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院校的“双证书”教育

2022-09-10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开展职业技术鉴定,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对国际竞争、与国际认证制度接轨的一项长久性策略。将职业技能鉴定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对规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规范和评价高职教育教学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及市场发展的重要尺度。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 是高职教育主动适应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需要, 是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高职办学特色、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标志。因此, 许多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拿到职业资格证书。从某种意义上讲, 职业资格证书也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通行证”。

那么如何实施“双证书”教育呢?

1 调整教学计划达到专业与职业标准

要想在学生毕业时即能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就需要进行调整。如何进行调整呢?要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直通车”, 就必须在专业的基础上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 通过调整使专业培养包含职业标准, 又不违背专业标准;在完成专业学历教学的同时, 也达到职业标准要求。只有实现这一目标, “直通车”的推行和实施才是可行的。所以在教学内容上要以专业必须的基础知识够用、实用为原则, 加大专业的技能动手能力、攻关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 各专业课程设置均要做到“双计划 (大纲) ”, 即理论教学计划 (大纲) 和实践教学计划 (大纲) 。根据专业不同, 科学确定专业理论课与实验实训课的比例, 以重点突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都能掌握一两门熟练过硬的专业技术。其次, 在强化专业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设置“活模式”。既要针对学生专业技术和职业岗位能力, 又要针对学生个性发展, 量身打造, 使每个学生毕业之前都有就业的一技之长。在课程设置中, 量身打造还有一层更重要的含义, 就是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 在校内外拜师学艺。对此, 一方面, 学校要积极为学生牵线搭桥, 提供技术师资, 另一方面, 鼓励学生通过个性外交, 广泛利用各种社会关系, 达到学艺之目的。第三, 把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纳入课程建设之中, 实现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培训与正常教学的有机统一。第四, 在对准岗位设课程的过程中, 始终把“必需够用”原则作为实践的关键点, 处理好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全面提高素质的关系, 加强课程之间内在的有机联系, 在动态协调中实现优化。第五, 要求教师必须增强新的课程意识, 强调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责任和作用。教师要站在课程建设的高度, 强化课程标准意识、课程开发意识、课程开放意识、课程目标意识和课程合作意识, 把教师的责任、权利、义务以及理论勇气、实践魄力和创新能力统一到课程建设之中, 使课程的建设过程也成为教师素质全面提升的过程。另外, 课程考试的一致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实训时间的足额性、质量保证的可信性, 都是高职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直通车”、达到“直通车”质量要求的最根本保障。

2 按照“一体两翼”模式构建课程体系

要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直通车”, 学校原有的课程体系也要进行重新构建。按照“一体两翼”模式构建课程体系, 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中心, 既满足学历教育的要求, 又适应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的需要。所谓“一体”就是按照“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需要为目标”的三位一体主体方向构建课程体系主体;“两翼”指的是大专学历教育的文化知识结构与高级工的职业资格标准。

3 实施“一体化”教学方法

实施双证书教育“直通车”后, 教学方法和手段都需要改革, 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边讲边练。所谓的“一体化”教学法, 就是将过去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为“一体”, 变实验室为课堂, 变课堂为实验室;另一方面,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也结合为“一体”, 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技能标准。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模式, 为实施“双证”创造条件。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注意以工作任务设计课程体系和结构, 以工作过程组织主干课程内容, 以典型产品和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带动专业的调整与建设, 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特别是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 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同时, 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 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为实施“双证”创造条件。

4 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实施双证书教育“直通车”后, 毫无疑问, 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也与过去大不相同了, 需要进行改革。根据职业资格标准, 将与之有关的主干课程化分为若干教学模块, 按模块进行教学和考评, 把技能鉴定的一次性考评转变为多次模块考评。

高等职业教育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是以市场为导向, 努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教育培训与就业机制, 完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长久性策略。“双证书”既是教学效果的标志, 又对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起着导向作用, 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技能意识和教师的责任意识, 从而调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学校应把双证书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才评价制度。要不断增加投入, 加强软硬件建设, 并积极争取上级人事、教育和劳动等有关部门的支持, 成立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站和有关学科的等级考点, 为全面推进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

摘要:“双证书”就是指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学历证书和劳动、人事部门颁发的技术等级或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双证书制度是国家教育法规的要求。对职业院校来说, 学生能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不仅有利于学生就业, 而且对职业院校的发展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看法[J].职业技术教育, 2004 (18) .

[2] 王英杰.当前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走势田[J].职教研究, 2000, 12.

[3] 郭红云.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1, 2.

[4] 郑国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纵论闭[J].职教论坛, 2005, 8.

上一篇:媒介融合下电视新闻编辑记者的新转向下一篇: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糖尿病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