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新常态与民生

2023-01-09

1 经济新常态基本内涵

经济新常态的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常态”,一是“新”。所谓“常态”,是指相对稳定、经常存在的状态,时间上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而是一个未来的趋势,或许是十年八年,或许更久。所谓“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经济新常态的提出,也就意味着中国经济要摆脱“旧常态”。所谓旧常态,是指过去那种片面追求高速度,不惜以牺牲环境、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速度一下来,就靠国家政策刺激,靠投资拉动,以重新恢复经济的高速增长的一种状态。

2 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

2.1 速度换挡

目前,有很多人不能准确把握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减速的趋势,想当然地认为7~8%的增长是一个很差的速度,认为应该通过政策刺激,让经济增速再回到8%以上的高速轨道上去。为何要换挡降速?一是经济总量大,我们是在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这样一个基数上的增长,在基数这么高的情况下,再追求高速度环境支撑不了,能源支撑不了,资源支撑不了,进口依存度越来越高。二是“目前的问题出现不是周期性的,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我国经济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先筑底,后回升”。

2.2 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的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你生产的我不需要,我需要的你又没有(中国游客到国外抢马桶盖、疯狂购买外国的化妆品、奶粉等就是实例)。因此,中央决定从供给侧改革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从生产领域化解产能过剩,淘汰僵尸企业;加强有效的、优质的供给,减少无效的、低端的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

2.3 动力转换

经济发展要从劳动力驱动、投资驱动,转向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要靠劳动力投入、资金投入、科技和环境等诸要素共同作用。过去30多年,资金投入和“人口红利”被认为是造就“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源泉。我们从“人口红利”来看:计划生育前,每个家庭都有2~3个甚至更多的孩子,这些孩子长大后,加入劳动大军,所以,我们的青壮年劳动人口很多,很长时间里我们享受着“人口红利”。(东南沿海大批代料加工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由于我们的年轻劳动力多,招工容易,所以企业的工资成本也很低。实行计划生育30年来,人口的红利已经进入退潮之际,特别是近年来,劳动人口急剧减少,直接导致劳动者短缺和工资持续上涨,人力成本大幅提高。所以才出现企业盈利减少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再靠增加劳动力来拉动经济已经不行了。从资本投入看,劳动人口减少的另一面,是老龄化到来,被供养人口增加,供养支出上升,过去我国人口负担轻,可以维持高储蓄率,从而带来高投资,今后随着储蓄率的下降,可用于投资的资本增长也将放缓。既然劳动力和资本这两个牵引经济的动力都出现了问题,企业要生存发展,改革和科技创新就成为决断企业未来的关键因素。所以,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这就是动力转换的含义。

3 经济新常态与民生的关系

3.1“速度换挡”与我们的关系

速度换挡就是告别过去那种10%上下的高速增长状态,进入到7%~8%的“常态增长”阶段。大家想想,速度换挡与我们是否有关系?如果说无关系,从2005年开始近十一年来,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每年都是以10%的增幅上调,为何2016年下调到6.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16年4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确定6.5%左右的调整水平,是综合考虑了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的。第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第二是财政的支付能力。因为去年经济增速是6.9%。2015年全国一般性预算收入增长5.8%,中央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都比以前年度增幅要低。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养老金增长幅度下调就不难理解了。习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说,我们要“敢于经历痛苦的磨难,适当提高换挡降速的容忍度……”。

3.2 结构调整与我们的关系

目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方面,中央下决心关停钢铁、水泥、煤炭等领域那些产能过剩、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的僵尸企业,另一方面,通过税收和政策优惠大力扶持那些适销对路、消费者(下转第24页)需要的朝阳产业。在这种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必然会带来部分职工下岗失业、收入降低等阵痛。如果我们有家人遇到这种情况,要求我们从新常态下国家结构调整的大局方面加以理解,给予配合。同时我们要相信党和国家会对我们的生活做出妥善安排。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做出明确部署:“要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器作用,把重点放在兜底上,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要增加失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财政资金”。

3.3“动力转换”与我们的关系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要求企业必须重视科技创新。那么,客观形势要求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必然要求它的员工懂科技会创新。换句话说就是,新常态下,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都要被要求懂科技会创新。因此,懂科技会创新是我们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首要条件。不论是我们个人,还是我们的孩子,科技创新能力强,才能适应新常态下的社会生存。另外,随着新常态下的结构调整,传统的低端的岗位用人需求萎缩,而与新技术新科技联系紧密的行业、人才却满足不了岗位需求的增长。所以,我们在自己加强学习的同时,还要引导教育我们的孩子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技能人才,以更好地适应新常态下的社会。

3.4 风险防控与我们的关系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家要时刻注意防控楼市风险、企业债务风险和银行的金融风险发生。前些年国家为拉动经济,为解决财政收入,房地产业一度发展失控。到处是建筑工地,一处处楼盘腾空而起。然而,除了一、二线城市稍微好些外,三四线以下城市的楼市供给远远超过了居民的需求,出现了许多长期无人居住,杂草丛生的“鬼城”。盖楼的钱是从银行借贷来的,楼卖不出去,建筑商没有钱,建筑工人的工资发不出来;楼卖不出去,银行的贷款自然就无从还起。银行的钱是哪里来的?是企业和广大储户的存款!是国家的钱袋子!楼市的风险牵涉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4 主动引领经济新常态

习近平指出,中国将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发展,更加坚定地深化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在主动出击下,才有机会将稳增长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中。新常态背景下,只有主动才能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并促进经济增长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生产端实现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在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我国就业压力也出现了缓解的趋势,无论是对农业、生态文明、民生、扶贫都能起到积极作用,这将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赢得更多的财富,做到真正的财富于民。

摘要:201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关键词:新常态内涵,新常态特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上一篇:对接上海示范区背景下房价上升促进还是抑制了居民消费——基于嘉兴市五县两区县域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下一篇:如何当好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