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一节透镜学案

2022-10-30

第一篇:第六章第一节透镜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6.1质量教案2

6.1质量教案

一、新课引入

要注意“物质”和“物体”的区别。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是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例如:桌子是物体。构成桌子的物质是木材,还可以是铁。

二、新课讲解 1.质量的概念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常见物体,如一块冰、一颗铁钉、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一块木板、一把铁锤、一桶水等物体,出示顺序随机,让学生观察。

【教师提问】:能否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你分类的理由是什么?

【交流讨论】上述物体可以分为三类:①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 ②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 ③冰块和水为一类,它们都是水,只是状态不同而已。

【教师总结】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冰块和桶里的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结论:一切物体都是物质组成的。

【比较归纳】一把铁锤和一只铁钉都是由铁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把铁锤比一只铁钉所含的铁多;一张课桌和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都是由木材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木材这种的物质的多少不同,一张课桌比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所含的木材多。

【教师总结】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2.阐述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教师演示】

(1)把冰块放在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使其熔化成水;(2)用铁锤把铁钉敲弯。 【回答问题】

(1)烧杯中冰熔化成水,所含的水的质量有没有变? (2)铁钉敲弯了,铁钉的质量有没有变?

(3)如果将这一只铁钉由教室里带到宜宾,或带到更远的地方,它的质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交流讨论】冰熔化成水,只是冰的状态变化了;铁钉敲弯了,只是铁钉的形状改变了;铁钉由教室带到宜宾,或更远的地方,只是铁钉的位置变化了,在这几种的变化现象中,物质没有从物体中转移出示,也没有发生由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现象,因此,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

【归纳结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质量的单位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kg=103g

1mg=10-3g=10-6kg

1t=103kg

二、质量的测量

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在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1.天平的测量原理:

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有关知识在第十二章学习) ,平衡时,左右质量相等。

天平的两臂长度相等,当两个盘中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测量物体质量时,天平一个盘放被测物体,另一个盘放质量已知的砝码,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2.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

①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②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摆动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天平是否平衡,而不必等到指针完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

③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质量。

每架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称量值就等于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砝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

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就是天平的精确程度。 3.记住天平使用注意事项教师示范操作(略)。

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感悟质量的含义。

【学生活动】认真体会天平测量质量的正确操作方法,培养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师点评】本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使自己能够正确利用天平及培养自己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课后作业

课后讨论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

质量(m):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单位:(SI主)kg,还有mg、t等。 天平简图

使用天平时的注意点:

从天平保护的角度:称量、砝码、天平盘;

从使用方法的角度:调节问题、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问题。

六、教学体会

实验动手能力是物理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严谨态度的重要手段。质量的测量更需要同学们在学习中亲自动手实践,这样才能融会贯通。

第二篇: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导学案

必修2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学习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

3.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二、学习难点

1.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2.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三、课前自我预习

(一)、杂交育种

1、古代人们利用__________________,通过长期选择,汰劣留良,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这种选择育种不仅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杂交育种是将__________或__________品种的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集中在一起,在经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获得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3、在农业生产中,杂交育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常规方法。杂交育种的方法也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育种。

(二)、诱变育种

1、诱变育种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诱变育种是指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3、诱变育种取得的成就:

(1)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后自我练习

1、杂交育种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 A、染色体变异 B、基因的交叉互换 C、基因的自由组合 D、基因突变

2、长期接触X射线的人群,产生的后代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主要原因是该人群的生殖细胞发生 ( )

A、基因重组 B、基因分离 C、基因交叉互换 D、基因突变

3、诱变育种突出的优点是 ( )

A、提高突变频率,加速育种进程 B、产生很多有利个体 C、节省实验材料 D、方法简单易行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培育无子西瓜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B、培育八倍体小黑麦的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培育中国黑白花牛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D、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

5、属于分子水平上的育种工作的是 ( )

A、诱变育种 B、杂交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6、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 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 ;经过①⑤⑥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 ;经过⑦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 ;

(2)若经过②过程产生的子代总数为1552株,则其中基因型为AAbb理论上有 __

AABB×aabb ① ⑤ Ab AaBb γ射线 × ② A__bb ⑦ × ③ ⑥ AAbb 导入抗虫基因C ④ C(AAbb)

株。基因型为Aabb的类型经过过程③,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 。

(3)过程⑤常采用 由AaBb得到Ab个体。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⑤⑥的优势是 。

第三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一节电压(教案)

《电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两端就要有电压。 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记住干电池及家庭电路电压值。

知道电压表的用途与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能识别和选择电压表量程,会正确读数。 2.过程与方法

在初步认识电源、电压、电流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实际操作实验,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电压表、并能正确读数;指导学生按要求正确连接电路并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值。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电压表 【教学方法】

合作 探究 交流 【教学用具】

干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电压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知识回顾:1.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四部分组成。 电源的作用是提供电能。 3.如何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 (1).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2). 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进, “-”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量程 ;

(4).绝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不能和用电器并联。 观察课本和大屏幕上的图片,试试看:酸甜可口的水果还可以用来发电呢!

酸甜可口的水果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水果在这里扮演了“电源”的角色:它为发光二极管提供了“电压”,使自由电荷在电路中定向移动起来。

以此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电压

上面标明的1.5V,3.7V等字样,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以水压类比讲解电压:

水路 电路 阀门 开关 小涡轮 小灯泡 抽水机 电源

抽水机提供水压水压维持持续的水流;电源提供电压维持持续的电流。

想想做做:小灯泡发光时,电路中一定有电流通过。试试看,电路中先后接入一节和两节电池时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吗?你看到的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实验现象:小灯泡的亮度是不一样的。用一节电池时,灯泡较暗;用两节电池时,灯泡较亮。 结果表明:电路中电流的强弱与电源有关。

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单位是:伏特 简称伏(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 单位间的关系:1 kV = 10 V 1 V = 10 mV 介绍伏特的生平事迹:伏特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善于思考、喜欢探求、勇于实践的他在青少年时

33期就开始了电学实验,他读了很多电学的书,他的实验超出了当时已知的一切电学知识。1800年3月20日他宣布发明了伏打电堆,这一神奇发明,对电学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伏特被称为“电源之父”。后人为纪念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把电压的单位规定为伏特。

练一练:3000伏= 0.3 千伏 ;380伏=0.38千伏 ;3.2×10千伏= 3.2 ×10 毫伏 小资料 常见的电压值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 V;电视机显像管的工作电压10kv以上。

(二)电压的测量

(1)认识电压表

电压表:测量电压高低的仪表 电压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

33介绍电压表的构造:刻度盘、指针、正负接线柱、调零旋钮、数值单位。 接 “-”“3”接线柱时,量程0~3V,每大格1V,每小格0.1V; 接 “-”“15”接线柱时,量程0~15V,每大格5V,每小格0.5V。 2.练习使用电压表

(1)、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的用电器并联;

(2)、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事先不能估测出电压大小,用试触法) (4)、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正、负极上,测出的示数是电源的电压。

3、电压表读数

(1)看量程;(2)看分度值;(3)读数。 (2)根据动画练习电压表读数。

练一练:三个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

2V 12.5V 1V 先将电压表接在小灯泡两端,接通电路,读出电压表示数;再将电压表接在电源两端,接通电路,读出电压表示数,比较两次示数是否相同?

两次示数都是1.5V。

想想议议:如图所示,电压表与被测电阻并联。如果要把这三个串联着的电阻与电源连接,哪端应该接电源的正极?哪端应该接电源的负极?请在图中标出电流的方向。

电压表正接线柱与电源正极一端相连,所以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拓展延伸:

电压表、电流表异同点:

相同点:电流从“+”接线柱流进“-”接线柱流出,使用时都要选择适当的量程。 不同点:电压表必须并联接入待测电路两端;电流表必须串联接入待测电路;

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此时示数即为电源电压;绝对不允许将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否则会烧毁电流表或损坏电源。

练一练 判断下列电压表的连接是否正确。

正确 错误

三、课堂小结

1、电压及其作用;

2、电压单位及单位间的转换;

3、电压表的读数及使用规则。

四、课堂练习:

1、当量程为0~3V时,电压表指针的读数为 0.6 V。

2、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盐水,然后将连在电压表上的铜片和锌片插入盐水中,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盐水电池。观察电压表的接线和指针偏转可知:锌片是盐水电池的 负 极,电池的电压为 0.6 V。

3.如图是实验室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其中a、b电表应分别为 ( C )

A.a为电流表,b为电流表 B.a为电压表,b为电压表 C.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 D.a为电压表,b为电流表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灯泡L1和L2并联,电流表测的是L1支路的电流 B.灯泡L1和L2并联,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 C.灯泡L1和L2串联,电压表测的是L2的电压 D.灯泡L1和L2串联,电压表测的是L1的电压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动手动脑学物理 2.完成本节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一、电压

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单位是:伏特 简称伏(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 单位间的关系:1 kV = 10 V 1 V = 10 mV

二、电压表的使用 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1.并联:电压表必须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 2.使电流从 “+”接线柱流入电压表,从“-”接线柱流出电压表。(正进负出)

3.被测电压不能超出电压表的量程:若预先不知电压的大小,则先用大量程“试触”,然后再选择合适的量程。

4、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极,测出电源电压 。 电压表的读数 电压表测电压 【教学反思】

本节采用类比法讲解电压概念,学生把无形的电压与水压作类比,易于接受,大部分学生能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回忆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把电流表、电压表再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观察,产生疑问,激发兴趣,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实验、讨论,各抒已见,从而顺利归纳出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循序渐进,突破难点。本人力图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自己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学习过程,增强了自信心,让他们初步体会到“创新”的喜悦,加深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感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第四篇:人教版教学教案【人教版】10-11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二)学案——第六章第四节染色体变异学案(整理)

高中生物必修二

必修本

第39课时 染色体变异

金湖中学 沈德邻

知识精华

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举例

染色体数目 的变异: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举例:21三体综合症染色体组的倍性增加染色体组的概念:一般地说,生殖细胞中,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一组 染色体概念: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二倍体举例:几乎全部动物,过半数的高等植物概念: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1 /3的被子植物,65%的帕米尔高原的高山植物举例:成因:外界条件剧变,有丝分裂过程受阻,染色体数目加倍特点:茎秆粗壮;叶片、果实、种子比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发育延迟, 结实率低多倍体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成因: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多倍体育种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原理:有丝分裂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发育多倍体植株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染色体组的倍性减少(单倍体)单倍体的概念: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成因:由配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孤雌生殖、孤雄生殖)举例:蜜蜂中的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等 特点:植株弱小,高度不孕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单倍体 正常纯合体单倍体育种方法:花药离体培养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都是纯合体题例领悟

例题:普通小麦是六倍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42条,指出下列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1)六倍体小麦的花粉( ) (2)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养发育成的植株( ) (3)六倍体小麦的胚( ) (4)六倍体小麦的胚乳( ) (5)六倍体小麦的珠被( ) A、21 B、42 C、63 D、84 解析:普通小麦是6倍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2条。花粉是生殖细胞,染色

1 生物必修

高中生物必修二

体数目减半,有21条染色体,因此(1)(2)答案为A。(3)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染色体数为42,答案为B。(4)胚乳是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的,染色体数为:两枚极核(2×21)+一枚精子(21)=63,答案为C。(5)珠被为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2,答案为B。 答案:A、A、B、C、B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用花药离体增养出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花药的马铃薯是 ( ) A、三倍体 B、二倍体 C、四倍体 D、六倍体

2、八倍体小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组数是 ( ) A、8 B、4 C、2 D、1

3、单倍体玉米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应是 ( ) A、16个 B、10个 C、8个 D、20个

4、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它的单倍体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由合子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B、 由配子发育成的生物体,细胞中无论有几个染色体组也只能叫单倍体 C、 单倍体一般高度不孕,多倍体一般茎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 D、 单倍体都是纯种,多倍体等位基因至少有三个

6、水稻的某3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利用它的花药进行离休培养,再用浓度适当的秋水仙素处理。经此种方法培育出的水稻植株,其表现型最多可有 ( ) A、1种 B、4种 C、8种 D、16种

7、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可诱导形成多倍体植物,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 ) A、使染色体再次复制 B、使染色体着丝点不分裂 C、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使细胞稳定在间期阶段

二、简答题

8、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杂交育种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诱变育种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生物必修

高中生物必修二

(3) 单倍体育种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多倍体育种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是两个实验:(1)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被传粉的番茄花蕾,其子房就发育成无籽果实;(2)用四倍体西(雌)与二倍体西瓜(雄)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种子,种子萌发并长成植株后,用二倍体西瓜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粉,能形成无籽西瓜,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果实的无籽这一变异_____________遗传。如果用这株番茄的枝条进行扦插,长成的植株上所结的果实为_______________果实。

(2)三倍体西瓜的无籽这一变异______________遗传。如果用这株西瓜的枝条进行扦插,在长成的植株上,子房壁细胞含有_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

自我评价答案:

1、C

2、B

3、B

4、C

5、D

6、C

7、C

8、(1)基因重组 (2)基因突变 (3)染色体数目变异 (4)染色体数目变异

9、(1)不能,有籽 (2)能,3

3 生物必修

第五篇: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学案

会宁县新添回民中学学案编号:BDL2014031705主备人:杨维兵参与人:马斌审核:马风采审批:马风采班级:组名:姓名:评价: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认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2.掌握认识某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 3.掌握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学习重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学习难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分学习小组回顾上册关于中国的地域的差异的相关知识。

3、分小组探究:

(1)东北地区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的关系。(2)东北平原与东北地区河流的关系。

三、读图探究东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1、学生回顾中国的气温分布特征: 。

2、学生读“东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计算东北地区最北边和最南边的气温差异是多少。

1、 东北地区冬季的气温可能给河流带来哪些影响?

学习方法:读图归纳、分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发现基本的规律。

一、预习案

1、请同学们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3、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二、探究案

一、读图图6-

1、6-2描述东北地区的位置:

1、学生读图,同桌互相描述东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找出东北濒临的海洋、邻国、邻省(省级行政区划),找出东北三省的省会,回顾东北三省的简称。

2、学生分学习小组读图,试着描述东北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请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读图结果。

3、学生分组探究:

(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读图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1、学生读“东北地形图”,在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2、学生读“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

4、读“东北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大部分地方七月平均气温在多少度以上?

5、学生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看看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

6、归纳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7、读图观察长白山东南和西北两侧的年降水量有什么不同?

8、造成这个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9、学生分组读“图6—

14、6-

15、6-16”,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

10、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A、B、C三地哪个是大连、长春、哈尔滨,并说出判断依据。

11、学生分组探究:根据课本P30的活动题3,了解植被与气候的关系,试着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

三、检测案

1、东北平原主要由和 三个平原组成。

2、东北地区属于气候,冬季,夏季。

3、下列城市中,冬季气温最低的是()A、漠河B、哈尔滨C、长春D、大连

4、辽宁省濒临的海洋是()

A、渤海和朝鲜海峡B、渤海和黄海C、黄海和朝鲜海鲜D、渤海和东海

5、下列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 )A、辽河B、松花江C、乌苏里江D、黑龙江

6、长白山东南部降水多是因为()A、纬度因素 B、洋流因素 C、地形因素 D、海陆因素

四、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上一篇:大航海时代外传最强船下一篇:电话销售每日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