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2-09-19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张掖市政府工作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张掖市政府工作报告

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的情况报告

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的情况报告

省人民政府:

现将我市贯彻落实省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精心安排部署,认真传达学习会议精神

省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之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市委中心组学习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会议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

2月25日,市政府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传达学习了省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通报了2007年与省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细化分解了2008年责任书的各项目标任务,对做好今年政府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部署。为了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政府决定,一是将责任书的各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县区、市直各部门,明确主管领导、牵头部门,靠实抓落实的责任。二是将细化分解的目标任务纳入各县区、各部门“三位一体”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和责任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班子政绩和衡量领导干部能力的重要依据。三是将目标任务的分解情况通过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抓落实促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四是把抓落实作为政务督查的重要内容,加大督查督办和责任追究力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与此同时,各县区和市直各部门也紧密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细化分解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建立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和奖惩机制。目前,全市上下目标统一,精神振奋,各项工作全面启动。

二、突出工作重点,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和省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的部署要求,我市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坚持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和市委“四个不动摇”、“四个必须”的战略部署,继续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富民、推进城镇化进程三大战略,切实加强项目工作,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3.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立足投资拉动型经济特征,举全市之力抓项目促发展。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按照全面抓项目、抓全面项目的思路,工业农业、城市农村、基础设施、社会民生、节能减排、生态建设项目一起抓,依靠项目建设拉动投资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市共衔接落实各类项目400多项,总投资150多亿元,当年计划投资近80亿元。突出抓好黑河大孤山水电站等26个投资上亿元的重点项目和巨龙铁合金公司5万吨高纯硅生产线等30个投资上千万元、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必保建成投产20个以上。全力做好

火电二期、黑河治理二期、宝瓶河水电站、山丹风力发电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年内有新的进展。

二是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围绕“电煤钨铁种芋红”七大项目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三基一都”(基础能源基地、矿产化工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钨钼之都)。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建立完善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投入,鼓励支持企业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抓好设备更新和新产品研发,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份额。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对45户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计,组织实施昆仑公司工业锅炉改造等10项工业节能项目,完成民乐富源化工公司余热余压回收等6个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加快推进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继续做好以甘州区、山丹县为主的“两个区域”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和黑河、山丹河水环境治理。

三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稳定粮食总产。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马铃薯、设施农业和草畜产业,力争新建、改建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个,使标准化面积达到230万亩,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农民实用科技和职业技能培训,突出抓好农业科技、信息、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支持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全方位服务。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由分散短期输出向有组织长期输出转变,努力实现输出劳务38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2.6亿元的目标。切实抓好1县、60个村的新农村试点和小康住宅建设,力争在产业培育、村容村貌和生活改善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四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组织实施总投资9.1亿元的103个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项目,开工建设146公里通乡公路和200公里通村油路,积极配合做好张掖750千伏送变电工程、高台330千伏变电站、境内西气东输二期工程和国土整治、生态移民、湿地保护等项目建设。坚持用市场化理念经营建设城市,多方筹措资金,加快重点道路拓建、背街小巷改造和地下水疏浚治理,启动平房区、城中村改造,开发建设商品房4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7万平方米、廉租房1万平方米,扩大集中供热50万平方米。认真落实城市拆迁管理的各项政策,依法加大拆迁力度,确保重点建设项目如期开工。加强5县城和9个部列、省列小城镇道路、供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城乡统筹发展创造条件。

五是加大投入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紧紧抓住国家投资向西部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向农村倾斜的机遇,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着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解决好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为重点,

继续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救助体系,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管理,扎实推进平安张掖建设。围绕群众就医、上学、行路、住房、饮水、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认真落实省、市确定要办好的24件实事,确保全部兑现,使群众得到实惠。

六是积极推进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添加快发展的活力。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投资、建设、干事创业环境。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阳光政务,完善“一站式”审批服务方式,提高政府综合服务能力和办事效率。加强行政效能投诉查办工作,以硬措施治理软环境,着力解决重引进、轻服务,重承诺、轻兑现等问题,最大限度地营造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坚持把财源建设放在财政工作的首位,稳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理财水平。强化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完善以项目业主为主、政府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依托优势资源、优势企业、优势项目和现成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引强入张,力争招商引资再有一个新的突破。

七是着眼提高行政效能,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牢牢把握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根本目的,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政策法规、现代科技、市场经济、现代管理等知识,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策理论素养和领导发展的能力。加强行政效能监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依法治市。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水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着力加强政府系统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促使广大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在抓发展上,把精力用在干事业上,把成效体现在抓落实上,努力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群众满意的政府。

三、立足加快发展,扎实推进当前各项工作

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认真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把谋划全年工作与抓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加快发展与解决群众现实困难结合起来,加强协作,狠抓落实,有效地推动了当前工作。

一是认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联系帮扶困难企业、贫困村以及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制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救助工作,动员党政机关、驻张部队和驻张单位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捐助慰问活动,共募集捐款近200万元,衣物5万多件,春节前由市、县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带队,组成46个工作组,对城乡特困户、五保户、优抚对象等3.6万户10.7万人进行了慰问。各级各部门多方筹集资金近600万元,对因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造成困难的3.2万户11万农牧民群众开展救助,帮助解决了生产生活困难。二是切实做好抗灾减灾和春耕备耕生产。今年1月中旬以来,我市遭遇了50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6县区53个乡镇393个村的20多万群众受灾。房屋倒塌、畜禽死亡、设施农业损毁、林果业受灾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4亿元。灾情发生后,全市上下积极行动,抽调干部和技术人员抢修受损电力、水利设施和日光温室,指导农民开展测土施肥、改种补种、畜禽补栏、田间管理等恢复生产工作,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了最低程度。

同时,各级各部门把抗灾减灾和春耕备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春耕物资调运、储备。目前供销社系统已储备各类化肥10万多吨、农膜2000多吨、农药200多吨、种子5000多万公斤、柴油300多吨,加上其他渠道的储备,基本能满足春播需要。金融部门积极协调发放支农贷款近4亿元,和往年同期相比明显增加。加强动植物疫病监测预报和防治,全市没有发生大面积的作物病虫害和畜禽疫病。

三是着力加强项目工作。各级各部门把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同发展抓项目有机统一起来,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赴京跑省积极汇报、衔接和争取项目。对计划年内实施的400多个项目,认真梳理排队,合理确定开工时间,及早开展前期工作。市、县区对15个投资上亿元的重大项目和火电二期等10个重大前期项目,实行领导挂项、部门帮扶制度,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门班子,责任到人、跟踪落实。为了如期完成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任务,许多项目建设者加班加点,全力以赴赶进度,民乐爱味客马铃薯项目建设者放弃春节等节假日,抓紧设备安装调试,预计该项目3月份即可试车投产。

四是狠抓培训落实生产计划。入冬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各级各部门结合科普之冬和“三下乡”活动,共抽调1000多名干部和科技人员,采取召开现场会、典型报告会、专题讲座、集中授课、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进村入户,开展实用技术、务工技能、政策法规和发展思路的培训,掀起了冬春季农民培训的高潮。止目前,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700多场次,培训人数达12万人次。立足今年墒情较好、农产品需求旺盛的实际,组织干部深入村社、农户和企业传递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指导农户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帮助企业签订订单合同,促进了各项生产计划的落实。抓住春节后的有利时机,加强劳务输出组织和服务工作,目前全市共输出劳务2.3万人。

五是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各部门在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关注民生,尽心竭力解决民生问题,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从元月份起,全市13所公立医院全面推行“四免一减一卡通”惠民医疗政策。工商、质检、物价等部门密切关注价格走势,加强市场监管,近期大肉、蔬菜等日用品价格有所回落;加强农资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和农资商品、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有效防止了坑农、害农、伤农事件的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精心组织春节文化活动,节日期间没有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和安全事故,城乡社会保持了和谐稳定的局面。

第二篇:张掖中学禁烟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禁烟工作的意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禁烟工作的意义和要求

1.禁烟工作的意义。烟草烟雾中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由40多种物质具有致癌性且烟草中的尼古丁具有极强的成瘾性,一旦吸烟成瘾,很难摆脱。目前,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高达5.4亿,其中15岁以下儿童有1.8亿,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吸烟导致的疾病。“吸烟有害健康”已为人们所共识,禁烟工作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创建和谐健康的精神家园。因此,学校决定在校园内全面禁烟,在全校范围开展禁烟活动。学校领导、老师、学生严禁吸烟,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会议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严禁吸烟,不向来客敬烟。

2.禁烟工作要求。学校作为教育和培养青少年的阵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增强做好禁烟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进一步加强对禁烟工作的组织领导,将禁烟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工作目标,将责任落实到人,把创建无烟学校与建设文明校园、优化育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常抓不懈。要求学校领导、老师要率先垂范带头不吸烟,不向来客敬烟。积极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科学知识,严禁学生吸烟并倡导形成学生规劝家长、老师戒烟的良好氛围,把禁烟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轨道。

二、指导思想

根据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禁烟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大力开展控制吸烟活动,并积极宣传吸烟的危害性,让师生认识到吸烟与被动吸烟对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从而进一步认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提高广大师生禁烟的自觉性,保证我校教职工不在学校吸烟,保证我校学生的吸烟人数降到零,优化校园人文环境,树立良好的张中形象。

三、成立禁烟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毛永胜

副组长:孙立民 杨立木 吕国强 朱多祯 张瑜载

成 员:王学龙 郑翠亭 于战军 牛新军 王建强 李德胜

常国福 杨兴明 王学荣 杨天军 吴国光 孙学文

杨学锋

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工作小组:

1.教职工禁烟工作小组,组长:张瑜载

副组长:牛新军 常国福 杨天军 吴国光 孙学文

成 员:各处科室主任和年级组长(工会小组长) 2.学生禁烟工作小组,组长:吕国强

副组长:于战军、李德胜、王学龙、杨兴明、王学荣 杨学锋

成 员: 年级组长和班主任

各处科室、各年级紧密配合积极开展禁烟工作,定期召开工作小组会议,安排布置禁止吸烟活动的检查和落实工作,及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对严重违反禁烟规定的,由禁烟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处罚。

四、禁烟工作的教育宣传。禁烟工作的宣传由政教处、工会、团委、校医室具体负责。

1.加强宣传,创造良好的禁烟氛围。为了提高全校师生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首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利用班团会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守则”“规范”, 向学生讲明烟草危害性、不尝试吸烟、劝阻他人吸烟、拒绝吸二手烟等禁烟行为。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禁烟的认识,人人参与禁烟活动,自觉抵制烟害,创造良好的禁烟氛围。

2.在学校醒目位置设立禁烟标志,办健康教育专栏,利用黑板报、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宣传禁烟法规,通报吸烟状况,介绍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3.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禁烟网络,学校要在净化学校环境的同时,将禁烟活动逐步延伸到家庭、社会。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吸烟的危害,要求家长不当着孩子的面吸烟,及早戒烟,教育学生不吸烟,卡住学生买烟经济来源。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学校是禁烟学校,商店不能出售香烟,共同为学生创造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积极创建无烟学校

1.校园内(包括建筑物内,操场等室外区域)无人吸烟,校园内无烟蒂、无吸烟者。

2.校园内重点区域,如大门、教学楼、行政楼、实验室、会议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阅览室、教职工和学生食堂、楼道、卫生间等有醒目的禁烟标识。

3.校园内不设置吸烟点,不摆放烟具。

4.校园内禁止出售烟草制品。

六、吸烟处罚措施

1.严禁学生在校内任何地方吸烟,若发现学生吸烟一次者,在班上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并扣除班主任过程评价考核成绩10分,给予吸烟学生记大过处分。吸烟两次者,给予勒令退学处分。

2.凡有吸烟行为的学生,该班级不能评为优秀班集体,班主任不能评为优秀班主任。

3. 凡有吸烟行为的学生,不能评为三好学生,不能享受各种经济资助。

4.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年级组长负责本组的禁烟工作,各处科室主任负责本处科室的禁烟工作。

5.若发现教职工吸烟一次,批评教育并处罚20元;吸烟两次,批评教育并处罚50元;吸烟三次者,全校通报批评并处罚100元,年内不能评优。

6.教职工办公室内若发现吸烟现象,在全校通报,本部门或年级组(教研组)不能评优。

七、监督检查

1.值周领导和年级领导负责各年级教学楼内的检查,政教处配合各年级检查;保卫科负责校园环境和公寓区的检查;总务处负责小卖部的检查。

2.对检查出学生吸烟的由学生禁烟工作小组处理,教职工吸烟的由教职工禁烟工作小组处理,并报值周督察领导。

3.学校纪委负责组织督导室、政教处加强对禁烟工作的监督。

4.检查分定期检查、随机检查、日常督查,对不遵守禁烟规定的办公室及相关人员提出劝阻,并认真作好记录。对做得好的进行表扬。

二○一一年二月十九日

第三篇:张掖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作汇报

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四日)

督查组各位领导: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通知要求,现就我市贯彻落实甘肃工业强省大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精神,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情况作以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取得的主要成效

2008年4月工业强省大会召开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工业跨越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项目建设、技术改造和招商引资,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有效克服了金融危机影响,工业发展的规模速度、质量效益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为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工业总量快速扩展,主导地位得到凸显。2008年以来的三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03%,达到55.4亿元。规模

—1—

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6%,达到45.4亿元,增速居全省第一位。以工业为主体的二产业比重提高到35.5%,农业一头沉的状况正在改变,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加快形成。

2.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三年来,全市共建成投资上千万元、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79项,其中2008年建成26项、2009年建成26项、2010年建成27项,累计完成投资53.43亿元。爱味客马铃薯加工、3万吨谷氨酸生产线、三道湾水电站、小柳沟钨钼矿采选、巨龙建材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等11个投资上亿元的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随着工业项目的强力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7年的128户增加到2010年的160户,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由19户增加到27户,极大地增强了工业经济实力,有力地拉动了农业、畜牧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居民消费持续增长。

3.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依托能源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基础能源、有色冶金、农产品加工、化工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品牌建设,全市形成156万千瓦发电装机容量、1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20万吨铁合金、300万吨矿产开采、150万吨农产品加工能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正在有序推进。

4.工业效益持续提高,社会贡献更加突出。三年来,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8.5%,达到106.2亿元,实现 —2—

利润年均增长27.6%,达到7.48亿元。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三年分别达到46.7%、35.6%、47.4%,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工业提供的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57.1%,工业企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劳动力的10%,工业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社会就业的重要领域,为各级政府增加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公用事业投入提供了重要保障。

5.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管理,多渠道增加投资,三年累计投入资金15.67亿元,建成节能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30项,实施污染治理项目346项,新上工业技改项目116项,淘汰落后产能73.08万吨,万元生产总值能耗5年累计下降21.97%,张掖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高到94%,全市环境保护工作连续8年受到省政府的表彰奖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较好落实,部门监管能力、监管水平全面提升,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

二、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管理。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市发改、工信、财政、国土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工业项目建设、企业改革、工业节能等重点工作。各成员单位立足部门职责,主动协调服务,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了支持工业发展的整体合力。围绕工业发展重点,编制完成了工业发展规划、新能源开发规划等专项规划。结合落实国家和省上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研

—3—

究制定了《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工业发展的意见》和《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工业跨越发展的意见》,从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人才培养、品牌培育、项目争取等方面对工业给予重点扶持倾斜。二是理清发展思路。市委、市政府围绕工业强省大会确定的“一个振兴、六个做大做强”的发展重点,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及时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传达学习工业强省大会精神,结合实际深入开展讨论,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工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深入基层,分区域、分产业、分行业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了以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和开放合作为动力,以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努力走出一条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的总体要求。确立了立足能源资源,做大新能源产业,立足矿产资源,做强冶金化工新材料产业,立足农畜产品资源,做优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立足结构调整,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四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三是落实工作责任。坚持重点项目领导挂项、部门负责制度,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市级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工作班子,全程跟踪,一抓到底;把工业项目建设任务纳入县区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大考核分值权重,严格兑现奖惩。强化督促检查,由市委督查室、市 —4—

政府督查室牵头成立督查组,每季度对重点项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并采取政务通报、新闻媒体公示等措施,督促各级各部门靠实责任,确保任务落实。市人大、市政协围绕工业经济运行、循环经济发展、项目和园区建设、污染减排治理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视察调研,提出整改落实和推进建议。各县区、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抓项目、促发展上,亲力亲为、靠前指挥,重大问题现场办公解决,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狠抓项目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工业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围绕矿产化工、能源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壮大产业规模,带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矿产化工方面: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加快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近三年建成了45万吨原煤开采、90万吨精洗煤、4万吨中低碳锰铁生产、5万吨铁合金、30万吨铜选等重点矿产加工项目。目前,两个年产90万吨的原煤矿井、30万吨电石正在建设,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200万吨钼矿采选等项目也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壮大矿产化工产业规模。能源开发方面:依托境内黑河、陶莱河、隆畅河、梨园河等河流水能资源,优化开发方案,实行梯级开发,近三年投资36亿元,开工建设水电站33座,装机容量45万千瓦。大孤山水电站、三道湾水电站等一批水电站已建成发电,全市累计建成

—5—

水电站装机85万千瓦,水电、火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0万千瓦,年发电量69亿度,扭转了我市多年来电力短缺局面,步入全省电力输出市行列。依托优越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和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实施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等新能源开发,与大唐、国电、华电、中电投等中央企业签订战略投资协议,目前已有2个风能项目、1个光伏发电项目取得省上同意开工的“路条”,近期开工建设。我市规划“十二五”期间建成风能发电装机200万千瓦、光伏和光热发电50万千瓦、火电120万千瓦,全市发电总装机达到500万千瓦以上,成为河西新能源基地的重要支点城市。特色农产品加工方面:立足充足的农畜产品资源,围绕制种、果蔬、草畜、轻工等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了30万吨种子、20万吨玉米淀粉、10万吨番茄酱、1万吨脱水菜、1.5万吨奶粉等农产品加工能力,全市累计建成农产品加工企业282家,年销售收入达到41亿元。2010年,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4亿元,占到全部规上工业的31.8%,培育甘肃名牌产品8个,农副产品加工业向着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新型建材方面,依托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和工业废弃物,大力发展新型环保节能建筑材料,建成了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30万立方米混凝土复合砌块、年产1亿块轻型砖等项目。今年,中材水泥集团公司投资7亿元的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山丹水泥集团投资3.2亿元的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及余热发电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建材产业的集中度、市 —6—

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三)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工业集聚能力。全市六县(区)均建立了工业园区,其中:张掖、民乐、山丹城北、临泽、高台五个工业园区进入《国家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肃南祁青工业园区2010年由省开发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审批为工业集中区。全市六个园区总规划面积159.24平方公里,201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1亿元,同比增长26.9%。一是健全组织机构,着力提高管理水平。市、县(区)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工作,市上成立了工业园区建设发展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2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全市工业园区工作。六个工业园区均成立了管委会,管委会主任由县区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兼任,各管委会办公机构健全,人员、待遇、经费得到较好落实,为加快工业园区区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产业聚集发展。至2010年,全市开发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6.2亿元,硬化道路165.3公里,架设供电线路193公里,铺设供水管道76公里,基础设施日益配套完善,增强了对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坚持从资源禀赋和区域差异出发,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的要求,鼓励、引导同类企业、关联产业向园区集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张掖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电力能源、生物化工、建筑建材等支柱产业初具规模;临泽工业园区以乳制品、制种、红枣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逐步壮大;高台工业园区番茄、棉

—7—

花、酿酒葡萄、脱水蔬菜加工特色明显;民乐工业园区马铃薯加工和以红矾钠、钡锶盐为主的化工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肃南祁青工业集中区矿产采选和电力能源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增强工业园区发展活力。各县区依托资源优势,制定优惠政策,采取节会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方式,引强入张,借力发展。先后有荷兰爱味客、酒钢集团、窑街煤电、江苏金双喜集团、甘肃电投、中种集团、国电龙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张掖各工业园区。今年兰洽会期间,我市与客商签约的项目金额达到317亿元。止2010年底,全市六个工业园区共入驻工业企业320户,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4%。各园区初步形成了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优势明显的发展格局,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活力最强的经济增长区。

(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规划引导,建设循环产业链,构筑循环产业体系。编制完成了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特色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规划,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产业体系、重大项目和保障措施。各有关部门落实责任和推进措施,推动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在循环型农业建设方面,围绕制种、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发展,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发展养殖业,利用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渣沼液还田, —8—

促进无公害和绿色农业发展,形成了“畜-沼-粮”、“畜-沼-果”等农业循环模式,提高了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十一五”期间,全市投入资金2.44亿元,建成农村户用沼气55000多座、大中型沼气工程3个。在循环型工业建设方面,一是加快循环企业建设。通过向上争取、地方支持、企业自筹、银行贷款等多渠道增加投入,建设循环经济项目,发展循环产业链条。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节能资金,扶持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放项目补助。“十一五”期间,全市共争取国家节能技术改造、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项目38项1.48亿元,建成了一批重点循环经济项目。民乐锦世化工公司改造“清污分离、污污分离”装置,利用含铬铝泥生产氧化铝,实现了危险废物零排放,利用含铬芒硝制取硫化碱,使含铬废渣芒硝得到再生利用。甘肃雪晶生化公司通过实施废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和管网改造,年节水292万立方米,利用废菌丝生产高蛋白饲料,实现了变废为宝。张掖有年金龙公司利用废料生产酒精,酒精渣制造饲料,生产用水处理后养鱼,最终用于灌溉经济林,建成了“吃干榨尽”的完整循环产业链。二是实行清洁生产。在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大力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目前,全市29户企业开展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15户通过评审、14户获得批复。批复企业已完成投资1.37亿元,实施了一批清洁生产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近三年来共淘汰落后产能19项、产能73.08万吨,其中2010年淘汰10.88万吨。

—9—

(五)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制,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在组织实施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方面:2008年以来,对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的山丹焦化厂、山丹化工公司、张掖有色金属公司、张掖地区矿化公司和国营高台盐化公司等5户企业按计划组织实施了政策性破产,消化银行债务5亿元,从根本上摆脱了债务压力,为重组后的新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在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方面:按照“明产权、转机制、变身份、增效益”的改革思路,坚持从实际出发,一企一策,采取股份制、民营化、租赁、破产等多种形式,实施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改革。列入改制的287户企业,完成改制的达到99.3%。通过改革,实现了企业产权体制、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绝大部分企业增加投入,实施技术改造,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达到了国家增税、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目的。在解决遗留问题方面:由于改革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国家的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针对改革后一些企业在养老、医疗、负资产弥补、企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改制企业免资产弥补工作规程》等配套制度措施,指导解决存在的遗留问题。对困难多、遗留问题多的企业,采取一个企业、一名领导、一套班子的办法,加大帮扶力度,解决实际 —10—

困难,巩固了企业改革成效,目前,全市改制企业已渡过了改制“震动”期,转入按现代企业制度平稳健康运行的新阶段。

(六)强化服务保障,全面落实扶持政策。从协调服务、要素保障、资金支持、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制定政策措施,支持工业提质提速、加快发展。一是强化协调服务。各县区、各职能部门自觉把服务工业项目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项目备案立项、用地审批、开工许可等环节,推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大力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主动上门、超前工作,盯上靠上、跟踪服务。坚持把清理审批项目作为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措施,该取消的取消,该转移合并的转移合并,该下放的下放。对保留的审批项目公开办理依据、程序、时限、收费标准、服务承诺及违规追究办法,实行阳光政务,实现审批提速。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市政府设立了4项专项资金,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即:工业项目前期工作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工业项目前期工作经费300万元,支持重点工业项目的争取、立项,并要求各县(区)财政也安排一定的项目前期费用。设立技术创新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院地合作资金,支持企业同科研院所合作,实施技术研发,引导企业推进技术创新。设立节能降耗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节能降耗资金,采用贴息、奖励等方式,支持重点工业节能降耗工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技术推广。设立园区发展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区)也安排专项资金,

—11—

改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组织开展银政、银企对接活动,增加对支柱产业、重点项目的信贷投放,对符合产业政策的新项目、新产品给予重点支持,仅建设银行为市内水电项目发放贷款达9亿元。积极支持担保公司发展,全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增加到18户,先后为380户企业提供担保贷款36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为312户企业新增担保贷款10.5亿元,有效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三是强化产学研结合和企业人才培养。协调、引导工业企业主动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形式多样、协作广泛的技术协作关系。全市85%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涉及院所院校100多所,完成技术合作(协作)项目80 多项;建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10户,全市有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企业被列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实施企业管理人才“双选双进”工程,2008年以来共选拔520名大学毕业生到企业服务,选派862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河西学院等高校培训学习,组织57名企业人才赴外对口挂职。针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滞后的问题,近三年全市共组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5123人(次),企业员工参加了学历教育252名;组织企业在职职工参加职业培训6178人(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4848人(次),先后为2490名专业技术人员评定了技术职称,其中取得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职工186人;共为企业举办招聘洽谈会286 —12—

场(次),招聘各类人才11556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400多名,为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领导是保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工业摆在突出地位,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建立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集中精力抓大项目建设、抓大企业招商、抓骨干企业培育,形成了上下齐心抓工业的浓厚氛围,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项目建设是关键。对张掖这样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壮大工业规模实力,优化经济结构,应始终把工业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资源优势,抓好新项目和技改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三是园区建设是载体。坚持把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设施,强化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工业园区发展明显加快,已成为全市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的“主阵地”。

四是良好环境是基础。坚持把软硬环境建设作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抢抓国家支持甘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机遇,加快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不断提高服务效率,为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13—

三、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我市工业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大企业、大集团带动,产业支撑不足;特色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链条短,竞争力不强;资源勘探相对滞后,后续大项目、好项目缺乏,工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不足;传统工业比重大,技术装备落后,经营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产品研发和转型升级乏力,节能减排的压力较大,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繁重。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克服并逐步解决。借这次省上督查的机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支持我市工业园区扩区升级。我市临泽工业园区、高台工业园区、山丹城北工业园区正在修编园区规划,需要扩大园区面积,请省上给予协调支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张掖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在省委、省政府及省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张掖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作虽已取得积极进展,但要完成申报审批,仍有大量工作要做。请省上继续给予关心支持,协调国家相关部委提出审核意见,力争早日通过审核批复。

2. 支持在我市布局大型工业项目。张掖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国家一直没有在我市布局大型工业项目,工业比重小,产业层次低,社会就业压力大,与周边地区的差距在不断拉大。“十二五”期间,我市将重点建设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火电 —14—

二期以及太阳能、风能、抽水蓄能发电等一批关系我市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议省上对这些项目的争取、建设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3. 增加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资金的投入。由于我市工业基础薄弱,地方财政困难,对园区投入十分有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请省上在安排园区资金时给予倾斜,支持园区进一步完善道路、电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园区聚集和承载的能力。

—15—

第四篇:张掖市马铃薯产业调研报告

张掖市马铃薯产业调研报告 “十一五”期间,我市把沿山贫困乡镇作为扶贫产业开发的主战场,按照村有一个特色产业,户有一座种养棚,每户输出一个劳动力的“三个一”产业扶贫思路,立足干旱缺水实际,积极开发适宜资源、环境、气候和地理条件的马铃薯产业,为沿山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开发探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子。

一、基本情况

我市28个贫困乡镇,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北麓海拔2000米以上的浅山区,气候阴冷,无霜期短,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蒸发量2400毫米以上,人均占有水资源不足600立方米,分别为全国和全省人均水平的25%和55%,人均保灌面积0.5亩左右。长期以来仅能种植青稞、豆类、油菜等传统作物,亩均收入仅200元左右。由于无支柱产业支撑,农民脱贫致富步履维艰。在新世纪扶贫开发中,沿山贫困乡村依托 全市“中国西部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工程”,在850万元产业扶贫项目资金的带动下,马铃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促农增收脱贫的作用日益凸显。

我市马铃薯产业初步形成了“脱毒有中心、生产有基地、加工有企业、储藏有设施、销售有市场”的产业格局。一是基地规模逐年膨胀。形成了以山丹马场、大马营、霍城、顺化、丰乐等乡镇为主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以顺化、丰乐、南古、新坝、大马营、霍城、李桥、陈户等乡镇为主的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以洪水、位奇、清泉等乡镇为主的菜用鲜食薯生产基地。二是种植技术日趋完善。在重点推广机械化作业的同时,逐年总结完善种植技术,形成了机械起垄 ? 点播 ? 覆膜 ? 膜上覆土等配套技术,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轻了劳动强度。三是新品种引进逐年增多。在重点抓好大西洋、陇薯系列品种推广的同时,市县农技部门与省农科院、外地种薯生产企业积极协作,引进一些适宜我市栽培的马铃薯良种进行试验示范,从中筛选出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耐储运的品种在我市示范推广。目前,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已稳定在44万亩以上,其中沿山贫困乡村35.2万亩,建成良种繁育基地3.5万亩,年产微型薯2500万粒。全市建

成“六个万亩乡”和“十个千亩村”和25个科技示范点,现有马铃薯储藏库66座,贮藏能力达到21.95万吨,马铃薯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70.1%。全市有马铃薯专业经济组织47个、马铃薯加工企业8家,年加工马铃薯12.7万吨,2010年,生产马铃薯100万吨,总产值13.8亿元,总利润7.9亿元,马铃薯产业为产区农民人均增收1809元。

二、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

1.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考核。市县成立马铃薯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挂项领导,逐级靠实责任。为切实加强对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市县马铃薯产业领导小组将基地建设工作作为各责任单位考核的重要指标,制定完善蹲点技术人员管理办法、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和报酬待遇与绩效挂钩等鼓励措施。市县产业领导小组认真落实马铃薯种植面积和试验示范点建设任务,及时协调解决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准确掌握龙头企业的产销情况;结合“四送一训”活动,组织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培训。

2.制定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发展。为增强农户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各县区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对种薯进行补贴,对全粉加工型品种(大西洋、克新)给予每公斤0.8元的补贴;对“万亩乡”一次性奖励1万元,对“千亩村”,每亩补助120元;对投资兴建5吨到1000吨贮藏设施的农户和企业给予500元至5万元的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重点向马铃薯种植和收获机械相配套的动力机械倾斜,在马铃薯主产区优先保证灌溉用水,年底对种植大户和高产大户进行表彰奖励。

3.加大技术推广,提升产业水平。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本着“蹲得住、住得下、用得上”的原则,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马铃薯种薯精选及消毒、合理密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特别是2011年,建立马铃薯综合示范点30个,市县抽调95名专业技术人员驻村蹲点,及时指导解决了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经营秩序。按照相关法规,制定相应措施,规范企业和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特别是在种薯调运季节,市、县区种子、植检等部门通力合作,查处不法商贩,净化种薯市场。马铃薯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督察种薯、商品薯的调运、贮备、销售、种植面积落实、试验示范、科技培训、机械种收、病虫害防治、贮藏窖建设、加工、销售等工作的进展情况。

5.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水平。健全完善了以灌溉和科技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培育、农业科技示范点建设优惠政策,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点25个,引进新品种11个,推广新技术14项,不断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深入实施“光盘进万家”和“信息进农家”工程,组织开展科普之冬(春)、科技活动周等科普宣传、科技服务活动,制作发放马铃薯种植技术光盘4万多张,进一步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整合培训资源,完善以市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学院)为主体,乡镇农科教培训中心为依托,村级教育培训阵地为补充的三级培训网络,大力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三大工程,培训农民82.4万人次。

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1、优质脱毒种薯供应不足,种薯质量检测和质量保证不够到位。由于缺乏必要的检测仪器,加之本市自身种薯生产供应数量有限,外来客商及部分种植大户大多逃避种子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管,擅自进行引种和使用自产种薯,致使部分质次带病种薯在我市种植,造成死苗、烂种、减产现象,影响了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

2、机械化程度不高。近年来,虽然积极引进推广了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但由于农机具购置投入大,而政府扶持力度有限,机械耕作面积仅仅占马铃薯播种面积的60%,制约了马铃薯产业发展。

3、加工能力滞后。全市2011年马铃薯总产预计110万吨以上,而全市8家马铃薯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不足20万吨,储藏、外销的压力很大。

三、加快马铃薯产业化扶贫的思路

1、立足区域优势,不断壮大马铃薯产业。在“十二五”期间,按照“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以沿山28个贫困乡镇为重点,稳步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使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加快我市23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步伐。

2、狠抓龙头,提升产业化扶贫综合效益。一是立足优势,培植龙头。坚持以“特色、精品、高效”为目标,围绕马铃薯产业搞加工,扶持和培植我市现有的8家有前景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千家万户脱贫致富。二是优化环境,引进龙头。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特色优势和政策优势,采取大规模、宽领域、多渠道的引资策略,吸引外商到我市兴办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三是用好能人,建设龙头。按照用好一个能人、开发一片基地、壮大一个产业的思路,大胆启用懂管理、善经营、能带动一方群众致富的能人,放手让他们创办马铃薯加工企业。

3、开拓市场,健全产业化扶贫营销网络。一是建立营销网络。针对我市马铃薯产业存在的巨大外销压力,积极发展信息中介组织和网络型中介组织,以各类专业协会、企业、合作社和能人销售为依托,逐步形成纵横交错、运转灵活、辐射全国的马铃薯营销网络。二是培植流通市场。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增强辐射的思路,扩建现有市场,开创新型市场,对接外地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三是规范内部市场。坚持不断完善市场信息收集发布、质量安全检测、网络服务和场地道路配套设施建设;规范市场交易规划,建立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

4、依靠科技,打造产业化扶贫精品工程。坚持科技推广培训。结合马铃薯产业化扶贫基地建设,建立以市县农技部门为核心、以乡镇、企业为骨干的

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和技术培训体系,力争使种植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全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以质量安全为核心,按照国家、行业、地方的质量标准建设马铃薯种植基地,对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打造精品名牌。

5、改善基础设施,夯实产业化扶贫发展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渠系配套、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马铃薯基地灌溉条件;大力实施城乡公路通畅工程、进村公路通达工程和村间道路硬化工程,解决农村行路难和马铃薯运输难的问题;大力实施村村通电话和通移动电话工程、宽带网络工程、电子政务及公共信息网建设工程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

6、强化领导,确保产业化扶贫实施到位。切实加强产业规划、指导和服务。加大对农民创业园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化扶贫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对在产业化扶贫中的先进个人、企业、部门,特别是优秀企业家和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予以表彰鼓励。建立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考核指标体系,实行动态管理,重点对企业的信用财务风险状况、项目的扶贫效益和经济效益、重大事项进行监测,健全和完善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建议在新十年产业扶贫工作中,加大对信息网络、科技服务体系、加工龙头企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脱毒中心扩建、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推进马铃薯产业稳步发展。我市现有的8家马铃薯加工企业为全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特别是带动沿山群众增收脱贫,做出了较大贡献,请省上选择1-2家,将之确定为省级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给予扶持。

二是建议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千方百计解决一些企业资金短缺,运行不力的问题,帮助企业搞好融资,增强企业加工转化能力。对连

片种植大户,在种薯及种薯储藏窖建设上给予扶持,鼓励种植大户和个人建窖,解决马铃薯储存难的问题。对购买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的农户,除享受农机具购买补贴外,每户再给予一定的贷款扶持,协调金融部门和企业、农户完善资金融通机制,进一步推行“小额信贷”、“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形式,搞好支农服务。

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针对目前一些乡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功能较差,农业技术人才缺乏,部分群众科技意识、产品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和履约意识不强等突出问题,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农技人员组织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为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好人力保证。

(供稿:张掖市委农办 校德阳、刘烨)

第五篇:甘肃省张掖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甘肃省张掖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1月5日,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今年经济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克恭,市委副书记、市长栾克军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上领导王开堂、万泽刚、王军、徐永成、周双喜、安永红、卢琼华、张健、韩正明、李志强等出席会议。

陈克恭深入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紧密结合张掖实际,全面阐释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并就全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讲了重要意见。陈克恭指出,刚刚过去的2010年,既是我们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生态经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立足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区域战略定位,紧紧围绕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三项重点工作,聚精会神抓发展,全力以赴抓落实,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地位进一步巩固,宜居宜游生态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节水高效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循环工业园区初步形成,发展通道经济的优势更加凸显;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主要的收获是在生态经济背景下的生态理念明显增强,特色优势更加凸显,生态建设的成效开始显现,生态经济初见端倪;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建设,借助于黑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开启了城镇化建设的新篇章。全市6县区全部列入国家生态经济补偿县行列。从总体上看,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好于年初预期,各项经济指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这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了坚实良好基础。在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形势十分复杂的严峻考验面前,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指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狠抓落实的结果,是全市人民不畏时艰、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的结果。

陈克恭指出,形势决定任务。认清形势,把握大势,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张掖新跨越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综观今年大势,随着“十二五”期间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随着国务院支持甘肃发展47条意见的落实和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的逐步实施,甘肃的发展将迎来一个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使张掖在全省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通道中的定位更加鲜明,这为我们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全省产业布局中争取更多的项目投资创造了良好条件。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支持力度的加大,优化了我们周边的发展环境,为我们发挥通道优势,实现与内蒙、青海等周边地区的区域合作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陈克恭强调,今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把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立足于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区

域战略定位,着眼于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民族团结进步市的战略目标,突出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三项重点,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力求在一些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上形成新共识、实现新突破,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为建党90周年献礼。

陈克恭指出,要抓住主题,把握主线,坚定不移地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实现张掖新跨越。要顺应国家对甘肃、对张掖的主体功能区划定位,顺应时代要求,深刻认识一般生态的基础性、绿洲生态的脆弱性和张掖生态的独特性,把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积极争取国家更多支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生态文明之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当今国际国内发展的大趋势,也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实践证明,哪里率先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哪里的经济发展就充满生机活力,哪里就能取得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效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检查克服种种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相悖的思想、理念、观点,澄清模糊认识,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理念上来。要在重点难点工作上取得新突破,确保今年有新的发展、新的起色、新的变化。要以生态文明为引领,确保城市主体功能区建设上水平、上规模、上档次,迈出新步伐。要着力推广甘州区前进村“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不断探索符合张掖实际的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努力实现城乡互动,推动城市生态化,乡村城镇化,让农村有城市的现代气息,让城市有农村的独特风味。要立足于农畜产品和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低碳的、清洁的、循环的资源加工型企业,强力推动张掖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要乘势而上,抢抓政策机遇,集中精力建设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打造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三农”综合试验示范区。今年,其他5县,每个县都要建设像甘州区党寨镇那样的综合示范区;全市60个乡镇,每个乡镇都要建设像前进村那样的示范村。要深刻认识通道经济发展的无限性,进一步扩大通道截面,突出宜居宜游优势,提供区域公共服务,促进资源要素聚集扩散。要以“旅游发展年”为契机,加快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打造无行政区划界限、无障碍的旅游经济协作区,形成区域大旅游格局,充分展示张掖“七彩丹霞、湿地之城、裕固家园、戈壁水乡”的独特魅力。要完善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要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要认真做好县级党委权力运行公开试点工作,以此带动各级各部门的党务公开,使之更加广泛地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民生问题听民声。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各项惠民政策措施落实好,把资金管理好、使用好,努力满足群众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陈克恭强调,要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更加注重理论武装,深入持久地抓好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着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不断提高科学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更加注重用人所长,大胆启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让每个岗位有合适的人去干,让每个人有合适的岗位。要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更加注重责任落实,努力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

栾克军就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他强调,要着力抓好“四市”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要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大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祁连山生态保护,加快推进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规划编制进度,进一步加大森林、草原、冰川保护力度,增强水源涵养能力;积极推进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规

划编制进度,保护流域生态功能;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维护绿洲生态安全;合理配置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提升宜居宜游、生态张掖的品牌形象。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市,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用工业思维谋划和推进农业发展,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突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以规模化布局创优产业基地、以标准化生产创优产业品牌、以产业化经营创优产业效益,做大做强现代农业。要加快建设通道经济特色市,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和优化招商、创业环境形成的后发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强入张、引优入张,大力发展通道经济。依托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西部地区承东接西、通南连北的游客集散中心、丝绸之路精品旅游线上的重要目的地。充分利用交通运输枢纽建设形成的便利条件,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各类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代理配送、仓储运输等新型服务业态。推动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通道经济发展搭建平台。要加快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市,改善民族地区发展条件。以省上把肃南县纳入比照藏区扶持政策范围为契机,积极谋划和建设带动民族地区长远发展的矿产资源开发、特色旅游等重大项目和优势产业。加大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牧区群众交通运输和居住条件。建立完善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率先在肃南建立农牧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加强与周边民族地区的沟通合作,巩固和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栾克军强调,要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一要大力发展“两新一特”产业。以重大产业项目、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为载体,在新能源、新材料、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三个领域,形成较强区域竞争力,抢占发展制高点,努力使新兴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带动力量。二要强力推进旅游文化产业。按照市委、市政府“旅游发展年”活动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焉支山、山丹马场、神沙窝城市沙漠公园等重点景区开发建设,加快景区道路、星级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推动大佛寺5A级景区、国家湿地公园4A级景区创建工作,促进基础设施大改进、接待能力大提升、品牌效应大扩展,提升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深入挖掘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佛教文化内涵,积极支持文化产业、旅游商品开发,形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三要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产业。创造更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集团,以甘州区为中心,规划建设带动力强、辐射面大、特色鲜明的物流企业集聚区和物流园区,提升物流业带动服务业发展的能力。今年要重点抓好火车站、高速公路物流园区等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加大县区、乡镇特色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社区双进”和“农超对接”工程,着力扩大连锁农家店覆盖面,扎实推进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和城市社区商业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增长。

栾克军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要继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争取力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拿出更多的财力向公共服务、民生保障领域倾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进一步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深入开展全面创业活动;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要全面落实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要把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建设行为,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要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全面细化分解任务,明确推进措施,确保今年各项工作顺利起步;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高度重视稳定物价和安全生产工作,以新的精神风貌、新的工作举措,新的发展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上一篇:中央巡视组网上举报下一篇:志愿者服务队讲话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