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理想的实现范文

2022-06-20

第一篇:职业理想的实现范文

远大理想的实现

首先,要认真学习共产主义思想理论,做到真学真信。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努力掌握其立场,观点方法,实现对共产主义理论的价值认同,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这样,才能坚信共产主义事业,自觉为之奋斗终身。

其次,学习革命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坚信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牛玉儒,郑培民等无许许多多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于他们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信念。

最后,做最高理想与实现共同理想的统一论者,把为共产主义奋斗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即践行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需要若干代人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我们现阶段正在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实现共产主义必经的历史阶段。在当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和工作,就是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艰苦奋斗是和远大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艰苦奋斗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实桥梁。毫无疑问,以实践为桥梁,用自己的辛勤的双手,开辟到达理想境界的通途,就当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品格。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一个一个地实现近期目标,逐渐积累,才有可能实现远大理想。着眼于最高远的理想,落脚于最低层的现实,在并不理想的就业现实中,努力寻求着实现理想的途径。

第二篇: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

我们的共同理想

教材说明:《我们的共同理想》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九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教材分析:“满怀希望迎接明天”这一单元意在使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在了解基本国情、基本国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认识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

学生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奋斗了几十年,共产主义理想为什么还没有实现?如何看待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与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什么一些地区、一些人的生活还不是很理想?这些问题在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有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和认识这些问题,才能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我们国家的国情,自觉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四有”新人。

对应的课标内容: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蘅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把握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小康水平包含的内容;明确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图表展示,培养学生读图表和分析图表的能力;通过对小康一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发展地看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确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时刻准备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我们的共同理想

教学难点: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资料,及革命先烈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英雄事迹

板书设计: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

走进共同理想

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不同

2、

我们的最高理想

3、

现阶段人民的共同理想

4、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二、

同绘小康蓝图

、历史性的跨越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3、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每个人、每个民族都有对未来的憧憬。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对未来的向往并不完全一样。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是什么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走进共同理想

、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不同

模块一:前人梦想

展示资料: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

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均匀”的社会

(讨论)这些都是前人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但为什么没有成功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师归纳:在阶级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世外桃源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在阶级社会里,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但是,千百年来,人们为摆脱剥削和压迫,对美好理想社会的追求却始终不渝。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恩勾画了未来美好社会的基本轮廓。

2、我们的最高理想

模块二:畅想未来

提问:请大家说一说,你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之情】

教师概括: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就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理想。

过渡语:现在一些人认为,哪里有什么共产主义理想?哪里有什么共产主义信念?历史是这样的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深处,一起感悟吧。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近代以来中国遭受无数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如何求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如何救人民于水火?李大钊、陈潭秋等革命先烈就是这方面的真实写照。

展示李大钊、陈潭秋的照片请同学简单介绍他们的事迹。【引导学生感悟共产主义理想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历程中】

师总结:无数先烈与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好的武器,探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过程。因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就是一个过程。在不同时期,我们又有为实现最高理想的具体理想。

模块三:立足今天

3、现阶段人民的共同理想

展示五四爱国学生运动的图片和开国大典的图片

提问: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

是什么?

师概括: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人们的历史任务:实现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展示三张贫困人民生活的图片

提问:20世纪中叶—21世纪中叶,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师概括:20世纪中叶—21世纪中叶

人们的历史任务:实现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想一想: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否完成?

师概括:我国现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个共同理想,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去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4、、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学生讨论: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培养学生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展示:

师总结: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主义是激励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进行奋斗的精神动力,在那个时候,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今天,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二、同绘小康蓝图

模块四:描绘蓝图

、历史性的跨越

过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生活链接:播放学生采访的市民所感受到的衣、食、住、用、行的变化的录像。【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展示图表、材料:

材料一:某市13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变化状况

年份

平均每人储蓄额

市区人均居住面积

家用电脑

家庭小轿车

989年

865元

6.6平方米

XX年

0778元

8.平方米

8.6台

5辆

材料二:党的“十六”大代表总结了跨越发展13年的成就:XX年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对外开放由局部开放转为全面开放;从优先发展东部地区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人数增长了39%;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成绩斐然

提问:从上述材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信息?

师总结:1980年,人民生活在温饱线徘徊;XX年,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增加,人均GNP首次突破800美元,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大量减少,物质生活日益美满,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展示图片、材料: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980年

990年

995年

999年

中国

220

320

520

780

日本

0390

26400

39720

32030

美国

3030

23560

28150

31910

新加坡

4860

1730

23060

24150

加拿大

150

9800

9880

XX0

世界平均

2540

4090

5000

5020

提问:上述材料说明什么?

师总结:说明我们的小康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说明我国的小康水平发展不平衡、说明我国的小康水平发展不全面。所以说,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按照世界银行1999年提出的标准,人均GDP在756至2995美元之间为中低收入国家。到XX年,我国尚有3000万人温饱没有完全解决。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过度:在实现小康目标之后,我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从“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一个部分质变的阶段。

学生参考教材,小组共同完成下列图表,教师补充:

小康含义

小康类型

实现时间

提出时间

表现状况

在温饱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总体达到小康

20世纪末

十二大首次提出

十三大三步走中的第二步

总体达到。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

2020年

十六大

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以展四个方面的具体界定。归结起来,是六个“更加”

3、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师总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对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目标的丰富和发展,是切实可行的。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是社会主义制度新的伟大胜利。

展示祖国新貌的一组图片,在《走进新时代》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结束语:美好理想的实现有赖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今天的中学生就是明天祖国建设的栋梁,我们应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才华和热血。

第三篇:第九课《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2.能力目标

结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感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 断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精神境界等方面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内在关系;

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这一历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我们青少年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体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 结合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等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

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确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请结合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感悟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注重从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材料中引出令学生信服的科学结论。善于从学生能接受的角度解答学生的疑惑、消除一些误会。理想的确立、艰苦奋斗精神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必求一时之功,而宜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场合将教学内容生动地渗透在学生的日常活动中,以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四、课前准备

第四篇: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教案

------------------

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第一框

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2.能力目标

结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感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这一历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结合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

结合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等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3、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导学生感悟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教学过程中,从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材料中引出令学生信服的科学结论。理想的确立、艰苦奋斗精神的养成,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场合将教学内容生动地渗透在学生的日常活动中,以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四、教学时间:

五、教学准备

1、自制电脑课件;

2、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我们的共同理想

二、导入新课

小康——最早出自《诗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邓小平首先提出。

师:从2005年1月开始,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很多同学的父母也参加了这次活动。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这次教育活动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是怎样的?如何实现这一理想?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的共同理想》。

三、讲授新课

师:在中外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曾经为建立一个理想社会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甚至付诸于实践。请同学们把你们搜集的有关资料展示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劳动成果。

学生1:在欧尼中国古代曾把理想社会称为“大同”,其核心是:“天下为公”。

学生2: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中把大同社会幻想成“无帮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

学生3:我想给大家介绍十九世纪初三个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他们是法国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思想家欧文。圣西门设计的理想社会叫“实业制度”;傅立叶的理想社会的基层组织叫“法郎基”;英国的欧文创办的理想社会叫“新和谐公社”,他耗费了几乎全部财产建立的这个“天堂”只存在了四年就解体了,自己也为此一贫如洗。

师:这些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但为什么他们的设想都没有成功呢?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1:因为他们都把建立理想社会的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身上,所以不可能成功。

学生2:因为他们的设想缺少支持,所以不能成功

„„

师归纳:同学们分析的有一定道理,在阶级社会,主要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而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统治者和开明富豪的支持上,幻想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的方式,和平地解决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无异于与虎谋皮。所以只能是一种空想。而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人类终将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一)走进共同理想

【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1:没有战争,世界是和平的。

学生2:没有国界,没有贫富差距,人人平等,产品将非常丰富。

学生3:所有的工作都由机器人来干,人们只需要操作机器人。

学生4:医学更发达,人的寿命将会延长。

学生5:没有犯罪,人人和睦相处。

学生6:将有更多的同学能上北大、清华,而且是通过远程教育,不用到北京上。

„„

师归纳: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将是(课件展示)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经济上: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人眉开眼笑,过上清闲殷实的日子;

﹡政治上:民主制度极大完善,人民当家作主,政通人和,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文化上: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精神生活充实,过上快乐幸福的日子; ﹡教育上:每个人都自由而全面发展,享有更加良好接受教育的机会

【活动】○无数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历史启示我们:

﹡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共产主义理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奋斗目标;

﹡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它始终是激励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不断奋斗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

——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①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②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③在现阶段,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共产主义理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经历很长的历史过程和许多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奋斗目标。在今天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奋斗目标(共同理想)是什么呢?这一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之间的关系怎样?

(二)同绘小康蓝图

【我眼中的小康生活——制作图片】

小康水平基本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师归纳: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请同学们看下面一组图表和数据,或许你会对我国目前的小康水平有一个新的认识。

1、我们的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联系你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找出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答:A、民主法制还不尽如人意。B、用电、饮水、看电视等还没有很好地解决。C、家庭开支过大,支付教育费用还很困难等等。

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21世纪头2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2 1世纪的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同绘小康蓝图,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文字、图画,描绘美好的未来。】

A、经济方面: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等。

B、政治方面: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更加良好;各民族更加团结、和睦等等。

C、文化方面:享有更加良好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全体社会成员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等等。

D、环境方面:生态环境会得到明显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资源将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等等。

美好理想社会的实现需要那些条件?

答:A、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B、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奋斗。

C、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

D、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E、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等等。

4、我们应该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我们应该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四、小结新课

(播放歌曲《越来越好》,同时多媒体显示歌词,让同学跟着一起唱。)

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共同理想,同学们要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

板书设计

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走进共同理想

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

2、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二、同绘小康蓝图

1、我们的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21世纪头2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4、我们应该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教学后记:

第二框《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2.能力目标

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我们青少年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体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现共同理想需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教学过程:

一、查一查,议一议:

1.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教材中所列举的格言警句的出处及大意。

2.归纳教材中列举格言反映的共同主题。

3.请学生列举出与上述主题一致的名言警句。

4.要求学生查找我国古代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神话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课上进行交流。

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蕴含在这些格言警句中的深刻道理,并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联联系起来。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朱柏庐《治家格言》,大意是:即使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易;即使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要求人们尊重劳动和从事劳动的人。朱柏庐的这段话,成为我国传统的治家格言。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大意是: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旺发达,追求安逸享乐会导致自己的灭亡。中国文化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如孔子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欢乐。

这些格言警句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艰苦奋斗这一主题。

类似的还有:君子以俭德辟难。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有巢氏经过无数次观察和实验,教人们构木为巢。后奕射日。

现代有:延安大生产运动。

二、忆一忆,说一说:

1.请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忆一忆井冈山革命斗争、长征、延安大生产运动。

2.说一说在这些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

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种种困难,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感悟中国共产党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暖暖和和入梦乡”。江泽民把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敢于胜利。

长征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爬雪山过草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一次新的长征,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想一想,辩一辩:(关于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问题的两个观点)

目的是引导学生从个人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基本国情和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挑战等多方面进行探究,有利于他们从自身的感悟中体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道理所在。

补充讲解:1.十六大闭幕不久,总书记胡锦涛带领一些领导干部到革命圣地延安学习考察,发表了著名的“两个务必”的讲话。(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国外富人将遗产不留给子女的例子。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

3.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四、读一读,议一议:《两代“铁人”的故事》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两代“铁人”的故事。

2.议一议从两代“铁人”的身上,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努力学习、不断创新、无私奉献)

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在学习上顽强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时代赋予创业精神的新要求。

五、读一读,评一评: (结合实例,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以评析。)

1.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

2.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以评析。 目的是通过这一探究活动,将艰苦奋斗的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行为。

六、反思、导行:

1.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这些行为存在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又该如何做?

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对本课所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的知行合一。

补充讲解:中央电视台一则广告:有一种财富——是精神,有一种高贵——是文明。你听后,有什么启示?

七、小结:学生归纳、教师板书,形成知识体系。

练习;学案

板书设计:

二.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1、代代相传的精神

(1)历经沧桑而不衰的精神之源

(2)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2、艰苦创业与时俱进

(1)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2)大力发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精神

教学后记:

第五篇: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理想是用来实现的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理想是用来实现的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个梦想,拥有一个实现的目标,拥有一个前进的方向。人生就是一个拥有梦想,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

正值青春的我们拥有春天的朝气,拥有夏天的热烈,拥有秋天的成熟,拥有冬天的坚强。因为我们年轻,我们有资本去挑战,有资本去奋斗,有资本去追逐自己的梦想。生命的光彩是需要绽放的,人生的价值是需要创造的,青春的梦想是需要奋斗的。年轻的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干实事,坚持不懈圆梦想!

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不懈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个人的成功,更因为我们可以为实现中国的梦想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国家的安定让我们心中怀有更多的梦想,国家的发展让我们拥有了实现梦想的舞台,国家的富强让我们的梦想成为现实。个人梦离不开中国梦,没有中国梦便不会有个人梦。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归根结底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千千万万人民的梦汇集成中国梦,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无数人民的梦。站在这九百六十万平方米的土地上,生长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下,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去实现中国伟大的梦想。我们自豪,因为我们有机会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出青春的力量。我们快乐,因为我们能在激情四射的青春时代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都拥有自己的梦想,在追求美好梦想的同时,我们应该谨记习总书记提出的五点要求,深刻领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内涵,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勤勤恳恳,用自己的行动充实青春的生活,用自己的智慧成就青春的梦想。在大学生涯中我们不仅要树立正确价值观,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而且要在社会实践当中锻炼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人才。

既然年轻的我们拥有青春的激情与活力,拥有年少的轻狂与不羁,拥有绚丽而美妙的梦想,那么我们就应该用激情耕耘青春,用青春编织梦想,用梦想指引前行。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我们必须重视实干精神的培养,从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这四个方面去努力。当脚坚实地踏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时,我们应该让自己去闯荡,去实践。真理是靠实践的,经验是靠积累的,教训是靠总结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当我们没有大胆去尝试解决问题时,我们没有权利说问题的难易。敢闯敢干,大胆实践,问题才会逐渐解决,知识才会逐渐积累,能力才会逐渐提升。

毕业就业时,我们应该主动寻找工作,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成年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对于职业,我们不应该把高低贵贱的思想强加其中。在就业岗位上,我们应该要了解熟悉自身的工作,要确定工作的目标,树立创新意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重视人脉关系的建立。对待困难,我们应该要有越挫越勇的精神。总而言之,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诠释实干精神,让自己是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让自己的理想变得更加远大!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理想是用来实现的。在生命的道路上,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朋友,努力吧!用青春的斗志来实现个人理想,用集体的力量去成就中国梦想!

上一篇:一些喜欢的歌词范文下一篇:一线工作法企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