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美文学教学

2022-06-27

第一篇:大学英美文学教学

英美文学教学

模式,提出了将名著改编电影具体用于英美文学教学的具 体方式方法,使之既有利于深化理解经典名著,又有利于提 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名著;电影;英美文学;教学

英美文学课是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

课。虽然各高校英美文学课的授课方式各异,但基本上都是 采用主要讲授文学史、文学选读或文学史与文学选读相结合 这三种模式。无论采用哪一模式,经典文学名著的学习都是 必不可少的。由于大部分的名著篇幅较长、语言难度较大、涉 及的文化背景较多,学生要真正做到对原文的全面、深入理 解绝非易事。于是,一些英美文学教师和学习者将注意力转 向了由英美文学名著改编而成的电影,希冀通过观看电影加 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理解原著是有一 定帮助的,但我们必须看到,观看电影并不能代替阅读原著。 诚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首先应该处理好石和玉之间的 关系。对于英美文学教学而言,理解、欣赏原版文学名著是 玉,观赏由名著改编的电影则是石。也就是说,电影在英美文 学教学中可以起到一定的有益作用,但绝不能舍本逐末。在 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能有效利用电影这一载体,扬长避短、 趋利避害,无疑对提高英美文学的教学质量会有很大帮助。 在英美文学课上利用电影促进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 方式:

1.课堂上放映整部影片。这种方式应主要用于理解、分析 文学史上一些最伟大作家的最伟大作品,要尽可能采用第一 种类型即移植型的改编电影。放映整部电影一般耗时较长, 可用两次课的时间来完成。教师应在放映电影前向学生介绍 作者和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在观看影 片前应对原作的基本故事情节有所了解,最好能通读原著, 这样可以更好地通过影片加深对原著的理解。教师还应预先 设计一些相关问题,在学生看完影片后加以讨论研究。但是, 由于学时的限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宜过多采用这种方 式,每个学期有一两次就可以了。

2.课堂上讲授文学作品的相关知识,简单介绍作品的背

景和人物,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影片。可以由班级组 织集体观看,也可以让学生自行观看。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既 不占用正常的上课时间,又有助于增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教师在课堂上也应布置相应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观 看影片。这种方式最好选择移植型或再解释型的改编电影。 如果采用第二种类型,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影片在何种程度上 对原作进行了艺术性的加工,让学生思考这种改动的目的是 什么。学生看过影片后,教师应在下次课上进行简短的提问 和总结,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3.将影片的部分精彩片段制作成简短的电影剪辑,在授

课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播放。这种方式大都运用在使用多媒

体进行教学的英美文学课堂上,对教学硬件有一定的要求。 在高等教育得到日新月异大发展的今天,各个高等院校都非 常重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 教学的能力也提高很快,故而这种方式值得提倡。在英美文 学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讲授文学史还是文学选读,利用多 媒体技术穿插播放一些电影剪辑都可以调动和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学 习文学的兴趣。制作电影剪辑可以使用以上提到的三种类型 改编电影的任何一种,但制作的剪辑一定是在原作中具有代 表性并尽可能忠实于原作的。运用电影剪辑这种教学方式具 有很多优势,占用时间少、学生课堂上注意力更为集中,积极 性与参与性也更强,往往可以事半功倍,达到理想的教学效 果。

电影与文学作品虽有很大区别(例如电影侧重外部语言

和动作,小说侧重叙事和描写;电影要考虑到票房收入、观众 心理、愉悦功能等),但只要选材得当、运用得法,电影这门表 现艺术是完全可以促进英美文学教学的。在英美文学课上适 时运用电影教学,又可以反过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文化 理解力,提高学生的实用英语水平。但是,如果不加以正确引 导,盲目地让学生过多观看名著改编的电影,又容易使学生 养成惰性,忽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毕竟观看电影要比阅读 作品轻松得多。因此,他山之石,若要攻玉,首先要求作为匠 人的英美文学教师要选好石,并且使用科学的方法,才能真 正实现攻玉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松林、李洪琴.电影的文学性、文化性与英美文学教 学.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

[2]刘苹苹.英文原版电影与英美文学教学.电影评介,2008

(5)。

[3]谢遐均.多媒体在外语教学中的几种应用模式.教学 与管理,2005(18)。

[4]刘仪华.高校英美文学与影视辅助教学.电影评介,2006

(10)。

[5]田俊武、李群英.电影的越界和现当代美国文学.文艺 理论与批评,2006(6)。

他山之石何以攻玉

———浅论如何利用名著改编电影促进英美文学教学 刘英杰

(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

75

第二篇:英美文学选读教学大纲

“英美文学作品选读”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代码:BT6262

总 学 时:32学分:2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先修课程: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美概况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英美文学选读是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外语系文学科外语类英语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目的在于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对英美文学有一个概观了解。同时初步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本课程用一学期完成,具体要求是:主要了解英美文学史上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家极其代表作品;重点掌握作家的生平介绍,主要代表作品的篇名、内容梗概、主人公形象、作品风格流派及其在英美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要求学生重点了解不同时期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包括其生平年代、历史背景、代表作品篇名及评论赏析,并能回答相关一些问答题。能就每位作家代表作品的篇名、主题思想、内容梗概、主人公形象及作品的风格流派、语言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发表自己意见。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 文学的基本概念(2学时)

2. 文学基本理论教学 (4学时)

3、英国重要文学作品赏析 (10学时)

4、美国重要文学作品赏析(8学时)

3. 学生课堂讨论,分析作品 (8学时)

四、教学方法建议

1.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所选作家的介绍并阅读所选作品的篇章,教师在授课时进行重点讲解和介绍,并围绕要点进行提问,指导学生讨论、概述要点大意。提倡师生互动的课堂局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英语文学作品的能力。

2.每讲完一个作家的作品,教师应督促学生完成课后练习,落实形成性考核作业,以强化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3.在学习该课程的同时,可举办有关专题讲座,或组织学生观看名著影片,还可让学生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就某作品写一篇一千以上字的论文

成绩评定:平时30%,期末考试70%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使用教材:陶洁,英美文学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参考书目:

1、王守仁,英国文学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3、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第三篇:英美文学史教学大纲

《英美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编号: 2.课程名称: 3.总课时: 4.总学分: 5.开课时间: 6.适用专业:英语

7.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8.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由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两个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包括英美文学发展史及代表作家的简要介绍。从英美两国历史、语言、文化发展的角度,简要介绍英美两国文学各个历史断代的主要历史背景,文学文化思潮,文学流派,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主要作家的文学生涯、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刻画、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

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的历史过程是辩证发展的历史过程。文学理论从归纳、推绎和描述走向指导是理论发展的基本要求。张汉熙编著的《英国文学简史》及张颖编著的《美国文学简史》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作为指导原则,对英美文学的发展过程作了较为客观的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和总结,清晰明白地理清了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使用此教材,有利于以上课程教学性质和目的的达成。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英美文学史》课程是

年级《

》课程的延续,因而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培养要求。《

》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系统地传授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语言功能等基础语言知识,指导学生了解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基本技能,为进入高年级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英美文学史》是高年级学生综合技能向高层次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它通过对英美两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名家、名著的介绍,让学生清晰的了解两国文学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因而,《英美文学史》课程与同期开设的高级阅读、翻译和写作等课程形成相互补充的关系。

四、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 1. 教学目的: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对英美两国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学思潮及流派的特点,熟知不同时期的作家、作品,并对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的写作特点及文化和社会背景有较深刻的理解;并鼓励学生通过对经典原著的文本细读,进一步提高语言水平、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促进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加深对文学本质的把握与认知,拓展西方文学及文化的知识面,同时提高人文学习的思辨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要求:

(1)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学会查找有关参考书,会自己动手写注释、做笔记。 (2)培养分析、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对两国文学史上重要文学流派、名家、名著有清晰的了解。 (4)了解两国文学演变的基本规律。

(5)通过课程,大致了解不同时期英美两国的历史文化背景。

3. 教学方法:

文学史是一门涵盖面广,知识含量大,跨学科的课程。教师课前应仔细研读教材的每一章节;课堂上应强调历史背景与时期创作的结合,使其相得益彰。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深化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合理合时地进行。老师的讲解要精练准确,学生要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并参与教师所要求的课堂讨论,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后对相关文学原著进行阅读和相应的课程小论文的写作。

五、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介绍和分析英美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流派中的名家、名著,将文学史料和文学理论有机结合,理清并描述英美文学演变的过程,探讨文学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逐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英美文学史上不同时期的作家写作特点,掌握重要文学术语;并借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基本功,增进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培养其人文素质。

2.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判断评述能力,能了解英美两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流派、名家、名著,能对各个时期的名著进行简单的分析、鉴赏和评论。

六、课外作业

1)教材后的练习题 2)教师指定阅读材料

3)视每单元内容所定分配作业,如收集同义词、收集课文相关知识、角色模拟等。

4)预习作业:

a. Pre-reading questions学生熟悉文章涉及的话题、内容,为更好地学习文章做好准备。

b. Dictionary work 安排学生自己先做好词汇工作,为教师课堂讲解做准备。 c. Library work 让学生从相关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相关的知识,以便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并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

七、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分为平时考核、阶段考核和结课考核三部分。具体考核方式及分值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20% (形式为出勤、课堂提问、检查课堂笔记、作业等方式)

阶段考核:占总成绩的40% (形式为写作、闭卷考试、情景表演) 结课考核:占总成绩的40% (形式为开卷笔试)

八、参考书目

1.《英语修辞格详论》 李鑫华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2.《英国文学简史》

刘炳善 长江大学出版社

3.《美国文学简史》张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第四篇:2018年厦门大学814阅读及英美文学、语言学基础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

2018年厦门大学814阅读及英美文学、语言学基础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

本书适用于厦门大学814阅读及英美文学、语言学基础这门专业课。对于想要18年考研厦门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专业的考生,都是必不可少的复习全书。 全书的主要内容有:

1.前言——新鲜有趣的备考精神食粮 (1)院系介绍

(2)专业课资料使用建议 (3)饮食、住宿、交通信息 (4)考研寄语 2.专业课深度解析

(1)2003—2015年历年考点分布及题型结构 (2)2013-2015试题分析及2017年命题预测 (3)专业课复习建议、注意事项 (4)高分学长分享考研初试经验 3.参考书核心考点解析

这部分是全书的精华,按考试科目的内容分为语言学、文学、翻译、写作及阅读共三篇。每篇包括的内容如下:

A:语言学

每个章节包括以下几块内容:

(1)知识框架

(2)复习提示

(3)知识详解考题预测

(4)考点分析(考点提炼、评估重要程度)

(5)考题预测

B:文学

(1)学科整体介绍及复习建议

(2)背景知识

(3)作家作品集锦

(4)名词解释集锦

(5)作品人物分析(英美两国作家各时期作品人物分析)

(6)问答题集锦

(7)诗歌鉴赏(诗歌实例分析讲解)

(8)习题及参考答案

C:阅读

(1)近年优秀考生和名师经验总结 (2)阅读题型全攻略 4.专业课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1)2003—2015年历年真题原题

(2)2003—2015年参考答案及解题分析

(3)答题高分技巧,包括题型解析、真题举例

第五篇:英美文学。

一、殖民主义时期The Literature of Colonial America

1.船长约翰•史密斯Captain John Smith

《自殖民地第一次在弗吉尼亚垦荒以来发生的各种事件的真实介绍》

“A True Relation of Such Occurrences and Accidents of Note as Hath Happened in Virginia Since the First Planting of That Colony”

《弗吉尼亚地图,附:一个乡村的描述》

“A Map of Virginia: with a Description of the Country”

《弗吉尼亚通史》“General History of Virginia”

2.威廉•布拉德福德William Bradford and John Winthrop

《普利茅斯开发历史》“The History of Plymouth Plantation”

3.约翰•温思罗普John Winthrop

《新英格兰历史》“The History of New England”

4.罗杰•威廉姆斯Roger Williams

《开启美国语言的钥匙》”A Key into the Language of America”

或叫《美洲新英格兰部分土著居民语言指南》

Or “ A Help to the Language of the Natives in That Part of America Called New England ”

5.安妮•布莱德斯特Anne Bradstreet

《在美洲诞生的第十个谬斯》

”The Tenth Muse Lately Sprung Up in America

二、理性和革命时期文学 The Literature of Reason and Revolution

1。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自传》“ The Autobiography ”

《穷人理查德的年鉴》“Poor Richard’s Almanac”

2。托马斯•佩因Thomas Paine

※《美国危机》“The American Crisis”

《收税官的案子》“The Case of the Officers of the Excise”

《常识》“Common Sense”

《人权》“Rights of Man”

《理性的时代》“The Age of Reason”

《土地公平》“Agrarian Justice”

3。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

※《独立宣言》

4。菲利浦•弗瑞诺Philip Freneau

※《野忍冬花》“The Wild Honey Suckle”

※《印第安人的坟地》“The Indian Burying Ground”

※《致凯提•迪德》“To a Caty-Did”

《想象的力量》“The Power of Fancy”

《夜屋》“The House of Night”

《英国囚船》“The British Prison Ship”

《战争后期弗瑞诺主要诗歌集》

“The Poems of Philip Freneau Written Chiefly During the Late War”

《札记》“Miscellaneous Works”

上一篇:大学学生心得体会下一篇:党校学习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