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2022-08-29

第一篇: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2[定稿]

全力推进便民服务制度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全市推行便民服务制度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2012年4月23日)

尊敬的周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我区坚持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按照廉政勤政一起抓、以勤政促廉政的工作思路,在全市率先开展便民服务工作,有效解决了乡镇职能部门分散、服务滞后、效率低下等问题,形成了“群众对干部、干部对干部、窗口对窗口”的有效监督体系,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维护了基层和谐稳定,助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跨越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建立健全服务网络。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是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从根本上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以勤政促廉政,我们把开展基层便民服务工作摆上重要位臵,大力建设乡镇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和村居便民服务站点。一是整合资源,建设平台。乡镇政府各业务口办公分散、条块分割、职能不清,群众办事摸不到门、找不到人,是影响干群关系的主要问题。坚持不增加编制、不大拆大建、不加重基层负担的原则,注重实在实用,坚持因地制宜,把较为分散的各业务口进行整合,建立集中规范的便民服务中心。暂

1 时没有条件改扩建便民服务中心的乡镇,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有条件改扩建的乡镇,高标准建设便民服务大厅,要求七站八所全部进入大厅办公,实现集中透明办公,形成规范高效、功能完善的便民服务中心。目前,在全区的9个乡镇和城区的7个办事处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116个行政村(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站,为便民服务工作构建了有效平台。二是整体进驻,转变职能。按照“便民利民,应进必进”的原则,将农村产业发展、惠农政策兑现、民政、信访、计生、农经、组织关系接转等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统一纳入中心,实现了人员、事项、职能的整体迁移,通过受理、承办、回复三个环节,实现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从根本上避免“前店后场”现象发生,使基层政府办公方式彻底实现由分散到集中、由后台到前台、由封闭到透明的变革,以办公方式的变革促进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三是健全制度,悉心服务。建立了乡镇领导带班、乡镇纪委监督和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办结销号、责任追究等制度,规范了办理程序,提高了服务质量,确保了便民服务中心有序运转,为群众提供“零距离”、“全方位”和“一站式”服务。我们还创新推出了延时服务、延伸服务、预约服务、应急服务等服务方式,很好地解决了以往群众办事“人难找、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问题,切实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坚持把政务公开作为推进便民服务的关键环节,通过印发资料、设臵公开栏、电子显示屏公开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行服务内容、程序、时限、政策、标准、结果“六公开”,建立了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促进了农村社会公平正义。截至目前,全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群众办理各类服务事项5.9万件,群众满意率达98.8%。四是构建网络,

2 主动服务。在建设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以村(居)委会办公地点为依托,建立便民服务站,实行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形成了基层便民服务网络。推行村居干部轮流坐班制,由村两委会成员轮流坐班,并建立了代办、协办制度,主动为群众代办各项事务同时,还提供劳务输出、技能培训、信息咨询和科技、政策、法律咨询等服务事项,安排大学生村官为老弱病残户办事提供主动上门服务,全程代办,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形成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服务模式,实现了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区。2011年,全区村(居)便民服务站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2万多件,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二)以便民利民富民为根本,积极拓展服务功能。一是拓展服务致富功能。在乡镇村居便民服务中心(站)成立支农工作队,开设支农服务电话,在有条件的乡镇还建立了支农服务网站,为群众提供政策信息、劳务信息和市场信息等服务,开展农业技术、小额贷款、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指导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帮助群众创业致富。针对城郊乡镇园区项目建设多的实际,设立重大项目全程代办窗口,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创业环境。有的乡镇采取“便民服务中心+产业协会+公司+农户”的模式,建立健全便民服务中心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运行机制,真正使中心成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基地。共为群众提供用工、农技信息3万多条,实现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有机融合、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促进了农村基层发展。二是拓展畅通民意功能。我们在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的同时,紧密结合干部作风整顿暨“三问三解”活动,着力向收集社情民意、解决基层信访问题等方面拓展。要求干部在服务中,注重征求群众对上级政策、农村基

3 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定期向党委、政府反馈,使便民服务成为党委、政府“关注民生、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广泛听取群众对基层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对一些干部存在工作粗放、方法简单、作风浮躁等不良现象,做到及时发现、立即纠正,树立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广泛听取基层群众对各种热点问题的意见,依托村居便民服务站,认真落实“五议三公开”制度,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加强对村级决策、重大事项、村务公开的监督,及时化解农村各种矛盾。依托便民服务中心,扎实开展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设立专门的信访接待室,印制信访流程图,推行“阳光信访”,使农民群众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难有地方帮,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去年以来,全区便民服务中心共化解群众矛盾400余件,涉农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27.2%。三是拓展预防腐败功能。严格执行“村财民理乡监管”管理模式,将村级财务账目、资金全部由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代理,要求所有村级集体财务收支必须由监委会成员集体审核,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监委主任“三审联签”后,才能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报账;把支农惠农资金管理发放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将各种惠农补贴资金直接划拨到账户上,实行一户一折一号,加强对支农惠农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将基层权力运行臵于阳光监督之下,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使中心成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阳光交易的监管平台,成为预防腐败的“隔离带”。

(三)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基层便民服务工作,多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把开展基层便民服务工作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

4 会发展的有力抓手,从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为全面推行便民服务制度提供有力保证。区纪委监察局紧密结合干部作风整顿和“三问三解”活动,采取常委包片、干部包乡镇(办事处)的工作方法,夯实工作责任,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对各乡镇(办事处)进行巡回督促指导,全力推进。各乡镇(办事处)党(工)委、政府切实把便民服务放到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实施,做到认识、项目、人员、运转、监督、考评“六到位”,确保了便民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二是建立健全教育引导机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乡镇政府转变职能、提升服务,要以基层干部创新观念、转变思想认识为基础。在全区深入开展以“密切干群关系、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干部形象”为目标的干部作风整顿活动,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调研暨“三问三解”活动,转变基层干部“官本位”思想,提升干部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教育引导各级干部牢记党的宗旨,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为民理念和服务意识,弘扬尽职尽责、为民高效、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为全面推行便民服务制度奠定思想基础。三是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专门设立纪律作风监督岗,公开投诉电话,对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出勤情况等进行监督,加强对便民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纪检监察部门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老干部等,对便民服务机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评议,及时表彰先进典型,通报批评不良现象,切实解决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保障基层便民服务工作高效运行。全部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实时监控,以科技手段转变作风、提升效能。同时,我们把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乡镇政府和基层干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与“创建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挂

5 钩,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奖优罚劣的责任追究机制,有效提高了各级各部门开展便民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二、主要成效:

两年来,我们推行便民服务制度、开展便民服务工作,收到良好成效。一是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层便民服务工作,不但使农民群众享受到了规范、优质、高效的服务,而且给农民致富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有力帮助,使农民找到了致富门路和发展方向,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2011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8428元,同比增长27.6%,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粮食总产值5.2亿斤,农业总产值33.1亿元,同比增长10.6%,基层便民服务成为了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二是改进了基层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基层便民服务工作的开展,规范了各项服务制度,明确了办事流程,公开了办事指南。特别是基层干部透明办公和主动服务,切实解决了“人难找、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问题,使基层干部与农民群众“零距离”,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基层干部作风转变,也让群众获得了更多的尊严,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基层和谐稳定。连续两年,我区群众对乡镇和基层站所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93.5%以上。三是促进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提升了行政效能。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整合了办事职能和服务功能,对行政资源进行重组和优化,使乡镇办公由封闭式变为开放式,打破了条块分割,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的状况,实现了乡镇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四是预防了腐败问题发生,推动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基层便民服务工作的推行,促进了乡村“阳光政务”建设。将行政事项集中办理、公开办理,

6 不但加强了干部与干部、窗口与窗口之间的相互监督,也使权力运行臵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建立了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杜绝了暗箱操作和乱收费行为,防止了吃、拿、卡、要现象,达到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目的。

三、今后打算:

两年来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推行便民服务制度、开展便民工作,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新举措,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尝试,是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科学发展的好抓手。市纪委在我区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鞭策。我们将会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落实周书记的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借鉴市直部门和兄弟县的宝贵经验,紧密结合干部作风整顿和“三问三解”活动,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力争在年底前实现所有乡镇(办事处)、村居全覆盖,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区行政服务中心,逐步建立起覆盖区、乡、村三级,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高效的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努力在建设实力、魅力、活力、幸福现代新榆阳中,走出一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路子。 最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二篇:林业系统党建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xx县林业系统党委下设10个支部,122名党员,其中,机关单位支部2个,企业单位支部3个,事业单位支部5个。几年来,在县委以及县直党工委的的直接领导下,严格按照党建创先的工作部署和总体要求,以“xxxx”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县委《贯彻意见》,以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和“五好”、“四好”党支部为目标,营造浓厚的党建氛围,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努力增强党的工作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党建工作水平的提高和“两个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从党委做起,努力为党建工作创造条件

1、强化党委自身建设,从党委做起,从党委领导做起。切实抓好党的建设,努力增强党建活力,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实践“xxxx”的迫切需要。党委班子统一认识,真抓实干,形成“既要做就要真做”的共识,一是进一步建立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领导干部调研和个人自学制度,自觉加强领导班子政治、作风和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和领导干部过好双重民主生活会制度及党委议事决策制度,用制度规范领导干部的工作和活动,确保每位党委成员围绕党委工作目标开展工作。二是及时成立和不断完善林业系统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领导小组,把系统党政领导和所属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列为领导小组成员,并根据创建目标,创建职责分工落实到每位成员,强调在召开行政会议时要有党建工作的内容,做到业务工作与党的工作有机结合,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三是从加强分工管理、“一岗双责”入手,根据本系统各支部的实际情况,每位党委成员都分工挂钩1~2个支部,由主要领导分工挂钩联系最薄弱的支部。并依此类推,进一步明确了党委班子成员对抓好党建工作负有的领导责任,使全系统形成了党委、支部、党员三级同抓同创的党建工作格局。党委成员经常深入所挂钩的支部开展调查研究,与支部一起想办法、出主意,分析新情况、研究新措施,认真解决支部在开展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确实有效指导支部党建工作协调开展,党委除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委会研究部署党建工作外,还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党建工作通气会,党委成员互通挂钩联系支部的工作情况,交流工作经验,及时掌握支部开展党建工作的情况,找准薄弱环节,进行个别指导,使各项工作任务真正分解到人,责任到人,落实到人。

2、健全党建保障机制,为党建工作解决人、财、物问题。党建工作有效开展,除了要有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外,还要有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的有力保障。几年来,我们在认真总结以往党建创先工作经验的同时,一是重视抓好基层支部班子的建设。通过支部换届选举等,把平时了解考察出来的党性强、作风正、热爱党务工作、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党员选进支部领导班子,保证支部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着重做好党务干部的配备。采取支部推荐、党委审批,从每个支部中选派2名党员参加党委培训和县直党工委举办的党务干部培训班培训等做法,为基层支部配足配强党务干部,有效地解决了基层支部党务工作想做不会做的问题,保证了基层支部党务工作具体有人抓、有人做、做得好。三是突出党建经费的保障到位。根据本系统各支部的实际情况,党委把党建经费列为专项,按照实际需要,实报实支。对于一些经费比较困难的支部,党委帮助筹集经费予以解决,据统计,党委三年来筹集投入资金8万多元,先后为基层支部从改善和完善党员活动室、电教设备等活动场所设施入手,为各支部统一制作配发了应该上墙的“党建制度”、“党员学习园地”等,使全系统支部软硬件建设基本达标,并全部落实了办公场所和活动场所。最近,已筹集2万多元拟购置数码摄相机和照相机等设备,以推进党建宣传工作上新台阶。四是建立党委机关办事机构。为切实发挥党委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指导基层支部对党建工作的规范运作,有序开展,党委除配备一名专职副书记具体抓好党务工作的同时,还设置了党委办公室,指定专人做好党建日常业务工作。

二、立足基层,逐步建立党建创先工作机制

1、建立创优争先制度。结合本系统实际,我们制定下发了《xx县林业系统关于开展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创建规划,充实创建内容,健全创建机制,落实创建责任制,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今年明确提出,去年已经达到”五好“先进达标的两个机关支部今年要争取达到先进单位,3个达标的企事业支部要争取达到先进达标,5个尚未达标的支部,今年年底要全部达标的目标。针对创建工作的不同目标、不同特点,党委加强分类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创建基础较为薄弱的支部,党委指定专人进行跟踪服务,帮助剖析原因,提出具体要求,限期整改。为使创建活动有效开展,把各支部的创优争先工作列入百分竞赛,我们制作了《xx县林业系统党委创优争先活动竞赛榜》,采取以党支部为单位,以“明确职责,百分考评,以分排队,确定优劣”的办法,就工作机制、制度执行、队伍建设、调研信息、廉政建设、社会形象、党务管理、工作业绩等8个方面进行细化、量化考评,并上墙公示接受监督,做到责任制、考评制、奖惩制相结合。党委按照责任制要求,做到每季度检查评分,及时考评,及时公布,不断完善,兑现奖惩。其中,林业局党支部结合机关支部的特点,率先建立了《深化“五好”党支部活动竞赛榜》,采取以党小组为竞赛单位,实行百分竞赛。为激发党员参与意识,该支部还设置了“党员荣誉室”、“阅览室”和“党员监督台”,党员一律佩戴标有党徽标志、党内职务的胸卡上岗,并在服务大厅设置“党员先锋岗”,亮明党员身份,自觉接受监督,真正做到了机关党建“走前头”,为基层支部带好头,做好表率。

2、建立现场会制度。建立轮流在基层支部召开现场会制度,这是几年来我们党建工作因此能得到总结推广、扎实推进的主要经验之一。党委把系统党建工作会议在林业局机关开,改为在基层各支部中轮流召开,根据党建工作不同时期、不同工作任务的需要,结合平时在基层支部检查发现的典型和存在

差距,适时在支部召开现场会,使与会支部既看得见、摸得着,又体会得到,增强了会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几年来,我们召开现场会的形式有在典型支部开,要求支部认真总结经验,形成经验材料,在现场会上介绍,让与会支部得到启发和借鉴;有在党建工作较为薄弱存在差距的支部开,使其结合实际找差距,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迎头赶上。今年下半年将于8月份和10月份分别在林业实业公司和大张溪林场召开现场会,就如何抓好企业和林场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认真研讨和部署。通过现场会这种形式和做法,使各支部有动力又有压力,有利于调动发挥基层组织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有力地推动了党建创优争先的深入开展。

3、建立材料归档制度。我们注意处理党建工作“平时”与“评时”的关系,认真吸取以前党建“评时”搞突击的教训,注意“平时”认真抓,常抓不懈,党委制定了《xx县林业系统党支部党建工作规范要求》,对系统各支部的工作目标、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程序、规章制度、阵地建设、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机制、班子建设、会议制度、党员管理、党费收缴、会议记录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指导各支部按要求做好平时的材料归档工作。党委还建立各支部的工作档案,把开展党的工作情况资料,在党委办公室设立一个专柜,按每个支部一卷进行归档管理,使各支部开展工作情况一目了然,既便于掌握情况和管理,又起到了相互促进的效果。

四、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为丰富党建工作内涵,切实增强党建活力,我们结合各支部的不同特点,分类指导,紧紧围绕经济业务工作,开展各具特色的党建活动。如森林公安分局支部开展了“争当人民满意森林民警、争创人民满意派出所和优秀分局”和“党建工作创五好,保护森林创一流”的“双争双创”活动;林业局支部把机关效能建设、转变机关作风有机结合到党建工作中,“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服务”;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支部认真学习九仙山高山奉献精神,把党建工作有机结合到“保护、管理、科研”为一体的业务工作中去,组织党员干部扎根高山,为维护我县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作贡献;大张溪等林场支部把“立足林区、讲究奉献、发展林场事业”作为党建和业务工作的结合点,组织党员干部职工积极投入到林场改革和发展中去;林业化工厂等企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把切实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努力维护企业改革过程中的稳定,确保改革与生产两不误。通过这些主题鲜明的党建活动,为林业系统党的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党的工作更好地渗透到经济建设和各项业务工作中去,有效地促进了林业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了两手抓、两手都硬、两个文明成果一起要的目标。近年来,我县森林资源快速增长,完成更新造林11.8万亩,全县现有林地面积251万亩,林木蓄积量92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7

.1%,分别比1996年净增11%、3.4%和13.2%,森林资源占泉州市的52.4%;竹林面积从1996年的18万亩发展到35万亩;林产品加工初具规模,现有各类加工企业126家;全县建立自然保护区(点)114个,面积20多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全县创办各种股份合作林场89个,经营面积50多万亩,其中林业部门创办的股份林场30个,经营面积35万亩;完成了林业国有企业改制和木材经营体制的改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全县破获森林刑事案件149起,查处林政案件3471起,挽回经济损失555万元。1996年以来,县林业局三次被省政府授予林业工作“先进单位”,四次被省林业厅和市政府评为林业工作“先进单位”,去年还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先进单位”。系统党委被泉州市委组织部、宣传部评为“先进党员教育联系点”,系统纪委连续两年被省林业厅授予“全省林业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等。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我县林业工作受省部级表彰6次,市厅级表彰20多次,县级表彰10多次;林业党员干部先后受省林业厅、市委、市政府表彰20多人次,受市林业局,县委、县政府表彰有60多人次。

几年来,我们抓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已逐步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为机关党建“走前头”创造了条件,之所以取得成效,我们深深体会到:一是得益于县委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二是得益于县直党工委的直接领导和有效指导以及兄弟党委的有益借鉴;三是得益于所属各支部的积极工作和支持配合;四是得益于系统党委班子成员坚强核心,为党建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五是得益于全系统广大党员的身体力行和党务工作者的积极工作。但也存在一些差距,从总体上看,党建工作和新形势发展还不完全适应,整体工作存在着发展不平衡、贯彻力度不够等问题;从党委自身建设上看,存在着作用发挥不明显,思想政治工作仍较薄弱,组织生活会质量不高等问题;从党建工作运作情况看,存在着党务工作者业务不熟、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主动性、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支部对党建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问题。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动力,认真学习xx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按照“xxxx”重要思想的要求,努力解决存在着的差距与不足,把xx县林业系统的党建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篇:后峪小学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幸福课堂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这里召开我们水东教学区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场会。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式下我们后峪小学也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下面就我校一年多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远处想 增加动力

在一年多的课改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对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多或少存有畏难情绪,比如,怕完全放开不好控制,怕学生团团坐影响纪律,怕教学任务完不成,怕教学内容的进度跟不上,怕学生的成绩受到影响,还有,就是怕麻烦。学生在课堂上怕说话、懒举手、不交流、难沟通,莫体现不出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这使我们认识到:即使有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也还远没有激发学生所有的激情,学生的潜力也还远没有被挖掘出来。我们课堂教学迫切需要找到一个着力点与突破口,迫切需要一面旗帜的引领。

去年始,我校以“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为办学理念,大力实施幸福教育。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幸福教育、提升师生幸福指数的主渠道、主阵地,我们就响亮地提出了“打造高效幸福课堂”的口号,就是要让老师成为为学生带来快乐幸福的使者,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快乐、体味到幸福,让大多数学生能在课堂上认真听、敢于说、开心

笑,个性大胆张扬,激情充分释放。我们迫切需要找到“打造高效幸福课堂”的钥匙。

太古模式使我们领略到了小组合作学习魅力和境界:课堂上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尝试,教师能引、能导、能放、能创新。赏识学生的优点,宽容学生的错误,表扬学生的进步,让学生的手举起来、嘴说起来,脸笑起来,脑想起来,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权利,还给学生自主。他山之石给了我们以无尽的鼓舞和无穷的动力,让我们一下子找到了课改的方向与旗帜,找到了苦苦寻觅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与突破口,也找到了“打造高效幸福课堂”的那把金钥匙,那就是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小组合作模式。

记得有位名人说得好:“只要动起来,哪怕东施效颦,总比什么也不做要好。”这更给了我们义无反顾地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二.实处做 注重实效

基于以上的认识,为了在全校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从宣传到位、认识到位、组织到位、培训到位、保障到位,从细微处着手,一步一个脚印,积极稳妥的推行。

全员培训是前提。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关键在在教师。教师的心态和理念的转变是前提。我们利用周一业务学习时间对全校教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培训。内容既有小组学习的理论,也有小组学习课堂教学录像观摩。经过培训,教师旧的脑筋得到了充电,学到了新的教育思想,更主要的是消除教师了的畏难心理,使他们认识到小组

合作学习并不是那么神秘的、高不可攀的,实施起来并不复杂,坚定了老师搞好小组学习的信心。

统筹安排是保障。出台方案。我们按照教育局的关于小组学习的指导意见制定了《水东教学区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这是我校开展小组学习的指导性文件。方案从小组构建、管理、操作流程、评价等方面对班级小组建设提出了详细的要求。细化小组建设。按照每组4人,从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自控情况、性格特点等方面合理搭配,并为小组成员编号,不同小组的同一层次的学生号数相同。小组成员实行动态管理,座位为“方阵式座次”形式,发动学生为小组设计组名、组训、口号,班级制定合作规则,班主任定期对小组长和学生进行培训。完善操作流程。按照“温故互查---设问导读---合作交流---汇报点评(个人或小组展示)---拓展延伸”的流程进行。规范展示汇报。规定了学生汇报的语言范式:●个人汇报语言模式:“大家好,下面由我来汇报...... 我的汇报完毕,请大家来为我补充”。●小组汇报语言模式:“大家好,下面由我们组来汇报,先由XXX来发言。我的汇报完毕,接下来请我们组的XXX继续汇报。我们组汇报完毕,请大家补充”。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我们的课堂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学生层面。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和能力的提升。合作意识初步形成。班级对小组的评价是以集体为单位的捆绑式评价,小组内每个人的表现直接影响小组的优劣,所以小组内的同学都有强烈的合作愿望,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交流得到了增强,学生的文明礼仪、表达能力也得到

了培养。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小组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我们发现,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一些在课堂不会说的也能说了,不举手的能举手了,胆小的也能上台了。那些所谓的学困生也能在小组汇报展示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开心的笑了。也许他们的成绩并没有上升,但是他们都多多少少的变了,变得更自信。自我管理能力得到锻炼。把管理权交给了小组,多数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了小组的管理当中,因为自己个人的纪律表现、作业优劣等都可能影响组长对自己的评分,所以,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为终生发展打下了基础。教师层面。改变了满堂灌的方式方法。“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幸福课堂”,催生了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逐渐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由“填鸭式”向“牧羊式”转变,尽管这种互动是浅层次的,转变也是静悄悄的。教学手段多样化。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导的课堂,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小白板、学习卡等手段,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益有所提高。尽管距离我们所要的高效幸福课堂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教师角色逐渐转变。多数教师认识到:教师不应是手执教鞭、高高在上、滔滔不绝的学者。教师正逐渐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转变,逐渐由独奏向伴奏转变。尽管这种转变并不那么明显。对评价学生的评价更具有鼓励性。新教学策略的核心就是“激励与唤醒”。小组学

习的课堂上孩子没有对与错,只有激励和鼓劲。“说错了,没关系,再说一遍”,“听不懂,没关系,再听一遍”。“某某小组(同学)汇报得真不错”......多数教师在整堂课上用赏识性语言对学生‘夸’不绝口,用恰如其分的语气激励每一个敢于表现自己的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我参与我收获,我展示幸福”的喜悦。尽管孩子的表现也许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出彩。 三.细处改 逐步完善

尽管小组合作学习有诸多优越,实施以来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说实话,效果的确很有限,距离我们理想的高效幸福课堂还很大,距离洋思、杜郎口、綦江等地的课堂境界更是遥远。透过热闹的课堂,我们也看到了小组合作学习背后存在着一些假象,使我们产生了些许困惑。

困惑一:合作学习的内容怎样设计。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对怎样的问题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感到茫然,问题太深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问题太浅内容过于简单又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学校当如何指导引领,我们一时也感到茫然。

困惑二:合作学习的精髓如何把握。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理解很片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也不太熟悉把小组谈论当成合作学习的也大有人在。有的教师有时为了凸显小组合作这一方式,大用特用,不管什么问题都要求小组或讨论、或合作,一节课下来,整堂课都充溢着“合作”的气氛。

有的教师在问题提出来后根本没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立马要求学生讨论。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闹哄哄一阵子后就不了了之,课堂表面繁华,学生实际收益不大,造成了开放与有效性非但没有相伴相生还是背道而驰的尴尬。这种多用甚至滥用小组学习的情况比较普遍,与我们提出的“温故互查---设问导读---合作交流---汇报点评(个人或小组展示)---拓展延伸”操作流程相去甚远。不熟悉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律,不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这,必然会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表面热闹实则效率不高,也就是虚有其形而无其实。

困惑三:合作学习的全员参与如何保证。就是如何解决“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问题。如何在小组学习时给予学困生更多的机会,解决他们自信心的不足,这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难题。小组内拿笔杆子、动嘴皮子的经常是那个人。有时小组学习变成了小组长学习。如果硬要压制小组长不出头,又变得没有气氛了,冷场了。此问题不解决,最终会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困惑四:合作学习的规则怎样落实。一是在组内分工上是否有必要一定要在小组内设立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纪律员。由于学生年龄偏小,对自己应完成的任务没有足够的责任感和责任心。小学生毕竟有别于初中生,能主动说就不错了,如果还要求他们围绕中心和主题发表意见,还要有人记录下来再由另外的人来汇报,我们觉得真的是在为难他们。二是在规则的制定和落实上我们发现小组讨论存在

着表面上的“假热闹”,“活而无序”。有的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得不到落实,学习的效果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困惑五: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怎样制定。在评价上,我们发现组长在组内的评价难以体现客观公平,教师对小组的也存在评价随意性较大问题。特别是学生评价学生操作起来真的很有难度。

此外由于教师担心学生成绩受到影响,对小组合作学习存在诸多顾虑,始终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尝试。比如有时由于讨论时间较长,怕完不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而匆忙结束小组学习,有时又由于课堂小组学习效率不高,不得不课内损失课外补的现象,无形中加重了师生负担。还有就是学生按照“方阵式座次”形式围坐的纪律难以得到保证。这些也我们困惑的地方。

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小组学习存在的困惑与不足,抓准重点,突破难点,注重细节,力争在小组建设、管理、评价等方面做出自己的特色。

坚定信心。“关山仰渡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尽管小组学习在实践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困惑,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新课程改革赋予我们的期待的理想,不会改变我们打造高校幸福课堂的追求,更不会动摇我们强力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决心。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广阔前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小组学习是对传统课堂的改造,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望而生畏。如果

站在“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的角度去认识他,就觉得“畏惧心理”和“恐慌心理”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了,我们当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坚定信心,消除疑虑,迎难而上,不动摇、不懈怠、不急躁、不折腾,坚持“边实践、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有句话说得好:只要方向对了,坚持就是前进。我们深信只要坚持下去,我们就一定会看到小组学习在课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一定会让我们品尝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注重引领。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与教师认识以及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领悟有关,也就是与教师的心态和素质息息相关。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课题研究,逐渐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小组学习的真正内涵,充分认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经历的过程,熟悉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要领。激励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借鉴别人的基础上防止囫囵吞枣、邯郸学步,穿新鞋走老路。

找准重点。加强学生合作能力培养。要进一步规范小组学习规则和要求,强化日常训练。教会学生会倾听、会交流,树立自信,特别要改变学困生成“收音机”优等生唱“独角戏”的状况,这是生生互动、互帮互学、合作探究、共同成长的前提。加强对合作学习过程的监控。这是合作学习得到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要求教师善于鼓励,关注每一个组员的活动,善于根据学习任务引发话题,组织讨论;用微笑、期待的目光或鼓励的话引导较少发言的同学发表意见。学生不能自控时用目光动作暗示,委婉地发出信号。要蹲下身子以一个普通

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各个合作小组中去,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让学生觉察不出老师的“尊严”和“权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好示范作用。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指导备课组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合作能力把那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制作成学习卡,解决好小组学习只顾形式而形同虚设的问题。探索多元评价机制。要求教师切实按照操作流程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及时进行总结评价。评价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从“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评价,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赞赏。要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不断探索小组评价方式的激励性和新鲜感。多种方式评价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注重小组学习的实效。教师要始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合作者,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积极参与到与学生的合作学习之中,适时调控课堂,有效引发讨论,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宁可少而精,也不能为合作而合作,杜绝表象上的“闹热与繁荣”。建立“活而不乱”的合作常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认真倾听、遵守合作规则的习惯。规范不应在纸面上,要不断通过强化训练使常规成为习惯。

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号召全学区的老师共同奋斗,我们水东的“课改”这朵花,经过大家共同去浇灌,一定会开的越来越红!

第四篇:供电公司班组建设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强化班组建设 夯实管理基础

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坚强支撑

---关于“创建先进班组、争当工人先锋号”活动汇报

我公司共设置班组18个,其中:生产运行类班组8个,电力营销类班组10个。近年来,我公司按照上级关于加强班组建设的一系列部署,坚持从基础建设抓起,依托“四个三”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了“创建先进班组、争当工人先锋号”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两个班组被省公司评为“先进班组”,三个班组被评为“市学习型组织先进班组”、“市建功立业标兵岗”等称号。现将“创争”活动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 建立三大机制,为“创争”活动开展提供保障

我们坚持把“创争”活动与全面创先争优十五项夺冠行动紧密结合起来, 进一步完善三大机制,即组织领导、动态管理、考核奖惩三个保障体系。 公司 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班组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 。建立了“三会”、“两挂”、“一保”制度,“三会”即建立领导小组季度分析推进会、工作小组月度分析会和班组长分析恳谈会,对班组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和协调,定期研究解决班组建设工作的重大事项。“两挂”即实行领导班子和部室负责人与班组挂点联系制度,指导帮助班组开展活动,选树标杆,培养典型。“一保”即公司与部室、部室和班组、班组和个人层层签订“创争”活动保证书。三大机制的建立...

第五篇:文明礼仪规范教育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用礼仪沟通心灵让文明成为习惯

——单县实验中学

文明礼仪,尚礼守法是每个人立身社会、走向社会的人格基石。 学校是人成长的摇篮,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实验中学作为一所县直中学,多年来一直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中之重,在秉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我们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收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健全组织,找准养成教育切入点

著名学者,艺术教育家周荫昌教授断言,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育缺什么?实实在在缺乏良好而持久的养成教育。现在,随着物质生活愈加丰富,而独生子女又是生长在“四二一”家庭环境中,由于长辈的过度溺爱呵护,他们又有什么好习惯呢?我们实验中学的老师心中是最清楚的。好习惯没养成。而叶圣陶先生说的最不能要的“二种习惯”却都有了。一是没有习惯的习惯,二是妨害他人的习惯。看看我们这些独生子女,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过着好吃懒做的生活;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他们大都自私、任性,惟我独尊、文明礼貌差等等。因此,我们实验中学针对这些如此环境下的学生,先后确立了二大教育切入点,一是文明礼仪教育,二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我们成立了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了文明礼仪规范教育“一把手”亲自抓,政教主任具体抓,学校教职工全员抓,学生家长配合抓的工作格局。设立了文明礼义监督岗,班级文明礼仪监督员。确定了“厚德端行知荣辱,文明修身树新风”的活动主题,在认真学习上级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我校的活动实施方案。

在方案中,我们对各年级的教育重点又有所侧重,初一侧重于“知礼”,要点是学礼义,知陋习;初二侧重于“行礼”,要点是讲礼义,除陋习;初三侧重于“评礼”,要点是辨礼义,批陋习。三个年级礼义教育形成一个序列,要求逐步提高。

二、开设礼仪课堂,以校本课程润育言行

我们编写了《单县实验中学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利用每周一节1

的校本课程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培训,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

文明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区礼仪”四个篇章。每个篇章又细化了若干小专题,既有学生应该具备的常规文明礼仪专题教育内容,如:“国旗国旗我爱你”、“尊敬老师人人夸”等;又有根据我校学生实际亟待加强的文明礼仪专题教育内容,如:针对学生如厕不文明的现象,我们开设了“厕所也要讲礼仪”的教育专题;针对学生衣冠不整的现象,尤其是穿校服不规范的问题,我们开设了“穿衣戴帽有学问”、“精神抖擞进校园”等教育专题。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

基本礼仪篇:礼貌用语知多少、穿衣戴帽有讲究、坐立行走姿势美、讲究卫生人尊重。

校园礼仪篇:精神抖擞进学校、课前准备真重要、课堂礼仪我知晓、课间玩耍乐趣多、集体锻炼身体好、午间休息静悄悄、集会礼仪展风采、国旗国旗我爱您、高高兴兴离校园、尊敬老师人人夸、友好相处朋友多。

其中课间礼仪又细化为以下小专题:上下楼梯守秩序、室内玩耍有规矩、操场活动多热闹、厕所也要讲礼仪等。

家庭礼仪篇:亲人也要讲礼貌、称谓之中见礼节、接打电话有学问、待客应酬我最棒、我爱我家爱清洁、父母生日记在心、出门做客受欢迎、文明就餐益健康社区礼仪篇: 公共场所和谐共处、 住宅小区我爱我家 、 遵章守纪平安出行、 精彩演出文明观看、 爱绿护绿从我做起、 游乐场里礼让第

一、 优美景点你我珍惜、外出就餐礼仪当先等。

三、开辟礼仪之窗,以诗意环境熏陶感染学生

渗透在环境中的教育往往是最富有影响力的教育,不露痕迹,心领神会。围绕“诗意校园”构想,我们努力让每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习惯培养的可利用资源。

校门旁的校风、校训、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展现着学校的发展蓝图;教学楼内融艺术欣赏、爱国主义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热爱家乡教育、环保教育、名人名言、励志故事等为一体的文化长廊,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清晨和课间,师生顿足此前,心灵受启迪,

感情受熏陶。“踏上成功的台阶”“每走一步,都离梦想更近”等上下楼梯温馨语,不但激励着学生前进的步伐,更是赋予着学生注意安全的温馨。“请让我们的腰杆永远挺直!”“多一份绿色,多一份健康”“少一个脚印,多一个生命”等花园内简洁而亲切的警示语,不但让学生意识到呵护绿色的重要,更是让学生感悟到“人草皆生命”的珍贵。

教室内的班级风采展示墙开辟“礼仪之窗”专栏,内容丰富多彩:有学生自编的礼仪常识、礼仪标语,有学生搜集的礼仪故事、以及教师编写的礼仪知识测试题、班级“礼仪之星”照片和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图片等等。张张笑脸仿佛在告诉大家,“好习惯,我能行”看到这些你还会说润物无声么?

四、多彩活动,让良好的习惯相随

我们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养成十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三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四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五是养成自我保护的良好习惯,六是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七是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八是养成文明交往的良好习惯,九是养成尊重师长的良好习惯,十是养成乐观开朗的良好习惯。

我们要求学生明白,自己从早到晚每一个时间段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什么,日积月累,形成规律。各班针对班情实际,制定班规班训,强化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除了召开动员大会、组织演讲比赛和签名活动外,我们还开展了以下系列活动:

利用校园网、广播、宣传橱窗进行专题教育宣传;

我们每月开一次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和个人行为规范检讨会; 我们要求各班主任在按学校德育模式“日谈、周餐、月访、期结”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强化文明礼仪教育,并作好记载,纳入班级量化考评之中;

学校编印的“文明礼仪教材”,组织学生学习;要求学生在课间操时间先列队吟诵经典,然后做操或跑步,一年内要背诵经典100篇,写10000字的学习笔记;

学校推出“教师风采”专栏,在教师中开展“我为学生作表率”活动,要求学生不乱丢乱扔,教师就要做到不乱丢乱扔;要求学生看见纸屑能主动捡起,教师就要做到看见纸屑能主动捡起;

学校以创建特色班级为载体,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建双名制班级、立班训、制班旗、唱班歌、定班规等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来促进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

学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植树种草、拔河比赛、篮球赛等),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享受活动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独特个性和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除多方规范学生行为、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之外,我们还大力评先表模,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我们每学年评出了一批“校园之星”,每学期评一批“孝雅之星”,每月评一批“文明班级”和“优秀班级”,各班每学期期中期末评选两次“文明学生”“学习标兵”。这些榜样的推出,宏扬了正气,促进了班风、学风的好转,也整体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素质。

五、存照劝勉,不雅行为难登大雅之堂

虽然我们大张旗鼓的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可是仍有许多同学陋习深重,一时难改。他们养成了不良习惯,言行举止不雅、不文明,自己还不觉得。因此,我们发现了不雅行为,便立此存照——拍下照片,并用展板展出。让他来看一看,这些行为能不能登大雅之堂?从而让他加深印象,尽快改正。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抓学生的不雅行为。一是教学区的不雅行为,穿拖鞋、短裙进教学区,违反管理规定带手机、带武侠网络小说或零售进教学区,上课打瞌睡;二是活动场所的不雅行为,乱攀乱折,打架斗殴,遇见师长侧头而过;三是课后校外的不雅行为,放学后不回家,进网吧,逛大街,有的还聚在一起、看不健康影碟、打牌赌钱、抽烟喝酒,有的男女生聊天常常至深夜,根本没按作息时间休息,而家长竟一无所知。对这种种不文明现象,我们的值日领导和老师,还有政教处组织班主任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一有发现,便拍照存档,每两周用展牌公示一次。政教处要求班主任组织学生参观,并分组谈体会,谈认识;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利用班会在全班进行整改。

政教处组织人员进行督查。对再犯的典型通报批评;对违规的学生,班主任要与家长交流情况。

对不雅行为登照公示的措施,对学生的触动很大。很多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后,纷纷表示要“告别陋习,走向文明”。各班开展文明竞赛,看谁班的好人好事多,看谁班的违纪违规少。一时间比学赶帮超,文明礼仪之风浓郁,各类不雅行为明显减少了。

六、多方协调,在共管中找准方向

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单靠某方面的力量是难以抓好的。学校要求各条线、各科室、各位班主任乃至全体教职员工,相互协调,齐抓共管。在协调中统一思想认识,在协调中明确工作重点,在共管中促进工作落实,在共管中找准前进方向。从当前情况来看,我校这一管理出现良好态势。

1、绿色人文生态环境是文明礼仪教育的大阵地。

我校非常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力求做到净化、绿化、人文化,为文明礼仪教育提供了优良的大阵地。

净化,整个校园一日三扫,全天保洁。让人一走进校园就有爽心悦目的感觉;绿化,校园古松古柏,绿树成荫,芳草萋萋,鲜花盛开,空地绿化面积达95%以上。人文化,学校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大到专刊、墙报、展板,小到花草招牌,无不彰显出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教室走廊的名人画像,楼道过道的温馨提示,教室门口的班牌布置,逐层楼体的励志警句,这一切都构筑了一种和谐安宁、催人奋进的人文环境。

净化、绿化、人文化,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亮化和美化。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有谁会不想学好呢?

2、班级文化建设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战场。

学校大力倡导校园文化背景之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按照特色班级创建要求,各班以双名制命名班级,要制作班旗、班徽或班标,创作班歌,制定班训,要搜集、学习、理解与班名相关联的知识体系,从中挖掘、提炼出励志的、惜时的、勤学的、文明礼仪的、孝雅的等特色文化内涵。并以此内涵来熏陶、感染学生,从而激励全班学生行孝讲雅,见贤思齐。比如,初一(1)班,班标为学生自己设计,班名为学生自己所取,名为“信义班”,学习标兵为自己所评,班训为学生自己所定。他们的班训为“诚实守信,勤学上进;团结互助,文质

彬彬;言谈高雅,举止文明;说到做到,雷厉风行”。班内布置中起教育和警示的标语有:“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冯玉祥);“所有许诺,纤毫必偿;所有期约,时刻不易”(袁采);“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为小人矣”(荀子)。班内的这些布置围绕着“信义”这一主题,也突出了文明礼仪方面的要求。班主任和老师对班级的管理、对学生的教育也都突出这一主题。还有初一(11)班,又名“文艺复兴班”,初二(9)班,又名“墨阁书香班”。这两个班的文化氛围也是独特而浓郁,在本班的旗帜之下,班风班容日渐严整,学生精神面貌日渐振作,让人欣喜。

3、各类社团组织是文明礼仪教育的排头兵。

学校团委、学生会,在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的美术班、文艺队、体育队、体育舞蹈组原本集中了许多品行方面的后进生,可是他们转变最大,进步最快。

学校团委组织的系列活动,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带来一股强劲的春风。他们开办讲座,外出采风,瞻仰烈士墓,到福利院奉献爱心,做义务劳动,撰写手抄报等等,他们把文明礼仪的种子播洒在校内校外,播洒在学生心田。

那些有不雅行为的学生,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小组后,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对自己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即使在无意中旧病复发,往往也非常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他们在社团活动中改变着自己,也影响着他人。

4、学科德育渗透是文明礼仪教育的润滑剂。

我们要求各学科教师,在备课中要把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注重体现文明礼仪方面的内容。在强调课堂纪律,检查课堂作业、点学生发言、找学生谈心等方面,对合乎礼仪规范的学生要表扬,对不合礼仪规范的学生要批评教育。每节课都坚持这样做,每个老师都坚持这样做,使学科德育渗透成为文明礼仪教育的润滑剂,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巩固学校主体教育的成效。

5、“百名教师访家庭”是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加油站。

在我校的德育模式“日谈、周餐、月访、期结”中,走访学生家庭是对班主任的硬性要求之一。“百名教师访家庭”活动开展以来,我们走访学生家庭的面更广了。除了“送温暖、传爱心、访民情、促和谐”之外,老师们与家长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对学生的成绩与不足进行分析诊治。对一些问题学生,老师就针对他们在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介,提出努力的方向。一些后进生,最怕家长知道他在学校的表现,也怕学校知道他在家里的表现。老师走访,往往能更好的触动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改变,起到在学校教育中达不到的效果。所以“万名教师访万家”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与拓展,更是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加油站。

六、珍惜成效,在习惯养成中注重反思。

通过努力,我校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收效。现在,乱丢乱扔的少了,乱泼乱倒的少了,乱打乱闹的少了,乱喊乱叫的少了,乱写乱划的少了。相反,主动捡垃圾的多了,主动与老师打招呼的多了,主动打扫卫生的多了,主动搞学习的多了,使用文明用语的多了。

初步的变化让我们欣喜,但我们并没有沾沾自喜。我们深刻认识到,我校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是任重道远。我们常常要求教师反思教育过程,我们也要求学生反思进步过程。我们要求学生通过反思明白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不做小事,当不了大家”,认识到文明礼仪教育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二是“不拘小节,成不了大业”,认识到文明礼仪教育要从注重礼仪细节做起;三是“不积小优,建不了大功”,认识到细微的进步都是达到成功的必经之路,文明礼仪教育要看重点滴的进步;四是“不改小过,立不了大德”,认识到文明礼仪教育要从改正细小的不良习惯做起;五是“不舍小我,赢不了大局”,认识到文明礼仪教育要从我做起,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我们的班级的文明之风才盛,我们学校的礼仪之气才浓。

以上就是我校开展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的部分做法。我们深知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决心振奋精神,坚持不懈,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全面提升我校师生的整体素质,为再创绿色文明校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上一篇:县产业扶贫典型材料下一篇:宣传委员竞选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