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学设计

2022-09-12

1 设计思路

高中生物新教材从内容组织到编排形式,都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就其基础性、新颖性、实验性、先进性、探究性的特点,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改变陈旧的教学教法,更好的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是每个老师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仅以本节课作一个思维上的尝试。

辩题:人类是自然的保护者还是破坏者。

2 教学准备

2.1 教学目标预设

2.1.1 知识目标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1.2 能力目标

(1)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初步学会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1)通过辩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2.1.3 情感目标

(1)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2)懂得爱护自然界生物,认识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的意义。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3 教情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理性思维,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想法,具备了搜集资料的能力,在学习了有关生态系统的知识,了解了人和生态系统的关系、现在辨证的来看问题,虽然辩题在视觉上给人以对立的两种不同立场,但是实际上最后肯定是要回归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个主题。

辩题分析:“人类是自然的保护者还是破坏者”这个题目本来就充满了争议,而这个题目的辩论恰巧可以和新课程的必修3第6章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很好的联系起来。学生辩论前都是由教师指导的,正反方材料在辩论钱也必须给教师一份,这样教师就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也可以更好的把握整个课堂与教材的一致性。

2.4 教学设计

2.4.1 辩论中应出现的正反方与教材知识点联系处的可用论据:

◇正方:

(1)保护多样性措施(做为保护者表现):

①就地保护:在原地对于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

②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③资料:中国12部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覆盖了自然保护的所有领域,国际环保法是国际法体系中发展最快的部分。我们还看到,从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的设立到环保模范城市的评定,从民间性的绿色和平组织到政府间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从无污染无废料的清洁生产到节俭消费重新被视为美德,都说明保护行为正在逐步展开、不断深入。而且,为了减轻自然的压力,人类正自觉节制生育、控制自身作为物种的繁衍。中国正因此而将在2050年实现人口回落。

(2)物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至整个地球都是统一的,物质是循环的

①资料:厄尔尼诺:近年来,各类媒体越来越关注这样一个气候学名词:厄尔尼诺。众多气候现象与灾难都被归结到厄尔尼诺的肆虐上,例如印尼的森林大火、巴西的暴雨、北美的洪水及暴雪、非洲的干旱等等。它几乎成了灾难的代名词!可是厄尔尼诺究竟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来说:厄尔尼诺是热带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原是指赤道海面的一种异常增温,现在其定义为在全球范围内,海气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气候异常。

②破坏自然就是毁灭人类,因为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人是高智能动物不可能破坏自己的家园

(3)可持续发展原则

①资料:我们必须承认,人类正在用全部的心力保护神圣的自然。我们也承认,今天的破坏依旧触目惊心,那时因为先前的破坏将沉重的包袱甩到今天,它的杜绝需要一个过程;而保护效果具有延后性,保护行为又不是那么浅显直白。我们更知道,在今天,我们经历着新文明诞生的阵痛,矛盾重重,困难重重。但我们相信,未来不再是以往的简单延续。对大自然合理的获取并不是破坏,人有能力自发的保护自然人想保护自然,人有能力保护自然,这正转化为我们保护自然的积极行为。环保意识不断普及,环保教育正开启孩子的心灵,塑造着新一代的保护者。对保护行为的赞扬和对破坏行为的谴责已成为人类道德机制的重要部分。

这一切都说明人类正努力放弃工业文明无视自然的发展模式,积极向生态文明转变,这已经不是对过错的零星修补或对破坏的简单预防,而是对人类已有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②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反方:

(1)全球性生态问题:(破坏的结果显而易见)

①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②资料: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连远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DDT等农药残余,珠穆朗玛峰遍地狼藉?蓝天碧水已经成为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和遥不可及的梦想。南极臭氧空洞,是因为过去氟利昂用量过多,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会有大量紫外线照射地球,皮肤癌等发率升高,地球温度升高;许多水域会发生赤潮等是因为生活工业废水进入水域,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营养化造成的,会导致鱼虾死亡,也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损害人们的健康;美国的原始森林遭破坏,是人为的,有很多树木都是被砍伐的。造成很多动物流离失所,甚至有些物种灭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说,罗布泊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这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

物种已经以5 0倍于自然灭绝的速度消失,根据这个趋势,估计有34000种植物、5200种动物,其中包括1/8的鸟类面临绝种。当物种个体的丧失引起人类的饿关注时,森林、湿地、珊瑚礁和其他生态系统的碎化、退化和完全丧失带给生物多样性毁灭性的威胁。森林是许多陆地的大本营,但在上个世纪约45%的原始森林已经小时,尽管某些森林得到了更新,但世界的森林总数仍在快速减少,尤其是在热带地区。珊瑚礁是包含最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10%的珊瑚礁已经被毁坏,而且1/3的幸存者将在未来的10-20年间面临崩溃。海岸的洪水林是无数物种生死有关的生命摇篮,现在已变得脆弱并且有一半已经消失……。

(2)多样性的价值:(有价值就会被破坏)

①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直接价值。

③资料: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资和服务包括:

食品、燃料和纤维制品的供应;

保护和建筑材料的供应;

空气和水的净化;

废物的解毒和降解:

使地点求的气候稳定、温和;

使洪水、旱灾、气候极限和风力趋于缓和;

土壤肥力的产生和恢复,包括养分循环;

植物包括许多谷物的授粉;

维持遗传资源作为谷物和家畜品种、药品和其他产品的关键来源;

文化和美学利益。

3 结语

在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几乎全员参与,不仅能够面向全体的学生,而且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倡导探究式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并勤于动脑,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尤其与环境保护联系密切,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摘要:本文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学设计中,在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增强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关键词:设计思路,数学准备

上一篇:西安强绿色金融实践和探索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