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发行监管分析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全面推行注册制下证券发行监管权的配置

摘要:我国新《证券法》于2020年3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此次修法最大的特色是明确了我国将全面推行证券发行注册制,这标志着我国的资本市场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然而,通过对资本市场发展规律的探究可得知,资本市场充满着复杂性,证券发行审核由核准制到注册制的改革不仅是两种不同发行监管理念的强烈冲突,其显见且紧要的问题是证券发行市场各参与主体在证券发行监管中的权力配置和职能的重构。秉承着从证券发行审核制度改革到证券发行行为合规再到发行监管高效的改革思路,我国证券发行市场的各监管主体应重新审视并构建自身的监管职责与权力配置。目前我国是以证监会监管为重心的单层证券发行监管体制架构,转变为在证监会监督下以交易所主导的双层证券发行监管体制架构是我国注册制下证券发行监管权配置的方向。证监会和交易所作为我国证券发行主要监管者,其二者在新的证券发行监管架构下的权力配置问题是本文所探讨的核心。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此篇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相关的文献综述。第二章对证券发行监管权的配置进行了概述,正确厘定证券发行监管的定义,以及证券发行监管的主体构成。第三章对证券发行监管权的配置现状予以分析,目前我国出现核准制和注册制并行的现状,故而分析核准制下证券发行的配置以及在新《证券法》注册制下对证券发行监管的相关制度安排,鉴于实践中科创板的“注册制”先行,进而对科创板有关证券发行监管权的配置设计进行分析。第四章对美国和香港的证券发行监管权配置进行阐述,学习和借鉴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有益的经验。第五章是本文作者根据前述几章的分析,对全面推行注册制下证券发行监管权配置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注册制;新证券法;科创板;监管权配置

学科专业: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2 证券发行监管权配置概述

2.1 正确厘定证券发行监管的内涵

2.2 证券发行监管的主体构成

2.2.1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

2.2.2 证券交易所

2.3 证券发行监管模式—监管体制

2.4 中国证监会与交易所的监管权配置

3 证券发行监管权配置的现状

3.1 核准制下我国证券发行监管权的配置

3.1.1 证券发行监管的高度行政化

3.1.2 以证监会为中心的单层监管体制

3.1.3 证券发行监管不透明,监管效率低下

3.1.4 证券发行强调事前审批,放松事后处罚

3.2 我国新《证券法》对证券发行监管的相关规定

3.2.1 证券发行审核权与注册权“尝试”分离配置

3.2.2 证券发行审核与上市审核的集权配置

3.2.3 中介机构承担了“经济警察”的监管角色

3.2.4 投资者要自己做出价值判断,政府将不再担当隐形保证人

3.2.5 严格的信息披露是证券发行监管的重中之重

3.3 科创板注册制试点下对证券发行监管的相关制度安排

3.3.1 注册制“审核权”与“注册权”的分离配置

3.3.2 发行审核与上市审核统称为“注册审核”的集权配置

3.3.3 投资者需“买者尽责,风险自负”的特点

3.3.4 压实中介机构的“归位尽责”,发挥其“实质监管”的作用

3.3.5 突出以“信息披露”为重心的监管理念

4 境外证券发行监管权配置借鉴

4.1 美国证券发行监管权配置

4.1.1 证券发行监管架构

4.1.2 证券发行监管特点

4.2 我国香港特区证券发行监管权配置

4.2.1 证券发行监管架构

4.2.2 证券发行监管的特点

4.3 启示与借鉴

5 注册制下证券发行监管权的重构

5.1 重新确定发行监管权分配的原则

5.1.1 自律监管的尊重原则

5.1.2 政府的宏观监管原则

5.1.3 监管效率原则

5.2 建立证券发行双层监管体制架构

5.3 构建权责清晰的监管权配置

5.4 证监会与交易所监管权的优化重构

5.4.1 证监会证券发行监管权的重构

5.4.2 证券交易所证券发行监管权的重构

5.5 强化中介机构的“实质监管”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英语教育阅读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评价体系建筑经济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