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讲党课讲稿

2022-08-19

第一篇:领导干部讲党课讲稿

“七一”领导干部集中讲党课讲稿提纲

“七一”领导干部集中讲党课讲稿提纲——迎接考验

抓住机遇

在脱贫攻坚中彰显组织担当

按照省、市委统一部署,

“七一”前后,全省各级党组织要集中开展一次讲党课活动。这既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健全和规范党内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纪念建党97周年的重要举措。今天上午,市委召开了纪念建党97周年表彰大会。下午,我们机关党员干部集中在一起举行讲党课活动,非常必要、非常及时,也很有意义。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全力以赴开展脱贫攻坚,这是最大的大局,中心的中心。组织工作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这次党课,我着重围绕“党建助力脱贫攻坚”这一主题,谈一些思考和认识,与大家互相启发,相互共勉。

一、抢抓机遇,脱贫攻坚是场“大考”

脱贫攻坚既是一项轰轰烈烈的历史性工程,也是一项涵盖面很广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件件润物细无声的具体工作,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的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是对党员干部队伍的集中检阅。

关键时候锤炼党性,关键时候也最能检验党性。脱贫攻坚战,是对每位干部的一次现实考验,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一是对党员干部政治品格的重大考验。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平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时候豁得出,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品格,是检验好干部的重要标准,更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时代责任。当前,多数基层干部都是“5+2”“白+黑”工作模式,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战。但是,也有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脱贫攻中充满“困惑”,产生一些莫须有的“忧虑”,有的等待“文件”,观望“解读”;有的臆断“标准”,盲目“识别”;有的帮扶“拍照”,驻村“走读”;更有甚者揣测“领导”,妄议“政策”,在微信圈里转发段子、表达不满等。这些现象,看似是因为政策领悟不透、工作作风不实,究其根源还是政治自觉不高、责任担当缺失。二是对党员干部公仆情怀的重大考验。市委书记XXX多次讲,脱贫攻坚是个良心活,把这项工作放在什么位置,是对各级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执政理念的检验检阅。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多数干部不怕困难、不讲条件,勇当“急先锋”和“排头兵”,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可以说,从扶贫一线传递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公仆情怀”。然而,也有个别干部群众观念不强,为完成任务而扶贫,为提升满意度而工作,影响了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比如,有的地方、一些干部为了完成任务而大量注水,很多贫困户“被增收”、贫困群众“被脱贫”,有的为了应付考核而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根据有关通报,某地干部为应付检查,竟“潜伏”到贫困户家里“装儿子”替贫困户回答问题。但“演技”再好也难让百姓接受,“假儿子”一句虚伪的“妈”,叫得老太太变了脸,气得小姑娘撇开了头。“装儿子”的这位干部,平时工作中没有把群众当父母,没有在心里和感情上认扶贫户当“妈”,扶贫工作落实不到位,等到验收时自作聪明临时认“妈”,既丢了自己面子,更寒了群众的心。另据通报,上级督导组在入户走访时,某低保贫困户反映,自己有病看不起,靠低保和亲友邻居的帮助生活,除享受低保政策外,没有任何其他增收帮扶措施,但当督导组问及对帮扶措施是否满意时,含泪下跪,无奈表示“满意”。这些问题,都是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化的表现,可以说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触目惊心、令人深思。三是对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重大考验。各级干部作为脱贫攻坚的组织者、执行者、实施者,其工作作风是关系成败的关键。在脱贫攻坚中,多数干部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吃住在村、以村为家,率先垂范,有效推动了脱贫攻坚,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如牺牲在驻村工作一线的第一书记XXX等。但是,也有一些干部与此相反。比如,有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多停留在文件上,平时到扶贫点也是瞄一眼就走,对扶贫点的贫困人口、致贫原因、脱贫门路等实际情况,多稀里糊涂,一问三不知;有的满足于“凑合着弄”,“差不多就行”,不愿触及深层问题,遇到难题就躲,见到困难就推;有的对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优亲厚友,将真正有需要的群众屏蔽在外;有的只看减贫数量、不重脱贫质量,甚至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更有甚者挤占挪用、虚报冒领扶贫资金,等等。这样的问题之所以存在,既有建章立制不足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一些干部做事不认真、作风不扎实。

第二、是对基层党建成效的集中检阅。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是脱贫攻坚的坚强前哨和坚固堡垒。近年来,通过持续实施强基工程,构建起以大投入、大培训、大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格局,有效解决了基层党建工作中一系列基础性、普遍性问题,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但是,说一千道一万,基层党建工作抓得实不实、效果好不好,最终要靠服务发展的实际成效来检验。根据前段时间抽查暗访和省委组织部督导通报情况看,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们的基层党建工作还有不少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集中表现在“三个有待提升”:一是政治引领力有待提升。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之魂,是基层党组织保持正确方向和阶级属性的本质体现。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所谓政治,就是把支持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习总书记经常讲,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好农村基层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就是通过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让广大群众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但是,当前多数农村基层组织普遍存在着政治功能不强的问题。比如,在一些软弱涣散村,宗教势力蔓延,信教群众不断增多,不少群众对村级党组织不再信任、不再期待,信仰缺失,直接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前不久,督导组在检查中发现,某县一贫困村村部隔墙有一家信教农户,院里旗杆上挂着一面旗子,上书四个大字“普天同庆”,这个旗子比村支部院里的国旗挂的还要高。这说明什么?说明在一些群众的心目中,我们基层党组织的地位还没有宗教组织的地位高。大家作为组工干部,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深入反思。二是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服务功能是政治功能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强化服务功能,才能使政治功能发挥得更充分更有力。这些年,通过持续加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狠抓村“两委”班子素质提升,规范村级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村级党组织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但对比脱贫攻坚这一新任务新要求,我感觉还存在有不少亟待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比如,从服务力量上看,一些村支部“带头人”作用发挥不明显,整体年龄比较老化,后继乏人现象比较突出,全市行政村中,党支部书记35岁以下的仅43人,50-70岁之间的2758人,70岁以上的65人;一些村“两委”班子不健全,长期配备不到位,班子内部不团结、搞内耗,工作思路不清、措施不得力,带领党员群众发展致富的思路不清;一些村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年龄老化,新发展党员数量偏少,党员致富带富能力弱,开展结对帮扶多流于形式。从服务机制上看,部分村重大事项未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或运用不规范,一些村干部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还存在不会用、不想用和不敢用的现象;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发挥不明显,村干部值班制度落实不严格,活动场所开放程度低;党内活动开展不规范、不常态,形式大于内容。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三是基础保障有待提升。在服务阵地上,前两年我们在全市开展了村级活动场所“清零”行动,但从脱贫攻坚暗访督导情况看,无活动场所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村级活动场所老化,设施破旧,面积不达标;有的村达到了“一厅五室”的标准,但利用率不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在经费保障上,村级运转经费依然偏低,加上报刊征订、组干部补贴等支出,运转经费所剩无几,无法保证正常运转和服务群众需要;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两委”无钱办事、无力为群众服务现象比较突出。这些问题,有的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更为突出,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第三、是对组织工作方法方式的集中检阅。

通过脱贫攻坚,我们应该认真审视、对照反思组织工作自身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一是方法需进一步创新。由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基数大,前些年,我们在示范带动上下劲较大,强村树典型,弱村搞帮扶,注重了抓“两头”,但在中间这个“大多数”上用力不够。比如,在这段时间的督导中发现,不少村级党组织问题比较突出,活动场所破败不堪,支部生活难以正常开展,而这些村往往都是位置偏远、道路不便,在以往的检查暗访中经常被“漏掉”。在党建品牌的创建上,一些地方在党建创新上不够聚焦、不讲持续,单向化、碎片化现象明显,甚至地方换一任领导就换频道、提新口号、搞花样翻新,急于出成效、创品牌,有虚浮化倾向。二是“短板”需进一步补齐。工作中的短板问题,在脱贫攻坚中体现尤为突出。在机关,尽管已经出台了“固本工程”实施意见,但对具体实施上的督促指导还不够,仍然有不少单位落实基本党建制度不严格、不规范,抓党建的氛围不浓厚。一些机关党员干部对脱贫攻坚认识不高,片面认为是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事情。比如,XX地在先后两次被点名通报批评的情况下,但依然我行我素,对上级工作部署不上心、不落实,受到严厉问责。在城市,这些年我们对社区党建抓的比较紧,出台了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意见,拿出真金白银加大投入,城市社区建设日新月异,但是在统筹推进城市党建做的还不够。比如,流动党员管理、社区大党建格局、网格化管理等,都还需要下大功夫予以解决。在“两新”组织,通过这两年的努力,党组织组建率有了大幅提升,但与中央、省委全覆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并且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比较突出。比如,不少督导组的同志们反映,在“千企帮千村”活动中,一些企业不够重视,没能按市委要求开展工作,帮扶力量不到位,帮扶措施不具体,活动流于形式。三是责任需进一步压实。总书记曾经指出,抓党建必须抓责任制,抓责任制必须抓责任人,抓责任人必须抓第一责任人,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这些年,我们在强化党建工作责任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建立了全覆盖的抓党建述职评议体系,不定期开展随机暗访督导等,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但是在基层,一些党组织书记还没有像重视经济一样重视党建,抓工作时紧时松、韧劲不够,党建责任上紧下松、上热下冷现象依然存在。比如,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是主力主责主体,而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万名帮扶干部是来“帮助”工作的,主要发挥指导、协调、扶持、督促等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角色错位现象突出,驻村工作人员特别是第一书记在完成工作任务、承担工作责任上,往往被挺在前头。有的乡村干部认为扶贫工作是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事,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推”思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脱贫攻坚的有效推进。

二、用心工作,努力交上合格“答卷”

上周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党建工作汇报,就下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市委书记XXX强调,越是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越是需要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面对脱贫攻坚这一“大考”,我们只有用心工作、担当作为,正视问题、迎难而上,才能向市委交上一份合格答卷,才能诠释组织部门的忠诚担当。下一步,还要在三个方面再“用用功、补补课”。

第一、立足“精兵强将”引领脱贫,打造善打胜仗的干部队伍。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核心在党,关键在干部。一要注重改进作风。【宋朝有个叫王圭的,当了16年宰相,昏昏庸庸没有任何建树,只知道“取旨、领旨、传旨”,被人们讥讽为“三旨相公”。】现在我们有的干部也和网圭相似,工作虚浮,满足于参加会议、听上级要求、传达精神,工作只求“差不多”“过得去”。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绝大多数都与干部作风浮漂、工作不落实有关。转作风、抓落实,就是要不折不扣落实好省委书记谢书记提出的“对标中央、沉下身心、真抓实干、较真碰硬”16字要求。对标中央,就是要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做到思想到位、行动对标,令行禁止、听从指挥。沉下身心,就是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真正把脱贫攻坚当成个良心活,扑下身子、付出真心,视群众为亲人。真抓实干,就是要摸清实情、拿出实招,脚踏实地干、扎扎实实做。较真碰硬,就是要敢担当、有作为,不能当推三阻四的“踢球干部”、害怕风险的“鸵鸟干部”、躲事避事的“泥鳅干部”,以较真促认真,以碰硬求过硬。下一步,要通过内部的纵向监督管理和外部的横向监督制约,促进党员干部以从严从实的作风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二是注重激励引导。【西方有则寓言故事,北风和太阳争论谁的能力更大。他们决定,谁能让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赢了。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刮得越猛,行人衣服裹得越严。太阳把温暖的阳光洒向行人,慢慢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脱光了衣服,跳到了旁边的河里去洗澡。】对干部的日常管理也是同样道理,特别是在脱贫攻坚这种大战役中,不能只是一味地对干部提要求,更要营造一种主动作为的氛围,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学校”,作为检验考察干部的“赛场”,在脱贫攻坚一线发现、识别“千里马”,真正让实干的人实惠,让吃苦的人吃香。再如,对先进典型、先进事迹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一方面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是给予先进典型应有的荣誉。今天上午,在市委庆祝“七一”表彰会上,我们就表彰了一大批在扶贫攻坚等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三是注重关心关爱。扶贫干部带着组织重托,带着贫困群众期待,放下机关的舒适工作,扛着责任和压力,给予他们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是组织部门的职责所在。组织部门作为干部之家,更应该让干部感受到家的温暖,在政治上给予关心、生活上给予关爱,帮助干部解决好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给他们“兜好底”,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比如,要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以前我们是“不调整不谈话”,造成了对干部了解掌握不够,干部有困难也没地方倾诉。今后,我们在日常工作、调研座谈、督导暗访的时候,要积极主动地找基层干部谈心谈话,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能解决的及时帮助解决,即使暂时不能解决,也要让他们有一个倾诉的渠道。前不久,市里组织对市派第一书记进行了体检,各县区也对县派第一书记进行了体检。这种做法就很好,下一步,还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关心他们的实际困难。“患难见真情”,只有在干部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才能不断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干部相信组织、依靠组织,自觉地服从组织决定。

第二,立足“强基固本”推动脱贫,构筑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基层党组织作为脱贫攻坚中最前沿阵地的“基本作战单元”,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一线指挥部”作用,使之真正成为精准扶贫的攻坚堡垒,才能打好、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一要持续在强化政治引领上下功夫。XXX书记曾经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都为群众办了很多实事、好事,老百姓得到了不少既得利益,但是大多都是直接打进了群众的银行卡里,他们没有切身感受到农村支部为他们办的好事,缺乏应有的获得感。出现这种现象,从根子上讲,是我们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不强,老百姓不知道谁在为他们服务。政治功能不强,直接原因是基层组织建设不力,但主要原因是支部书记能力不强。比如,全市XX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大多数是因为支部书记缺失或能力不强。所以说,强化政治引领,建强基层堡垒,首先必须选准配强村书记。针对当前村支部书记年龄偏大等问题,要以明年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提前摸底、提前谋划,利用换届加强对村级班子结构的调整优化,通过吸纳返乡人才、致富能手、退复军人、大学毕业生等群体进入村“两委”班子,进一步优化村干部队伍特别是支部书记队伍年龄结构。要特别注重村“两委”班子建设,发挥好村级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上的引领作用,探索“党支部+”的扶贫模式,实现扶贫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要持续深化拓展运用“四议两公开”法,特别是脱贫攻坚中的一些重大决策事项,都要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以决策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推动扶贫政策落地见效。要着力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引导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通过党员承诺践诺,树立起先锋形象,让群众感受到信仰信念的力量。二要在持续强化服务功能上下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大力推进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脱贫攻坚中,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持续深化便民服务机制。在乡镇,我们按照中组部“把信息化手段与党建工作相结合”要求,已经试点建设了54个乡镇党群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开发设计了党建管理、便民服务、事件处理、平安综治、电子商务等多个功能模块,提高了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下一步,还要通过合理规划服务项目,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拓宽服务范围,推动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功能由单一向多元提升。三是在持续强化强化基层保障上下功夫。【大家知道,宗教势力拉拢群众的方式十分简单,就是在群众生病或者有困难的时候,让教会的“兄弟姐妹”带上一两百元去看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层组织干部经费不足,帮助群众有心无力,群众就很容易被教会感化成信徒。】所以,为基层组织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障,既是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落实党建责任的重要内容。在村级服务经费上,要逐步建立经费合理增长机制,在今年提升村(社区)支部书记报酬的基础上,对其他“两委”班子成员的报酬也要逐步提升,同时,要探索建立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机制,增加村级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保证村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基层基础保障,让基层组织有钱办事。

第三、立足“常态长效”保障脱贫,构建务实高效的制度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工作规范,强化执行落实,是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党建与扶贫深度融合的基本保障。一要着力抓落实。当前,组织工作的形式任务和方式方法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运用创新思路和改革办法,推动组织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工作的整体推进上,不但要抓好“两头”这个关键,更要突出抓好“中间”这个大多数。比如,在党建品牌塑造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有的地方抓党建,长期在几个点上打转转,甚至用拔苗助长的方式栽培典型,用开小灶、吃偏饭的方式催生典型,结果不仅不能以点带面,而且助长虚浮之风。”这也启示我们,对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好做法,要抓好拓展延伸和巩固提升,赋予时代内容,切实做到务实为本,提升整体功能,力争不断创出新的经验和品牌。二要着力补短板。大家都知道,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最短的那块,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那么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要做到“容积”最大化,就要补齐“短板”,不能只抓“盆景”,不抓“森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那么,究竟怎么补?我觉得,首先是要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前面我们列举了当前工作中的一些短板,如机关党建、城市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等,当然,实际工作中并不止这些。对这些问题,要逐一建立起工作落实计划台账,定任务、定目标、定进度、定责任,实行动态管理。其次是分类指导,做到方法活。坚持分类施策,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针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短板”,要严格按照市委确定的标准,督促各县区落到实处。对今年村(社区)支部书记报酬新标准执行情况,不少县区还没有落实。再次跟进督查,做到措施实。就这些“短板”工作,要用钉钉子的精神,下大功夫、花大力气,决不能不能抓抓停停、断断续续,制定工作标准,明确阶段任务,逐一对账销号。三要着力强责任。实践证明,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就无法确保工作落地见效。省委、市委分别出台了对市县和乡镇党政正职履行脱贫攻坚责任考评办法,层层压实领导责任特别是“一把手”责任。作为组织部门,我们要按照考评办法,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特别是要抓好乡镇党委书记和党务副书记这个群体,对脱贫攻坚中不履行职责,工作敷衍应付的,该约谈的约谈、该批评的批评、该调离的调离、该处分的处分,严规矩、压责任、树导向。同时,要落实好督导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定期开展暗访督查。

同志们,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组织部门责任在肩、责无旁贷,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工作、务实重干,攻坚克难、奋发有为,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第二篇:党员干部必须守纪律讲规矩(党课讲稿)

党员干部必须守纪律、讲规矩

专题党课讲稿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他指出,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重要的党内规矩。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独特优势和成功保证。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在挫折之后毅然奋起,在失误之后拨乱反正,在磨难面前百折不挠,从弱小到强大,从苦难到辉煌,从根本上讲,靠的是理想信念支撑、科学理论指导,同时靠的是严密的组织体系、严明的纪律约束作保证。在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强调守纪律、讲规矩,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的关键一招。

一、“守纪律、讲规矩”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守纪律、讲规矩方面总体做得比较到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更加好起来了。但一些党员干部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纪律淡化,隐瞒实情。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把中央三令五申的纪律要求抛在脑后,把自己排除在规矩之外;有的按“潜规则”办事,而不按党的规矩行事;例如,失信问题较为普遍,存在弄虚作假、表里不

一、言行相悖等现象,严重影响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破规矩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民主集中制贯彻不到位,有程序不遵守,接受请托问题依然存在等等。还有的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乱评乱议,口无遮拦,甚至公然妄议中央;目无组织,自行其是,脱岗离岗不向组织汇报;个人重大问题不及时报告,对组织隐瞒实情;跑风漏气、四处说情、乱打招呼,等等。

(二)虚假浮夸,投机钻营。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甚至为了显示政绩,弄虚作假,捏造数字,报喜不报忧。有些地方党政领导不是立足本地实际,扎扎实实地一张蓝图画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而是盲目决策,热衷于提新口号、出新思路,使一个地方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缺乏连续性,既劳民伤财,又贻误发展,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有的视规矩为“橡皮泥”、“稻草人”,热衷于钻营“潜规则”,或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是将“守规矩”与“不干事”、“磨洋工”划等号,把纪律和规矩当作“公堂木偶”。

(三)自以为是,漠视规矩。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不注重学习,不能系统学习掌握党纪党规,以及与自身业务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不了解“规矩”也就无从谈起“守规矩”。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着忽视、轻视、漠视规矩的现象,想事情、干工作缺少“规矩”这根弦,仅仅把规矩当摆设、做样子、不落实,全凭个人感情干事。有些领导干部“心中无规矩、唯领导是规矩、不把规矩当规矩”。有的存在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没有做到,没有发挥表率作用。

(四)设法变通,侥幸逃避。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置党的纪律而不顾,游离于制度约束之外,把个人凌驾于纪律之上,甚至发展到违法违纪。从大量典型违纪违法案例看,领导干部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财经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的行为时有发生,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中央和省委、州委、市委关于转变作风的各项规定出台后,还有部分领导干部不能严格落实规定要求,想方设法“搞变通”,存在逃避追责的侥幸心理。

(五)错位越位,我行我素。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将自己置身于规矩之外,习惯于搞特殊、耍霸道,甚至目无法纪,为所欲为;“唱歌错音跑调”,虑事不周、方法简单、言行莽撞,论政治不明“方向”、不懂“大小”;论做人不守“本分”、不明“礼仪”;论工作不会“来事”、不晓“轻重”。仅仅把规矩挂在嘴边,留在纸上。对规矩采取实用主义,对自己有用的则执行、不利的则弃之。有的“老子天下第一”,规矩对人不对己,只想让别人遵守规矩,该作为的不“到位”,不该作为的却“越位”,随心所欲,我行我素。

二、不守纪律、不讲规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是我们党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但有些人在错误观念支配下,对党的纪律和规矩不以为然,出现了各种不守纪律、不讲规矩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一)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和公共资源分配不公,造成一些党员干部心理失衡,引发了大量违反制度规定的甚至是腐败的行为;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日趋多样,为腐败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二)反腐败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不够,制度建设存在不足,监督机制不畅。监督的缺失和不到位,使得一些人有恃无恐。特别是“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存在上级监督不到,下级监督不了,同级监督不好,群众无法监督的现状。有些腐败问题得不到有效惩治,使腐败分子逍遥法外,造成一些人的侥幸心理。“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现实生活中监督的权利、地位、力量达不到合理的配置,导致监督乏力。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难以形成合力,造成诸如对人事任免、重大决策、大额资金使用上存在监督空白,出现如“一言堂”定论,“多数服从少数”的怪现象,致使少数犯错误的党员、干部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教育与警示,最终酿成大错。

(三)放松学习理想信念动摇。很多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在“忏悔”中都坦言“放松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导致自己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把学习当作负担,以工作忙为借口,找人“替学”,找人代写心得体会,甚至对上级考核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或专业知识水平的考试也找人“代考”,而自己却在挖空心思投机钻营,处心积虑搞腐败活动。由于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致使自己思想空虚,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由政治上的蜕化变质而导致经济上贪得无厌和生活上的腐化堕落,最终走上违纪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认识上存在偏差。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认为经济是硬指标,只要经济搞上去了,才是真功夫。在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和廉政教育的学习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局限于传统的看看报纸、听听报告、开开会议。教育搞形式走过场,应付应付相关检查,没有起到实效。干部廉政教育缺乏系统性、实用性、长效性。

(五)没有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致使行为失范。制度不健全、不落实,落实不严格、不严肃,是产生腐败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强调在责任事故、事件的处理上要严格追究相关领导、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要追究刑事责任。但是综观我市近几年来的有关案件来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一些责任事故中,虽然受到处理,但责任追究过于轻微,甚至根本不受影响,导致以后工作更加不负责任,最终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更大损失。

三、“守纪律、讲规矩”的对策思考

不守纪律、不讲规矩的行为具有极大危害性。这些问题在党内和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害。如果不下大气力整治,就会像病毒一样侵入党的肌体,最终导致病入膏肓、积重难返。社会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领导干部要将守纪律、讲规矩内化为思想自觉,外化为具体行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努力做一名守纪律、讲规矩的好干部,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

(一)心中有戒,不逾底线。要把党的纪律作为悬在头顶的“三尺利剑”,多学习,知可为、知不可为,保持一颗敬畏之心,牢记一切权力都有“界”,不能越界,头顶利剑、手握戒尺,“吾日三省吾身”,自觉摒弃“从众”、“侥幸”心理。凡是纪律要求做的,就必须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凡是纪律规定不许做的,就必须严格遵守,坚决做到不越雷池半步、不踏红线毫厘。慎初、慎权、慎独,严于律己、严以用权、严以修身。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始终守住纪律底线,使守纪律成为浸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的自觉修养。

(二)遵规守矩,依规办事。讲规矩,就是要讲党性、讲大局、讲团结。党员领导干部讲规矩是政治上成熟和清醒的标志。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讲规矩,守规守矩,入脑入心,切实把党章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规矩来遵守,坚持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讲大局,识大体,做到知大知小、知进知退、知荣知耻、知是知非,增强讲规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心胸开阔、海纳百川,自觉敬畏规矩,不搞特殊、不越雷池、不乱章法。火车越轨就要翻车,人不守规就要出事,要想有序通行、安全通行,就必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离开了“规矩”的约束,工作就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很难避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而只有讲规矩才能保证党的政令畅通。

(三)顾全大局,融入工作。每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纪律观念,自觉置身于纪律和规矩之下,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以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要时时事事从党性原则出发,自觉将“守纪律、讲规矩”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不符合纪律和规矩的事情,敢于说不,勇于碰硬,坚决维护纪律和规矩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顾全大局,克服本位主义、个人主义,坚持小道理服从大道理,个人利益服从大局利益,要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明辨是非,坚持原则,同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行为作斗争,做党的理论的忠实实践者,路线方针的忠实执行者,政策原则的坚定维护者,确保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四)加强修养,端正作风。在现实生活中,党员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到自己的个人品行和形象,而且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因而绝不是小事。每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注重自身修养、明荣知耻,讲操守、重品行,始终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警惕不良思潮和观念潜移默化的腐蚀作用,防微杜渐,把住小节。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修养、锤炼党性,真正做到“守纪律、讲规矩”,才能守住为官做人的底线,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

(五)制度约束,常态监督。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强化落实过程控制,强化对执行结果的考核,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对于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严肃查处,实行“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又要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相关领导的责任,把党员、干部“守纪律、守规矩”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严守纪律紧一扣,严明规矩实一分。守纪律、讲规矩是我们党保持团结集中统一的“利器”,是党员、干部的党性和对党忠诚度的“试金石”。党纪党规教育必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守纪律、讲规矩的监督机制必须操作性强、系统配套、务实有效,才能用纪律和规矩管住党员干部中的大多数,努力使党员、干部成为自觉守纪律、讲规矩的表率和模范。

实践证明,党员、干部出问题,都是从突破纪律、破坏规矩开始的。“为官之义在于明法”,守纪律、讲规矩才能不出事。只有做到将党纪国法内化为心中的“戒尺”,在纪律、规矩面前“认真”而不“任性”,个人才能不触雷、不踩线,党组织才更有威信和尊严,更有凝聚力、战斗力。纪律和规矩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每名党员只有真正把纪律和规矩作为内心尊崇的准则和指导言行的指南,才能让自己在任何时候挺直腰板做人做事。纪律是管党治党的“尺子”,各级党委和纪委把这把“尺子”用足、用好、用严,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才能锻造出一支党和人民可信赖的党员干部队伍,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

第三篇:党员干部必须守纪律讲规矩党课讲稿 潘健

党员干部必须守纪律讲规矩

授课人 潘健

小故事:扳道工人的勇敢举动

在德国某个地区的一个火车小站里,一位扳道员正要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辆徐徐驶近的列车扳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辆火车从相反方向隆隆驶近车站。假如他不扳道岔,这两辆火车就会相撞,酿成巨大的灾难。 这个时候,他无意识地回了一下头。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 自己的小儿子正在铁轨的那一端玩耍,而那辆开始进站的火车就驰在这条铁轨上。

怎么办?他可以立即飞奔过去,把儿子抢救上站台。但是,迎面驰来的列车上将会有数百人面临丧生的厄运!

他强忍巨大的痛苦,决定不违反自己肩负的安全职责。这位工人向他的儿子大吼一声:“卧倒!”随即快步奔向岗位扳动了道岔,一眨眼工夫,这辆火车安全地进入了预定的铁轨。

他的儿子由于平素就习惯了服从长辈的命令,没显出丝毫的慌乱,立即笔直地躺倒在铁轨中央。一列满载的火车从他的头顶呼啸着飞驰而过。

车上的旅客们毫不知道,他们的到来给一颗崇高的心灵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痛楚,他们的生命也曾如千钧悬于一发。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狂奔而去,不敢想象儿子那惨不忍睹的情状。然而,他的儿子活着,而且未受一点损伤!

据说,德皇知道了这位扳道工人的勇敢举动,就派人去把他召来,奖给他一枚荣誉勋章,一方面是奖励他极端尽职的行为,另一方面则是感谢他教育出一个遵从纪律的儿子。

因为守纪,一位普通的扳道工人成为了一位英雄,一位挽救了上百人生命的大英雄。也是因为守纪,扳道工人的儿

1 子的生命才得以保全。

1、为什么要守纪律讲规矩

“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臵。”“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臵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花大篇幅浓墨重彩地论述“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出了“五个必须”的重点要求。

“守纪律、讲规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一招,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我党历来有“守纪律、讲规矩”的政治传统。马克思说:“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 无成。”列宁说,“无产阶级的无条件的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在党和军队的历史上,“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红枣落地也不吃”;“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周恩来到杜甫草堂视察买门票”;“毛泽东到人民大会堂喝一杯茶也要付钱”;“陈云告诫警卫员不要贪污公家一分钱”都被传为佳话。

习近平一再强调守纪律讲规矩,还和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比较严峻复杂有关。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当前腐败现象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加大惩治腐败力度,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

2 毋庸臵疑,在当下治国理政、点燃理想、筑梦中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的纪律是重要保障,必须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重要抓手,抓紧抓实,久久为功,方能“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达到预期目的,实现预期目标。

可以说,“政治规矩”,是当前理解中国政治思路的一个关键词。那么,到底什么是政治规矩?为什么要在今天重新提出政治规矩?

2.什么是党的规矩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一个人,没有规矩,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没有经律和规矩,就注定成为一盘散沙。

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需要保持执政党的团结统一。要达到这个目的,不仅需要一套严密的组织体系,需要全党成员的高度自觉,也需要制度约束——这就是纪律和规矩的作用。

革命战争时期,为了“上下同欲者胜”,需要规矩;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为了凝聚全党、团结一心啃下硬骨头,同样需要规矩。

那么,党的规矩到底包括哪些?

习近平对此有过总体论述。具体说来,党的规矩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第二,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第三,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第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

从宽泛的外延说,中国共产党党员也都是中国公民,因此必须遵循国家法律,这毫无疑问;从党员的身份来说,党章等党内规章制度作为硬性的约束,也需要每个党员遵守。

3 而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宣传纪律等在内的“党的纪律”,既然已经明确成文,自然也就成为约束和指南。那么,为什么说“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政治规矩?

这就需要理清“党的纪律”和“党的规矩”之间的关系。 习近平对此有详细的论述:“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党内很多规矩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反映了我们党对一些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

也就是说,从概念的层面,“党的规矩”的外延要比“党的纪律”更大。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是不成文的、相对柔性的规矩,同样需要遵守。

在党的纪律中,习近平尤其强调“政治纪律”,因为这事关全党的路线和立场。同样,在党的规矩中,习近平也尤其强调“政治规矩”,因为这也是事业兴衰的关键。习近平指出:“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3.政治规矩包括哪些

“政治规矩”确是一个新词,也是理解当下中国政治思路的一个关键词。

在近日出版的《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习近平对于“不守政治规矩”的现象有所总结。

比如,在原则立场上,不守规矩主要体现为不能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包括“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摇摆”,“对涉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政治问题公

4 开发表反对意见”,甚至是“对中央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口无遮拦,毫无顾忌”。

又比如,在党内团结方面,不守规矩的主要体现,是“团团伙伙”、小山头、小圈子、宗派主义。2013年和2014年,习近平两次在不同场合表示,党的干部来自五湖四海,不能借着老乡会、同学会、战友会等场合,搞小圈子、拉帮结派、称兄道弟,“宗派主义必须处理,山头主义必须铲除”。

习近平反复论及的另外一个规矩,就是“组织”的重要性。要有组织、体现组织,就要体现程序意识。

作为党员,组织性体现在哪里?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遵循组织程序、听从组织安排、重大事项向组织请示报告。习近平批评道,现在许多干部没有程序意识,“迈过锅台上炕”,或者是做先斩后奏的“事后诸葛亮”。

可以说,在今天重新提倡政治规矩,其本质就是为了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内团结统

一、重塑党组织的纪律性和约束力,净化党的政治生态。

4.强调规矩是传统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习近平首次讲“规矩”了。2012年11月16日,习近平就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并提出党章是“根本大法”和“总规矩”。此后,在多个场合,他都强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次,是2013年在西柏坡。用他的话来说,“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那里有中国共产党1949年就立下的“六条规矩”:“

一、不做寿;

二、不送礼;

三、少敬酒;

四、少拍掌;

五、不以人名作地名;

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规矩简单,但透露出的是对自身、对形势、对未来事业的清醒认识。重规矩、明纪律,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赢取民心的重要法宝。从成文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

5 进入上海秩序井然地睡在街头的解放军战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红军,每一个细节,都是政治规矩的体现,是政治理念在行为层面的实践。

但在当下,党的纪律、党的规矩都有不同程度地被忽视、被破坏的现象。违纪,往往自破坏规矩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也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

5.如何遵守政治规矩

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细致解释了“纪律”和“规矩”如何区分:“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教育广大党员“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臵”。如何守纪律讲规矩,习近平直接给出了操作要诀“五个必须”。

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

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

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

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习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守纪律讲规矩,并且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对党员、干部对

6 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这不仅是管党治党的重要方略,也是对党内存在问题的鲜明态度,必须引起全党警醒。从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一系列案件看,一些身居要职的党员领导干部与党离心离德,大肆拉帮结伙,大搞阴谋诡计,甚至侵蚀到党的一些重要领域和部门,其触目惊心的程度已经到了必须背水一战的地步。一些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的所谓仕途,为了自己的所谓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如此等等。有的人已经到了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的地步!

2014年12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把党的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强化纪律刚性约束,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内决不容忍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我们党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除恶务尽,彻底割除党内的腐败毒瘤,才能形成和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守纪律讲规矩,这就是我们党的规矩。对党忠诚,是讲政治的首要原则,是管党治党的前提。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对党绝对忠诚,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经得起风浪考验,确保在政治方向上不走岔、走偏。始终听党话、跟党走,爱党忧党、兴党护党,为国干事、为民谋利,是非面前分得清、名利面前放得下、关键时刻靠得住,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把制度治党落到实处,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要以忠诚、干净、担当

7 和“三严三实”为标准,坚决铲除“小圈子”滋生、蔓延的土壤。对不守纪律不讲规矩的人和事,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勤灭蝇、勇打虎,绝不手软。

“举头三尺有纲纪”,领导干部唯有敬畏法纪,恪守“三严三实”,才能慎初、慎微、慎行,确保忠诚、干净、担当。

6.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前沿。

什么是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是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的前面,立起来、严起来,防止党员干部由“小错”酿成“大祸”,用纪律和规矩管住大多数,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纯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是“纪”在“法”前。党章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决定了,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必须把纪律规矩挺在法律的前面,让纪律和规矩成为不可触碰的底线。否则,依法治国、依规治党就无从谈起。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章等党规对党员的要求比法律要求更高,党员不仅要模范遵守法律法规,而且要严格遵守党章等党规,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这一思想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固化为: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通俗地说,同一件事,对普通公民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但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可能就不能为,否则就会被制止、被曝光、被处分。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要把纪律规矩的篱笆扎得更紧、更密。要切实把党员干部的权力关进纪律规矩的笼子里;要把维护党的团结统

一、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等政治纪律细化,把“四个服从”基本原则上升为纪律,使之从一般的政治表态和干部考察表中走出来。

8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要把严明纪律贯穿于日常教育监督管理中,抓早抓小、动辄则咎,使纪律规矩真正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纪律就要管全部,每一名党员、每一个党组织都在其中、不能例外。发现违纪苗头要马上去管,触犯了纪律就要及时处理,否则就是失责。听到反映就打个电话问问,找本人谈话核实一下,让他写个材料说明情况,起到提醒和监督的作用。红红脸、出出汗,扯扯袖子、咬咬耳朵,警示谈话、纪律诫勉,都要成为常用的方法,让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党纪党规这条底线,心怀戒惧,行有所止。

严管就是厚爱。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通过抓早抓小、严格执纪,促使党员干部远离纪律和规矩红线,防止更多的人由违纪跌入腐败深渊。这既是遏制腐败增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党员干部的爱护和保护。

9

第四篇: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党课讲稿: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践行“四讲四有”

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党课讲稿: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践行“四讲四有”

这次党中央组织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形势下合格党员的标准,即“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践行。

一、心系群众,和百姓交朋友

一是心里爱百姓。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不怕说“太土气”,多些土气才接地气,党的干部要为“出无车食无鱼”的“土气”而欣慰。要主动与百姓攀亲交友,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二是身边有百姓。要舍得离开软座椅,常坐群众家里的硬板凳。身边要常有老百姓,经常到所包的乡镇、企业等联系点走一走,看一看,把脉基层实际,解决基层难题。三是求计找百姓。群众实践出真知,民间创造力无穷。做决策、用干部、解决问题,要走群众路线,多听百姓意见。

二、勇于担当,为百姓办实事

一是缩小发展差距。卢龙长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缩小差距,补齐短板,跨越赶超的任务艰巨。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势,站位供给侧推动项目承接、对接,通过领导干部带兵出征上战场,走出去招商、抢商,实现项目建设的新突破,产业结构大调整;通过加快城镇建设和生态建设,改善全县人民的生活环境;通过文化建设的提升,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二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问题导向,眼睛向内、练好内功,从领导干部做起,以身作则,以上率下,齐心协力优化政治生态,切实担负起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政治责任。换届之际,要认真履行好主体责任,严明规矩、严密程序、严格组织、严肃纪律,精心做好换届考察、提名、推荐、选举等工作。三是解决群众困难。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下大力解决群众期盼自己又无力解决的道路、饮水、低保、危房、就医等热点难点问题。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扶真贫,真扶贫。

三、一身正气,让百姓信得过

一是言而有信。树立“发展经济是政绩,维护稳定也是政绩”的理念,把信访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安排。把精力下在平时,有效整合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定期排查,抓早抓小,抓化解。对承诺的事项必须坚决兑现,切忌哄骗群众,引发连锁反应。要主动包案,带头下访、约访。二是规矩做事。要过好亲情关、友情关、金钱关。要大气而没霸气、有骨气而没傲气、有正气而没邪气、有书卷气而没书生气。做事既按原则办,又有人情味。不要怕说“太老实”。领导干部就是要以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为荣,对党忠诚,对同事老实。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履行职责。三是清白做人。坚持交往有原则、有界线、有规矩,交好友、交良友、交善友,有效控制自己的“交往圈”;注重生活小节,做到复杂形势面前不动摇,腐朽文化面前不蜕变,多种诱惑面前不失德,有效净化自己的“生活圈”;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有效纯洁自己的“娱乐圈”;同事之间多信任少猜忌,基于事业交朋友,齐心协力干事业,构建和谐的“同事圈”。

第五篇:2020年“七一”领导干部集中讲党课讲稿提纲(脱贫攻坚篇)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文件类型

doc

文件大小35.59kb

安卓手机可立即下载,苹果手机可以打开但不支持下载。

电脑可以登录PC版微信打开资料库下载。

迎接考验抓住机遇

在脱贫攻坚中彰显组织担当

——“七一”领导干部集中讲党课讲稿提纲

(2018年X月X日)

XXX

按照省、市委统一部署,“七一”前后,全省各级党组织要集中开展一次讲党课活动。这既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健全和规范党内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纪念建党97周年的重要举措。今天上午,市委召开了纪念建党97周年表彰大会。下午,我们机关党员干部集中在一起举行讲党课活动,非常必要、非常及时,也很有意义。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全力以赴开展脱贫攻坚,这是最大的大局,中心的中心。组织工作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这次党课,我着重围绕“党建助力脱贫攻坚”这一主题,谈一些思考和认识,与大家互相启发,相互共勉。

一、抢抓机遇,脱贫攻坚是场“大考”

脱贫攻坚既是一项轰轰烈烈的历史性工程,也是一项涵盖面很广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件件润物细无声的具体工作,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的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是对党员干部队伍的集中检阅。关键时候锤炼党性,关键时候也最能检验党性。脱贫攻坚战,是对每位干部的一次现实考验,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一是对党员干部政治品格的重大考验。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平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时候豁得出,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品格,是检验好干部的重要标准,更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时代责任。当前,多数基层干部都是“5+2”“白+黑”工作模式,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战。但是,也有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脱贫攻中充满“困惑”,产生一些莫须有的“忧虑”,有的等待“文件”,观望“解读”;有的臆断“标准”,盲目“识别”;有的帮扶“拍照”,驻村“走读”;更有甚者揣测“领导”,妄议“政策”,在微信圈里转发段子、表达不满等。这些现象,看似是因为政策领悟不透、工作作风不实,究其根源还是政治自觉不高、责任担当缺失。二是对党员干部公仆情怀的重大考验。市委书记XXX多次讲,脱贫攻坚是个良心活,把这项工作放在什么位置,是对各级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执政理念的检验检阅。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多数干部不怕困难、不讲条件,勇当“急先锋”和“排头兵”,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可以说,从扶贫一线传递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公仆情怀”。然而,也有个别干部群众观念不强,为完成任务而扶贫,为提升满意度而工作,影响了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比如,有的地方、一些干部为了完成任务而大量注水,很多贫困户“被增收”、贫困群众“被脱贫”,有的为了应付考核而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根据有关通报,某地干部为应付检查,竟“潜伏”到贫困户家里“装儿子”替贫困户回答问题。但“演技”再好也难让百姓接受,“假儿子”一句虚伪的“妈”,叫得老太太变了脸,气得小姑娘撇开了头。“装儿子”的这位干部,平时工作中没有把群众当父母,没有在心里和感情上认扶贫户当“妈”,扶贫工作落实不到位,等到验收时自作聪明临时认“妈”,既丢了自己面子,更寒了群众的心。另据通报,上级督导组在入户走访时,某低保贫困户反映,自己有病看不起,靠低保和亲友邻居的帮助生活,除享受低保政策外,没有任何其他增收帮扶措施,但当督导组问及对帮扶措施是否满意时,含泪下跪,无奈表示“满意”。这些问题,都是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化的表现,可以说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触目惊心、令人深思。三是对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重大考验。各级干部作为脱贫攻坚的组织者、执行者、实施者,其工作作风是关系成败的关键。在脱贫攻坚中,多数干部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吃住在村、以村为家,率先垂范,有效推动了脱贫攻坚,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如牺牲在驻村工作一线的第一书记XXX等。但是,也有一些干部与此相反。比如,有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多停留在文件上,平时到扶贫点也是瞄一眼就走,对扶贫点的贫困人口、致贫原因、脱贫门路等实际情况,多稀里糊涂,一问三不知;有的满足于“凑合着弄”,“差不多就行”,不愿触及深层问题,遇到难题就躲,见到困难就推;有的对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优亲厚友,将真正有需要的群众屏蔽在外;有的只看减贫数量、不重脱贫质量,甚至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更有甚者挤占挪用、虚报冒领扶贫资金,等等。这样的问题之所以存在,既有建章立制不足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一些干部做事不认真、作风不扎实。

第二、是对基层党建成效的集中检阅。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是脱贫攻坚的坚强前哨和坚固堡垒。近年来,通过持续实施强基工程,构建起以大投入、大培训、大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格局,有效解决了基层党建工作中一系列基础性、普遍性问题,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但是,说一千道一万,基层党建工作抓得实不实、效果好不好,最终要靠服务发展的实际成效来检验。根据前段时间抽查暗访和省委组织部督导通报情况看,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们的基层党建工作还有不少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集中表现在“三个有待提升”:一是政治引领力有待提升。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之魂,是基层党组织保持正确方向和阶级属性的本质体现。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所谓政治,就是把支持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习总书记经常讲,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好农村基层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就是通过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让广大群众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但是,当前多数农村基层组织普遍存在着政治功能不强的问题。比如,在一些软弱涣散村,宗教势力蔓延,信教群众不断增多,不少群众对村级党组织不再信任、不再期待,信仰缺失,直接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前不久,督导组在检查中发现,某县一贫困村村部隔墙有一家信教农户,院里旗杆上挂着一面旗子,上书四个大字“普天同庆”,这个旗子比村支部院里的国旗挂的还要高。这说明什么?说明在一些群众的心目中,我们基层党组织的地位还没有宗教组织的地位高。大家作为组工干部,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深入反思。二是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服务功能是政治功能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强化服务功能,才能使政治功能发挥得更充分更有力。这些年,通过持续加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狠抓村“两委”班子素质提升,规范村级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村级党组织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但对比脱贫攻坚这一新任务新要求,我感觉还存在有不少亟待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比如,从服务力量上看,一些村支部“带头人”作用发挥不明显,整体年龄比较老化,后继乏人现象比较突出,全市行政村中,党支部书记35岁以下的仅XXX人,50-70岁之间的2XXX人,70岁以上的XXX人;一些村“两委”班子不健全,长期配备不到位,班子内部不团结、搞内耗,工作思路不清、措施不得力,带领党员群众发展致富的思路不清;一些村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年龄老化,新发展党员数量偏少,党员致富带富能力弱,开展结对帮扶多流于形式。从服务机制上看,部分村重大事项未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或运用不规范,一些村干部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还存在不会用、不想用和不敢用的现象;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发挥不明显,村干部值班制度落实不严格,活动场所开放程度低;党内活动开展不规范、不常态,形式大于内容。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三是基础保障有待提升。在服务阵地上,前两年我们在全市开展了村级活动场所“清零”行动,但从脱贫攻坚暗访督导情况看,无活动场所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村级活动场所老化,设施破旧,面积不达标;有的村达到了“一厅五室”的标准,但利用率不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在经费保障上,村级运转经费依然偏低,加上报刊征订、组干部补贴等支出,运转经费所剩无几,无法保证正常运转和服务群众需要;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两委”无钱办事、无力为群众服务现象比较突出。这些问题,有的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更为突出,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第三、是对组织工作方法方式的集中检阅。通过脱贫攻坚,我们应该认真审视、对照反思组织工作自身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一是方法需进一步创新。由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基数大,前些年,我们在示范带动上下劲较大,强村树典型,弱村搞帮扶,注重了抓“两头”,但在中间这个“大多数”上用力不够。比如,在这段时间的督导中发现,不少村级党组织问题比较突出,活动场所破败不堪,支部生活难以正常开展,而这些村往往都是位置偏远、道路不便,在以往的检查暗访中经常被“漏掉”。在党建品牌的创建上,一些地方在党建创新上不够聚焦、不讲持续,单向化、碎片化现象明显,甚至地方换一任领导就换频道、提新口号、搞花样翻新,急于出成效、创品牌,有虚浮化倾向。二是“短板”需进一步补齐。工作中的短板问题,在脱贫攻坚中体现尤为突出。在机关,尽管已经出台了“固本工程”实施意见,但对具体实施上的督促指导还不够,仍然有不少单位落实基本党建制度不严格、不规范,抓党建的氛围不浓厚。一些机关党员干部对脱贫攻坚认识不高,片面认为是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事情。比如,XX地在先后两次被点名通报批评的情况下,但依然我行我素,对上级工作部署不上心、不落实,受到严厉问责。在城市,这些年我们对社区党建抓的比较紧,出台了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意见,拿出真金白银加大投入,城市社区建设日新月异,但是在统筹推进城市党建做的还不够。比如,流动党员管理、社区大党建格局、网格化管理等,都还需要下大功夫予以解决。在“两新”组织,通过这两年的努力,党组织组建率有了大幅提升,但与中央、省委全覆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并且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比较突出。比如,不少督导组的同志们反映,在“千企帮千村”活动中,一些企业不够重视,没能按市委要求开展工作,帮扶力量不到位,帮扶措施不具体,活动流于形式。三是责任需进一步压实。总书记曾经指出,抓党建必须抓责任制,抓责任制必须抓责任人,抓责任人必须抓第一责任人,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这些年,我们在强化党建工作责任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建立了全覆盖的抓党建述职评议体系,不定期开展随机暗访督导等,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但是在基层,一些党组织书记还没有像重视经济一样重视党建,抓工作时紧时松、韧劲不够,党建责任上紧下松、上热下冷现象依然存在。比如,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是主力主责主体,而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万名帮扶干部是来“帮助”工作的,主要发挥指导、协调、扶持、督促等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角色错位现象突出,驻村工作人员特别是第一书记在完成工作任务、承担工作责任上,往往被挺在前头。有的乡村干部认为扶贫工作是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事,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推”思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脱贫攻坚的有效推进。

二、用心工作,努力交上合格“答卷”

上周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党建工作汇报,就下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市委书记XXX强调,越是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越是需要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面对脱贫攻坚这一“大考”,我们只有用心工作、担当作为,正视问题、迎难而上,才能向市委交上一份合格答卷,才能诠释组织部门的忠诚担当。下一步,还要在三个方面再“用用功、补补课”。

第一、立足“精兵强将”引领脱贫,打造善打胜仗的干部队伍。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核心在党,关键在干部。一要注重改进作风。【宋朝有个叫王圭的,当了16年宰相,昏昏庸庸没有任何建树,只知道“取旨、领旨、传旨”,被人们讥讽为“三旨相公”。】现在我们有的干部也和网圭相似,工作虚浮,满足于参加会议、听上级要求、传达精神,工作只求“差不多”“过得去”。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绝大多数都与干部作风浮漂、工作不落实有关。转作风、抓落实,就是要不折不扣落实好省委书记谢书记提出的“对标中央、沉下身心、真抓实干、较真碰硬”16字要求。对标中央,就是要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做到思想到位、行动对标,令行禁止、听从指挥。沉下身心,就是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真正把脱贫攻坚当成个良心活,扑下身子、付出真心,视群众为亲人。真抓实干,就是要摸清实情、拿出实招,脚踏实地干、扎扎实实做。较真碰硬,就是要敢担当、有作为,不能当推三阻四的“踢球干部”、害怕风险的“鸵鸟干部”、躲事避事的“泥鳅干部”,以较真促认真,以碰硬求过硬。下一步,要通过内部的纵向监督管理和外部的横向监督制约,促进党员干部以从严从实的作风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二是注重激励引导。【西方有则寓言故事,北风和太阳争论谁的能力更大。他们决定,谁能让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赢了。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刮得越猛,行人衣服裹得越严。太阳把温暖的阳光洒向行人,慢慢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脱光了衣服,跳到了旁边的河里去洗澡。】对干部的日常管理也是同样道理,特别是在脱贫攻坚这种大战役中,不能只是一味地对干部提要求,更要营造一种主动作为的氛围,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学校”,作为检验考察干部的“赛场”,在脱贫攻坚一线发现、识别“千里马”,真正让实干的人实惠,让吃苦的人吃香。再如,对先进典型、先进事迹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一方面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是给予先进典型应有的荣誉。今天上午,在市委庆祝“七一”表彰会上,我们就表彰了一大批在扶贫攻坚等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三是注重关心关爱。扶贫干部带着组织重托,带着贫困群众期待,放下机关的舒适工作,扛着责任和压力,给予他们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是组织部门的职责所在。组织部门作为干部之家,更应该让干部感受到家的温暖,在政治上给予关心、生活上给予关爱,帮助干部解决好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给他们“兜好底”,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比如,要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以前我们是“不调整不谈话”,造成了对干部了解掌握不够,干部有困难也没地方倾诉。今后,我们在日常工作、调研座谈、督导暗访的时候,要积极主动地找基层干部谈心谈话,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能解决的及时帮助解决,即使暂时不能解决,也要让他们有一个倾诉的渠道。前不久,市里组织对市派第一书记进行了体检,各县区也对县派第一书记进行了体检。这种做法就很好,下一步,还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关心他们的实际困难。“患难见真情”,只有在干部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才能不断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干部相信组织、依靠组织,自觉地服从组织决定。

第二,立足“强基固本”推动脱贫,构筑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基层党组织作为脱贫攻坚中最前沿阵地的“基本作战单元”,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一线指挥部”作用,使之真正成为精准扶贫的攻坚堡垒,才能打好、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一要持续在强化政治引领上下功夫。XXX书记曾经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都为群众办了很多实事、好事,老百姓得到了不少既得利益,但是大多都是直接打进了群众的银行卡里,他们没有切身感受到农村支部为他们办的好事,缺乏应有的获得感。出现这种现象,从根子上讲,是我们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不强,老百姓不知道谁在为他们服务。政治功能不强,直接原因是基层组织建设不力,但主要原因是支部书记能力不强。比如,全市XX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大多数是因为支部书记缺失或能力不强。所以说,强化政治引领,建强基层堡垒,首先必须选准配强村书记。针对当前村支部书记年龄偏大等问题,要以明年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提前摸底、提前谋划,利用换届加强对村级班子结构的调整优化,通过吸纳返乡人才、致富能手、退复军人、大学毕业生等群体进入村“两委”班子,进一步优化村干部队伍特别是支部书记队伍年龄结构。要特别注重村“两委”班子建设,发挥好村级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上的引领作用,探索“党支部+”的扶贫模式,实现扶贫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要持续深化拓展运用“四议两公开”法,特别是脱贫攻坚中的一些重大决策事项,都要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以决策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推动扶贫政策落地见效。要着力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引导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通过党员承诺践诺,树立起先锋形象,让群众感受到信仰信念的力量。二要在持续强化服务功能上下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大力推进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脱贫攻坚中,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持续深化便民服务机制。在乡镇,我们按照中组部“把信息化手段与党建工作相结合”要求,已经试点建设了XXX个乡镇党群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开发设计了党建管理、便民服务、事件处理、平安综治、电子商务等多个功能模块,提高了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下一步,还要通过合理规划服务项目,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拓宽服务范围,推动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功能由单一向多元提升。三是在持续强化强化基层保障上下功夫。【大家知道,宗教势力拉拢群众的方式十分简单,就是在群众生病或者有困难的时候,让教会的“兄弟姐妹”带上一两百元去看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层组织干部经费不足,帮助群众有心无力,群众就很容易被教会感化成信徒。】所以,为基层组织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障,既是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落实党建责任的重要内容。在村级服务经费上,要逐步建立经费合理增长机制,在今年提升村(社区)支部书记报酬的基础上,对其他“两委”班子成员的报酬也要逐步提升,同时,要探索建立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机制,增加村级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保证村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基层基础保障,让基层组织有钱办事。

同志们,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组织部门责任在肩、责无旁贷,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工作、务实重干,攻坚克难、奋发有为,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上一篇:领导给员工寄语大全下一篇:朗读指导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