳.论弘扬齐家传统的三重根据[J].学术交流,2020(9):44.

[21]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09-10(2).

[22]张立伦,石军.中国教育梦的内涵、价值与使命[J].教育探索,2016(6):116.

〔责任编辑:余明全〕

作者:孟亚玲 刘格

第二篇:让“延安精神”烛照心灵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就地选取富有特色的先进文化素材,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对新时期培育“四有”学生有着独特的“滋补”作用。

一、把握内涵,为学生提神醒脑,补足精神之钙

在《弘扬民族精神》一课中,教材将延安精神作为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之一,与红船精神等6种精神并列提出,虽未解释其精神内涵,但却“有意”插入了延安宝塔山的老照片和油画《延安火炬》,并引用了贺敬之的《回延安》精彩段落,教材之所以如此丰富地“再现”延安场景,足见对延安精神的重视,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虽未直白,却早已跃然纸上。每每讲授此课时,我都要追问学生“延安精神是什么”。经过学情调研,绝大多数高中生对延安精神并不陌生,甚至不少学生到过延安,直接感受过革命圣地的红色文化气息。但是大多数学生支支吾吾,并没有真正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笔者组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了相对权威的延安精神,其主要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二、理解渊源,为学生强筋壮骨,提升思维之要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一种精神的形成绝非偶然,有其特殊的条件和沉淀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延安精神形成的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味”,还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基于此,笔者围绕如何理解延安精神内涵进行了课堂研讨,并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让他们分别讨论一个方面。经过交流,各组学生表现出色,其中不乏很多意想不到的“生成”。

A组学生认为延安精神之所以体现为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因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政治路线问题、军事问题、党建问题、哲学问题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大多是在延安时期撰写的,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中国革命指引了胜利的方向,这无疑是延安精神的第一要义。

B组学生很快列举了毛泽东同志的重要代表著作,如《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均形成于延安时期。这些杰作科学地总结了党在革命中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党从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中挽救了出来,开辟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先河。

C组学生提出为追悼张思德同志,党在延安时期就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号召全党认真实践,建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作风十分民主,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应是延安精神的“内核”。

D组学生认为南泥湾大生产是自力更生、艰苦奮斗精神的最好写照。当时,延安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总后方,物质条件极其艰苦,广大军民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自救生产运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从此成为党带领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传家宝”。

三、传承发扬,为学生补中益气,提高思想觉悟

新时代,思政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赋予新的内涵,使之转化为激励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大动力。

延安精神的独特价值、丰富内涵对提升当代高中生的思想觉悟有很大的帮助。高中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黄金期,延安精神的内涵与高中思政课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素养高度契合,对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比如,很多学生对政治斗争性认识不足,对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理解的十分肤浅,延安精神的形成过程、历史背景、科学内涵都是很好的例证。又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当代高中生大多生活在“421”家庭,物质生活相对富足,铺张浪费、任性消费现象较为普遍,自理、自立能力相对薄弱,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髓要义必然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

作为培根铸魂的高中思政课,让延安精神根植课堂,必将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从而培养出更多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者单位 西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宝鸡中学

作者:田原 陈治儒

第三篇:弘扬延安精神 培育“四有”新人

曲靖市延安精神研究会自1996年2月28日成立以来,就紧紧抓住弘扬延安精神,培育“四有”新人这一主题,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用延安精神教育青少年活动。

一、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政治方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风貌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毛泽东同志指出:“为了保证我们的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的路线和政策,而且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这是关系我們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的极其重大的问题,这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邓小平同志指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代青年要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锻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关心和重视。

今天的青少年,生长在太平盛世,又有良好的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他们思想敏锐、求知欲强,积极向上、热爱祖国、社会责任感强,价值取向务实,这是主流。但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既有有利的条件,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西方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对我“西化”“分化”,把他们的希望寄托在青少年身上;二是一些领域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损公肥私、唯利是图、假冒伪劣以及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危害青少年;三是互联网中的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侵蚀着青少年纯真的心灵;四是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心肝”“宝贝”的呼唤中长大,缺少艰苦生活的磨炼。由于受各种消极思潮的影响,有的青少年理想信念淡薄,追求享受,害怕艰苦,学习不努力,甚至有的吸毒、偷盗、抢劫、杀人,走上犯罪道路。

面对各种挑战,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握思想导向,用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使青少年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让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世代相传。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弘扬延安精神,培育“四有”新人,是一项涉及学校、家庭、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党委重视,加强领导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曲靖市各级党委对弘扬延安精神,培育“四有”新人政治上鼓励、工作上支持、经费上落实。2009年曲靖市委又以曲办字(2009)9号文件下发《关于积极支持延安精神研究会研究、宣传、弘扬延安精神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局党组(党委)、各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党组(党委)要把弘扬延安精神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明确分管领导,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机关、学校、企业、乡(镇)街道都应成立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壮大会员队伍,扩大延安精神的宣传教育面。

由于党委、政府重视,组织建设健康发展。本着数质并重的原则积极发展会员,使会员队伍不断壮大,市研究会会员由成立时的70人发展到1092人,并成立了6个分会36个会员小组。全市9个县(市)区都成立了延安精神研究会。会泽、富源、沾益、麒麟、陆良等县(区)乡(镇)都成立了分会。全市现有分会139个,会员小组1017个,会员25461人。会员中有离退休干部职工,有在职的中青年干部,有大中专在校学生。分布在全市机关、学校、厂矿、乡(镇)社区,形成了上下联通的组织网络,为弘扬延安精神培育“四有”新人奠定了组织基础。

为使用延安精神教育青少年的工作落到实处,市、县(区)均成立了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检查指导、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学校建立了校长(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政教、团委协助抓,班主任、任课教师具体抓的运行机制,使用延安精神教育青少年的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三、加大宣讲力度,营造育人氛围

用延安精神教育青少年,必须遵循先“知”后“行”法则。“知”就是对延安精神的形成、内涵了解认知;“行”就是对延安精神的践行。“知”是基础和前提,“行”是目的和归宿。要完成由“知”到“行”的转化,就要向青少年讲解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抗大精神、延安整风精神的科学含义。让青少年了解延安精神,践行延安精神。为了把延安精神宣讲好,市县(区)均成立延安精神宣讲团。市研究会把延安精神的内容分为十二讲,以曲靖应用技术学校为试点,先后到曲靖师范学院、曲靖财校、技工学校等大中专学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宣讲达200多场,听讲人数达6万多人次。富源县对在校学生和机关干部举办延安精神报告会477场次,听讲人数达181713人次,学校师生受教育面达90.5%;开展弘扬延安精神作文竞赛917场次,撰写文章10万多篇。会泽县组织以县委党校老师、中小学德育教师为主体的宣讲团97人,深入各中小学校宣讲延安精神。陆良县对宣讲团成员、学校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840余人进行宣讲培训。麒麟区组织各中小学德育专干、分会(小组)负责人130多人赴延安学习考察,接受延安精神教育。同时举办培训班21期,培训宣讲员1000余名。

四、结合时代精神,丰富教育内容

用延安精神教育青少年,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结合时代精神,丰富教育内容。

一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少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中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从“宝贵精神财富”与“兴国之魂”二者的辩证关系看,延安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源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延安精神的继承与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延安精神的核心内涵一脉相承、相融相通。因此,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延安精神融入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之中。

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无数革命先烈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捐躯的英雄史,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财富。曲靖是红军长征两次经过的地方,1935年4月和1936年3月,红一方面军和二六军团两次过曲靖,攻克宣威、富源、会泽、马龙、佯攻曲靖、沾益,历时30天,行程2000余里,扩红2000余人。留下了宣威虎头山战役遗址、曲靖西山关下村战斗遗址,中央红军总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中央首长宿营遗址——“三元宫”,会泽水城梨园扩红纪念台。解放战争时期,曲靖又成为滇桂黔开展游击战争的中心,留下了沾益播乐“九五”起义纪念馆、玉林山烈士陵园,宣威宝山、格宜、西泽,罗平钟山,陆良龙海山,麒麟东山等革命战斗遗址。每逢重大节日和党、团、少先队活动,组织青少年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使青少年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通过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健康成长。

三是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内忧外患,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中华民族铸就了顽强拼搏、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这种革命精神在延安时期得到充分体现和升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和中华儿女,激励人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奋斗不息。当今,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横行、军国主义复活,在我东南领海兴风作浪,恐怖主义猖獗,民族分离势力尚存。一定要教育青少年“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珍爱和平”,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爱我中华,强我中华。

四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讲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使青少年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五是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青少年知荣辱、明是非,知善恶、明美丑,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

六是开展文艺宣传,让青少年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教育。针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组织以弘扬延安精神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如1999年3-4月,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市文化局、市花灯团等单位联合组织弘扬延安精神的文艺演出,先后到市、区所属25所大、中专、初高中学校演出,观看师生达3.2万多人。

2000年4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由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党委、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共同举办《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专题文艺演出。按照市委要求,在国风剧院为市区在职干部职工、在校学生、驻曲部队官兵演出36场,观众达3万余人。并分赴七县一市一区巡回演出,观众达4万余人。

2005年,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市关工委共同举办曲靖市《弘扬延安精神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文艺汇演,3月30日在曲靖国风剧院为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军分区领导汇报演出,并举行颁奖仪式。按照市委要求,4月为大学、中专、初高中学校演出11场,观看师生达12000余人,许多大中专学生写了观后感。

由于党委重视,组织健全,在抓落实上下功夫,用延安精神教育青少年的工作,受到社会好评。在云南省第八次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曲靖市5家研究会,4家教育局和11所学校被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授予“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先进单位”称号。

五、持之以恒,长抓不懈

用延安精神教育青少年,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绝非权宜之计。更不能刮“一阵风”,而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用延安精神教育青少年必须从小抓起,幼儿园要抓、中小學要抓,中专、大学更要抓。学校要管、家庭要管,党委政府更要管,只有长抓不懈,齐抓共管,才能培养出千千万万不忘初心跟党走、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陶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