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

2023-02-04

第一篇: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

易地扶贫搬迁协议

易地扶贫搬迁及旧房拆除还草协议

甲方:

乙方: (搬迁户户主,身份证号: )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办公室、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本着自愿、

平等、公开原则,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就甲、乙双方搬迁

安置、旧房拆除等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现居住在 村 组,住房建筑总面积 平方米;现有人口 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人;承包土地 亩。

二、乙方符合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经乙方全家家庭

会议确定,全体家庭成员一致同意,自愿搬迁到安曲镇定居

点,安置房面积为 平方米。

三、乙方安置房采取由统规自建的方式建设。

四、乙方按照甲方制定的方案,在甲方规定的时间内搬迁入住,搬迁入住新房后两个月内,由乙方对旧宅基地、空地等建设用地进行退牧还草,并进行生态修复。

五、乙方须按甲方制定的自筹资金方案,交纳自筹部分资金,否则,甲方有权取消乙方搬迁安置资格。

六、甲方帮助乙方办理安置住房确权办证、入户、社会保险转移接续等工作,免费提供建房用地及安置区内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事业,着力帮助乙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引导增收致富。乙方积极配合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各项工作。

七、本协议一经签订,甲、乙双方必须严格遵守执行,乙方不按要求落实,甲方有权依法申请强制执行;甲方不兑

现政策,乙方有权依法申诉。

八、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报县发改

局、县扶贫移民局各一份。双方未尽事宜,另行协议补充。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公章): 乙方(签字、手印):

法定代表人(签字):

协议签订时间:

第二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总结

易地扶贫搬迁是开发式扶贫的重要内容,是在贫困地区组织实施的一项重要专项扶贫工程,通过对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根本改善其生存和发展环境。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主要涉及茶陵县和炎陵县。**年省发改委下达了茶陵县易地扶贫搬迁投资计划,炎陵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尚未批复。一年来,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一、我市易地扶贫搬迁总体情况

1、工程实施情况。按照扶贫搬迁工作任务,我市茶陵县搬迁移民230户共950人,项目总投资710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57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40万元。截止5月底,项目投资全面完成,完成移民230户950人搬迁安置,建成住房230套共24680平方米,配套完成10米宽主道1.4公里、6米宽支道1.2公里,引水管道工程主管6.2公里、支管4公里,架空输电线路建设10公里,变压器6台,农电入户230户,工程建设成效明显。

2、主要经验和做法。在工程实施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突出规划引导。根据搬迁村农户的经济基础和承受能力,科学编制“四个规划”,即总体搬迁规划、迁出村土地复垦规划、产业结构调整规划,脱贫致富规划)。布设一个好路网,建设好“三大中心”(村务活动中心、医疗卫生中心、便民商务服务中心)、规划好“五大管线”(电、通讯、有线电视、人饮、排污)。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健全“五项制度”,即建立搬迁对象和补助标准公示制度、基础设施建设招投标制度、补助款发放公开制度、劳务报酬合同约定制度、贫困群众搬迁后致富指标监测制度;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保证资金到位、质量合格、搬迁入住和验收达标。三是加强项目监管。建立了资金专户,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做到用款有申请,拨款有审核,结果有审计。同时,规范项目档案管理,做到档案资料齐全完整,为合理规划、筛选、申报、验收工作提供依据。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我市茶陵、炎陵贫困人口多、分布广、贫困程度深。主要集中在高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由于暴雨洪水自然灾害频发,我市茶陵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解决贫困群众行路难的任务还很艰巨。三是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资金到位不及时,一定程度影响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四是部分项目前期工作不细致,规划设计不到位,部分项目区的整体效益不明显。

三、下阶段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体思路

(一)易地扶贫搬迁需求。我市需要易地扶贫搬迁的区域主要是茶陵县和炎陵县贫困人口。我市需要易地扶贫搬迁的人口户数约5150户,约16688人,其中茶陵需要易地搬迁的人口户数为5100户、约16531人,炎陵需要易地搬迁的人口户数为50万户、约157万人。

茶陵县易地搬迁的人口主要位于桃坑乡、湖口镇、浣溪镇、秩堂镇、八团乡、枣市镇、严塘镇、高陇镇、潞水镇、腰陂镇、舲舫等乡镇,这些乡镇大都位于偏远山区,交通闭塞,生产生活设施条件落后,大部分村组道路没有贯通或进行水泥硬化,群众生产、生活出行不便;通讯不畅通,与外界联系渠道少、信息缺乏;河道、农田水污染比较严重,有的地方安全饮用水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也存在因重点工程建设,如库区建设、高速公路及铁路建设等导致土地征收、资源减少而影响到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的情况。

炎陵需要易地搬迁的人口数量较少,零星存在,其生存条件恶劣,缺电缺水缺路,居住地山高水远,人口素质、文化素质低,致富条件、门路基本没有。

(二)总体思路

1、茶陵县

易地扶贫搬迁思路:采取因地制宜、就地搬迁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通过山区搬迁至城镇区,山上搬迁至山下,高地搬迁至平原地带,环境生态治理保护与移民搬迁相结合,边治理、边搬迁,突出重点区域逐步实施的方式,使移民搬迁实现促进地区产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十二五”时期,规划搬迁人口户数3975户,约12910人。

可供安置搬迁人口的水、土资源状况。茶陵县域内水资源丰富,将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水库建设力度和上游水土保持及水源保护等工作力度,以保障全县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全县可供利用的新开发耕地面积为11550亩,可供调整利用的耕地面积为7800亩,十二五期间可供利用新开发耕地面积为7000亩,可供调整利用的耕地面积为3500亩。

资金筹措。主要通过向中央、省市申请财政支持及地方政府、群众自筹等方式来筹集,并通过多种渠道吸引企业、民

间资本参与移民搬迁工作。

2、炎陵县

易地扶贫搬迁思路:本着自愿的原则,多渠道、多元化的方式,加强贫困地区的教育,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能力培训,提高人口素质,多渠道筹措资金,以补代促,促进需移民对象自愿移民。搬迁方式采取整体、零星向集镇、工业园搬迁方式和整体、零星就地搬迁的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移民。“十二五”时期,完成50户贫困人口搬迁工作。

可供安置搬迁人口的水、土地资源情况。炎陵县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亩,水资源丰富,是湘江洣水的发源地,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06.5毫米,规划搬迁安置地耕地、水资源都能满足要求。

资金筹措渠道。农村贫困地区移民搬迁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大,资金需求量大,必须发挥国家、省、县和移民户本身的积极性,四方筹资,加强管理,争取把每一分钱用好。把钱用在刀刃上。筹资比例为7:1:1:1,能较好的调动各方的主观能动性。

四、工作建议

农村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发挥国家、省、市、县和移民户本身的积极性。为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特提出几点建议:

1、建议切实落实国家、省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国家和省级层面都制定了支持农村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各相关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政策,确保支持政策到位。同时,由于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自身财力困难,建议提高中央资金的补助标准,落实省财政配套资金,降低县级配套资金。

2、建议加大对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支持力度。株洲炎陵、茶陵是革命老区县,由于历史、自然地理条件等多方面原因,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贫困人口多,返贫致贫因素复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长期而艰巨,请求省发改委加大对我市的支持力度。

3、建议加大扶贫机制创新。易地扶贫搬迁需要机制创新,建议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各方参与、合力攻坚”工作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扶贫投入增长机制,建立财政资金、信贷资金、社会帮扶资金对片区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第三篇:易地扶贫搬迁[范文模版]

易地扶贫搬迁

学习目标:

学会读写与易地扶贫搬迁相关的字词,了解 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建设标准、补助标准。

学习内容:

读与写

搬迁 自然 水土 地方 村庄 整体 同步 安置 旧房

新家 协议 按期

学与用

一、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

1居住地自然条件恶劣

2需要整村搬迁的村庄

二、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标准

1城镇安置:

城镇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

2农村安置:

农村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3平方米。

三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标准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20000元,整村寨同步搬迁的非贫困人均住房补助12000元。

签订搬迁及旧房拆除协议并按期拆除旧房的,每日奖励15000元

第四篇:棠浦镇易地扶贫搬迁

棠浦镇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编写建议

前言

一、基本情况和面临的形势

(一)概况

棠浦镇位于宜丰县东部,东邻新庄镇,西接澄塘镇,南界上高县,北与花桥乡毗连。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16公里,全镇土地面积为115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和一个集镇居委会,102个自然村,170个村民小组,人口2.4万。镇政府所在地棠浦集镇位于宜杨公路与上奉公路的交汇点上,距县城23公里,距省会南昌11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棠浦属丘陵地区,地形北高南低。全镇有土地面积46798亩,其中水稻耕种面积30382亩,水田29777亩,旱地605亩,有林地73743亩,森林覆盖率68%。

人均耕地面积0.51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环境恶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资源缺乏,产业结构单一,劳动力素质差,且劳动强度大,是一个典型农业乡镇。

(二)贫困现状及分析

由于各村的发展极不平衡,综合各村的贫困因素,主要原因是:(1)自然条件恶劣,可用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农业抗风险能力差;(2)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来源单一,农业无稳定收入来源;(3)劳动者素质较低,科技意识薄弱,缺乏市场经济观念;(4)人均占有耕地不多,土地资源和人口配置不合理;(5)各种自然灾害频繁,不时威协着这部分贫困农户。

(三)发展环境和有利条件

一 是贫困地区已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经过多年的扶持和自我发展,多数贫困地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了实施易地扶贫工程、帮助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可行性。贫困群众搬迁到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地区后,通过政府扶持和自身努力,一段时间后,将能够融入当地经济发展,逐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二是水土资源能满足易地扶贫搬迁的需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以在本流域、本村内部移民为重点,今后只要采取节水措施,以中小型工程为重点,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加强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逐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可以满足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的需要。

二、各搬迁点的群众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到新的安置点积极性非常高,均表示愿意投工投劳,并自筹一部分资金参与建设,从而为该项目的成功建设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二、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思路,通过改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提高综合发展能力、转变思想观念,调动搬迁群众自力更生、自建家园的积极性,稳步推进易地扶贫工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2、坚持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原则。

3、坚持政府组织引导与农牧民自愿搬迁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重视发展、讲求实效的原则。

5、坚持扶贫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三、搬迁对象和搬迁、安置方式

(一)搬迁对象

本次确定的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共

人,原居住地理环境十分恶劣,基础设施条件极差,年人均纯收入在

元以下,均属扶贫规划在册贫困户,分布在

个村。

(二)搬迁方式

分为整体搬迁和部分搬迁。尽量采取以地域上相连的人口聚集区(村、组)为单元的整体迁出方式。

(三)安置方式

根据易地扶贫搬迁与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将集中安置在本村交通便利的主干道路边。

1、搬迁群众的住房要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结构形式根据经济的承受能力和习惯,采取砖木、砖混等不同结构,原则上不搞强制统一形式。

2、住房面积及功能标准。

①搬迁群众在留有发展余地的前提下,要严格控制住房面积。4口人以下家庭,原则上每户控制在75平方米以内,5口人以上的家庭原则上不超过90平方米,特困户住房面积要降低标准,对超标准建房的搬迁户要降低补助标准,甚至不予补助;

②住房标准应以经济、实用为原则,一般不要求贴磁砖和使用铝合金门、窗,铺地砖等;

③住房布局要合理,居室、厨房、储藏、厕所等必要功能齐全。

(四)区域分布

一、迁出地情况

我镇需搬迁的

人,居住分散,住房多以危、旧窑洞为主,随时面临着水灾和倒塌的危险,生存环境恶劣,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严重地制约着该村经济的发展。

二、迁入地情况

搬迁安置地选择在本村主村内,紧靠村主干路,基本条件较好,搬迁后可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提高生产生活条件,还可以旧庄基还田,使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四、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

(一)实施目标

根据搬迁的实际需要,我县2011-2015年易地扶贫搬迁共

人。计划安置在本村规划区,均是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生态良好的地区。具有离乡村道路近,居住相对集中,人畜饮水容易解决,无地质灾害,气候适宜等诸多优势。通过易地安置工程,预计迁入后到

年可彻底脱贫,最终实现保证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促进迁入地经济增长、资源合理配置、同时带动周边农户脱贫。为实现上述目标,其主要任务是: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基本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工程、通水工程、通路工程、通电工程、教育工程、卫生工程、农村能源建设等工程。

(二)搬迁任务

为使本项目有序进行,全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原则是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先点后面。整村推进,以村为单位,

连片建设。具体项目内容分安排如下:

(一)2011年:计划搬迁

人。

(二)2012年:计划搬迁

人。

(三)2013年:计划搬迁

(三)主要建设内容

1、完成 万亩河滩地整治、宜农荒地开发、撂荒地恢复、中低产田改造任务;

2、完成 万亩耕地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包括新打、改造机井 眼,衬砌渠道 公里,建泵站 座,建防洪河堤 公里;

3、完成新建安置区必需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 公里的村屯干道及宅基地四周便道,建人畜饮水点 处,新建改扩建卫生所 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学校 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村委会 平方米,架设农电线路 公里,建沼气池 座,安装太阳灶 个,安置区绿化 亩;

4、修建砖木(混)结构住房 万平方米。

5、对迁出区 万亩宅基地及耕地进行平整或退耕还林。

(一) 使区域内村民迁出原居住地,减少了人为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了生态环境。

(二) 旧村庄回收后,更有利于合理安排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其他。

(一) 可使13乡(镇)121村6262户31311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远离了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收视难、脱贫致富难,以及地方病和危险滑坡等灾害的威胁,为群众在短期内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可实现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加社会财富。

(三) 促进了农村小城镇建设,提高了人口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农村小城镇专业小区建设提供了样板。

(四) 促进和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五) 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探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开辟了途径。

五、资金措施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所需投资由中央、地方、搬迁群众公共承担。估算总投资规模。其中,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试点资金占_﹪,整合其他政府支农投资占_﹪,后续产业发展资金占_﹪,地方配套投资占_﹪,搬迁群众自筹资金占_﹪(条件允许地区,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搬迁群众就住房等直接投资受益工程适当承担部分费用)。

六、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在实施过程中有大量的组织、协调、宣传和引导工作。为此,县上成立永寿县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由县长齐海斌同志任组长,县委副书记邢步宜同志、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万峰同志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政府办、发展计划局、公安局、城建局、财政局、扶贫办、水利局、交通局、电力局、林果局、农牧局、国土资源局、教育局、卫生局、电信局、民政局、广电中心及各乡镇的主要负责同志。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展计划局,主任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万峰兼任,副主任由发展计划局局长陈启峰同志担任,负责处理工程建设日常事务,单独或同有关部门定期检查了解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程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明确职责,分工合作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庞杂、头绪繁多,涉及各个部门,且项目所在乡镇也承担着大量的工作任务。为了便于业务联系,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县委、县政府专文下发了《关于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的通知》,将任务具体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及乡镇,使部门和乡镇从确定项目、编制实施方案、工程规划设计及预算、工程实施技术服务到工程竣工验收、工程管护及项目后期管理等各方面,明确了各自工作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确保我县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有序、顺利进行。

三、落实责任,强化管理

易地扶贫搬迁资金量较大,涉及部门多,单项工程多,在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项目管理。一是实行法人负责制。各相关部门和搬迁乡镇主要领导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按照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做好各单项工程的规划设计、预算、技术服务及其它相关配套工作。二是对建房、沼气、道路、供水、电网、建校、土地复垦等工程设计方案,各有关单位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保证工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三是

严格资金管理。要《在永寿县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严格资金拨付制度,设立工程专账,专人专户管理。由项目办公室会同监察、财政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严防资金滞留、克扣和挪用,发现问题,严肃处理,确保资金及时、足额用于项目建设。四是强化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对各单项工程提供技术服务,把好工程质量关。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经常深入工地,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程如期建成,发挥应有的效益。

第五篇: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编写提纲

搬迁移民扶贫“十三五”规划编写参考提纲

前言

一、 基本形势

(一)“十二五”搬迁移民扶贫实施情况

主要包括资金投入、搬迁规模、安置点类型及数量、安置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搬迁后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变化等。

(二)“十三五”搬迁移民扶贫面临的形势

主要包括面临形势、有利条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三、搬迁规模及安置方式

(一)实施区域与搬迁规模

应包括搬迁总规模、搬迁对象的构成及区域分布、分搬迁规模等。

(二)搬迁方式

应明确整自然村搬迁人口所占比例。

(三)安置方式

应明确不同安置方式下的安置规模。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住房建设

(二)配套基础设施

含水、电、路、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

(三)公共服务设施

含幼儿园、学校、卫生室、医院、文化室、活动广场等。

(四)土地整治

包括新开垦或改造农田、对原有宅基地的复垦整治等。

(五)产业发展与就业培训

(六)迁出地生态恢复

五、资金测算与筹措方案

(一)资金需求测算

(二)资金筹措方案

六、保障措施

(一)土地支持政策

(二)金融支持政策

(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五)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政策

(六)其它政策

七、组织实施

上一篇:全县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下一篇:全委扩大会议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