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昂扬精神状态

2022-06-22

第一篇:保持昂扬精神状态

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加快发展

——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一

本报评论员

市委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我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仍将努力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增长13%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50亿元,增长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增长30%以上。能不能“稳”中求“进”、“好”中求“快”,顺利完成各项指标,切实巩固和提升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首先取决于我们能否始终保持一股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迎难而上,务实苦干,加快发展。

建市以来,宿迁之所以能在一张白纸上绘就一座新城,取得后发快进、跨越攀升的辉煌业绩,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正如省委书记罗志军所说,“宿迁最大的成功就是‘精气神’。推进更大突破、实现全面小康,要靠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更好的精神状态”。今天,虽然我们的发展基础好了,工作条件改善了,但是应对国内国际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面对加快推进更大突破、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使命,仍然离不开以艰苦创业、顽强拼搏为内核的“宿迁精神”、“宿迁气质”的引领和支撑;仍然需要全市上下继续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不能自满自得、不思进取,更不能贪安守成、畏难不前,而是要进一步提振我们干事业、谋发展、求突破的精气神,保持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面对强手要大步跨越赶超、敢争一流;面对困难要放手敢试敢闯、敢为人先;面对使命要挺身勇于负责、敢于担当;面对重担要全心真抓实干、敢打硬仗。这是宿迁在低基数的高增长、低基础的快发展、低水平的惠民生的发展阶段,确保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跟上全省“两个率先”步伐的客观要求;也是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急难险重的任务,党和人民对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现实要求。

省长李学勇在谈及宿迁发展时曾明确要求,“对宿迁来说,还是要跨越发展,步伐还要快一点”。相信只要我们始终秉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发迎难而上的工作热情、树立务求必胜的豪迈气魄,时刻保持精旺、气足、神清,就一定能创造以快补迟、以快促进、以快攀高,又好又快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二篇:保持“在路上”的精神状态

保持“在路上”的精神状态 把责任扛稳 抓牢做实 要正确认识三个方面的关系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提醒我们要时刻把风险估计的充分一点,把“发条”拧得紧一点,严防思想松懈、要求松绑,防止不出问题不重视,知道问题就是出问题。具体到实际工作,就是要常记纪律、规矩,常有自律意识,常在有为状态,始终保持“在路上”的精神状态,把责任扛稳抓牢做实,要正确认识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新常态”与“老观念”的关系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所谓“新常态”就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依法从严治警的新常态、纪律作风建设的新常态。要求我们树立新思维,认识新常态,跟进新措施,适应新常态,创新新举措,引领新常态,提振精气神,积极新作为。

——树立看齐意识,破除“沉疴痼疾”。“齐则有序,齐则有力,齐则有效”。在“新常态”上,要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看齐,向上级党委看齐,向党委核心看齐,自觉把上级党委确定的制度和原则作为引领各级行动的先导。对中央和上级提倡的要坚决响应、对中央和上级禁止的要坚决杜绝、对中央和上级决定的要坚决照办。以高度自觉的敏锐、破旧立新的勇气、革故鼎新的胆识、立说立行的作风、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破“老观念”、立“新理念”,破“旧办法”、树“新标准”,破“潜规则”、立“明规矩”。向《党章》看齐,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规党纪看齐,遵守“四个必须”“八条规范”,把握好“六大纪律”戒尺,既发挥道德感召力,又强化纪律约束力。

——树立规矩意识,破除“麻痹思想”。“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从严从紧讲纪律、躬身自省守规矩,时刻把纪律规矩挺在最面前,提升思想上的敏感值、行为上的警觉性。尤其要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坚守“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在深化军队改革大考面前,必须听号令,守规矩。由于特殊的形势任务,要求我们更加突出讲纪律,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决不能做“两面人”、“老好人”,决不能说“两面话”。要从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等“铁规铁矩”,革除“认识不清,麻木不仁,心存侥幸”陋习,克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擦边球、搞变通”顽症,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必止,树起“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规矩”新标杆。

——树立纪法意识,破除“模糊认识”。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纪律是治党之戒尺,两者不可混淆。“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法纪分开”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只有坚持纪在法前,才能用纪律管住大多数,把“病毒”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只有坚持纪严于法,才能突出强调党员和党组织区别于普通公民的政治责任。纪律红线失守,是法律底线失守的预警信号,法律底线失守,纪律红线必然荡然无存。因此,要求我们必须用纪律的尺子衡量党员干部的行为,对党员干部违纪行为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才能有效防止党员干部踩踏法律“分界线”,才能保证党员干部在严的纪律面前“心有所畏”、止足不前,避免触碰法律“红线”。

二、正确认识“监督人”与“关爱人”的关系

执纪是保护干部,监督是关爱干部,监督执纪不及时、没有效果,就会就会导致党员放任自流、心无所谓、言行失范,就容易犯错误,引发“蝴蝶效应”。

——纪律审查的目的是警示人。“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纪律审查工作,就是要和违纪违法现象作斗争,惩恶扬善,激励正气。纪律审查不仅是针对现象查问题,更重要的是剖析根源解决问题、治病救人。如果有“病”不治”,有“错”不纠,任由“小毛病”滋生蔓延,必然会导致违纪违法的“破窗效应”。在执纪上,要拿出动真碰硬的劲头和刮骨疗伤的狠劲,让党规发力、禁令生威,让其他同志受到教育,让心存侥幸者收手、让违规违纪者止步,让大家敬畏纪律、遵守纪律。要注重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灵活方法,把握尺度,注重执纪效果,体现党组织的关心厚爱。 ——有效监督的本质是关爱人。“严是爱、宽是害”。监督是防止权力变质的最好防腐剂,没有监督的权力是最危险的权力,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发生问题,拒绝监督的干部终将走向颓废。监督是一种很自然、很正常的教育、约束与爱护,是一种深沉而严厉的爱。“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有效监督的本质是对同志的一种帮助,多一份监督就多一份关怀,多一份监督就多一份踏实。要把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警戒和一面镜子,摒弃“监督就是找茬,就是给自己过不去的错误思想”,树立“监督就是负责,就是关爱的理念”。党内没有不接受监督的特殊党员。作为党员干部,要树立宽广的胸襟,培育豁达的气度,自觉接受监督,乐于接受关爱,从我做起、对我监督、向我看齐。要探索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和人性化的监督机制,主动前移关口,减少漏洞、真空,防微杜渐,防止监督松劲

——抓早抓小的核心是保护人。“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只有善于洞幽察微、见微知著,从苗头抓起,从细微之处抓起,防病于未萌、治病于初起,才能有效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一般问题发展为违纪违法问题,从根本上保护党员不犯错误、少犯错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建立常态化的教育警示、经常性的风险排查、动态化的提醒帮助机制,抓早抓小,未雨绸缪,发现有不正之风和违纪苗头就马上去“管”,触犯了纪律、破坏了规矩就及时“治”。当党员干部出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时,如果及时抓、及时管,就有可能将问题制止在萌芽状态,在“是”与“非”、“对”与“错”面前,如果有人及时咬耳扯袖,就有可能起到幡然醒悟、悬崖勒马的效果,反之,见危不救,甚至阿谀奉承,无异于推波助澜、害了同志。

三、正确认识“要尽责”与“被问责”的关系

有权必有责,在岗必尽责,负责必明责,履责必尽责,失责必追责。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努力构建“人人知责、认真履责、个个尽责、严格问责”的责任体系。

——要明责知责。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岗位越重要,责任就越沉。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要克服重“权”轻“责”,重“履责”轻“负责”,重“分管责任”轻“一岗双责”的倾向。坚持“我的岗位我有责、履行权力我负责”及“责由岗定、人随责走、事按权办、权责一致”的理念,实现“责任主体明确化、岗位职责具体化、责任层级清晰化、责任链接无缝化”,形成“层层有责、人人明责、共同尽责”责任链条。

——要担当尽责。“人生须知负责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在岗必有责,有责就要担当。责任担当的本质是对党忠诚,担当就要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不为私心所拢、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或,打消自我监管怕丢面子、严管同志怕伤和气、严管下级怕丢选票的顾虑,树起“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矛盾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危机面前挺身而出,失误失败面前承担责任,歪风邪气面前坚决斗争”的好样子。

——要负责问责。问责旨在尽责。问责是手段,负责才是目的。问责一个,警醒一片。“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没有问责就难有担当,有责必问,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违者不违要问责,不尽心不尽责要追责,出了问题要有人负责。要把握好被动问责与主动问责的关系、事后问责与事先督责的关系、就事问责与深层追究的关系,体现问责力度和问责的效果,用有效的问责倒逼每名同志都尽心尽力尽责。

第三篇: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卷烟上水平演讲

稿

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卷烟上水平演讲稿

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卷烟上水平演讲稿

卷烟上水平的主要评判标准主要表现为:卷烟结构不断优化、档次持续提升、价格保持稳定、销量稳定增长。 达到相关目标,需要大力转变卷烟销售工作的发展方式,始终把销量作为提高卷烟经营水平的第一要务来抓,始终把优化结构作为提高卷烟销售质量的重要任务来抓,正确处理销量与计划的关系,克服单纯的计划观念;正确处理销量与市场的关系,深入开展订单供货工作,提高需求预测准确率,加强流程规范,

牢固树立市场导向观念,坚决纠正“人为安排订单、给客户下指标压任务”等错误做法,按市场需求组织货源;正确处理销量与结构的关系,结构服从于销量;正确处理销量与效益的关系,找准二者的最佳结合点。

实现卷烟上水平,关键是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要把挖掘市场潜力作为切入点

要始终把销量的稳定增长作为卷烟上水平的第一要务来抓,积极开展市场调查,对当地卷烟市场人均吸烟率、人均吸烟量、卷烟需求总量、结构、重点品牌需求情况,以及市场发展趋势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力求准确掌握卷烟市场资源和真实容量究竟有多大、需求有多少、需求行为是什么,零售客户是怎么卖烟的,成条烟、单包烟销售的比例是多少。建立健全事关本地市场卷烟经营情况的数据库,力求做到“内容全面、信息准确、数据详实、分析客观”,从中寻找卷烟增量提档的潜在因素和发

展空间,把握机会点,找准增长点,实现卷烟销量的稳步增长。

二、要把优化销售结构作为关键点

要准确把握、全面认识城市与农村市场所发生的消费需求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确保货源的有效组织与供应。关键要突出抓好县城以上城市为重点的高中档卷烟销售,在稳住销量的基础上,适度提升结构;对农村市场要更加关注与重视。各单位要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完善服务监管举措,搞好货源供应,培育引导消费,进一步提高客户拜访、送货到位率,努力改善货源供应质量,有效满足市场需求,重点确保乡镇以下农村客户对低档烟的有效供应需求。通过弥补农村市场的“短板”,加高城市市场的“长板”,实现高中低档卷烟销售的结构优化。

三、要把保持价格稳定作为立足点

把价格变化作为调控市场的“第一信号”,合理分配货源,完善服务举措,提升优质服务,提升零售客户经营水平

和盈利能力,维护正当收益,提振经营信心,坚决防止甩卖行为,对于价格出现倒挂的产品,要减少市场投放量,通过量的调控恢复价格水平,使零售客户珍惜货源。继续保持稍紧平衡的态势,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及时性、预见性和有效性,把存销比管理作为调控的主要依据,建立存销比管理办法,分类别、分品牌设立存销比控制标准,加强库存管理,重视市场日常监测,建立完善全省卷烟市场价格信息监测系统,每月定期采集、分析和发布价格信息,合理安排货源投放节奏,实现均衡顺价销售,确保货源供应不积压不断档,努力做到市场供应基本满足、市场价格稳定和零售客户有所选择。

四、要把培育重点品牌作为着力点

要切实维护品牌信誉,根据市场表现,采取针对性措施,努力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品牌竞争实力,促进品牌持续发展;要加强总量控制,坚持稍紧平衡,对存销比偏高的品牌要严格控制投放数

量和节奏,绝不允许为简单降低存销比把货源推向零售户,确保总库存包括社会库存低于去年水平;要规范业务流程,坚决克服非市场因素,坚决纠正片面追求高毛利率倾向,坚决反对捆绑搭配销售,使订单真正符合消费者需求;要继续推进品牌整合,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步伐,以货源供应稳、品牌形象好、盈利能力强、价位设置优、市场需求旺、销售前景好等指标为标准,以“两个十多个”为重点,逐步实现由省内品牌依赖型向培育全国重点骨干品牌的跨越,使省内外卷烟销量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与比例,更好地满足市场与消费需求。

五、把规范经营管理作为根本点

要把严格规范作为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建立长效机制,从共同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充分认识规范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规范工作的自觉性,坚定信心,毫不动摇,持之以恒,严格管理,切实增强行业的内控能力;严格按规范的流程进行

操作,全面实行由计算机统一分配货源、统一分配订单、统一分配送货路线,从根本上规范“三员”行为;严禁无码销售,严禁搞体外循环,严禁向工业企业索收钱物;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深入开展“三项检查”和内管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严肃纪律,依法依规处理,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决不姑息迁就。

第四篇:领导干部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在“四种危险”中,“精神懈怠”被置于首位,是最危险的“危险”。党员领导干部要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必须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所谓精神状态,就是人们理想信念、思想意识、思维活动和情感意志等表现出来的形态。就个人而言,精神状态好,就会不断激发自身智慧和潜能,产生巨大的内动力,从而成就一番事业;反之,精神状态不好,则会庸庸碌碌,得过且过,最终一事无成。就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而言,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好,就会群情激昂,群策群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相反,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不好,则会暮气沉沉,一盘散沙,对工作敷衍应付、推诿扯皮,结果错失机遇、贻误发展。可以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既是塑造干部形象的重要体现,又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是上级决策部署的执行者,是当地科学发展的推动者,也是本地区、本部门干部风气和干事氛围的影响者和引领者,其精神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干部的工作状态,反映队伍的作风形象,决定工作的效率质量,关乎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

一、坚定信念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讲坚定信念,就是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始终坚定为民、科学、务实、必胜的信念。“为民”,就是要牢记为民宗旨,坚信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推动的工作和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都是为群众服务、为老百姓谋福祉的,即使群众一时不理解、不支持,也要抱定决心,持之以恒,务求成效。“科学”,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坚持用科学的方法推动正确的事情,使我们做出的每一项决策部署、推行的每一项工作,都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务实”,就是要求真务实,立志干实事、干成事、干大事,不做秀、不折腾、不劳民伤财、不搞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坚持不懈地把各项工作一件一件落到实处,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干几件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好事,努力创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和让老百姓信得过的工作实绩。“必胜”,就是要有必胜的信念,正如温总理所讲,“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一事当前,缺乏自信、底气不足,很难把事情干成、办好;只有坚定必胜的信念,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想方设法、攻坚克难,最终夺取胜利、获得成功。作为领导干部,肩负着发展一方、造福一方、稳定一方的重任,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把事业当作一种追求,把发展当作一种使命,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二、满怀激情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关键所在。

激情是一种积极心态,表现在工作中,就是要有一种不怕困

难、不怕挫折的勇气,一种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锐气,一种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豪气。工作需要激情。没有激情,做事平铺直叙、按部就班,很难打开局面、干出成绩、创出亮点。作为领导干部,对工作满怀激情,首先要热爱本职,只有打心眼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把岗位看做为老百姓做事情、谋福祉的平台,视作展示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认真履职尽责,用心干好工作,努力干出一番事业;相反,如果不热爱自己的本职,只把它当做立身养家的一种职业、一个饭碗,就不可能满怀激情地干工作,也不可能把工作干好,群众也不会满意。其次要潜心研究,我们所提倡的激情,是遵循规律、讲求科学、注重效率的激情,而非头脑发热、脱离实际地蛮干。如果对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情况、发展态势、内在规律不掌握,对与工作相关的政策措施、制度规定、典型经验不熟悉,对工作推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的症结、解决的办法和途径不研究,这样盲目地干工作,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满腔热忱,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不知所措,甚至一蹶不振,也不会有持久的工作激情。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善于动脑、勤于思考,自觉地把国家政策、上级精神和外地经验与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破解工作难题、推动工作发展中,始终满怀激情、满怀信心。再次要享受工作,工作激情是需要培养的。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把个人的智慧、才能和心血都倾注到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上,用心干好每一项工

作,努力完成好每一项任务,这样才能在攻坚克难、推动发展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才能真正感受到工作带来的身心愉悦和无比幸福,也才能滋养出绵绵不断、持久弥坚的工作激情。如果把工作当成负担,整天忙于应付,就会身心疲惫,根本就没有快乐可言,也不可能有干好工作的动力和热情。

三、敢于担当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重要体现。

敢于担当,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认准的事、决定的事和已经部署的工作,就要雷厉风行,敢抓敢管,敢于负责,一抓到底。古人讲,“为官避事平生耻”,领导干部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任其职就要尽其责,不能缩手缩脚、患得患失。我们有些干部喜欢做“老好人”,不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事已关己他也“高高挂起”;有的遇事“耍滑头”,遇到问题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能躲就躲,不敢担当、不敢负责,这是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样一项重点工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基本相似,为什么有的推进力度大、进展快,而有的则行动迟缓,关键的问题不是能力而是态度,是对工作敢不敢担当、敢不敢负责的问题。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具有的根本态度是,不能怕遇到矛盾和问题,而要敢于正视矛盾和问题;不能绕开矛盾和问题走,而要同群众一道千方百计地去求得矛盾和问题的及时正确解决。当前,西安正处在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机遇很多,挑战也很多,如果没有这种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说不干,不抓落实,再好的机遇也会错失,再小的困难也跨不过去。

四、争创一流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最终落脚点。 检验领导干部精神在不在状态、状态好不好,最终要看工作的成效。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一般化,缺少亮点,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我们不能有“小富即安、小绩即满”的思想,应该站得更高一些,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要在提高工作水平上下工夫。一要高标准、严要求。要瞄准排头找差距,对照先进学经验,多想我们的工作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多少差距,与先进地区的水平还有多少距离;要自加压力、奋力争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迈向新的更高的目标。二要重细节、抓薄弱。我们干工作,不仅要从大局着眼,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研究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确保发展不受影响、不走弯路;还要从细节入手,从薄弱环节抓起,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认真解决,一件事一件事地抓好落实,确保工作不出纰漏、不留遗憾。三要出精品、创品牌。要树立标准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努力把寻常工作做得不寻常,把优势工作做成亮点,把亮点工作做成精品;要盯着排头干、朝着先进赶,不断把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一流业绩。

第五篇: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华安工业(集团)公司实践“三个代表”的调查

孙启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如何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发展经济,兴企富民,这是摆在国有大型企业特别是特困企业领导班子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华安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华安公司)是我国兵器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几年前曾是兵器行业的第一亏损大户,也是远近闻名的“老大难”特困企业。以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许远明同志为核心的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焕发出勃勃生机。他们是如何与时俱进的?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门调查。

关键在于世界观建设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决定着人们对待事物的立场和观点,决定着人们的人生追求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选择,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道德情感,影响着人们的意志品质和认识能力。世界观的核心是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根本的政治信仰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我们的世界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和政治灵魂,我们任何时候都丝毫不能动摇。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世界观建设,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政治素质、思想觉悟和道德境界,做到淡泊名利,克己奉公,无私无畏,勇往直前;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高瞻远瞩,见微知著,正确判断形势,科学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从中获得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精神状态。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牢靠,不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是不可能兢兢业业的,也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来。”华安公司作为我国兵器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曾经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但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落伍了,甚至在长达近10年的时间里陷入经济困境中不能自拔。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的原领导班子放松了世界观的建设,没有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以至于在企业向市场转轨的时候因循守旧、思想僵化,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对市场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在军品生产锐减的情况下,民品生产跟不上,企业亏损逐年增加,拖欠职工工资越来越多,职工生活越来越困难;面对这些困难,领导班子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对企业的不稳定局面束手无策,不能依靠广大干部职工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华安公司新的领导班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领导班子的世界观建设。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一班人”头脑。公司党委把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世界观建设的论述作为重点学习内容,要求领导班子成员把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克服以往零散学习多,系统学习少;突击学习多,经常学习少;结合实际工作学习多,结合思想实际学习少;学习书本知识多,创造性运用少的“四多四少”现象。通过学习,领导班子成员更加坚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了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提高了在复杂形势下承受和抵御

各种风险的能力,树立了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二是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在领导班子内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班长”许远明带头开展自我批评,检查自己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他找班子每个成员谈心,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和长处,严肃指出其不足,征求班子其他成员对自己的意见,使久违了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风气在班子内部又得以恢复。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企业发展目标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方向,把克服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难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增强班子成员对企业解困的信心。四是以企业文化为载体,抓好企业的文化形象、产品形象、环境形象建设,以此升华领导班子和广大职工的思想境界。公司领导班子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治企谋略,形成了既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的独具特色的企业解困文化。这种文化既以寓意深刻、通俗易懂,又琅琅上口、生动活泼的标语口号形式存在于华安公司的每一个角落,如“风正民心顺,官清民自安”、“人是华安人,心是华安心,创我华安业,铸我华安魂”、“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产品有名气,企业有生气”、“立业先立志,脱贫先脱愚,发展靠人才,振兴靠科技”,等等;也作为一种有华安特色的企业精神融进了华安人的心坎里,成为鼓舞和激励华安人在新的世纪里再展英姿,重铸辉煌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一要务是兴企富民

发展是硬道理。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特困企业来说,发展是企业解困的根本出路,也是解决企业所有问题的关键。广大干部职工最关心的是企业发展和经济利益的实现程度,因此,必须把兴企富民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解决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问题。正如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所强调的:“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只有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精神状态,才能在新的形势下始终坚持不断创新,实现经济新的增长;才能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步使广大干部职工富裕起来。

华安公司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广泛调查研究,既摸清了家底,又了解了市场行情,从而理清了发展思路。他们把“发展生产、提高效益、拓展企业生存空间,转换机制、增强活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为解困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为了实施这一治厂方针,他们首先在班子成员中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中心核心不分心,二心合一争民心,互补互助下决心,志在企业旧变新”的工作机制,既强化了班子的整体功能,又使班子成员树立起了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现代企业管理。他们以产品结构调整为龙头,把调整产品结构与调整产业结构、资本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传统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努力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产权代表制度、资产营运制度,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他们还建立了灵敏反映市场变化的经营决策、市场销售、信息反馈、售后服务等系统,并动员公司的一切力量,大力推进产品开发,千方百计增加订货,不断扩大企业的市场空间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振兴企业,改革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华安公司由于地处偏远,多年来经济发展停滞,企业危困,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分到这个地方来,而公司的技术骨干大多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即将退离工作岗位,因而出现人才

断档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公司领导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实施“留住老的、培养小的、招聘外来的、请回下海的”人才战略,遍访行业内知名大学、研究所,千方百计地将流失的人才请回来。同时,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并从制度上给予保障。1998年,公司首次召开科技大会,对有贡献的科技人员一次性重奖5万元。2000年企业又投入34万元作为科技奖励基金。2001年对科技人员的奖励总计达100万元以上。有投入就有回报。经过全公司先后120多名同志200多个昼夜的奋战,作为华安公司生命线的“9255”生产线终于恢复了生产。1998年底,公司推出多项科研成果,结束了8年来没有一项科研成果的历史。1999年3大系列6个品种的军品研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2000年军品科研又实现了跨越式突破。科技人员研制的民爆器材产品,已经取得6项专利,其中铝合金高压气瓶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了国家颁发的新产品“飞天奖”。核心是始终保持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

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实践党的宗旨所要求的。事实证明,只有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始终走群众路线,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和昂扬斗志,我们的事业才会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从根本上端正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始终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真正了解和理解群众的需要,使我们的工作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我们的决策建立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上。

为此,华安公司新的领导班子从一开始,就注重把职工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得到职工群众的认可作为第一标准,把职工群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作为第一目标,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第一追求。

“听”“讲”结合,加强与职工群众的双向沟通。公司新领导班子刚一组建,就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既广泛倾听群众意见,又及时向群众据实讲解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出路,从而及时了解到企业的真实情况和基层的呼声,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当公司启动生产遇到资金缺口的难题时,职工群众在自己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纷纷慷慨解囊,拿出仅有的一点“救命钱”,借给公司用于启动生产。当前,“心系工厂求发展,情注华安盼振兴”,已成为全公司职工的共同心愿,全公司也形成了气顺心畅,同心同德,合力克服困难,推动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办”“学”结合,既为群众办实事,又虚心向群众学习。他们从困扰企业和职工多年的停水、停电、停供暖、停发工资等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入手,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在企业资金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公司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在5年时间内投入近两亿元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如为在职职工增发工资,为离退休职工增发养老金,为特困职工发放救济款,改善企业子弟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更新医院的医疗设备,改造锅炉和供热管网,修建厂区道路和文化广场等等。通过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调动了职工群众参与企业解困的积极性。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公司领导班子虚心向群众请教,求计问策,从群众中汲取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们深刻认识到,企业稳定的局面不是靠少数人来维护的,真正稳定的力量是广大职工群众。只有真心实意地关注并帮助职工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广大职工才会珍惜稳定的局面,自觉维护稳定。

上一篇:部编语文七上教案下一篇:步步高手机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