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企业内部控制的属性差异和功能分化

2022-09-10

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 是企业为了保障自身资金安全、经营合法、提高效益及控制风险等为目的, 在企业内部实施系列制度进行约束的方法。石油企业作为我国现今社会经济的支柱企业, 更要严格自身内部的控制制度, 按照一般发展脉络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内部控制的制度、内部控制机制。本文着重从石油企业的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出发, 对这三个方面出现的属性差异和功能分化进行了探讨。

一、企业的内部控制属性差异

1. 内部控制规范

由于我国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研究比较晚, 因此石油经济也会时有发生市场失灵的现象, 这也是市场对石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提出迫切要求。对于石油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 其主旨就是要保证市场经济秩序和公众利益,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既切实表现出石油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又客观反应出市场对于石油企业的利益诉求。

作为一种具有供给和需求双向规范, 内部控制规范必须全面考虑到各种综合性利益, 并且得到大众的认可, 否则可能因为形成空虚的框架而无实际内容而流产。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结合了各方利益诉求, 虽然如此, 但是如果制定的规范对审计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企业内生需求, 那么将会引起不可避免的冲突。继而, 虽然是看似完善的控制规范, 但也可能完全达不到预期效果。

2. 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为控制制度提供了得以正常实施的保证, 使企业有充足的精力来定制与自身实际发展相适应的制度, 也为企业下一步内部控制机制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 大部分石油企业也是制定了非常详尽的书面控制制度及规定。但是随即在执行过程中就有大量问题出现, 一些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内部实施控制制度的诉求最终演变为强制要求, 这样就导致企业面临里外夹击的困境, 一方面, 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者必须依照自身发展特点, 比如说员工技能化、设备智能化等来定制符合石油企业发展利益制度;另一方面, 除了要受到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约束, 石油企业还要接受外部给予的压力, 比如说市场经济对石油企业发展要求等等, 受到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压制, 在某种程度上使其必须服从于外部压力的命令。

于是, 在石油企业相关数据显示中也不难发现, 由于里外环境对企业的抑制, 使大部分企业的控制制度在制定上大同小异, 根本没有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特色可言, 人们也对这样的制度对能否在企业中发挥出有效价值深表怀疑。也就是说, 为了切合外部压力的需要, 企业制定的制度虽然看上去外部很完善, 但是徒有表面却无内涵, 未必能满足企业内生需求, 因此它的公关价值远远大于实用价值。

3. 内部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机制在企业中随处可见, 它是控制企业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拿石油企业来说, 积极的发现自身容易犯的错误, 例如像员工的工作态度、技能操作手法等等, 并且及时加以改正, 以防日后再犯。这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不仅可以为企业的运行发展节约成本, 还可以保证企业在利益上得到最大化。由此, 石油企业的内生性得以凸显。

内生性作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特性, 如果无视它的存在, 则必然会导致企业利益效率只跌不涨。继而, 它所产生的对外效应也得以显现。企业制度的内生属性强调的是注重企业内在需求、成本约束以及实际活动效果等等。而外用属性则侧重企业外部衍生出的增值效应。无论是企业的内生属性还是外部属性, 它们都是企业在既定环境下为了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最佳手段。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功能分化

该怎样明确企业内部控制双重属性关系引来的更深层次问题, 应该怎样界定内部控制的范围?依据石油企业内部的运行脉络, 可以将其双重属性分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领导层对企业的控制;其次是外部所有权者对于领导者的控制。

因此, 这种属性的差异也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的功能分化成为必然, 就此决定其动力机制的差异性。例如相对于石油企业内生属性的内部控制来说, 它更侧重于在自身内部管理流程上的控制, 采取各种符合石油企业自身发展的规范制度等有效措施促使企业顺利生产;外部属性的内部控制要求市场起到对石油企业的监督作用, 使石油企业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 借助外界的力量达到对石油企业的完善。

其实, 无论是具有内生属性的内部控制, 还是具有对外属性的内部控制, 它们的根本目的都是在于防范企业风险, 控制舞弊, 达到企业健全、持久发展。

结论

总之, 企业的内部控制承载了太多的利益诉求, 很难阻止其功能分化, 这些不同的利益诉求也给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带来难度, 无法使内部控制完全满足企业管理的内生需求, 不仅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也造成企业管理效率无法提高。如果想改变这种情况, 就要做到从全面考虑出发, 转变发展视角, 注重企业内部控制的属性差异和功能分化, 达到有针对性的制定机制和运行制度。

摘要:虽然审计界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 如果对审计的关注程度远远超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 那么即使有再大的推动作用, 也不过如此。本文主要就石油企业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对内部控制的属性进行了简单分析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虽然企业内部的控制多为内生制度, 但它却具有对外功能的属性, 这样便产生了内生与对外的双重属性, 而存在于两者之间的属性差异则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功能分化起到了促进性的作用。

关键词: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属性差异,功能分化

参考文献

[1] 张士强, 张暖暖.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 (03) :102-107.

[2] 李连华.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及其研究路线[J].财经论丛.2007 (06) :63-69.

[3] 杜晓荣.组织创新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9 (02) :43-46.

[4] 施先旺.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变迁及其启示[J].审计研究.2008 (06) :79-83.

[5] 王仲兵.内部控制制度的几个理论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09 (02) :4-6.

上一篇:雷达站的防雷保护下一篇:试谈篮球运动专项体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