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行业知识信息收集

2023-03-09

第一篇:通讯行业知识信息收集

养老数据、材料、行业动态收集整理

养老行业重要材料、数据、行业动态信息收集

中国首部老龄产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指出,从2013年到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内部将发生重要变化,这些变化将是未来开发老龄产业的重要依据。

—老年人口城乡分布将发生重要变化。这一变化关系老龄产业开发的城乡布局。未来城市老年人口一直增长,而农村老年人口先增后减。

—老年人口省域分布将发生重要变化。这一变化关系老龄产业开发的省域布局。到203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和重庆等10个省市,到2050年,吉林、上海、黑龙江、浙江、辽宁、天津、内蒙古等7个省市,是开发老龄产业的重点区域。

—老年人口性别结构将逐步失衡。2010年,男女两性老年人口大体相当,到2050年,女性老年人口比男性老年人口多出3000万。未来开发老龄产业应当逐步重视女性老年群体的需求。

—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将越来越高。截止2010年底,城乡初中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34.8%。从2013年起,新增的老年人口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预计初中及以上的人将达到60%以上。未来老龄用品的设计和老龄服务的提供以及老龄房地产的供给,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文化品位。

—拥有两套以上住房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目前全国拥有住房的老年人口占老年总人口的75%左右。预计到2020年,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将越来越多。到2030年,拥有3套以上住房的家庭将日益普遍。2040年以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新的变数,拥有住房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而购买者将越来越少。

—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堪忧。目前,城乡老年人口中健康存在问题的、健康状况一般的和健康良好的分别占老年总人口的27%、56%和17%。在平均约19年的余寿中,健康余寿只有9年左右,其余10年基本上是带病或失能状态。这对老年保健用品、营养用品、医药用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健康辅助器具等健康产品生产销售来说是利好态势。未来,老年健康医疗医药市场将成为的重要支柱产业。开发分病种的医药、医疗器具和医疗服务将是重要的主攻方向。

—老年人口医疗卫生消费总量巨大。老年人人均医疗费用是国民平均医疗费用的2-3倍。未来40年,中国老年人的慢性病患者病例将从目前的1.1亿例,增长到2050年的3亿例,就诊人次将由当前的13.5亿人次,增长到2050年的36.8亿人次,老年人口的医疗卫生消费占GDP的比重,将在2050年达到5%以上。这将意味着巨大的医疗卫生消费市场。

—老年病医院及康复护理机构建设将成为医疗卫生事业新的增长点。老年病医院及康复护理机构建设刚刚起步。到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相应机构数量、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和床位数量都会超过目前的总量。对于发展老年医疗卫生产业而言,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器械配备以及人员培训等,都将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老年人口文化教育需求大幅增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新一代老年人口文化水平的提升,未来老年人口文化教育需求将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是老龄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强劲推手,其间蕴含的文化用品和文化服务商机无法估量。

2014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发布 上传时间:2014-09-25

一、 空巢老年人口现象日益普遍。目前,中国空巢老年人口占老年总人口的一半。未来,空巢老年人口比例预计将突破70%。

二、 无子女老年人数量庞大。随着失独老年人的增多、丁克家庭以及单身贵族进入老年期,无子女老人将越来越多,预计到2050年,临终无子女老年人将增加到7900万。

三、 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长。未来中国失能老年人口将从2013年底的3750万,增长到2050年的9700万,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年即2053年,失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1亿。

四、 老年人口医疗卫生消费总量巨大。老年人人均医疗费用是国民平均医疗费用的2-3倍。未来40年,中国老年人的慢性病患者病例将从目前的1.1亿例,增长到2050年的3亿例,就诊人次将由当前的13.5亿人次,增长到2050年的36.8亿人次,老年人口的医疗卫生消费占GDP的比重,将在2050年达到5%以上。

五、 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堪忧。目前,城乡老年人口中健康存在问题的、健康状况一般的和健康良好的分别占老年总人口的27%、56%和17%。在平均约19年的余寿中,健康余寿只有9年左右,其余10年基本上是带病或失能状态。

六、 老年人口高龄化日趋严峻。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在2013年2300万的基础上,将增加到2050年的1.08亿,2054年达到峰值1.18亿。

七、 老年人口城乡分布将发生重要变化。未来城市老年人口一直增长,而农村老年人口先增后减。到2050年,农村老年人仍然接近全国老年总人口的30%。

八、 老年人口性别结构将逐步失衡。2010年,男女两性老年人口大体相当,到2050年,女性老年人口比男性老年人口多出3000万。

九、 老年人口子女越来越少。截止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平均有3.2个子女。但到2020-2030年间,全国老年人口平均子女数将下降到2个以下,城镇老年人口的平均子女数不到1个. ,2026 年将达到3 亿,2037 年超过4亿,2051 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4 亿的规模。

您当前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一)

发布时间:2013年4月21日 12时13分

http://llb.nantong.gov.cn/art/2013/1/6/art_30955_1082478.html

第一章

养老产业概论 第一节

老龄产业界定

一、老龄产业的提出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和程度的加深,老龄产业应运而生。老龄产业在国外也称为“银色产方发达国家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我国老龄产业起步较晚,对老龄产业的研究始于20世纪9的学者称之为老年产业。在1997年5月28日中国首次老龄产业研讨会上,中国老龄协会会次公开明确的提出“老龄产业”的说法。

二、老龄产业的概念

1、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结构一般可分为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三种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数量相对减少、年长人口数量相对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按照国际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家就达到人口老龄化。

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老龄化是人口结构转变的自然形态,老龄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缓如由成年型人口转变为老年型人口,法国共经历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美国是60年,英就连发达国家中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日本也用了近25年时间。我国2000 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

2、老龄产业

关于老龄产业的界定,主要有如下三种基本观点:

(1)老龄产业隶属于第三产业,仅仅包括老年服务业。把老龄产业界定为:隶属于第三门为老年人提供劳务服务为主,独立存在的经营性、服务性的特殊部门。按照这种观点,老龄是为老年人口提供劳务服务的第三产业,它的外延相对较窄。

(2)老龄产业隶属于第

二、三产业。从老龄产业与三次产业的关系来看,老龄产业是横类产业的。老龄产业,指的是专门生产老年用品或者提供老年服务的企业和部门。显而易见,老龄产业的外延主要涵盖为老人生产和提供劳务的第二和第三产业中的企业,为老人提供农产一产业的企业将被排除在老龄产业范围之外。

(3)老龄产业是包括于第

一、

二、三次产业中的综合产业体系。老龄产业并不是传统意独立的产业部门,它是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新兴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老年神需求以及其他特殊需求的商品生产和服务。老龄产业是综合性的产业,是从第

一、第

二、第的特殊产业,它既包括生产性产业,也包括服务性产业。

三、老龄产业的特点

1、特殊性

老龄产业的特殊性是指老龄产业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即从年龄阶段上划分,老龄产业的目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尽管老龄产业提供的产品、劳务或就业机会并不排斥非老人,但业的经济实体在市场中竞争时,将主要考虑老年人口的需求,并根据老人的特征进行具体的运

2、综合性

老龄产业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是一个横跨第

一、

二、三次产业的综合换言之,老龄产业所包含的经济实体有的属于第一产业,如农业部门中专门为老人提供副食的隶属第二产业,如主要为老人生产日用品的老年服装公司、老人助听器公司等;有的归属第三人婚姻介绍所等。第二,老龄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市场体系,在这个市场体系中包含众多专务的子市场。具体地说,老龄产业的市场体系涵盖老人日用品市场、老年服务市场和老龄经济领域。

3、微利性

老龄产业的微利性是指从事老龄产业的企业在老龄市场的单项产品或单项服务中获得的平与从事其他产业相比相对较小。需要指出两点,首先,老龄产业的微利性是就单项产品或服务率而言,但这与从事老龄产业的企业的较高的总利润并不矛盾,原因在于老龄市场容量巨大;性并不排斥老龄产业的市场性,也并不等于主张老龄产业的福利性,恰恰表明了老龄产业在市其他产业的特殊性。

第二节

养老产业界定

一、养老产业提出

养老服务业是最典型和最大的老龄产业。老年人的需求是老龄产业发展的根本基础,而老需求是养老服务需求。

中国的养老产业是从计划经济条件下那些专门为照顾“三无对象”而设立的国家福利设施展起来的。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没有家庭支撑的城市孤寡老人和农村五保老人,办的敬老院或养老福利机构负责供养。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的迅猛发展,家庭和政府都无力负担沉重的养老服能求诸市场,动员广泛的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目前,我国约有60岁以上老年人这就是一个潜在的养老服务需求的巨大市场,可以预见养老服务业将是未来最大的老龄产业。

二、养老产业概念

在老年人的众多需求中,养老服务需求是其主要需求,养老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老年人能否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对于养老服务的概念界定尚无定论,有人把养老服务统称为老年福利服专家学者认为养老服务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养老产业,一部分是老年福利服务事业产业,是指那些为高、中收入或经济保障状况较好的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服务,这些老年人有能机构的各项费用,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机构。老年人福利服务事业则是为社会上更多的经济状越的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服务,这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同样旺盛,但是受收入的制约,他们承化养老服务所必须支付的成本。

本报告中的养老产业,是指为老年人提供设施、特殊商品、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人衣食住行用医娱学等物质精神文化方面构成的一个产业链,是多个产业相互交叉的综合性产年市场需求拉动而兴起的新兴产业。

三、养老产业分类

养老产业按需求属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医疗保健业、日常生活用品业、家政服务业、房地业、金融业、娱乐文化产业、旅游业、咨询服务业、其它特殊产业等十个细分产业。

1、老年医疗保健业

老年医疗保健业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主要涉及到药品、保健品、健身器材、康复器材、老年人常用的辅助医疗设备、疗养休养、住院陪床伺候等产品的生产与

2、老年生活用品业

老年生活用品业是为老年人提供诸如手杖、服装鞋帽、饮食、餐具、防滑器具、放大镜、杖、轮椅、成人尿布以及其它方便老人的专用品,比如,座椅式便桶,升降式轮椅或床,呼叫等。

3、老年(家政)服务业

老年服务业是高年龄段老人尤其需要发展的项目,主要以家庭护理、日常家庭照顾、家庭种用品修理等为主。主要包括家务服务,包括家务、购物、打扫卫生、整洁环境、洗衣等事务包括用餐、洗澡、淋浴、上厕所、陪同上街、逛商店、换衣服等;友爱服务,包括电话交谈、聊天、代写书信、生活谈话、网上聊天等。

4、老年公寓(房地产)业

老年公寓(房地产)业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建筑设施,如老年公寓、托老所、护理医院、敬房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养老和安身之处,拥有住房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住房不能的特点设计修建,那就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比如,老年人由于年老体弱,楼层不由于视力衰退,要求房间透光好;由于行动不便,要求有防滑防跌设施等。

5、老年保险业

老年保险业是为老年人提供人身保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福,希望在遇到疾病、特别是重大疾病时能够得到医治,在年老体弱,没有经济收入时,生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制度的改革,以及与家庭变迁相联系的家庭保化,人们特别是老年人的保险意识增强,对保险的需求增大,保险业在老年人中将会有一个很

6、老年金融业

老年金融业是指随着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推行和保障面的不断扩大,以后老年人的经越来越好,会有一些理财观念很强的老年人购买金融产品,储蓄、证券投资、期货投资、理财

7、老年娱乐文化产业

很多老年人在退居、赋闲时,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开展娱乐文化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文乐方面包括老年活动中心、老年茶园、老年棋牌室、阅览室、歌舞厅、游乐场等,文化教育方大学、老年职业培训、各种学习班等老龄教育产业。

8、老年旅游业

老年人对旅游也情有独钟。他们在度过了繁忙紧张的职业生活之后,希望晚年生活能够过谐、愉快而有意义,游览名山大川,尽享旅游之乐,成为许多老年人休闲活动的一种重要选择外出旅游已开始成为许多老年人追求的一种时尚,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更是如此。

9、老年咨询服务业

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的原因,在老年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社会给予帮助解人为对象的咨询服务将会受到老年人的欢迎,如解决老年人心理障碍的心理咨询,为老年人健的健康咨询,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帮助的法律咨询,以及为老年人日常生活提供帮助的家政咨询

10、其它特殊产业

其它特殊产业是指有些老年人有着自己特殊的喜好,这些需求不具有普遍性和通常意义上的特点,如古玩等老年消费品、老年特殊需要品,花卉种植、老年表演、老年交谊、老年气功等。

四、本报告涉及项目

目前,在中国养老产业领域,国内关注点仍局限于老年房地产业,其它细分养老产业还未重视。本报告所涉及细分产业类别主要从各种养老服务业围绕房地产业集聚的难易程度出发,健疗养业、老年服务业、老年公寓(房地产)业、娱乐文化业、旅游业五个方面作为重点研究

第二章

中国养老产业宏观环境分析

第一节

国外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一、发展历程

国外养老产业的发展和人口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归结起来可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8世纪后期至二战前,三代同堂的传统养老方式较为普遍,养老产业并未兴18世纪后期,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和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从而推动了世界人口的第二次快速增长,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这次革命使得出生率下降,世界人口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三代同老方式较为普遍,祖孙三代共聚一堂,由家人为老人提供经济、生活、精神上的照顾,养老产段并未兴起。

第二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各国都趋于老龄化,社会福利性质养老机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生儿数量明显减少,人均寿命则上升到目前的66岁。这种双向发发展越来越快,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的人口结构都趋于老龄化。据联合国有关规定,一个国家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使被称为“老年型”国家72个国家进入“老年型”。

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有关老年人的政策有所变化,法国、英国、联邦德国、意荷兰等国采取的做法是将老年人安置在专业化的或由福利机构照顾的场所、收容院等,并以此年人对住房需求和社会需求的一剂灵丹妙药。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社区养老服务业逐渐发展,并形成多种业态的服务业和20世纪70年代,人口老龄化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冲击明显增大,使其用于老年人的财政支严重影响了其经济的发展。因此,西方国家纷纷建立了社区照顾服务政策,在不同的法定框架下,为老年人所提供的养老金、住房供给、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等在西方各国独立发展起来。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因素成为影响老年人养老保障和社区服务政策倾向的最重方国家的老年人政策出现了以下趋向:一是从机构照顾服务转移到以社会形式、社区为基础的二是转为降低政府的直接作用并发展商业的、非盈利的和非正规的提供老年服务的部门;三是为灵活的服务和具有更大选择机会的、个性化的照顾服务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倾向于社区服务的进一步改革,提倡人文主义的养老保险、医社区服务和住房供给等服务的整合。这时候人口老龄化对西方国家的财政影响已经到了相当严西方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将开发老年市场看做是解决老龄化的重要途径。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国家的养老产业市场才得以新兴并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包括老年医疗、老年文化、老年休闲、老年公寓等多种业态的服务业和配套产业。

二、发展现状

1、美国

美国的养老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分为盈利性和非盈利性的养老产业两类业是美国养老产业中发展最为成熟的产业。

(1)养老住宅业发展已比较成熟,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层次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

养老住宅业是美国养老产业中发展最为成熟的产业,其主体是美国的社会营利机构。老年的快速增长使美国人意识到“银发”给他们带来的产业机会。老年人口的增多意味着适应这一求的增多。1980年到1990年十年间,护理院、中长期照料和其它老年住房增加了24%。辅助老年住房市场里发展最快的部分。据统计,排在前30名的辅助生活机构供应商拥有全国约21999年时排在前5位的每个辅助生活机构,在全美各州的床位数均超过了10000张。比如排Marriott,总共拥有11603张床位分布在全美29个州150家Marriott品牌的养老院里。

美国养老住宅业的产业链由借贷、建设、运营和服务组成,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层次为供住宅、衣食照顾、疗养等服务。其产业成熟的标志是借贷有程序、建设有规矩、运营和服务督检查。

(2)美国的养老住宅产业还注重为老人营造家与爱的氛围,满足老年人对归属与爱的需美国的养老住宅业不仅仅从生理和安全角度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还侧重于为入住的老年归属感。典型代表为佛罗里达州的太阳城中心。该中心从1961年开发建设,从一开始就规划乃至全美最好的老年社区。这里的居民必须是65岁以上的老人,18岁以下的陪同人士一年居30天。社区内建造了各种户型适应不同类型老人的要求。太阳城中心现有拥有“太阳城中心庭别墅)、“国王之殿”(连体别墅)、“湖中之塔”(辅助照料式住宅和家庭护理机构)、“阿斯顿花园”(出租的独立居住公寓)以及“自由广场”(辅助照料式住宅和家庭护理机构社区,共同享用一个邮局、超市、医疗机构、银行和教堂。无论选用哪种住宅,都会享受到社极的活跃的生活方式。根据美国一项调查显示,生活在该区的老年人的平均寿命要比其他老人

2、英国

(1)二十世界六十年代中期,出现临终关怀医学和临终关怀医院,为临终老人提供特殊其安全需求

临终关怀医学和临终关怀医院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诞生在英国,随后它作为向病人及家属顾的社会保健服务方式,在全球迅速发展。

(2)二十世纪末,制定一项支持“社区料理”十年政策,为老人提供咨询和帮助,解决安全层次的需求

二十世纪末英国政府制定的一项支持社区料理的10年政策已经帮助许多老年人免于被送“为社区服务”已成为英国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教育计划中的组成部分。地方当局提倡“好邻居区工作者已经把领取退休金的老年人组织起来进行互助。“关心老人”的社区志愿服务人员定并为他们担任顾问,提供咨询和其它服务。

(3)2006年英当局明令,倡导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为老人提供归属感

英国有关条令明确指出,要在社区内对老年人提供服务和供养,内容包括:生活照料、物理支持、整体关怀。社区养老服务收费低,覆盖面广,收益大,适合于普通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老年人都可以得到服务的机会。

其中,生活照料又分为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4种形式。 物质支援是政府对65岁以上的纳税人给予适当补贴,住房税也相应减少,对66岁以上的享受国内旅游车船票减免的权利,电灯、电视、电话费和冬季取暖费也有优惠。

心理支持通过心理保健医生上门为老年人看病、传授养生之道、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另外定了为老年人提供视力、听力、牙齿、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务。

整体关怀是由英国政府出资兴办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

3、日本

(1)传统的居家养老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日本社会,传统的居家养老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除了因为不便受到社会服还有两个方面的矛盾,其一年轻人有财力而无精力照顾家中的老人,已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严产力的最大发挥;其二,青年人的新思想、新观念与老年人传统的行为方式形成反差,居家养家庭和睦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社会高速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促使社会集中养老享受社为大势所趋,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必然。

(2)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日本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独立的社区化居家养老方式

日本的社会养老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实践,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完善的体系,推行以社老为主的养老方式,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室内外环境设置,保证其与社会的接触交流,尽可能独立生活能力。在日本,80%以上的老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方式。该产业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开发护理、医疗、保健、娱乐等多项指标,旨在按照老年人的需要为其提供家里家外的全方位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基础、以多项指标开发为原则、把家庭和社会结合起来的多元化养老现代社会养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发展趋势

综观以上国家养老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1、养老产业的发展正在被提到全球各国的议事日程上,必须也不得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2、随着多种养老服务产业业态的出现,老年消费群体会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消费偏好喜欢的养老产品。

3、养老服务业会在以上两种大背景下发展得越来越健全,满足老年消费群体生理、安全等不同需求。激烈的市场竞争会使养老产业为老人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周到细致、更考虑老年消付能力。

4、养老住宅业发展相对成熟,功能将逐渐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以其收费低,覆盖面广,合于普通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必将成为养老产业的主导发展方向。

第二节

中国养老产业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策环境

1、出台《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快老龄事业的快速发展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趋势,为了加快老龄事业的全面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中共中央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国家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鼓励老龄事业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中指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1)增加对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鼓励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机构。(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社会中介机构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生政服务、康复护理、紧急救援、心理咨询等服务项目,形成为老年服务网络体系,为居家老人便捷的服务。

2、十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导并促进养老快速发展

根据2006年2月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劳动保障部、财政卫生部、人口计生委及税务总局十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对发业给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明确进一步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居家老人服年护理、临终关怀服务业务以及促进老年用品市场的开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意各级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意见中的相关政策。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三个指导思想:加强社区建设,依托社区发展老年服务业,进一步完善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2)老年展要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3)要培育和发展老年消费市场。

4、实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 在城市,以社区居委会为重点,新建和改扩建一大批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社区居委会有站点、街道有服务中心的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网络。社区居委会的老年人福要突出实用性特点,以活动场所为主,因地制宜,力求方便实用、灵活多样,不搞小而全。新的街道级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要突出综合性特点,从当地老年人急需的服务项目入手,逐功能。

在农村,以乡镇敬老院为重点,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乡镇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和活动场地,(市)有个心、乡镇有敬老院的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网络。农村新建、改扩建的敬老院要逐步具户服务、日间照料、文体活动等功能,并向综合性、多功能的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发展。

5、出台了扶持福利性老年社区政策

2000年,国家税务局下发了《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通知部门审核批准,并核发《养老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老年服务机构及核发《社区服务设施证书》中心的老年服务中心(含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场所)给予了一定的税收优惠。

“通知”的主要内容是对福利性、非盈利性老年服务机构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同时对其土地车船暂免征收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也实行免征。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社会力量,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向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的捐赠,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准予全额扣除。

二、经济环境

1、我国的老龄化处于“未富先老”的经济发展阶段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我国和其他的老龄化国家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用一句话“国外是先富后老,我国是未富先老”。根据美国人口咨询局的资料,世界上已经有70个国化社会,而只有中国、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摩尔多瓦四个国家的人均国民产值不足1000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世界中下水平时,老龄化程度却己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呈现“未特征。老龄化的加速对社会经济发展都将产生巨大压力。

2、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城乡差别较大

城镇和农村居民是构成我国社会的两大基本群体。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于的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老年消费群体简单地可以分为农村消费群体和城镇消者之间收入水平的差距直接决定了其支付能力水平之间的差距。

3、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区域差异较大

2006年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指出,西部经济虽然强劲增长,距却还在不断扩大。从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来看,2005年西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东部地区的年的69.7%下降到2005年的66.7%,而2005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占东部地区的比的48%下降到44.2%。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总体经济环境决定了养老产业面对的老年消费群力水平有显著的区域差异。

三、社会环境

1、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已超过国际公认的标志线水平

2000年,我国已经达到国际上一般认为的7%的老龄化标志线。2005年,我国60岁以上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到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年均增长537万人。预计2020年将达到2.4亿,占当时总人口的16%左右。

2、人口老龄化需要社会解决日益突出的养老保障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增长速度加快、数量增大、高龄化更加显著、农村老龄问题突出、城间老龄化程度差异扩大等特点。养老保障问题更加突出,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赡养负担加重服务需求迅速增加,解决老龄问题的社会压力显著加大,特别是我国第一次生育高峰的人口将年,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更趋多样化,对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带来的影响将会更加深

3、中国目前的三种主要养老方式

我国目前主要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三种养老方式。 (1)家庭养老

所谓家庭养老,就是由子女提供供养经费、生活照顾(包括医疗护理) 和精神慰籍的封闭家庭养老在我国可谓渊源流长,它是一种建立在中国传统血亲价值和血亲伦理之上的养老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与其他养老方式相比,优越性十分明显。一是家庭养老大同居或居住地附近的方式,子女可以为父母提供经济支持和生活照顾,二是父母可以力所能及照顾孩子、料理家务,可提高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三是老年人与各年龄段的人保持接触,衰老的作用。尤其是老人与孙辈的交往,能使老年人享受到天伦之乐。

(2)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主要是指在支付一定费用后,老年人在政府和社会各界举办的各种养老院、敬老等机构和设施中养老。

上世纪八十年代,为解决人口日益老化的问题,由民政系统牵头,陆续开办了包括养老院项社会福利事业。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民办养老机构涌现, 成为政府养老机构的补选择进入机构养老的城市老人逐渐增多,主要原因:一是可减轻子女的负担;二是可避免因代是能减轻老人家务劳动的压力;四是能消除孤独感;五是能受到健康护理等专业化的服务。这养老难以比拟的。

(3)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就是老年人在家中居住,接受由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

在我国,考虑到家庭养老功能的日益衰弱和机构养老的力不从心,及多数老年人处于经济原因不愿离开熟悉的社区环境,加上如今人们住房水平的提高,老人们有了较好的住家环境,在家里而不是在养老机构接受服务,居家养老便应运而生。居家养老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养老和机构养老优越性的新型养老方式。

此外,从生活质量的角度而言,由于这三种养老方式彼此孤立,缺乏相互间的衔接和配套满足老年人吃穿住行,有病看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更高层面,如生活满生活(如文化娱乐) 和奉献社会等方面的需求难以顾及。

四、文化环境

1、老年人生活观念在发生转变

随着中国知识型老年群体的增长,老年人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关注逐渐增强。部分城镇老年家立业后,拒绝为其儿女承担任何的家庭照顾服务,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的需求,包括教育娱乐、旅游度假等。他们渴望在进入老年后有时间出外旅游、与老友相聚、参与更多的老年群他们已经不再受传统养老方式的约束。

2、社会化养老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在我国,儒家文化影响至深,一直信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导地位,靠社会机构养老是子女不孝的表现。人老了都希望在家享受天伦之乐,靠儿女来扶养括经济上、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照顾。我国宪法也明确肯定家庭养老的作用,明确规定了儿女有人。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三口之家、单亲家庭甚至单人家庭日益增多,“421”家量出现,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子女工作压力大、闲暇时间少,外出经商、留学城市“空巢家庭”越来越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与此相适应的是人们在逐渐念,社会化养老模式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只要价格和服务合适,很多人愿意接受社会化养老服

第三节

宏观环境对中国养老产业的影响分析

一、宏观环境对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我国养老产业已初具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

从国外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和条件来看,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已初具快速发展的基础条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明显,以及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二是有国家相关鼓励养老产业发展的三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部分老年群体的支付能力提高;四是老年群体自主意识的养老观念的改变,这些都将促进我国养老产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2、我国养老产业可以借鉴国外养老产业的发展经验,避免走弯路

我国的养老产业市场正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市场化企业,都可以从日本等国家养老产业发展经验中得到一定启示,结合我国的养老市场的具体情况,更有效地推产业的稳健发展。在市场化方面,政府可以提出合理的引导政策,企业可以学习国外企业的经养老市场的高效开发和运营。

3、我国养老产业市场巨大,吸引了不少国外投资主体的眼球,可以通过引展我国养老业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日益增长,“银色经济”、“银发消费”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内商家对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深度的调研,老年用品市场目前尚不能成规产品质量、价格体系和名牌战略优势一时还赶不上市场发展需要。因此,我国巨大的养老产业不少具有丰富养老产业投资操作经验的外国投资者,我国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机遇来发展国内业。

二、宏观环境对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我国处于“未富先老”的经济发展阶段,养老产业市场短期内不会有巨空间

我国的一大特色是“未富先老”,与欧美国家不同,我国是在没有充分工业化,没有建立金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下进入老年社会的。不仅仅是农村老年人,就是城市不少单位的也常常不能按时足额拿到退休金。这样的宏观背景,注定了当前的养老产业不可能飞速发展,为“淘金”的热门领域。

2、我国养老业市场发展空间较大,但目前为止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亟待开虽然我国的养老产业市场发展空间较大,但是目前为止,由于老年人支付能力有限,国内驻养老产业持观望态度。因此,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开发这片市场,并在开发过程中规范市场的管理,促进我国养老产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3、部分老年群体多受传统养老模式影响,需要时间从思想上适应并接受社方式

我国老年群体中的大部分农村老人受传统文化影响根深蒂固,认为“养儿为防老”。在老人住在一起,由家人为他们提供生活、精神、经济方面的照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养老社免,但是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使他们从思想上适应并接受养老社会化方式。

4、尚未出台扶持商业化老年社区的政策

虽然2000年国家税务局出台这一政策有助于我国老年公寓的发展,但“通知”明确指出政策的老年服务机构为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护理、健身等多方面服务的福利性的机构,主要包括:老年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含老年复中心、托老所)等。也就是说由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开发的老年社区项目并不能享受这一优惠已经开发的老年社区项目均面临这方面的政策瓶颈。

房地产开发商(供方)和意愿入住老年公寓的代表(需方)对于发展老年公寓的积极性都政府能给予的优惠政策尚不明确,供需双方都尚在犹豫观望中。因此,老年公寓房地产开发商微利经营的老年公寓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具体地说,在开发建设阶段应按社会公益性建设项使用费、市政配套费用其他可减免的税费;在经营过程中,除免征营业税外、水、电、煤气(执行民用收费标准。此外,还应动员金融、保险业为发展老年公寓在筹资、融资方面多作贡献年公寓专项存款、组织老年集资合作建设与经营老年公寓等。

第二篇:信息收集

中国(上海)自贸区下的航运政策解析--------大连海事大学 王杰 李艳君 白玮玮

2013 年9 月,交通运输部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落实<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试点政策既包括货物转口、进出境及关税等贸易政策,也涉及中转运输、船舶登记、船舶管理等航运政策,在中国现行航运政策基础上具有新的一揽子突破,为未来中国航运政策的演进带来诸多新意。

表1 上海自贸区各项航运政策的建设性优势及连锁反应

政策建设性优势连锁反应

旧政策调整

船舶登记政策

外商对船舶的投资积极性增强

简化船舶登记手续

对国内船舶市场产生冲击

产生沿海运输权限等问题

启运港退税政策

加快货主获得退税的时间流程

加速企业资金的流动状况

导致货物在上海港堆积,港口拥挤

增加物流运输成本和仓储费用

航运市场开放政策

吸引外商投资进入中国市场

借鉴国外管理模式,提升国内管理水平

对国内航运企业产生冲击

加大竞争力度

国际船舶管理市场准入政策

借鉴国外专业化的管理方法

推动中国船舶国际企业国际化发展

对国内船舶管理企业的产生冲击

加大竞争力度

新政策出台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扩大航运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

提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竞争力

对开放格局产生压力

外商易于钻政策漏洞

沿海稍带试点政策

减少船舶的中转成本

增加上海港的中转吞吐量,增大其规模

对经营内支线运输企业造成一定冲击

产生沿海运输权限等问题

多港区联动机制

政策叠加、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功能集成

各港区基础不同,联动机制难以落实实施

航运支持政策

提升中国航运“软实力”

带动航运业多方向发展

需要不断的人力和财力投入,政策扶持成本高

《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创新试点方案》(简称《试点方案》)就获得交通运输部批复同意,

参考文献:

[1]杨海涛.国际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2]张泠文.船舶登记制度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

[3]孙妍 熊水湖.特案免税政策利好五星红旗船队壮大[N].中国交通

报,2007-07-09A01.

[4].洋山港率先试点“保税船舶登记”[J].港口经济,2012(4):62.

[5] 张明香,韩玲冰.营业税改增值税对航运企业的影响[J].中国港口, 2012(12):22-24.

[6]沪生.上海建设自贸区的航运看点[J].中国远洋航务,2013,10:24- 25+10.

[7].负面清单[J].天津经济,2013,10:83.

[ 8 ] 张国发. 中国沿海运输展望及沿海运输权问题[ J ] . 中国远洋航 务,2008,12:44-45+8.

[9]欧莉.航运产业基金,一声叹息[N].中国水运报,2013-02-01001.

[10]陈海.提升软实力打造航运强国[J].中国水运,2009,05:14.

[ 1 1 ] 马硕. 软实力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 J ] . 水运管理,2007,05:1-4+29.

航榜2013年

舟山成为首个海洋经济战略规划区

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这是2012年以来,我国首个颁布的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

“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推进

5月24 日,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出《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规定自8 月

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

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

P3联盟成立

全球前三大班轮公司马士基、地中海航运、达飞轮船6月18日宣布,共同投入 260万TEU的运力成立P3联盟,以在东西主干航线(亚欧、跨太平洋、跨大西 洋)合作运营。由于新成立的P3联盟合作参与方是全球前三大班轮公司,引发 业界关注。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大山:

船舶大型化和经营联盟化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趋势,P3联盟的运营将进一步优化配置船队和网络资源、提高服务水平、降低经营成本,把班轮运输竞争推向新阶段。从短期看,客户有望获得更好的服务;从长期看,P3联盟是否会依托优势地位压迫客户利益值得关注。从我国《国际海运条例》看,P3将占据超过远东-欧洲航线总运量30%的市场份额且时间超过一年。欧盟、美国和中国政府的态度值得关注。亚洲大型集装箱班轮公司大都加入了G6和CYKH-Evergreen联盟,这些班轮公司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远比P3联盟成员复杂,价值观有差异,信息化水平能否有效驾驭庞大的船队和网络资源,都是应对P3联盟、加强联盟合作中需要企业家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去面对的挑战。

国务院印发船舶工业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7月31日,国务院印发《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这是新一届政府立足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统筹施策出台的又一项重大举措,是国务院首个发布的行业调结构、促转型的实施方案。

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张广钦:

近年来,为促进船舶工业更好地发展,国家曾先后出台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多项规划。针对船舶工业出台政策的密度和力度在其他行业内是十分少见的,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船舶工业的高度重视,以及船舶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虽然中国已是造船第一大国,但依然存在着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产品薄弱,配套产业滞后,产业集中度低,生产效率不高等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迫切。在全球船舶行业景气下行,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下出台《实施方案》,将有助于我国尽快实现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转变。《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3年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七项主要任务,涵盖了科技创新、提高关键配套设备和材料制造水平、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改善需求结构与加快高端产品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与国家之前针对船舶工业出台的政策是一脉相承的,为船舶工业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只要企业有足够的竞争力,并且在产品研发、科技创新、产品质量、经营管理等方面做好工作,就能实现新的发展。

中远集团永盛轮首航北极东北航道

8月8日,中远集团永盛轮在大连港扬帆起航,开启中国商船首次经由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的破冰之旅。该轮8月15日在江苏太仓加载大件货后离开国内,历经27天的航行,于北京时间9月10日21时顺利靠泊荷兰鹿特丹港,成为第一艘经由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的中国商船。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生效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MLC2006公约)8月20日正式生效。该公约是在国际

劳工组织三方框架下经政府、船东和海员三方取得共识后缔结的一部综合性海事劳工条约。公约将海员权益纳入统一的国际标准,有利于实现海员在船上的体面工作和生活。

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副主席魏薇:

2013年,全球海运业热议的话题就是《2006海事劳工公约》于8月20日生效。由于公约的强制性,各海运国家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批约和履约的问题。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地推进批约的进程,为履约制定了相关的措施和规定;中国船东为履约进行了相关的准备;中国海员建设工会与ILO、ITF举办了履约研讨班,与中国船东协会进行了新一轮集体协商,共同推进与航运企业签订集体协议。新的一年,履约仍将是全球海运业关注的主题,对促进海员的体面劳动意义重大。

交通运输部出台促进航运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二十条意见

8月26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促进航运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从运力调控、转型升级、市场监管、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服务水平五个方面制定二十条意见,积极应对当前航运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促进国内航运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王明志:

这次发布的二十条政策措施,是按照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积极引导和支持我国航运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有力抵御世界金融危机造成的重大影响所采取综合举措。有些是近几年政策措施的强化,有些是经过深入研究出台的新举措,既有解决航运及关联企业当前困难的措施,也有促进行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部署,将助益航运业调整运力结构、加快淘汰老旧船舶,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引导行业结构优化、促进航运业转型升级、减轻企业负担、维护市场秩序、推进航运专业化、集约化发展,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应对当前严峻形势,推进行业长远发 展,需要政府、企业、相关组织共同努力。从政府来说,调控市场主要有四种方式:第一是经济手段,即通过取消或减免费税等措施调节行业发展方向和速度;第二是行政手段,通过加强行政审批,控制市场准入,来掌控市场总量,促进供求平衡等;第三是法律手段,通过行政和民事立法和执法约束或制裁相关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持市场公平秩序;第四种是利用行业中介组织以及各种社会组织的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避免恶性竞争。总体来看,行政手段将进一步弱化,经济手段越来越难,法律手段将不断加强,行业组织要发挥更多的作用。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今后政府将做好整体谋划,更多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只有航运企业自身增强了内在活力,提高了综合国际竞争力,我国航运业才能在世界未来发展大环境中占据优势,才能更为有力地支撑我国经济的长远稳定健康发展。

DNV GL集团获批运营

挪威船级社(DNV)和德国劳氏船级社(GL)的合并获相关竞争监管机构批准后,新公司DNV GL集团于9月12日起正式运营。集团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起用新的组织架构。

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9月29日挂牌,范围包括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自贸区首批政策改革细则涉及98项政策试点。9月27日,交通运输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

案〉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扩大开放水平、创新航运政策、拓展中心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基础建设五个方面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探索创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发展制度和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好地发挥创新驱动、示范带动作用。

十二部门联合发布《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

10月15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铁路局、民航局、邮政局、国家标准委等12部门联合发布了《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首部国家级物流园区专项规划,规划期为2013年至2020年。《规划》提出了物流园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了全国物流园区的总体布局。 传统航运公司开启电商时代

10月28日,中远集运麾下的泛亚航运公司内贸集装箱运输业务在线交易平台——“泛亚航运电商”(http://)正式开通上线;10月31日,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国内第一个海运公共电商平台——“海运订舱网”()向业界推出。被称为航运商业模式创新一大标志 的“海运电商”将传统的订舱、比价推上了“线上交易”平台,拉开了中国航运商业模式转型之变的帷幕。

上海市信息学会理事长黄晖:

2013年是互联网和大数据对传统行业正面冲击最大的一年,在交通物流行业的表现尤为抢眼。特别是2013年5月,阿里巴巴公司提出打造“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即“菜鸟网”,这犹如在国内本不平静的传统物流行业又引爆了一枚重磅炸弹,其产生的冲击波令人窒息。虽然规划尚未落地,但其对物流产业的影响已经充分显现。新的理念和技术势必将进一步加速传统产业和电子商务的融合,促使更多产业走向电商化,而“菜鸟网”所打造的全新物流服务模式,也将使中国传统物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可喜的是,许多业内杰出企业开始觉醒,或者顺势而为,或者迎头反击,“泛亚航运电商”、“海运订舱网”等应运而生,成为2013年航运业标志性的事件。这些电商平台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航运业巨头们正在转变其经营思想和运营思路,正在努力尝试由传统型电子商务向现代电子商务模式进行转变,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全球一体化的网络营销和服务体系。因此,我认为2013年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航运企业朝着互联网化和大数据经营迅速转型的元年。传统航运企业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再加上新兴电子商务提供的技术手段,将这些因素进行有机融合,势必将极大地促进航运物流产业的升级,其应用前景非常令人期待。

拆船补贴方案出台

12月5日,交通运输部联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共同发布《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报废更新实施方案》,以经济政策鼓励能耗高、安全和污染风险大的老旧运输船舶和单壳油轮提前淘汰,建造符合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要求的新型船舶。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取消《海员出境证明》

12月23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印发了《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关于取消,〈海员出境证明〉的通知》。为便利海员出境,经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同意,自2014年1月1日起,各海事管理机构和有权签发《海员出境证明》的单位不再向海员签发《海员出境证明》。边防检查站除查验海员的《海员证》外,不再查验《海员出境证明》。

第三篇:情报信息收集途径

经侦情报信息网络建设对案件侦破的重要性、紧迫性

公安经侦部门担负着打击经济犯罪、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任,向信息要警力、要战斗力、要效益是谋求经侦工作发展的重要举措。经侦情报信息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经侦工作的现实斗争和可持续发展。在全国经侦部门努力开创情报信息主导经侦工作新局面的今天,一切利于情报信息收集、整理、研判工作开展的途径,都应当被充分开发利用起来,并将效能发挥到最大化。经侦综合信息网就是这样一种有效途径。

经侦综合信息网是在公安网上搭建的信息平台,依托全国公安计算机网络,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经济案件受理、立案、侦查、破案等各个环节的网络化管理流程,实现情报信息的存储、分析、预警,实现与其他相关部门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但目前网络的建设缓慢,全国各级经侦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网络建设,采取措施改变现状,将网络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全国经侦综合信息网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公安网上开通经侦综合信息网的约有100余家,其中功能较多、信息量较大、更新速度较快的网站不到10%,其余90%的网站只有自己的主页,只能发布一些简单信息。

(一)网站功能单

一、内容匮乏。

纵观目前已开通的经侦综合信息网,总体上功能单一,大部分网站只有简单的文件发布功能,如简报、调研、案例分析等,信息有限,用户只能进行浏览,没有提供一些能真正为情报信息工作服务的功能和模块,在经侦参谋、服务两大职能上没有发挥应有的功效。

(二)信息量小、内容更新不及时,信息发布滞后。

信息量的大小决定着网站的质量,是网站的生命线,体现了网站的价值。一些综合信息网上的信息更新速度很慢,有的网站是几天更新一次,有的甚至是一个月才能更新几条内容。而发布的信息有的是几天前的,甚至是几周前发生的事,严重影响了信息的时效性。

(三)人力、财力配置不到位。

一些经侦部门虽然开通了综合信息网,但人力、财力不到位,负责网络维护、信息收集等工作的人均为兼职,缺少既懂侦查破案又具备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才,对网络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维护解决。许多单位也仅限于开通了信息网,而对后期的日常维护、信息添加以及扩大宣传等基本没有追加,有的甚至开通后就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四)知名度不高,点击率普遍较低。

绝大多数网站由于内容缺少新鲜感、实用性,而无吸引力,不但其他省市的经侦部门很少浏览,就是本省市的民警也很少使用,使经侦综合信息网处于一种可有可无,无人关注的尴尬境地。

二、经侦综合信息网在情报信息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经侦信息综合网是经侦部门克敌制胜、快速反应的前提和法宝。

由于经侦情报信息建设刚刚起步,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理念还有待进一步普及,大量宝贵的基础业务信息分散在民警个人手上,无法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开发利用,更谈不上现代化的整理、贮存、检索、研判、预警。经侦情报资料和网络信息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经侦部门的快速反应,影响了防控和打击效能的提高,造成经济犯罪案件难发现、难侦破,犯罪嫌疑人难抓捕等被动局面。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特别是按照科技强警的总体要求,情报信息已经贯穿于经侦工作的始终,建立高度灵敏、功能强大的综合信息网络,将更为有效地开发情报信息资源,提升情报信息价值,为侦查破案提供最基础、最详实的信息,据此侦查人员就可以掌握主动权,变被动为主动。

(二)经侦综合信息网的建设是情报导侦工作模式形成的有力保证。

目前,情报信息已呈现出无限性、客观性、再生性、新颖性、系统性、共享性等特点。加强经侦情报信息工作尤其是加强经侦综合信息网络建设已迫在眉睫,它是各级经侦部门深入分析研究经济犯罪规律特点、实施科学决策的需要;是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实现服务、参谋职能的需要;是建立打防体系、实行系统侦查的需要,是改变被动局面、缓解警力紧张、减少破案投入的有效手段;是建立由线索到人,由人到案的侦查工作思路的先决条件;是形成以情报信息工作为中心,情报信息工作指导侦查工作的侦查办案模式的有力保证。

(三)经侦综合信息网是综合情报信息体系的重要支撑。

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网络无疑成为综合情报信息体系的一个基础平台,网络的互通互联使情报信息能够快速地传递到基层一线,能够使情报信息实现跨省市、跨地区的交流。经侦情报信息通过专业系统进行分类、汇总、存储,使得能够登录网络的各个经侦部门方便地使用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可以说经侦综合信息网是情报信息的一条腿,缺少了他的支撑,将制约情报信息体系的整体发展。

三、经侦综合信息网应具有的功能

(一)应具有强大的信息采集功能。

在一线各部门和经侦职能部门建立起网络信息采集上报制度,通过对整个经侦工作的归纳整合,对采集的信息,按内容进行栏目分类,在网站后台建立数据库进行存储,以便日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使用查询及功能拓展。

(二)应具有快速便捷的检索功能。

实现经济案件受理、立案、侦查、破案等各个环节的网络化管理流程。

建立开放的警务信息应用体系。以案件性质、犯罪嫌疑人姓名等元素为线索,进行检索查询;以某一信息为条件,进行相关信息的综合关联查询,包括常住人口信息,机动车信息,出入境人员信息,手机归属地信息等,发挥网络的智能作用,挖掘信息并串的利用价值,提高办事效率,为侦查破案提供快速强大的决策依据,为形势分析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应具有完备的办公自动化功能。

以经侦邮局和经侦基础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为载体,实现绝大部分工作在网上运行,使每名民警拥有与自己工作相配的信息资源和信息通道,通过网络顺利完成文件的上传下达,从而能够更高效地应对繁忙的警务工作。建立符合公安电子政务标准的基础信息平台,其中的重点是信息发布平台,及多媒体演示平台,包括图片、文字、声音和视频等。对网上发布的正式文件,包括通知、简报等,应该以简洁的通用模版方式进行套用。套用后的文件应为正规文件文体格式,包括标准抬头、字体、字号以及电子印章,打印出来的文件标准、规范。

(四)应具有经济案件的研判预警功能。

在广泛搜集情报信息基础上,要切实加强对信息的分析、统计、研判,不断提高对预测型和动态型情报信息的分析研究水平,总结归纳出经济犯罪活动的特点、规律。真正实现关口前移、主动出击,达到控制在前、先期制敌,及时揭露、有效打击经济违法犯罪分子,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

(五)应具有网络宣传功能。

紧密结合破案打击工作,充分运用图片新闻、警方报道等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在公安网上积极报道经侦工作,弘扬经侦精神,宣传经侦形象。对于有代表性的经济犯罪,进行翔实及时的报道,以案释法,预防犯罪。

四、经侦综合信息网构建设想

(一)经侦综合信息网应以公安网为依托,在公安部二局的统领协调下,将全国各省市的网

站建设全面开展起来。具体到地市一级,做到内容详实,更新及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如犯罪嫌疑人情况、案件情况等信息收录其中,其他内容各网站自行添加,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逐步建设起以动态型情报信息为主导、以静态型信息系统为依托的联接全国各经侦部门覆盖社会面的全国公安经侦情报信息综合网络体系。

(二)充分实现网络预警功能。要真正实现对经济犯罪防得牢、控得住、打得及时的工作目标,彻底改变以往经侦部门在打击经济犯罪工作中被犯罪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

强化信息预警,发挥为党委政府决策的参谋职能。

信息主导、服务实战工作是新时期公安机关预防、控制犯罪的重大战略,在经侦情报信息网路的基础上建立高效运作的经济犯罪预警机制,不失为一项标本兼治的长效措施。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尤其是恶性、严重的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其作案的过程也总是有迹可寻的。因为经济犯罪案件的终结点是获得赃款,而赃款尤其是巨额的资金流转,总是会留下流转的痕迹,这些流转的痕迹必然是异常的。当预警机制的建设达到比较理想的程度时,异常信息一出现,与异常信息相关的公司、企业、银行及其相关人员,就会进入经济犯罪侦查机关情报部门的视线,侦查部门就能及时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动向,甚至及时通知出入境、边检部门,监控并扣押犯罪嫌疑人,及时破案。

(三)要注意培养专业化人才,普及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能力。要多渠道筹集科技经费,保障经侦综合信息网建设,通过持续不断地培养和投入,经侦信息化的效果一定能得到体现,经侦综合信息网对情报信息导侦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正如互联网经过多年的推行,已成为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一样,经侦综合信息网也应当成为经侦部门侦查办案不可缺少的重要武器。

(四)建立经济犯罪情报信息联络员制度,这样可以降低在甄别信息来源及可靠性方面所花费的时间。通过联络员来增强和提高外界同经侦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质量及效率,及时掌握信息来源,为今后的侦查工作赢得时机;在阵地控制方面对重点领域实行分级划块建设,针对不同层面的易诱发经济犯罪领域物建秘密力量,及时发现犯罪,获取证据,为侦破案件掌握先机。

第四篇:信息收集报告制度

信息收集、处理、反馈制度

为了进一步疏通信息渠道,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杜绝重要信息迟报、漏报现象发生,有效地为领导决策服务,确保农机中心稳定和安全。根据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此信息收集制度。

一、信息情报的重要信息 (一)需要立即报告的重要信息

1、闹事、闹事苗子。主要指内部发生、发现的非法游行集会、集体上访请愿,结伙打劫,打砸哄闹等事和预谋闹事线索;

3、重、特大恶性刑事案件。主要指内部和内部人员中发生和破获杀人、盗枪、持枪作案、劫车、架车杀人、绑架劫持人质、爆炸、投毒、纵火等恶性案件的预谋线索。

4、重大治安案件。主要指内部发生的和内部人员中发生和破获流氓聚纵或持械殴斗,起哄骚扰,围哄侮辱妇女案件。

5、重大治安事故。主要指内部发生的重大爆炸事故(指生产、科研性质的),重大火灾(指损失万元以上或人员死亡或受伤多人),有毒气体(物品),放射性物质、传染性菌种外溢、散发、丢失等可能给单位和人民群众带来严重危害的事故和挤伤、挤死人的重大治安事故。

6、重大自然灾害事故。主要指因暴雨、雷击、火灾等导致内部死伤多人,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事故。

(二)需要及时报告的信息

1、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国家安全活动谦疑线索。主要指内部发生、发现和查破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国家安全的信件、传单、标语、字句、大、小字报;非法组织、非法刊物;各种侦控对象的重要活动。

2、重大刑事案件。主要指内部、内部人员中发生的破获贩毒、重大走私、敲诈勒索、伪造货币、票证等案件以及发生和破获特大盗窃、诈骗(十万元以上)案件;强奸、抢劫案件。

3、治安事故和自然灾害事故。主要指爆炸(生产、科研性质的)、火灾、中毒、暴雨等造成内部人员伤亡和较大损失的事故。

4、重大泄密、失密、窃密事件。

5、监控对象和被审查对象自杀、逃跑、行凶事件。

(三)需要经常注意收集、报告的信息:

1、社会动态。主要指内部各阶层人士、各类视线内人员,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反映;内部出现的值得关注的动向热点。

2、治安动态。主要指内部发生的各类刑事治安案件,治安、自然灾害事故,可能危及内部治安的不良倾向;内部人员在社会上违法犯罪被政法机关处理的情况。

3、其他动态。主要指内部发生的失、泄密事件和出走、自杀、失踪、被拐卖等事件。

4、工作动态。主要指各级安全、保卫组织各个时期、各项工作贯彻落实的情况,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存在的问题和偏向;保卫干部遵纪守法、勤政廉政的情况和问题,呼声和要求。

二、情报信息报告的要求:

1、信息报告的基本要求是:灵敏、迅速、准确。凡属需要立即及时报告的信息,必须迅速报告,不得耽误。有些情况一时不太清楚的,应先做初步报告,核实清楚后再详细报告;有的不仅要报告情况,而且要报告已采取或准备采取的措施;有的不仅要报目前的情况,还要注意续报。

2、增强信息意识,自觉做好情报信息的收集、传递工作。按照公秘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公开管理渠道收集、分析、研究信息,更好地发挥辅助、支援秘密渠道作用。

3、落实工作责任。凡在工作中发现需要立即报告的重要信息,都要立即报告领导、安全、公安有关机关,在工作中得悉和接到报告、反映后,立即报告领导和有关机关,并做好各种情报信息的记录。

4、拓宽渠道,加强秘密力量的建设。要积极开拓信息渠道,摸索、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推动信息工作的开展

5、做好值班工作,充分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妥善处理各种闹事事件。

6、提高快速反应和临时处置能力,要防止非政治性问题演变成政治性问题,防止内部问题发展成社会问题,防止社会上的问题引发本中心的问题。一旦发生闹事苗头或事件,严格按中心《预防突发事件预案》执行。要注意区别性质、判明情况,明确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和采取的措施,严格依法办事,讲究策略方法,协助有关方面做好疏导工作,防止事态扩大蔓延,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平息在内部、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奖惩

1、情报信息工作列入年终总结批评比先进的重要内容,评为先进的上报中心给予奖励。

2、凡违反情报信息报告制度,玩忽职守,不负责任、迟报、漏报、误报重要信息,造成上级机关未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准确指定决策或组织只户失误,导致重大事件失控、事态扩大,耽误事件、案件处理、查报工作的时机,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视情况分别给予批评及行政、撤职等处分。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篇:药学信息收集与利用

摘要:药学是信息密集型专业,药学信息涵盖了药学各个学科、各个专业领域的内容。通过药学信息收集并应用药学信息,可以提高药学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为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及监督管理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药学信息;收集;利用

目前, 因特网( Internet) 正以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入侵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使人类社会逐渐信息化。在未来信息社会里, 信息化程度将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标志。

上一篇:体育骨干教师教学反思下一篇:台湾自由行手续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