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管理会计作业

2022-06-26

第一篇:电大管理会计作业

电大税务会计作业(四)

税务会计作业

(四)

一、单项选择题

1.地处某建制镇的一家加工企业为城区酿酒厂加工一批白酒,白酒应纳城建税的纳税地点为(C)

A酿酒厂所在地B酿酒厂注册地

C加工厂所在地D双方协商

2.某纳税人本年以自产液体盐50000吨和外购液体盐10000吨(每吨已缴纳资源税5元)加工固体盐12000吨对外销售,取得销售收入600万元,已知固体盐税额为每吨30元,该纳税人本年应纳资源税( D)

A36万元B61万元C25万元D31万元

3.某大型企业,其生产用房原值为9000万元,还建有一座内部医院、一个幼儿园、一个商店,房产原值分别为300万元、150万元、200万元。当地规定允许减除房产原值的25%,其应缴纳的房产税是(B)

A81万元B82.8万元C86.85万元D110.4万元

4.在下列情况中,( D)不能免征土地增值税。

A 因城市规划的需要而搬迁,由纳税人自行转让房地产

B国有企业在清产核资时对房地产进行重新评估的增值额

C房屋所有人将自己拥有的房屋无偿赠与福利院

D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后进行房屋开发建造并出售

5.甲、乙双方交换自有房屋,甲的房屋评估价为10万元,乙的房屋评估价为15万元,在交换时由甲方另外支付乙方5万元现金作为补偿,则应由(A)缴纳契税。

A甲方B乙方C双方均缴纳D双方均不缴纳

6.某汽车生产企业为购买设备,与银行签订1500万元的借款合同,后改签为融资租赁合同,租赁费为800万元,该企业应交纳印花税为( B)

A750元B1150元C8750元D7500元

7.按规定纳税人新购置的车船,从(B)起发生纳税义务。B

A使用之日B购置使用的当月C使用的次日D购置使用的次月

8.耕地占用税计税依据的原则是(D)

A 批准占用耕地面积B 实际占用耕地面积

C实际使用土地面积D 批准占用与实际占用孰大

9.生产企业货物出口后,在办理增值税申报后,应于每月(B)前再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免、抵、退”税。

A 10日B 15日C 20日D 30日

10.出口退税应先办理出口退税登记,在批准之日起( A)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退税登记证》

A 30日B 60日C 1年D无限制

二、多项选择题

1.对下列权利许可证照征收印花税(ABCD)A产权证B工商营业执照C商标注册证

D土地使用证E驾驶证

2.印花税的征税范围包括(ABCDE)

A经济合同或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B产权转移书据

C营业账簿D权利、许可证照

E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3.下列属于计入“管理费用”账户的税费有( ABCD)

A城镇土地使用税B房产税C车船税D印花税E消费税

4.我国出口退税包括(AB)

A增值税B消费税C营业税D关税E城建税及教育费

附加

5耕地包括(ABCDE)

A种植农作物土地B鱼塘C园地D菜地E农业用地建房

三、判断题

1.耕地占用税是一次性征收。(√)

2.耕地占用税以纳税人批准占用耕地面积与实际占用耕地面积孰大原则确定,实行从量定

额征收。( √)

3.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实际占用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实行从量定额征收。(√)

4.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额累进税率。(×)

5.车船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核发证书所载日期的当日。(×)

6.房产税计可以从价计征也可以从租计征,由纳税人自行决定。(×)

7.契税由承受人为纳税人。(√)

8.纳税人应自购买日、进口日、受赠、获奖等取得之日起,60天内申报车辆购置税。√()

9.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缴纳的“三税”不征收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

10.海关对进口产品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不征收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11.对出口产品退还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同时退还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

12.开采原油过程中用于加热、修井的原油免交资源税。√

13.国外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在国内使用时,不属于印花税的征税范围。×()

14.契税的征税范围限于对转移土地、房屋权属而订立的契约,不包括房屋的赠与或交换。×

()

15.某煤矿本月销售原煤100吨,销售洗煤80吨,应按100吨原煤计征资源税,按80吨洗

煤计征增值税 。×()

四、简答题

1.简述耕地占用税与土地使用税的区别。

主要区别体现在二者调节作用的侧重点不同。

⑴从征税范围上,耕地占用税包括全国范围内建房和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耕地;土

地使用税主要包括城市和县镇范围内使用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土地。

⑵从征收时间上,耕地占用税是在发生占用耕地行为时一次性征收,以后不再征收;土地使

用税是对使用土地时年年连续征收。

⑶从税率设计上,耕地占用税以县为单位,人均耕地少的地区税率高,人均耕地多的地区税

率低;土地使用税是按照城市大小,大城市税率高,小城市税率低。

2.简述出口货物增值税“免、抵、退”计算方法。

在实行“免、抵、退”计算方法中,“免”税是指对出口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

的增值税;“抵”税是指用应退还出口货物的已纳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

指应抵顶的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抵顶完,经税务机关批准,对未抵顶完的税额部分根据情

况予以退税。其计算程序及步骤如下:

1.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 上期期末留抵当期内销

_ ( 当期进 _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 当期应 货物的销税额 =纳税额 项税额 项税额 免征和抵扣税额

其中:

(1)

当期免抵 当期出口 外汇人民

退税不得= 货物离岸× 币牌价 × ( 出口货物_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不得

免征和抵价 征税率 退税率 免征和抵扣税额

扣税额 抵减额

(2)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

口货物退税率)

(3)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口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

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货物到

件的组成计税价格 岸价=+税和消费税 海关实征关

(如果当期没有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前述公式中的免税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

减额,以及后面公式中的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就不用计算)

2. 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出口货物

税额 离岸价=×币牌价×退税率-额抵减额 外汇人民出口货物免抵退税

其中: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出口货物退税率

3. 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1)如果当期应纳税额计算结果为正数,且其应纳税额≥当期应抵扣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0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如果当期应纳税额计算结果为负数,且其应纳税额绝对值≤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应纳税额(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3)如果当期应纳税额计算结果为负数,且其应纳税额绝对值>当期免抵退税额,则: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五、计算题

1.某油田3月份生产原油12万吨,单位税额12元/吨,其中对外销售10万吨,用于自办油

厂加工1万吨,用于生产过程中加热修井的原油1万吨。当月在采油过程中还回收伴生天然

气1.5千万立方米,单位税额8元/千立方米,实际销售量为1千万立方米,试计算该油田三月

份应纳资源税税额。

应纳资源税额=12×(100000+10000)+8×10000

=140(万元)

2.某外贸出口企业,本月库存商品明细账反映货物进销存情况如下:期初结存2000公斤,

金额6000元,本期购进21000公斤,金额63300元;本期出口10000公斤,本期非出口销

售1100公斤,金额3300元,试计算货物出口退税额。

出口货物加权平均进价=(期初结存额+本期收入额—本期非销售付出额)

÷(期初结存量+本期收入量—本期非销售付出量)

=(6000+63300—3300)÷(2000+21000—1100)= 3.01(元/公斤)

应退税额=出口货物数量×加权平均进价×退税率

=10000×3.01×9%

=2709(元)

六、业务题

某生产企业,2008年第三季度6月份报关出口货物离岸价(FOB)50万美元,内销货物350

万元人民币,购进原材料、零配件等全部进项税额116万元人民币。假定美元与人民币汇价

均为1:7.3,以上货物销售额均为不含税价格,增值税税率为17%,出口退税率为13%,

按“免、抵、退”办法计算该企业2008年第三季度应纳(退)增值税。2008年第三季度

(1)免征出口货物增值税

(2)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50 ×7.3×(17%-13%)

=14.6(万元)

会计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出口不退税差额146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46000

(3)当期应纳税额=350×17%-(116-14.6)-0

=59.5-101.4-0

=-41.9(万元)

(4)当期应纳税额计算结果为负数,且其绝对值≤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退税额= 50×7.3×13%

=47.45(万元)

-41.9的绝对值<47.45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应纳税额(期末留抵税额)

=41.9(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47.45-41.9

=5.55(万元)

当期应纳税额小于当期应抵扣税额,其中用当期出口货物应退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当期应纳税额为5.55万元,余额41.9万元,为当期应退出口货物增值税税额。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419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55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第二篇:电大城市管理学作业

城市管理学作业1 1.“城市病”表现及其治理

2.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的特点、弊端及如何进行改革 3.非政府组织如何参与城市管理

考核形式及要求:从以上3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提交字数不低于500字的讨论提纲,提纲需要包括以下内容:个人的讨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的提纲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评分标准:

优秀的标准(100>X≥90)

能够准确地说明讨论题目的内涵,逻辑严密,有一定的创新性;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观点。

良好的标准(90>X≥80)

能够准确地说明讨论题目中的某个方面的内容,比较准确地说明另外一个方面的内容:逻辑清晰,有某些独立见解;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证明观点。

中等的标准(80>x≥70】

能够比较准确说明讨论题目,逻辑较清晰,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说明观点。

及格的标准(70>X≥60)

能够比较准确说明讨论题目中的一个方面的内容,逻辑不严密、不完整,自己的见解不多:联系实际的例子不十分恰当。

不及格的标准(X<60) 不能够说明讨论题目的内容,逻辑混乱;联系实际的例子不对题。

零分

一、个人的讨论提纲(30分)

提交的个人提纲字数不低于350字。

二、联系实际的例子(30分)

允许粘贴打印稿,或者粘贴裁减的报纸与杂志。

三、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40分)

字数不低于500字。

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的特点、弊端及如何进行改革

特点:

1、经济管理职能广泛而突出;

2、对其负责的事务管理控制程度高;

3、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服务职能较弱;

4、独立性的职权较少;

5、职权与职责相脱节。 弊端:

从市政职能的主体来看,体制上过度集权。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长期以来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从政府与社会、与市场的关系来看,政府管得过多、过细,政企不分,政社不分,城市政府自然也不例外;从纵向关系来看,中央集权过多,上级政府集权过多,城市政府缺少独立自主权。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不断推进,这种状况逐渐有所好转,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市政职能的范围和重心来看,职能界定不合理、不科学。从政府与社会、与市场的关系来看,政府职能范围过大,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了的事,如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一些该管的事务则未管好或没有管,如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等;从纵向关系看,城市政府与上级政府、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事权即职能范围缺乏科学、合理的划分。从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来看,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以多层次行政系统的“条块”和指令性的计划来管理城市事务,管理企业经营,而不是采用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和行政的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改革:

我国经济体制方面的转轨性改革,要求市政职能要有相应的巨大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经过了由直接向间接、由微观向宏观、由计划向市场的职能转变之后,进一步地把间接管理具体化,宏观职能与微观职能相结合,市场规制职能与城市服务职能相融合,仍然是市政管理的重要任务。过去我们注重管制职能而忽视服务职能,现在应当重视服务职能而较少地运用管制职能。具体的转变任务和步骤主要是:

(一)实行市政职能的分解,就是对原有市政职能进行具体分解,划分出哪些职能是应取消的,哪些需要继续保留,哪些是要下放或转移的,哪些是需要充实加强的。通过职能分解,确定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工作程序、行政运行机制以及任职资格和条件,将职能具体化,理顺内部和外部的工作关系,从而为落实人员与编制提供科学的依据。这是实现市政职能转变的第一步。

(二)加强市政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市政管理是法治管理,各种市政决策都要依据法律。为此,必须首先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对机构的设立、机构编制都要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在依法的基础上,做到政务公开,提高管理的透明度,使各种违法事件都能受到法律制裁。逐渐形成以法治政、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市政职能运行状态。

(三)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在对市政管理职能进行分解的基础上,要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1)同一类业务由一个部门集中管理,减少中间交叉扯皮的情况,提高办事效率;(2)必须由几个部门共同管理的业务要分清主辅关系,明确业务接口;(3)进行综合管理,对一些长期扯皮、难以划清的业务归并到一个部门,以减少部门之间的摩擦,从而提高市政管理的效率性。

(四)加强市政职能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训练,市政职能岗位人员必须符合市政工作要求。市政管理人事部门要经常考核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对不合格者及时撤换,以保证市政工作的效率性,优良地实现市政公共服务的各项基本职能。

(五)转变市政管理手段,市政管理手段要从过去单纯的计划手段、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特别是重视公共政策的使用。在法律前提下,使用稳健和灵活的公共政策,往往会取得比较理想的管理效果。因此,加强公共政策的设计工作和其实施的管理艺术,是现代市政管理手段建设和我国市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城市管理学作业2 1.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

2.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 3.试论科学发展观与城市政府职能转变 4.试论以人为本与城市社区管理

5.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 考核形式及要求:从上述题目中选择其一,撰写一篇不低于2000字的论文。

评分标准:

优秀的标准(100>X≥90)

论文能够熟练地运用科学发展观论述我国的城市管理问题,论文论述清晰,逻辑严密;表达准确流畅;有一定的创造性、新见解。

良好的标准(90>X≥80)

论文能较熟练地运用科学发展观论述我国的城市管理问题,论文论述清晰;表达通顺;有某些独立见解。

中等的标准(80>X≥70)

论文能较好地运用科学发展观论述我国的城市管理问题,论文观点基本正确,论述较清晰;文字通顺: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

及格的标准(70>X≥60)

论文观点、内容论述等主要方面尚符合要求;论说基本清楚但不严密、不完整;能够联系实际进行说明,但联系实际不充分。论文中自己的见解不多。

不及格的标准(X<60) 论文论述不能成立或有重大毛病;内容空乏,结构混乱,文字表达不清,文题不符或文理不通:没有联系实际进行说明。

零分

提交的论文属于抄袭的。

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

做为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应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做到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法为民,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利益观。在城市管理中,要从城市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来综合管理城市,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入手,改革管理体制,拓宽管理模式,在硬件上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资,全面促进整个城市形象实现质性的飞跃。

所谓的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导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论武器,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城市管理的工作产生根本性、全面性的影响。因此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城市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和本质

以人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五个统筹”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城市管理的全部内容,在城市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严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做到立党为公、执法为民,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要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尊重劳动者的生活和生存权利,保障他们享有的自由。作为执法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权利观,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不能置群众的生存发展而不顾,不考虑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乱收费、乱罚款。城管部门面对着社会的各个阶层,特别是一大批失业下岗人员,当前城市经济落后,工矿企业破产倒闭,为了谋生计,有的占道为市,有的流动经营,严重影响城市的市容环境卫生,影响了城市招商形象,面对这柄双刃剑,城管部门一方面坚持文明执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规范法律程序,实行柔情操作。对极少数家庭特别困难的,帮助其办理最低生活保障,为其解决后顾之忧;二是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兴办市场,并以最低的市价让经营户入场,这样既盘活了经济,减少了占道经营,同时减少了城管工作的矛盾,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达到了共赢的效果。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更是城管工作坚持的根本原则。

二、加强城市管理,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 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的人文工程,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加速器和助力剂,它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当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不断丰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的基础条件下,坚持城市管理科学发展就是坚持走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之路,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004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行政处罚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解决多头执法和乱罚款问题。2002年,国务院就如何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出台了国发2002<17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它为城市管理明确了科学的发展观。它的范围主要包括: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强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和设施;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处罚权;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部分行政处罚权;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无照商贩的行政处罚权;公安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城市道路行为的行政处罚权。随后2003年2月日,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联合下发了中编办发2003< 4 >号文件《关于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目前全国已有许多县、市、区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这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步伐。城市管理要跟进,城市经济要发展,必须走综合执法之路,这样才能杜绝多头执法、重复收费,才能彻底改善城市经济环境

三、加强城市管理,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统筹兼顾。经济社会是物质基础,是上层建筑,城市管理是建立在经济社会的基础上,城市管理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影响着城市管理的进程,两者如何做到有机结合,予认为必须在城市管理工作上一是不能贪大求远,要密切结合城市市经济的实际情况,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建城区格局、行政区划分、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需要来综合平衡,不能凭一时长官意识,脱离当前实际,乱审批、乱规划、滥圈地,造成城市配套不合理,城市建设无规模;二是要尽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功能的利用率,对破损路实行完全修复,整修断头路,完善主路、主干道的路坎、路坡、路肩建设,对示范街实行分段的彩板铺装,对园林花草树木实行整枝修剪,以共同达到整齐划一,对主干道花带进行拆除,对人行道实行重新均匀划分,解决人行道东高西低,南宽北窄的问题。" 城市管理是一门科学,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我们实际的工作,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才能不断掌握城管工作的精髓和实质,才能实现城管工作质的飞跃。

城市管理学作业3 结合所学城市管理学某一方面的理论,写一篇课程学习总结,题目如下 1.突发事件管理理论学习体会 2.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学习体会 3.城乡一体化理论学习体会 4.城市社区自治理论学习体会 5.城市环境管理理论学习体会 6.城市成长理论学习体会 7.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理论学习体会 8.循环经济理论学习体会

考核形式及要求:撰写一篇字数不低于1500字的课程学习总结。

城乡一体化理论学习体会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的系统最优的状态。此时的城乡系统是资源配置合理,城乡共享现代文明的“自然—空间—人类”系统。城乡一体化亦表示达到这一状态城乡关系日益优化的过程。城乡一体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最高表征。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根据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经验,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城市文明基本上固定在城市里,农村远离城市文明;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城市文明开始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城市文明普及率呈加速增长趋势;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可能达到70%左右;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将接近或达到10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工业为农业农村提供发展资金,只有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了,才能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条件,才能为反哺农业、带动农村提供经济基础。因此我们仍然必须强调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推进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协同共生。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将是长期并存的任务。 在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现实条件下,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将更加突出。

1、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需要,尽管我国城乡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典型的二元结构仍然存在。要从传统的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二元结构束缚。随着二元结构的转换,城乡间的要素流动和商品交换就构成了城乡间最重要的联系机制。因此,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战略作为城市—乡村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

2、“分久必合”——城乡复合系统发展的需要,城市离不开乡村,乡村也离不开城市。城市和乡村本为“一家”,只是随着社会分工及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才逐渐从空间上分离,并由此产生了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一系列的差别。在城乡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的,都要求其他系统的配合与支持。因此,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和乡村,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为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证城乡间的顺利贯通。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人口与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是我国城市化和农村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在。我国目前有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财富,又是城乡进一步发展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剩余劳动力不可能全部涌入城市,也不可能全部滞留农村。要保持城乡这一复杂巨系统的高效率运转,必须要强调和重视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及外部系统间要素的自由、合理流动。解决农村剩余人口问题,必须要从城乡两方面统筹考虑,重在疏导和分流。

我国现阶段,城乡一体化建设有着深刻的内涵。它要求统一城乡规划,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农村与城市一样共享现代文明,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产业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促进农村的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通过统筹城乡两个文明建设和空间布局一体化,促进农村的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通过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管理民主、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这样,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可以在城乡一体化的形式上,逐步建立起以工补农、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要点

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有人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完全消灭城乡

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两大系统发展的一种社会、经济、生态过程,同时又是这一过程的战略目标。

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市场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也是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的有利渠道。城乡经济要素的流动,是二元结构转换、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

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从人本主义角度讲,人们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其自身各方面需要服务的,城乡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与自然在协调基础上的自我发展。

城市管理学作业4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每题2分,共10分)

1.一般认为,市政管理的主体是城市政府,也包含一定的城市公共团体、组织和市民,这是由市政公共管理的性质所决定的。

2.财政补贴是政府转移性支出的一种形式。 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4.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第一原则是迅速地阻绝传染,将可能发生的危机尽可能缩小。 5.城市成长管理主要是针对城市空间规模扩展的控制和管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城市行政区划体制的内容包括(ABCD )。 A.市的行政地位 B.市的设置模式 c.市的下级行政建制 D.设市的标准

2.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ABCD )城市。 A.银行信赖的 B.治理和管理良好的 c.适于居住的 D.有竞争力的

3.依据一座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可以将城市划分为(ABD )。 A.稳定型 B.衰退型 C.波动型 D.增长型

4.世界上第一批城市诞生在( D ),是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在早期阶级社会技术和经济很不发达的基础上形成的。

A.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 B.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 c.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 D.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 5.( D )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A.规模经济 B.集约经济 c.成长经济 D.循环经济 6.截至2004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D )以上。 A.37% B.38% C.39% D-40% 7.( B )系统是突发性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A.信息 B.决策 C.执行 D.保障 ,

8.根据沟通和运行的渠道的不同,区域协调问题可以分为(AB )。 A.政府协调 B.民间协调 C.外部协调 D.内部协调 9.近代城市规划始于( A)。 A.法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10根据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 )。 A.政府赤字问题 B.政府的行为动机 c.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 D.政府的低效率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运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四、简答题(每题12分,共36分) l.市政管理体制的内容是什么?

答:

1、市建制体制;

2、市政府构成体制;

3、市行政管理体制;

4、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2.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答:

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

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3.形成城中村的原因是什么

答:

1、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2、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3、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

4、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五、论述题(24分)

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我国城市战略管理的重点。 答: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 所谓“绿色GDP”,就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

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GDP”、“人文GDP”和“绿色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2.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反应能力 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信息敏捷。依托快捷、准确、畅通的信息来源和上传下达渠道,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高效的筛选,保证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取精练实用的信息。就此,正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城市,(数字城市即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遥测、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数字城市具备将城市地理、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进行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技术不但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具备成为信息敏捷交换和交流的平台。

人员敏捷。有灵活、干练、反应迅速的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要做到能上能下,人尽其才,能够准确快速应对环境变化。

制度敏捷。在一定原则框架内,保留政策的适度弹性,以便在实施中能够因地因时制宜;必要时要及时调整修订现行政策制度,确保城市发展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 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能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的涵义是: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这种发展战略观对于我国现状资源和能源短缺十分突出的大多数城市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 4.重视突发事件管理 应该认识到,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一般来说,危机管理在管理层次上高于日常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层次。危机管理计划不是独立的,它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也必须与国家、地区和部门的危机管理体系相适应。当然,就我国来说,在制定危机管理计划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系统,这也是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5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案例----建设“三个北京”。

为了积极应对新阶段出现的新形势,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三个北京”的战略任务,强调要努力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人文北京、科学北京、绿色北京”。

第三篇:电大管理案例分析作业4

A、 富士康工会形同虚设,程序不合法:

富士康工会联合会虽然在2007年底由深圳市总工会破除重重阻力,强力推进下成立了,但是工会会员所占全体员工比例过少,没有得到全体员工的广泛支持和认可,没有按工会法的组织程序进行选举。加之工会因经费问题,受制于富士康管理层,目前工会基本没有任何能够替员工维权的功能,充其量也只是公司的一个后勤部门,日常工作重点是帮员工买火车票等诸如此类。员工有困难从不向工会反映和求助,工会形同虚设。由此,依据中华人民工会法,富士康违反工会法有关规定,没有按期缴纳工会费,没有为工会维权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

B、 富士康保安部属非法组织,没有执证上岗,存在非法打骂和限制人身自由等违法行为:

富士康公司的保安部(内称环安课)共有保安多达千名以上。根椐《深圳市保安服务管理条例》规定,保安组织必须到公安机关报批,经批准后方可成立。而保安上岗前要经过培训并通过市级公安机关考试,将指纹等人体生物信息录入信息库,才能发给保安员证。保安人员应持公安机关所发保安资格证方可上岗。保安员为履行职责可以进行查验有关证件、登记、巡逻和守护等活动,但不得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搜查他人身体。富士康保安大部分没有保安证,在执勤中经常打骂员工,明显属非法保安组织,应依法给予取缔。

C、 富士康违反劳动法,存在超时加班现象:

按照我国现行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一般应实行每日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四十小时的标准工时制度。因工作性质或者生产特点的限制,不能实行以上工时制度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但必须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并且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同时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据富士康员工反映,每月加班约在60至100小时,严重违反劳动法规定。无论员工是否自愿,或者是“被自愿”(即变相安排加班),均不得超时加班。而富士康作为一个知名大企业,不从员工的身心健康考虑,只顾自已资方利益,完全不管劳工死活,必须要检讨和改正。

D、 富士康与新进员工签订霸王条款,变相限制员工:

富士康与员工签订不利于员工方面的霸王条款,以此限制员工自由,比如《自愿加班切结书》、《新干班专项培训协议》等。员工在显失公平的情况之下所“自愿”签署,这些所谓的自愿协议,就像珈锁一样套在员工头上,使员工无法也无力去摆脱,弄得身心俱疲。

E、 富士康公司没有建立系统有效的沟通:

富士康公司虽然在员工跳楼事件后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设立了员工关爱电话,心理发泄室,心理辅导员等,但是,这些都是应急之作,在平时并没有建立起系统和有效的沟通。或者虽设有沟通渠道,但员工没有信任感,并不使用这样的渠道来进行沟通。致使员工有很多积怨而无法疏通,日积月累,终于暴发。除公司与雇员之间沟通无效外,员工与员工之间,也无良好沟通,人情冷淡。

要组织专家组深入调研,不回避矛盾,直接告诉广大员工公司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请员工给予理解,给予时间和机会整改。要直接告诉那些倍感压力的员工,有问题可以向高管反映,有畅通无阻的渠道,用正确的办法来解决现实问题。

加强心理工作阵营:富士康应该尽快竭力将心理健康宣传、辅导、咨询、治疗工作在员工中全面展开,尽量让广大员工具有相对稳定的社会适应心理。

最后,要关注人们的心理世界。经济发展,但不能人情淡漠。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有责任去帮助身边的人;当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给予关心,应该成为人们的共识。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对员工的归宿感。多搞一个文化娱乐项目,如放电影,开放舞厅竺,让员工感到快乐

管理人员应有监查员工心理状态的责任,发现问题,及时干预。以人为本,对个案可以用放假等方式来对待。

F、 富士康管理人员管理方法粗暴:

富士康实行台湾半军事化管理,管理方法粗暴,经常发生管理人员打骂员工现象。底层员工对管理层有着较大的仇恨和怨气,最终将这些怨气转化为对公司的仇恨。目前在富士康工作的员工绝大部分是从袋子时代或者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员工,这一代员工最大的特点是权利意识的增强。这就是说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已经出现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富士康还是继续使用原来的规范、制度,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引发了更多更尖锐的冲突与矛盾。新的阶层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权利与尊严,不惜用生命来捍卫,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新的阶层在这个博弈中力量的弱小,他们不具备实力与传统的力量相抗衡,这是时代发展过程中一个很正常的过程,也是时代的悲哀,我们不能够及时的发现新时代的到来和及时的创造适应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要把员工当人看,当人力资源来看,不要视为简单的机器。管理上一定要以人为本。如:减少工作时间,增加假期,缩短工期,让员工有释放不良情绪的机会。

G、 富士康等级森严,管理上对底层员工人格上存在歧视现象:

富士康的各级管理人员等级森严,台干就比大陆管理人员高人一等,而管理人员又比普工又高一等,同样一个级别的,不仅在工资薪酬上高出许多,而且在人格上好像高人一等,管理人员人员可以随意扣罚员工的绩效奖金。

H、 富士康法定工作时间工资偏低,与世界五百强的高大形象产生反差:

富士康公司一直将深圳当地出台的最低工资标准作为自已雇员的最高工资,虽然富士康薪资没有违反当地劳动法规,但是,这完全与自已这个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高大形象形成巨大的反差,员工如果不靠加班,工资在深圳这个高消费的大城市里还不够养活自已。

I、 富士康人员流失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归属感缺乏:

富士康公司平均每月要流失员工几万人(近三月每月在五万人以上),这也正是其新闻发言人鼓吹的:“我们不是血汗工厂,如果是,为什么每天会有这么多人排着队要进厂。”这句话的背后,暴露出富士康公司同样每天都有人排着队离开。据悉,在以前入职富士康需要持有高中或中专学历方能,而目前只要有个身份证即可,无需学历。因为流失率太高,人力严重不足,导致生产线上的人均劳动强度比以前增大。据大部分离职员工表示,在富士康工作感觉就象是一个机器,就是流水线上,单调枯燥的动作要反复不停的重复着,有时候下班以后睡觉了,做梦时都感觉自已的手还在拧着锣丝。许多富士康人都有要“逃离富士康”的想法,说明富士康的凝聚力缺乏,归属感缺乏。

富士康的四大公关挑战

增进与各大媒体的沟通,举行记者招待会,就相关事项和今后工作作详细说明,赢得媒体认同,并在各大媒体上对员工,不仅是这家公司的员工进行正面辅导。

一、富士康的公关意识、能力与企业实力不匹配。

第二、富士康在公众中已经形成了负面的刻板印象。

三、富士康企业中存在伤害企业形象的硬伤。有特别传统的台湾企业的痕迹:即重视伙伴,不重视伙计。、富士康中两岸员工的对立,台干地位高于陆干,甚至开辟所谓台干专用通道的事实无不冲撞着公众的对于平等尊重的价值观,而保安制度严密下造成的保安姿势高人一等而歧视他人则加剧着企业的对立。

第四、富士康没有注意利用正面事件改善企业形象。富士康包员工吃住,还有保险,富士康也在努力完善包括带薪休假、患病亲属慰问、员工宣泄室等一系列员工关怀措施。汶川地震中捐款6000万,玉树地震中捐款三千万。只是这些事例因为富士康应对公共关系能力的缺乏,没有为企业正面形象的树立发挥出有效的积极作用。 富士康应当转变公关思路

对此,富士康不能认为是媒体不公或公众不解。因为人们对于企业的要求和期待是和企业的实力、地位成正比。富士康不妨以“九连跳”为契机,改进管理不足,也认真分析企业不断遭受负面新闻的原因,从企业思维到企业执行,重视公共关系,从一下方面入手,提高公关能力。

首先,与媒体、公众建立长期、有效、灵活的沟通平台。富士康可以定期与媒体沟通相关讯息,增加企业与媒体、公众联系的频率,对媒体由被动应对改为主动联络,更开放,更透明的面对公众。

其次,提高应对媒体,维护公共关系的技巧。富士康在许多突发事件发生后对于媒体的响应速度越来越及时,但因为技巧的欠缺往往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富士康还应有更完善的公共关系预警和回应机制,改变单纯依靠新闻发言人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单兵作战方式,以更丰富、完善的信息和更技巧的传播争取媒体和公众。

第四篇:电大中级财务会计二作业

电大中级财务会计二作业 一) 单选题

1.商业汇票的付款期由交易双方商定,但最长不能超过( B) A.2个月 B.6个月C.9个月 D.12个月

2.公司制企业可按照净利润的(B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A.17% B.10%C.25% D.50% 3.企业管理部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应借记的账户是(A )A.管理费用 B.累计折旧C.制造费用 D.生产成本

4.下列选项中属于管理费用核算的是(B )A.广告费 B.咨询费C.利息支出 D.销售商品的运输费 5.带息应付票据的利息支出应计入(A )。

A.财务费用

B.管理费用C.营业费用

D.制造费用

(二)名词解释

1、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是指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发生的债务。这是买卖双方在购销活动中由于取得物资与支付贷款在时间上不一致而产生的负债。

2、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是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按照“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非货币性福利"、"其它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3、长期借款长期借款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的各项借款。

4、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应享的剩余利益。即一个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所拥有或可控制的具有未来经济利益资源的净额。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债务重组?答:债务重组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 债务重组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以资产清偿债务:就是指债务人转让其资产给债权人以清偿债务的债务重组方式,通常用于偿债的资产主要有现金,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等 2.债务转为资本:就是指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同时债权人将债权转为股权的方式 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是指修改不包括上述两种情形在内的债务条件进行的重组方式,如减少债务本金、降低利率,免去应付未付的利息等 4.第四种方式就是上述三种方式的组合,比如将一部分债务用资产清偿,另一部分转为资本

2、什么是期间费用?它包括哪些内容?答: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 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四)业务题1.企业从某银行借入50000元、年利率为6%、期限为6个月的临时借款。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短期借款 50000 2.企业收到甲公司以货币资金出资100万元,款项已收妥入账。乙公司以一套全新设备出资,价款80万元,丙公司以一项专有技术出资,价值120万元。借:银行存款 1000000 固定资产 800000 无形资产 1200000 贷:实收资本-甲公司 1000000 -乙公司 800000 -丙公司 1200000 3.企业按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50000元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1500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150000 4.企业销售产品一批,货款30000元,增值税额5100元,收到转账支票一张。借:银行存款 35100 贷:主营业业务收入 3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0 5.月末,企业将本月发生的管理费用18000元转入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 18000 贷:管理费用 18000

1、预收货款不多的企业,可不

(一)单选题单设“预收货款”账户,若发生预收货款业务,其核算账户应为( B)。A.应付账款

B.应收账款C.其他应付款

D.其他应收款

2、企业发生的下列各项费用中,应作为营业费用列支的是(B )。

A.业务招待费

B.广告费C.金融机构手续费

D.无形资产摊销费

3、企业现有注册资本2 000万元,法定盈余公积余额1 000万元,则可用于转增企业资本的数额为( C )。A.200万元

B.400万元C.500万元

D.1 000万元

4、带息应付票据的利息支出应计入( A )。

A.财务费用

B.管理费用C.营业费用

D.制造费用

5、如果一张票据的出票日期为9月28日,期限60天,则其到期日为(A )。 A.11月27日

B.11月28日C.11月29日

D.11月30日

(二)名词解释

1、应付账款是指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发生的债务。这是买卖双方在购销活动中由于取得物资与支付贷款在时间上不一致而产生的负债。

2、或有负债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或有负债是指其最终结果如何目前尚难确定,须视某种事项是否发生而定的债务。它是由于过去的某种约定,承诺或某些情况而引起的,其结果尚难确定,可能是要企业负责偿还的真正债务,也可能不构成企业的债务。因此,或有负债只是一种潜在的债务,并不是企业目前真正的负债。

3、应付票据是指企业在商品购销活动和对工程价款进行结算因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而发生的,由出票人出票,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票据的持票人,它包括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应付票据按是否带息分为带息应付票据和不带息应付票据两种。

4、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它是企业注册登记的法定资本总额的来源,它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

(三)业务题

1、结转本月职工工资80000元:其中,生产工人工资6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10000元;厂部管理人员工资7000元;销售人员工资3000元。借:生产成本

60000

制造费用

10000管理费用

7000销售费用 3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

80000

2、用银行存款50000元偿还前欠货款。借:应付账款 5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3、企业发行债券,面值100000元,发行价120000元。借:银行存款 220000贷:应付债券—面值 10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120000

4、从银行借入3年期借款500000元存入银行。借: 银行存款 500000

贷:长期借款 500000

5、企业将盈余公积40000元转增资本。借:盈余公积 40000贷:实收资本 40000 中级财务会计二作业

(三)

一、单选题1.按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购货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收入应( D)。 A.增加购货成本

B.冲减购货成本C.增加财务费用

D.冲减财务费用 2.带息应付票据的利息支出应计入(A)。

A.财务费用

B.管理费用 C.营业费用

D.制造费用 3.下列选项中属于管理费用核算的是(B )

A.广告费 B.咨询费 C.利息支出 D.销售商品的运输费 4.下列属于期间费用的是(A)

A.管理费用 B.制造费用 C .生产费用 D.出差费用

5.下列选项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是(A )A.实收资本 B.期间费用 C .本年利润 D.销售费用

二、分录题

1、企业从银行借入款项90000元存入银行。借:银行存款 90000 贷:短期借款 90000

2、企业计提盈余公积50000元。借:利润分配 50000 贷:盈余公积 50000

3、企业将盈余公积20000元转增资本。借:盈余公积 20000 贷:实收资本 20000

4、企业本月应交所得税30000元。借:所得税 30000 贷:应交税费 30000

5、企业销售产品50000元,销项税8500,款项暂未收到。借:应收账款 58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 应交税费 8500 中级财务会计二作业

(四)

分录题

1、 企业销售产品100000元,销项税17000,收到三个月到期的商业汇票一张。

2、 本月生产工人工资5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20000元,企业管理人员工资10000元,销售人员工资8000元,计入相关成本费用。

3、 甲公司专营玻璃批发,6日,甲公司在建工程领用玻璃一批,进价9000元,售价10000元,增值税率17%。

4、 企业发行债券面值900000元,发行价960000元,款项存入银行。

5、企业用盈余公积30000元弥补亏损。1借:应收票据 11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 应交税费 170002 借:生产成本 50000 制造费用 20000 管理费用 10000 销售费用 8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880003 借:在建工程 11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费 17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9000 贷:库存商品 90004 借:银行存款960000 贷:应付债券—面值 900000 —利息调整 600005借:盈余公积30000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30000

第五篇:电大作业—高级财务会计二答案

一、论述题(共 3 道试题,共 100 分。)

1. P公司为母公司,2007年1月1日,P公司用银行存款33 000万元从证券市场上购入Q公司发行在外80%的股份并能够控制Q公司。 同日,Q公司账面所有者权益为40 000万元(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相等),其中:股本为30 000万元,资本公积为2 000万元,盈余公积为8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7 200万元。P公司和Q公司不属于同一控制的两个公司。

(1)Q公司2007实现净利润4 0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400万元;2007年宣告分派2006年现金股利1 000万元,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2008年实现净利润5 0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500万元,2008年宣告分派2007年现金股利1 100万元。

(2)P公司2007年销售100件A产品给Q公司,每件售价5万元,每件成本3万元,Q公司2007年对外销售A产品60件,每件售价6万元。2008年P公司出售100件B产品给Q公司,每件售价6万元,每件成本3万元。Q公司2008年对外销售A产品40件,每件售价6万元;2008年对外销售B产品80件,每件售价7万元。

(3)P公司2007年6月25日出售一件产品给Q公司,产品售价为100万元,增值税为17万元,成本为60万元,Q公司购入后作管理用固定资产入账,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按直线法提折旧。

要求:(1)编制P公司2007年和2008年与长期股权投资业务有关的会计分录。

(2)计算2007年12月31日和2008年12月31日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3)编制该集团公司2007年和2008年的合并抵销分录。(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

(1)①2007年1月1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Q公司33000

贷:银行存款33000

② 2007年分派2006年现金股利1000万元:

借:应收股利 800(1000×80%)

贷:长期股权投资—Q公司 800

借:银行存款 800

贷:应收股利800

③2008年宣告分配2007年现金股利1100万元:

应收股利=1100×80%=880万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800+880=1680万元

投资后应得净利累积数=0+4000×80%=3200万元

应恢复投资成本800万元

借:应收股利 880

长期股权投资—Q公司800

贷:投资收益1680

借:银行存款 880

贷:应收股利 880 (2)①2007年12月31日,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33000-800)+800+4000×80%-1000×80%=35400万元

②2008年12月31日,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33000-800+800)+(800-800)+4000×80%-1000×80%+5000×80%-1100×80%=38520万元 (3)①2007年抵销分录

1)投资业务

借:股本30000

资本公积 2000

盈余公积 1200 (800+400)

未分配利润9800 (7200+4000-400-1000)

商誉 1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35400

少数股东权益8600 [(30000+2000+1200+9800)×20%]

借:投资收益 3200

少数股东损益800

未分配利润—年初 7200

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400

本年利润分配——应付股利1000

未分配利润9800

2)内部商品销售业务

借:营业收入500(100×5)

贷:营业成本500

借:营业成本80 [ 40×(5-3)]

贷:存货 80

3)内部固定资产交易

借:营业收入 100

贷:营业成本 60 固定资产—原价 4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4(40÷5×6/12)

贷:管理费用4

②2008年抵销分录

1)投资业务

借:股本30000 资本公积 2000

盈余公积 1700 (800+400+500)

未分配利润13200 (9800+5000-500-1100)

商誉 1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38520

少数股东权益9380 [(30000+2000+1700+13200)×20%]

借:投资收益4000

少数股东损益 1000

未分配利润—年初9800

贷:提取盈余公积500

应付股利1100

未分配利润13200

2)内部商品销售业务

A 产品: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80

贷:营业成本80

B产品

借:营业收入 600

贷:营业成本 600

借:营业成本 60 [20×(6-3)]

贷:存货60

3)内部固定资产交易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40

贷:固定资产——原价 4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4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4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8

贷:管理费用8

2. M公司是N公司的母公司,20×5~20×8年发生如下内部交易:

(1)20×5年M公司销售甲商品给N公司,售价为100万元,毛利率为20%,N公司当年售出了其中的30%,留存了70%。期末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58万元。

(2)20×6年M公司销售乙商品给N公司,售价为300万元,毛利率为15%,N公司留存60%,对外售出40%,年末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143万元。同一年,N公司将上年购入期末留存的甲产品售出了50%,留存了50%,年末甲存货可变现净值20万元。

(3)20×7年N公司将甲产品全部售出,同时将乙产品留存90%,卖出l0%,年末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为14万元。

(4)20×8年N公司将乙产品全部售出。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作出20×5年~20×8年相应的抵销分录。 答:

(1)20×5年M公司销售甲商品给N公司,售价为100万元,毛利率为20%,N公司当年售出了其中的30%,留存了70%。期末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58万元。 计提跌价准备:100*70%-58=12(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20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甲产品 120000 (2)20×6年M公司销售乙商品给N公司,售价为300万元,毛利率为15%,N公司留存60%,对外售出40%,年末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143万元。同一年,N公司将上年购入期末留存的甲产品售出了50%,留存了50%,年末甲存货可变现净值20万元。 甲产品销售时结转售出部分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借:存货跌价准备——甲产品 60000(=12*50%)

贷:主营业务成本 60000 计提跌价准备:

乙产品:300*60%-143=37(万元) 甲产品:58*50%-20=9(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460000(=370000+90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甲产品 90000 存货跌价准备——乙产品 370000 至此甲产品计提的跌价准备余额=9+12-6=15(万元)

(3)20×7年N公司将甲产品全部售出,同时将乙产品留存90%,卖出l0%,年末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为14万元。

甲产品销售时结转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借:存货跌价准备——甲产品 15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50000 乙产品销售时结转售出部分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借:存货跌价准备——甲产品 37000(=370000*10%)

贷:主营业务成本 37000 同时计提乙产品跌价准备金:143*90%-14=114.7(万元)

至此乙产品跌价准备余额=370000-37000+1147000=148(万元) (4)20×8年N公司将乙产品全部售出。 产品销售时结转已计提的跌价准备: 借:存货跌价准备——乙产品 148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480000

3.甲公司是乙公司的母公司。20×4年1月1日销售商品给乙公司,商品的成本为100万元,售价为l20万元,增值税率为l7%,乙公司购入后作为固定资产用于管理部门,假定该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5年。没有残值,乙公司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为简化起见,假定20×4年全年提取折旧。乙公司另行支付了运杂费3万元。

要求:(1)编制20×4~20×7年的抵销分录;

(2)如果20×8年末该设备不被清理,则当年的抵销分录将如何处理? (3)如果20×8年来该设备被清理,则当年的抵销分录如何处理? (4)如果该设备用至20×9年仍未清理,做出20×9年的抵销分录。

答:

(1)20×4~20×7年的抵销处理: ①20×4年的抵销分录: 借:营业收入 120 贷:营业成本 100 固定资产 20 借:固定资产 4 贷:管理费用 4 ②20×5年的抵销分录: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20 贷:固定资产20 借:固定资产4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4 借:固定资产4 贷:管理费用4 ③20×6年的抵销分录: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20 贷:固定资产20 借:固定资产8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8 借:固定资产4 贷:管理费用4 ④20×7年的抵销分录: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20 贷:固定资产20 借:固定资产12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12 借:固定资产4 贷:管理费用4 (2)如果20×8年末不清理,则抵销分录如下: ①借:年初未分配利润20 贷:固定资产20 ②借:固定资产16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16 ③借:固定资产4 贷:管理费用4 (3)如果20×8年末清理该设备,则抵销分录如下: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4 贷:管理费用

4 (4)如果乙公司使用该设备至20×9年仍未清理,则20×9年的抵销分录如下: ①借:年初未分配利润20 贷:固定资产20 ②借:固定资产2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20

上一篇:地产销售实习报告下一篇:道德讲堂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