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县打造柳州现代休闲生态田园卫星城对策研究

2022-11-12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现代田园城市就是既有现代城市的繁华便捷、功能完善, 又兼具农村绿色生态、自然优美的环境。在形态和发展水平上, 体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思想的生态田园城市, 本文以柳城为例, 如何打造现代休闲生态田园城市,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实现经济高效、人民富裕、生态优美的和谐发展, 进行调查研究, 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田园城市的由来及其内涵

19世纪工业革命后西方城市出现的拥挤、污染、疫病流行等问题使“田园城市”理论应运而生。田园城市, 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 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100多年过去了, 中国的部分城市开始打造田园城市, 以田园为特色、突出城市的内涵。2017年中共柳城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体 (扩大) 会议上的报告提出加快大开发大建设, 推动县域建设发展升级, 融入柳州北部生态新区, 全力打造现代休闲生态田园城市。

二、柳城打造柳州现代休闲生态田园卫星城的优势

(一) 交通便利, 区位优势明显

柳城县位于柳州北面, 距市区46公里。全县辖10镇2乡及2个华侨管理区, 总面积2124平方公里, 总人口40.78万人;处于广西工业总体布局的“一轴两廊”上和柳州市“一小时经济圈”内, 交通便利, 有铁路、高速公路、209国道经过;水路有龙江、融江、柳江穿境而过, 凤山镇 (老县城址) 为三江汇集之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柳州工业辐射以及连接以旅游、观光农业为主打的桂北三县接点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二) 整合资源, 乡村美丽宜居

“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富有成效, 2017年投入1200万元绿化村屯、山上造林, 森林覆盖率43.3%。统筹资金1.6亿元, 建成32个区、市级生态村。投资5740多万元打造古砦新维屯、蓬坡屯和大埔鸦鹊屯等“宜居乡村”示范屯。全县有11个柳州市美丽乡村, 新潭景屯被列为“自治区农业生态示范村”、柳州市“星级”小康示范村和“国家级文明村”称号。现代休闲生态宜居乡村初具典型。

(三) 项目驱动, 产业转型升级

柳城县工业区位于柳州市一小时经济圈和两小时经济带的连接点上, 由六塘、河西、沙埔三个片区组成。规模以上企业35家, 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柳城县农业支柱产业有蔗糖、桑蚕、水果等, 近年来, 先后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科技进步县、广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科技县等。成功打造“禅韵丝缘”和“稻花飘香”农旅结合的现代农业 (核心) 示范区。

(四) 统筹城乡, 优化教育布局

把调整学校布局规划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保障学校规模、数量与城镇发展和人口增长相适应, 不断满足城镇化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基础教育的需求。目前县城有高级中学2所, 中级中学4所, 小学2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先后通过自治区和国家评估验收。2018年至2020年, 计划投入11293.3万元, 用于全县中小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资源优化、成果共享的办学格局。

三、打造现代休闲生态田园城市面临的问题

(一)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 发展不平衡, 城市功能不够完善

经济总体指标在全区及柳州都处于中等水平。市政建设投入不足, 县城景观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城市扩张缓慢。老城区的破、旧、乱, 与生态宜居城区的形象极不相称。三产发展不平衡, 农业、工业比重过大, 服务业发展滞后, 城市功能不够完善。

(二) 打造休闲田园城市的全县整体规划待完善

缺乏整体规划, 乡村建设的无序状况没有得到改变。发改、国土、旅游、住建等职能部门也缺乏相应的目标规划, 已经制定的乡村规划大部分标准偏低, 重建设轻规划。部分村庄存在边建设边规划, 边规划边改进现象, 对挖掘村庄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产业元素等方面不到位, 很难特色鲜明的突出乡村文化。

(三) 环境保护压力大, 城乡的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大气污染和水泥污染治理压力大, 由于制糖等企业脱硝的行业技术应用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制约了相关企业节能减排的推进工作。同时还存在水污染和农业源排放污染等没有得到有效治理, 各部门之间联合工作机制不健全, 乡镇大部分水源地的保护政策法规难以落实;水源保护区整治难度较大, 部分违法建设项目尚未依法整治,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水源地管理薄弱。

(四) 城乡交通路网建设尚待完善

农村公路建设与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比仍显滞后。一是外联路网通而不畅, 内联路网等级低跟不上发展需求。二是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工作不协调, 存在重建轻管、养、运, 管养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三是建设配套资金压力大、建设项目融资难等问题, 上级补助与地方配套为3:7, 由于我县财力有限, 资金短缺成了制约农村公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四是城区内路网不完善, 部分街道狭窄, 人车混行、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四、打造现代休闲田园城市的构想

(一) 强化规划引领功能, 确立现代生态田园城市发展方向

规划是城镇建设的灵魂。科学谋划城镇发展的功能布局、市政建设、城镇管理。完善部门协调合作机制,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风格多样、量力而行”原则, 秉着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理念充分保护利用柳城的历史文化古迹。生态田园应“显山林、露水田”, 营造宜人的城市环境, 展现田园风光和自然之美。实现“城在田园中, 田园在城中”。

(二) 抓住柳州市打造北部生态新区的机遇, 实现与北部生态新区的无缝对接

柳州市北部生态新区是广西首个以“生态”为主题的城市新区, 规划全域研究范围550平方公里, 该规划涉及柳城县的东泉、凤山等四个乡镇, 未来人口规划45万。柳城县要主动对接柳州市北部生态新区, 抢抓机遇, 打破交通瓶颈, 继续完善优化“三横五纵”县内农村公路网络格局。充分利用沿江、高速公路和铁路的优势, 打造一个与当地经济规模相适宜的物流园。

(三) 强化生态保护、确保柳城的碧水蓝天

严格执行《柳城县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强化责任追究制度, 继续实行“差别考核”和绿色GDP考核, 形成县政府负责、各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统一监管的工作氛围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社会监督机制、环境质量公告和情况通报制度、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公众听证评价制度、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和环保诚信制度等, 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共同保护柳城的碧水蓝天, 让蓝天碧水成为柳城的一块招牌。

(四) 挖掘文化底蕴、强化文脉存续性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体现着城市的个性与魅力。要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之中, 城市布局、城市景观都要在存续地方文脉的基础上, 充分体现城市文化特色。

通过对文化资源、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及自然人文景观的发掘、改造、包装, 打造出一批彰显文化特色, 突出文化元素的旅游产业品牌, 真正体现出柳城县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品味。

(五) 把打造生态休闲宜居城市和乡村振兴战略统筹结合起来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把造现代休闲生态田园卫星城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统筹结合起来。一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功能建设。在强化原有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 完善功能, 包括车行主干道、步游道、停车场及用水排水系统、电力电信网络、道路照明等设施建设, 打造出有品质的休闲生态美丽乡村。二是统筹分配好政府的乡村基础设施和改造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资金, 专款专用。同时应想方设法吸纳民间资本, 利用杠杆效应带动民间资本投资, 吸收更多的投资资金, 形成循环资金链, 使美丽乡村建设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三创新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加速农村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突出农旅结合, 示范带动, 力推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和商贸业转型升级, 建设以橘园、桑园、茶园、农田为主体的农业公园, 形成“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丽图景。

摘要:现代田园城市就是既有现代城市的繁华便捷、功能完善, 又兼具农村绿色生态、自然优美的环境。打造现代休闲生态田园城市,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实现经济高效、人民富裕、生态优美的和谐发展。是城乡群众对美好人居环境与和谐公正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柳城县,柳州市,现代,休闲,生态,田园,卫星城

参考文献

[1] 2015-2018年柳城县《政府工作报告》.

[2] 2018年《中共柳城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 (扩大) 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3] 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D].商务印书馆, 第1版, 2010-10-1.

上一篇: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经济运行管理目标和思路下一篇:校园机房的安全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