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尿液引流方法的尿液检查分析及护理

2022-11-04

曾有资料显示, 尿路感染占院内感染的35%~50%, 而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术后因引流管导致感染是引起尿路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尿液引流方法有尿道保留尿管和膀胱造瘘管2种, 目前怎样预防并控制引流管引起的感染已经成为了临床护理的重要环节。我们将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2年间因病情需要留置导尿管的120例患者, 在应用2种引流方法的同时, 随机分为持续引流组和膀胱冲洗组, 以比较2种方法发生菌尿的机率及相关的护理措施, 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把患者分为 (1) 、 (2) 、 (3) 、 (4) 4组:Ⅰ留置导尿管持续引流组 ( (1) 组) 30例, 年龄35~72岁, 平均60岁, 其中前列腺增生15例, 膀胱结石10例, 尿道损伤5例。Ⅱ留置导尿管膀胱冲洗组 ( (2) 组) 30例, 年龄30~74岁, 平均65岁, 其中前列腺增生15例, 尿道损伤5例, 膀胱结石5例, 前列腺癌5例。Ⅲ膀胱造瘘管持续引流组 ( (3) 组) 30例, 年龄29~76岁, 平均66岁, 其中前列腺增生症17例, 前列腺癌6例, 尿道损伤6例, 尿道癌1例。Ⅳ膀胱造瘘管膀胱冲洗组 ( (4) 组) 30例, 年龄31~77岁, 平均65岁, 其中前列腺增生21例, 前列腺癌3例, 尿道损伤3例, 尿道癌3例。120例患者插导尿管前尿细菌学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置管后即时、2d、5d、7d、10d、14d留取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根据不同的病情需要, 留置时间7~21d不等。

1.2 方法

(1) 、 (2) 组选用留置的尿管为14号双腔气囊乳胶尿管或16号双腔气囊乳胶尿管, 常规消毒, 将导尿管插入膀胱, 然后气囊注液留置。 (3) 、 (4) 组膀胱造瘘管为硅胶尿管, 由耻骨上穿刺入膀胱后缝线固定, 敷料包扎。并于插入引流管即刻, 2d、5d、7d、10d、14d分别收集尿液送检。 (2) 、 (4) 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 依据《外科护理学》中相关方法对患者选用适当的冲洗液:pH<7时, 应用0.9%葡萄糖500mL+庆大霉素16万U+5%NaHCO3100mL;pH>7时, 应用0.9%葡萄糖500mL+庆大霉索16万U+维生素C 3g, 在无菌操作下用冲洗器冲洗膀胱, 后吸出做留尿检查。全部患者常规全身应用抗生素, 收取尿液标本并进行冲洗时一定要进行无菌操作。

1.3统计学处理

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 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4组患者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结果比较 (表1) 。

(1) 组和 (2) 组、 (3) 组和 (4) 组相比较 (P>0.05) 无显著差异; (1) 组+ (2) 组和 (3) 组+ (4) 组相比较 (P<0.05) , 有显著差异。

3讨论

留置膀胱引流管是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术后不可缺少的辅助诊疗手段, 但是尿路留置引流管极易引起尿路感染, 可能导致医源性的前列腺炎、尿道炎、膀胱炎、睾丸炎、附睾炎等的发生, 且发生率较高。而开放式引流较封闭式引流更为常见, 故现在大多数医院为了减少这种感染的发生, 封闭式引流已逐渐成为了一种常规措施.虽然如此, 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仍然非常的高, 即使经过严格的护理, 一周菌尿发生率仍达到100%。但是因病情的缘故, 患者又必须留置尿管, 因此如何在留置引流管的同时较好的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成为了临床医生及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对120例患者进行了分组, 分为留置导尿管组 ( (1) + (2) ) 和膀胱造瘘组 ( (3) + (4) ) 。发现持续引流组 ( (1) 与 (3) 组) 与膀胱冲洗组 ( (2) 与 (4) 组) 比较, 无论是持续引流组还是膀胱冲洗组, 伴随着时间的延长, 菌尿阳性率均逐渐升高。由数据可以看出, 菌尿的发生7d内2组相近不明显差别, 但是之后膀胱冲洗组菌尿出现率有所降低, 效果好于持续引流组。但是总的来说 (P>0.05) ,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可认为膀胱冲洗可能预防尿路感染, 有学者认为由于其破坏了引流系统的密闭性, 有可能增加感染的机会[2], 且因开放式引流管尾端管腔有菌, 加上有些无菌操作不严格, 尤其是管腔没有办法消毒, 这样可能反而增加感染机会。故现有些学者认为短期的留置引流管且无明确的泌尿系统感染, 不给于膀胱冲洗有助于预防感染。尽早拔除尿管仍是减少感染的最佳办法。也有学者认为, 膀胱冲洗能较好地预防和延迟尿路感染的发生[1]。对已存在尿路感染或尿沉淀物较多的患者, 应用细菌培养后较敏感的抗菌剂在无菌操作下行膀胱冲洗仍有助于减少感染的机会。因此我们认为, 对那些病情需要较长时间留置尿管的患者, 膀胱冲洗仍然为一种比较有效的预防措施。而我们同时对留置导尿管组 ( (1) + (2) ) 和膀胱造瘘组 ( (3) + (4) ) 7d时菌尿发生率进行了比较, 发现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膀胱造瘘组优于留置导尿管组。膀胱造瘘术适应于膀胱内手术、膀胱肿瘤、膀胱憩室、膀胱损伤修补等;尿潴留引流;经膀胱切除前列腺等疾病, 是泌尿外科非常常见的术式。膀胱穿刺造瘘术完全是在无菌操作下, 由于它通过腹壁皮肤引流, 且外有敷料盖在其上面, 从而阻止了细菌通过导管附近侵入, 所以我们注意保持引流管的密闭性一般可以长时间保持无菌的状态。而导尿时可能有细菌存在于尿道前端, 沿着导尿管进入膀胱, 或由于尿道分泌物增加, 引起细菌繁殖, 导致引流不畅, 从而上行入膀胱。那么这些都很明显的表明膀胱造瘘术优于尿道置管。

但是, 由于其仍然是一种手术, 其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 这就要求我们护理时需要注意观察及时处理。有以下几方面: (1) 流管的脱落及护理。表现为引流管从穿刺口脱出, 无法引流尿液。这时我们应该在无菌操作下重新置入引流管。同时我们应该注意预防次现象的发生, 首先应在操作前仔细查看相关的说明, 保护引流管防止我们在给病人翻身时过度牵拉, 神志不清的患者要加强护理防止其误拔引流管。 (2) 引流管割裂及护理。表现为不能正常引流尿液。要预防次现象应该在操作时谨慎, 护理工作着要协助医生尽量一次完成操作, 防止引流管割裂和为病人增加穿刺的痛苦。 (3) 出血及护理。一般表现为大量血尿, 这时我们应该马上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抽出血凝块, 应用止血药物, 待引流管通畅尿液颜色转淡黄色后止。我们的护理要点为密切注意观察尿液性质、颜色、量,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 感染及护理。引流口可表现为周围红肿, 渗液出现, 尿液浑浊, 患者体温增高, 一经发现此类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 应用适当的抗生素, 并及时更换引流口敷料。通过以上的措施, 可以有效的防止膀胱造瘘术的并发症。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和患者进行交流, 消除其对焦虑的情绪。注意病人各种资料, 对病人做好心理调整。从而可以积极配合手术协助治疗。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拔出导尿管的方式, 缓慢拔出导尿管时, 尿液可以随管端充满尿道, 使患者疼痛减轻, 心情放松, 有利于拔除[3]。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不同尿液引流方法引起菌尿的机率。方法对①留置导尿管持续引流组30例、②留置尿管膀胱冲洗组30例、③膀胱造瘘管持续引流组30例、④膀胱造瘘管膀胱冲洗组30例的患者尿液在即时、2d、5d、7d、10d、14d进行取尿样后进行细菌培养。结果①组与②组, ③组与④组相比较, 无明显差异 (P>0.05) , 无统计学意义 (①+②) 组和 (③+④) 组比较, (P<0.05) , 有显著差异, 后者比前者效果明显。结论留置引流管应用膀胱冲洗法不能明显降低菌尿的发生, 膀胱造瘘管比留置导尿管效果好, 菌尿发生率低。合理的护理可有效降低菌尿的发生。

关键词:留置导尿管,膀胱造瘘管,菌尿

参考文献

[1] 黄敏.2种膀胱引流管护理方法的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 :43.

[2] 郭晓丽.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的健康教育[J].吉林医学, 2008, 29 (8) :678~679.

[3] 方维瑜.留置导尿管拔管时机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31) :4662.

上一篇:浅谈在合同中合理约束工程项目虚报结算下一篇:把住管理学校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