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趋向展望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中国海水养殖风险区划与保险费率分区研究

摘要: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海水养殖产量达到2000.70万吨,占水产养殖业总产量31.04%,同比增长4.26%,超过了海水捕捞产量,海水养殖所占比重进一步加大,海水养殖对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维护沿海经济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2017年各种海洋灾害对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3.98亿元,对于海水养殖保险面临的自然灾害、市场收益等突发灾难仍缺乏相应保障。因此推进现代海水养殖保险的长期可持续运行不但是保险公司产品设计者关注的焦点,更是全社会各界利益共同的趋向。因此,对我国海水养殖业风险进行深入分析,针对不同海水养殖产品在不同海水养殖区域的损失程度及养殖风险给予等级评估及区划,并利用精算技术对海水养殖保险的纯保险费率进行厘定,力求实现我国海水养殖业费率制度的革新,使其产业进一步发展并为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意见。本文根据精算评估原理,以经济学理论为研究机理,对中国海水养殖业进行了全面的数量分析及模型研究,希望为中国海水养殖保险业的发展及提高国民经济水平贡献一份技术力量。文章以海水养殖风险区划及区域产量保险费率分区为研究核心,一共分为七个章节依次展开论述,主要包括了引言,理论基础,发展现状及问题,风险分析、评估及区划,费率厘定和费率分区及结论等六部分主要内容。具体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为:第一部分为引言。以海水养殖保险为研究主线,指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详细梳理了海水养殖保险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况,并以海水养殖保险的风险区划、模式、补贴政策、供给与需求等核心维度进行了详细的文献汇总与阐述。其次,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进行了详实的汇总,并形成了研究思路的逻辑技术框架图。最后,说明了全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明确了本文的实际借鉴作用。第二部分对海水养殖保险的基础内容、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海水养殖业的基本介绍,引出了我国海水养殖保险市场的发展进程,并客观地阐述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是理论基础部分。包括:海水养殖风险区划的理论基础、海水养殖风险区划的必要性分析、保险费率厘定的理论依据、保险费率分区的必要性分析等。要深入研究中国海水养殖保险的风险区划与费率分区,必须全面地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这些与海水养殖保险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为全文的深入分析及探索奠定了殷实的根基。第四部分是对海水养殖风险分析、评估及区划的探讨,即文章第4章和第5章。首先,对海水养殖产业所产生的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次,运用HP滤波模型对海水养殖单产趋势进行了拟合,并使用非参数信息扩散模型对风险进行了有效评估,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中国海水养殖业风险评估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地区分类别的对海水养殖产品单产减产率及风险损失率进行了计算。最后,以海水养殖风险区划理论为基础,遵循海水养殖风险区划原则,运用指标体系法及聚类分析模型对其进行了风险区划实证研究。从实证结果来看,本研究所构建的海水养殖风险的区划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体现出各海水养殖区域风险水平的差异。第五部分为文章的核心章节之一。在第6章中,以保险费率精算厘定的风险分散理论及等价交换原则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海水养殖保险费率厘定的精算模型为核心进行深入研究,从费率厘定的正态分布法、实际生产历史法、经验费率法三个模型入手回顾了传统的保险费率厘定精算模型,并对传统模型在农业上的应用进行介绍及评述。最后,在传统的保险费率厘定精算模型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保险费率厘定的新方法——DPAR模型法进行实证研究,随后分别利用HP滤波法下的经验费率法、HP滤波法下的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法和DPAR模型法计算我国海水养殖保险纯费率,文章选择第二种方法作为后续的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调整以及费率分区的基础,并给出调整后的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以及基于风险区划和海域分布特征的费率分区。第六部分对应本文第7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得出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给出政策建议和进一步研究展望。本研究的创新点首先在于量化了海水养殖风险的大小,为更科学地区域划分和费率厘定及分区打好基础;二是建立了海水养殖风险的指标体系,以此为根据进行了风险区划;三是引入DPAR模型法对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进行了计算;四是对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进行了调整,在此基础上,结合风险区划和海域分布特征给出了费率分区的方法和结果。

关键词:海水养殖保险;风险区划;费率厘定;费率分区;非参数核密度估计

学科专业:保险学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

1.4.2 本文的不足

2. 我国海水养殖保险基础内容及发展现状

2.1 海水养殖保险的基础内容

2.1.1 海水养殖保险的定义

2.1.2 海水养殖保险的特征

2.1.3 海水养殖保险的经济学属性

2.2 我国海水养殖保险的发展概述

2.3 我国海水养殖保险发展面临的问题

2.3.1 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问题严重

2.3.2 海水养殖保险供需不足

2.3.3 费率标准亟待制定和完善

2.3.4 风险区划和费率分区工作亟待开展

3. 海水养殖风险区划和保险费率厘定与分区的理论基础

3.1 海水养殖风险区划的理论基础

3.1.1 海水养殖风险区划的含义

3.1.2 海水养殖风险区划的基本理论

3.1.3 海水养殖风险区划的必要性分析

3.2 保险费率厘定与分区的理论依据

3.2.1 保险费率厘定的理论依据

3.2.2 保险费率分区的必要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我国海水养殖风险分析与评估

4.1 我国海水养殖风险分析

4.1.1 海洋环境风险

4.1.2 气象风险

4.1.3 疾病风险

4.1.4 市场风险

4.1.5 技术风险

4.1.6 管理风险

4.2 趋势产量拟合方法

4.2.1 HP滤波法

4.2.2 HP滤波法模型

4.3 风险评估方法

4.3.1 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的信息扩散方法

4.3.2 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的信息扩散方法的理论模型

4.4 海水养殖风险评估实证结果

4.4.1 各地区分类别海水养殖产品单产拟合及检验

4.4.2 各地区分类别海水养殖产品单产减产率的计算

4.4.3 海水养殖风险损失率的计算

4.5 本章小结

5. 我国海水养殖风险区划

5.1 海水养殖风险区划原则及方法

5.1.1 指标体系法

5.1.2 聚类分析法

5.2 海水养殖风险区划实证分析结果

5.2.1 海水养殖鱼类的风险区划

5.2.2 海水养殖甲壳类的风险区划

5.2.3 海水养殖贝类的风险区划

5.2.4 海水养殖藻类的风险区划

5.2.5 海水养殖其他类的风险区划

5.3 本章小结

6. 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的费率厘定与分区

6.1 保险纯费率精算厘定的传统方法

6.1.1 正态分布法

6.1.2 实际生产历史(APH)法

6.1.3 经验费率法

6.2 基于DPAR模型法保险纯费率的精算厘定

6.2.1 构建非参数模型

6.2.2 MCMC方法下的Gibbs抽样

6.2.3 费率厘定

6.3 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厘定的实证研究

6.3.1 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厘定的实证结果

6.3.2 三种纯费率厘定方法比较

6.3.3 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的实证结果分析

6.4 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的调整

6.4.1 基于风险区划的我国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

6.4.2 调整后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纯费率

6.5 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的费率分区

6.5.1 风险等级和平均纯费率的不匹配

6.5.2 海水养殖区域产量保险的费率分区

6.6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及政策建议

7.1 全文总结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电力通信监测技术论文提纲下一篇:初中过渡期数学教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