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共青团范文

2022-05-28

第一篇:江苏省共青团范文

申报“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干部”“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

关于申报2011“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干部”、“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

部”的通知

各学院:

2011年,全省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省委和团中央的部署要求,全面履行团的四项基本职能,全力实施“青春燎原计划”,深入开展共青团系统“双争先”主题实践活动,在全省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团组织和优秀团员(团干部),有力促进了基层团的建设,活跃了基层团的工作。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团结引导全省团员青年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而努力奋斗,团省委决定,在2012年“五四”期间表彰2011 “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干部”、“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

(1)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2)遵纪守法,品德高尚;

(3)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业绩,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4)自觉遵守团的章程,模范履行团员的各项义务,积极参加团的活动; (5)符合团员创先争优“四带头”的标准,在“双争先”主题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

(6)曾获得校级团委表彰。

2、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干部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

(2)遵纪守法,品德高尚;

(3)忠诚党的事业,注重党性修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

(4)热爱团的岗位,认真执行团的上级机关作出的指示和决议,坚持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和青年需求扎实开展工作,在团的岗位上取得突出业绩;

(5)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密切联系青年,竭诚服务青年,在青年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号召力;

(6)从事团的工作一般不少于3年;

(7)在带领基层团组织和团员深入开展“双争先”主题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

(8)曾获得校级团委表彰。

3、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

(1)扎实开展团的工作和活动,工作具有鲜明特色,团员参与踊跃,在青年中有影响;

(2)组织设置规范,工作制度健全。按期换届,认真履行民主选举程序,团的委员会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经常开展团员教育、团员管理、团员发展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带动所属支部建设,支部工作有活力;

(3)团委班子能力强,业务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团结进取,作风扎实,富有开拓创新精神;

(4)符合基层团组织创先争优“四个好”的标准,在“双争先”主题实践活动中成效显著; (5)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从第十一批(团苏组字„2009‟37号)、第十二批(团苏组字„2011‟3号)、第十三批(团苏组字„2011‟20号)“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中择优申报;

(6)择优评选“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从申报的“省五四红旗团委”择优推荐。

4、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

(1)工作活跃,有效吸引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在所在单位和青年中得到高度认可;

(2)组织设置规范,工作制度健全。按期换届,认真履行民主选举程序。经常开展团员教育、团员管理、团员发展工作;

(3)认真落实上级团委的各项工作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团的工作; (4)符合基层团组织创先争优“四个好”的标准,在“双争先”主题实践活动中成效显著;

(5)择优评选“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从申报的“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中择优推荐。

二、申报名额

各分团委可以上报“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1名、“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干部”1名、“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1个、“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1-2个。

三、有关要求

1、各学院分团委要对评选工作高度重视,统筹考虑日常工作表现与“双争先”主题实践活动情况,对拟申报的个人和单位进行全面考核,真正把工作成效突出、创建措施有力的优秀个人和团组织推荐上来。通过申报评选,形成正确导向,激励和调动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团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申报材料要做到客观、准确,实事求是。

2、各学院分团委要对拟申报单位和个人进行全面了解和考核,确定符合条件,在听取党组织意见的基础上,确定申报名单,推荐的优秀个人要在单位进行公示。对申报材料严格把关,督促、指导申报人认真、准确、详细、如实填写申报表格。申报表中所有项目必须准确填写不能空白。

3、严格把握时间进度要求,按要求撰写申报事迹材料。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撰写申报表及1000字以内的事迹材料,将各类奖项的申报表和申报材料(用A4纸正反面打印)按要求盖章,在2012年3月25日前送至校团委(电子文档发至twggxx@nau.edu.cn),逾期不报,视为自动放弃。

团委

2011年3月13日

第二篇:共青团江苏省苏州职业教育中心校委员会

苏职教中心校团〔2007〕01 号

★团委2007年工作计划

2007年,是全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是苏州市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冲刺一年,也是我校实现“十一五”规划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高水平、高起点的尹山国家级基地二期建设全面启动,升级更名为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全面建设江苏省首批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职教中心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快速发展期、关键期。

2007年我校团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团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密围绕学校改革发展中心工作,结合我校实际,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切入点,以社团建设、业余党校、业余团校、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以团总支为工作主体,以实践活动为基本途径,以“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我校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工作!

一、坚持德育为本,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深入贯彻党中央16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实施团员青年理论武装工程。

1、坚持实践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充分发挥团组织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加强服务未成年人工作的品牌建设。立足“党政所需,未成年人所求,团队组织所长”,以建党86周年、清明革命烈士纪念碑扫墓、“五四”、“十一”等纪念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二是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广泛开展18岁成人宣誓仪式、学雷锋等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自觉实践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2、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用科学理论构筑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柱。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各团总支要针对不同团支部的团员年龄、身心特点,专业特色,依托“团章”、“苏州日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青少年读本等材料,

引导青年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真正深入头脑、扎根人心,转化为广大青年的自觉行动,把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苏州和学校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各项决定精神上来。

3、进一步完善学生业余团校、业余党校建设。2007年校团委将与校党委紧密配合,结合我校特点,在原有学生业余团校、学生业余党校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组织结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努力加强非团员和骨干团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党的基础知识早期教育,并结合道德实践和体验教育,使他们对党团知识有更为深刻的了解,进一步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统一到学校发展、努力学习、奋发有为、建功立业上来。

二、坚持合作创新,进一步理顺和完善社团联合会各项工作

校团委自2005年以来,坚持以职校生这一群体为研究主体,以学生社团这一新型德育模式为研究方向,坚持“深进去,跳出来”和“抓大放小”的工作原则,针对学生专业、爱好等积极鼓励、指导学生成立学生社团,到2006年底社团数已达到18个,在对各社团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基础上,联系社团现状,结合德育的时代性、规律性,于2006年12月8日创造性的成立了社团联合会,来统

一、科学、规范管理学生社团。

为进一步完善、创新社团联合会的工作,2007年校团委工作思路明确,校团委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调研,继续加强与我校各处室,特别是各专业办、基础办、学生处的合作,再继续筹建一批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社团,与此同时,理顺社团联合会的工作思路,完善社团联合会的工作制度,创新社团联合会的工作方法。

不管是以文化娱乐为主的浅层次实体文化形态,还是以求知型、思辩型为特征的高层次精神文化形态,学生社团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对于活跃校园文化,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根本目标有积极作用。我们相信,社团联合会的工作为健全和完善学生社团的管理体制,促进和保障学生社团积极健康的发展,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工作模式等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坚持主题教育,充分挖掘和发挥团组织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1、进一步深化“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认真提炼总结本次活动的成果和经验,对例如“校园保洁”等可持续操作的活动项目进行深加工,巩固和扩大教育活动成果。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完善团员意识教育的长效机制和工作制度,努力形成团员意识教育长抓不懈的工作格局,切实增强广大团员的

政治意识、组织意识、模范意识。

2、围绕“诚信、责任、法律”的主题,从广大青年身心特点出发,以团总支为单位,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拓展团员的综合素质,活跃校园文化。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继续加强与有关处室、专业办的合作,开展好“2007男子篮球、女子软式排球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18岁成人宣誓仪式、迎新汇演等活动,并积极筹划“社团展示月”、“校园十大歌手”、优秀团员巡回演讲等活动,搭建既有主旋律又富多样化,既有高品位又多层次的学生活动立体展示平台。

3、根据学生实际,开展养成教育、吃苦耐劳等主题教育。积极配合学生处“5S”管理、“怎样做人和做怎样的人”等主题活动,以团总支、团支部、各社团等为主要阵地,开展诸如“美丽校园”、“校园反光镜”图片展、“文明礼仪在身边”征文、演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关注校园环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责任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

4、团校、党校要充分发挥服务同学成长成才的育人职能,通过举行主题为“成功踏入职业发展之路——职业设计与成功面试”、“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困惑与应对”等类似讲座积极组织团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主题教育。

5、团总支结合各年级、各专业、各层次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包括知校、爱校、荣校教育,校风学风校纪教育,责任意识教育,诚信教育,入党教育,成才教育,文明离校教育等内容。

四、坚持梯队建设,努力培养和提高团学干部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从学校改革发展实际出发,以团学干部成长需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团学干部培训和青年教工队伍建设。通过举办2007年团学干部培训班,采用听取专家讲座、先进团组织经验介绍、小组讨论、集中学习、撰写体会文章和外出考察等形式,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学干部队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作条件,采取多种形式,努力加强与兄弟学校、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组织服务好教育局“五四”杯青年教工男子篮球赛,进一步加强对教工团总支工作的指导,把广大青年教工思想统一在学校发展大局上来,努力工作,在学校整体发展基础上实现自我价值。

五、坚持科研领先,不断探索和创新团的自身建设

强化团学工作调研和理论探索,以科研带动团工作自身建设。今年我校团理论研究的主题是“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以调查问卷、讨论会、研讨会、现场会等形式,深入到青年中去,了解基层青年需求、社会需求,传达党政领导的工作思路,增强团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为学校各项工作决策作好数

据支持、实情汇总。

1、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着力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继续完善对团总支工作评估考核的整套管理制度,并将要求细化、标准量化,增强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2、加强运行机制创新。为实现团的工作连续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创建团的项目化运行机制;要树立按章理事、依法行事的观念,逐步创新团的规范化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共青团工作规范运行。同时坚持党建带团建,坚持在创新中巩固,在适应中加强。

3、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不断探索新时期的共青团工作方法,利用网络新载体扩展团的工作。

2007年,我校团委将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校党委、教育局团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一致,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以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职教中心青年为苏州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我校实现“十一五”各项奋斗目标而继续努力工作!

二00七年三月十四日

主题词:团委2007工作计划

抄报:教育局团委、校党委

抄送:校办公室

共青团江苏省苏州职业教育中心校委员会2007年3月14日 印发 拟稿:陶华山打印:陶华山(共印:5份)

第三篇:共青团江苏省委

共青团江苏省委 江苏省学生联合会

团苏委联„2006‟74 号

关于表彰2006年度江苏省

“优秀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干部”的决定

在过去一年里,全省各大中学校学生会、各高校研究生会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团委的指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紧紧围绕学校工作中心,认真完成团省委、省学联所部署的各项工作,在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创新和校园文化活动等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各级学生干部勤于思考、踏实工作、乐于奉献、开拓创新,为服务广大同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进一步加强学联、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建设,鼓励先进,树立典型,团省委、省学联经研究决定授予张侃等177名同学“2006年度江苏省优秀学生会干部”称号;授予赵小康等29名同学“2006年度江苏省优秀研究生会干部”称号;授予彭羡等292名同学“2006年度江苏省优秀学生社团干部”称号。

希望获得表彰的同学要戒骄戒躁、认真总结,不断探索创新,取得更大成绩。各地各高校团、学组织要进一步贯彻中央8号、16号文件精神,常抓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主线,加强青年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新的贡献。

附件1:2006年度江苏省“优秀学生会干部”名单 附件2:2006年度江苏省“优秀研究生会干部“名单 附件3:2006年度江苏省“优秀学生社团干部”名单

共青团江苏省委 江苏省学生联合会

2006年12月15日 附件1:

2006年度江苏省“优秀学生会干部”名单

南京大学 张 侃 潘 静(女) 陈 璐(女) 东南大学 巴士阔 毛 峰 储卓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审计学院 南京体育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张 景 李 磊(女) 张建红(女) 周义昌 蒋 林 柳春娜(女) 李 岩 孙远斌 谭智赟 吕 慧(女) 孔一力 雷 宇 曹 楠(女) 倪艺洋(女) 余世杰 刘 畅 徐佳亮 徐兆军 屈东清 师鸿儒(女) 王 超 徐 辉

张林琳(女) 黄茂鑫 徐 欢(女) 王楚轩(女) 刘 蓓(女) 郭小乐(女) 申卫巍 孙经纬

刘贵荣(女) 秦 珊(女) 李新立

东 伟(女) 方梦阳 陆钟颖(女) 丁娅菊(女)

江苏警官学院 刘 峰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郭大洋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雷旭斌 江苏教育学院 张佳宇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杨漪雯(女)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徐瀚超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孔立华 刘 青(女)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赵 予(女)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丁青松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徐玉敏 俞 佳(女)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杨 科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阮兵兵 冯仰胜 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李国益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孟 新

三江学院(民) 李 颖(女) 郑 鹏 晋少卿(女)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民) 季一飞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民) 林 宁

江南大学 陈 健 孙士勇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潘 勇

中国矿业大学 孙 川 费开智 于东海 徐州师范大学 耿 涛 张 弛 徐州医学院 姚梦夏(女) 左 俊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李 曼(女) 黄建峰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李 萍(女)

江苏大学 赵春丽(女) 王明广 薛颖君(女)

江苏科技大学 吉李祥 莫子力

扬州大学 刘 璐(女) 徐芳媛(女) 南通大学 林晨阳 潘 烨 王 振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校 范阳阳(女)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吴 强

苏州大学 刘娅静(女) 邓 君(女) 宋加坡

杨若凌(女)

苏州科技学院 韩天莹(女) 赵思聪(女) 常熟理工学院 杨晓芳(女) 孙文茜(女)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叶 茂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孙海亮

盐城师范学院 杨 娟(女) 杨悦悦(女) 盐城工学院 韩 旸(女) 蒋 楠(女) 淮阴师范学院 张艺凡(女) 卢金邦 淮阴工学院 石 虎 蒋琢晖 淮海工学院 吕中贤 万明礼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杨芹芹(女) 束 强 江苏工业学院 孙 杨(女)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卞建军

南京市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马 俊 江苏省教育学院附属高中 王 玮 南京外国语学校 墙 晟 金陵科技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 南京市高级技术学校 无锡市

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市

徐州工程学院 徐州第二中学 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工程学校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徐州教育学院 吴慧慧 张煜雯(女)丁 军

熊 云(女)叶建平(女)金 磊 孙 浩 周龙年(女)吕登建 拾 烁 高 鹏 戴轲轲 孙加善 潘 帅 沈 刚

镇江市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宋 阳 徐 洁(女)

扬州市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庄 亚(女) 扬州广播电视大学宝应分校 夏荣荣(女)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教育学院 江苏省高邮中学 江苏省仪征中学 南通市

南通职业大学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南通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 苏州市

苏州大学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市第十中学 苏州市职业大学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盐城市

江苏省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丁佐罗 王 树 翟博文 王媛媛(女)

张成元 房媛媛(女) 江海燕(女) 郭冬非

龚文强 刘尊位 焦一平 钱士俊 张旭升

陈 茜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张敏剑 江苏省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徐 亮 盐城高级职业中学 赵 青

淮安市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冉晓艺(女) 淮安职业技师学院 江希杰 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曹 东 江苏省淮阴卫生学校 陈露露(女)连云港市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沈亚南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徐 琦 连云港广播电视大学 李 想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仲 妮(女)常州市

常州工学院 刘 峰 周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张 慧(女)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韩 雪(女)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陈 超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陈政权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徐 倩(女)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袁四辈

泰州市

旺 郭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徐 希(女)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王海波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谭 亮

宿迁市

泗阳致远中学 李小忱(女) 宿迁中学 宿迁学院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朱晓晨(女) 刘晓峰 洪 雷 附件2:

2006年度江苏省“优秀研究生会干部”名单

南京大学 赵小康 孙 羽 东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 江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徐州医学院 朱 懿 张 梁天龙 葛建文 赵琳琳(女)刘军弟 李玲玲(女)江 淮 刘 铁 殷传军 黄叶平 王 璜 王征洋 余东升 钱庆利 山丽杰(女)吴海进 陆 宁 闫志凌

悦(女)

江苏大学 佟西周 江苏科技大学 汲 铮

扬州大学 周晓萍(女) 于志海 南通大学 孙琳琳(女) 苏州大学 朱 兰(女) 苏州科技学院 江苏工业学院 许天啸 曹文凤 附件3:

2006年度江苏省“优秀学生社团干部”名单

南京大学 彭 羡(女) 梁 颖(女) 林 涛

东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张 蕾(女) 刘伊南(女) 胡清心(女) 张石磊

王 剑 孙 俊 石 林

吴金晨 许 寅(女)

邢 芳(女) 范燕萍(女) 顾 晴(女)邬兰(女) 孔祥勉(女) 贾恒毅

丁丽娜(女)

文 栋 涂水平 吴晓丹(女)

王新瑞 刘振宇

王大伟 张 伟 李 根 陈 露 刘欣欣(女) 孟繁勇 邱逸彬 刘荣华 涂 霖 朱仔伟 陈佳焱 余 淦 黄 姝(女) 张业青 闫 朋 孙海燕 孙英迪(女) 周益平

冯建伟

陈继平 杨少斐 裘凯锋

尤 嘉

宋 佳(女) 陈 相 匡 凤(女)

李璞伸(女) 沈定成 成 瑶(女) 南京财经大学 尚凤奎 国玉林 孙 寻(女) 南京医科大学 房铭铭(女) 沈 菁(女) 南京中医药大学 臧杰东 孙 龙 张 玮

周 骁

南京审计学院 南京体育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警官学院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江苏教育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刘君庭(女) 张佳玲(女)帅 婧(女)

李加刚 瞿天仪(女) 鲁明鸣

赵 昆 孙 昊 仝延锋 陈小忠 王剑飞

黄 剑 包璐嘉(女) 张 婧(女) 冯 英 张伽豪 刘 洋 郭 镇 任志祥 徐义伟 杜 雷 张光耀 阎 增 马 杰 候 丹(女) 孙钿钿(女) 周 凯

汪 杨

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苏 莉(女) 徐德明(男)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张玖亮

三江学院(民) 曹 益 卓雪芳(女)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民) 李志远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民) 黄彩斌

江南大学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徐州医学院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扬州大学 (女)

(女)

王 新(女) 李鹏程 冯 伟

余晓林 胡 泊 申贺旭 陈 剑 王 超 张春荣

赵安然(女) 赵 媛(女)

陈宝君 褚 波 房笑如(女)张 宏 尤小晔(女) 杭金磊 杜 奎 范育春

严 洋 张晓旭 周 明

许亚燕 周尚飞 杜明拴

俞 玲(女) 陈 强 吴 也

高 永

胡 盼(女) 王 浩 杨婷婷王 掺(女) 沈 波 李 端

李 超 孙京京(女) 杨 远

(女)

南通大学 闾 振 孔 乐 花 蕾(女)

吴丹丹(女) 钱凯明 陈锡发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王 衡 董 原 汪亚兵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林 怡(女)

苏州大学 唐 雷 黄 燕(女) 李熟了

付海峰 余姗姗(女) 陆祥康

郭亚芳(女) 陈 希(女) 苏州科技学院 赵裕堃

常熟理工学院 沈 娟(女) 陈 桦(女) 李莎莎(女)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倪丽丽(女)

盐城师范学院 刁 攀(女) 冯 春 刘 强

王立彦 郦 滟(女) 盐城工学院 王 杰 陈 晟

淮阴师范学院 陈旭浩 张 勇 郑纪美(女) 淮阴工学院 方 贞(女)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周 皓(女)

淮海工学院 符 耿 詹作云(女)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陆玲霞(女) 江苏工业学院 杨 琨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孙文静(女) 南京市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李 伟

金陵科技学院 杜 成(女) 刘 丹 南京晓庄学院 殷 庆(女) 溧水职业教中心校 王文文(女) 南京市第十二中学 南京市中华中学 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南湖高级中学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南京市第六中学 无锡市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无锡立信职教中心校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江苏省宜兴中学 无锡市第一中学 王 珏(女) 黄思远 王梦娅(女) 曹天玄(女) 卢庆忠 赵雅楠(女) 霍圣洁(女)

姚宇虹(女) 洪春园 丁小燕(女) 周 颖(女) 钱明月(女) 林 军 吴 赟(女) 范叔奇 王 昊 江苏省天一中学 胡 菲(女) 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 唐凌芸(女)

徐州市

徐州工程学院 申晓琳(女) 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刘 超 徐州广播电视大学 丰县宋楼中学 沛县第二中学 铜山中学 邳州宿羊山高级中学 睢宁高级中学 新沂市第一中学 徐州第一中学 徐州文化艺术学校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徐州教育学院 镇江市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扬州市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高邮市第一中中学 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县实验初中 黄松华 卢玉龙 刘彦辰(女)张 多 胡朝清 王飞龙 童 斌 王晓亚 杭 艳(女)朱 晴(女)刘士玉

张 欣(女)吴小芳 冯 洁(女)顾一如

王星星

扬州教育学院 袁 晨(女) 仪征电大 吴花香(女)

南通市

南通广播电视大学 陈 波

如皋高等师范学校 季晓夏(女)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如皋市白蒲高级中学 如东高级中学 西亭高级中学 江苏省海门中学 启东市大江中学 南通第一中学 苏州市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常熟市第一中学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苏州吴县中学 江苏省黄埭中学 南邮吴江学院 苏州市第五中学 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中学 孙 辰(女) 朱逸雯(女) 陈 诚 邢千里 赵丽清(女) 尹晓燕(女) 王天天

贾安鹤(女) 周 英(女) 林思缘(女) 丁雪洁(女) 王雅伦(女) 袁 媛(女) 屠佳华(女) 季文浩 张陆颖(女)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李道富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汪 琛(女)

盐城市

江苏省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苏进春 明达职业技术学院 孙 洁(女) 江苏省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省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盐城高级职业学校 江苏省盐城中学 淮安市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省淮阴中学 江苏省清江中学 淮阴师院附中 淮安市清浦中学 江苏省金湖中学 江苏省淮州中学 淮安市新区实验学校 戴吉祥 田建军 周永梅(女) 庞 星(女) 王爱华 侍丽华(女) 唐超力

梁亚婷(女) 陈 伟 骆 宇 陈晓暄(女) 吕 笑(女) 陈 娟(女) 李 根 李文艳(女) 王忠建

连云港市

连云港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张丁伊 连云港市职业技术学院 邓文超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秦绪胜 连云港市财经高等学校 高俊龙 连云港市工贸技校 马东开 连云港市师专附中 李普凡 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李潇潇

常州市

常州工学院 庞兆峰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蔡宗谕 阮(女)

仝玉展(女)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钟 勇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陆旭晖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张 进 常州市第一中学 刘 弦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张天择 常州市北环中学 杭乐菲(女) 常州市花园中学 芮雪君(女)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王也驰

泰州市

成 宋鸳莺 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高中 谢 頔(女) 姜堰市二附中 杨 懿(女) 江苏省泰州中学 胡 彤(女) 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纪建伟 靖江高级中学 张可儿(女) 泰州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宿迁市

江苏省泗洪中学 宿迁青华中学 宿迁学院 江苏省泗阳中学 宿豫中等专业学校 宿迁区第一初级中学 沭阳南洋学校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宿迁市中等专业学校

王 阳 王兴波

杨 帆 余虹美(女) 余 顺 葛 啸 周海娇(女) 陈 添 胡毅为 刘敏利(女) 黄之江

主题词:学生会 研究生会 学生社团

干部

表彰

决定 抄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团中央办公厅、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办公室

共青团江苏省委办公室 2006年12月15日印发

(共印100份)

第四篇:2013年江苏共青团新媒体工作要点

发布人:张炜发布日期:2013-07-01 2013年江苏共青团新媒体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团十七大、省十四次团代会精神,以“我的中国梦”系列教育为重点,充分发挥新媒体对青年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共青团微博矩阵建设,形成全省共青团立体化新媒体构架。

一、以“中国梦”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为重点,通过新媒体活动加强思想引领的有效性

1、丰富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内容。紧扣青年成长的需求,围绕社会热点和青年关注焦点,积极与专业团队、校园媒体合作,制作编辑高质量、有内涵的微信、微博信息。通过尝试栏目化设计,根据青年转发量和关注度及时调整栏目,优选受到青年欢迎的内容作为微信、微博平台的固定栏目。

2、抓住特点时点开展集中性活动。加强与传统媒体的联系和沟通,根据媒体阶段性重点选题,在青年关注的“毕业季”、“开学季”及各种节日,设计符合青年需求和爱好的专题活动,通过与媒体关注焦点呼应,营造积极、健康、益趣的网络文化氛围。

3、举办微博竞赛。围绕团省委各项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策划开展各类微博主题宣传和互动交流活动。4月至10月开展“网聚正能量 共筑中国梦”微博竞赛,通过各阶段集中话题讨论,营造广大青年实现“中国梦”的良好氛围。活动各阶段及时总结,形成专报,活动结束后选择精彩话题回复编辑《网聚正能量 共筑中国梦 江苏青年微博书》。

二、开发推广青少年新媒体产品,拓宽服务青年成长成才途径

1、开设青春网络课堂。邀请高校、地方、企业各类专业人士为青年开设网上“青享汇”公开课堂,通过微信及江苏共青团网站提供涵盖人文、社会、艺术、金融等领域的课程,为青年创造一个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学习平台。

2、开展微创意展播。多渠道征集青年原创App游戏、创意视频、Flash动画、创意广告、微电影等作品,对优秀作品在予以奖励的同时,指导其优化作品,通过运营商网上商城进行发布,并通过江苏共青团网站和微信平台进行展播。

3、开发江苏共青团新媒体周边产品。通过开展网络摄影大赛、手绘地图大赛、正能量漫画大赛,征集展现江苏青年健康昂扬风采的图片作品,制作“青春江苏”明信片,传递青春正能量。

4、实施“全省青少年信息服务”微计划。收集整理就业创业、志愿服务、希望工程、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等江苏共青团服务青少年工作举措,利用微信的自动回复和交流功能,建立一个综合性的、互动化的青少年服务平台。在提供微信综合咨询服务的同时,根据团省委阶段性重要工作,部门重大活动,建立专题服务平台,提供专项咨询服务。

5、组织青年开展网络线上线下活动。积极探索社会化合作,尝试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组织青年开展环境保护、志愿服务、爱心捐助等活动。结合团省委重点工作,形成网络与实体联动效应。

三、建立健全立体化新媒体构架,形成多元化宣传平台

1、构架全省共青团微博矩阵。整合全省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微博网络,打通各级团组织微博互联互通渠道,形成全省团的微博整体联动效果,在重大事件中统一发声。

2、开通全省各级团组织官方微信。根据所联系的不同青年群体在微信账号开设微信群(讨论组),形成覆盖全省青年骨干的江苏共青团微信集群。指导各地做好官方微信平台的使用和管理。阶段性整理精选微信内容,编辑微信电子杂志,通过江苏共青团网站和手机客户端发布。

3、改版现有江苏共青团网站。在通过网站实现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功能的同时,嵌入微博墙、视频栏等受到青少年欢迎和关注的栏目,形成我省共青团的交互、开放、广泛兼容的青年特色网络平台。

4、建立“掌上江苏共青团”。针对青年手机上网需求, 制作符合手机浏览器使用的WAP版“江苏共青团”网站,加强网站浏览的便利性和互动性。开发适应苹果、安卓等主流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江苏共青团”APP客户端,与江苏共青团网站实现数据同步,与微博平台信息共享,实现网站信息个性化定制功能。

5、打造江苏共青团新媒体CIS。设计制作江苏共青团新媒体中心LOGO ,在所有外宣图文设计、部门人员名片中显示江苏共青团微博、微信二维码及部门标志,展示江苏团新媒体中心阳光向上的整体形象。

四、加强培训交流,提升全省共青团新媒体运用水平

1、开展新媒体工作培训。举办全省共青团新媒体运用专题培训班,培训一批既懂团务知识,又善于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的团干部。充分利用江苏校媒现有资源,建立校园新媒体工作队伍。加强与广东、上海等新媒体运用先进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2、召开全省共青团新媒体工作推进会。出台《加强共青团新媒体工作的意见》,召开全省共青团新媒体工作推进会。就各地新媒体工作人员配备、资源条件保障等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各市微博、微信官方账户设置管理,明确考核要求。

3、汇编《江苏省共青团新媒体工作创新案例集》。征集评选各地、各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的优秀案例,汇编《江苏省共青团新媒体工作创新案例集》,努力提升全省团干部运用新媒体创新工作的能力。

第五篇:(新)共青团江苏省委关于开展“青春导航行动”的实施意见

共青团江苏省委

团苏委发[2011]11号

共青团江苏省委

关于开展“青春导航行动”的实施意见

引导青年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和战略任务。为全面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全团开展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的实施意见》(中青发[2010]17号)精神,结合“两个率先”对共青团组织履行基本职能的新要求和“青春燎原计划”的新任务,不断提升新形势下引导青年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现就在全省开展“青春导航行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两个率先’汇青春”为主题,大力开展“青春导航行动”,生动有效地传播党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主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广大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努力构筑推进“两个率先”共同理想的思想基础。

二、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

(一)主要目标

1、引导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2、引导青年树立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3、引导青年积极投身江苏“两个率先”的伟大实践,成为江苏率先发展、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生力军。

(二)基本任务

针对青年群体的不同类别、不同年龄、不同特征,灵活多样设置富有针对性的引导内容和丰富载体,将教育引导工作的目标要求与青年群体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青春导航行动”成为促进广大青年健康成长的生动实践。

1、针对大学生,要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成就,着力引导他们把坚持爱国主义与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统一起来,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针对进城务工青年,要联系务工青年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引导他们自觉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坚持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相结合,正确认识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3、针对企业青年,要针对企业改革和产业升级带来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国家建设目标之间的关系,努力在爱岗敬业、艰苦奋斗中成就事业,在服务企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实现个人价值。

4、针对农村青年,要牢牢把握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着力引导他们学习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和党对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增强科技致富意识,倡导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5、针对机关青年、自组织青年、青年人才等其它领域青年,要紧密结合所在组织的社会功能和青年特性,合理确定不同侧重、不同形式的引导内容和引导方法。

三、工作原则和重要内容

(一)工作原则

1、坚持青年为本,注重工作对象的普遍性。充分尊重青年主体地位和利益诉求,将解决青年的思想问题与解决青年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把青年是否满意,覆盖是否广泛,影响是否深入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2、坚持分层分类,注重教育内容的针对性。适应不同青年群体的差异和青少年心智成长的客观规律,确定不同层次、不同侧重、不同形式的引导内容和引导方法,将思想引导的目标要求转化为不同青年群体的内在需求。

3、坚持正面引导,注重传播方式的适用性。围绕引导青年根本目标,借力主阵地,唱响主旋律,努力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积极运用新媒体等青年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传播方式,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坚持统筹协调,注重推进工作的整体性。要与团的各条战线工作和各项品牌活动相结合,区分团的不同层级之间的功能定位和分工,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常抓不懈,形成整体推进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的合力。

(二)重要内容

1、科学理论武装青年

科学理论是引领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前进的指南。搞好思想引导工作,首先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青年,引导青年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不断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各级团组织要在抓好“学习型”团组织建设的基础上,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辅导、理论宣讲、学术讲座、讲坛学堂、读书活动等方式,在全省广泛开展“理论热点与青年面对面”活动,不断提高广大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团干部、大学生、青年知识分子和各条战线的青年骨干为重点,不断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注重发挥培养对象在青年中传播普及科学理论的作用,坚定广大青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形势政策教育青年

形势政策教育是开展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形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广大青年中深入开展集中性和经常性的形势政策与基本国情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青年深入学习和准确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和任务,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我国和江苏“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和“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等。各级团组织要以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为契机,通过形势报告、党团活动、主题班会、论坛讲座、成就展览、文艺表演等形式,积极运用互联网、手机报、远程教育网等新兴媒体,广泛开展以“立足新起点,建功‘十二五’”为主题的形势政策教育活动。

3、先进文化熏陶青年

文化塑造青年,青年创造文化。青年与文化从来就紧密相连、息息相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青年文化,用先进的文化熏陶青年、塑造青年。在引导载体上,既要发挥传统载体如主题文化活动、纪念仪式活动、文艺影视活动等正面教育优势,又要充分借助多样化的科技手段,探索通过文化产品,尤其是时尚文化产品、

草根文化产品和娱乐体验文化产品来渗透和传递主流价值和先进理念。要积极挖掘社会文化资源,创作、征集、推广一批既弘扬主旋律,又满足青年多样化文化需求,深受青年喜爱的音乐、歌曲、影视、动漫、游戏等现代文化艺术精品力作。通过在全省广泛开展“我的青春别样红”系列校园、企业、社区、乡村文化活动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红色经典文化,树立创新创业文化,引导时尚流行文化。

4、优秀典型激励青年

青春榜样对于青年人的成长具有强有力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先进青年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是共青团思想引导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我们身边的好青年”海选展示活动,精心设计开展青年典型大家找、大家推、大家评、大家学等活动,最广泛地发动、吸引和组织广大青年参与,大量选树青年身边的可学可信可亲的普通典型。各级团组织可结合各自实际,积极评选表彰好学上进、科技创新、自强不息、志愿奉献、创业富民、明礼诚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某一方面具有闪光点的“好青年”典型。通过寻访典型、青春故事会、电视访谈、网络交流、拍摄专题片、文艺汇演、编辑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向全省青年宣传和诠释典型,充分发挥身边的普通典型对青年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形成人人学习好青年,人人争当好青年的生动局面。

5、实践体验培育青年

实践是思想认识的源泉和归宿。实践体验对人的思想意识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深刻。通过实践活动教育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一大优势,各级团组织要针对当代青年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的特点,拓展青年参与实践的渠道,设计开展具有时代气息,融思想性、教育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参观走访、社会调查、志愿服务、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在实践体验中直观感受国情社情民情,客观理性看待社会现象。各级团组织要充分结合在基层团组织和团员中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将教育引导工作有针对性地融入和渗透到团的各项重点工作和品牌活动之中,尤其是在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保护母亲河行动、青年志愿者行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红领巾寻访”系列活动等团的重点品牌活动中鲜明地体现思想引导内涵。

6、善用媒体影响青年

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青年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成为青年交流、沟通、联络、聚集的重要方式。各级团组织要主动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和青年特点,善于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力量来影响青年。在努力提升团属媒体特别是团属网站建设水平的同时,探索媒体合作的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机制,通过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开设青年栏目、共建青年社区、创建专题博客,来打造各类媒体的团属平台,不断提升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结合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有利契机,联合城市门户网站、手机等新兴媒体共同开展富有思想内涵的教育引导活动。打造一支善于运用网络语言和手段引导青年的宣传思想文化骨干队伍,通过利用BBS、SNS社区网站、QQ群、MSN群等即时通讯工具发布引导信息、开展话题讨论,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

7、深入基层面对青年

面对面思想交流具有直观直接、生动灵活、互动高效、沟通充分等特点,在开展思想引导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青春零距离”活动,各级团干部要深入学校、企业、农村等基层单位,充分发挥情感、信任、友谊等因素在思想引导中的作用,直接面对青年进行深入沟通和互动探讨。通过个别谈心、党课团课、理论讲座、班组学习讨论、社团交流活动、思辨会等形式,经常性地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活动。既要深入青年、亲历亲为,又要积极邀请党政领导、专家学者、社会名人与青年进行恳谈式的沟通交流。既要注意了解青年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随机性的交流引导,又要有机制化谈心交流的安排,通过建立基层联系点制度,将与青年的面对面交流活动制度化、长期化。

四、组织领导和机制保障

1、成立工作机构。全省团的各级班子负总责,成立由各相关部门组成的“青春导航行动”联合办公室,对“青春导航行动”进行研究和部署。团的宣传部门具体抓好统筹、协调、督导工作,做好各类青年群体思想引导工作的总体规划,提供重点引导素材,编发工作简报,组织开展示范引导活动。团的统战、学校、城工、青农等部门要切实承担起青年人才、大学生、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和农村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的具体职责。

2、建立基层联系点制度。全省团的各级领导机关中层以上团干部每人建立两个以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基层联系点。要经常性地深入到联系点,及时、准确、深入了解青年思想,为基层团组织青年思想引导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际帮扶,并及时总结提炼基层引导青年好的做法,定期发布通报在全省范围进行推广。

3、加强对团干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各级各类的团干部培训、学习、交流等载体,用好团中央制作的分类引导青年工作的教学片和案例集,积极开展团干部的理论学习和从事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培训。要对青年的思想状况进行经常性的调查研究,通过建立青年舆情信息直报点,及时搜集青年思想状况变化,全面掌握青年思想动态,进一步提高青少年思想引导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各地在开展思想引导工作的同时,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中心工作和青年特点等具体情况,注重运用本地、本单位的事例和素材,研究制定适合本地、本单位使用的各类青年的《思想引导大纲》,使之更易于被青年理解和接受。

4、积极构建教育引导工作的保障平台。成立“青春导航行动”专项基金和导师团,不断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与相关单位共建一批江苏省青少年教育基地,为教育引导青年工作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和智力支持。全面加强与主流媒体、都市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合作,充分发挥团属媒体的作用,逐步完善思想引导工作的长效运用机制,努力提高共青团的舆论引导能力。适时开展“青春导航行动”创新奖的评选,把引导青年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成效纳入对各级团组织的工作评价和“五四红旗团委”评选之中。

5、正确处理好与团的其他职能之间的关系。要正确理清团的四项基本职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充分认识引导青年作为根本任务、战略任务的特殊地位,既要防止将引导青年与组织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等职能割裂开,又要防止将引导青年与其它三项职能混为一谈,用其它工作和职能替代引导青年,弱化引导青年职能的发挥。要将引导青年贯穿在团的各项重点工作和活动中,大胆创新引导青年工作的载体和路径,真正实现对青年的有效引导。

共青团江苏省委

2011年2月22日

主题词:宣传青春导航行动意见

抄报:省委,省政府,团中央

抄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团中央办公厅,团中央宣传部共青团江苏省委办公室2011年2月22日印发(共印260份)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江苏省共青团范文】相关文章:

共青团青春范文05-19

共青团作用范文05-19

共青团征文范文05-19

共青团致辞范文05-19

共青团寄语范文05-19

广州共青团范文05-19

共青团史学习范文05-26

共青团的作用范文05-26

中国共青团网范文06-04

共青团90周年范文06-06

上一篇:技术总监职责范文下一篇:介绍中国法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