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旅游景点详细介绍

2022-12-09

第一篇:广州旅游景点详细介绍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 导师 详细介绍

硕士研究生导师梁利民教授简介

一、基本信息

梁利民 男 1956 年 1 月 江西吉安人 博士学位 教授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

研究方向 1 、小康社会与休闲体育 2 、学校体育

所在系部 休闲体育与管理系

二、专业特长 体育人文社会学

三、近三年来主要成果

1 、 大众体育权利和义务探析 中国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体育》 2002 、 2 全文转载

2 、“九运”后广东奥林匹克中心经营环境分析 广州体院学报 2002 、 11 3 、从终身体育的视点出发 中国体育报理论经纬版 2002.1

4 、 广州体育公园建设及运行保障机制的研究 浙江体育科学 2003 、 10

5 、 21 世纪大学体育教育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新概念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举办首届中美学校体育论文报会专题发言 广州体院学报 2004 、 1

6 、 大学生运动休闲生活探索 广州体院学报 2005 、 1 7 、我国体育中介市场的主体及运作 武汉体育学报 2005 、 4 8 、全民健身市场网络运行机制的研究 成都体院学报 2005 、 3

9 、全民健身市场网络运行之管理与评价的研究 广州体院学报 2005 、 4 10 、 新时期信息产业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浙江体育科学 2005 、 3

“十五”期间,作为主要参与者,先后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两项,国家体育总局课题研究两项,主持完成学院重点课题一项。

四、在研项目

1 、作为第二负责人,目前正实施一项题为《中国小康社会休闲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课题经费为 15 万,预计 2006 年 9 月完成。

2 、主持一项学院重点课题的研究,课题经费为 2000 元,预计 2006 年 6 月完成。

硕士研究生导师谭建湘教授简介

谭建湘 教授,男,湖南长沙人, 生于 1959 年 9 月。中共党员,博士 ,教授。目前担任广州体育学院资源开发办公室主任,上海体育学院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体育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体育科学会体育产业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管理分会理事、广东体育产业协会副会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专家库成员、广州体育体科学会产业分会主任、广州羽毛球协会副主席、广州足球协会和篮球协会市场开开发顾问等社会职务。

谭建湘 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开发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体育产业、体育管理、体育发展战略和社会体育。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为:珠江三角洲体育发展研究(获国家体委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顺德城乡生活变迁与体育发展的相互关系(获国家体委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上海奥运重点项目布置的若干问题研究(获国家体委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我国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发展现状(获国家体委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我国高水平俱乐部现状与发展研究(获国家体委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要参编和主编的学术著作有:学校体育学 ( 任编委,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3) 、国际体育场地器材标准大全(主编,广东高教出版社, 1994 )、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发展现状(主撰稿人,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 )、体育管理学(编委,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 )、社会体育管理学(副主编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 )、体育经纪导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

近三年来主要承担和研究的课题有:中国体育中介企业研究(体育总局软科学课题 2004 年, 0.8 万)、大型竞赛表演投融资机制研究(体育总局软科学课题 2003 年 ,1 万)、我国体育中介市场的现状与发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01 年 ,5.6 万)、广州市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管理办法( 2003 年 ,1 万)、广州地区体育产业结构与发展研究( 2001 年 ,2 万)广州地区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与研究( 2002 年 ,2 万)。

硕士研究生导师楚继军教授简介

一、基本信息

姓名:楚继军

性别:男

出生年月:

1962.12 g籍贯:河南省许昌市

学位:教育学硕士

职称: 教授

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

研究方向:公共体育管理、社会体育

所在系:休闲体育与管理系

二、专业特长

1、公共体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现代管理技术在体育管理中的应用

2、体育社会团体组织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3、竞技运动训练与体适能理论与实践

三、主要研究成果

(一)科研论文

1、 深圳市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模式的思考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2(1)

2、 “九五”期间广州中小学生体质变化情况分析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6 ( 2 )

3、深圳市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模式的思考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1 ( 1 )

4、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体育中介市场发展的影响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4.1 ( 1 )

5、我国体育中介市场发展预测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3

6、篮球运动对我市中年男性体质和运动能力的影响与分析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第二作者)

7、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体育中介市场发展的影响 《体育(人大复印资料)》 2004.3

8、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比赛的分析与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5.2 (第二作者)

9、构建服务型基层体育行政管理体系的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1(第二作者)

10、广东省基层群众体育公共管理现状调查 《中国体育科技》 2006.5

11、广东省体育社团组织网络现状与对策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6.6

1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农民工体育锻炼的特征研究 《福建体育科技》2007.4(第三作者)

13、宽裕小康地区体育社团活动实效化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8.1

14、小康社会城市体育社团活动绩效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9.11

(二)研究课题

1、论休闲运动教育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02CTY001 ) 2002.6 (课题主要成员)

2、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子课题 (99BTY006) 2003.6

3、构建服务型基层政府体育行政管理体系的研究 国家体育总局软科学研究项目( 682SS04082 ) 2004.6 (主要成员)

4 、“非典”对广东省群众体育活动的影响及新时期群众体育管理模式改革的研究 广东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03SJA890002 )

2003.6

5 、 广东省构建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广东省体育局软科学研究项目

2004.11 6 、宽裕小康地区体育社团活动实效化组织策略研究 广州市体育局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子课题

2005.11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大众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大众体育的需求及消费特征研究(03BTY019)?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子课题 2006.12? 主要成员

8、我国城镇农民工体育活动的现状研究——基于东南沿海的实证研究(785ss05048)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 2005.6 主要成员

9、珠江三角洲小康条件下成人体质的调查研究(649ss04049)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 2004.6

10、广东省高等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 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课题 2004.6 主要成员

11、小康社会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及评价体系研究--以广东为例(1074SS0703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项目 2007.4 主要成员

四、在研项目

1、城市社区休闲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1281SS08099)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08.9

2、体育文化多样性研究(08BTY009)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 2008.6 主要成员

硕士研究生导师吕树庭教授简介

一、基本信息

吕树庭,男, 1944 年 11 月 28 日生,吉林省长春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体育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体育学组评委。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体育运动与社会);所在系部:休闲体育与管理系。

二、专业特长 吕树庭教授 早年留学日本,专攻体育社会学。在回国后的十几年时间里,立足社会学的视野,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致力于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为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决策与实践服务的实证研究。

三、近三年来的主要成果 主编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一部,作为第一责任人主持省部级课题研究 3 项,主持厅局级重大课题 1 项,在核心期刊发表第一署名人论文 7 篇,在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 2008 北京奥运会理论研讨会》上,大会报告论文 1 篇。

四、目前在研项目

2005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08 奥运会观众研究》,立项批准号: 739SS05002 ,资助经费 10000 元,研究年限 1 年。

硕士研究生导师韩会君教授简介

一、基本信息

1. 姓 名:韩会君

2. 性 别:男

3. 出生年月:1963 年 2 月

4. 籍 贯:黑龙江省

5. 学 位:博士

6. 职 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上海体育学院)

7. 专 业:体育人文社会学

8. 研究方向:体育与社会发展;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

9. 所在系部:体育教育系

10.担任的职务:继续教育部主任 第四批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

二、专业特长

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学

三、主要社会兼职

1、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委

四、近三年来主要研究成果

(一)著作与教材

1、教材:《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参编)

2、专著:《成人体育学习论》,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11

3、教材:《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二)主持的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大众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兼论珠江三角洲体育带的构建”,(2011年2月结题)。

2.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全民健身条例》执行力的现状及运行机制的研究”(2010年)

3. 广东省体育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远程培训与管理模式的研究”。(2009年)

4. 广东省体育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研究”。(2010年)

5、广东省体育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体育公共服务外包实施策略研究”(2011年,在研。)

(二)公开发表与入选各类论文报告会的论文 (限第一作者)

1、第16届亚洲运动会科学大会分会报告论文,小康社会城镇居民休闲体育生活方式的特征分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中国广州,2010年10月。

2、美国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给我们的启示—以马里兰大学为例,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6

3、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6

4、广州市民对亚运会后效应的心理认同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6

5、“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获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三等奖(2011年7月,内蒙,包头)

员、广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副会长;

3、广东省教育学会学校体育卫生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4、广东省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秘书。

硕士研究生导师栗艳梅简介

栗燕梅,女,汉族,1966年3月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休闲与管理系系主任助理、兼休闲体育教研室主任。目前,在上海体育学院攻读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学位。

1987年陕西理工学院体育系本科毕业。毕业后留校任运动解剖和排球两门课程教学工作。1997年在广州体育学院就读硕士研究生,2000年取得教育学硕士学位,留校工作。一直担任本科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休闲体育概论和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近年来承担了部分硕士研究生的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工作。

副主编出版了《运动休闲》(2008年)书籍,参与编写了《休闲体育概论》(2007年)、《体育科研方法教程》(2006年)二本书籍,三本书都是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主持了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珠江三角洲体育现代化研究》的课题研究,批准号为1363SS09052。参加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小康社会休闲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2005年)的研究,列课题组第四位,现已结题,主持了子课题《构建休闲体育教育体系的研究》;参与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岭南休闲体育文化特色研究 》并主持了子课题《岭南休闲体育教育的研究》;国家体育总局重点项目《现代休闲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以广州、深圳为例》课题组主要成员(排名第二)。参与了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课题《21世纪体育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高等体育学院教学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国家体育总局科研项目课题《广东省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同时,主持院管重点和一般课题多项。

近八年发表了《论休闲体育教育》、《运动休闲概念、分类及应用的研究》、《珠江三角洲体育现代化研究的时代意义》、《小康社会侨乡台山休闲排球活动的研究》、《人文素质的开展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等论文16篇,《论休闲体育教育》、《人文素质的开展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等12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人文素质的开展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新世纪优秀社科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并入编优秀论文集《中国当代社科理论文献》一书;《青少年排球运动业余训练的研究》获广东省学校体育科研论文三等奖;《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研究》获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三等奖。2008年获得学院“2005-2008科研先进个人奖”。

在2004年出席雅典奥运会科学论文报告会,《广东台山排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因素分析》在分会报告;该文还入选全国第六届科学论文报告会; 2006年出席法国举行的国际体育会议,《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一文在分会报告。2007年参加了杭州国际休闲论坛和北京举办的体育产业高层论坛。2008年参加了在宁波举行的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2010年参加大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博士高层论坛,并作专题报告。2011年参加2011中国(杭州)休闲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并做了分组发言。2011年在杭州萧山参加2011全国休闲体育专业学术研讨会;2011年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硕士研究生导师周在平副教授简介

一、基本信息

姓 名: 周在平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7 年 5 月

籍 贯: 广西

学 位: 硕士

职 称: 副教授

专 业: 体育理论

研究方向: 课余训练

所在系: 休闲体育与管理系 (部、所)。

二、专业特长:运动训练

三、近三年来主要成果

1 、以小城镇为重点的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2 、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的研究

3 、广东体育产业阶段性特征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4 、广东省农村中心小城镇全民健身模式的研究

四、在研项目

硕士研究生导师韩凤月教授简介

一、基本信息

韩凤月,女, 1964 年 3 月,籍贯河北省,研究生学历,教授,体育理论专业,研究方向是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学,在体育教育系学校体育教研室任教。

二、专业特长

从事高校教学 23 年,主要担任《学校体育学》、《体育史》、《奥林匹克运动》、《体育概论》等教学任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规律有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近些年主要参与了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奥林匹克运动等方面的研究。

三、主要研究成果

主持一项省部级、四项厅局级软科学研究课题、七项院管课题的研究工作,主编一本著作,参编三本教材、发表了 近20 篇学术论文,一项研究成果获得 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研究生导师裴立新教授简介

一、基本信息

裴立新,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学历,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研究方向:全民健身和青少年体育基本理论及应用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全民健身研究中心主任,青少年体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委员、广东省社会管理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体育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二、专业特长

本研究方向以全民健身和青少年体育基本理论及应用为研究专长,主要特点:一是方向稳定、基础扎实。长期从事全民健身和青少年体育研究,以扎实的基础研究促进理论创新,认识深刻、见解独到;二是关注现实、重视应用。多年参与国家和地方全民健身及青少年体育发展研究,为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咨询服务;三是社会效益显著。因贡献突出,2007年获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十部委“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突出奉献奖,2009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四是有实体性研究平台和稳定的研究经费来源。青少年体育研究中心为我国第一个集研究、人员培训、咨询服务等于一体的专门研究机构,全民健身研究中心在国家及省市体育行政部门中有广泛的影响。有稳定的经费支持开展研究。

三、近年来主要成果

近年来,参与国家体育事业“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国家重点图书“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等重点项目研究。主持完成国家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全国青少年体育现状调研等多项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取得多项高水平研究成果,部分成果被国家采纳。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

一、二等奖各1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

四、在研项目

目前承担国家体育总局多项委托项目,包括“国家全民健身示范城(区)创建办法”、“全国群众体育社会团体评估办法”、“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办法” 、“青少年业余训练激励机制”等,并参与“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命名资助办法”的研制及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审定。编写《青少年体育工作手册》,主编《青少年体育丛书》,共10本。

硕士研究生导师罗红简介

一、基本信息

罗红,女,1971年5月生,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人类学博士,法学博士学位。

二、研究领域及研究兴趣: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人类学、社会性别与体育文化,医学人类学。

三、科研成果

四、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提交会议论文

2002年至今,受邀参加包括“世界人类学大会16界联合会”、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主办“科学发展观与公共政策理论和实践研讨会”、“广东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俱乐部管理办法”、“珠江博士论坛”等国际、国内一级以及省一级学术会议90余次,并在会议上提交论文和发言。

五、开展社会学、社会工作、人类学、体育社会学研究调查

将所学灵活应用于科研调查中,以优良的品质,扎实的学风、吃苦的精神获得调查点村民、被调查对象的好评,与村民结下了深厚友谊,展开研究的同时体现了对被调查对象的深刻的人文关怀。

2004年7-9月在云南省洱源县邓川做小城镇变迁研究调查

2005年2-4月在云南大理市老年大学做老年教育调查

2006年2-3月在云南省洱源县下汉登村做白族婚姻调查

2006年7-8月在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瑶山乡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做瑶族社会文化调查

2006年9-11月;2007年2-11月;在云南省洱源县茈碧地区大庄村、回果村、大松甸村做族际通婚调查

2008年2-3月;7-9月大理白族民间体育调查

2008年10-12月东莞体育局课题“现代化体育指标体系”相关调查,作为调查主要负责人、参与者、并负责文献综述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2009年7-9月大理、东莞两地社会性别结社与民间休闲体育活动的调查

2010年1-3月大理、广州两地休闲与社会性别调查。

2010年7-9月大理、白族传统体育与地方社会调查。

六、拍摄社会人类学纪录片

在调查研究中,拍摄了多部记录片

1《洱源白族与汉族通婚—下汉登的婚礼》、

2《洱源回族老年男性的活动之回果穆斯林晌礼》

3《洱源白族老年的社会性别组织—大庄村白族莲池会做太阴会》

4《小赵游海记》

七、主讲课程:

为全日制本科生讲授:《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人类学记录片赏析》、《体育社会学》、《休闲社会学》

为全日制研究生、在职研究生、港澳台研究生讲授:《社会学》

第二篇:武汉免费旅游景点详细介绍(含非免费景点(免费分享))

武汉免费旅游景点详细介绍(含非免费景点)

免费景点:

1. 楚河汉街

地址:武昌中北路,公交车站----东湖路楚河汉街,14路; 411路; 552路; 578路; 701路; 709路; 810路,原武重宿舍,与武汉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建筑毗邻。

楚河夜景

楚河夜景

汉街雨景(此街两侧房屋里客购物、喝茶等)

汉街景象

此处进入为汉街,汉街旁的河为楚河,与东湖、沙湖相连。

楚河汉街是武汉中央文化区一期项目重要内容。项目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340万平方米,是万达集团投资500亿元人民币,倾力打造的以文化为核心,兼具旅游、商业、商务、居住功能的世界级文化旅游项目。定位是“中国第一,世界一流,业内朝拜之地”,将打造成世界文化新品牌。楚河汉街不仅是商业,更是城市历史文化和生态景观工程,经济社会综合效应十分显著。“楚河”贯穿武汉中央文化区东西,是文化区的灵魂。楚河”全长2.2公里,连通东湖和沙湖,是国务院批准的武汉市“六湖连通水网治理工程”的首个工程。 2.东湖梨园

地址:东湖大道,公交411,402,573,605,534等。

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武汉市的东部,总面积8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毛泽东主席自建国后除了中南海外,在东湖居住的时间最长。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的核心景区之一——听涛景区以秀丽的江南风光和源远流长的屈子文化而闻名。景区内岬湾交错、树种繁多,内堤路将多个半岛相连在一起,亭阁相望,岸线绵长,四季景色美不胜收。东湖听涛景区还建有全国内陆最大的海沙沙滩浴场、中国第一座寓言雕塑园、楚风园、鳄鱼园等。梨园景区在东湖西北岸,与对岸滩头相望。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主要园林之一。建国后培育,占地500余亩,种有各种果树和名贵花木,其中以梨为主,因以园名。园中所有树木,皆依地势而起伏,高低重叠,苍翠幽深。一年四季,繁花不断,沁人心脾,尤其梨花盛开时,酷似无数粉蝶满园飞舞,殊为壮观。

3. 湖北省博物馆

地址:武昌东湖路,乘

14、10

8、40

2、

411、5

52、57

8、70

1、709路公交到省博物馆站下车,乘60

5、7

12、777路到黄鹂路下车即到。

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主要承担着全省文物的收藏、保管、保护、陈列展览及藏品的研究工作。馆舍位于东湖之畔,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56号。湖北省博物馆现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馆藏文物20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余件(套),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

目前,湖北省博物馆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建筑具浓郁楚风,呈一主两翼、中轴对称。馆舍由编钟馆、楚文化馆、综合陈列楼组成,已拥有专业人员200余人(其中研究馆员9人,副研究馆员21人),设有办公室、陈列部、保管部、社教部、协调部、考古部、文保中心等业务部门。隶属于湖北省文化厅。

4.武汉大学

地址:武昌区珞珈山,公交413,552,572至正门(八一路珞珈山站)

武汉大学正门

武汉大学行政楼

武汉大学学生宿舍

武汉大学樱花

武汉大学夜景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与法国同行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学校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于1913年由国民政府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于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首批国立综合大学之一,湖北第一所高等学府。

珞珈山,原名罗家山,亦名落袈山。珞珈山现在这个名字,是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改的。珞,是石头坚硬的意思;珈,是古代妇女戴的头饰。“落驾”与“珞珈”二字谐音,寓意当年在落驾山筚路蓝缕、辟山建校的艰难。珞珈山坐落在在湖北武昌东郊。巍峨横亘,冈峦连绵,花木葱茏,建筑明丽,地处东湖之滨,山光水色,交相辉映,成为一组胜景,远近传闻。海拔93米。其东部山脚高低起伏,吞吐曲折,湖水拍击,喷珠溅玉;山腰佳木交碧,奇花织锦,篱笆错落,房舍雅致;每年樱花盛开时,落英缤纷,令人陶醉。从山腰至山顶,林深茂密,摇苍飞翠,遮日蔽月,深幽秘邃。珞珈山之上下,巨岩层现,奇石峭立,小径曲绕,异鸟时鸣。武汉大学坐落在珞珈山之西部,依山构造,建筑富丽。近山湖水中有浪淘石,累累罗列,附近还有六一纪念亭、六一烈士墓等革命纪念建筑物和航海俱乐部、游泳池等体育设施,使此山更显辉煌瑰丽,益增游人欣赏雅兴。武汉大学的樱花道,位于前理学院和老图书馆的下方。道两旁的樱花树枝干壮实、排列整齐。每年的3月至4月初,繁花满枝。樱花花期仅为一周,每到落花时节,落英缤纷的樱花又为大地铺上了一层浅浅的“花毯”。每年开花时节,赏花的游人络绎不绝

5.司门口户部巷 (武汉小吃一条街,品武汉小吃必去) 地址:武昌司门口,公交

14、

19、576路中华路站下即可。

户部巷位于武昌自由路,是一条长150米的百年老巷,其繁华的早点摊群20年经久不衰。清朝时候,这条百米小巷曾因毗邻藩台衙门而得名.武汉人将用早点,称为“过早”。这最初来自了清代的一首《汉口竹子枝词》。后在别的城市被敷衍甚至忽略的早餐,被武汉人随意而隆重的提升“过年”般“过”的位置。以“小吃”闻名的户部巷,就是武汉最有名的“早点一条巷”。小巷入口处,铭刻着武汉市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何祚欢写的小记:“汉味早点米当先,户部巷里快热鲜”,另一头的巷口两座石狮矗立,上方是著名书法家陈义经用泰山石刻风格题写的:“汉味早点第一巷”。户部巷的铺面以家庭为单位铺陈开来,楼上是住家,楼下是赖以生存的食店。这里的早点够老,够味道。有石婆婆的热干面、徐嫂子的鲜鱼糊汤粉、陈家的牛肉面、高氏夫妇的稀饭和煎饼、万氏夫妇的米酒等30多种特色小吃,较好地保留了武汉饮食文化的特色。 户部巷经典美食:面窝:面窝是武汉人“过早”常用品之一。它是一种以米粉为原料,加上葱花和面窝。据说为清光绪年间汉正街烧饼小贩所创制。面窝油炸后两面金黄、外酥内软、窝中脆,深受武汉人喜爱 油条:其实是我国各地普遍流行的一种传统食品,但这里的油条与众不同,其独到特点是色泽赤金黄,30余厘米长,立起不弯,松酥泡脆,爽口喷香.如再将油条折断成三到四节,从锅中取出蒸熟的糯米摊到板布上搞平,撒上少许芝麻及白糖,再将折断的油条放到糯米上用力卷,内有油条外包糯米团,再撒点白糖,要上一碗清米酒或牛奶、豆浆,吃起来十分惬意,别有一番情意。 热干面:热干面是武汉人“过早”中特别喜爱的大众化食品,它便宜实惠,花上2块钱,就可以舒舒服服填饱肚子。传统的武汉热干面,掸的面软绵爽口中透出一股嚼劲,既不沾牙也不夹生坚硬,用筷子挑面,芝麻酱滑爽而不缠,香气扑鼻。面条里面没有任何汤水,被烫过以后,就着热劲完全膨胀开来,还把酱完全吸了进去。涨开的热干面放在嘴里的感觉是糯糯,原汁原味的面香和酱里的芝麻香。尤其是芝麻磨碎了掺在酱里,特别诱人。三两口,没什么感觉一碗面就进到肚子里了。豆腐脑 : 光吃面,会觉得有点太干,再来一碗豆腐脑(也叫豆腐花)就非常不错了。白白的是甜豆花,加了麻油、虾皮、香菜、葱花的是咸豆花,随客人的需要决定口味。 热干面和豆花,是早点的最佳组合糊粉汤: 糊粉汤是一种用鱼骨熬成的汤加上劲道的米粉,不同于任何其他米粉,它非常的浓稠,并且加有足量的胡椒。油条和糊汤粉是早点不错的搭配选择。米粉的弹性,油条的清脆,糊粉汤的浓鲜,搭配起来,让人有畅快淋漓,欲罢不能之感。欢喜坨:是一种硕大无朋的空心麻元。优质的欢喜坨,有撒了黑芝麻的油衣,酥脆却一点也不油腻,内层软香的糯米包裹着甜甜的豆沙馅,让人吃了,真的很“欢喜”糖糍粑: 由糯米精制而成,蒸熟了调味,煎成长条型,外焦内甜,非常可口。 豆皮: 豆皮是武汉人“过早”的一种主要食品。所谓豆皮,一共有三层。第一层是绿豆粉兑上面粉和鲜鸡蛋,第二层是糯米,第三层是鲜肉、鲜菇、鲜笋等等的馅,放在一口巨大的平底锅里做成1厘米厚。吃的时候,切成正方形的一块一块。第一层是金黄油亮的,看上去敲进去不少鸡蛋。糯米颗颗晶莹发亮。肉丁和香菇更是诱人。油重而不腻,吃进去,脆、软、鲜,感受齐全。蛋花米酒:生鸡蛋同热米酒冲出来的食品,味道甜美,香气恬人。

6. 武汉红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地址:武昌阅马厂,公交乘公汽10路、64路、503路、715路、电车1路、4路、市内旅游专线1路。

首义广场 辛武汉红楼位于蛇山南麓阅马场北端。武昌起义后,为鄂军都督府(湖北军政府)办公地。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主体建筑为红砖砌墙、红瓦覆顶的红色两层楼房,故又称“红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时,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即清末湖北谘议局的旧址,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在此建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建立了纪念馆,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在红楼内开辟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题写馆名,纪念馆占地28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馆内收藏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分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纪念馆楼前建有碧樟广场,广场中矗立有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铜像。

7.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龟蛇锁大江),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大桥的建设在当时得到了前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之后,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8.武汉江滩(中国最大的江滩了,比上海的黄浦江江滩大多了) 地址:(如汉口江滩)武汉市江岸区沿江大道,公交: 1路 212路 30路 402路 502路 523路 527路 601路 在沿江大道三阳路下。

武汉江滩为汉口江滩、武昌江滩、汉阳江滩、青山江滩(部分与武昌江滩重合)的总称。其中汉口江滩设施最为齐全名气也最大。武昌江滩武昌江滩现在已建成四期:武昌江滩一,二,三期西起于武船,东止于秦园路,武昌江滩全长6200米。从新生路到中山路,至大成路,再到紫阳路,4万平方米葱郁的绿带,给冬日的江面带来许多生气。“梭子景灯”、“纺车雕塑”、“武昌古城门”等景观,令这个用新型材质铺装而成的休闲游园有了文气。“芳草青青树成荫,小径绵绵曲折行,江风阵阵送凉意,隔岸万家灯火明。”汉口江滩汉口江滩位于长江武汉市区北岸,面积160万平方米,与沿江大道景观相邻,与龙王庙景点相连,与江汉路步行街相接,与黄鹤楼景区相望,与长江百舸争流相映,构成武汉市中心区独具魅力的景观中心。“两江四堤八林带,火树银花不夜天”,这是一位诗人对武汉江滩美景的赞颂。在武汉三镇的水景中,武汉江滩可谓是这座滨江城市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三三两两的市民或游人悠闲地走在绿树繁花之中,穿行于鹅卵石铺就的小径,享受着忙碌生活中难得的闲适.汉阳江滩汉阳江滩(仅建成一期):起于晴川阁,止于建港船厂,全长1424米,占地9万平方米。 汉阳江滩泳池也是目前汉阳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游乐项目最丰富的顶级泳池。曾获得13个世界游泳冠军的“蝶泳王”刘黎敏也加盟了泳池的管理。

9. 江汉路(年轻人必去的休闲购物好地方) 地址:汉口江岸区,可搭乘1路、7路、

24、30

1、58

1、60

8、6

22、801等多辆公交车到达。

位于汉口江岸与江汉两区之间,东南起自沿江大道的武汉关,向西北延伸,穿中山大道,至解放大道。沿路与黄陂街、洞庭街、鄱阳街、花楼街、江汉

一、

二、三路、铭新街、吉庆街等垂直相交,全长1550米。 江汉路始名于20世纪30年代,曾有“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的诗名来形容它,也有“小香港”的提法。在此,还可见30年代遗留下来的西洋建筑,曾是有名的商业门点集中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成为汉口最繁华的区域之一,人流量大,店铺达400余家,其中有经营特色的专业店和老字号90多家,近30个行业。老字号的包括解放前繁盛一时的人民饭店、璇宫饭店、孙中山亲笔所书“精益求精”店名的精益眼镜店、为抵制日货而开的国货百货大楼,现名中心百货大楼、专卖洋钟表的亨达利钟表店、冠生园、华康副食、滋美食品厂、武汉中药店、四季美汤包馆。

10. 中山公园

地址:江汉解放大道(武汉国际广场对面),

1、

2、电

3、

42、50

5、50

8、

522、

524、

548、

549、571等

武汉中山公园是全国百家历史名园之一,始建于二十世纪初,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创业,已成为集游览、观赏、文化、娱乐、饮食、游艺等多项服务功能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是武汉闹市中的绿宝石。 中山公园占地32.8万平方米,其中水上面积6万平方米。绿地率91%,古树名木140株。最观功能分前、中、后区。其中西合璧的园林风景,淳朴隽永的人文景观,惊险有趣的游乐项目一直受到广大游人的赞誉。 二OO一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对中山公园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工程,奋战十个月,公园旧貌变新颜,园林景点如门楼雄姿、棋盘山色、金龙戏水、四顾春色、素春茹冰、松月凝碧、湖心秋月、胜利之光、虹霓大展、广场鸽哨等令人留连

忘返;人文景观如武汉受降堂、受降纪念碑、大门楼、张公亭等令人深沉遐思;大型游乐项目如过山车、峡谷漂流、太空飞棱、豪华碰碰车、勇敢者转盘、儿童城、西游记宫等令人回味无穷。武汉中山公园是游人的乐园,是游人心中的诗、心中的歌„„ 11.汉正街

地址:汉口硚口区,有50

3、50

8、556等公交

汉正街位于武汉汉口的繁华地带,它的存在为武汉的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汉正街在全国十大市场中名列前茅,过去的汉正街则把握着武汉早期商业的命脉。汉正街自古就有‘天下第一街’之美誉。现在在武汉已有了东汉正街、西汉正街。据记载,汉正街是“古汉口之正街”,是汉口历史上最早的中心街道,是万商云集,商品争流之地。早期的商人中间流传着这样几句话:要做生意你莫愁,拿好本钱备小舟。顺着汉水往下走,生意兴隆算汉口。汉水发源于陕西,由此注入长江,几百年以前,陕西商人乘船顺流而下,将货物运到汉正街贩卖中转。汉正街就是由最初的货物集散地发展而来的。 12.武汉三大火车站

武汉站:青山区,公交10

8、2

34、29

7、

513、

525、540

武汉站整体的“千年鹤归”造型凸显湖北特色,寓意千年黄鹤,翩然而归。 建筑中部突出的60米屋顶。九片屋檐同心排列,又象征着武汉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武青四干道-武汉三环线-中北路延长线-站西大道、总用地面积达110公顷(计算至道路中线)的围合区域都归于武汉站站区设计范围内。定位湖北省陆港,设东西2个广场,东广场设

置公汽及长途车站,西广场为景观休闲区。

2012年武汉火车站荣获全球“最美建筑”——“2012年国际建筑奖”。

武昌站:武昌区中山路,公交

10、7

4、57

7、7

17、等

武昌站夜景

武昌站2007年12月18日正式启用。站房最高聚集人数8000人,总建筑面积为5.7153万平方米,站台雨棚覆盖面积为6.324万平方米。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对设计理念、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作了大量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建成后的站房具有浓郁的荆楚特色,已成为武汉市地标式建筑。武昌火车站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该奖是授予建国60年来不同时期我国现代建筑优秀代表性作品的最高奖项,是我国第三代铁路客站的典型代表和优秀范例。

汉口站:汉口江汉区,公交

10、

411、

545、6

10、736等

建于1903年的汉口火车站,是我国唯一一座现存完好、年逾百年历史的老火车站,是中国第一条长距离准轨铁路的大型车站,其主体建筑候车大厅年代较早,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尚存的重要历史见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汉口的京汉大道与车站路交汇处,有一座西洋风格的建筑,这就是汉口老火车站——大智门车站。从1903年建成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据说这个火车站曾是亚洲最现代化、最壮观的火车站,也是我国目前尚存的少数早期火车站建筑之一。据悉,这座建筑是由法国人设计的,在建筑的造型上体现了典型的欧式风格,因此,一度成为京汉铁路上特征鲜明的标志性建筑。

老汉口火车站又名“芦汉火车站”、“大智门火车站”、“京汉火车站”等,为法国人设计建造,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是京汉铁路最有特征、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是武汉市乃至全国不可多得的优秀历史建筑,曾是亚洲最现代化、最壮观的火车站,在亚洲地区首屈一指。

自1991年新火车站建成,老火车站“退役”后,这栋优秀历史建筑曾一度被挪作娱乐城和家具城等用途。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呼吁下,汉口火车站分别被湖北省和国务院确立为文物保护单位。市文化局、市政协以及省社科院等部门先后提出将其建成博物馆等对策。 汉口火车站既是“国宝”,也是武汉市为数不多的名胜古迹中“镇市之宝”,属“国家宝藏”。车站主体建筑上的名称是“京汉火车站”,国务院认定的是“大智门火车站”,而俗称“老汉口火车站”;待建博物馆名称也众说纷纭,或称“中国铁路博物馆”、“武汉交通博物馆”、“武汉轨道交通博物馆”等;周边街区建设有的称“大智历史文化休闲区”、有的称建“文物收藏品一条街”等。

收费景点: 1.欢乐谷

老船长餐厅

2012年4月29日,武汉东湖边的欢乐谷将开门迎接武汉市民。届时,亚洲首座双龙木质过山车、国内最大的人工造浪沙滩、最大室内家庭数字娱乐中心、三屏4D影院、武汉最大的专业剧场等50多项游乐设施将亮相江城。

2. 东湖

东湖位于武汉市城区的内环与中环之间,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还是毛泽东同志在解放后除中南海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东湖湖岸曲折,碧波万顷,青山环绕。东湖的花木品种繁多,一年四季不断开放,其中尤以春兰、夏荷、秋桂和冬梅最为著名。园内共五大景区,目前开放的有听涛、磨山、落雁和吹笛四大景区。

门票 听涛景区试行免费,磨山楚城40元,落雁景区10元, 马鞍山城市森林保护区10元,鸟语林20元。 索道(单/双):15/25元

3.黄鹤楼

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辑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古往今来,无数名人先后登临黄鹤楼,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使黄鹤楼蜚声中外。崔颢的那首《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更是妇孺皆知。另有香烟品牌以此为名。

4. 长春观

长春观创建于元代,为左中右三路、依山而上的建筑群,寺内主要建筑为砖木结构,斗拱飞檐。梁柱栏板和殿内神龛的雕刻细腻生动,具有典型的湖北道教建筑艺术特色。

1995年在修建长江大桥时,还将黄鹤楼旧址处的吕祖阁吕洞宾卧像和“五百灵官”移到该观内,大大丰富了长春观的收藏。 5.归元寺

归元寺创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阳城内翠微路。是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归元寺之名取佛经“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之语意。占地4.67公顷,有殿舍200余间。1922年建的新阁是归元寺的一大宝藏,除藏经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木刻、书画碑贴及外国友人赠品。有两件令人惊叹的珍品:一是在长宽不过6寸的纸面写着由5424个字组成的“佛”字。写着全部《金刚经》和《心经》原文;二是血书《华严经》和《法华经》。

6.还有一些,如武汉森林公园、武汉植物园、龟山、古琴台、晴川阁、汉阳动物园等景点不再一一列举。

第三篇:参加广州展会前的准备工作 超详细!

发布日期:2016-08-18

栏目:参展知识

发布者:德马吉编辑

展览会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展示产品、推销产品、购买商品的场所。现代展览会已经快速发展为交流和获得信息的中心。参加展览会是企业整个市场拓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被列为全盘市场计划之中。

在确定了参展目的后,选择核实的展览会是关键。

报展程序

选择某个展览后,与主办单位取得联系,对方会传真或邮寄给您报展文件。这些文件应包括展览会介绍资料、参展申请表格、参展费用、有关服务、展馆展位图、参展人员手册等。

填好参展表格、返回给大会主办者、并得以确认之后,您还要将全部或者部分展位费作为定金汇至主办者,这样您的展位便得到最后的确定。

费用预算

参展费用包括展位费、展位装饰装修费、展品运输费、机票火车长途车费、市内交通费、食宿费、必要的设备租赁费、广告宣传费、资料印刷费、礼品制作费、会议室租赁费等。做参展经费预算时,还要加上总费用的10%,作为不可预见费用的支出。

展台位置

展台的位置由主办者全盘规划,按照产品和服务的内容、行业、地区等因素安排展台的位置,或者是以展位费的多少来区分位置的好坏。主办者提供的展位图上标出了哪些位置可供选择。总之,越早将参展申请表格递交给大会主办者,越容易得到好的位置。

标准展台/特装展台

除国内某些大型商品定货会仍采用面积较小的展位外,通常展览会的展位面积为9平方米(3米X3米),成为标准展台。大会主办负责标准展台的搭建并提供展示所需要的基本设施,包括三面展墙,二个能固定在展墙上的射灯,一个展桌(长1米,宽50厘米,高80厘米),二把椅子,地毯,220V5A三项电源插座一个,以及刻写眉板文字即贵公司的名称。无特殊要求,眉板文字是您填写在参展表格中的单位名称。

展览会的标准展位中,有一种特殊的位置--位于每行展位的顶端,是最多只有两面展墙的展位,它有两个边甚至三个边可以面对观众行走的通道,能更多接触到参观者。因此,如果您越早申请参展,您越有机会向大会主办者寻求该种展位。

特殊装修/展台搭建/展台装修

超过四个或者四个以上的标准展位的面积时,您可以只预定光地面积,而自行策划、特殊装修。特殊装修可以根据公司产品特点、技术特点、市场定位、展览期间的活动安排,做出别出心裁的独特装修。

展位的装修大会提供标准展位的搭建,展墙、桌椅都采用的防火材料,在做特殊装修时要特别注意,如果采用的是木结构的展架和装饰物,应涂上防火材料。

家俱

大多数参展商会有这样的感受,就是一个资料桌不够用。大会组织者、展览场馆以及展览服务公司,可以提供桌、椅、柜子、沙发等家俱的临时租用服务。

水、电、煤气

如果您在展览中要有大的用电量、使用上下水、煤气、天然气等,您一定要在参展申请表格中加以说明、特别强调,在收取一定的费用后,大会主办者会安排、并可以提供这些服务。

电话

您可以申请在展览期间租用电话线(国内长途DDD,和国际长途IDD),但要提前向主办单位提出,以免除不必要的加急费用。

物品保管

展览期间,大会组织者对展会提供安全保障,展览馆出入口设有保安,大件展品的出入馆都要登记。但目前我国展馆尚缺少贵重物品保险柜租用存放服务。展览期间人了人往,难免零乱,所以小件展品和贵重物品等应自己妥善保管。如果是特装修的展位,不要忽略了贮藏室的设计和搭建。贮藏室可以放置公司礼品、文件、和工作人员的衣服、随身物品等。标准展位的参展工作人员则应随身携带公文箱包,用于携带和临时存放小件物品、钱财等。

包装箱的存放

展览开始之前,主办者和展览馆管理者、展览运输服务公司会收走包装纸箱、包装木箱和材料,或者指定统一存放的仓库,这是为展位整洁的需要,同时也是防火安全的要求。通常,展览结束撤馆时,包装材料会退还或自行领走。

展品的运输

大会主办者会在参展细则里提供展品运输的提货负责人的姓名和收货地址,您可以按此,将展品提前运往展览所在地。另一便捷的方式是委托运输代理,运输代理提供门到展位到门的服务。

布展和撤展

大会组织者通常会给布展留出足够的时间,大会展览会的布展时间为3天以上,并且可以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加班施工。在大会最后一天,观众清场以后即可以开始撤展。

清洁服务

大会免费提供参观者通道和其他公共场地的清洁卫生,但展位内的清洁通常由参展单位自行负责。

工作证

参展人员报导时,大会主办者会提供参展工作证,一般一个标准展位提供2-3个工作证。工作证也是通行证,在整个布展、展览和撤展期间有效。

入场券

大会主办者视展位面积的多少分配给每个参展单位一定数量的展览入场券甚至开幕式请柬,这给您提供了联系客户和关系单位的机会,您可以列出名单,将入场券和名片一起寄给这些嘉宾,邀请他们前来参观和见面。

会刊

每个展览会都要出版一期展览会会刊或参展商名录,可免费列入每个参展单位的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甚至产品介绍,这是展览会的重要一环而不可忽视,它是展览会的延续。那些在展览会上没有看到您们的参观这他,那些没有来参观该展览会的人们,都可以在会刊中找到您们的名字。如果有足够的展览和宣传经费,在会刊上刊登广告,其效果当然更加明显。

场地广告

除会刊宣传外,大会主办者和展览馆还提供室内室外的场地广告,包括条幅、横幅、旗帜、气球等。对展览馆场地熟悉、有经验的参展单位的展览策划者会最早占领有利的位置。

技术讲座

部分展览会还同期举办技术讲座和研讨会,

除大会特别要请的专题报告讲座外,参展商也可以要求在期间举办一场或者多场讲座。这是向各界来访者推荐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一种很好的形式,这些有备而来的参加者,费普通听众,而是专业人士,这是您发展用户的良好机会。通常,在交纳规定的费用后,大会主办者提供会议室和基本的会议设备。特殊的会议设备,您可以预先甚至临时租用。请继续看下段文字。

举办活动及租用会议设备

为了吸引观众,参展商可以在展位内举办小型活动,如小型产品讲座,技术讲座,有奖活动,发送小纪念品,甚至新颖的文艺演出。总之,应在有限的时间、场地和经费预算内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这些活动所需要的设备,包括上述会议、技术讲座所需要的设备,如声像设备的大屏幕电视、电视墙、音响、舞台灯光、电视、录像机、VCD、DVD等。

参展人员的选用

选用了合适的参展人员,便能得到更佳的参展效果、更好的销售业绩。参展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对公司的产品和技术有较深入的专业知识;自信、适应能力强;性格外向,易于与各种人交谈;有参展经验;身体健康,乐于出差。

着装

除日用消费品、食品的展销活动、娱乐性展示活动和产品促销活动的需要外,展览会期间应穿着正式服装。首先,在展位里您是公司的发言人,代表的是公司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是对参观者的尊重。如果能配合展台的搭建和公司颜色统一着装,则效果会不同凡响。

食宿

如果您对展览所在的城市不熟悉,您可以住宿在大会推荐的招待所、宾馆和饭店。大会组织者推荐的住所通常是距离展馆较近,来往展馆交通方便并且价格适中。通常情况,大会会安排展览期间的午餐供应。

展览资料的准备

参加展览会之前您要准备足够的宣传资料,包括名片、产品介绍、公司介绍、产品价格清单,其使用量往往会超过您的预料,所以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会后的联系

第四篇:广州积分入户落户手续详细办理指南(最新版)

作者:广州积分入户服务的领跑者、风向标——南方人才教育网来源:原创

第一步:领取入户卡

必须申请人本人持身份证原件、户口簿原件和《广州积分入户受理回执》亲自前往广州积分入户各区人社局申请窗口领取广州市区入户卡,原则上不可代办。

注意事项:在领取入户卡时,务必核对如下信息是否有误,如有错误,马上提出更正,否则就会折腾:

1、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婚姻状况、户口性质(是农业还是非农业)等信息须与户口本一致;

2、原户口地址与户口登记机关(须与户口本最新信息保持一致;

3、现入户地址(须与房产证地址一致)。

第二步:办理准迁证

准迁证的全称叫准予迁入证明,需要本人持入户卡、身份证及户口簿原件、房产证原件,配偶、子女证件等(为避免多跑路,最好带上一家人所有相关证件原件),在房产所在地(即落户地)区公安分局办证大厅办理,现场办结。

注意事项:

1、准迁证有二联,其中第三联需要拿回户籍地办理户口迁移证。

2、准迁证有时效性,过期作废。

3、仔细核对准迁证信息,如发现有误,当场提出更正。仔细核对本人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是否与户口本一致;仔细核对原户籍地派出所、原户籍地地址是否与户口本最新信息一致;仔细核对入户地址是否与房产地址一致。

第三步:办理户口迁移证

户口迁移证即俗称的户口迁出证明,需要在户籍地公安局或派出所的户政部门办理,需要本人身份证、准迁证(第三联)、户口本原件。很多地方可以代办,请事先电话咨询和确认清楚具体需要哪些证件,是否可以代办。特别注意:办好了户口迁移证,本人户口本即被收回销毁,户口也被暂时锁定待销。户口迁移证有时效性,一般45天,如果超过而未落户,请务必尽快回去申请延期,否则会成为黑户。

第四步:办理落户和广州户口本

广州的最终入户手续一般是各区的公安分局办证中心办理,部分地区在有户政权限的派出所办理,如番禺地区:大石、钟村、沙湾、石楼、洛溪、石基、市桥、桥南、南村派出所;白云区:松洲、人和、黄石派出所等均可办理具体落户手续。但一般需要本人亲往,带上入户卡、准迁证(第二联)、户口迁移证、身份证、房产证、结婚证、在职证明、配偶及子女证件等材料(具体的请事先咨询清楚经办部门或派出所,以免白跑)。如果是搭户的,需要被搭户的业主和户主一同前往,除以上材料外,还需要户主和业主的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同意搭户证明等。

第五步:办理本人广州市身份证

可以先照好二代身份证相片,去办理落户手续时带上相片二代身份证和二代身份证回执并一起提

交给经办公安分局或派出所。负责办理落户手续的经办部门会当场受理,经办派出所可能需要3个工作日与公安局同步户籍数据后才会受理,不过可以沟通协商后先递交材料,以免多跑一次。

第六步:办理子女和配偶随迁

按照广州市公安局的有关户籍规定,原则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时申请投靠父母,配偶投靠需要根据被投靠人的学历、职称等情况进行审核。在实操中,涉及到各地户籍信息数据同步的问题,一般可能要等落户后50个工作日(约3个月)拿到广州身份证,才能再申请亲属投靠事宜。但各区公安分局在实际操作中,较为人性化,一般自己落完户后可以自己申请子女随迁。注:具体随迁过程需要具体手续及材料请事先向经办部门咨询清楚,以免徒劳。

第五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优化探讨——以广州市在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为例

引言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期,城市建设活动日益增加,城市数量、规模不断扩大,众多城市也实现了“控规全覆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引导调控作用日益加强。而现在城市规划工作的大环境及政策形势也在不断地变化,这客观上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本身也要进行不断的变革,既要放开应该放的,又要管住应该管的,既要有法律的刚性、又要有适应市场的应变性、灵活性、包容性。这些变革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改革和优化。

广州市于2009年开展了“控规全覆盖”的工作,全部工作分为“已批控规上网、在编控规整合和新编控规”三部分内容。首先开展在编控规整合,主要是对各区所有在编控规进行核查、梳理和整合,从中发现和解决以往控规编制中的问题。下面以广州市在编控规整合为例来说明控规编制方法的优化和改进。

1、本次原在编控制性详细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控制指标的确定存在多头依据,缺乏引导性

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确定的依据有: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要求,已颁布实施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控制要求,基本规划原理和经验等。由于这些依据的效用、审批时序不同,部分甚至存在矛盾,设计单位在选择依据时无所适从,影响了控制指标的科学性。

1.2 现状调研不够翔实,数据陈旧

由于部分原在编控规编制年代较为久远,部分现状调研数据已不能反映现实情况,而控规整合单位对大面积的规划整合范围内的现状情况并没有逐一摸查,造成现状核查报告中现状调研数据不能让人信服。

1.3 编制各自为政,缺乏有效衔接协调

1.3.1缺乏对城市建设总量的有效把握,难以保证宏观上的控制

城市总体规划只是确定城市总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对城市开发建设密度没有明确的规定,自然无法有效指导分区规划的建设容量控制,导致分区规划从局部地区出发规划建设容量,难以避免宏观上的失控和无序。以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依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更加难以把握对宏观总量的控制。

图1:白云区在编控规分区示意图

1.3.2在用地功能布局方面缺乏整体研究,不能充分体现规划整合优化提升的目标

本次控规整合(例如白云区、番禺区)由于各个控规之间比较分散,难以成片,因此规划时仅从本规划区角度出发进行功能结构的安排,未能从整合规划的角度,将各在编控规置于更大范围或区域,以及各在编控规之间的相互协调等方面,提出各规划之间的问题。

1.3.3在公共服务和市政配套设施缺乏大局观,未能实现服务均等化

由于未能形成全区域的公共中心体系布局与设施配套,在安排公共服务设施(中小学)时,原规划仅机械地按照中小学的服务半径进行布置,而没有考虑规划区外中小学的现状实际情况,容易造成重复规划或者规划缺失。

1.4 控制要素贪多求全、程式化,缺乏针对性

规划控制体系的要素随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而逐渐庞大,主要包括土地使用、设施配套、建筑建造、行为活动四个方面,可细分为几十项指标。有些规划设计为了体现规划成果的“分量”,几乎罗列所有的指标,完成的规划成果本子虽然很厚,但真正能指导日常规划管理的确寥寥无几。

1.4.1标准、规范较为陈旧,实效性不强

现行的大部分标准、规范在制定时由于年代比较久远,为了考虑适用的广泛性,一般控制要求较为笼统和陈旧,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如原花都区加油站规划成果采用国家标准出台较早,而目前城镇机动化水平日益提高,原有规划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此次控规整合应在原加油站规划成果的基础上,额外多控制一些加油、加气站用地,以应对远期可能出现的建设需要。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如果标准、规范不进行及时的修正和更新,必定会削弱控制的指导意义。

1.4.2控制指标核算标准未能体现地区差异性,针对性不强

由于本次控规整合的范围都位于城市中心区以外,因此城市人口、城中村、部分近郊村(需要进行改造的村)按照城市标准进行核算,即每户3.2人的标准,远郊村、部分近郊村(不需要进行改造的村)按照每户3.5人进行人口核算。而白云区乡村地区与花都、番禺区的情况有所不同,实际户均人口已经达到4.0人,但如果均采用户均3.5人计算则不能反映实际情况,不利于对规划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有效的配置。

1.5 缺乏相关利益者和公众的参与

由于规划涉及大量相关利益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征求相关利益者的意见就显的尤其重要。但由于原规划在编制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得非常周全(例如征求镇政府、街道、村委会的意见),导致在后期审查过程中需要重新征求和反映相关利益者的诉求并在规划中综合考虑地加以落实,以致规划审批后又重新走程序调整控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原因分析

2.1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立项的计划性不强,未能有效统筹

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立项源头不统一,有市政府、规划局根据城市整体发展需要立项的,有区政府根据区经济发展需要立项的,也有开发单位根据项目需要申请立项的,缺乏计划性。

由于市、区政府及规划局的出发点各异,通常是根据自身发展或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而进行控规立项。另外,也有开发单位根据项目需要申请编制、修改控规的,这就造成局部地区可能出现反复、重复编制控规的情况,甚至部分控规完全包含在其它项目范围之内。一方面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又给规划管理造成多头依据。

2.2 对现状调研方面的要求不深,未能很好地为控规编制起到技术支撑的作用

在以往的控规编制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规划设计单位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对规划区内现状的情况仔细核查,某些最新已批行政许可没有落实,行政审批部门对现状成果也不够重视和审查不够仔细,造成编制出来的规划缺乏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充足的理由去论证其合理性及可实施性。

2.3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求的系统性不足,与相关规划(特别是原总规相比)存在较大矛盾,总规的发展意图未能较好落实

控规编制目前存在就地块论地块的缺陷,未能很好的落实战略规划与总体规划布局思路,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缺乏必要的联系,难以分步骤、有计划的实施且不成体系。

目前,控规整合范围内的建设用地部分含有原总规中的耕地、林地现象,大量的绿化廊道、农用地及重点控制区被已批及在编控规侵蚀,对广州市整体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

2.4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不够,修改与调整随意性较大

2.4.1重视工程技术因素,忽视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控规历来重视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涵盖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学科,但在我国规划编制工作中对城市开发建设的经济效益分析还是不够重视,没能较好的将城市土地开发建设的经济规律与规划有效结合。对规划编制过程中定位、土地使用性质、人口规模、开发强度指标等缺乏科学依据。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土地由于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存在级差地租,城市各地段的征地成本、动迁成本、基础设施成本等差异较大,导致城市各地段的收益差异较大;而且城市土地的经济效益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规划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这种经济规律,仅从工程技术方面考虑而制定的控制指标必将有所偏颇,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无法有效指导城市政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机制。

2.4.2控规面对经济发展时存在被动调整和修改

由于各地所面临的发展条件、机遇不同,原有审批通过的控规在面临新的发展形式下就显得非常被动,因此各区主动申请对控规的调整。另外,就是部分正在编制的控规,在面对新形式时也经常显得力不从心,甚至重新划定范围后,重新开展编制新一轮的控规。

2.5 公众参与方式简单,易流于形式

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干预思想突出、法制建设落后和市民社会还没有形成,而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是近代以来我国自上而下的现代化过程。公众参与是市民主动参与城市发展决策的表现,是民主化法制化社会的反映,而不是自上而下赋予的一种权利。目前,对促进公众参与的研究,在宣传教育、机构设置、制度保障等方面的认识,还是种自上而下的表现,这显然不利于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目标的真正实现。

3、优化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的思路

3.1 明确控规编制的主体,计划周密地安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工作

根据目前控规的编制主体情况,广州市的控规编制主体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广州市政府(委托市规划局负责),规划经费由市城建维护费支付;二是区政府(委托区规划分局负责),规划经费由区财政支付;三是镇政府,规划经费由镇财政支付。

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计划,对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区进行前期研究与可实施性研究,明确实施主体,确定具体的控规编制区域。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任务书中落实总体规划对本区的定位,落实发展单元的控制要求,延续总体规划的要求。保障总体规划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分解、落实,实现广州市不同规划层次的一盘棋。

3.2 强化现状调研,制定技术标准

首先保障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依据的准确性,加强现状调研的力度,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现状调研的技术标准,要求编制单位首先完成现状调研的分析报告并通过评审,在此基础上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其次落实上层次法定规划的要求,合理分解总体规划的土地使用功能、人口容量、用地规模、开发强度、配套设施。

3.3 综合多种方法确定控制指标,力求科学

指标的确定必须有科学的根据,特别是容积率这种敏感的问题,可综合运用形体布局模拟法、经验归纳统计法、调查分析对比法这三种现有的控制指标确定方法,相互校验,以避免单一的方法有失偏颇。同时运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加强经济效益分析,协调业主利益最大化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关系,确保土地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和公共设施得以有效利用。

加强经济分析,进行合理的经济、开发测算。经济分析是研究土地开发建设潜力,形体布局模拟是将规划空间具象化,分析对比统计是总结借鉴他人经验,规划只有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并结合实际,才能确定出符合地方发展要求的控制指标。

3.4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控制要素,区分出强制性和指导性

对城市不同地段、不同功能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的力度应有所区别,控制要素也应有所侧重。如城市建成区应以“刚性”控制为主,而城市新发展区则应留有较大的弹性;对城市中心区,为了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应严格控制建设量,重点是对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的控制;对工业生产区,为了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应重点控制工业用地建筑密度的下限,同时对绿地率采用上限控制,避免出现“花园式工厂”。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可分为强制性和指导性两类,就某一个规划控制指标而言,在不同的规划中可能会体现出不同的属性,因此必须加以区分。例如,容积率一般为强制性指标,但对工业用地不宜作硬性规定,尤其是新建工业区,要考虑到生产运作上有无特殊要求,在生产门类不甚明确的情况下,工业用地的容积率指标只需确定其上限。

面对我国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建设,规划的预见性往往不能适应发展的全部变化,为了增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可操作性,必须采取弹性控制,以强化规划设计与建设开发的衔接。弹性控制可表现在用地性质的兼容、地块的划分、指标的上下限控制等多个方面。

3.5 积极运用城市设计理念,提高规划的直观性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运用城市设计理念,增加一些对开发活动的原则性引导和人性化考虑,如建筑体量、形式、色彩、空间组合等,有利于创造宜人的城市空间,进一步修正控制指标,协调整个规划范围的景观控制。但在城市设计引导规定中应避免只定大原则,过于笼统,必须把控制原则真正落实到各个地块的具体要求中,才能发挥作用。

3.6 强化全过程的公众参与,制定信息公开机制

多种角度、多种方式加大对控规的宣传力度,组织技术人员、政府官员主动向公众讲解他们熟知的、而对公众却是深奥费解的专业知识。公众参与结合具体项目,在项目办理过程中,充分征求利益相关人的意见,举行公示、听证会等,让公众参与控规的实施管理。

建议对于控规编制与审批过程中的公众参与采取三段式的形式:第一阶段是控规草案编制之前的参与,这就使得公众能对地方的发展目标及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为规划草案的制定提供参考;第二是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参与,任何人均可对规划草案提出异议,规委会必须对此作出反应,对于切实可行的建议必须予以考虑;第三是草案编制完成后的公众展示,在这段时间内,如果仍然有人对草案提出异议,属于需要重大调整的,则可返回到前面的步骤循环编制。

规划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规划相关资料的公开。主要包括规划的背景资料、规划依据、规划的主题等;二是议事过程的公开。例如规委会在举行会议之前,应当发出通告,公开议程,宣布会议的时间、地点、讨论事项等内容,公众有权出席旁听会议、观察会议的进程,并有权取得会议的信息、文件和记录。三是规划成果与决策的公开,这样公众就可以了解到该决策是否会对自己合法的利益造成影响。

4、结语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与战略规划的工具,是落实城市近期发展重点的手段,是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维护城市运营、保障民生的依据,是日常规划管理工作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与工具。控规编制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今后还需要继续进行优化编制方法的深入探讨,结合实际管理工作来及时深入研究和总结完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姚燕华,王朝晖,孙翔等.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践与思考[J]规划+实践,2006(7)

2 蔡瀛,姚燕华,王朝晖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探索与创新——《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解析[J]城市规划,2007(3)

3 孙翔,王朝晖,姚燕华等.广州市建委科技委研究课题--广州市规划管理图则规划实施研究,2007(7)

4 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2009)工作总结,2010(1)

【作者简介】蓝岚,男,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助理规划师。

上一篇:高中家长会家长发言稿下一篇:工作离开时的告别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