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2022-07-21

第一篇: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创新学校学生宿舍管理方案

学生宿舍是中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和休息的主要场所,能否将其打造为学生舒心、家长开心、社会放心的一块精神家园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创新思路,打造“以生为本”的服务型宿舍

学生宿舍是中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和休息的主要场所,被称为中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同时,学生宿舍也是学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宿舍的文明程度反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反映了学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我校在新宿舍投入使用之初就将其作为学生养成教育的突破口并把宿舍管理作为我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校积极探索宿舍管理的新思路,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基础,管理为手段,育人为目的”的思想,以学生满意度作为衡量服务好坏的标准。强化宿舍管理的规范性和人文性,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学生宿舍管理体现“人本化”,渗透人情,变“无情、僵化”的管理为“有人情味的、体贴人的”管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二、精挑细选,加强队伍建设

要提高宿舍管理水平,就必须配备一支高素质的宿舍管理队伍。在学生宿舍管理上,我们设有专职的宿舍指导教师,各班班主任具体管理各班宿舍,值日领导、值日教师也参与到学生宿舍的管理中。一方面,我们严把质量关,挑选热心学生工作、自我要求严格、工作细致认真的老师担任宿舍指导老师;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挑选思想觉悟高、乐于奉献的学生担任楼层长和寝室长,协同生活老师共同管理。这样,既强化了宿舍管理,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有利于提高宿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有利于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指导,并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有效化解各种矛盾。

三、强化管理,注重细节

为规范学生宿舍的管理,我校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如:我们制定了《创新学校学生宿舍管理规定》、《创新学校学生宿舍量化评比细则》、《创新学校生活职责》等。每学年开学初,各班都要对学生进行一周学前教育,学习各项住宿制度和要求,各班班主任和老师深入寝室手把手教学生叠被子,摆放物品,打扫卫生,直到学生能独立达到学校要求为止。每天放学后各班班主任要到各自寝室检查学生人数和卫生,确保就寝人数无误后,到宿舍老师处签名后方可离开。我们通过检查、考核,每月评选出男、女生宿舍的“文明宿舍”,对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分别予以表彰奖励,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宿舍的管理。在奖励的同时,我们对违犯宿舍管理规定的同学进行必要的有针对性教育,对评比较差的宿舍予以通报,对各宿舍晚上就寝时间学生爬墙外出达到每月3次以上的,在宿舍评比中下降一个等级,同时规定凡有违反宿舍管理规定的宿舍每次扣2分的处罚。纳入宿舍老师的评比当中。

四、严格考评,规范学生行为

在学生宿舍的检查上,我们主要从宿舍卫生、设施安全、就寝纪律、节约水电等方面进行。检查结果纳入宿舍老师的考核。在卫生上,有卫生检查小组每天早上7:00—7:10下午14:40—14:50检查,检查项目包括(1)、被子叠放、

鞋子摆放是否整齐划一,床面是否平整;(2)、物品摆放是否整齐,有无乱丢乱放;(3)、地面、走廊有无污物、果皮纸屑、痰迹等。检查结果当天公示并接受师生监督。学生会也要进行突击检查,并进行一周一汇总,一月一评比。对获得“文明寝室”称号的宿舍给予表彰,对不清洁寝室也进行公示并勒令整改,每两周对卫生检查小组进行一次总结并对优秀小组给予奖励。在设施安全上,总务处每月对学生宿舍的床、门窗、电灯线路进行一次细致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排除,坚决不让学生在不安全的环境中生活。在就寝纪律上,每天有检查小组深入学生宿舍进行检查,一是宿舍老师,二是学生检查小组,三是值班老师,四是学校值日领导。这样密集的检查,既保证了学生的休息质量,同时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宿舍以及住宿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

在这些措施的基础上,我们还通过学生家长会向学生家长介绍学校有关学生宿舍、住宿生的管理制度,取得家长对学校宿舍管理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家校联合,让学生的行为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文明。我们还通过每学期的法制、安全教育讲座,向学生进行法纪教育、安全教育、文明住宿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文明意识,从而不断提高我校学生宿舍的文明品位。

2012.4.

中学宿管部

第二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论文

制度的规范和激励功能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显现规范性制度和激励性制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分析制度这两种主要功能的价值取向和限度,并不是要否定规范性制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而是要注重两种制度功能的价值取向和限度,在各自的层面上发挥其有效性。

大学生已具有很强的独立人格和尊严,有非常明确的是非观和价值判断,他们不完全受他人设计、操纵和灌输,而是基于自身理性进行价值认知和选择。规范性制度应是对学生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准确的定位,保障学生完整的公民权和受教育的权利,明确大学生作为公民和学生应有的行为规则和责任。所以,规范性制度的内容是对大学生行为的基本的限定,对符合大学生基本行为规范的提出要求和对不符合的行为给予强制性处理。这类制度往往与大学生的义务和责任性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只有这些义务性的内容和责任性的内容,才可以用规范性的制度加以保障和规范。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认为,规范性制度具有“普识”性权利和义务的要求。不能让规范性制度的触角伸得太长,那样就陷入了学生管理制度设置的固有思维方式,把管理制度定位在“管住”学生,重点放在约束学生的行为上,以不让学生出事为目的。所以我们说,规范性制度的价值取向是向内的,通过基本的行为规范和强制性的要求,形成良好的习惯,达到品德和素质符合社会公民的要求,或达到良好公民素质引领社会文明。除此之外,在学生管理制度中,我们应尽可能不采用规范性制度或强制性措施达到管理的目的。在我国,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具有自上而下、以行政规划与管理为主的特点,学校的科层化倾向明显,层次结构划分的是权力和责任。科层制在社会组织管理中具有良好的效率和作用,但作为培养人的高校,本具有效率意义的科层制最终成为束缚人们自由的限制,那么我们会将学生的生活建立在一种由科层制统治的“铁笼”里面。科层制的无情扩张,以及随之而来的科层权力的无情扩张,进入高校学生管理层面就呈现出对规范性制度的重视、偏向和喜爱。正如韦伯所描述的那样,科层制的激情足以压倒单个的情感。[4]更多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应以积极引导的价值取向,激发和激励每个学生的个体价值,充分肯定和体现学生的个体价值,增强学生积极向上的欲望和动力。激励性制度可以有效地启迪、敞开学生的价值世界,提高他们的价值判断能力、选择的意识与能力,敞亮他们通向可能生活的价值路径,让他们面对开放的、无限沟通的社会生活空间,从容、自主地建构个人的价值世界,成为生活的主体。人才有基本要求,但没有一致的标准,基本要求可以通过规范性制度加以养成,而对人才自身的发展,要通过多样的激励措施和多层面的肯定加以激发。制度或规则应该只是创设一种“教育的情景”,提供学生实践个体价值的活动场所或空间,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提高学生价值认识、探究和体验的能力。

以激励性制度引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价值创新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强对激励性制度的重视,要将制度从激励性功能出发,进行适当的目标定位:

一是实现对学生的不同认识,引导其不同个性的激发与彰显,推动其明确自身的价值取向;

二是改变管理者的工作方式,逐步弱化强制性特征,突出以服务为主的角色意识,给学生创造一个既渗透制度规范,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实践提高平台;

三是达成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避免制度规范性的固化趋同,帮助学生在个性可以得到张扬的情境中通过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实现自我价值。

1、制度设计。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应高度重视制度创新,并努力使之健全、规范与科学。完整、成熟、合理、先进的学生管理制度,反映着一所学校德育工作的理念与机制,反映着学校人才培养的目的与要求,反映着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模式与方法,同时也综合反映着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境界与水平。理性把握学生管理工作中制度功能的特点以及制度设计的原则要求,在突出制度执行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教育性的同时,更注重加强制度设计、注重制度的激励功能的发挥,则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价值创新的重要途径。制度设计要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优化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正如柯尔伯格所言,道德发展取决于规则如何被理解,而不是取决于文化内容。[5]我们从这句话启发到的是,规则带给他人得以理解到的是什么,是一种限制性的价值灌输,还是一种开放性的价值引导?一般意义上,学生的行为要求与个人自身的发展目标是相一致的,限制向内,开放向外。通过制度激励性功能的发挥,将对学生的教育价值的引导渗透于学生个体成长的过程之中,注重对学生道德德性的养成教育,无疑应该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归宿。“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6],同样,德性养成教育也要而且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德性教育,日常生活是个体德性的养成之所。[7]制度设计就是要把个人的道德理性与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发挥制度的静态与动态有机结合的激励性功能,强调细化管理、量化管理,在生活中验证、丰富、实践个人的价值理念,并且逐步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稳定的道德思考、判断、选择以及行动的基本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在综合素质提高方面保持一定的张力和维度。

2、价值实现。

当代大学生管理制度应以开放、踏实、平等、尊重的内容、方式、方法面对这个复杂多元的世界,而有效发挥制度的激励性功能对于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则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首先激励性制度与学生个人的生活紧贴,可以加强学生对个人生活世界的体悟。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是与周围世界发生着意义关联,通过追寻自身与他人、社会与自我的牵连而获得意义。关注这个“我”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并作为一个真实的生命体在这个“生活的世界”中去积极地交往、感觉、发现、理解,增进个人对自我生活世界的自觉意识,逐步形成个人与生活的世界之间和谐、稳定、深刻的联系。其次,激励性制度引导学生在价值冲突中审慎决断。生活中,我们常处于两难甚至多难的价值冲突困境之中。罗宾斯说:“没有冲突,就不会有新的挑战,思考和思想的发展就失去了刺激和动力。”道德主体“只有在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借着自己的选择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社会提供了无限可供选择的道德情境,个体的道德习惯便是借助自己一定的思维和感情对这些具体的道德情境自由选择的结果”[8]。在对多元价值的冲突和选择中促进个体道德理性的发展和个体道德主体性的全面提升。再次,激励性制度可以反复强化与训练,形成行为习惯。我们反对简单灌输和对行为的控制、强制。强调在过程中发挥价值引导的作用,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制度中加以认可,不断地对学生的有益行为加以增强和延伸,实现对个体差异的尊重,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第四,激励性制度注重学生行为的自我反思与评价。苏格拉底说,“一种未经审视的生活还不如没有的好”。“人的知识和道德都包含在这种循环的问答活动中”[9]。激励性制度中肯定式的价值评价,必然会激发和引起学生自我行为的认识和思考,并通过对道德行为的不断反思和循环问答,澄明价值并促进道德理性的发展。

第三篇: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管理论文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开展创业教育,大力扶持那些掌握创新知识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持。

【关键词】:创新教育、大学生创业、必要性、品质、做好一件事

【正

文】:

一个学期的时间,学习创新与创业管理这门课程让我感受到了很多东西。成功是不可复制的。蒙牛的牛根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创业其实没什么,你就凭自己的力量做成一件事就行。”你做成功的某一件事,就有可能树立一种企业的思维方式,办事方法和企业文化,而一个企业一旦有了统一的思维方式,办事方法和企业文化,做任何事情都会事半功倍,创业者的成功就为期不远了。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其中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是发明和发现,是人类创造性的外化。创新能力包含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创业能力”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创业素质的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献身精神等。

接着,我们来看看大学生为什么要创业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业活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和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动力来源。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倡导。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创业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在经济领域进行创业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我国的经济领域的创业行为基本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行的。但中国第一代创业者不是大学生,而是一些胆大的、生活贫困的、渴望改变生活面貌的社会底层人士。那个时代的创业精神现在仍值得我们大学生去学习。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的经济发展比八十年代更快,知识技术的要求更高。在这种环境下,我国的第一代创业者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所以,我们今天的大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坚强的扛起创新与创业的大旗,开辟出一条属于我们大学生自己的、全新的道路。

然而,光知道创业的必要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大学生还应当了解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所需要具备的素质。

1.艰苦和勤奋是必须付出的投资资本 屠格涅夫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那么首先祝福你成为一个能吃苦的人。”从古至今,艰苦与勤奋就是一对双生子。谁都知道,知识改变命运,其实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要改变命运,你就得用艰苦与勤奋换取流通幸福的货币——知识。

2.学会对自己狠一点

创业是一场战争,创业者随时都可能因为挫折丧失信心与勇气。当无法回避挫折时,就要会去改变自己。改变自己不是件简单的事,这就意味着要对自己狠一点,狠意味着一种骨气,意味着一种尊严,意味着创业者为了拿到创业的硕果而拥有一颗百折不挠的心。 创业的过程就像拔河运动。当创业者对自己狠一点的时候,自身的潜能就能被激发,就能拥有更多力量,就能将胜利从别人手中拽过来。

3.做成专家,你就能够为自己创造成功

为什么专家如此的受人追捧,很简单:他们拥有专业技术与预测行业走向的专业理论知识。想创业,就该明白:任何人只要在某件事情上投入比其别人更多的汗水和思维,他就能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者所拥有的一切素质。可以看到那些成功的创业者的天赋并不比一般人高多少,但是他们所表现出的专注、勤奋、善于思考的特质要比一般人高得多。

4.学会胸怀宽广

对于创业者来讲,领导手下员工去创业也就相当于带兵打仗,没有度量,路会越走越窄。相反呢,如果一个创业者胸怀宽广,那么就会有更大的舞台等着他去展示。举一个老师讲过的例子,柳传志领导的联想集团最初只是一个11个人、20万资金的小公司。如今的联想已然成为中国最大的电脑公司,在国际上也颇具影响力。柳传志的胸怀首先体现在企业的远大抱负上。在建立联想之初,就树立了发展民族工业的理想。这使联想公司没有迷失在当年众多倒卖电脑盈利的公司之列。其他,还体现在他宽大的气量上。柳传志曾经三顾茅庐邀请联想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倪光南。他还全力培养杨元庆、郭为等年轻领导人,自己退隐二线,与香港合作方共创香港联想。 作为一位创业者,只有胸怀宽广,高瞻远瞩,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才能把事业做大做强。

5.永远需要速度、激情、需要创造

创业者在商战中同样需要一些优秀的品质,那就是速度、激情、创新精神。 创业者在激情的支配下,往往能激发巨大的潜能。创新精神是成功者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当今时代,交通和通信非常发达,一条咨询会在几秒钟传播全世界,因此迅速抓住商机才能赢得主动

最后,来谈谈我的个人观点。

我觉得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无可厚非,但是要建立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之上。很多的大学生创业后就整天只懂跑商家,荒废了学业,这是十分不可取的。学习就像老鹰飞翔的练习,只有把翅膀练硬了才能飞得更高。市场经济不同情弱者,也不会给任何人实习的机会,大学生创业火焰般的热情是否能够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当然仅靠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创业意味着冒险和付出,也意味着失败和挫折。王选为此付出了十八年在实验室里没有节假日的艰辛,比尔·盖茨苦熬了十七年才有今天的成就。大学生创业其中不乏成功者,但肯定经受了种种挫折和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在经历了最初的创业冲动和付出之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成熟和冷静,对创业和成功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我们大学生在卷入创业热潮的同时,也要深刻地思考清楚,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我定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只要自己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无论最后成功或是失败,都是人生的财富。 打工人生与创业人生一定是不一样的。

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是创业的道路是艰难的,创业的成功与否不一定与知识的积累量成正比,没有很高的学历在创业竞争中也一样能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创业的方向,方式和方法。有的时候还要看准时机,看准市场的潜力。当然,挫折、失败是任何人必须上的一课。人创事业的历程是疾苦的,你要不断的降服一个又一个的坚苦。你碰到的倒霉的事情,在这几十年遇到的坚苦中,只会是小小的一部分。每次打击,只要抗过来,你就会变得上更加坚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成功。

我们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我们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我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一切都因为我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所以让我们一起向着明天的朝阳,前进。

第四篇:大学生村官管理创新笔记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读书笔记

最近一段时间,听到最多的词是“社会管理创新”,什么是“社会管理”?什么是“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又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呢?读了《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村官一日》两本书后,我终于有了一点点了解,不过还是一知半解,对于我来说,太深奥了。就大致的理解内容展示如下: 由来

2004年6月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被纳入更完的体系性框架之中,社会管理创新也就成为2009年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所强调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指导我们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纲领。 概念

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广义上的社会管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它还包括其他主体以及社会自身的管理。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的社会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律规范,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和健全社会内外部环境;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广义上的社会管理则是多元主体以多样化形式进行的上述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

目前中国的社会问题明显增多,这是一个我们不用去否认的事实。为何会如此?有人说这是部分党员干部不作为、甚至乱作为所导致的。固然我们的党员干部在加强社会管理方面确实存在很多问题,甚至有些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但是据此就把社会问题丛生的责任全部推给党员干部是不公平的。其实,一个社会的社会问题出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不同步导致的一种客观存在。胡锦涛总书记在专题班上说 “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体现”,讲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那么目前中国社会呈现出一些什么样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特征”将会引发什么样的社会管理问题呢? 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阶层群体冲突增加

传统中国社会的社会阶层结构是相当单一的,就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他们之间的利益是高度趋同的,不仅没有根本性的冲突,甚至直接的冲突都几乎没有。但这些年来中国社会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纷纷出现,新的社会阶层与传统社会阶层之间,新的社会阶层内部由于利益获取模式的不同往往会发生各种冲突与纠纷,这些冲突与纠纷极易引发社会问题。像前段时间出现的农民工因讨薪而自焚跳楼、土地拆迁中的暴力争端等等社会性事件,背后其实都是阶层利益在冲突。

而且,伴随着阶层分化,社会管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基本上都要属于一个“单位”,干部在机关、工人在工厂、农民在生产队。按单位管理,政府好管也省事。但现在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自由人,不再是“单位人”而成为了没进入麻袋的土豆。对于这些人,仅仅依靠单位模式是想管也管不住了,就算把他们吸纳为临时工,临时工已经没有必要也没有动力像“正式工”那样本分地听话了。

社会状态更加活跃,开放性、流动性问题增多

目前我国有超过2亿的流动人口,在中国的东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流动。这种流动对社会管理提出很大挑战。传统的户籍管理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萝卜就在坑里边,而人口流动,西边的萝卜跑到了东边,导致东边的一个坑里可能有几个乃至好几十个萝卜。相应的社会福利保障、公平正义诉求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治理等等一系列问题就产生了。比如,农民工建设了城市,但却很难在城市中居住下来,只能像候鸟似的飞来飞去。如何调动流动人口建设流入地的积极性,保障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各项社会福利,让流动人口不至于因心态失衡引发行为失控,已经成为了城市化发展不能回避的紧迫问题。

人口流动好歹还能看得见,信息的传播与扩散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信息开放与信息封闭状态下的社会管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难度更是天壤之别。在信息不畅通的情况下,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先捂住再慢慢应对。可是互联网让信息迅即甚至呈几何级数传播,往往“网下刚冒烟,网上已燃烧”。本来一个小事情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信息一传播到网上,马上情绪激愤。加之,互联网还有强大的组织功能,它可以把全世界各地看似一点联系也没有的人在不知不觉间组织在一起形成集体行动。

更近一步看,在信息化环境中,人的社会交往已经不仅仅是实体的交往,不仅仅是面对面的交往,而变成了网络的交往与沟通。一个人足不出户并不意味着孤立无为,闭门也能造车,网上也可以开店。现在社会上的一些宅男宅女很可能是社会中交往关系最复杂、最广泛的群体之一,据说目前中国网民已经超过4亿人。虚拟社会不同于现实社会,但它又与现实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虚拟社会的所作所为都有着强烈的现实指向。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崭新要求,又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紧迫任务。 社会诉求不断提升,维权意识更加强烈

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很快,跨越了温饱,实现了小康。但是,在老百姓吃饱穿暖的同时,对政府的意见也不断增多,群众与干部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凸显出来了。为什么啊?社会诉求在提高,群众愿望在升级。我们党员干部在实现群众经济小康方面成就很巨大,但让群众精神小康方面准备不足。可是,准备不足,群众就会聚集起来和你要、和你闹。尤其是随着社会公众权利意识不断增强,过去不是问题的问题今天成为了大问题,过去理所当然的事情今天越来越理不直气不壮了,过去坚不可摧的合法性基础今天越来越有些靠不住了。邓小平晚年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我们过去总认为发展慢了不行,现在看来,发展起来之后,发展快了问题更多、更棘手、更复杂。后邓小平时代10余年后重温这句话,确确实实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伟人的高瞻远瞩。

转型社会价值真空,社会失范引发风险

社会发展可以突变,社会价值观的培育却不能一蹴而就。中国社会用30余年走过了西方社会数百年的历程,既有价值观已经失去了共识,新的价值观又没有真正形成。而一个社会只有存在共同的价值观才可能产生一致的行动。当出现价值真空的时候,一切行为都将自以为是,都将无所顾忌,都将不可预期。有权的“官二代”信奉赢者通吃,自鸣得意而视法如无法;弱势群体则绝望无助,看不到过上好生活的希望便铤而走险非理性杀人。就算那些自诩为只是“打打酱油”的群体,在其貌似超然的背后何尝不是一种无奈与愤懑,这使得他们往往是“无直接利益冲突”的肥沃土壤。当一切都不再相信、一切都不敢相信、一切都不能相信的时候,谣言就会主宰社会,恐慌就会降临社会、动荡就会席卷社会。前些天的“盐慌”背后并不仅仅是经济投机,更多的是社会性的焦虑与迷茫。

没有社会的稳定,就不可能有经济政治的繁荣发展。面对这些新的社会管理问题和管理要求,我们用惯了的、会用的、曾经很管用的、数十年来延续下来的一些社会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越来越不适应、越来越力不从心了。如何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有效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社会管理创新成为了必由之路与不二法门。 内容与路径

管理内容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必须创新管理内容,厘清管理领域,强化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有效调处社会矛盾,维护各方各类群体的正当权益。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增强社会管理合力

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强调党和政府在社会建设中的中心位置,强调政府公共财政的更多投入,同时要健全和完善社会自治、自律和自我发展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在社会管理上的主体性及其对政府社会管理的监督制约作用。

2.建构和实施以权利为导向的社会政策体系,尊重和保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加强社会服务体制建设,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消除社会排斥,推动社会融合。

3.加强民生制度建设,确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民生社会管理发展新机制。改善和保障民生问题不仅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政府行政必须优先实现的基本职能,也是需要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既要承担起直接提供各类服务的职责,又要善于借助其所掌握的权力、权威和信息、资源,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使其参与解决民生问题。

4.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并形成维护社会长期稳定和有效处理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社会稳定机制。在群体性事件等危机处理中,要善于做到“情绪疏导”和“情绪管理”,以贴近的感情疏导民情,化解危机,尽量避免机械、简单地运用“物质满足”或者“物质诱导”的方式。

5.增强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的运行机制。要建立不同社会主体之间平等、民主的社会合作机制,倡导参与型行政理念,形成兼顾各方各类利益、维护全体人民的发展利益与环境生态利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二)社会管理创新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既要全面展开工作,又要抓住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重点在于解决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等问题。

1.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要公平对待,切实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从就业、居住、就医、子女教育等基本民生入手,不断创新统一有效管理新机制,结合城镇化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和服务全覆盖的人口互动管理模式,疏堵有机结合,使流动人口能够全面参与并真正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变流动为活力,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不稳定和不和谐等问题。

2.推进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创新,要建立健全对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教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特别是青少年以及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的常态化帮教管控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动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工作双延伸。对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要有措施、有方法、有体系,应在有利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促进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尤其是应当致力于建构和完善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机制制度,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

3.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的创新,要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治理和城乡规划、地区改造相结合,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健全基层组织、延伸公共服务,切实处理好整治、服务、管理和发展的相互关系;要对小旅馆、娱乐、洗浴场所等实行耐心指导、重点防控、过程监管,完善长效机制,突出指导服务理念。

4.推进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要提高对互联网的认识,注重研究互联网的内在规律和规则,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互联网的建设与有效管理,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和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依法保证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既要把网络舆情作为听民声、察民意的重要渠道,又要高度重视和评估舆情影响,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地制定互联网管理建设政策,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维护网上秩序,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环境。

5.推进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创新,要致力于对社会组织的研究,承认社会组织在国家发展与建设中尤其是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并按照社会组织发展规律施以有效监管,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范。

(三)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首要的是搞好制度建设,完善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范,建立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特别重要的是要完善参与型及自治型治理结构,重视对优秀的管理者、优秀的专业人员和优秀的社会组织的培养和培育,通过对社会管理领域进行过程引导和规范,实现政府对创新活动和创新行为的有意识引导、调控和激励,形成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机制。

社会管理创新要确立正确方向和科学路径,要促进社会活力而不是要限制社会活力,要对利益调整进行结构性改革,强调要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倡导不同的行为模式,倾听不同的利益诉求,重视沟通与协调。社会管理创新要对利益调整进行结构性改革,同时要尽可能地兼顾各方各类利益。但是,强调兼顾各方各类利益绝不是不能损害任何利益,绝不意味着不能采取任何强制性手段。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中的利益调整要着眼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要引入行政过程论,对各方各类利益进行综合的全面衡量,依法作出科学合理的裁量判断。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活动,依赖于不同思想、意见和利益诉求的相互交流和撞击,依赖于开放性、自由交流、容忍不同观点的环境,更依赖于相关各方全方位参与管理、决策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五篇:创新高三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三教育教学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温文荣

(福建上杭364200 )

对教育的不断思考与实践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当前的高考形势下,探索高三年级的教育教学管理规律,无疑是一种积极而务实的举措。近年来,我校本着“以人为本,促进成长”的宗旨,在高三年级管理机制、管理理念、管理措施的创新和落实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以求加强高三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管理机制: 德育管理和教学管理两线并重

长期以来,班主任工作受到学校从上到下的高度重视,但备课组长的工作却被忽视或弱化。在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备课组长在高三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定期召开备课组长会,组织备课组长到省内外兄弟学校参观学习,让备课组长在制订教学计划、征订教学资料、开展教学研究等方面真正发挥作用。在机制运行方面,我们首先加强政治处之德育线与教务处之教学线的紧密融合,使年级德育管理和年段教学管理相辅相成,从而促进德育与智育、教育与教学的结合和相互渗透。两线并重,变单一的备课组长会和班主任会为备课组长与班主任的联席会、碰头会、研讨会,大大加强了管理的力度,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 为加强高三管理和教学力量,我们十分重视高三教师的工作安排,基本形成了让学校中层干部挑重担,让责任感、事业心强,教育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挑重担的工作思路。两个年段长分别是校政治处副主任、校办室副主任,文综、理综的备课组长由教务处的两个副主任但任。有十八位行政在高三任课,他们都是满工作量,其中有三人兼任高三班主任,三人兼任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二人兼任年段长,三人兼任县特约教研员。他们既是行政干部,可以代表学校及时解决问题,又是普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可以代表教师向学校及时反映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层干部一般都是业务骨干,中层干部担任高三年段长、班主任,使学校这一教育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二、管理理念:追求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的最佳境界

学校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关键在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人是有惰性的,仅仅依*思想教育和人的自觉去做好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必须创新激励机制。这些年来,我校事业迅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很重要的一个感受就是,注重创新激励机制,形成了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师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近几年来,我校制定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目标管理规定》,对会考、抽考、奥赛、教研教改、转化后进生等八个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和管理措施,让教师们开展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我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对班主任十三个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和管理措施,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总结,每学年一评比;我校制定了《高三毕业班工作目标管理方案》,对我校高三毕业班工作的奋斗目标、奖惩方案、管理措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和管理措施,使我校高三毕业班工作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同时,我校从校情出发,制定和完善了《教师进修、培训制度》、《教师晋级、评优若干规定》、《教职员工考勤制度》、《教师专业职务聘任评价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真正实现了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推动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校管理,主要是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的。在这个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系统中,管理行为作用的重心是具有情感的人。管理对象的情感性,决定了管理行为的情感性。制度管人,风气管心。所以,单*制度管理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教师,以情感人,实现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最佳结合,才能使管理行为收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所从事的是需要发挥人的聪明才智的劳动。因此,最有效最灵验的管理方法就是领导对教师劳动的理解和对教师人格的尊重,是领导对教师的感情投入和思想沟通,是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同事之谊,手足之情。因此,我们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关心教师,让教师们工作顺心,生活舒心,相处开心。学校管理实现了制度管人管事的同时,又体现人文精神,体现人格化、弹性化,充分尊重人,相信人,让每位教职工都感到自己的价值。学校经常通过各种形式,及时了解、解决教师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想教工所想,急教工所急,千方百计为教师办实事,让教师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

前几年,我校教师住房困难。学校想方设法,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先后两期为三十八位无房教师筹建经济适用房,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解决了人生的一大难事、实事;最近,在新建艺术中心楼时,考虑到教师买房的实际困难,在县委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多方协调,又新建六十套教师住房,解决教师住房困难的问题。大批老师住房问题的解决,让老师们真正享受到了安居乐业的幸福,使他们更加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近几年,沿海地区的高待遇对山区教育是一个巨大冲击,“孔雀东南飞”现象十分严重。但是,我校潜心做好“拴心留人”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校曾有两位骨干教师打算去厦门某中学任教,去后不久,反复考虑还是我校好,下决心回我校工作。回来那天,学校领导得知消息,连夜到车站等候他们,直至深夜,让这两位教师感动不已。学校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行动,从教师最直接的利益出发,从情感入手,让教师深深感到学校就是自己的家。从而更加力创佳绩,为校争光。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给老师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我校高度重视教师身心健康,制定了《关于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工作方案》。近年来,学校拨出经费购置了大批健身器材,建立教职工健身房。要求教师每天安排一定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我校将教师的心理健康纳入了学校管理工作体系,启动了“温馨家园”工程,开展登山、舞会、体育比赛、游园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有效地为教师减轻压力。学校坚持每两年为教职工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体检时尽可能增加检查项目,并增加心理健康项目。学校卫生室对教师的健康情况进行分类建档,根据健康、亚健康、患病人群分别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学校对教师的真情关心爱护,领导与教师之间深入的情感交流,让教师们深深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逐步实现了从“要我做好”向“我要做好”的转变。这种对工作的主动精神所产生的巨大效应,是任何制度的管理都无法比拟的。

三、管理措施:科学、合理、操作性强

为使管理者和教师有章可循,把高三的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我们以“宏观把握”和“微观切入”为指导思想,制定了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管理措施。

1.宏观把握。我校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和制订目标管理方案着手,做到工作有方向,有思路,有制度,有条理,有落实,把握高三年级的管理工作。

(1)强化高三意识。为使广大教师能胜任高三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在每年暑假和高三开学后一个月,分别利用两三天时间组织高三教师集中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主要探讨高三教学管理的“五个三”,其主要内容如下:

三个明确:明确高考形势明确奋斗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三个重温:重温考纲重温教材重温试题

三个精心:精心筛选信息精心选择资料精心编拟试题

三个找准:找准增分科找准增分点找准突破口

三个分层:分层激励分层要求分层辅导

通过学习、讨论、实践,做到高三的教育教学工作目标明确,措施有力、管理到位。人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了高三教育教学管理的高效益。

(2)制订管理方案。在明确总体思路之后,高三毕业班领导小组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制订高三毕业班工作目标管理方案,方案包括学校总体规划、年段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这些方案涵盖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既是理念的,又是具体的,它们是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工作指南。我校各种方案的主要内容如下: 校级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

目标管理:宏观目标年级目标班级目标学科目标其他目标

教育管理:理想教育常规教育心理教育风气教育家庭教育

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教研工作备课工作检测工作

教师管理:师德师风群体作风队伍建设激励机制

流程管理:第一阶段单元过关夯实基础

第二阶段归纳迁移形成网络

第三阶段强化训练突出重点

第四阶段调整心态稳定成绩

年级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基本情况(教师队伍、学生队伍、思想现状、教学现状),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学校目标、德育目标、综治目标、高考目标),工作要求,具体措施(年级管理、班级管理、教学管理、后勤保障、奖励制度)。

班级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基本情况、高考目标、具体措施、建议要求。

2.微观切入。高三管理制度的内容要细致、实在、具体,管理工作的落实,宜从微观入手,我校高三教学管理中提出了抓“三度”的要求:

(1)抓进度。所有班级、学科、教师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时段的教学计划及精准的进度,并于开学一周内在年段及各学科组办公室张贴,以此力克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

(2)抓难度。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实施,给高三教师把握教学工作的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求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都要组织科任教师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了解最新的高考信息。教学检查时,主要看教师对难度的把握是否准确。考试难度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很大,我们发现,平时教学中存在考试难度过大的情况,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产生了一定的误导,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学校提出了把握教学难度的具体要求:即各种各类考试测验的难度值控制在0.6-0.65之间,符合要求的,学校给予命题教师一定的奖励。这项措施的落实,对控制教学难度,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抓强度。强化训练是高三教学检测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复习的各个阶段要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解题能力的训练,不使用成题、套题,对各地试卷作分析比较后重组,每周安排适当时间进行综合科限时训练,以达到通过精选精练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强化训练一定要达到一定的强度。 微观切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强化高三后期管理工作。我们坚决克服“船到码头车到站”、“定局论”等消极情绪的影响,高三后期管理每天安排校级领导、年段长、班主任、生活指导全天督查,跟踪管理。同时,校级、年级、班级要因时、因事、因势及时调整和制订切合实际的工作计划。在省质检后,高三毕业班领导小组制订了《高三省质检后工作要点》,年段制订了《高三后期班主任工作十注意》,心理健康咨询中

心印发了《高三学生心理辅导策略》系列材料,各班级召开班科会议,制订了《高三后期班级管理计划》。这些措施的落实,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高三的教育教学工作是紧张的,但在紧张的工作中我们注重营造了团结、和谐、向上的情感氛围,使广大教师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激情、更新的创意和更好的实效。高三的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繁重的工作,涉及的内容多,落实的任务重,但不管多么艰巨,只要我们不断创新,不断实践,就能不断完善,就能更好地为高三的教育教学服务,更好地促进高三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销售经理工作总结下一篇:学生会体育部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