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词汇认知及词汇教学

2023-02-08

认知 (Cognition) 一词, 源自拉丁语。本意指“The action or faculty of knowing or learning”, 即人们获得知识或者学习的过程。认知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结构 (Structure) 和过程 (Process) 是认知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

作为认知领域的分支学科, 词汇认知是当今认知科学和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词是概念结构的一种, 也是语言认知活动的基础。有关词的认知, 对句子、段落、语篇理解的认知模式和词汇教学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词的认知存在着词优效果、语转录、双通道模式等不同认识特点 (熊燕, 2004) 。

词优效果是卡特尔 (1996) 最早发现的。此假说认为:相对于无意义的单词或单个字母来说, 有意义的词里有某种特点, 而这些特点使得词本身以及组成这些词的字母比较容易被识别, 词的这种认知效果被称之为“词优效果”。20世纪70年代初期, 鲁宾斯坦等人提出了词的语音转录假说 (Speech recording) 。该假说认为, 对于书面词的认知是以音素的形式为中介的;之所以是以音素的形式为中介, 又是由于心理词典是以音素的形式组织起来的 (Gough, 1975) 。他们认为词的认知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利用字母与音素对应的规律, 把一组字母转变为一组音素 (例如, 把tip转为/tip/) ;第二阶段, 寻找与这种音素形式相匹配的心理词典的词条, 当相应的词条被发现的时候, 这个词就被认知了。语音转录假说并不认同词的认知是由言语或无声的言语所中介的, 而是音素, 一种和言语不同的假设的、抽象的实体。那么如何看待语音转录假说不能证明的预测?有的学者认为, 语音转录假说所不能证明的事实则表明, 除了语音转录之外, 可能还存在着另外一条通道。Meyer et al. (1974) 通过实验发现, 这另外的一条通道就是通过词形表征到达心理词典 (Mental lexicon) 的词条。由于在词的认知时, 既可以使用语音的表征, 又可以使用词形的表征来达到词条, 所以这种模式也被称为“双通道”模式。这种模式认为, 在词的认知过程中, 在通达词义时存在着两条通道, 这两条通道是平行地起作用的, 在词的认知中最终是由哪种表征达到词义取决于在两条道路中的加工速度。实验还表明, 视觉通道的加工比语音通道的加工要快得多。所以, 对于熟练的读者来说, 视觉表征往往在阅读中起主要作用。

这些特点对词汇教学与习得有重要的启示。鉴于词汇在语言教学中的特殊地位, 词汇教学一直被语言学习者, 语言教师和语言学家放在重要的位置。同时, 也正是由于词汇的这种独特作用, 许多语言教师往往忽视了对词汇认知理论的学习, 从而无法有效地指导词汇认知。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 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就词汇认知的过程和结构作一些指导, 以改变当前忽略词汇教学的现状。

总的来说, 认知语言学更重视认知结构, 实践经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意义的概念和概念结构的研究。本文从词汇的形式 (语音、词形) 和词义等方面分析英语词汇认知结构的特点, 并且对英汉差异进行了对比。

1 形式认知

词汇的掌握包括两个方面:形式和语义。形式可以分为语音和词形, 即发音和拼写。下面我们分别从发音和拼写来看词汇形式的认知。

1.1 发音认知

众所周知, 语言的语音都有音色、音长、音高和音强四大特征。音色主要指元音与辅音的区别。音长指的是发音的长短变化。音高指的是我们听别人声音时感觉到的语音的相对高度。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差异。语言内这种语音的区别性特征, 让语言学习者在开始训练语音的时候就学会区别look/loot, eighteen/eighty等成对词在语音上的不同。

但是,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尽管英汉两种语言享有元音, 辅音之分, 升降调之分等人类发音的一般规律, 英汉语言有各自不同的发音规律。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将汉语的发音习惯搬到英语中。例如, 汉语语词以单音节为其特征, 而英语语词以较为自由的音素组成, 因而, 尽管它有许多单音节的语词, 但同时它拥有大量的双音节与多音节语词。这对母语是汉语的英语学习者构成了语音认知上的障碍。又如:英汉两种语言的语言特征所起作用不同, 有些语音特征在英语中足以区别词义, 在汉语中却不能;反之亦然。在英语中, 辅音的轻或浊起着区别词义的重要作用。英语中有轻浊成对的辅音如/p/和/b/, 而且是根据清音与浊音之别成为两个不同的音位的。而汉语中的/p/, /b/全是清音, 只有吐气与否之别。

除此之外, 英语语音认知中突出的问题是英语词组串中包含有重音、连读、失去爆破等造成的语流音变。话语是由一连串的声音组合起来的。在连读发音中, 人们为了适应发音器官的位置变化, 常常不自觉地改变互相影响的邻近音。结果是英语中因重读、连读、失爆, 发生邻近音的同化、异化、脱落等语音变异现象。这种变异使得原本认识的词语也变得陌生, 使理解变得困难, 对于二语和外语学习者来说更是如此。例如:很多中国英语学习者发现很难听出《雪绒花》“You look happy to meet me.”一句中的‘meet’。

还有, 语音的轻重是由发音气流的强弱来表现的。汉语是一种典型的声调语言, 汉语的每一个字除了有声母、韵母两部分之外, 还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声调是音节的一部分, 它同声母、韵母一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汉语普通话的声调分为:“阴” (高平调) 、“阳” (中平调) 、“上” (降声调) 、“去” (全声调) 四种, 还有一个轻声。几种声调都有区别意义, 如“你没有看好那匹马, 让它踩乱一捆麻, 挨了你妈一顿骂, 你说是吗?” (杨冰, 刘佳, 2006:83) 这四个字的音位完全相同, 只是因为它们的声调各异, 所以就构成了四个意义完全不同的字。因为声调在汉语中具有辨义功能, 它是词的结构的一部分, 所以它是不可或缺的。英语中, 重读的变化可以改变词性、词义与句义。以present为例, 当重读在第一个音节时, 其词性是名词, 词义是“农畜产品”;当重读在第二个音节时, 其词性是动词, 词义是“生产”。汉语单词的语音结构是辅音+元音, 因此发音器官很难在瞬间到达连读所要求的位置。而英语单词的语音结构既可以是辅音+元音, 又可以是元音+辅音。唇、舌、齿容易变位, 达到连读。这种语言上的差异使得连读成了语音认知的问题。例如, some of you连读的结果可能导致summer view的理解, 甚至go to bed被误听为good bye。失爆出现在同一意群中前后两个词之间。与连读不同, 两个词以辅音比邻, 并且前一个通常是爆破音。在讲话过程中, 快速语流倾向于把这两个词连读, 其结果是前一个辅音被“吃掉”, 例如, brightly的/t/受/l/的挤压而不发音。在almost finished中, almost的/t/音不发出, 因为这会造成finished的/f/音的浊化。用音乐的术语来说, 汉语是属于断奏式的, 连续发出的各音之间有间断。而英语属于连奏音, 连续出现的音圆滑而无间断。或者可以说, 汉语的句子好比一串串的珠子, 虽然穿在一条线上, 但珠子与珠子之间还是有明显的间隔, 而英语的语句像一股流水, 虽然波纹起伏, 但平滑无间 (Ibid, 84) 。

汉英语言在发音上的差异要求英语语言的习得者必须改变由汉语发音习惯所造成的语音辨别思维。克服英语语音中由重读、连读、失爆所导致的语音认知障碍必须避免孤立地学习英语单词的发音。英语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可以针对英汉语音认知的不同特点突出重点和难点, 强化英语发音练习。

1.2 拼写认知

在不同的学术论文中, 拼写认知也被称为形态认知。在形态学上, 词是由词素构成;词素是使语言有意义的最小单位。在英语里, 一个词可以由一个或几个词素构成。词素不能再加以切分, 否则意义就会改变或者失去。例如, 英语单词mind为一个词素, 如果去掉d, 它就会变成意义不同的min。像mind此类的词是由一个词素构成的。但mindless就是由两个词素构成。英语单词hooks也有两个词素, 名词hook和表示名词复数概念的词尾-s。而在She talks中-s又表示动词是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形式。所以词素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

从不同的角度看, 词素又可分为粘着词素和自由词素, 还可分为派生词素和屈折词素。词的派生则是指借助现有的词或词根形成新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现有的词附加派生词缀构成新词。例如“respective, respectful, respectable”这些词均是派生词, 它们既改变了“respect”一词的词性, 也改变了其意义。

相比之下, 词的屈折变化属于语法化过程, 是为了特定的语法需要而改变一个词的词形, 用以表达某一个词与其他词的关系。像“talks, talking, talked”这些词均属于屈折词, 它们并没有改变“talk”这一词的本来意义。

词形学的研究表明:词的形态复杂性对词的识别有明显的影响。在阅读和听力测试中, 读者和听者对词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往往与派生词的词缀复杂性密切相关。首先, 含有前缀或后缀的词所需的反应时间一般比没有词缀的词的反应时间较长。其次, 同为后缀, 某些词缀的反应时间要长于其他词缀的反应时间。如:-ion比后缀-ence复杂, 后缀-ence又比-ment复杂, 导致decision的反应时间比existence的反应时间长, existence的反应时间比government的反应时间长。根据Carroll的研究,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 在心理词典中, 有些词根和词缀是分别储存的, 或者是词根条目中只有组合规则, 需要在提取时临时组合, 所以反应较慢。其二, 由于有些词缀与词根经常同时出现, 使用频率很高, 它们在心理词典中作为一个词储存, 所以反应时间较短 (Carroll, 1999:122) 。

这些发现对于英语词汇教学的意义在于英语教师可以根据词根词缀的复杂程度安排词汇呈现的顺序。另外, 对于词汇记忆的巩固也应该根据词汇的难易程度而在时间长短和记忆频率上有所变化。

2 语义认知

词的认知除了形式认知外, 还有语义认知。语义认知既是词的横组合关系, 又是一种综聚合关系 (Cook, 1995;Hedge, 2000;束定芳, 1998) 。词汇认知的深度是从形式到语义, 而语义是由词的横组合和纵聚合关系共同决定的。Craik&Lockhart (1972) 提出的加工层次理论 (The Theory of Depths of Processing) , 认为加工方式的差异决定记忆保持的效果:加工层次越深, 记忆保持越好。他们提出两个加工层次, 第一层次加工 (Type I Processing) , 即形式加工层次;第二层次加工 (Type II Processing) , 即语义加工层次, 指一个词得到识别之后, 还可以和其他词建立联想, 与有关的表象和故事联系起来。以下我们从词义的构成、演化和认知理据等方面来看语义的认知。

2.1 词义的构成

从广义的角度看, 词义可以区分为基本意义和特征意义。词的基本意义指词的大概念、一般的涵盖性意义;词的特征意义指词的小概念、具体的事例性意义。无论一个词有多少种解释, 大的、一般的、涵盖性的基本意义只有一个。其他意义都可以被视为具体事例性的。以follow为例, 根据金山词霸的例举, cover (vt) 一词有20多种定义性解释。它的基本意义是:To place something upon or over, so as to protect or conceal.这种基本意义与人所体验的空间关系直接相关。其他意义都带有抽象的特征, 由这种基本的、涵盖性的意义来决定。也就是说, 所有其他特征意义与这一基本意义保持某种逻辑语义关系。例如:

(1) I covered the potatoes with gravy.

(2) The team covered themselves with glory.

(3) The law does not cover all crimes.

在以上三个例句中, cover有三个不同的句面解释。在例 (1) 里作“浇在…上”解;在例 (2) 里作“载, 戴”解;在例 (3) 里作“涉及”解。这三个解释有各自的意义特征。然而, 当我们在比较这三种解释差异的时候, 也可以注意到它们在cover的基本意义“覆盖”上面统一。也就是说, “浇在…上”、“载, 戴”和“涉及”都是某种“覆盖”的行为。

根据隐喻理论的解释, 特征意义实际表达的是某种抽象的概念, 这种概念又通过意象图式, 利用隐喻和转喻的方式转换成含有具体的, 与人类的运动体验密切相关的意义范畴。在词汇学习中, 认识到这种意义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英语学习者能够有意识地建立起这种联系, 久而久之, 他们就可以在词汇学习中建立起强大的词义联系网络。

2.2 词义的演化

伴随着语言研究和社会语言学的发展, 社会语言学家 (如H y m e s, N a t i o n, Ullmamn等) 在对词义的语言外环境进行考察时把语言和产生语言的社会因素连结在一起, 进而反省社会对语义产生和发展的贡献。对于词义的演化, 他们得出的被广泛认同的结论是:词义的演变是一个动态 (dynamic) 过程, 人类社会中的事物、概念、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反映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词义往往会随之发生变化。

社会的历史发展构成词义的历史性变化, 例如, 古英语中bird的意思历经中世纪, 和现代社会不断发生演化。社会历史的变迁不断产生出新的词汇, 并且赋予已有词汇新的含义。社会的地域构成词义的地域性变化, 例如, 英国英语、美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对不同的词汇往往会有区别性理解。社会的职业构成词义的职业性变化, 例如金融圈内与外行对acquisition, intention等词汇的不同认识。另外, 社会语域的不同还体现在不同年龄段, 不同社会阶层, 不同性别等社会因素对词汇的不同理解。

概括地讲, 从社会因素对词义的影响看, 词义变化可以反映以下几个基本的社会演化事实。

(1) 词义的扩大反映出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 如surf的最初的意义是冲浪, 现在常常用来指上网;mouse原意是老鼠, 现可指鼠标;diary起初指日记, 现多用来指日常事务记录。

(2) 词义的扩大反映民族交流加强, 如:Dutch courage (酒后之勇) , Dutch comfort (无济于事的安慰) , take French leave (不辞而别) 等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的词。最典型的是原来英语里的pig, cow和sheep既指动物猪、牛、羊, 又指它们的肉, 而在中世纪传入法语词pork, beef和mutton表示猪肉、牛肉和羊肉之后, 原来表示用来食用的意思就被法语所代替。

(3) 词义的变化反映人们在种族与性别差异上看法的改变, 如black American现在代替了Negro, 又进而为African American所取代, native代替了Indian, chair/chairperson代替了chairman, 甚至有人开玩笑地说要用herstory取代history。

(4) 词义的变化反映价值观的改变, 众多的委婉语的出现反映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如人们对“死亡”形成几十种不同的表达, 如to leave forever, to be gone, to pass away, to go west等。

(5) 词义的变化也是人们使用语言时遵循经济原则的结果, 如English的原义是“英国的”的意思, 但后来扩大而包含有“英国人”、“英语”等意思。

这些社会因素对词汇意义的演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词汇认知中, 英语学习者如果能够广泛联系文化知识, 产生联想, 那么词汇认知不仅有趣, 而且可以出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3 词义的认知理论

长期以来, 人们对词义的认知研究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认知理论。从现存的理论模式来看, 语义特征分析模式、语义关系模式、核心意义和原形理论、隐喻理论和图式理论等都具有较大的影响。

这些理论在一定意义上加强了人们对词义的认知。如语义关系模式挑明了词与词之间的意义上的联系, 这种联系把词分为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等。原形理论把词的意义分为核心意义与边缘意义。词的核心意义是指它最基本的和固定不变的意义, 它带有体现某一概念最具代表性或最典型性的意义特征, 如break的核心意义是及物性的, 指“打破”一个具体的物体, 但它的非核心意义是不及物性的, 如The waves broke on the rock。图式理论用图式把词义与概念及表达概念的词项联系起来。概念是图式的一部分, 在图式中得以明确, 概念的词项因图式被激活而一道被激活。

然而相比之下, 目前对词义的演变能作出最合理解释的是隐喻理论。按照传统的观念, 隐喻只是语言的一种偏离现象, 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方式。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隐喻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隐喻在人类认知和社会活动中不可低估的作用也越发被人们所认识, 特别是隐喻现代认知观的代表人物Lakoff和Johnson (1980) 在其合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提出了隐喻概念。他们认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手段, 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概念体系。作为人们认知、思维、经历、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 隐喻是人类生存主要的和基本的方式人类的认知离不开他们的自身体验和日常的生活经验, 隐喻同样如此。如“Love is a journey”。人们常用熟悉的旅途来描述爱情。旅途有一种完整的过程, 是一个概念系统。

上海师范大学语用学者蔡龙权教授认为隐喻性思维的普遍性决定一词多义的普遍性, 隐喻化是一词多义发生和发展的理据。隐喻引发一词多义的本质是隐喻表达式的题域与体域之间的属性相似, 产生的方式是以实喻虚, 路径是自由的且以交叉放射为主。以green为例, 在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里, 它的义项按历时排列为:绿色→绿色地块→未成熟的植物→没有经验的人→交通灯。它们的出现有明确的时间顺序, 但其衍生的意义都围绕着“绿色”这一最基本的意义。同样follow的基本的初始意义是“沿着走, 跟随”的意思, 而“采纳”、“领会”、“遵循”、“仿效”等意义都是由其基本意义通过隐喻手段获得的。基本意义与我们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 是具体的 (2004) 。

隐喻意义是抽象的, 但仍与基本意义保持有相似的属性。这一相似属性构成我们理解其隐喻意义的基础。L a k o f f和Johnson (1980) 对介词的研究同样证实隐喻化的普遍性。例如:

(1) The match is off.

(2) He’s a bit off today.

(3) She feels up now.

(4) The question is quite beyond me.

根据Lakoff和Johnson的研究, 介词和副词完满地反映了人类在认知时间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空间概念性隐喻思维。这一特征与人们在世界中所处的位置和观察世界时所采纳的出发点有关。这个空间首先是物理的, 然后是社会的, 进而是心理的。他们各自有中心和边缘, 不同的是物理的中心和边缘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社会的和心理的中心和边缘设定随着人们的信仰和意向而变化。结果, 人们经验地认为高比低好, 上比下好近比远好, 里比外好。因此, 对介词和副词的任何间接性空间使用, 如以上四个例子都是隐喻性的, 其意义都可以从它们的最基本意义那里得到预测。

从对这些例子的分析可以看出, 随着对隐喻理论的不断认识, 人们不再把隐喻单纯看做语言内部的修辞手段, 而是把隐喻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 认为它能够反映语言与人类思维、认知关系的。源于日常经验的认知系统构成了语言运用的心理基础。这样, 通过隐喻─语言─认知, 我们就在隐喻、语言与认知三者之间发现了某种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在隐喻结构中, 两种本似无联系的事物之间之所以相提并论, 是因为人类在领域对他们产生了相似联想, 因而最终会利用这两种事物的交融来解释、评价、表达他们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语言在反映并构成人类认知、思维的同时, 也和文化有着密切关系。隐喻是词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 可反向利用词汇发展的方法, 理解词汇的来龙去脉, 整体把握词汇;充分利用学生发育成熟的智力去理解, 反过来又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在词汇隐喻的展开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外语思维。

3 结语

怎样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词汇, 进而增强其语言和语用能力, 是每一位语言教育工作者苦苦追求的。近年来方兴未艾的认知语言学为探索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困境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认知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 词汇在外语学习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词汇的认知也开始受到外语界的关注, 最近几年有关词汇研究的文章逐年增多。我们希望通过对词汇认知基本知识的介绍对广大英语教师的词汇教学产生一点的启示。

摘要:作为认知领域的分支学科, 词汇认知是当今认知科学和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词是概念结构的一种, 也是语言认知活动的基础。有关词的认知, 对句子、段落、语篇理解的认知模式和词汇教学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 也正是由于词汇的这种独特作用, 许多语言教师往往忽视了对词汇认知理论的学习, 从而无法有效地指导词汇认知。本文从词汇的形式 (语音、词形) 和词义等方面分析英语词汇认知结构的特点, 希望对广大英语教师的词汇教学产生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词汇,认知,形式,意义

参考文献

[1] Carroll D.W.Psychology of Language[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0.

[2] Cattell, J.M.The Time It Takes to See and Name Objects[J].Mind, 1996, 11:63~65.

[3] Cook, V.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Edward Arnold, 1995.

[4] Craik F.I.M.&R.S.Lockhart.Levels of processing:A framework for memory research[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 1972, 11.

[5] Gough, P.B.Word Recognition[A].In P.D.Pearson (Ed) .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M].Longman, 1984:225~253.

[6] Hedge, T.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Oxford:OUP, 2000.

[7] Lakoff G.&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8] Meyer, D.E., Schveneveldt R.W., &Ruddy, M.C.Functions of Graphitic and Phonemic Codes in Visual Word Recognition[J].Memory&Cognition, 1994, 2:309~321.

[9] 蔡龙权.隐喻化作为一词多义的理据[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4, 9.

[10] 熊燕.英语词汇的认知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4, 21 (6) .

[11] 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和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2] 杨冰, 刘佳.英汉语音系统对比与语音偏误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06, 30 (4) :83~84.

上一篇:工程总承包是设计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下一篇:探索高职师范专业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