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有理的诗句

2022-07-14

第一篇:诗歌中有理的诗句

尝试教学法在有理数加法运算教学中的应用

南安中学

王旭升

尝试教学是尝试思想应用到教学中,是一种带有尝试特征的特殊性的教学活动,它既是尝试活动,又是教学活动。1980年,邱学华教授在江苏省常州一所学校开始试验尝试教学,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变传统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尝试教学法在结构上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在于它是以学生自学课本,讨论课本为主。因此,在实施尝试教学法的过程中,本文主张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变传统的“先讲后练”为新型的“先练后讲”,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普遍反映好,在教学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对尝试教学法在有理数加法运算教学中的应用,谈一谈教学工作体会。

一、准备题的引导作用───准备题与尝试题密切联系

教学时准备题的设计非常重要,因为数学教材是系统的,知识是循序渐进的,每一节新课,每一道例题都是前段知识的发展和延伸,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由 于新旧知识的这种联系,教学中的准备题就起到了桥梁了作用,准备题应与尝试题紧密相连。

出示准备题:| 4 | 是多少?|-4 | 是多少?| 3 | 是多少?|-3 | 是多少?在此基础上出示尝试题;| 4 |-|-3 | 等于多少?|-4 |-| 3 | 等于多少?| 4 |+| 3 | 等于多少?|-4 |+|-3 | 等于多少?为准确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准备题与尝试题合为一体,体现了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

二、课本示范作用───自学课本

尝试题的出现,立即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起到思维定向作用。由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自学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经过准备题的“铺路”能够解答出尝试题。而多数同学虽然积极性很高,但尚需辅助指导,这时教师出示自学内容同时给予点拨。出示自学提纲,附自学例题:①、3+4;②、(-4)+3;③、(-4)+(-3)。自学提纲为:先根据书本上的有理数加法法则的三条运算规则确定和的符号,然后再计算绝对值。在尝试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尝试的条件,给学生提出自学提纲,使学生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自学课本,自己探索,从课本中找到解题的方法。

三、尝试练习───信息反馈,指导判断正误

在尝试练习中,应用反馈原理,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学到的新知识,并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掌握了解答尝试题的方法。如在课堂上,先让个别学生在讲台的黑板上练习,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练习,教师在课堂上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感到自学新知识并不困难。这样就可以加快教学速度。由学生独立解答下面的题:把前面三个算式分别改为:①、5+6+7;②、(-5)+6+(-7); ③、(-5)+(-6)+7。

四、 学生间的互补作用

学生通过自学课本,靠自己的智慧解决了新问题,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又急于用自己刚获得的知识来解答尝试题,这时教师要通过自学、解答尝试题,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通过讨论提出的疑问,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规律就成 了新课中的关键环节,把新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在教学中让学生找出课本上的例题与尝试题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式子里的加数符号相同和符号不同要注意什么?解答尝试题关键怎样确定符号?怎样算绝对值?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和的符号主要看加数的绝对值,哪个加数的绝对值大,教师就要哪个加数的符号作为和的符号。学生讨论后,需要教师进一步的讲解,学生讲解与教师讲解有机的结合起来。

五、尝试后的教师讲解

在学生讨论困惑的地方,教师给予及时的讲解。教师此时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并在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数轴来计算有理数的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知道有理数的符号是用来确定方向,而数值是说明单位长度的。尝试教学法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题作用统一起来。

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智力,发展与培养其思维能力,一定要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智力因素是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其中以思维力为核心。非智力因素包括内动力、情感、意志、自信心、好胜心、责任感、荣誉感、独立性等心理因素。

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精心培养而成。通常学生的智力因素差异不大,往往由于非智力因素强弱而影响学习质量的高低。所以智力因素同非智力因素必须有机组合,互相促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达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的结合,就要力争做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前提;以知识结构为基础,以思维训练为中心,以主导与主题、教书与育人、教法与学法的结合为原则,以多种器官协同活动为过程。尝试教学法让学生试一试,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索精神的形成,只有探索才能有所创新,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想象和动脑筋的余地。通过尝试教学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认识到尝试教学的课堂氛围对提高学生素质影响巨大。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本文认为在尝试教学中要注意“三个要”:即一要做好课堂讨论程序的设计。讨论题目的顺序应从易到难,因学生的素质有低到高,这样效果更好,更理想;二要注意学生的合作互补作用。学生的先天禀性和后天的社会因素影响不同,每个人的素质有明显的差异,尝试的过程要充分利用集体的有利条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互相补充,互相提高;三要教师充分发挥讲解的作用。学生讨论后,常常会留下悬而未解或解决不圆满的问题,需要教师点拨指导,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过去的经验,去探索解决新问题,做到举一反三。

通过尝试教学法在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看出,尝试教学法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自学能力,这样在初中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第二篇:古诗中描写什么的诗句

古诗中描写雨的诗句:

1、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古诗中描写百姓(人民)的诗句:

1、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

2、民者,万世之本也。——汉 贾谊

3、为国者,以民为基。——三国志

4、民惟邦本,本固帮守。——尚书

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全。——孟子

6、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孔子

7、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谚语

8、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苟子 古诗中描写百姓幸勤劳作的诗句: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2、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古诗中描写雨的诗句:

1、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2、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5、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7、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8、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古诗中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 陶渊明《饮酒》

2、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宋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4、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宋 翁卷 《乡村四月》

古诗中描写对待困境的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天生我才必有用。

李三瘦(李清照)的诗句;

1、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2、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3、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古诗中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

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古诗中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古诗中含有“月”和“酒”的诗句;

1、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3、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

第三篇:诗经中咏雪的诗句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诗经中咏雪的诗句,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诗经·小雅·角弓》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

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如食宜饇,如酌孔取。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莫肯下遗,式居娄骄。

雨雪浮浮,见晛曰流。如蛮如髦,我是用忧。

译文

角弓精心调整好,弦弛便向反面转。兄弟婚姻一家人,不要相互太疏远。

你和兄弟太疏远,百姓都会跟着干。你是这样去教导,百姓都会跟着跑。

彼此和睦亲兄弟,感情深厚少怨怒。彼此不和亲兄弟,相互残害全不顾。

有些人心不善良,相互怨恨另一方。接受爵禄不谦让,轮到自己道理忘。

老马当作马驹使,不念后果会如何。如给饭吃要吃饱,酌酒最好量适合。

不教猴子会爬树,好比泥上沾泥土。君子如果有美德,小人自然来依附。

雪花落下满天飘,一见阳光全融销。小人不肯示谦恭,反而屡屡要骄傲。

雪花落下飘悠悠,一见阳光化水流。小人无礼貌粗野,我心因此多烦忧。

赏析

全诗共八章,取喻多奇。首章“騂騂角弓,翩其反矣”,是用角弓不可松弛暗喻兄弟之间不可疏远。“兄弟昏姻”是同类连及,并无确指,着重点是同宗兄弟。“兄弟昏姻,无胥远矣”,为全诗主题句,以下各章,多方申述,皆以此为本。

第二章叙说疏远王室父兄的危害。“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四句皆以语气词煞尾,父兄口气,语重心长。作为君王而与自家兄弟疏远,结果必然是上行下效,民风丕变,教化不存。

第三章用兄弟之间善与不善的两种不同结果增强说服的效果。和善的兄弟相互平安相处,泰然自得,不和的兄弟相互残害,不能自保。如果说这一章还是因说理的需要而作的正反两方面的假设,那么第四章则是通过现实中已成为风气的责人不责己的小人做法直言王行不善的社会恶果。“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不善良的兄弟间只知相互怨怒,不顾礼仪道德,为争爵禄地位各不相让,涉及一己小利便忘了大德。

第五、六两章以奇特的比喻、切直的口吻从正反两方面劝诱周王。只有自身行为合乎礼仪,才能引导小民相亲为善。“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取譬新奇,以物喻人,指责小人不知优老而颠倒常情的乖戾荒唐,一个“反”字凸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如食宜饇,如酌孔取”,正面教导养老之道。第六章更是新意新语竞出。“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用猿猴不用教也会上树,泥巴涂在泥上自然粘牢比喻小人本性无德,善于攀附,如果上行不正,其行必有过之。后两句“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又是正面劝戒,如果周王有美德,小民也会改变恶习,相亲为善的。此意与后世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正相一致。

诗的最后两章以雪花见日而消融,反喻小人之骄横而无所节制和不可理喻。“莫肯下遗,式居娄骄”和“如蛮如髦”说的是小人,却暗指周王无道。有鉴于此,诗人不禁长叹“我是用忧”,此“忧”非为自身忧,也非为小人忧,而是为国家为天下而深怀忧患。

全诗因是父兄口吻,所以“少微婉,多切直”(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孙鑛语),少了一些通常意义上的诗味。又正因为是父兄口吻,全诗以气贯通,或取譬,或直言,都在光怪陆离中显示出一种酣畅,一种奔涌的激情。因此孙鑛给出“风骨自高奇”的评价。

二、《诗经·邶风·北风》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chi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译文

北风寒冷猛吹到,大雪飞扬满天飘。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一块跑。哪能舒缓再犹豫?事情紧急快出逃。

北风呼呼透骨凉,大雪飘飘白茫茫。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归他邦。哪能舒缓再犹豫?事情紧急快逃亡!

没有红的不是狐,没有黑的不是乌。你和我是好朋友,携手乘车同离去。哪能舒缓再犹豫?事情紧急快逃出。

赏析

《北风》这首诗出自《诗经·国风·邶风》,朱熹《诗集传》说此诗“气象愁惨”,指出了其基本风格,诗三章展示了这样的逃亡情景:在风紧雪盛的时节,一群贵族相呼同伴乘车去逃亡。局势的紧急(“既亟只且”),环境的凄凉(赤狐狂奔,黑乌乱飞)跃然纸上,让人悚然心惊,让人不禁联想到“北风那个吹”的寒冷与凄凉景象。今人所作”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及成语”雨雪霏霏“,以及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名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皆借用诗经《北风》这首诗。

古乐府中的《北风行》诗题即效此篇,鲍照拟作中直接采用《北风》原文:“北风凉,雨雪雱。”《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中“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数句,盖亦本于此诗。唐代李白有《北风行》,也明显受到《北风》的启发。由此可见《北风》一诗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诗经·邶风·北风》这首诗共三章,前两章内容基本相同,只改了三个字。把“北风其凉”改为“北风其喈”,意在反覆强调北风的寒凉。而改“雨雪其雱”为“雨雪其霏”,无非是极力渲染雪势的盛大密集,和雨雪霏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把“携手同行”改为“携手同归”,也是强调逃离的意向。复沓的运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北风》全诗各章末二句相同,“其虚其邪”,虚邪,即舒徐,为叠韵词,加上二“其”字。语气更加宽缓,形象地表现同行者委蛇退让、徘徊不前之状。“既亟只且”,“只且”为语助词,语气较为急促,加强了局势的紧迫感。语言富于变化,而形象更加生动。

北风与雨雪,是兴体为主,兼有比体,它不只是逃亡时的恶劣环境的简单描写,还是用来比喻当时的虐政。后面赤狐、黑乌则是以比体为主,兼有兴体。它不仅仅是比喻执政者为恶如一,还可以看作逃亡所见之景。这种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句意蕴丰富,耐人玩味。

第四篇:有理数运算中的几个技巧

有理数的运算是初中数学中的基础运算,熟练地掌握有关的运算技巧,巧妙地运用有关数学方法,是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的必要保证.下面介绍一些运算技巧.

一、

归类运算

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时,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归类加减,常常可以使运算简捷.如整数与整数结合、如分数与分数结合、同分母与同分母结合等.

例1

计算:-(0.5)-(-3)

+

2.75-(7).

解法一:-(0.5)-(-3)

+

2.75-(7)

=

(-0.5

+

2.75)

+

(3-7)

=

2.25-4=-2

.

解法二:-(0.5)-(-3)

+

2.75-(7)

=-0.5

+

3+

2.75-7=

(3

+

2-7

)

+

(-0.5

+

+

0.75

-=-2.

评析:解法一是小数与小数相结合,解法二整数与整数结合,这样解决了既含分数又含小数的有理数加减运算问题.同学们遇到类似问题时,应学会灵活选择解题方法.

二、

凑整求和

将相加可得整数的数放在一起进行运算(其中包括互为相反数相加),可以降低解题难度,提高解题效率.

例2

计算:。

解:原式

在有理数的运算中,为了计算的方便,常把非整数凑成整数,一般凑成整一、整十、整百、整千等数,这样便于迅速得到答案.

三、

裂项相消法:凡是带有省略号的分数加减运算,可以用这种方法

例:

解:应用关系式

来进行“拆项”。

原式

四、

逆用运算律

在处理有理数的数字运算中,若能根据题目所显示的结构、关系特征,对此加以灵活变形,便可巧妙地逆用分配律,使解题简洁明快.

例4

计算:17.48×37+174.8×1.9+8.74×88.

解:17.48×37+174.8×1.9+8.74×88

=17.48×37+(17.48×10)×1.9+17.48×44

=17.48×37+17.48×19+17.48×44

=

17.48×(37+19+44)

=

1748.

评析:很明显,灵活变形,逆用分配律,减少了运算量,提高了解题效率.

五、

巧拆项

将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或几个数之和的形式,或分解为它的因数相乘的形式。

例5

计算:。

解:原式

例6

计算:。

解:原式

评析:对于这些题目结构复杂,长度较大的数,用常规的方法不易解决.解这类问题要根据题目的结构特点,找出拆项规律,灵活巧妙地把问题解决.

六、

分组搭配

观察所求算式特征,巧妙运用分组搭配处理,可以简化运算.

例7

计算:2-3-4+5+6-7-8+9…+66-67-68+69.

解:2-3-4+5+6-7-8+9…+66-67-68+69

=

(2-3-4+5)+(6-7-8+9)+…+(66-67-68+69)

=

0+0+0+…+0

=

0.

评析:这种分组运算的过程,实质上是巧妙地添括号或去括号问题.

七、

倒序相加

在处理多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时,常根据所求式结构,采用倒序相加减的方法把问题简化.

例8

计算+(+)+(++)+(+++)+…+(++…++).①

解:把①式括号内倒序后,得:

+(+)+(++)+(+++)+…+(++…++),

①+②得:1+2+3+4+…+58+59

=

1770,

∴+(+)+(++)+(+++)+…+(++…++)

=(1770)

=

885.

评析:显然,此类问题是不能“硬算”的,倒序相加可提高运算速度,降低复杂程度.

3、

4、

5.

计算:

6、计算:

7、计算:

8.

计算:

9.

计算:

16.48×37+164.8×1.9+8.24×88

第五篇:《全唐诗》中含有“箫”的诗句

桂月先秋冷,蘋风向晚清。凤楼遥可见,仿佛玉箫声。

夹道开洞门,弱杨低画戟。帘影竹叶起,箫声吹日色。

湍高棹影没,岸近榜歌遒。舞曲依鸾殿,箫声下凤楼。

鸾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凰台。

琴曲悲千里,箫声恋九天。唯应西海月,来就掌珠圆。

台前镜影伴仙娥,楼上箫声随凤史。凤楼迢递绝尘埃,

关塞移朱帐,风尘暗锦轩。箫声去日远,万里望河源。

明月照高阁,彩女褰罗幕。歌舞临碧云,箫声沸珠箔。

逝水年无限,佳城日易曛。箫声将薤曲,哀断不堪闻。

昔时秦王女,羽化年代久。日暮松风来,箫声生左右。

秦女去已久,仙台在中峰。箫声不可闻,此地留遗踪。

玉管箫声合,金杯酒色殷。听歌吴季札,纵饮汉中山。

寂寞空馀歌舞地,玉箫声绝凤归天。

风度箫声远,河低婺彩沈。夜台留册谥,凄怆即徽音。

百尺梧桐画阁齐,箫声落处翠云低。

树绕荒台叶满池,箫声一绝草虫悲。邻家犹学宫人髻,

夹道开洞门,弱杨低画戟。帘影竹华起,箫声吹日色。

嘈嘈弦吹匝天开,洪崖箫声绕天来。天长一矢贯双虎,

松笠新偏翠,山峰远更尖。箫声吟茂竹,虹影逗虚檐。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棋局阴长合,箫声秘不通。艳阳迷俗客,幽邃失壶公。

朱弦琴在乱书中。亭开山色当高枕,楼静箫声落远风。 玉箫声里已闻歌。佳人惜别看嘶马,公子含情向翠蛾。

玉箫声断没流年,满目春愁陇树烟。

曾发箫声水槛前,夜蟾寒沼两婵娟。微波有恨终归海,

一自箫声飞去后,洞宫深掩碧瑶坛。

柳色箫声拂御楼。霁景露光明远岸,晚空山翠坠芳洲。

碧落箫声云叶愁。杳杳蓬莱人不见,苍苍苔藓路空留。

入门又到门,到门戟相对。玉箫声尚远,疑似人不在。

尘飞不到空,露湿翠微宫。鹤影石桥月,箫声松殿风。

次乘烟幰奈光辉。参差扇影分华月,断续箫声落翠微。

箫声欲尽月色苦,依旧汉家宫树秋。

箫声歌响隔楼台。人心但觉闲多少,马足方知倦往来。

市箫声咽迹崎岖,雪耻酬恩此丈夫。

蝙蝠昼飞楼阁空。粉貌早闻残洛市,箫声犹自傍秦宫。

杏苑箫声好醉乡,春风嘉宴更无双。

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声断水云闲,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东风吹断紫箫声,宫漏促、帘外晓啼莺。

凤箫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一斑与两斑,引入越王山。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箫声宜露滴,鹤翅向

一斑与两斑,引入越王山。世数今逃尽,烟萝得再还。箫声宜露滴,鹤翅向云间。一粒仙

上一篇:扫黑除恶考核奖励下一篇:售后服务投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