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及其控制要点

2023-02-01

1 路基施工的质量要求

1.1 结构稳定性

为防止路基结构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整体失稳, 发生不允许的变形或破坏, 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一定措施来保障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1.2 强度

为保证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致产生超过容许范围的变形, 要求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

1.3 水温稳定性

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 其强度将会显著降低。特别是季节性冰冻地区, 由于水温状况的变化, 路基将发生周期性冻融作用, 形成冻胀和翻浆, 使路基强度急剧下降。应保证在最不利的水温状况下, 强度不致显著降低, 这就要求路基具有一定的水温稳定性。

2 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2.1 施工方法合理选择

目前, 多采用机械化施工或综合机械化施工法, 采用配套机械, 相互协调, 共同形成主要工序的综合机械化作业的方法能极大地减轻劳动强度, 加快施工进度, 提高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降低工程造价保证施工安全。因此, 所采用的机械必须满足路基施工的要求, 特别是压实设备合理配备, 是保证路基强度的关键。

2.2 严格施工程序

必须认真按规定要求做好组织、物质、技术及现场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小桥涵、挡土墙、盲沟等小型构造 (筑) 物通常是与路基施工同步进行, 避免路基填筑后又来开挖修建这些构造物, 影响工程整体进度和质量控制;施工技术人员, 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精心地开展工作;路基土石方施工程序:路堤基底处理→选择填料→确定路堤填 (挖方式→路基压实。

3 质量控制的关键程序

3.1 施工测量

其内容主要包括:导线、中线及水准点复测。操作的要点:一是要认真熟悉图纸复测后检查与设计是否有误;二是为满足施工期间引用需要, 在中线复测中增设临时水准基点标高和加桩的地面标高;三是在每道工序施工测量放线时, 测量误差要满足规范要求, 必须保证纵横断面定位的精度, 使施工路基及构造物的定位及几何尺寸满足设计要求。四是要注意道路下面覆盖的管网路线, 以免在施工中造成损失。

3.2 路基土方施工区域内所有改建及新建

工程, 路基土方施工多为填方路基, 很少有挖方路基的

(1) 填方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一是分层填筑, 满足上一层压实要求后, 再填压下一层, 压实前必须对含水量进行测定含水量符合要求后再碾压, 避免返工浪费二是干密度试验标定要准确, 对不同的土质要分别标定干密度, 不可以用同一个干密度去评定不同土质的压实度。三是分段施工, 纵向搭接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 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 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 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 m, 否则路基会出现不均匀沉陷, 影响路面平整度。当路基稳定受到地下水影响时, 应在路堤底部填以水稳性优良, 不易风化的砂石材料或用无机结合料 (石灰、水泥等固化材料) 进行加固处理, 使基底形成水稳性好的稳定层。

(2) 松铺厚度的控制:松铺厚度与土质类别、压实机具功能、碾压遍数等有关, 应根据实际情况, 保证压实度为原则, 路床顶面层最小松铺厚度不应小于8 c m。路床顶面层以下层的厚度控制, 一般压路机为500mm。

(3) 严格控制路堤几何尺寸和坡度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比设计宽度宽出3 0 c m, 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 压实合格后最后削坡不得缺坡, 以保证路堤稳定性。

(4) 掌握压实方法。压实应先边后中, 以便形成路拱;先轻后重, 以适应逐渐增长的土基强度;先慢后快, 以免松土被机械推动。同时应在碾压前, 先整平, 由路中线向路堤两边整成2%~4%的横坡。在弯道部分碾压时, 应由低的一侧边缘向高的一侧边缘碾压, 以便形成单向超高横坡。前后两次轮迹需重叠1 2 c m~2 0 c m。应特别注意控制压实均匀, 以免引起不均匀沉陷。

(5) 机械作业的合理安排。应根据工程地形地貌路基断面形状, 用土量、土方调配情况, 合理地规定机械运行路线, 应有全面、详细的机械运行作业图据。土的含水量不够时, 配洒水车洒水。含水量较大, 配翻晒机械翻晒并用压路机碾压。合理的组织及调配机构, 是保证施工进程及质量重要因素, 也是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关键。

4 小桥涵洞及其他构筑物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桥台台背、涵洞两侧及涵顶、挡土墙墙背的填筑在这些构造物基本完成后进行, 由于场地狭窄, 又要保证不损坏构造物。因此, 填筑压实比较困难, 而且容易积水。如果填筑不良, 完工后填土与构造物连接部分出现沉降差, 影响行车的速度、舒适与安全, 甚至影响构造物的稳定。

(1) 填料在下列范围内一般应选用渗水性土填筑:台背顺路线方向, 上部距翼墙尾端不少于台高加2 m, 下部距基础内缘不少于2m;拱桥台背不少于台高的3倍~4倍;涵洞两侧不少于孔径的2倍;挡土墙墙背回填部分。如果台背采用渗水土有困难时, 在冰冻地区自路堤顶面起2.5 m以下, 非冰冻地区高水位以下, 可用与路堤相同的填料填筑。特别注意, 不要将构造物基础挖出来的劣质土混入填料中。

(2) 填筑桥台背后填土应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 涵洞、管道缺口填土, 应在两侧对称均匀回填;涵顶填土的松铺厚度小于50cm~100cm时, 不得通过重型车辆或施工机械;靠近构造物1 0 0 c m范围内不得有大型机械行驶或作业。

(3) 排水桥涵等结构物处填土, 在施工中要竭力防止雨水流入;对已有积水应挖沟或用水泵将其排除。对于地下渗水, 可设盲沟引出。当不得不用非渗水土填筑时, 应设置横向盲沟或用粘土等不透水材料封顶。挡土墙墙背也要做好反滤层, 使水能顺利地从泄水孔流出去。

5 施工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1) 严格控制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路基填土不经选择, 把表层土、带草皮的土及腐殖土等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 达不到压实标准, 导致路堤出现强度不均匀, 甚至出现路基沉陷等质量问题。

(2) 保证达到压实标准。由于施工方法不对, 路基的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使路面产生病害。防治办法就是不同的土质不能混填, 分别对不同的土质进行击实试验, 标准实验要准确, 应通过铺筑试验路获得相关的技术参数来指导施工, 确保压实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 经常检验纵横坡度, 保证每层土的厚度均匀, 压实度均匀, 坚持桥头涵洞处规范填土, 保证达到压实标准。

(3) 软土区域注意路基的稳定性。原水塘、水田地区路基, 季节性处于过湿状态, 致使路基沉陷, 产生路面病害。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换填水稳性好的土、抛石挤淤等处理措施, 使路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6 结语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 但由于施工场地狭小, 交通流量影响大, 且工艺比较复杂, 因此, 在施工中, 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 要始终坚持技术标准, 注意加强施工管理, 强化质量意识, 就一定会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

摘要:城市交通的日益发展, 对市政道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程序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分析了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方法。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质量控制

上一篇:《中外医疗》投稿说明下一篇:朗读,让语文教学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