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优秀的医生

2022-07-29

第一篇:做一名优秀的医生

如何做一名会说话的好医生

《如何做一名会说话的好医生》读书有感

性格决定命运,心志决定行为,素质决定能力。为了建设一支顽强拼搏、奋发有为的高素质团队,为全面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提高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构建学习型团队,营造良好的职业文化建设氛围,我院特购买了《如何做一名会说话的好医生》一书。在抚顺市口腔病防治院工作至今已经五年有余,但是,如何做一名会说话的好医生?这却是我从未深思的问题,直到读了这本书,才让我恍然大悟,这里面学问可大着呢,在此谈谈我的感想:

医患和谐,从沟通做起。患者就诊的过程其实就是医患沟通的过程,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而医患沟通是连接沟通的桥梁。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一个“不会说话”的医生是不可能与患者有良好的沟通,那么定会为医患关系恶劣埋下隐患,甚至会让自己官司缠身。而一个会说话的医生不仅能让患者更好的配合医疗活动,还能使医生更全面的了解患者的整个病史,做出准确的疾病诊断和及时的治疗,从而使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满足患者的健康要求。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宝---语言,药物,手术刀。但遗憾的是,这句古老的格言已经被很多人淡忘了,尤其是语言的作用,很多医术很高超的医生往往也会忽略。书中19页所举的例子,异味妇女让两位医生看他父亲的肺癌病理报告,问医生自己的父亲还能活多久。一位医生说:“两年后90%的患者会死亡。”女士听后放声大哭。而另一位医生详细的向妇女解释此病的发病原因和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告诉妇女:“只要按时吃药积极配合治疗,保持患者的心情愉悦,病情是可以控制的,即使两年后10%的患者还活着,不要失去信心。”这位女士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沟通的重要性,说话的技巧性使患者的担忧,焦虑和消沉的心

理压力得到减轻,家属也建立了信心,也保证医生的医疗服务质量。所以说医生的“会说话”不仅有助于调整医生自己或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双方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医患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还可以保证医院的经营管理,为医院带来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既然沟通这么重要,那如何才能做一名会说话的好医生呢?

要做一名“会说话”的好医生首先要了解医患沟通的特性。医患沟通有两个特征,第一个就是双向性和互动性,医患沟通是医生与患者心灵上的交流,医患双方的互动、互补和互谅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条件,只有医患双方沟通协调,才能进一步的解决医疗方面的问题,患者才能从心里上接受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只要双方是互信的,是包容的,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医患矛盾和纠纷。

医患沟通的第二个特征是以医生为主导。医生的主导地位并不赋予医生在医患沟通中拥有任何高于患者的权利,相反的,医生要把医患关系的主要责任放在自己身上,平等的对待自己与患者的关系,设身处地多为患者着想,多理解病人的痛苦与困难,多理解病人的需要,缩小病人与自己在疾病观念上的差异,以“仁”对待患者,才能让高明的医术在患者身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才是大医之道。

一, 沟通要以德为先,以服务为魂。注重医德素养,以服务人民为宗旨,医务人员注重个人的医德素养,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医德是每名医务工作者必备的一种素质,只有我们把医务工作

当成一生的奉献,热爱这份工作,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这样我们才能帮助患者建立起康复的信心,我们才能尽己所能为病人服务。书中37页的例子对我影响深刻,患者每次想说话时,都被医生打断,自以为是的认为患者缺乏锻炼,殊不知患者是一名邮递员,每天要走7小时的路。这在别人看来是一个笑话,这我看了就像一个巴掌扇在了医务工作者的脸上,那么让人深思,让人醒悟。

二, 增强“同理心”,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同理心”即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认可患者的情绪表达,承认感情的重要性,让患者知道医生与患者的烦恼在感情上是一致的,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书中124页所举的例子也很典型,刘女士一连三次去眼科,医生诊断都是同上,但他一直坚持做检查,直到第四位医生才确诊为“视网膜脱落”。这是医生的严重失职,没有时刻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表现。

总之,要想成为一名好医生,不仅需要高超的医术,还要学会如何掌握正确的说话技巧,如何与患者沟通,良好的沟通也是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良好的沟通能力逐渐的会作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的必修课之一。只有把医术和沟通技巧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成为一名“好医生”,才能真正的达到医患和谐的状态。

读了这本书后才认识到了自己工作中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改进争取做一名会说话的好医生。

第二篇:如何做一名会说话的好好医生读后感

浅谈《如何做一名会说话的好医生》

在XX科工作至今已经六年有余,但是,如何做一名会说话的好医生?这却是我从未深思的问题,直到读书月看到《如何做一名会说话的好医生》这本书,才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在此谈谈我的感想:

一、医患和谐,从沟通做起。医务工作是求真,更应当是求善的工作!如何求真?如何求善?医患沟通必不可少。希腊医学先驱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件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但遗憾的是,这句古老的格言已经被很多人淡忘了。尤其是对于语言的作用,很多医术高超的医生往往也会忽略。书中19页所举例子,一位妇女让两位医生看他父亲的肺癌病理检查报告,问医生自己的父亲还能活多久。一位医生说:“两年后90%的患者会死亡。”女士听后放声大哭。而另一位医生详细地向妇女解释此病的发病原因和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告诉妇女:“只要按时吃药积极配合治疗,保持患者的心情愉快,病情是可以控制的,即使两年后10%的患者还活着,不要失去信心。”这位女士的情绪逐渐平静了下来。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沟通的重要性,说话的技巧性使患者的担忧、焦虑和消沉的心理压力会得到减轻,家属也建立了信心,也保证医生的医疗服务质量。

二、沟通要以德为先,以服务为魂。注重医德素养,以服务人民为宗旨,医务人员注重个人的医德素养,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职业者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医德是每名医务工作职业者必备的一种素质,只有我们把医务工作当成一生的奉献,热爱这份工作,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这样我们才能帮助患者建立起康复的信心,我们才有可能尽己所能为病人服务。书中37页举的例子让我影响深刻,患者每次想说话时,都被医生打断,自以为是的认为患者缺乏锻炼,殊不知患者是一名邮递员,每天要走7小时的路。这在别人看来是一个笑话,在我看来就像一个巴掌扇在医务工作者的脸上,那么让人深思,让人醒悟。

三、增强“同理心”,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同理心”即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认可患者的情绪表达,承认感情的重要性,让患者知道医生与患者的烦恼在感情上是一致的,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书中124页所举例子也很典型,刘女士一连三次去眼科,医生诊断都是“同上”,但她一直坚持做检查,直到第四位医生才确诊为“视网膜脱落”。这是医生严重失职,没有时刻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的表现,最后医院向刘女士道歉,同时召开医院内部会议,强调维护患者利益,时刻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现在有很多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精神有待提高,很少能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待患者,只是简单问问身体情况就进行处理,导致患者花钱多见效小。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人员,首先要考虑的是患者的心里,而不是医院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不能只考虑为了个人提成和收入,让患者产生看病难、看病贵的思想,导致医院的声誉受到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医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对待患者,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所在,学会换位思考,时刻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争做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职业人员。

联系到自己平时的日常工作,让我明白,其实,想要做好一名会说话的好医生,就需要在每时每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想到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与患者心的沟通才能建立医患之间真正的信任,才能让患者的内心告别冰冷的寒冬,才能建立和谐的医疗关系。

第三篇:如何做一名好医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大家好 !

我今天和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做一名好医生”,自1994年从医学院毕业,到现在已经有17年了,我经历了从以前的医学生,到现在的科室中坚力量的转变,说实话,整天忙忙碌碌,一直以来也是不断要求自己,争取做一个好医生,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静下心来,系统地思考这个问题。

好医生?

怎样做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好医生呢?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我们医院开展这个活动后,回到家我也咨询了爱人和孩子,想听听他们眼中的好医生是什么样子的,老公说“好医生就得医德高、医术高”,儿子说“还要有耐心”,他们说的都不错,但就现在的医疗环境而言,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也可能是已近40,到了不惑之年,自己突然间有许多的感悟与心得。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我自己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好医生,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医德”

做事先做人,要从医就先要有良好的医德。有良好的医德是作为一名好医生的前提条件。

自古有道“未学医先学德”,因为医生的一切言行,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苦乐,也关系到治疗的最后结果与预后。医学前辈吴老对医德是这样看的,他说:“医生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医德”。

我们行医,出了一次差错事故,你也许认为这只是1%或1‰,甚至万分之一,但对于具体的病人和家属来说,那就是千真万确的100%,因为他可能这辈子就让你看这一次病。所以我们任何时候也不能掉以轻心、马虎从事,因为你面对的是病人最宝贵的生命,和病人家属最殷切的期盼。对这100%我是深有体会的(举例)(1999年夏天我爱人在上班的时候出了个小事故,机器的轮子碾压了他的脚,造成足背、足底的软组织挫裂伤及趾骨骨折,去了莱钢医院,当时是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大夫值班,就他一个人在手术室清创,

也没有请上级医生指导,1个多小时就结束了。由于他的不认真,清创不彻底,导致感染,又转到我们医院住了一个月,伤口才真正愈合。(在这里我没有要诋毁莱钢医院的意思,只是就事论事。)到现在我每看到他脚上的本不该有的瘢痕,心里很不是滋味,就会不自觉的想起那位医生。这件事对他来说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多少分之一,也可能他早已经忘却,但对我来说就是那100%。如果他偶尔想起这件事而自责,说明他还算得上是个有医德的医生,毕竟当年年轻,没有经验,不知深浅,因为我也同样是医生,我也从年轻医生走过来,我可以原谅他。如果他从不把自己的失误当回事,那他就不配干医生这一行。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我时刻用这件事来提醒自己,谨慎,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位病人。我也时常提醒我们科的年轻医生,一定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对任何一个病人都不能马虎和想当然。不要因为你的不经意的失误,让别人永远记住你。

二、“医术”。

精湛的技术是做名好医生的必备条件。。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因此,积极投身临床实践很重要。实践第一,一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只能从实践中获得,书本中的知识只是理论、光会背书本就是纸上谈兵。智能和才能就表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但是为什么在同样实践机会的条件下,成长的速度和程度又大不相同呢?同样一年毕业的同学,有的5年就能成为拿得起放的下,能够独当一面的医生,有的就算毕业10年照样糊里糊涂,这期间的差距在哪里呢?我觉得就看谁用“心”谁不用心了,就看谁会学习。勤奋当然是必需的,但决不能忽视认真读书和思考。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说明勤奋和思考缺一不可,重视思考是前提,但更重要的是善于思考。必须在实践之前、之中、之后认真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以充实有准备的头脑。要想成为医术高明的医生,就必须加强平时的专业知识的学习 ,只有专业知识扎实,

技高一筹,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挥特长。总之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把心思用在钻研业务上,肯定会提高,会进步。

三、 沟通与交流。

现在不只是有高尚的医德和高明的医术就是好医生,还要学会怎样与病人交流。只有沟通无障碍的时候,病人才能理解你,你才能切身体会病人及家属的心情,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学会换位思考,用沟通交流的方式把医患之间的距离拉近。

沟通是一门艺术,作为我们,在医学院校没有学到的这门课程,必须通过自学来补上。平时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对不同的人要不同对待,要自己认真想办法用什么方式解释他才会明白,只要病人明白、理解我们就算达到目的。

作为放射科医生与各临床科室医生的交流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了解病人的病情、一般情况、做手术的方式、这次来做检查的目的,再根据这次的影像学表现综合分析,

得出的结论会更准确,更有价值。通过向临床医生学习,也能开阔我们的思路,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增加一些我们影像学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四、学会与他人合作。

我们无论生活、工作、娱乐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配合与合作,当医生更是如此。一个医术再高明的医生,也必须要有其他医护人员的配合才能完成各项医疗任务。所以,一个人如果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他不仅在事业上不会有所建树,甚至连适应社会都会感到困难。

作为一名放射科医生更要学会与他人合作,我们的工作与临床各科室都关系密切,通过和临床各科室的合作,得到最有价值的资料,让病人得到最佳的治疗方案,早日康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做人做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放射科好医生!

谢谢大家 !

第四篇:如何做一名外科医生

第一部分 外科医生的技术训练和专业修养

外科:神秘性 风险性

外科医生需要:

特别的人格修养;

特别的品德作风;

特别的技能训练。

外科医生手中的手术刀就是剑,怎样才能游刃有余、安全有力呢?

1、掌握四个基本技能 (CASE)

2、处理三个关系(G&G、M&M、Q&Q)

3、避免三件事(NOT)

4、掌握四个基本技能 (CASE)

1、掌握四个基本技能(CASE)

C---Concept 概念

A---Anatomy 解剖

S---Skills 技巧

E---Emergency 应急

C---Concept 概念

指外科医生对于疾病正确诊断和治疗的正确观念,是施行外科操作的基础。外科医生不等于匠人,应该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应该:

准确地掌握手术适应症;

选择适当的术式;

何时扩大手术范围;

何时保守手术或适可而止。

A---Anatomy 解剖

解剖如同行车路线,陌生或不明则寸步难行。

对正常解剖了如指掌;

善于发现和分辨变异,尤其在炎症、肿瘤等病变时。

如何对解剖了如指掌?

根据自己的专业进行局部解剖的训练;

经常研读解剖图谱;

写手术记录时画图描述手术情况。

S---Skill 技巧

基本操作:切(剪)开、缝合、结扎、止血。

各种外科手法的娴熟掌握及灵活运用;

动作准确无误,恰到好处;

用器械或手去探、分、断、托时的丰富经验;

技巧不是简单的等于快捷,关键在于每一动作清爽、稳妥,没有废动作,不浪费时间,否则拖泥带水,看似很快,实则欲速则不达。

特殊技术:心血管外科、显微外科、腔镜外科、修复再造、导管介入等。

E---Emergency 应急

不仅仅在于如何处理急诊、急救,还在于能处理各种难以避免或可能发生的情况。称职的司机不仅会驾车,也应该会修车;

优秀外科医生 对术中出现的问题,应付裕如,化险为夷。

妇科医生应该会做一些非妇科的普外手术。

2、处理三个关系(G&G、M&M、Q&Q)

G&G:General and Group 将军和团体

M&M: Major and Minor 大手术和小手术

Q&Q: Quantity and Quality 数量和质量

外科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一门哲学。

多年磨一剑,剑气自然生。

G&G:General and Group 将军和团体

手术是团体作战,术者是将军,其它人则是团体成员。

手术是一场战斗,紧张激烈,要求指挥员机敏果断。

迟缓,优柔寡断不是外科医生的品格。

因此外科医生多少有些主观武断。 但是------

外科医生应该尊重他们的助手,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默契的合作是必要的,助手的意见和提醒,有些时候可以避免大错。

Surgeons do anything, but know nothing. 外科医生什么都会做,但什么都不知道。Interns know anything, but do nothing. 实习医生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不会做。

M&M: Major and Minor 大手术和小手术

年轻的外科医生总是想做大手术,年老的医生却又失去了做许多小手术的机会。但是:外科医生都是从小手术开始;

小手术不可忽视,“外(科)事无小事”;

切口是外科医生留给病人永久的纪念。

Q&Q: Quantity and Quality 数量和质量

不仅是指对所施行的手术要保证质量,对外科医生的成长而言,还有另外一层辩证关系。外科强调实践和经验,纸上谈兵是不行的。

然而单靠重复的“练”,也是不行的。

应强调思考和总结。

如何思考和总结?

对每一手术,过后都要“反刍”一番,悟出点感觉。

对有意思的手术,记录要一式两份,留一份备案以备总结复习。

勤于思考,即便是助手或参观手术。

用心的外科医生才会有出息。

3、避免三件事(NOT)

N---Nothing to find 开空手术

O---Foreign Object 遗留异物

T---Die on Table 病人死于手术台

------外科医生的三大忌讳

N---Nothing to find 开空手术

如何避免开空手术?

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甚至诊断性腔镜。

疑难复杂病历应邀请多科会诊,定出手术方案。

不可仓促上台,不可“打开再说”。

请你不要损伤---希波克拉底誓言。

O---Foreign Object or Foreign Body 遗留异物

手术中遗留纱布、纱垫或器械是最糟糕和最不辛的事情。

无论什么原因,都不应该,也没有理由。

一次也不行,一辈子也不要。

如何避免遗留异物?

每一次手术都要认真清点用物。

清点绝不只是护士的事。

固执和侥幸是危险的,数字对不上,要用各种方法弄清楚。

隐瞒是不能持久的,总有一天会暴露出来。---毛泽东

T---Die on Table 病人死于手术台

原因:

病情危重,病人心肺功能不佳,手术时间长或者术中出现并发症、麻醉意外等。无论如何,外科医生都要竭力避免这种尴尬情况出现。

如何避免Die on Table ?

充分的术前准备,支持治疗,纠正心肺功能衰竭,使病人能够耐受手术。

术中加强监护和麻醉管理,避免严重并发症。

术中出现严重情况,应立即停止手术,积极抢救。

要有ICU、CCU医生共同协作,做好急救和转运。

外科医生其乐无穷。

外科医生是神圣而又自豪的职业,胆大心细,灵活应变,既动脑又动手,文武相兼,其乐无穷。

什么是最快乐的?

1、经过千辛万苦将肿瘤切除的外科医生。

2、完成了作品,叼着烟斗自我欣赏的画家。

3、正在给婴儿洗澡的母亲。

------美国《读者文摘》的一段征询。

第二部分 外科医生的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

外科医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外科技术的风险性。

病人、家属及社会的价值要求,意愿与医学原则的矛盾。

加强责任心。

提高医学技术。

哲学理念及人文修养。

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合,是分析问题的智慧和方法。

材料非常重要,综合、分析、比较、推论更为重要。

急腹症宫外孕, “典型的宫外孕最不典型”。

停经或可能停经为要点,腹痛是其主要矛盾,出血是其致命问题。

以此为纲理清眉目,当不会误诊,至少不会误命。

手术是有重点、有关键步骤的,不可能也不应该在精力和时间上平均分配。

“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

经验的形成也不能仅仅靠重复和简单的积累,经验的获得是理论知识、临床实践和分析思考三者的结合。

重复练出来的是比较熟练的“工种”和“匠人”,三者结合造就的是有思想的哲人和有潜能的专家。

完美的手术,技巧只占25%,其75%是决策。

决策是在正确的诊断基础上,正确地选择手术的适应症,对术式和范围的合理设计,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防范和对策,甚至对入式及切口,引流与关闭的考虑等。如是,操作才能发挥作用。

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判断和设计。

人文修养是医生的基本修养, 因为医学的本质是人学。

医学归划于自然科学,属生命科学范畴。

医学应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边缘科学。因为医学的对象是人的生命,或生命的人。

将医学视为纯科学、纯自然的观念必然导致机械唯物论和存在主义的道路上去。我们经常按照解剖学、生理学的理解,或各种检查数据的结果去解释患者的病症或“生活体验”。患者本身是按照其生活和自身体验看待功能障碍或问题,这两者有时不相同。

一个外科医生(或者说所有的从医者)的基本人文修养将落实到如何看待病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看待和处理医生与病人的关系。

外科医生所展示的绝不仅仅是技术的高超,还有人格的魅力,即他的品格、修养和作风。

术前谈话,不仅是谈话的艺术,也是人文观念使然。是对人的尊重、同情与关爱的体现。

手术台上

我们要:镇定自若、机敏灵活、睿智幽默。

我们不要: 慌乱毛草、呵斥或埋怨助手或护士、摔扔器械、唉声叹气、谈笑无忌。

手术后

某种意义上,这是在鉴赏你自己的„作品‟。关心病人术后的身体状况、功能恢复,发现和处理出现的问题,鼓励和指导术后生活等,都应该使医生有极大的热忱和责任,而非术后了事。

去用手术,而不仅仅是去做手术;完成了手术,并没有完成对病人的全部治疗。

医学是科学,但医病过程完全“科学化”,外科医生便成了机械师,可病人并不是“零件”有毛病的机器。

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每一个步骤,若从活的人完成“躯体的科学化”和“技术过程”,就可能犯下一个根本的错误。

做一个德技双馨、文武兼备的外科医生

自身的修养亦如“磨刀”与“充电”,而且它与一般知识更新不同,那些磨练是带有根本性的,往往有益于一生。

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的,诸如文学、艺术、伦理、法律、心理、社会学科的书籍和知识都应该是涉猎之内。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追寻与反思医学或外科的目的,治疗(包括手术)显然不总是意味着治疗某种疾病,而是帮助患者恢复个人的精神心理与生理身体的完整性。

医患关系中,也不意味着我们只注重疾病的过程,而应该考虑病人的体验和意愿。如是,我们才能将自己“塑造”成为真正的外科医生。

第五篇: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心得体会------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今天听了方校长的,静下心认真思考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感悟,就新时期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首先,我觉得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应当热爱我们的职业,对教育饱含热情,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根植于爱的”。爱是教育的动力源泉,是教师前进的内在动力,教师只有深深地热爱自己的职业,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用自己的爱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用爱去感染身边的人和事。提高工作的热情,我认为应注意以下的问题。一是自身需要做出改变。如今的教师生涯面临两大方向:一是力求创新,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二是墨守成规,直至走下讲台。然而事实上有很多教师对变革和新思想表现出恐惧,他们甘心平庸,封闭在狭小的教室里,早已忘记了社会的变迁。而优秀的教师则不停的探索新思想,尝试新变革,寻找有助于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新方法。只有这样不断学习实践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信条,保持一个职业责任感和热情,教学才能不断进步。其次,要以自己的职业为荣。在如今复杂的社会,仅仅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是远远不够的。每个教师还必须为我们所从事的职业负责,提升教师的这一地位。真切的感受“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所带来的自豪感和兴奋感。而“优秀”是要通过许许多多艰苦的奋斗换来的形容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现如今,社会赋予老师的责任和要求也随着城市的不断进步而提高。总结一下可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八个字为重点,树立一名优秀的教师形象。教师应内有自觉能动和创造的主体意识,外有昂扬的精神面貌!

第二、 教师生命中要充满激情

“教育家首先是教师,教育家一定是在学校里课堂上诞生的。”在窦桂梅眼中,一个人有激情,才能理清他的定位,“很多老师不明白他在为谁工作,有的认为是为校长干,有的认为为学生干。只有清晰的定位,才能激情地去思考。”她向老师们解析了自己关于教师生命的三个态度:

第一个态度,就是有“韧”劲儿地学习。窦桂梅认为,做教师一个普遍问题是文化素养缺失:视野不宽、底蕴不厚、修养不足、情趣不多。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读书。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读书、读经典,才能获得生命的气象。“读书是最高级的化妆品,是老师最长远的备课。如果说有字书是光合作用,无字书就是化学反应。读书,让教师从容、淡定、祥和,从而驻颜有术。”

第二个态度,是靠“闯”劲儿实践。1992年5月29日是窦桂梅终身难忘的纪念日,经过她的努力争取、精心打磨,甚至被怀疑成了“精神病”而还在忘我准备的第一次公开课《王二小》让她一举成名,一下子进入了领导和专家的视野,从此不断获得新的机遇,收获更大的成功。她的秘诀就是找到自己合适的岗位,请领导听课,用录音机审课,第一次公开课一定要争取上。

第三个态度,则是靠“恒”劲儿积累。“日本有句谚语‘滚石不生苔’,这告诉我们要有定力,定下来才能生出智慧,获得机遇和回报。”窦桂梅说,“演讲、笔耕,把自己的人生当故事,不断积淀,在现实中找到成长点,发现自我追求的动力,为自己立一座人生的丰碑。”

在窦桂梅看来,人生是一本书,自己写出来大家读。“教师的十条修炼”是她自己对这本“大书”的独到诠释:激情不老、读书一生、宁静致远、以写促思、慎独养身、伸展个性、爱在细节、海纳百川、合作学习、海星角色。

窦桂梅经常说,每个教师都要思考怎么样生活才能达到生命的高度。而让教师的生命得以润泽,需要教师以一个个教室为基地,以自我发展为目的,遵循专业历程的基本规律,让课堂改变职场、实现价值,站在学生面前,用思想的力量、学科的魅力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

三、 教师不仅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深耕,在非专业领域广泛积累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要知道自己该教什么,如何教,如何提高自己。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我们知道教师其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递本学科的知识,但是更应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学科知识不能过分强调,因为它不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重点。

“真正的奖励是当学生手持从感激你、仰慕你的家长那里拿来礼物时,他们热切的眼神里饱含的那股感激之情,那将是种怎样的感觉啊!”这段话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塞斯曾说过:“每个人都在‘变为’的进程里,变为什么呢?变为更是你自己!”累积经验、增长阅历、递增知识,不断提升自己、变为自己,在有生之年、在教育的岗位上保持一颗纯良之心,为了能达到一名合格并优秀的教师这个目标就足以让我们奋斗终生。

上一篇:怎样上好每一堂课下一篇:职业健康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