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经济发展走向——来自平顺县观察点小赛村的调查

2022-09-11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的时间表, 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实施, 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实到位, 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是越来越多。如今, 在经济发展的新长态下, 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轨迹, 对于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村,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 有着自己的特色。

1 人口、土地情况

平顺县是个山区多灾穷县, 而且是多年来的国家级贫困县, 辖区内中五井乡小赛村是三十年来国家设立的固定观察点。其村的经济状况, 在全县经济发展状况中呈中等水平。全村国土面积固定在86.4hm2, 耕地面积17.27hm2, 且土地贫瘠。

2015年全村81户, 常住人口249人, 农村人口242人, 农村劳动力170人。全村纯务农户12户, 纯农业劳动者66人, 外出务工者99人。如 (表一) 所示:

从 (表一) 中可以看出, 由于多年来计划生育的政策落实, 全村人口状况除正常的生老病死外, 基本没有变化。农村劳动力状况变化也是如此。在全村的外出劳力中, 2015年比前两年稍多些。其主要原因是:村里土地少, 农业生产效益低下, 且普遍不被重视, 农民不愿意在农业上多下功夫, 所以大部分劳力被经长期在外打工的亲戚朋友介绍引领出去打工。所以外出劳务就成了全村的特色风景。

2劳动力的分配情况

从近几年来看, 全村的主要劳动力基本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家族经营者, 另一部分为外出劳务工。并且外出劳务人员大于家族经营人员, 闲置劳力呈减少的趋势。如 (表二) (表三) 所示。

造成这种格局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外出收入大大高于在家里的农业收入, 从而使农民不愿意在土地上下较大的功夫。

3农民收入情况

从以上 (表四) (表五) 中不难看出, 在农民的收入中呈以下态势:

1、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 无论从家庭经营中还是从人均入中来看, 均为一升的趋势。

2、从农民的收入来源来看, 与劳动力配置一样, 也分为两大部分:家庭经营收入和外出劳务收入。其它项目中所占比例较小。

3、家族经营收入在逐年减少。

4、外出劳务收入在逐年增大。

5、全村收入格局已经稳定形成一种态势, 并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可能突破。

4家庭经营情况

(1) 从农户家庭经营类别来看:全村主要有种植业、林业、牧业、家庭运输业和少量的其它行业等。农民是离不开土地的, 目前对小赛村来说, 土地还是农业的根本, 因为这里自然资源很少, 除土地外再没有其它自然资源了。从 (表六) 中可以看出, 农户在从事行业中并没有多大变化, 特别是2014年和2015年的近两年。事实上在广大农村, 由于各家各户家庭背景不同, 比如文化程度、思想见识程度、家庭教育程度及方方面面的不同, 形成了各自的经营理念不同, 这种理念不是一时能改变了的, 再加上自然条件的限制, 所以在短时间内, 不可能改变这种格局模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富的则富、穷的则穷。

(2) 从农户家庭经营的收益来看:如 (表七) 所示。

全村家庭经营主要为种植业、林业、工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从 (表七) 可以看出家庭经营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收益比重。家庭经营的收益以运输业和种植业为最大, 其它则很少。

事实上, 小赛村的种植业还是靠天农业, 风调雨顺年景则收益好, 否则收益很差, 波动性很大。2013年全村林业收益为零, 主要是由于春季干旱无雨, 夏季阴雨连绵, 因为造成粮食严重减产, 且在4月底一场严重的冻雪, 将已发芽开花的经济林全部冻伤, 造成了经济林绝收, 农业减收;在2014年种植业收益同样偏低, 是由于秋季缺水, 造成春旱加秋旱40余天无雨, 旱灾造成了农作物减产减收, 相比较运输业收益较好, 且比较稳定。商业服务业虽然收益小, 但也在稳步小增。这主要原因是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事在人为, 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所至。

在全村运输业中, 有6户农家运输户收益较好, 也就是在这几户带动下发展了全村的运输业。

从 (表七) 中还可以看出全村农户家庭经营的各业生产所占的比重。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山区农业还是靠天农业, 人们在天灾面前显得无能为力, 所以造成农民对农业的不重视。

2、农业收益普遍较低, 造成农民不愿意把精力用在农业上。

3、二、三产业不受老天影响, 能较好地发展, 但是需要有一定的人材技术作支撑。所以只是个别有技术有手艺的人才能从事。

4、本地自然资源的匮乏, 严重阻碍了家庭经营的的发展。

5、加强教育培训, 挖掘潜力, 培养技能, 引导农民创新发展农村经济。

5 集体经济情况

村集体经济严重滞后, 并且负债前行。小赛村没有集体企业, 没有其它经济来源, 收入全部依靠上级补助款项, 因而, 近几年集体经济一直处于负债状态。2012年年终结转资金为负25.98单位 (户) 万元, 2013年为负26万元。2014年继续亏空, 直到2015年底账面依然亏空24.98万元。村集体没有最基本的流转资金, 发展集体经济、增强为村民服务的能力受到很大制约, 近几年村里农田建设、水利服务、宣传文明设施建设等开支, 都是靠向县里相关单位求助。相当部分的债务是欠着工程队的工程款。这也是很多贫困山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6 基层组织、乡村治理情况

全村一个党支部, 23名党员, 支委人数3名, 支、村两委干部一共5名。从文化程度上看3名初中程度, 2名高中程度。年龄上看都是在46周岁以上。可以看出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 且年龄比较偏大, 这从客观上造成了村干部进取力不强, 优势欠佳。但班子比较团结, 工作融洽, 群众基础较好, 群众满意。

近几年来, 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村民做了不少的实事好事。整修、拓宽、连接田间道路二条共2km;整修土地2hm2;带领村民调整产业结构, 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使农民的生产得到了较大提高, 收入逐年增加。

2015年在村干部的努力下, 投资4万元整修改换农户自来水设施45户;强化卫生设施, 带领农户整修改造干净、卫生、高标准厕所51户;投资5万元整修扩建村卫生所70m2。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 大大地丰富、方便了广大农民的生活。全村儿童接种疫苗达到100%。全村农户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虽然全村农民还并不富裕, 但乡风文明, 安居乐业。

7 村容村貌情况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 在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 全村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村文化设施:广场、舞台、篮球场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 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街道全部硬化, 护村栏墙整齐漂亮美观;新建的二层村委办公场所和村卫生所, 整洁适用;全年演出戏剧、电影共13场次, 订阅刊杂志20份, 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全村人口不仅全部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而且村里还设有卫生环保员。村农户建房布局规划合理, 村容村貌整洁。

8 存在问题:

(1) 农业生产后劲不足, 前途渺茫。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山村土地少, 且地块小, 全村17.27hm2, 耕地分为286块。土地贫瘠, 耕种困难, 收益低, 进而造成农民根本就不愿意在土地上下功夫。

(2) 家庭经营转产艰难, 增收渠道狭窄。近年来, 在家庭经营中由于受主观和客观的原因, 无论从经营项目上还是从经营的农户来看, 基本没有多大变化, 很难有突破性进展, 因而也导致造成了家庭经营收入渠道狭窄。

(3) 农民素质普遍低下, 直接影响经济发展。从农村劳动力来看, 全村高中文化程度的只有40人, 占总劳力的23.5%。取得汽车驾驶证, 具有木工和泥瓦工技能的有26人, 占总劳力的15.3%。近年来, 农业部门组织农民开展了阳光工程培训、职业农民培训等各项提高农民技术的各种活动, 但远远不能解决农民对所需知识与技术的需求。

(4) 集体经济滞后, 很难为农户提供更好的生活生产服务。由于村集体无其他经济来源, 集体全部收入都是依靠上级补助支持, 自身缺乏应有的输血和造血功能, 集体经济一直处于亏空负债状态, 相应的在生产和经济发展中很难起到发展、引领和示范作用, 为群众服务的整体功能也难以发挥。

9 发展思路

(1) 调整种植业产业结构。尽管土地少, 但不能放任不管, 要合理调整种植结构, 多种效益好的经济作物, 比如种植小杂粮谷子等, 不但市场价格好, 而且作物耐旱性强。2015年, 全村的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 但还没有充分重视起来。

(2) 继续发挥外出劳务增收的作用。这几年全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外出劳务, 在这个势头正浓的情况下, 村干部要抓住这一优势, 发挥引领作用, 继续加强引导。

(3) 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这需要村干支、村两委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走出去, 多考察;引进来, 善管理。

(4) 继续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养, 有针对性的强化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农村土专家、田状元, 着力打造一支稳定的农技队伍。并且充分发挥其作用, 让其作为一种基业永远传承下去。

摘要:如今, 在经济发展的新长态下, 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轨迹, 对于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村,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 有着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贫困山区,经济发展

上一篇:电加热对低温情况下重油管线输送的几点研究下一篇:浅谈医院的安全供配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