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9课改革开放

2022-08-01

第一篇:八下第9课改革开放

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 新安镇一中 李淑娟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全部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能力目标: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70%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通过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的生活变化,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通过对我国以公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讲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有学习目标,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两极分化严重。 3.重点难点

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全部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能力目标: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70%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通过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的生活变化,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通过对我国以公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讲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2.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3.学时难点:

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4.教学活动 活动

1、复习提问:

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是什么会议?它做出了哪些重大决策? 活动

2、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的精彩导入,所以我用《凤阳花鼓》作为开场,,紧接着出示文革时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凤阳传唱的两段不同的花鼓词,通过学生朗读,进而思考是什么让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活动

3、自主预习 -交流合作: 教师分发导学案,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带着问题自主预习,独立完成预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自主预习结束后,针对疑难问题小组交流合作,并通过一帮一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汇报预习成果(分组展示,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随时提出问题,深化理解教材) 活动

4、 新课学习: 播放小岗村村民承包土地的视频资料。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问题预设:

(1)、改革先从哪里开始?主要实行了什么制度?

引导学生看课本总结出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2)、课件视频展示一段关于凤阳县改革前后的资料:

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人民公社时期安徽凤阳的一段花鼓词

二、“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行于凤阳民间的花鼓词

教师启发学生:同是凤阳这个地方,为什么改革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看课本42页小字内容,互相讨论,教师指导学生总结:

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出现了第一段材料中所说的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所以发生了第二段材料所说的这种变化。

教师过渡: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 问题预设:

1、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看课本45页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内容,由小组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提出问题:

1、为什么国有企业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后,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引导学生看课本45页下面的小字内容,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其根本原因就是职工的劳动与报酬紧密联系起来了,他们得到了实惠。

2、党的十四大后,国有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分别是怎样改革的?试举例说明。 让学生结合课本和自己课前了解的情况,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到学生中去,指导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抓住了机遇,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视频播放《春天的故事》歌词及问题: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1)你知道那位老人是谁吗?

(2)这位老人“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3)这位老人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 教师总结:

①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吸收侨资、外资; ②为了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③为了进行现代化建设,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4)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教师总结:

对外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活动

5、问题探究:

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根本区别? 教师总结:

中国近代史中开放通商口岸是被迫的,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是落后的,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抓住机遇,继续扩大开放,发展我国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活动

6、巩固知识 :

为了进一步巩固本课重难点,完成课堂练习。

七、版书设计

第9课 改革开放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农村改革前的情况

2、农村改革的探索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

1、改革前国企的情况

2、国企改革的内容

三、对外开放

1、深圳特区等特区的建立

2、对外开放的格局

八、练习设计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掀起于 A.城镇 B.农村 C.沿海 D.西部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人民公社稠 B.农业互助组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社 3.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集体企业 B.国营企业 C.个体企业 D.合资企业

4、改革开放初期,被誉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 A.珠海 B.广州 C.上海 D.深圳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吸收外资 B.引进技术

C.扩大出 D.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山东有个社员说“生产责任制真神,俺社才搞了一年,农民就开始显富了。”

材料二:1980年,中央决定将深圳划为经济特区。有人以“一夜城”,来形容深圳发展之快。

材料三: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材料

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对内、对外政策?这个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决定的?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 ⑵你还知道哪些经济特区? 珠海,汕头,厦门

⑶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2、阅读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⑴材料中“老人”是谁?。 邓小平

⑵材料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事件?请说出“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 建立经济特区,深圳

⑶材料中“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 课前展示:

1、_____年,中共中央在______召开_____________。

2、会议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的伟大决策。

3、经过文革,人们认识到_____与____的重要性,1982年颁布了第____部________。

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 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啊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1 这首歌中的老人是指谁?

2 歌词”画了一个圈”反映了中国实行的什么政策?

3 这个政策在哪次会议上决定的?

第二篇:《第9课:改革开放》导学案

孙平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2、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3、知道国有企业的改革的主要内容;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导学过程]

一、自我学习

1、学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目,回答如下问题:

(1)我国的改革首先是从什么领域开始的?

(2)哪个地方最先进行改革?

(3)改革采取了怎样的形式?取得怎样的效果?

2、学习“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这一目,结合《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回答如下问题:

(1)说一说中国最早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2)阅读对外开放示意图,找出下列地区的地理位置:深圳、海南、广州、上海

(3)请根据对外开放示意图说说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3、学习“国有企业改革”这一目,回答如下问题:

1、城市改革开始的时间、重点。

2、总结归纳国有企业改革的三方面内容:(不要照抄课本内容)

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时间、措施:

二、小组讨论

1、有人说我国当今的开放,允许国外资本的投资,实际上是导致了外国对我们国家的经济侵略,你是否同意此观点?

2、议一议: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国有企业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后,生产都大大发展了,为什么?(提示:可以从管理体制改变、生产经营权转换、分配形式变化、科技进步等方面讨论)

三、自我总结

四、自我检测

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在:a“文革”结束之初b中国共产党“八大”之后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d经济特区建立之后

2、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a.国有企业b.农村c.机关d.学校

3、“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扬的是

a.按劳分配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制度 d.互助合作制度

4、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推动中国农业的大发展,主要是因为

a.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政策b.它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

c.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它是在邓小平主持下制定的政策

5、下列城市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上海⑤厦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6、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在哪些省境内? ①广东②浙江③江苏④福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7、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是a.珠海b.深圳c.汕头d.厦门

8、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于a、1978年b、1985年c、1992年d、2000年

9、1992年,党的什么会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

10、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营经济⑤中外合资企业

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11.请用线把下列相关问题连接起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企分开

国有企业改革农村

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

经济开放区珠海

经济特区长江三角洲

12、阅读下列材料: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

请回答:(1)材料中的“特区”全称应是什么?开放了哪几个“特区”?

(2)从材料看,设立“特区”的目的有哪些?现在形成的改革开放的格局是怎样的?

第三篇: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第9课 改革开放

教学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改革。

教法及学法:

教法:教师主要采用启发式发现法教学。

学法:学生主要运用自主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方向作用和影响. 教具:课本插图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的情况。 本课的难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诊断补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哪些主要内容?

(二)导入新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引入新课。

(三)出示学案:

学生看书,教师引生找出本课的主要线索。

一、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四)依案自学,探究质疑: 学生认真看书,初步了解本课主要知识,教师对学生学法作巡回指导。

(五)反馈信息,合作释疑: 以小组为单位,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教师参与到讨论中去,以便及时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精讲点拨时有的放矢。

(六)教师精讲,归纳总结: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思考和回答如下问题:

我国的改革首先是从什么领域开始的? 那个地方最先进行改革?

改革采取了怎样的形式?取得怎样的效果?

2、 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回答,请学生上讲台交流访问和收集在农村的亲朋好友那里了解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有关情况材料。

3、 教师强调和让学生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是土地公有制,并不是分田到户了,这与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相符合的。

4、 教师用当今农村的巨大变化的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意义: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的积极性提高。

农业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农村经济好转,农民开始走向富裕。

5、 教师简略介绍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并请学生介绍自己亲友参加和创办乡镇企业的情况,让学生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 教师播放深圳特区、上海蒲东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这两个地区的巨大变化,然后请学生讨论这些地区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是什么?导入本目学习内容。

2、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思考和回答如下问题:

对外开放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是从哪些城市开始的? 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总结。请学生讨论如下观点:有人说我国当今的开放,允许国外资本的投资,实际上是导致了外国对我们国家的经济侵略,你是否同意此观点?

4、 利用电教方式,展现未填的“我国对外开放示意图”,与学生共同填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以此使学生形象、生动的了解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5、 组织学生讨论:清朝中后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和我们今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不同结果,认识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

6、 学生理解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的题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国有企业改革:

1、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城市改革开始的时间、重点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 学生交流访问、了解到的国有企业改革前后的相关材料。感性认识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3、 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国有企业改革的三方面内容:

所有制度的改革: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教师列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经济属性,帮助学生了解哪些是公有制、哪些是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帮助学生对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理解。)

管理体制的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分配制度的改革: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992年十四大采取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公司制、股份制;对小型企业改组、联合等。(教师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4、教师和学生探讨:如何正确看待和认识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七)内化巩固,拓展延伸

1、让学生看课本42页右下角内容,分组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回答。

2、简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生答完后师进行评价并指出解答史料题的方法。

(八)课堂小结 (学生谈一谈本课的收获及体会。)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改革开放,聆听了关于春天的故事,我想大家收获的不是简单的知识,而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足音;让我们沐浴和风,在春天的故事里歌唱,继往开来,进取开拓,建设一个永远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中国。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认识到旧中国开埠通商,是被迫的,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现在的对外开放是中国主动开埠通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参考初中历史网站

第四篇:教科版思想品德八下第9课《人类的需要》学案

第九课人类的需要

【新闻播报】 【自主探究】

1.为什么说劳动是人类的需要?

①劳动创造。(在人类由古猿进化的过程中,劳动促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化,最终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因此,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

②劳动创造。(劳动使我们丰衣足食,让我们住得舒坦,行得方便。在劳动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发明、改进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展。)劳动创造。(在劳动过程中,人类创造了宝贵的精神文明成果。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专门从事精神劳动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他们辛勤地创造着精神财富。)总之,劳动创造。

③劳动促进。(劳动使人体器官和智能素质得到了发展。劳动是培养和发展道德品质、提高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劳动与个人成才、事业成功紧密相关。) ④劳动是的源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当堂检测】

1.人类是由古猿经过千百万年逐步演变和进化而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促成了从猿到人的转

化,最终使人与动物区分开来的关键因素是()A.自然界的发展B.语言交流C.直立行走D.劳动 2.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这里的文明是指 () A.物质文明B.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C.精神文明D.举止文明 3.劳动使我们丰衣足食,让我们住得舒坦,行得方便。在劳动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发明、改进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效率。这主要说明() A.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B.劳动创造了人类物质文明 C.劳动创造了人类精神文明D.劳动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

4.歌曲《南泥湾》、《劳动号子》,书籍《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以不同的形式歌颂、反映和记载了人类的劳动生活和智慧结晶。这表明()

①人类在劳动实践中创造了物质财富②劳动创造了精神财富③很多精神文明成果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发展的④劳动是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司马迁用了18年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巨著《史记》。这说明()

①在劳动过程中,人类创造了宝贵的精神文明成果②劳动是物质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③精神文明成果都是在物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④伟大精神文明成果的创造过程往往是艰辛的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④

6.劳动,可以锻炼我们的能力,磨砺我们的意志,强化我们自强、自信和自立的意识。通过劳动,我们能学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些主要说明() A.劳动使人体器官和智能素质得到了发展。

B.劳动是培养和发展道德品质、提高精神境界的唯一途径。 C.劳动与个人成才、事业成功紧密相关。D.劳动创造了人类精神文明

7.美国哈佛大学一些研究人员在对456名青少年追踪调查多年后发现,爱劳动的孩子比不爱劳动的孩子长大后更有成就,生活更幸福。这说明了() ①劳动能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②热爱劳动是成才的唯一保障 ③劳动有利于个人成才④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8.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信息化社会,由石器、青铜器、铁器发展到今天

的计算机,都离不开劳动。这说明()

A.人类智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物质文明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C.劳动创造世界、创造文明D.劳动提高人类的身体素质 9.许多国家在儿童教育中十分重视家务劳动的训练,比如,西德的小学生有生活技能课,美国的小学生平均每天要做一小时的家务劳动。这些国家之所以重视对儿童的劳动教育,主要是因为()

①劳动能使人体器官和智能素质得到发展②劳动有利于培养和发展道德品质 ③劳动可以锻炼人的能力,磨砺人的意志④劳动创造了人类和人类文明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0.被人称作“草帽书记”的杨善洲一辈子爱和群众一起劳动。他退休后到大亮山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0年,建成了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并无偿上交给了国家。杨善洲同志的事迹说明()

①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和奉献②劳动是提高人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 ③劳动让我们住得舒坦,行得方便④劳动进了物质文明的发展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第五篇:八下 7--9课教案

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认真思考分析讨论下列问题,快速高效完成本组任务,帮助展示的同学做好准备,对子之间要搞好互帮互学。

今年元月一日,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问题”。这是新世纪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根据相关材料,我们组织开展一次班会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并完成下列任务:

1、我来点评:请你评说党和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三农”问题。

2、出谋划策:为了消除目前这种城乡贫富差距,请你提出你的看法和建议。

3、展望未来:新时期我国在加强“三农”工作中有哪些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它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第八课

黄土的厚重

第一课时:神奇的西部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西部特殊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宝藏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能力目标:通过多方收集资料,加深对西部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献身西部的思想情感 。

重难点:了解我国西部的地形地貌、历史文化以及自然资源。 在了解西部的基础上,激发自己热爱西部,献身西部的思想情感 。

自主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探究课本P89——95页的内容:

1、通读课本的相关内容;

2、找出知识要点并标示出来;

3、独立思考教材上的相关问题,将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与同伴交流分享;

4、完成知识梳理。

思考探究的问题

1、从国土面积、自然资源、民族分布、文化传统等方面来看,我们西部地区在全国处于什么地位?

2、想一想:假如没有西部的能源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我国的国民经济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西部的范围(地图) 西部地域构成:“10+2+2”是西部地区的最新定义:中国西部由西南五省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市(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两

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组成。 小资料(阅读) 厚重的历史文化 蓝田人(展示图片) 元谋人

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它是迄今所知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直立人。年代为距今170万年。

西安:我国十三朝古都(阅读)

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西部民歌 传统民歌: 云南:《小河淌水》

陕西:《信天游》

山西:《在那遥远的地方》 新疆:《掀起你的盖头来》

四川:《跑马溜溜的山上》

恩施: 《龙船调》《六口茶》 丰富多样的资源

想一想:我国西部资源有哪些特点?

特点:资源总量大、种类多、类型齐全,是驰名中外的“绿色宝库”“天然宝库”“生物基因库” 假如没有西部的能源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我国的国民经济将受到怎样的影响?

西部的丰富能源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些资源我国的国民经济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资源紧缺,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从国土面积、自然资源、民族分布、文化传统等方面来看,我们西部地区在全国处于什么地位?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和看待目前的西部?

第二课时:东西部差距有多大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东西部之间主要差距的表现

能力目标:通过对比东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更进一步了解西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走进西部、认识西部,树立为西部地区发展作贡献的思想。

重难点:东西部之间主要差距的表现。树立为西部地区发展作贡献的思想 。 自主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探究课本P95——98页的内容:

1、通读课本的相关内容;

2、找出知识要点并标示出来;

3、独立思考教材上的相关问题,将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与同伴交流分享;

4、完成知识梳理。

思考探究的问题:

1、东西部之间主要有哪些差距?

2、西部自然环境恶化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3、造成西部经济落后的原因有哪些?

小资料

从《水土流失》和“小资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如果说东西部在发展上存在差距,那么第一个差距就是什么? 自然环境的差距

原因:人类过渡开发,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荒漠化 。 解决问题: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发展林草业及相关产业。 阅读“知识卡”

大西北生态环境对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首先严重地影响到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必然干旱缺水,它直接影响到西部地区人们的生活,也给西部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导致东西部地区差距扩大。 阅读“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这些经济指标说明什么问题?

拓展延伸

看一看:说说自己的家人、邻居或亲戚朋友,看看他们外出打工的主要目的地及行业,并调查他们打工所在地的月收入与年收入,比较与西部的差距。 大家谈

东西部差距产生的原因 :

结合历史和地理课上学习的知识讨论东西部差距的原因 。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我校八年级准备举行一次:西部知识知多少”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策划:为做好本次活动,你认为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2、请你讲话:假如本次活动请你做一个开场白,你的发言内容是什么?

3、请你放歌:活动结束时,请你唱一首歌送西部的歌曲与同学。

第三课时:西部大开发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缩小东西部差距的重大举措。 能力目标:提高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认识,进一步明确进行西部大开发要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打造交通网,大力办教育等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大力拥护党和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投身于西部大开发的大潮中去。

重难点:明确西部大开发的目的及实施的具体措施。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大力拥护党和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投身于西部大开发的大潮中去 。

自主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探究课本P98——103页的内容:

1、通读课本的相关内容;

2、找出知识要点并标示出来;

3、独立思考教材上的相关问题,将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与同伴交流分享;

4、完成知识梳理。

思考探究的问题:

要进行西部大开发,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一、西部大开发总体战略目标

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目的

三、西部大开发具体措施

四、西部大开发取得的成就

五、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

西部大开发总体战略目标:过几代人的努力,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努力建成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新西部。21世纪头10年,力争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有较大发展,重点地带开发步伐明显加快,科技教育和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明显加强,改革开放出现新局面,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西部大开发的目的:

1、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

2、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

3、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实施山川秀美工程

P99页:有人认为,要“再造一个秀美山川”,只要指数种草就行。你是怎样看待这种观点的? 植树种草十分必要,但还要:

1、加强护理;

2、禁止乱砍滥伐;

3、预防树木病虫害;

4、解决当地人民的生活困难„„

打造交通网:重要性

1、外运、

2、人员流动

3、旅游发展。 小讨论:101施工建设和保护文物的问题。

若遇到古代墓葬和历史遗迹,最好避免破坏,可以采用架桥、绕行或其他能保护文化的方法。由于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及宝贵价值,应该想办法保护。尤其是政府在决策中,要着眼于长远利益和国家利益。 教育水平的差距

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西部9省区6岁以上人口为22699.54万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为281.08万人,占总人口的1.2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6个百分点,其中贵州、云南、西藏还不到1%。而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却远远高于20.61%的全国平均水平,达26.51%,不识字人口占30%以上的就有西藏、青海、甘肃、云南、贵州、宁夏6个省区,只有四川和新疆高

于全国平均水平 。 大力兴办教育

P102小讨论:西部开发与教育的问题。

的确,教育投入高,收益慢,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负担。国家和各级政府正在努力解决。西部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为其提供智力支持。教育能够提高人民的素质,开阔人们的眼界,增强人民的创造力。能够带来比投入更大的收益。因此,西部开发离不开教育、人才和知识分子。 东西联动

国家鼓励东部富裕的省份对口支援西部的省份,以此带来西部省份加快发展,逐步赶上东部发展的步伐。

一帮一兄弟友好省份:

上海——新疆

江苏——陕西

北京——西藏

浙江——重庆

安徽芜湖——新疆乌鲁木齐 湖北——西藏(山南地区)

湖北——新疆(博州) 思考:中东部帮西部仅仅有利于西部的发展吗?为什么? 西部大开发的成就及意义(列举建设成就)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在学习了《厚重的黄土》一课后,八(2)班的学生就我市当前的经济发展展开了争论:

小敏说:我市比较落后,当前必须大力开发资源,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哪怕是付出一些破坏资源和环境的代价也是值得的。小梁接着说:我不认同你的观点,我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应大力开发旅游市场,同时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环境和资源刻不容缓。

1、假如你也在场,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说理由。

2、请你为如何发展我市经济献计献策。

第九课

手足情深

第一课时:五十六朵花

导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明确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②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2、情感目标:①领略少数民族的自然风光、文化艺术、感受少数民族艺术的美、习俗的美。 ②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增进民族情感,促进民族团结。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策、整理、展示交流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增进民族感情,促进民族团结”为本节重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展示交流材料的能力”为本节难点。

自主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探究课本P104——111页的内容:

1、通读课本的相关内容;

2、找出知识要点并标示出来;

3、独立思考教材上的相关问题,将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与同伴交流分享;

4、完成知识梳理。

思考探究的问题:

1、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你知道多数?

2、想一想我州土家族、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习俗特点。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至少两个少数民族填入下列表格: 民族 习俗特点(主要是服饰、饮食、传统节日等)

第二课时: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导学目标

(1)知道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和睦相处、荣辱与共、亲如一家

(2)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3)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的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创业,因此搞好民族间的团结、和睦至关重要。

(4)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要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树立民族团结平等思想。

(5)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感,反对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恶劣行径。 重难点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辽阔疆域、富饶土地,都是由历代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缔造的,各族人民辛勤劳动、艰苦创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为国家统

一、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了力量。

民族间的团结,关系到国家大局,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搞好民族关系,处理好民族间的矛盾,维护祖国统一,反对破坏祖国分裂祖国的行径尤为重要。

自主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探究课本P111——116页的内容:

1、通读课本的相关内容;

2、找出知识要点并标示出来;

3、独立思考教材上的相关问题,将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与同伴交流分享;

想一想: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具体体现哪方面?

一、共同缔造:

1、春秋时神州大地有一百多个国家;

2、战国时就只有七个国家;

3、从秦朝时,我国开始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共同捍卫:在国内出现局部的**和纷争之际,各族人民总是积极参加平定内乱、维持统一的斗争。在遭受外敌入侵、中华民族面临危亡之时,各族人民更是团结一心,以血肉之躲筑起中华民族的宏伟长城,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伟大的爱国精神。 想一想:我国历史上各族人民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英勇斗争的事例有哪些?(江孜抗英)(彝海结盟)

三、共同创造

中华民族人民在共同开发、缔造和建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化成果,共同为祖国的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你知道它们哪些科技文化成果? 灿烂的文化

历史: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是饮誉世界的英雄史诗。 建筑:敦煌云冈龙门石窟,克孜尔的千佛洞。 你知道的少数民族名人有哪些?

宋祖英是苗族, 成吉思汗、白岩松、腾格尔、斯琴高娃、巴特尔是蒙古族;台湾女诗人席慕容也是蒙古族人;歌手韦唯是壮族,王石是锡伯族,超女何洁和快男吉杰都是彝族 ;超女易慧是土家族 ;当代儿童文学作家柯岩是满族人; 杨丽萍是白族, 韩红、洛桑、才旦卓玛是藏族;著名的清官海瑞和郑和都回族人;老舍是满族人 „„ 考考你

你还知道哪些科技文化是由少数民族人民创造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建筑业) 想一想:我国各族人民的相互联系表现出在哪些方面?

四、相互联系:农业生产方面、畜牧业生产方面、手工业生产方面、建筑艺术方面 查阅资料:我国各族人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互依赖的事例有哪些? 各抒己见:国能够实现“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原因是什么?

我国各族人民自秦汉以来的两千多年,一直保持着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和交流,从而形成了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真正体现 了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离不开。 --邓小平

课堂总结

中华民族史既是众多民族各自形成发展的历史,又是由众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整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自秦汉以来的两千多年中,中国各民族之间一直存在着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和交流,从而形成了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真正体现了56个民族是一家。

课堂检测

1、华语女歌手 韩红在歌曲《天路》中唱道:“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耶喂,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 „„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耶喂,带我们走近人间天堂。青棵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

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1)歌曲中所唱到的神奇的“天路”指的是什么? (2)这条神奇的天路的建成有什么现实意义?

第三课时:手足情深

导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明白我国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2、培养我们维护民族团结的觉悟和能力。

3、培养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促进民族团结。

重难点:认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怎样在现实生活中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

自主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探究课本P116——121页的内容:

1、通读课本的相关内容;

2、找出知识要点并标示出来;

3、独立思考教材上的相关问题,将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与同伴交流分享;

4、完成知识梳理。

思考探究的问题:

1、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有哪些?

2、中学生在尊重少数民族,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做到什么?

一、平等与尊重—这是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基础

1 阅读课本117面的材料 。思考:从这两个比例图及宪法规定中你读出了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想一想:我国各民族平等和相互尊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所占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上有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的文字,意思是“中国人民银行”。

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应尊重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婚姻、礼仪、丧葬等风俗习惯,按照各少数民族的年节习惯安排假日。

少数民族的部分节日:藏族的藏历年;傣族的泼水节;哈尼族的哈尼年;基诺族的大鼓节;黎族、白族、佤族等的火把节;壮族和布依族的三月三歌芋;苗族的跳水节、爬坡节等,都是欢

乐热烈的民族盛会.

出示一些少数民族的名人图片

这些少数民族的成员在咱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同样成了名歌手、名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体现了什么?

体现了各民族真正实现了一律平等,相互尊重。

3 你还能列举出哪些为了民族平等和尊重而出台的规定或做法吗?

A 为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规定了假日。B 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C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对少数民族实行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等等。 4 考考你: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与尊重有什么重要意义?

有利于各民族培养亲如一家的情感,更有利于各民族和睦共处,互助合作共同发展。 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二、团结与互助

1、观察思考:青藏铁路的修建及它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对我们有何启示?

2、互助知多少:国家 除了从各方面支援西藏建设外,对少数民族地区在各方面都予以极大的支持和援助。如:设立少数民族扶贫专项贷款、实施东南各省与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手拉手”帮扶行动、减免牧区牧民的税费等等。请你结合下列材料说出这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在哪方面给于的支援?

⑴、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四大工程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⑵、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少数民族高等院校数量逐渐增多,学校规模逐渐扩大。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为少数民族地区输送优秀干部。 3 请你当解说:

⑴ 、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贡献:从资源状况看,少数民族地区大多资源丰富,为国家的发展建设提供了重要条件;

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成为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考你

除了“援藏工程”之外,国家为援助少数民族地区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1、设立“少数民族扶贫专项贷款”;

2、招收少数民族学员,培养人才;

3、派遣干部援助少数民族地区建设;

4、实施西部大开发。

⑵、为什么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

因为:少数民族地区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祖国大家庭的成员;少数民族为祖国的稳定、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少数民族地区相对贫困,为实现共同富裕,使国家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构建和谐社会,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自省自觉:(讨论)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为维护民族团结做点儿什么?⑴ 坚持民族平等的原

则,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⑵

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⑶ 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⑷ 尽力帮助少数民族的同龄人享受他们应该享受的权利。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 民族平等,

2、民族团结,

3、民族共同繁荣

课堂检测

1、 在历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所占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这说明(

)

A 少数民族人口在不断增加、B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 C 各个民族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D 各民族是不平等的

2 、 2007年3月5日十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期间,各民族代表同汉族代表同聚一堂,共商国是,共谋发展、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这体现了(

) A 公民有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的义务

B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的兄弟情谊 C 要热爱民族的大家庭

D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 近年来,我国东部一些城市的重点高中相继办起了“西藏班”“新疆班”,接收少数民族的高中生来校就读。这一事实说明了(

)

A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 我国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C 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权受国家特殊保护

D 我国各民族之间是一种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二、 材料分析题

据不完全统计,6年中,共有西部200个县的2500所学校与6000所东部学校结对,东部学校义务培训西部教学骨干3000人次;派出教师短期支教、示范教学、学术讲座、“传经送宝”5280人次;东西部学生和家庭建立“手拉手”关系5800对;免费、减费招收西部学生并安排就业3260人;硬件援助价值2050万元,资助了一大批特困生。

1、材料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民族关系? 2 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有何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