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审计问题的探讨

2022-08-04

第一篇:存货审计问题的探讨

存货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存货的确认和计量会影响企业期末资产的价值和期间利润的高低,同时它还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存货信息,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由于存货存在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会计核算上与存货所对应的会计科目很多,所以,存货审计的技术及专业要求很高,它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敏锐的专业判断和对异常情况的综合分析能力。如何对存货的量、值、质进行行之有效的审计,以及审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对此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熟悉企业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

熟悉企业生产流程,了解企业对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是确定企业存货真实存在和准确计价的基础。一般工业企业中资金运动都表现为“购买——生产——销售——购买”,但多道工序的制造企业来说生产这一环节更为复杂。有些工业企业生产产品有多道生产工序、多个生产车间。几乎每一个车间都有其产成品,而它又是下一道工序的原材料,由于生产工艺的连续性,作为下一道工序的原材料的产成品往往不入库而直接被下一道工序直接领用,如果不知道企业的生产流程,那么将无法分出每一道工序生产产品的成本,笔者认为,审计存货必须先熟悉该企业工艺流程,画出每一重要工序的业务流程图,这样才能准确地确定成本的分配及转销,然后再对每道工序进行内部控制的分析,才能准确地对存货进行计价。

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整个企业采购、运输、验收、出库、储存、付款、入账各个环节,是事先经过制定的一套相互牵制、稽核、验证的内部监控制度。通过对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一方面可以了解被审单位存货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另一方面能确定存货审计的重点,一般而言,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环节,问题较多,应列作审计的重点。应注意的是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一定要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要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不能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空谈。

二、采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把握存货审计的重点

存货项目包括的品种繁多,审计工作量很多,因此存货在实质性测试上一定要采用重要性原则及成本效益原则,采用分析性复核法把握住存货审计的重点。首先采用比较法,比较前后各期及本各个月份存货余额及其构成,以评价期末存货余额及其构成的总体合理性;比较前后各期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以评价其合规性;比较每月存货成本差异率确定是否存在调节成本的现象;比较前后各期及本内各个月份生产成本总额及单位生产成本,以评价本期生产成本的正确性;比较前后各期及本内各个月份制造费用总额及其构成,以评价制造费用及其构成的适宜性;比较前后各期及本内各个月份主营业务成本总额及单位销售成本,以评价主营业务成本的合法性;比较前后各期及本内各个月份直接材料成本,以评价直接材料成本合理性;将存货余额与现有的订单、资产负债表日后各期的销售额和下一的预测销售额进行比较,以评估存货滞销和跌价的可能性;比较存货跌价损失准备与本存货处理损失的金额,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计提足额的跌价损失准备;其次,采用比率法,主要是存货周转率和毛利率。存货周转率的波动可能意味着被审计单位有意或无意地减少存货储备;存货管理或控制程序发生变动;存货成本项目发生变动;存货核算方法发生较大变动;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基础或冲销政策发生改变;销售额发生大幅度增减。毛利率:反映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用以衡量成本控制及销售价格的变化。毛利率的波动可能意味着被审计单位销售价格发生变动;销售产品总体结构发生变动;单位产品成本发生变动;固定制造费用比重较大时销售数量发生变动。

三、重视与存货对应的会计科目的异常现象

由于存货贯穿与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与其对应的会计科目相当的多。在存货的采购过程对应的科目有往来款项及在途材料等;储存发出环节对应的科目有委托发出材料等;销售环节与其对应的科目是主营业务成本等。有些企业往往通过在其他应收款、在途材料、预付账款等科目挂账,其实质上已经消耗及价值形态已转化为成本费用的存货,以此达到虚增利润。对此审计人员应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质、产品的种类、消耗原材料的品种、原材料的耗用周期及频率、产品的周期及时效性、及科目挂账的原因,如是往来款项,应着重对其账龄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是否有异常,判定其实质是否已经到货或已消耗为成本费用。

四、审查存货计价的合理性

企业对存货的价值进行舞弊,无非是通过对存货的数量和金额来进行的。因此,审计人员应该把存货审计的重点放在这两个方面。

存货计价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期末余额的真实性。因此,做好存货计价方面的审查工作,对于存货审计风险的防范至关重要。对于存货计价的审查应侧重与存货的发出、摊销及结转等环节,并在审计抽样的基础上进行,由于存货存在于生产循环过程的各环节,审计人员不可能对所有存货进行详查。抽查核对成了主要方法。抽查的关键是选择样本,将销售价格反常、领用物品异常、投入产出非常的存货作为样本对象,也可以将样本在存货数量已经盘点、单价和总额已经记入存货汇总表的结存存货中选择。对存货余额较大、价格变动较为频繁的存货作为测试重点,测算期末存货价值是否等于存货的结存单价x结存数量,测试期末单价是否与采购成本、销售单价相符、与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相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特别注意的是审计工作并不是对被审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的重复,审计人员不应受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干扰独立按照适当的方法进行。(1)应审查相关种类的存货采用的计价方法是否合理、适当,内有无任意改变计价方法的现象。(2)在加权平均法下,审查客户是否在同一品种、同一规格型号的存货范围内进行计价,有无异类存货混淆计价的现象。(3)对客户存有单位价值贵重的存货应审查是否采用个别计价法,有无混同于普通存货加权平均计价的现象。(4)对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客户,应重点审查成本差异率及差异额的计算是否正确,有无不按期结转成本差异,或任意多转、少转、不转成本差异的情况。

五、重视存货的监盘

存货的监盘是存货审计的一大重要程序,近年从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发生的一些重大财务欺诈案件分析,注册会计师不重视对存货的监盘,是导致审计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对存货的监盘,以获取有关期末存货数量和状况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1)存货盘点小组应由熟悉客户情况的注册会计师领队。风险越大,要求的经验越高。(2)抽点的重点应放在高价值的项目上,并且抽查的数量不得小于存货总量的10%.(3)如果不是每一个地点均列入监盘范围不应事先或太早告诉客户前往的地点。也不应该让客户熟悉选样的模式。(4)对重大或不寻常的盘点差异,或客户随行人员格外关注和记录审计人员抽点的项目,均应提高专业警觉性。对于发现抽查结果错误率过高应及时根据情况提高抽查比例。(5)应特别注意存货的质量,注意观察是否存在冷背残次的存货,对其提取适当的减值。对这一问题发现途径一是通过实地盘点,另外可在审阅企业存货会计账薄时常年余额不动账户,其多为冷背残次的积压货物。(6)特别注意企业对货到单未到、货发款未收、款收货未发及来料加工、委托加工等情况是否作出记录,截止期是否正确。对于这一问题的发现主要是通过购货和销售的截止测试来发现,有如下的方法:(1)抽查存货盘点日前后的购货发票、入库单、及会计账薄。如果12月底入账的发票之后所附入库单不是12月31日或在此之前的入库单,而是1月份的入库单,则货物不应列入年底的实际盘点存货中。反之,如果仅有入库单而没有购货发票,则应认真审核每一入库单是否加盖暂估入库印章,并以暂估记入当年存货账内。(2)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的销售收入与退货记录。会计账薄中的每张发票都应有相应的出库单和货运发票相对应,以检查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是否有跨现象,对虚列购货单位可采用函证的方法来检验。(3)在对存货进行抽盘时应先将财务账与保管账及出库单存根联核对,以便及时核寻财务账与存货实物是否相符。及时发现企业是否未及时记账。

第二篇: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1)

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相比,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熟悉本单位情况,在实施审计中,审查的深度、广度是外部审计所不能替代的。但其独立性和强制性是相对而言。因此,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中,怎样才能够使内部审计扬长而避短?

一、亟待出台统

一、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法规

经济责任,一般是指作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全部法人财产及其净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承担的经营责任及其他经济责任。主要包括:

(一)本单位全部法人财产及其净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本单位业务经营活动及与之相关的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性;

(三)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

(四)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

(五)应承担的其他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指对经济责任关系的主体之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鉴证和评价活动。

据此,经济责任审计主要目的在于鉴证、评价责任主体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和经济责任。如果是由真正独立审计主体实施该项审计工作,就更能体现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也便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但在现实中,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强制性又是相对的。因此,亟待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法规。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分别为:

第一,从社会对内部审计的认同程度,内部审计远远未达到其应有的地位和权威性。比如:内部审计职能不明确,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内部审计容易受长官意志的影响,甚至遭到阻碍和干扰等等。如果有了全国统

一、明确的配套法规,为内部审计“对症下药”,那么内部审计就有法可依;就可避免在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内容甚至审与不审等方面的随意性;就可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审计结论的真实可靠。

第二,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其查账标准和评价标准有别于其他审计,对于考核指标如何设定(特别是考核责任主体如何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关系等涉及后劲指标), 如何评价责任主体在其任职期间的功与过,如何达到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如果没有统

一、可行的工作标准,那么在鉴证、评价上就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第三,尽管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考核责任主体的有效手段,但内部审计由于缺少处理依据,对于涉及个人问题的处理,主要是向有关部门提出审计建议,而执行起来力度是不够的,使审计处理意见落实较难。

二、内部审计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相辅相成

经济责任审计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两种方式。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责任主体进行的阶段性审计监督和鉴证;离任审计,是指对离任者整个任职期间所承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鉴证和总体评价。

现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有关文件规定,对领导干部因任期届满、提拔、调动、免(辞)职及离(退)休等离开工作岗位前,应当对其进行离任审计,未经审计不得离任;特殊情况先离任后审计的,未经审计不得解除其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往往是已离任,再审计,而且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所以,为了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效率,减轻下阶段离任审计的“工作压力”,使离任者放心,接任者安心,必须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际上并不局限于财经法纪审计,它是站在管理者、主管部门的角度,认识和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研究和解决企业存在的不足,它实质上是管理审计。为此,内部审计要从以财务审计为主转移到以管理审计、效益审计为主。审计的范围要从单纯的对会计资料的审计,扩展到对管理组织结构的合理性、管理机构职能的有效性、管理机制运行的灵活性进行审查监督;审计要参与对企业风险的评价和分析,要对投资、生产进行事前的可行性研究,提供制定最佳方案的分析报告,等等。

与此相似,内部审计人员也遇到新的挑战。审计人员不仅要扩大知识面,提高审计专业素质,而且要具有广博的企业管理知识,即能深入掌握企业情况,又能进行高层次理性思维。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中,才能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管理中的漏洞,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以更好地规范经营行为, 更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

只有坚持把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放在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内部审计才能有更宽广的舞台,才能发挥更有效的审计监督作用。

众所周知,内部审计比外部审计有利之处在于内部审计扎根于部门、企业事业内部,熟悉所在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全部过程,在实施审计中,审查的深度、广度是外部审计所不能替代的,可以边审计,边整改;边审计,边完善。所以,内部审计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工作环境。

由此可知,内部审计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相辅相成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深入开展,也对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因为自身的特点又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创造了更优越的条件,保证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顺利进行。

三、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

由于内部审计存在的局限性,以致有人提出内部审计不适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此,内部审计必须做到:一者借助外部条件,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即前面第一部分阐述亟待出台统

一、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法规。二者依靠自身力量,努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保证审计结论的真实可靠。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结论的真实可信?首要就是审计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因为真实性是基础,是评价责任主体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所依赖的一系列指标的前提。因此,在检查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时,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项目的界定。

(一)对于前任经营者遗留的问题而由接任者负责解决,必须进行确认,并作为接任者的经营业绩。这些遗留问题一般为:偿付以前借款的利息(该项借款系前任所为但未被接任者所用),存货毁损变质,投资无法收回,应收款项坏死,固定资产少提折旧,待摊费用未及时摊销或少摊等。

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二)有些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等资产的价值已经补偿,但实物仍可继续使用。此类资产的存在会贬低离任者的业绩或夸大亏损。因此,应将这些资产重新估价,并作为接任者的有效资产重新入账。

(三)只有全部存货账实相符,且在继续经营中能足额变现时,账面存货才是真实的。

对于存货的盘点往往在被审计自查的基础上进行抽查。抽查重点为:1.质次价高,账面价与市场价格差异较大,以及账外物资,应清点入账、评估计价;2.账存实无,实物虽存但已残损、滞销,应从账面资产中剔除。

(四)有的企业“在建工程”因未进行决算而长期挂账,致使已经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未提折旧,应将这部分该提折旧的价值从账面资产中剔除,相应地调整任期损益。

(五)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和重置价值可能产生严重的背离,从而导致固定资产价值不实。此时应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固定资产进行评估,确认其现有净值。如果固定资产原值与重置价值变化不大,则应分析折旧是否提足,对未提足部分,应从账面资产中剔除,对多提部分,应予追加,并调整任期损益。

(六)短期投资的账面值为投资成本,而继续经营的有效价值则应为现行市价。根据谨慎性原则,应对其进行估价,即当账面值高于市价时,应将账面值多于市价部分从账面资产中剔除。

(七)只有今后可回收的债权才是真实的应收和预付账款。

对于应收和预付账款风险性鉴定,一般取决于债务方的规模和信誉程度;债务方的经济效益和对债权方的依赖程度;债务发生的时限等。

在确认债权有效性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1.债权已经存在但尚未确认。如商品已经发出但由于某些原因尚未确认收入,相应的债权也没有确认。如果此项交易有利润,则应调整任期损益;2.经确认无法收回款项,必须查明责任,进行处理,并按规定列减坏账损失或调整任期损益;3.超过三年以上账龄的账款, 根据谨慎性原则,可计提坏账损失,并调整任期损益。

(八)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应视其对继续经营效益影响而定。

对于应摊而未摊或不应摊而已摊;不应预提而预提或应预提而未提部分,应调整任期损益。

第三篇: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海军卫生防疫队万昀

摘要: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对本单位的生存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他们进行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成果利用

一、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主体受权或受托对领导人员任职期间所在 部门或单位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对 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责任所进行的独立的监督、鉴证和评价活 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有:

1、审计工作缺乏规范 目前在实践中,审计工作的不规范性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缺 乏具体操作指南,审计评价指标既缺乏依据,又无统一标准,经济责 任审计结果不能体现出干部的差异性,导致审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受到质疑。对于不同类型的领导干部,审计内容、范围不明确;对于不 同行业、不同基础领导干部的政绩评价标准不统一,对于领导干部任 期经济责任的认定,存在较大随意性,特别是涉及个人直接经济责任 时,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容易出现分歧。

2、审计目标不明确 由于审计理念陈旧,视野狭隘,导致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的财政 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差别不大,审计内容和重点停留在传统 财务收支纠错查弊上,不能较为完整地反映领导干部任期业绩和经 济活动全貌,难以对其经济责任进行全面评价;审计工作跟不上宏观 经济和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审计项目的安排上,对掌握不同职 权、在不同风险岗位的领导干部的监督,没有做到重点突出,不能体

现区别对待的原则。对掌握资金和审批权利的重要部门、经济运行的 薄弱环节、群众反映较多、容易出问题的单位,领导干部出现问题的 几率,比一般单位要高得多,如交通和土地等部门的领导干部。这从 另一方面反映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制度缺陷,是导致干部监督不 力、腐败现象蔓延的一个重要因素。

3、审计人员素质难以审计工作的需要 首先,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由于我国审计事业起步较晚, 因此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而且现在的审计人员多为一个 专业,专业知识比较单薄,不能适应新的情况。再加上现代经济责任 审计相对审计人员来说,仍属于一项新生事物,更增加了审计的难 度。其次,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较低。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 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对审计人员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水 平要求很高的工作。此外,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主要是干部个 人,一旦查出了问题。追究起责任来,上下左右的说情者,或明说或暗 示、或硬缠、或软磨、甚至封官许愿搞感情投资,凡此种种往往使审计 人员原本就很薄弱的职业道德,经受更加严峻的考验

4、审计结果报告不便于使用 目前一些审计报告缺乏针对性,不充分考虑委托人的具体要求 而形成意见;报告使用语言模糊不清,或者对发现的问题干脆采用写

实的方式进行描述;审计评价比较笼统,审计结论表达不够规范,经 济责任的定性不恰当等,这样做出的审计结论很难做到客观、公正,

不能很好地满足委托方的需要,给组织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

增加一定的难度。有的审计报告,没有充分考虑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通常报告中使用的语言过于专业,对于没有参与该项目的审计人员

来说,要透彻理解有关问题的来龙去脉,还需报告起草人的协助。对

于从未接触过审计工作或非财经专业背景的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来

讲,读懂报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探讨

1、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利用

审计成果利用是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生命线。如果审

而不用,就等于没审,达不到审计工作应达到的目的。经济责任审计

工作应与内部管理机制结合起来,做到按需审计,有针对性的进行审

计,用好审计结果,健全管理机制。

1、与干部任免机制相结合。经济责 任审计结论报送组织人事部门,作为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

任免、调整的重要依据。例如:近年来,我们对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

审计每年进行审计,形成审计档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 重大违规违纪者行惩处,同时将审计结果及时报送组织和人力资源

部门,作为对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2、与分配机制相结合。领导

人的收入与该单位的经营绩效挂钩考核,经济责任审计结论成为兑

现其收入的主要依据,不经审计不得兑现。

3、与纪律处分相结合。审

计成果应成为澄清或处理处分有问题干部的重要依据,审计与纪检、

监察等部门形成一种监督的合力,做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成果共

享。

4、确保审计成果利用的规范性。其一

要严格控制审计成果的传送 范围,区分不同情况来确定经济责任审计成果报告的抄送对象,以防

止审计成果的漫散和泄密。其二,经济责任审计不是由审计机构独立 完成的,因此应同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做好审计结果档案信息

的联网工作,达到成果共享的目的。其三对审计成果的运用要区别对

待慎重确定使用方式注意不同情况的区别和联系。

2、加强审计法制建设,规范审计行为

1、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由相关部门联合出台内

容比较全面的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在制度上确保各部门在审计

实施过程配合协调的规范化,尽量避免野先离后审冶情况的出现。

2、制

定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追究制度。一方面明确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

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职责,审计部门依法审计,保证审计结

果质量的职责,从而各司其责,责权明晰。另一方面明确对审计查明

的不同问题,对被审计人分别采取谈话、通报、诫勉、组织处理、党纪 政纪处理等相应追究措施,使经济责任审计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

3、 完善相关部门内部运行机制。对于审计部门而言,要制定相关事项管

理办法,明确经审办(处)的职责任务与各有关处室的协调程序,对经

济责任审计的文书内容格式进行规范。对于组织人事部门而言,对经

济责任审计委托书、立项审定表、审计结果运用反馈书等文书也进行

规范,同时制定相关内部运行办法,明确内部协调管理职责、拟定审 计对象及委托程序、审计结果报告运行审签程序等。

3、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职业准入

首先,强化后续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再学习能力(学

习潜力)甚至比其已掌握的知识更重要。要尽量创造条件,通过专业

培训,更新专业知识,对在职审计工作者实施终身学习制度,构建学 习型机关,使之逐步适应现代审计职业化发展的要求。对于经济责任

审计人员而言,要不断学习经济知识、法律知识、投资知识等,让更多 的审计人员通晓财会、经济、工程、计算机、

三、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有新思路,必须把握和运用现

代化建设规律。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辨证地认识和处理与经济

责任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才能有新思路,才

能有新突破,才能有新局面,也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战略机遇

英语等各种知识,在广博

知识的基础上的野专家冶会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带来新的活力。其次,

建立特约审计人员人才-库。审计机关的人才是有限的,而社会上的 人才是无限的。我们不能把目光局限在审计机关内部,而是要把目光 投向整个社会,适时聘请特约审计人员加入审计队伍,发挥特殊作 用,共同搞好审计工作。

4、采用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

1、拓展审计线索来源。审计人员应坚持走群众路线,采取设立举

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公开接待来访时间和地点个别走访和座谈等

多种形式,依靠群众,与财务造假不廉洁行为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

争。

2、领导人的廉洁与否通常都能从财政财务收支上反映出来,调阅

以前年度审计档案了解以前年度存在问题,分析发现新问题存在的 可能性,对找准审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

3、搞好多种方法的结合,开好三会做到五结合,所谓 三会:一是审计之初召开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参加的大会,对其讲明 审计的目的意义。为下一步搞好审计工作清除思想障碍,二是审计期

间开好经营财务等有关人员的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对责任人的反 映和评价。以集思广益使审计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三是审计结束后向

被审单位报告审计结果,增加审计的透明度。

期,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关注责任,完善治理,促进民主与法制,中央财经大学 学报,2005.1 [2]李东,经济责任个人理性与家族理性的不同理解,自然辩证法 研究,2006.2 [3]秦小丽、常丽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刍论,审计研究,

2005.6 (责任编辑:段玉)

(四)加强对审计项目的全程质量控制

1、加强审计准备的质量控制

(1)配备与审计项目相适宜的审计小组成员

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被审计单 位规模的大小、审计人员的客观性等因素指派具有必备知识和技能 的内部审计人员。

(2)把好审前调查关,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

通过查阅前期审计档案,了解以前存在的问题、风险领域等相关

信息,明确潜在的关键控制点、控制缺陷或控制过度的情况,初步确 定审计的重点领域。

(3)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要分类编制,重点突出,内容要周全、详细,组织分工要明确、合理。

2、加强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

(1)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和测试,若发现内部控制的重大

薄弱环节,应扩大测试范围。

(2)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在审计工作底稿上要反映出审计人员的工作轨迹和专业判断的

过程,并履行签字复核手续,并由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3)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 在审计中,内部审计人员应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

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各种测试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 控制审计风险。

(4)建立并严格执行审计日记制度

审计人员应在审计日记中记录每天具体工作中的工作思路、工

作方法、审计的步骤、查阅的资料名称和数量以及所作出的判断和结

论,以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降低审计风险。 (5)严格执行复核程序

行业各内审机构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设立二级或三级复核制

度,通过加强审计复核工作,以减少或消除人为审计误差,及时发现

和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各级都应具体

明确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个审计工 作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 (6)建立审计报告的签发制度 审计报告由项目组长起草,审计部门负责人审核。审计报告签发

前,应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加强双方的沟通。征求意见后,项目组长

应对审计报告再行修改,经复核把关后,向被审计单位、企业最高管

理当局和规定的其它有关人员报送正式审计报告。

3、审计终结后的质量控制 (1)及时总结审计工作 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内部审计人员应对审计工作的经验和不

足进行总结,以指导以后审计工作。 (2)加强后续审计

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结束后,还应定期对审计结果的落实

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以确保审计结果能真正落实到位和内审工 作成效的真正发挥。

(3)实行内审项目质量的定期检查考评制度

市局将组织检查小组,对全行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定期检查,对

发现在审计质量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及时进行归类总 结,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4)加强审计档案管理 审计工作结束后,项目组应及时将项目的审计资料整理归档,并 妥善保存。

(五)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及奖惩制度

1、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行业各级审计人员,应明确应该承担的质量控制责任,质量控制

的结果应与业绩考核挂钩,对内部审计质量低下的项目组及其有关 人员应进行适当处理,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

2、市局审计处根据考核结果对内部审计质量优良的审计项目组

及其有关人员进行表彰奖励,以充分调动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参考文献:

[1]赵炳莲.对高校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浅议[J].现代经济信 息,2008(10)

[2]史剑桥.基于内部审计风险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J].北方 经贸,2009(1)

[3]董庆平.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的探讨[J].现代会计,2007(5)

[4]姜秉琛.试论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J].公用事业财会, 2006(2)

[5]刘伟华.内部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6)

[6]刘桂芳.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初探[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3) (责任编辑:贾黛)

第四篇:工程造价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作者杨宏甜 工程造价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是五十年代初期沿用前苏联的基建设预算制度的基础上,经过较长时间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逐步形成的,其原理为:工程造价及施工企业在该工程中的消耗加上一定的利润和税金。它由: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组成建安费.其计算方法:直接费根据各项工程预算定额确定,其余三项是以定额直接费(或定额人工费)为基价,分别乘以间接费率,计划利润率,税率后得出。其费率系数是政府按工程所在区域性,施工企业的资质级别,以及建筑产品市场价格,综合测定的,一般企业资质级别越高系数越大。然而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地深化,旧的定额计价体制模式不能满足从“量价分离”到“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新的市场规范要求,从而出现定额中所提供的要素价格资料总是与市场实际价格不相符合,也不能准确合理反映该工程产品价格,而在以定额计价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的目的上,形成一种违背市场价值规律的反常现象。

工程造价就是工程造价的实践活动,“工程造价”中造价既有“成本”(cost)的含义,也有“买价”(price)的含义,所以到目前为止各区域的工程造价管理界对工程造价仍有多种不同的定义,甚者在“工程造价”上展开唇枪舌战。从表面来看,争论的起因是旧的工程造价概算体制“进化”已不能诠释建筑市场中存在的反常现象,从里来论应是旧的体制模式与市场规范需求的矛盾激化。其实在工程造价管理的经济过程中,是不应该有一词多义的混用现象,即工程造价只保留成本和投资费用(或称为工程投资和工程成本)的含义,而另一含义即施工企业的产品价格或称为建筑产品价格(也叫工程价格),应将单独列出,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价格去研究特有的规律。与建筑市场规范需求相违背的是我国工程项目“三算三超”现象屡见不鲜。如何提高工程项目“三算”审计的质量,合理正确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也是我国工程领域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工作。

一、审计中看超“三算”的症

1、设计概算审计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项目设计概算的审计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a)、项目市场调研不彻底,投资估算失真

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普遍存在着深度不够,细度不够,导致工程没有功能最大化,经济过程效益化,从而使投资估算失真。有关业内人士在武汉地区对商业写字楼租售情况统计显示:商业区租售率60%~70%,文化区租售率40%~50%,开发区租售率25%~30%。这些说明市场调研深度不够,带来后期功能闲置。

b)“先抑后扬”现象突破概算

有的单位在市场经济的策动下,盲目制造建筑产品,而自身资金底气不足,在报批初步设计时,故意压低概算争取项目,预留投资空洞引诱资金投资,待项

目立项后,哪些猫腻全都曝现出来,调整概算后,必然突破原概算。 c)设计审度不够,引起变更,突破概算

初步设计时,正常设计日期得不到保证,引起初步设计、编制设计概算达不到规定的深度。设计阶段考虑经济技术指标和技术功能设置不成熟,致使在某些方案的确定上与后期施工图预算阶段有较大的出入,在施工过程中引起设计变更。

d)定额不能满足设计的实效性。

现行概算定额的滞后,计价原则和方法等依据不能及时满足工程项目初步设计的需要,也不能准确给出合理工程计价。

2、施工图预算审计存在的问题

1)不按工程量计算规则计量

工程量不按国家或地区的统一规则(计算工程量的规律和施工图尺寸计算)去计算,就如1+1=?放在数学领域等于2,放在生物领域等于

3、4„„都有可能,“众有百口,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处”,无规则,何以成方圆一样,这种故意不按计算规则多算工程量,在审计过程屡见不鲜。

2)“胡乱套定额”计算单价

为了合理反应一项工程的工、料、机的经济指标,国家在定额计价添加“统一”二字就是为了约束“冒套”、“高套”的现象。预算定额一般来说反应各个分项工程工、料、机的消耗量,而定额单价是消耗指标,也是地区的货币形式表现,在审计过程中“冒套”、“高套“也是关注点之一。

3)取费不合理

在九

七、二000定额取费上存在级别、工程类别,一些企业故意抬高自己的资质,取高费率。而在二00三定额取费就没有企业级别、工程类别,就防止“高资质,高费率的现象。但在间接费和利润计取时,该扣的没扣而不该增加的又增加等现象也是司空见惯。

(4)人员的因素

由于工程造价人员对设计文件识别和施工过程了解方面,经验水平有限,掉项、漏项时有发生;另外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不考虑经济因素,故意增大保险系数和不必要的提高技术功能标准等现象,这都不能合理真实反映工程造价。

3、竣工决算审计存在的问题

(1)随意设计变更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故意夸大“难度”,“增大费用”,业主主观臆断提出修改,设计方再根据业主要求、环境要求、施工技术要求和难度而发生变更。由于设计变更导致工程量增减问题时常发生,也给竣工决算审计工作提出了相当的难度。在图书城审计过程中,投标概算是一套图纸,而施工过程又是按修改图进行施工,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对原图熟记于心,而且对修改图也要了如指掌,其工作量不亚于两个图书城项目的审计,但为了在概算的基础上更好控制变更后的竣工决算,这工作是必须做的。

(2)施工鉴证没有细化

a)鉴证人要责任化

在审计工程项目过程中,特别是较大的项目时,同一分项工程变更鉴证单有两三张,这是和很普遍的,发生的工程量重叠鉴单也是比较常见的,施工监督单

位(业主和监理方)没到现场核实,监督不到位,造成费用重复发生的频率也是很高的。在工程鉴证中“工程量属实,按实结算”、“按图尺寸,计算工程量,以审计结果结算”等等一些典型的鉴证用语,一方面签证人确定其工程量是发生,至于是否有重叠那就不得而知了;另一方面签证人推卸责任或是挨不过人情,从思想上早就有让审计介入。这些现象都说明没有明确自己角色和承担的责任。

b)鉴证没具体化

在工程施工鉴证单中很多仅有文字说明,无相关图形描述,或是有相关图形而文字说明较少;其二是使用模糊语言,也使审计过程增添更多难度。

(3)工程合同中的隐患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签订建设施工合同中,不严密、不规范等问题,给竣工结算审计工作带来不少争议的隐患。

(4)审计规范制度落后于工程量计价模式

现行国家推行清单计价还是一试行阶段,相关配套的条条款款还需一定过程、时间去充实和完善它。在一些工程项目工程量清单中,其工程量清单一般由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就基本确定,并作为招标文件的内容,而缺少专门机构对图纸的审核和工程量核算,而在实际施工阶段又是由监理公司确认实际发生的工程量,竣工决算审计时,都是按监理公司确认的工程量来结算其造价,这易产生大的偏差,很不易工程造价控制。

4、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到目前位为止,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已发现了许多漏洞,要弥补漏洞需要社会各界去共同努力完善制度,其漏洞表现为:

(1)法律因素

目前,我国在建设领域已有较大的改善,但还是存在许多法律空档可钻,违规违法的行为屡禁不止。其一,法制建设在某些领域还是空白,一些新现象、新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无法可依;其二,目空无法现象也使“三算”失去了法律保障。

(2)工程信息因素

建筑产品必须满足人以物质和精神享受为目的,时代变化观念的更新,建筑业的新技术兴起、新材料出现、新结构和新工艺也是迅速发展,这给预算定额编制和更新带来很大的难题,因此难免出现缺项。在审计过程出现要增加补充定额也是时有发生。定额是反映社会平均生产力的水平,而新工艺、新技术多先被在具有实力强的大公司掌握,不能代表平均生产力,所以补充定额中消耗量高低也是使工程造价不确定因素之一。另外材料的价格是受市场波动较大的原因,缺乏市场材料价格信息全面了解和对价格预测波动洞察力,也是工程造价难确定的原因,也是审计工作的难点。

(3)没有实施跟踪审计

在目前的审计工作大部分都是事后审计,很多问题在事后审计是很难发现的。如设计、发包、合同签订及施工中发生的细节不明确等,这些都将给后期竣工决算审计增加困难,也给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形成障碍。

二、解决审计问题的对策和探讨

1、设计概算的审计

工程造价控制在设计概算的审计工作中,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a)项目决策阶段的管理

在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项目投资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是项目投资控制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根据有关资料分析标明,在项目决策以及方案设计阶段影响工程的可能性为30%~70%。对于在负责设计、编制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人以及其单位应执行责任制,而对于项目建设条件不具备,如资金不足,手续不到位,在审批过程时不予批准通过。

b)规范建筑市场投资管理

从投资管理角度看,规避“先抑后扬”突破概念的现象,在审计工作中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一些故意压价的项目,在审计中本着求真、求实的态度,该加的应当“加”,其次不要仅局限于资金目标,还要以质量、工期、安全、环境、供求等为目标。

c)对不同的设计深度,采用相应概算编制及审核方法

初步设计审批阶段,设计概算应遵循“先审核,后批复”的办法,做到有据可依,有量可控的限额设计,为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控制的前奏扫清障碍。

2. 施工图预算

(1)按施工图核算工程数量

在审核结构复杂和价值大的分项工程,不仅要仔细按图纸核对计算尺寸与图示尺寸是否符合,而对有关构件计算尺寸的取定是否与计算规则相一致也需核定。其次,审核人员还需要到现场核实,识别验证计算量和实物是否一致。

(2)严格执行定额单价

不同分项工程名称、规格、内容和计量定额单价是不同的,在审核时要防止有意或无意高套定额单价。在施工图预算编制和审核要以当地或某行业当时执行的建安工程预算定额单价或当地某行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造价管理部门发布信息价、工程造价指数及有关规定为准。在定额单价未有的项目,应以相类似定额进行分析换算,或按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定额合理组价,不应高套、拆算或随意无依据估算。

(3)各项费用计取要合理

在审核施工图预算程序一般应先审核费率,再审核取费基础,然后审核计算方法,最后审核使用范围等。

a取费的费率

在审核费率时,要注意各项费用费率的高低,不仅与工程类别有关,而且与企业属性、级别有关。在审核企业编制的施工图预算时应先了解该工程类别和企业营业许可证,资质等硬件。

b取费的基础

在审核取费的基础时,要注意不同专业的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取费基础是不同的。例如,土建单位工程、金属构建工程中的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是以定额直接费为基础计算,间接费是以直接工程费为基础计算,设备安装单位工程的取费基础是以人工费计取的。

c 计算方法

在审核工程量时,要严格遵守工程量计算规则,标准图集、定额编制说明等规范,确保不多算,不重算,不漏算,不估算。真实反映工程造价。

(4)加强造价人员继续教育和自身素质

从事工程造价人员必须遵守《造价工程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加强业务学习,

及时了解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结合工程实际,学习工程造价的深度与广度,提高自身业务的素质和专业技能。

3 竣工决算

(1) 设计变更合理性

设计修改变更时,应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单”和“修改图纸”设计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经设计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签证方可进行,坚决杜绝先施工后补图,违规违章现象发生。

(2) 现场鉴定完备性

为了明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经济责任,加强工程项目“三算”的审计工作,保证企业的合理收入,应当核实是否具有完备的现场签证,特别是隐蔽工程施工现场签证审核,防止“人情单”,“模糊单”出现。

(3) 排除工程合同中的隐患

排除工程合同中的种种隐患,要加强合同内容严谨性,语言使用规范,不得含糊,避免出现岐义。在合同类型选择上,应当考虑项目规模、工期长短、竞争情况、复杂程度、外部环境等因素,权衡利弊,慎重选择双方都能认可的合同类型。

(4) 完善与工程量清单计价相适应的竣工决算审核制度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应由社会专门机构审核确定,才进招标文件,对于施工变更工程量也应由社会专门机构审核后,由监理公司负责确定实际工程量,从而在审核后能够真实反映实际工程造价。

4 逐步完善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1) 完善法律环境

在由造价人员或机构产生主观或客观的失误,应该依法进行赔偿,出现重大错误的人员或机构,取消注册或年检时予以淘汰。在工程造价管理中有必要以社会为主体的监督体系,传媒引导、舆论监督,使工程项目经济活动置于舆论监督之下,逐渐完善法治与社会监督机制。

(2)建立信誉机制

a ) 建立诚信档案

尽快建立以不良行为记录和失信惩戒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建设信誉档案体系,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的不良违纪行为和处罚记录存档,并网上公示。

b工程信息公开化

积极推广使用计算机质料库和信息数据库,按区域或部门实现网络管理,资源共享,使施工企业站在同一平台“公平、公正、公开”的合理竞争。信誉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过程。机制完善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促使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总体提升。

C实施跟踪审计

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是项目投资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由静态控制向动态控制的转变,其跟踪审计工作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审批承包单位编制的年、季、月、度施工进度款

② 现场计量按施工合同约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工程量计量和支付条款进行工程款支付。

③在工程变更实施前与建设单位、承包单位通过计量、协商确定工程变更

的价款,以利工程项目投资的动态管理和有效控制。

④及时收集、整理有关的施工和监理资料为处理费用索赔提供依据。开展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控制,实施跟踪审计,掌握建设项目从设计到施工每一环节的第一手资料。对有效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非常重要,这能从源头上遏制建设项目的高估算,减少从设计到施工各个环节的损失浪费,为客观公正确定工程造价提供可靠的审计依据,也将有力防止工程建设过程中腐败现象。

结束语

各阶段审计中虽存在种种问题,只要在建设各阶段加强管理,采取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切实可行的措施,采取事前、事中主动控制代替事后有效控制,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监理信誉机制,树立诚信体系形象,在全社会法治主体和舆论媒体强有力的监督下“三算三超”问题是可以杜绝的,工程造价在准确性和真实性程度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就必然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附:

参考文献:

尹玲、尹贻林、任国强“论工程造价新范式的形式”,《工程经济学报》柯洪《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中的定额改革》

陈传联、荀志远“工程项目预算决算评审中的问题及对策研”《工程造价管理》

参考案例: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和湖北出版文化城的审计工作

第五篇:存货的审计小结

1、存货审计小结

存货包括很多科目,以下仅讨论库存商品科目。

1、库存商品在销售公司占极重要的地位,销售、应收货款的及时收回是保证企业现金流入、利润真正实现的重要保证。

(1)、存货计价:会计准则上基于稳健性原则要求实行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在销售型公司我们一般注意:

一、期末存货成本与进货成本相比,通常情况下要求二者持平;

二、期末存货是否发生减值情况,如存在残次品、滞销或超过保质期的产品抵库存,遇有这种情况,应将明细、原因列出,汇报领导,以求解决。

(2)、存货采购:销售公司一般有固定的进货渠道,主要着重检查有无违反公司经营范围的其他途径进货采购,同时也应检查和主要供货方的往来款余额核对的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3)、存货发出:存货发出无非转为货款、应收款或费用。应根据情况将存货发出与销售货款的收回、应收帐款的帐龄分析相挂钩。

销售收入、应收帐款都能从报表上直观得到反映,分析起来难度并不大,比较隐蔽的是如发生销售不入帐或存货非正常报损等事项,为了期末库存帐实相符,唯一手段是增加其他正常销售收入的成本,引发收入和费用不配比,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二种方法检测:

一、比较销售毛利率,通过横向和纵向毛利率的比较,能大致判断成本计算的准确程度;

二、抽查原始出货单和客户签收单,判断销售收入和应收帐款的发生额是否正确,如确有必要,可与客户直接对帐。

2、其他控制方面

(1)、规模较小的公司很难在仓库记帐和发货实行分岗,所以我们更要强调完善明细帐、收料发货单据保存完好、健全月末盘点制度,帐、卡、物三相符等基础规章制度。

(2)、仓库每月收发存报表是保证存货管理的关键。

(3)、实地盘存并编制实盘表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2、存货审计小结

在对工业企业审计中,存货是非常重要的审计领域,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容易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平台:

一、存货监盘--确定账实是否相符,尤其关注发出商品的核算。

有些企业因资金紧张,付款不及时无法取得足够的进项发票,所以已经销售的产成品,企业为了少缴增值税一般将其放在发出商品里。同时,企业会与客户签定合同,合同中明确约定发出商品的所有权属生产企业,主要风险和报酬归由生产企业承担等等。这种情况,国税稽查时一般会认定为销售已实现,让企业缴纳增值税并处罚金。

二、生产成本至完工产品的结转重点关注,尤其关注期初、期末结存变化较大的产成品和半成品。

笔者审计的一家IPO集团公司旗下的合金生产企业,20XX年5月未审会计报表显示利润总额799万元。经审计测算各种产成品收发存并按加权平均法进行成本结转测试未见异常。在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测试中,主要产品锌片销售成本呈下降趋势,与当时国际市场锌片价格吻合,也未见异常。但是期末存货较期初存货增加近2500万,近一步分析存货明细表,发现增加较大的主要是产自制半成品和发出商品。其中自制半成品增加近1300万,发出商品增加近800万。对发出商品我们详细核对了发货协议、出库单、台账并且进行了函证,也取得了对方的回函,故予以确认。

而自制半成品主要是硫铁矿尾渣增加了257万,窑渣增加了近900万。于是,我们对库存较大的这两个自制半成品又进行了盘点。因硫铁矿尾渣和窑渣受体积、密度、含金量等影响,审计人员借助专家的力量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最终盘点确认的硫铁矿尾渣和窑渣的实盘数量与账存数量相差不大。似乎也没有问题。一时,我们觉得是不是自己太谨慎、判断有误。

当时,项目组现场总复核看完底稿后指出,主要产品—合金的毛利率上升是形成当期利润的主要原因,建议我们仔细核对生产成本的结转过程。

于是我们索取了企业的成产成本核算表,发现企业二选矿车间主要原料是窑渣和硫铁矿,同时生产出产成品铁精矿、碳精矿、铜精矿和硫精矿以及自制半成品硫铁矿尾渣(见《zI-存货》-生产成本结转表),生产成本结转完工产品的方法采用定额比例法。20XX年上述产成品及自制半成品的定额比例是:铁精矿0,5,碳精矿0.35,铜精矿0.15。但是20XX年则变了,1-2月份铁精矿、碳精矿、铜精矿有产量,但成本分配的比例是0.4、0.

4、0.2,3-5月份铁精矿、碳精矿、铜精矿产量为零,生产成本很随意地分配给了产成品硫精矿和自制半成品硫铁矿尾渣(见《二选厂成本表07》及《二选厂成本表08(6月22日)》)。这

样的结转过程不符合会计核算的一贯性原则,故审计按3月初的硫铁矿尾渣成本价调减其期末应有数,同时调整了已经销售的硫精矿成本和库存成本。此笔分录增加销售成本-硫精矿65万,增加存货-硫精矿13万,减少存货-硫铁矿尾渣78万。(见《zI-存货》-审计调整)

同样,我们又对比了浸出渣车间07年与08年的生产成本结转过程。(见《浸出渣成本表08(6月22日)》及《浸出渣成本表07》)浸出渣车间主要原料是浸选渣、水碎渣和矿渣,生产出产成品--氧化锌粉和自制半成品--窑渣,生产成本在各完工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仍然采用定额比率法。20XX年1-12月,氧化锌粉的比率一直保持在0.95-0.999之间,只有很少的成本计入了半成品-窑渣。但是20XX年这一比率发生了变化,产成品--氧化锌粉定额比率为0.6-0.68,剩下的生产成本全部给了窑渣。

问题就在这,所以造成窑渣的成本增长较大,因为窑渣全部销售给集团公司另一家企业,但20XX年因集团公司调整经营,窑渣一直未销售。还有一个问题,窑渣的单位成本只是从08年初的每吨64元增加到08年5月末每吨118元,为什么增幅这么小呢?(见《zI-存货》-自制半成品收发存)经审计核对投入产出比(见《zI-存货》-ZI-10-1-10投入产出比(窑渣)),即对比每投入一吨浸选渣、矿渣所产出的窑渣数量可以发现,1月份投入量约3500吨但产出量45000吨,2月份投入量4100吨但产出量18000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才拿出真实的入库单,1月份实际过磅窑渣:4688.69吨;2月份4602.59吨。(见《zI-存货》生产成本结转表)

于是,审计人员按上年氧化锌粉分配率0。95进行了调整,调增销售成本-氧化锌粉858万元,调减存货-窑渣858万元。

两项合计调减利润总额924万元,调整后企业利润总额变为当期亏损125万元。(见《新准则单体试算平衡表》-输入本年调整分录及本年试算平衡表)

三、分析投入产出比,对比同行业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性复核。

笔者审计的一家小型乳制品加工企业,企业老板称其收购的鲜奶质量较差,奶户加水现金严重,13吨鲜奶大约能生产1吨奶粉,同行业的数据是9-10比1。我们在现场审计中,详细对比了正常和停产的投入产出系数,发现企业近3年的投入产出比变化并不大,基本是投入11吨鲜奶产出1吨奶粉,与企业老板所述的情况并不一致。所以企业的亏损不能归责为原料市场。

四、结合工艺过程、生产配方等非财务信息分析原材料流向及投入产出比。

还是那家乳制品加工企业,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我们在核对企业的原材料投入产出情况时,特意留心核对了一下企业的生产工艺配方,发现有两种原料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根本不需要,但是库存结存数显示,此原料已经发出。经询问,企业此原料系老板与他人开发新项目所备,已项账。

3、存货审计小结

根据按排,审计部对公司存货盘点工作进行了审计。

审计目标及范围:此次就公司存货的真实及完整性进行审计,涉及评价盘点工作的执行情况、资产状况、存储管理、账卡物相符性等。

审计程序:监盘、数据分析、询问、观察等。

一、存货盘存结果。

截止xxx年底,公司存货盘点余额为xxx万元(含车间在制品、项目在建物料共xxx万元,不含委托加工物资),盈亏相抵后整体盘盈金额为xxx万元。具体明细如下:

审计发现:

(1)前期差异形成盘盈xx万元,其原因是上年盘点的电池片角片等通过估算并按一定比例打折的方法计入盘存量的,而今年是根据实际瓦数进行详细盘存,如此形成差异xx万元。建议:盘点方法改变时所确定的差异应及时进行账目调整,无须年末时再做账目调整。

(2)BOM及换算差异形成盘盈近xxx万元,其主要原因有:

a.板材理论厚度与实际领用的材料存在差异;

b.边角废料的利用;

c.计量单位的转换差异等;

d.BOM用量出现错误等。

建议:

a.物控部门做好BOM用量的监测工作,对与实际不符时及时与研发部门进行沟通进行修改(相关领料部门应配合提供相关信息);

b.研发、采购、物控协商确定好物料的计量单位,确保BOM、采购、存储及系统中使用的计量单位是一致的;对确实不可统一计量单位时要求在收发料进行换算时保持谨慎态度,并加强检查,发现差异及时改进或进行账目调整。

(3)收发货盘点差异形成盘盈近xx万元,主要原因有:

a.工程领退料错误;

b.已开据领料单但实际未领用;

c.车间退料未办退料手续(如车间退回部份铝材未办入库手续);

建议:物控仓管人员应要求相关人员及时办全收发手续,并加强对进出仓物料的清点,特别需对已办手续但实际并未发生物料出入仓的情况进行核实,同时在物料卡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整记录。

(4)部份盘亏物料明细:

重点关注发货差异所引起的盘亏数据。此次盘点因收发原因产生盘亏四千元,数据上看并不重大,但仍需加强这方面管理。

二、呆滞物料情况。

根据物控部门统计,呆滞物料(3个月以上)库存金额近一xxx万元,与三季度末相比上升近xxx万元,其中电池片增加近xx万元。重点关注电池片库存的消化过程。

建议:

(1)对生产中不可使用或不可替代使用的积压物料进行折价处理,尽快收回资金。

(2)此次统计出的呆滞物料明细应提交一份给研发部门,由其在做产品BOM时优先考虑是否可进行物料代用;对维修配件,领用部门也应优先考虑是否可使用代用的积压品。

(3)对由品管判定的不可使用且无转让价值的积压物料进行报废处理。

(4)加强责任追究,从源头上控制呆滞物料的产生;同时也可实行激励措施,对积极消化、处理呆滞库存的人员或部门可按一定比例进行奖励。

三、其他审计问题。

1、物料存储方面。

审计发现:部份类别的物料未认真进行归类整理,也未设置待处理(不良品)区域,部份物料存放相互混淆。如铝材类物料该情况较为突出,监盘发现16801007铝材部份余料散放在存储地未进行包扎、一条铝材(16801018)放置在16801027区域、16801012铝材中混有已切割退回的物料(不良品)未单存放等等。

审计建议:物控部门在盘点前应对物料进行适当的整理和排列,区分不良品、合格品及并附上盘点标识。

2、仓管人员工作移交方面。

审计发现:铝材仓管工作在xx月份进行了移交,但据了解存货移交时未进行认真全面的盘存,也未有人进行全程监交,未在账卡上履行移交手续。

审计建议:编制并发布“仓管人员物资交接规定”等类似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严格履行。同时要求交接时应有成本会计、仓管负责人进行监交,并形成交接记录。

3、物料卡记录方面。

审计发现:监盘过程发现个别物料卡记录不完整或记录不清晰。如铝材仓存在较多此类情况,主要原因有:人员认识不足,认为接近盘点日之前的物料进出没必要再进行登记(认为是多此一举);车间物料员退料时未进行登记导致物料卡记录不完整。同时也存在物料卡记录不尽规范,如有些卡片未填收发日期、使用铅笔记录等。

审计建议:公司实行永续盘存制度,以此保证账卡物的一致,任何物资的进出均需在物料卡上进行实时记录。

4、盘点组织工作。

审计发现:

a、部份监盘人员未按要求参与监盘或未对盘点进行全程跟进,如元月一日多个部门未参与光热仓库的监盘。

b.部份监盘人员反映其不明白监盘工作。

审计建议:

a.严格按照盘点计划实施存货盘点及监盘工作,对因监盘不力造成盘点停顿、盘点出现重大差错,应视情节严重情况对监盘人员进行处罚,并在全厂范围内进行通报。

b.对所有参与盘点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特别要求监盘人员理解监盘要点,必要时可组织盘点知识考试。

5、其他方面。

(1)对非人为责任所产生的盈亏差异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2)财务部着手进行存货跌价准备的测算工作;

(3)物控部尽快建立存货分析制度,并每月出具一份分析报告。报告应对对库存波动较大或库龄呈增长趋势的物料作出详细说明,必要时追溯至相应的经办人、订单等;同时对每月已处理的呆滞物料与下月计划进行处理的物料作重点说明。

四、整体评价

年终盘点基本按计划进行,盘点结果表明公司存货是真实完整的,但物控部门的内控管理工作仍待加强。

上一篇:常见焊接缺陷及排除下一篇:春节传统习俗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