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解说词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清西陵解说词范文

清西陵导游词

梦想的领域

驰名中外的清代皇家陵寝建筑群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永宁山下,古老的易水河从这里向东缓缓流去,它东北距北京120公里。清西陵自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营建泰陵,到1915年崇陵建成,历时185年。这里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妃园寝、王爷、公主、阿哥园寝等陵墓建筑共14座。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和其他80位皇室宗亲长眠在这青山绿水之中。整个陵区总面积800平方公里,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共有各类建筑432座。它们雕刻精细,气势恢宏,具有丰富的历史、建筑、生态文化内涵。

朝代优先权

陵墓的修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求得先祖对于后世的荫护,因此,历代皇帝对于陵址的选择都极为重视。清王朝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了更好地通知庞大的中原,他们竭力学习、接受汉文化。在陵寝制度和建筑形制上也极力尊崇历代传统,而且,汉文化中的风水学说也强烈地影响着他们陵寝的选址与营建。按照清王朝以孝治天下的规矩,雍正皇帝曾经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选过陵址,以求子随父葬。

而经堪舆学家再三相度,雍正皇帝将九凤朝阳山废掉,派十三弟允祥和风水大师高其倬另觅佳壤,终于在易县境内天平峪发现了上吉之地。这里北面有连绵的永宁山,如巨龙横卧中原,俨如一道屏障,南面有形态端庄的元宝山,东西两面则有九龙山、九凤山护卫左右,为天造地设的自然门户。稍远一点的东、西华盖山,山腰云雾缭绕,山峰高耸,北易水河从陵区蜿蜒流过。这样的自然环境非常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正是历代帝王梦寐以求的完美佳境。

为了自己江山永固、荫泽子孙的梦想,雍正皇帝的儿子乾隆爷不肯随父栖身西陵,而是在清东陵的胜水峪为自己选定风水宝地,不过,乾隆并不希望后世子孙各自择选吉地。所以他专门下诏,要求后代子孙在东、西陵隔代埋葬。于是他归宿清东陵的裕陵与爷爷康熙相守,嗣子嘉庆奉安于西陵与祖父雍正为伴。这样一来,出现了清东陵、清西陵并存的格局。然而,乾隆皇帝的旨意并未被后世子孙所遵循。道光皇帝就把清东陵宝华峪山陵因浸水的地宫拆除,而迁至西陵龙泉峪重建了慕陵。

别致的格调

东陵玉西陵同为一脉的清代皇家陵寝,然而,西陵的建筑颇为别致。

泰陵

泰陵是雍正的陵寝,也是清西陵中第一陵。五孔桥是大红门前第一座拱桥,它气势宏阔,像白色的巨龙镇卧陵前,向东西两边延伸的马槽沟,宛如飘带。

大红门是整个陵区的总门户,在它外面,有三座巍峨高大的石牌坊,这是西陵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它们一座居中面南横跨神道,两座各列东西,成品字形排列,与北面的大红门构成中国最古老的建筑形式——一个宽敞的四合院。三座牌坊形式相同,尺寸一样,高12.75米,宽31.852米,构成五门六柱十一楼的建筑形式。

艺术性

在雕刻艺术方面清西陵,比明帝陵与清初诸帝陵牌坊精巧而又繁复,在牌坊的梁柱上,雕有龙、凤、花草、海兽等纹饰;夹柱石上,“赑屃”昂首怒目横卧于顶端,与其周围的山川图案构成一幅“寿与山齐“的吉祥氛围。夹柱石正面,雕有龙、凤、狮子等图案,行龙抓握宝珠遨游天际,麒麟在梧桐树下引颈鸣嘶。这些雕刻栩栩如生,充满了动感,使大红门前的广场庄重肃穆中洋溢出灵动与轻盈。

在泰陵,2.5公里的神道作为中轴线贯穿南北,其间主要建筑有具服殿、圣德神功碑亭、七孔桥、石像生、龙凤门、三路三孔桥、神道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班房、隆恩门、东西配殿、隆恩殿、三座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及宝城宝顶。这些建筑有的居中,有的以对称的形式分列左右。这些建筑无论大小尊卑,都严格遵循了封建等级制度,这种布局给人以隆重、平衡的感觉,产生出和谐、统一的美学效应。

比较中西方建筑文化传统,可以追求山川自然形式的完美,是中国古代陵寝建筑艺术成就最突出的一个特点。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说过”皇陵在中国建筑形制上是一个重大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最伟大的例子。“泰陵建筑布局就是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把建筑物与周围天然的地理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典范。 近年来,清西陵管理处在泰陵举办了大型皇家祭祀表演,在威武的仪仗队的引导下,在御林军的护卫下,在臣僚的陪伴下,身着龙袍的乾隆皇帝端庄肃穆,向着父皇、母后的神牌三拜九叩,一种展孝思,溯源笃本,承统守业的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崇陵

崇陵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座帝王陵墓,埋葬着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崇陵建造于1909-1915年间,经历了清朝和民国两个时代。除基本遵循旧制外,又吸取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其殿宇所用木料均为异常珍贵的铜藻和铁藻,质地坚硬无比所以被冠之“铜梁铁柱“。

崇陵地宫是整个陵区内唯一打开并对游人开放的地宫。崇陵东面不远处的崇陵妃园寝中埋葬着广为人知的珍妃和瑾妃。

第二篇:清西陵调查分析报告及多景区游览感想

第二临床医学院09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作者:宋籽浔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主 题:旅游景区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调查时间:2009年7月27日至8月13日

调查地点:清西陵、白洋淀、鹤地水库、廉江生态公园、南湖生态公园、京唐港等旅游景区

清西陵调查分析报告及多景区游览感想

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年级:2007 专业:临床医学 姓名:宋籽浔

摘要:

在这建国60周年之际,我利用暑假时间,游历了祖国的秀美山河,并以此作为我的社会实践内容。我和同学游览了广东省廉江市的生态公园,鹤地水库;和家人游览了唐山市的南湖公园,京唐港;河北地区的白洋淀,清西陵等景区。在青山绿水中陶冶性情,增进了与同学间的友谊,增加了与家人间的情感交流。

游览和调查,引发了我对当地旅游发展的一些思考。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且以游记的形式对清西陵的情况作一个具体的分析,并对其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旅游景区 清西陵 现状 发展 正文

1. 实践概况

在廉江的生态公园,我们夜爬塘山岭,满天繁星,山间萤火虫盈盈飘飞,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萤火虫。鹤地银湖,天水茫茫,山水相依,在山腰的小庙里,大家一同许下了祝福。唐山的南湖原是挖煤造成的大塌陷区和大垃圾场,如今竟变成了相当于两个杭州西湖大的湿地公园,当真是化腐朽为神奇。撑只小木船,漂在白洋淀的芦苇荡里,看着满淀荷花,暑意顿消,中午一家人就在小岛上吃农家饭。清西陵不愧是皇家陵寝,楼阁与山水都堪称奇葩。

2. 清西陵之旅

2009年8月13日,阳光明媚,我们驱车来到河北易县的清西陵。一下车,便闻到松柏的清香。入目劲松苍翠,远望群山环护,神圣庄严。来这里游览的人并不很多,颇为清静。虽值盛夏,但入步林中,只觉清新古朴。林中小路,带我们走入百年前的兴衰。

西陵最早是雍正皇帝所修,之前清帝陵寝皆在遵化东陵。野史说雍正弑父夺嫡,死后不敢见先皇之灵,于是另在京西修陵。雍正的陵址本来是选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但他认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因而将原址废掉,命另选“万年吉地”。选陵址者奏称,易县永宁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皇帝览奏后十分高兴,也认为这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

据记载,“自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首建泰陵,至公元1915年光绪的崇陵建成,历经186年,共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7座,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1000多间,石雕刻和石建筑100多座,”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这里还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古松林。数以万计的松树,清西陵有古松1.5万株,青松幼柏20余万株,陵区内松柏葱郁,山清水秀。”

这里的建筑大都是依山傍水,走过长长的神道,就见隆恩门前,门、坊、碑、亭,层层递进,疏落有序。每座陵寝严格遵循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皇帝陵、皇后陵、王爷陵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公主、阿哥园寝则为绿色琉璃瓦盖顶。”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色彩华贵。历经百年,些许斑驳之中,尽显风雨沧桑。每座陵寝都是中轴对称,法度之严谨,尽显皇家的威严。

细观每座陵寝都各有特点。

雍正帝的泰陵居于陵区的中心,是清西陵的首陵,长达5华里的神道尽头三座精美高大的石牌坊巍然矗立。

嘉庆帝昌陵的隆恩殿中花斑石墁地,黄色的方石板上,带有紫色花纹,光滑耀眼,好像满堂宝石。昌西陵有奇妙的回音壁和回音石,它的设计本取自天圆地方之意。

道光帝起初的陵寝本设在清东陵,道光七年完工,且葬入了孝穆皇后,但不料一年后却发现地宫渗水一尺七寸,震怒之下,全部陵寝被夷为平地。道光不顾乾隆定下的祖宗昭穆相间的定制,改在清西陵选址重建陵寝。他怕陵墓再次进水,所以慕陵大殿全用金丝楠木,不饰油彩,打开殿门,楠木清香扑鼻,还用金丝楠木雕成许许多多的龙,满布天花,造成“万龙聚会,龙口喷香”的气势。他认为,把龙都请到天上去,这样龙就不会下到地宫里来吐水了。由于道光皇帝当朝时国力不足,为提倡节俭,道光皇帝在修建自己陵墓时,下谕旨裁去了圣德神功碑楼等建筑,所以从此陵开始其后代皇帝陵中也就不再建建圣德神功碑楼了。

崇陵是清西陵中,唯一一个地宫对游客开放的,所以我们着重游览了崇陵。光绪驾崩时,还没见陵墓。崇陵是他死后由中华民国出资兴建的。“整个陵寝根据守卫和祭祀的需要,建筑了五孔桥、巡房、牌楼门、神厨库、三路三孔桥、朝房、班房、隆恩门、燎炉、配殿、隆思殿、三座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顶、地宫。”

通往崇陵的是一条不很宽的水泥路,也不知算不算神道。而道两旁种的竟然不是松柏而是玉米!这不禁让我们感到十分诧异。

牌楼门里,赑屃驮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用满蒙汉三种语言刻着光绪皇帝的谥号。当然,我们只能读懂汉语的那部分,是“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从中路走过三孔桥,穿隆恩门,踏上汉白玉石阶进隆恩殿。殿内阴凉,隆恩殿木料为异常珍贵的铜藻、铁藻,这种木料密度很大,质地坚硬,所以被誉为“铜梁铁柱”。梁架之间增加了隔架料,既能托顶,又使殿内更加美观。殿内四根金柱采用沥粉贴金的盘龙装饰,乃是其独到之处。除此外,还有一特点,就是墙上有铜钱形的通风口,可以通风防潮。所以殿内漆画虽历时多年,颜色依然光鲜艳丽。殿外四周散水既宽又陡。崇陵建筑注重通风排水,明楼和三座门前还分别挖砌了御带河,地宫内凿有14个水眼与龙须沟相通,为地宫排水之用;排水系统相当完备。这些说明,崇陵建筑时,已引入了很多现建筑理念。

出得殿来,往里走,看到殿旁种着仪树。这些是罕见的罗汉松和银松,传说是光绪的老师梁鼎芬专门为他选的。但这些罕见的松树长的很矮,枝条软塔塔的,看上去很不精神。

从右侧穿过三座门,就是石五供了。在封建社会里,公主嫔妃等女性只能在石五供这里祭拜。而不能像男性那样越过石五供到方城名楼参拜祖先。可见,那是男尊女卑的思想史很严重的。

绕过石五供就到了地宫的入口。入口之上是方城明楼,地宫正上是宝顶,也就是高高的陵丘。

1931年军阀混战时期,一伙不明身份的兵匪盗掘了崇陵地宫。他们从琉璃影壁向下挖掘,碰到金刚墙,并没有像孙殿英对待慈禧地宫那样用炸药强行打开,而是从外面一直挖到金刚墙下,找到了隐藏着地宫入口。顺着入口往下走,接连是四道高3米、宽3米的汉白玉石门。每座们后都有一块坚实的抵门石从中间抵住两扇石门。他们把坚硬的东西从门缝中插入,把挡门石拨到一侧石门上,这样,另一侧石门就可以推开了。他们用这样巧妙的手法打开了四道石门,进入的地宫,洗劫了几乎所有的随葬品。但因为他们打开地宫的方法巧妙,所以地宫总体破坏并不大,至今保存非常完好。

如今金刚墙已经打开,我们沿着那条拱形通道渐向下走入地宫。一入通道,顿觉寒凉。地面和四壁都湿漉漉的。通道的四道石门都是打开的,石门厚重坚实,借着通道内幽暗的灯光,依稀可见每扇石门上都雕刻着一尊菩萨,每位菩萨手势不全相同,但都端庄雅致。 通道尽头是一石室,也就是地宫了。虽然正值酷热盛夏,但地宫中有如寒冬。石室很高,宝床上放着两座棺木,睡着光绪和他的隆裕皇后,棺木四角安放着五彩绘制的龙山方石共16块。对棺木起固定作用。宝床(棺床)正中有口金井,也叫“穴中”。它名之为井,实际上是一个直径约十四厘米、深不足一米的竖向圆孔,孔内无水。金井传说是为接地气之用,但从建筑角度上说,则是在地宫基点上挖掘的中心控井,决定着整座陵寝平面布局和各单位建筑的水平高低。由于金井压在棺木之下,所以地宫被盗之时,只有金井内的一些宝物得以幸免。

从地宫出来,登上明楼,明楼后是硕大的宝顶。听说是用白灰、沙土、黄土掺和成“三合土”,一层一层夯实,又用糯米汤浇筑,同时加用铁钉,所以十分坚固。绕着方城走一圈,只见峰峦叠翠,蓝天碧树,宛若天然画屏,远处的殿宇在苍茫的林海掩映下若隐若现。远山如黛,苍松翠柏,此时日已西斜。

到此,我们的清西陵之旅也近尾声。我们踏上归程。

3. 思考与分析

“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V)(V)(VI)清西陵已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臵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总的来讲,清西陵的交通非常便利,通往清西陵的道路宽敞平坦,景区里修建了环陵公路,把散布在山间的各个主要陵寝贯穿起来。但是,毕竟景区相当大,如果游者是不行的话,恐怕一整天也游览不完。所以,建议景区管理部门在几个重要景区间增加电频旅游观光车,以方便游人。

驶进清西陵景区后,道路便在山中了,路两旁散在着一些小店,规模甚小,只卖些食物日用品之类,看起来多是供当地人民生活之用。专为游人餐饮服务的餐厅旅店很少。在陵区中就更加看不到有便利店的踪影。建议增开一些餐饮和旅行用品的服务,这样既方便游人,又可增加景区收入。

清西陵陵墓群周边的山中,散在着一些满族村,这些人多是后来搬进来的。我们看到了他们晒在路边的土坯,爸爸说那是用来盖房子的,这样的房子应该不会太结实。由他们盖房子所用的材料也可看出,他们的生活可能并不很富裕。居住在深山中,与外界交流很困难,所以相对闭塞。他们分散的小面积种植玉米等作物,作为食物。但这些农作物与景区原有的百年古松古柏林很不相称。就拿崇陵神道两侧的玉米地来说,我想,那里种的本来应该是松柏,至少也应该是杨树。这些价值比较低廉的农作物的食用价值远远不及之前松林的观赏艺术价值。这一点方面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其实,村子的人要生存不一定要传统的靠伐林种地这种过于传统的方式。他们守着清西陵这样一个旅游胜地,完全可以开设一些旅游服务,比如,他们在这里生活那么就,对这里很熟悉,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就可以做景临时区导游。还可以开设一些农家餐饮服务,不仅方便,而且可以是满族特色的。

清西陵虽美,交通也可谓很方便,但来此游览的人却并不多。我觉得,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在加大宣传的同时,注重对景区自然风景,历史文化,以及人文内涵的挖掘。毕竟,清西陵不只是几座孤零零的陵墓。从驮着石碑的赑屃到坐在飞檐上的神兽,从红墙黄瓦到流彩漆画,陵墓建筑处处都渗透着古典文化,正如评语中说的“他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一座座陵寝,展示的清朝风雨兴衰。清西陵气势恢宏,但却并不突兀。陵寝因山之势,巧妙的点缀在山水之间,返璞归真,殿宇在群山和松柏托衬下更显王者霸气,正是古典哲学所崇尚的天人合一呀! 致谢

感谢各个景区的管理人员和景区导游,感谢他们耐心的讲解和介绍。再次衷心地感谢他们! 结束语

通过实地游览,我对当地风俗文化和生活有了一定的体验。通过查资料,我对这些景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上就是我在调查游览之后,对交通,餐饮服务,当地居民生活,以及景区文化内涵和宣传这几个方面的分析和建议。希望能对当地的旅游发展略起作用。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清西陵”

第三篇:西陵长江大桥

西陵长江大桥为公路桥。位于三峡大坝中轴线下游 4.5公里 处,是长江上的第一座悬索桥,为单跨 900米 的钢箱梁悬索桥,刚建成时其跨度在同类型桥梁中居国内第

一、世界第七,目前居国内第五(2006年12月)。大桥全长 1118.66米 ,主跨 900米 ,全宽 21米 ,双向4车道。常水位最大通航净空30米。其主缆采用工厂预制平行丝股然后现场安装的方法施工,两根主缆总重4805吨,每根主缆共有110根预制平行丝股,每根预制平行丝股含有91根Φ5.1镀锌高强平行钢丝。吊索采用Φ45钢丝绳制作,共有280根,重151吨。桥面结构采用钢箱梁。该桥于1993年12月开工,1996年8月竣工通车。该桥是三峡工程建设的两岸交通的主要通道,为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该桥于1993年12月动工兴建,1996年8月建成通车。其工程造价为3.8亿元人民币。

西陵长江大桥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准备工程的关键项目之一,大桥位于三峡大坝下游4.5km处,是连系三峡工程长江两岸的交通纽带,其功能为前期服务于大坝施工,主要通行特种施工车辆的二车道专用公路桥,后期即大坝建成后为四车道汽车-超20的永久性过江桥梁。该桥是三峡工程建设的两岸交通的主要通道,为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大桥1997年获铁道部优质工程一等奖;1998年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由中铁大桥局设计施工。这座桥的颜色是橘红色,其桥身颜色定为橘红色的原因是:

一、橘红色鲜艳醒目,有利于导航。

二、橘红色代表了富贵吉祥。

三、宜昌市是全国有名的柑橘之乡。

第四篇:西陵峡导游词

西陵峡导游词(一)

西陵峡口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西郊,控巴蜀之交带,当水陆之要冲,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美称,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这里无峰不雄,无滩不险,无洞不奇,无一处不可以成诗,无一处不可以入画,被中外游客誉之为“山水画廊”、“活的巴风楚韵”和“水电之都”,是人们游览观光、休闲疗养、科学考察和礼仪朝拜的胜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陵峡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长江三峡游览观光!我们今天将要游览的是西陵峡口风景区。西陵峡口风景区位于灯影峡与三峡大坝之间,横跨西陵峡两岸,交通便捷,从宜昌市或三峡大坝出发,陆路经宜莲公路,水路经长江黄金水道均可到达,同时,乘轮渡过江,还可到达南岸的石牌和三峡

而今,这里开发成为旅游区,一个雕刻精美的仙女塑像鹤立于升天台上,似在飘然升天,栩栩如生。站立桥上,上下百里西陵画廊尽收眼底,但见云卷细浪,雾散轻纱,偌大长江,飘忽如带,千轮万舟,形如柳叶,真有白居易“路穿天地险,人续古今愁”的感受;放眼四周,美景如画,东有石门天险,西有三把刀名峰,北有“山势嵯峨半插天”的天柱山,南有明丽生辉的明月峡,令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嫘祖庙船出西陵峡,遥望西陵山,在望娘坡前绿树丛中,那一座黄瓦白墙的仿古建设就是嫘祖庙。嫘祖庙又名西陵山庙,占地1000平方米,高108米,为纪念黄帝正妃嫘祖而建,1993年重建于西陵山。

蚕丝在西陵。西陵地域辽阔,在黄帝时代西陵即诸史籍,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远古西陵,即今以宜昌为中心含川东、鄂西、襄北、荆湘部分区域。西陵峡因西陵山而得名,西陵山地处长江中上游的结合部,是峡州(今宜昌)千古名山,在宋代王存所着《元丰九域志》中,西陵山被列为峡州六处古迹之首。

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相传黄帝在与蚩龙的争斗中南下西陵后与当地的村女嫘祖结为夫妇。嫘祖秀丽聪慧,发明了养蚕、缫丝和纺织,与黄帝一起组织部落里的男女老少,男耕女织,共同创造了华夏古代文明,为开创中华基业,尽心尽力,被后世尊为“先蚕”。每年农历3月15日,是嫘祖的生日,嫘祖庙举行“先蚕节”,盛况空前。

嫘祖与黄帝结合,一统中华大业,她日夜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她在伴随黄帝南巡时,由于积劳成积,病逝途中,死于南岳衡山嫘祖峰前。黄帝敕封她为“祖神”、“道神”,人们又尊称她为蚕农和纺织行业的保护神。

嫘祖圣地西陵山。早在宋代就已铭文列为峡州古迹,明代西陵山已是古木参天,当时西陵山庙已形成相当规模。

古西陵山是祭祀轩辕黄帝正妃西陵之女嫘祖的圣地。而西陵山上的祖庙却毁于1940年6月的日本侵略军的炮火。无情的历史,记下了国土遭蹂躏、人民被屠杀、祖庙被炸毁的血海深仇,给我们提出了应当永远牢记的“落后就要挨打”的警示。

改革开放,国运昌兴,宜昌人民经过深入考证,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就提出了恢复西陵山景区,建立嫘祖纪念馆的动议,跨入九十年代后,对西陵地域和西陵之妇的考证工作日趋深入,并在报刊杂志上开展了充分讨论,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达到了愈辩愈有,对垒双方双赢局面。在充分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善了西陵风景区建设规划,并于1993年2月正式破土动工。

1994年7月,西陵山风景区一期工程嫘祖庙建成。嫘祖庙,是纪念性建筑,占地925平方米,建筑面积1217.27平方米,从外看像似三层,实际四层,多层重檐,棱角刺天;从底层到顶端,高26.53米;24组风铃,悬挂翘角,随风飘动,传响天外。

西陵峡导游词(二)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嫘祖庙的一楼,这里是瞻仰嫘祖殿堂。大殿顶端,有精工彩绘、富丽堂皇的龙凤呈祥图案,其下有8组16个斗拱、28只丹凤,代表炎黄子孙遍布五湖四海,四面八方。跨进大门槛,仰头即可看见象征富丽的牡丹花,表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彩绘荷藕溢出清香,代表华夏儿女的人品高尚。殿堂正中,供奉着嫘祖塑像,这尊塑像高6.3米,是根据明代以前绘制嫘祖图像,经重庆美院再创作而成的。嫘祖手拿蚕茧正在抽丝,两个侍女,一个手捧金梭,另一个献出的是绢绸。嫘祖慈祥端庄,宛如正在教民蚕传授艺主。

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00余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叫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自上而下,共分4段:香溪宽谷,西陵峡上段宽谷,庙南宽谷,西陵峡下段峡谷。沿江有巴东、秭归、宜昌3座城市。

西陵峡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北岸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南岸有“灯影峡”等。

西陵峡导游词(三)

西陵峡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历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而闻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对川江航道的多年治理和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后,水势已趋于平缓,然绮丽景观如旧。

西陵峡得名于南津关口的西陵山。它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从南津关到秭归香溪口为狭谷段,长66公里。西陵峡以严峻闻名于世,峡内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黄牛峡、灯影峡、青滩、泄滩、崆岭滩、蛤蟆碚等名峡险滩和黄陵庙、三游洞、陆游泉等古迹。

西陵峡中的兵书宝剑峡位于香溪东15千米、长江北岸的陡壁峭岩上,也像石隙中有物叠置其间,状若书卷,名曰"兵书",其右下方条形岩石凸起,宛如巨剑直插激流,名曰"宝剑"。"兵书"实为巴人岩棺葬之遗迹。

从兵书宝剑峡向东过新滩不远,江北有岩壁,上有两块重叠下垂的褚黄色岩石,一块形似牛肝,一块形似马肺,故名牛肝马肺峡。牛肝和马肺其实都是地下水中的碳酸钙沉积形成的钟乳石。如今牛肝还完整,而马肺则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入侵的英国军舰轰掉了下半部,使马肺残缺不全。后来郭沫若游经三峡时在《过西陵峡二首》中又以“兵书宝剑存形似,马肺牛肝说寇狂。”来遣责英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大好河山的罪行。

莲陀至南津关间有灯影峡及黄牛峡。灯影峡峡壁明净,纯无杂色。两边云鬓凝翠、飞泉漱玉。崖壁映入江水,静影澄碧。若夜晚过峡,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美景异常,所以又称明月峡。灯影峡的一大绝景就是每当夕阳西照,晚霞透衬崖顶的四块象形石就象灯影戏(皮影戏)剧中《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灯影峡由此而得名。

过了灯影峡后行不多久,便可望见一排陡峭的石壁。它高耸于郁郁葱葱的群峰之上,俯瞰着波涛汹涌的激流。绝壁下九条蜿蜒下垂的山脊,宛如九龙下水,气势十分雄伟壮观。那横空的石壁就是黄牛岩,河谷便是“黄牛峡”。与灯影峡相比,黄牛峡两岸山势高耸,岩形粗犷多变。这里是有代表性的震旦纪地质断层。至今在黄牛峡中仍可找到鱼类化石、三叶虫化石及其它海洋生物化石,它记录了三峡数亿年来的沧海桑田的变化。

过三峡工程后往西行10公里,就进入了两岸峭壁耸立,如斧劈刀削一般的崆岭峡,在其间夹有天下闻名的险滩—崆岭滩,这里水流湍急,由“大珠”、“头珠”、“三珠”等礁石组成,礁石犬牙交错,乱流翻涌。因而流传“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船过崆岭滩,如遇洪水季节,激浪如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礁石,船行其中,稍有不慎,就会船毁人亡。特别是“大珠”的岩石上刻有“对我来”三个大字。船行至此,必须朝着“对我来”直驶过去,方可顺着水势产生的回冲力而避开它,如果要避它而行,反而会触礁沉船,这是三峡船工所积累的丰富经验。1900年德国轮船“瑞生号”开进峡江,由于不知“对我来”的奥妙,又不听峡江引水的忠告,不敢直冲“对我来”,结果被这块礁石撞沉。解放后,峡江航道经过多次整治,炸掉明石暗礁,加之葛洲坝的建成,水位抬高,险滩已不复存在。

西陵峡导游词(四)

南津关为西陵峡出口,此间河道狭窄,两岸陡壁高耸,紧紧扼住滔滔的江水,就像一个细领的瓶口,形势十分险要,形成与夔门首尾相应的又一个天然门户,有“雄当蜀道,威镇荆门”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关内群峰竟秀,江岩壁立,河道曲折,江流汹涌,而关外却豁然开朗,江面由300米聚然增加到2200米,放眼一望,大江浩荡,绿野无垠,舟船有梭,令人有“极目楚天舒”之感。

“秭归胜迹溯源长,峡到西陵气混茫。屈子衣冠犹有冢,明妃脂粉尚流香。兵书宝剑存形似,马肺牛肝说寇狂。三斗坪前今日过,他年水坝起高墙。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峡进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已归东土清凉界,应惩西天火焰游。五十年来天地改,浑如一梦下荆州”。这是郭沫若在时隔五十年再游西陵峡后写下的《过西陵峡》这首诗,作于1961年。诗中描绘了西陵峡壮美的风光,囊括了峡中的著名景观。西陵峡因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西起巴东官渡口,东止宜昌南津关,全长120千米,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也是自然风光最为优美的峡段,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为此留下了“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千古名句。

西陵峡分为四段:香溪宽谷、西陵上段峡谷、庙南宽谷和西陵峡段峡谷。其中香溪宽谷长约45千米,谷中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等名景,庙南宽谷长约33千米,谷中有灯影峡、黄牛峡等名景。峡内风光明丽,雄伟壮观,两岸峰峦高耸,夹江壁立,峻岭悬崖横空,奇石嶙峋,飞泉垂练,苍藤古树,翳天蔽日。

西陵峡中的宜昌段,西起秭归香溪,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76千米,这里山奇水秀,峡中有峡,峡峡相连,尤其是号称“西陵四峡”的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更是风光奇异,声明远播。

灯影峡位于湖北宜昌县西南部,长江三峡西陵峡石牌以西。因峡东南岸象鼻山头屹立着两块奇石,形似《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师徒二人。每当晚霞透射峰顶时,由远处望去,似灯影摇曳,故名灯影峡。灯影峡又名明月峡、扇子峡,是因峡内岩壁多呈银白色,宛如明月,故名明月峡;因南岸扇子岩重山壁立如扇,故名扇子峡。

长江东流至此折向南流,峡谷呈南北向弯月形。上起南沱,下至石牌,长8公里,峡谷相对高度500—600米。峡内石灰岩结构,形成陡崖峭壁,奇峰异石遍布林立。北岸峡壁石灰岩页岩平台的接触带,清泉四溢,从陡壁跌落,形成许多飞流直下的瀑布,景象万千,蔚为壮观,素有“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之说。沿江两岸植物资源丰富,山麓缓坡处多柑桔林,山背后的金刚山,为名茶“金刚银针”的产地。

兵书宝剑峡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西段,湖北省秭归县境内。西起香溪河口,东止新滩。长约5千米,江面最窄处近100米,沿岸岩壁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因峡北岸崖壁石缝中有古岩棺葬的匣状遗物,形似书卷,相传是诸葛亮藏的兵书,其下有一块巨石直立似剑,插入江中,传说是诸葛亮藏的宝剑,故名兵书宝峡。又因“书卷”其色似铁,又名铁棺峡。传说诸葛亮曾经在此驻兵屯粮,亦称米仓峡。

据南宋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载,因“两岸壁立,白石隐现,状如白狗”,故又名白狗峡。过去江中礁石密布,险象环生,航行十分艰难。枯水期航道宽仅60余米,逆水船需绞拉过滩。沿岸奇峰绵延竞拔,绝壁千寻。缓坡处多茂密的柑桔林。境内有屈原大夫祠、太公钓鱼石、玉虚洞、月亮洞等著名景点。

牛肝马肺峡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西段,湖北秭归县境内。为西陵峡中著名的险滩之一。因北岸岩壁有两团四、五块赫黄色岩石重叠下垂,一块形如牛肝,一块状似马肺,故名牛肝马肺峡。此峡处于新滩和庙河之间,长9.5千米。江面最窄处约百米,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峡中峭壁对峙,奇峰突兀,岩壁间飞瀑高悬,林木葱郁。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马肺”下半部被英国军舰枪炮轰缺。因此郭沫若在《过西陵峡二首》诗中道:“兵书宝剑存形似,牛肝马肺说寇狂”,饱含侵略者的愤慨之情。

崆岭峡位于长江西陵峡西段偏中,湖北省秭归、宜昌两县交界处。崆岭,原名崆,是一种有窗户的船。空聆就是空船。据《史记》记载,因江流湍急,舟行困难,此峡有俗语说:“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之称。比起水位急滩青滩和泄滩,崆岭滩更为凶险,是江上的“瓶子口”。由于航道狭窄,水势又急,因此每当有船至此,“必空其聆,方可上下”,故名空聆。峡名据此意传为崆岭峡。

此段长2.5千米,江面最窄处约200米。峡中峰峦迭秀,屹立在峡江南北,高出江面千米以上,千姿百态,引人入胜。从前滩多激流,礁石林立,有名的险滩即有“二十四珠”。清光绪二十六年,德国“瑞生号”轮船触礁沉此。

崆岭峡内有崆岭滩,峡以滩名。峡内有一小段又叫黄牛峡。因为岸边的一座山上有一块岩石酷似人牵黄牛,所以又叫黄牛山。峡又因山得名。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说明这段江流水急,暗礁多,木船行驶,十分吃力,又要时刻小心谨慎,所以行驶速度很慢。于是,走了好几天,黄牛山依然在视线之内。如今,峡内河道经过整治之后,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了。

旧时西陵峡滩险水急,礁石林立。“白狗次黄牛,滩如竹节稠”,这是白居易形容西陵峡内险滩密布的名句。如今的西陵峡是壮丽的景色依旧,汹涌的恶浪不再了。江面风平浪稳,水流平缓,船只畅行无阻,如履平川。

第五篇:西陵镇新农保工作汇报

自全县新农保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我们严格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认真开展调查摸底、信息采集、资格审查等各项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目前完成了我镇所辖17个行政村, 16周岁以上适龄参保人员的信息采集工作,并录入微机。适龄参保人员中农业人口12541人,非农人口1200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2614人,16-59周岁11127人。在参保对象、资格审查上,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以公安、教育、计生等部门出据的基础资料为依据,对农户档案资料进行认真核查。为下一步信息采集公司入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加强领导抓组织。全县新农保工作会议后,镇党委、政府层层召开会议认真传达贯彻上级会议精神,周密安排部署全镇工作,及时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购置了办公设施,配备了5名专职工作人员,对此项工作进行专抓专管。同时,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办公室,确定了1名专职协办员和1名政策宣传员,为全镇新农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二是广泛动员抓宣传。镇上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新农保政策宣传小分队进村入户,认真开展宣传活动,全面详细地讲解了新农保政策的具体要求、目的意义和参保登记、保费收缴、

1

待遇审批等办事程序,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认知度。同时,采取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制作宣传版面和现场解答等形式大力宣传新农保政策的实惠性,使新农保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营造了新农保工作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上下功夫,全力把新农保这一惠民工程抓好抓实,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我们将采取个别座谈、现身说法、典型引导等多种形式,把政策宣传到家家户户,帮助群众释疑解惑,算账对比,使群众真正认识到参加新农保的好处,提高群众参保的积极性。二是扎实抓好基础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参保对象的调查、摸底、核查、登记等工作,建立农村居民信息库,力争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努力做到符合条件的人人参保,不留死角,让应该享受政府补贴的人员一人都不遗漏。三是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一方面加大镇村干部的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业务政策水平;另一方面,强化服务意识,尽可能简化参保手续,做到宣传动员、资料收集、等手续一次性办理,使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及时得到办理,切实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新农保的实惠。

2011年9月25日

2

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清西陵解说词范文】相关文章:

清西陵范文05-15

清西陵简介范文05-21

清西陵导游词范文05-30

清西陵实习心得04-15

清西陵土壤学实习报告04-12

西陵长江大桥范文06-02

西陵峡导游词范文06-02

清佚名范文05-15

淘沙范文清04-14

唐少清个人总结范文04-16

上一篇:七上语文风雨范文下一篇:全民阅读感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