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专题作文之春天

2023-04-12

第一篇:小学生专题作文之春天

中考作文专题辅导之六——

结构

得分点关键词:结构

得分点要诀:严整有序,清新完整

1、 得分点概述

任何事物都有其结构,结构是事物存在的前提。就文章而言,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写作过程中,将已有的材料、观点等组织并构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是为文章安排结构(即通常所称的“谋篇布局”)。面对作文试题,许多同学能够打破时空限制,放飞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寻找到许多写作材料。但怎样将这些材料汇聚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写出结构严谨的佳作呢?结构是文章生命的一部分,也是考场评价的一个重要得分点。

“结构”一直是各地中考作文评分的依据之一。有的考区将“结构”直接列出纳入评分标准,也有的则将“结构”这一项评分依据细化为“篇章”、“条理”、“表达”三个小项。这些都说明,结构在评分中的重要地位。

2、 得分点策略

保证文章有严谨而巧妙的结构布局,犹如建筑师建起一座坚固耐用而又漂亮无比的红房子,是一个人具有较强写作能力的具体体现。要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在写作之前先好好运思,通盘谋篇,精心布局,即:根据已确立的文章主旨,想清楚哪些材料要详写,哪些应略写;哪些要先写,哪些应后写;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何处需交代,哪里当照应;段落怎么划分,中间怎么过渡等等。如果可能,最好先拟出写作提纲,这就能有效防止写作时的随意、大意。

3、 失分会诊

因为结构失误而被降格评分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撇开中心,横生枝节。围绕一个中心写着写着,中途岔出别的话题。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分散,笔力分散。

二是恣意妄为,逻辑混乱。事先没有通盘考虑,想一段写一段,写到哪算哪,不尊重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思路缺乏条理性。这样的作文基本上都会被打入四类、五类文之中去。

三是层次不清,分段失当。表现为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在某一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以致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

四是缺乏过渡,忽视照应。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

五是首尾失当,影响表达。中考作文中,一些同学在开头表现的主要问题有:入题太慢,东拉西扯,扣题不紧;或者将一个故事的大意(包括过程和结局)都概述出来(后面再去具体叙述),降低了文章的可读性;或者故作深沉,无病呻吟,空发议论。诸如此类的问题,难以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使文章的表现力大打折扣。在文章结尾表现的主要问题有:偏离主旨,胡乱延伸,画蛇添足;爱说大话,空喊口号,令人生厌;缺少相关结局的必要交代,给人留下没有结尾的印象;前面用笔过多,因时间关系而草草收尾,等等。这样的缺憾会直接影响文章的得分。

4、 提升要诀

在写作实践中,以下方法有助于文章结构的优化:

一线贯穿。面对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材料贯穿起来,使之浑然一休。这个线索,可以是人(如《孔乙己》中的“我”),可以是物(如《小

橘灯》中的小橘灯),可以是中心事件(如《驿路梨花》中的打听小屋主人是谁),还可以是

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情感的变化等等。

总分相映。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等方式,其最大的好处是总提明确,分述

到位,各得其所。

抑扬转换。欲说其美,先写其不美;欲说其不美,先写其美,这种以进为退的结构方式

咄咄怪事做抑扬转换。运用得当,情节因此听跌宕起伏,人物因此形象丰满,主题因此深刻

突出。

亦问亦答。以提问和作答来构建文章,新鲜别致。其中的“问”,实际是作者的设问,

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就是文章的主体。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也可以设计成自

问自答。

回环反复。以一个与文章主题表达密切相关的句子作为基本结构素材,然后采用相似句

型或段落的不断反复,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这种方法,多用于散文、议论文和诗歌之

中,有利于展现事物的层次,加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首尾出彩。设计一个亮丽的开头,可以锁定靶心,开门见山;可以聚焦环境,写景渐人;

可以设置矛盾,悬念引入;可以引用熟语,拉近距离;还可以采用欲扬先抑、妙言感悟、直

抒胸臆等方法。一句话,只要它能形成一股气势,把后面的内容带动起来,它就会占有“成

功的一半”。精彩的结尾,可以是亮出高见,尽展哲思美;可以敞开心扉,尽展真情美;可

以是欲言又止,尽展韵味美;可以是陡转立止,尽展新奇美;可以是呼应开头,尽展完整美。

附文:

1. 请以“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我手写我心,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不除外)。③文中有得出

现自己学校、老师和本人的真实名字。(2005年湖北武汉市中考作文题)

2. 作文:沟通

友情提示:沟通,据《辞海》解释,意为“使彼此相通”。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②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500个。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

校名、人名

作文展台

1. 失误文剖析

(一) 水(三类文)

湖北武汉一考生

水与空气、食品一样,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

命。水是覆盖地球50%以上(这个表述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应该为71%)的无色、无臭、

无味的液体。地球上的水分为三大类型:一种叫地表水,如江河、湖泊中的水;一种叫地下

水,如土壤和岩石的孔隙中的水;一种叫大气水,包括雨水、雪花、大气中的水蒸气等。它

们相互联系,形成循环。(这一段从物质水的角度说明了水的作用、形态和特性。说明作者

的知识面是比较广的。)

我这个军事迷从兵法、战例中读到“兵无定势水无常”;我爱好武侠,《笑傲江湖》中“独

狐九剑”的“无招胜有招”,《浣花》里的“流水武学”也常令我生疑:莫非,平凡之至的水

中真的蕴含了蕴含了玄机么?(设下问题,下面就应该做出回答、回应。可下文没有照应,

属于明显失误。)

我被卷入准备参加初中奥数竞赛中的题海中,昏天黑地的题海战让我焦头烂额,不得其

解的难题越来越多。我看到那是一座葱茏青翠的磅礴大山,山涧飞瀑穿云,清泉涓淙,好像

是一个伊甸园。(怎么备战奥赛到了游山玩水呢?其间跨度太大,缺少必要的交代。)我尚羊

(错别字,应为“徜徉”)在林间小道,望着这幅由飞瀑泉景构成的“动态画”而出神。这

飞流直下的晶莹水柱,这生重型不息的清澈溪流,不正是“水无常形”的实例吗?大自然的

灵气告诉我,要从多角度、多途径入手,灵活机动地解决问题,无孔不入地寻找难关的突破

口。(这里点出了自己从大自然中受到的启示,突出了水的“精神”。)

岩洞中造就钟乳石笋、石洞的滴泉让我感悟到了“水滴石穿”精神。你看,经过无数次

拼搏,水竟能击败那刚硬的岩石!

我是一个球迷,曾经不懂内行所说的“水银泻地的进攻”、“滴水不漏的防守”,后来我

明白了,就是有怎样的对手施怎样的招!

近来年,我还看到,世界上的水污染很严重,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危害,全世界大约有

70%的人喝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这些内容都是能“看到”的吗?上文中“看到”一词使

用不准确。)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每天有2.5万人由于饮用被污染的水而得病或由于缺水

而死亡.(这一段讲“水污染严重”,在内容上还是文章中的一个部分,但没有收住上文。)

[失分会诊]

失分点:作者的思维不够严密,表现在文章结构上,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缺少总

括性的结尾,结构不完整。如果说“生命之源”、“ 蕴含了玄机”、“污染严重”分别代表了

文章涉及的几层意思的话,那么,文章结尾就没有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上面的内容,致使文章

出现虎头蛇尾。二是缺少必要的呼应,结构不严谨。比如,前面提出了“莫非,平凡之至的

水中直的蕴含了蕴含了玄机么”这个问题,后面没有回答,一直将问题悬在半空中。三是缺

少过渡性的语言,结构不自然。比如说,由直接陈述水的特性说到“我”对水的疑问,又说

到“我”备战奥赛的事,语意跳跃性很大,却完全没用过渡句,使得语意转折非常生硬。

提升点:⑴明确一条线索。活跃的思维如果被一条线索牵引着,就是有序的、顺畅的,

本文适宜于以“我对水的精神内涵的认识”为线索,突出“我”的认识历程和感受。这样,

就要删去对物质水的特性的陈述。⑵补充必要的结尾和照应内容。要补写一个总括性的结尾,

要回答“莫非,平凡之至的水中真的蕴含了玄机么”这个问题,并点明参加竞赛的具体情况

(主要是指结果),从而形成分总互应、前后勾连的稳定架构。⑶增加过渡性语言,保证语

意转换的自然、顺畅。

一类文解析

沟通

QQ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从建立以来,什么稀奇事都发生过。(同题作文讲究形式与

内容的创新,本文用童话展开就很有吸引力。)

今天,城里又沸沸扬扬。原来老国王下令:明天起,城中的所有公民——成年人与未成

年举行换位仪式。也就是父母做儿女,儿女做父母,孤儿院的孩子代替没有孩子的大人。(这

一构思既符合人们的想法,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QQ城近年来出现严重的“代沟”危机。

有一天,王子与国王闹了矛盾,王子揪下了国王的一撮胡须。国王气得发抖,发誓要让

孩子和家长相互沟通,消除代沟,于是出了这么一个主意。(用回忆的形式交代故事的原委。)

国王下令,谁敢不从。第二天,QQ城成了“稀奇”城:孩子们裹着特大号睡衣,一大

早起来便忙着在厨房里做饭。可他们毕竟是初次上阵,一会儿便“劈里啪啦”地把碗碟打了

个粉身碎骨,不少“爸爸妈妈”被吓得“哇哇”大哭起来。大街上也乱成了一团,这边两辆

汽车撞了,那边路口又堵车了,可“交警叔叔”正忙着擦鼻涕„„王宫里更是乱成一团糟:

宇航局来文件说,准备发射到火星上的“QQ号”火箭,被一群粗心的孩子发射到太阳上去

了;政府大楼来电说,楼内的文件被“儿童官员”折成了纸飞机;幼儿园来电说,“小小老

师”管不住学生;学校里的“大学生”强烈反抗——说是作业布置太多。更让国王头痛的是,

孤儿院里住满了被“遗弃”的大孩子。(详细地写出了小孩子变成大人之后闹出的笑话,也

巧妙地点出了孩子们存在的问题。)

几天下来,QQ城翻了天。儿童医院住满了被作业吓昏的“大孩子”和被“小父母”揍

扁的“淘气大孩子”,成人医院住满也被“工作”累得爬不起来的和被“儿女”气得半死的

“可怜小父母”。(如此遭遇更是苦不堪言。)

一个月过去了,国王不得不下令恢复原状。果然,这一举措收到奇效,孩子们

变迁尊敬父母,父母们再也不随便打骂孩子。父母孩子息息相通,其乐融融。(结

尾点题。读者一笑之余,不由深切地感受到加强沟通的重要。)

【说长道短】

《QQ城风波》是一篇饱含童趣,读来令人忍俊不禁的佳作。

得分点:⑴主要得分点:形式新颖,想象丰富。QQ是大家熟悉而且非常感兴趣的事物,

作者选择它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可谓眼光独到,继而由此想象出了QQ城,QQ城像一个古代

王国,里面有国王与王子;QQ城又像一个现代都市,里面有各种现代设备。这一切都是想

象的魅力。⑵次要得分点:换位思考,构思精巧。小作者巧妙地采用换位的形式,让原本沉

重的话题顿时染上了幽默的色彩:“小爸爸妈妈”在城里惹出的笑话让人啼笑皆非,“大小孩”

在城里遭遇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这一幕“闹剧颇有漫画的讽刺效果”。

提升点:第四段稍长了一点,使得眉目不够清晰,因而整体结构留下了一丝遗憾。若

能将此段一分为二,主体内容会更为突出。

3. 分文解密

(一) 水

湖北武汉一考生

和煦的阳光掠过微微皱起波纹的水面,清洌晶莹的水绽放着迷离动人的光

泽。我小心翼翼地掬起它,那么的柔软、脆弱,心中唯恐它会突然坠落,化为云

烟。透过它明亮的身躯,我清楚地看到了我自己。于是,我迷茫了:我是水,还

是水是我?(能够写出这种物我交融的感受,笔墨实在是不同寻常。)

水,以生命的形式在我们身体中涓涓流动。人的肌肤毛发因水而生动有活力,

人的体形如同波浪,描绘出生命的轨迹,有波浪才能前进。仿佛冥冥中注定我们

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或者说,从本质上讲,人与水非常相似。(将人的生命

与水的形式结合在一起来展开,难度很大,但小作者却做到了。)

老子有云:“天下至柔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

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水脆弱得一触即碎,温柔的阳光谋取就很轻

易地使它消散得无影无踪。可是,水又是最为强大最为坚强的。你看那滚滚流水

从高高崖头跌落,如土山飞崩,雷霆万钧。那气势排山倒海,如百万大军冲锋陷

阵。那声音如洪钟闷雷。气吞山河。大自然最厉害的武器——洪水,它所到之处,

万物无不被淹没毁灭。而极快流速的水更能削铁如泥,无坚不摧。回首看人,人

也如此。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曾感叹:“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

水就足以致他于死命。然而,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人可

以轻易地被毁灭,但他有着同水一样不可忽视的巨大力量,他可以主宰自然,可

以使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以摧毁整个地球。(如何写出水的生命,写出水的

底蕴呢,作者想到了诗词,想到了名言,是啊,这些都是极好的论据。)

水在人体中流淌,人在水周围生存。水是人的脊梁,人是水的心脏。人是水,

水也是人。(精辟!宛如哲理名言。)

那么,你又是怎样的一潭水呢?

你是陶渊明、屈原那样清澈灵动飘逸的纯水,还是做用自己的浑浊来污染他

人的污水呢?或许,你是像管仲诸葛亮那种自己活动且会推动他人的流水?或

许,你是如同蔺相如一样包容他人胸襟广博的海水?或许,你是与鲁迅一般激情

澎湃的瀑布?也可能,你就是像勾践这种能屈能伸能在时机成熟时候凝固成冰的

水。(紧接上文,将内容进一步拓展,从古往今的人物身上来寻找水的魅力。)

„„

清凉灵性的水从我们的指缝缓缓滑过,那么的亲切。因为我知道,我们的身

躯灵魂中有种东西紧紧相联,互相牵动。

[满分解密]

满分点:作者的本意,是要启发我们思考怎样做人的问题。如何将主旨与题目“水”

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保证文章的内容不偏离题意呢?作者抓住“人是水,水也是人”,“那

么,你又是怎样的一潭水呢”两句兼及“人”和“水”,勾连上下文的关键性的话,依次陈

述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及时展示自己的丰富积累,做到了内容扣题材,构思精巧,逻辑严密,

思维开阔。

文章语言流畅,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

(二) 沟通

浙江宁波一考生

前几天,因母亲打扫房间时看了她的日记,女儿和母亲大吵一架。几天来,

两人互不理睬。这天晚上,女儿想了许多许多,终于提笔给妈妈写了第一封信。

妈妈(因与你吵架,故不称你“老妈”):

您好!

为了我们母女的和平共处,我决定写信与您沟通一下,以表示我深深的歉意(但并不

说明上交吵架是你对我错)和无比的严肃。作为女儿,与大吵是没有礼貌的,是我不对。对

不起,妈妈(深深鞠躬)。

为了避免今后我们母女之间再发生冲突,我想了以下几点,作为我们之间的协定:

1.以后我的重要东西(特别是日记),请勿随便翻阅。如有需要,必须征得我的同意(这

点很重要)。

2.以后我若把门关上,请勿随便进入。进入前先敲门,当听到“come in”时,方可进

入。

3.学校考试成绩不要天天询问。如果考试了,我会主动将成绩汇报给您(这是为了减

轻我的心理压力)。

4.在家里吃零食,如巧克力薯片等,请不要阻止。从自己的形象方面考虑,我不会乱

吃东西,我会自己控制自己。

5.今后我们母女之间要加强沟通,平时以聊天形式进行沟通,关系恶化时以书信沟通。

祝妈妈身体健康!

女儿

(表面上看,是数字的简单罗列,其实,内容中蕴含着深刻的主题。)

上学前,女儿把信悄悄放在母亲的书桌上。

放学回家,女儿就看见有一封信平平整整地躺在自己的书桌上,心中窃窃惊

喜。

女儿(因吵架不再称你“宝贝”):

看到你的信很亲切,很激动。针对你提出的五大内容,我也说说我的想法。

1.看你的日记,我不是故意的。在此说声“对不起”(还真有点不习惯)。你这条我完全赞同,有需要,我会主动向你说明,与你商量。

2.第二条,我基本同意。但前提是你不能在里面做影响学习的事。你进我们的房间,也要自觉遵守此款。

3.第三条,基本同意。前提是你不得欺骗我们,如违反,则此条无效(这点特别重要)。

4.零食无益,美丽和零食对女孩子不可兼得。这一条,我保留自己得计的意见,但我会改变原来的态度和方式。

5. 第五条,我完全同意。是为了你好,可以做到(天下可怜父母心)。

祝你学习进步!

母亲

(透过妈妈的回复,妈妈的思想观念、妈妈教育孩子的方法说一目了然了。这种用事实说话的方式,最有说服力。)

看完信后,女儿高高兴兴地敲门进了母亲的房间。

[满分解密]

满分点:首先,题目扣得紧,这一点特别重要。开头,迅速点题,交代沟通的原因。两封信,说明了母女沟通的目的,沟通的内容。结尾含蓄地暗示了母女沟通的结果,呼应了开头。全文以沟通为线索,行文自然流畅,不蔓不枝。

其次,表现形式新。主体部分是两封书信,它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信中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夹注,也极有创意。再次语言自然朴素,又不失风趣。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作文之成功专题

《成功》学习要点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1、给红色的字注音。(3分)

浩劫()日晷()言简意赅()兀兀()饶舌()阑珊()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4分)

A、话不多,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B、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

C、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D、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BR>A、囊萤、映雪、悬梁、剌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

B、小朋友矫揉造作的表演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C、晚上,我辗转反侧,高兴得睡不着觉。D、湖水平静,宽阔无垠,令人心旷神怡。

4、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谁?

B、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C、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D、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子,向国民党反动派的老巢——南京城冲去。

5、下面句子含有讽刺意味的一项是()(3分)A、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

B、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同一词。C、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D、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

6、在“秋风一阵阵地吹来”的后面,接下去最顺当的一组句子是()(3分)A、树枝摇曳着,月光和树影也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B、树枝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响声,月光和树影也一齐晃动起来。C、月光和树影一齐晃动起来 ,发出沙沙的响声,树枝摇曳着。D、月光和树影一齐晃动起来,树枝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响声。

7、请写出三句有关勤奋的名言,并写明作者。(3分)

二、阅读理解(18分)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举韩文公。他说:“业精于勤,荒天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熟悉的。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_____________。’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此第二境也。‘_____________。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静安先生的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和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8、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宋词原句。(3分)

9、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这是他的体会,你能对这两句话作一些说明吗?(3分)

10、“业精于勤,荒天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什么意思?引用韩愈的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3分)

11、作者为什么说勤奋是成功的最根本条件?(3分)

12、王静安是谁?作者引用他的话的目的是什么?(3分)

13、请概括以上文字的中心。(3分)

三、课文学习

1、作者如何对“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中的“预期”进行说明?作者提出的成功的公式是什么?

明确:作者借助词典,诠释“成功”,就成功定义中的“预期”作了说明。人的预期不同,结果自然不同,因而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所以作者只能凭自己的经验去谈。“预期”不能不说,但是也无法多说,因为“无法界定”,所以有理由不去谈它。但是从作者从下文对“天赋”的分析来看,文章还是谈了“预期”的。作者声明是“大题小做”,既然是“小做”,就可以择其要点而不及其他。然后以自己的治学经验,就这一个论题,用一个公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2、作者如何看待“天资”的?

明确:作者的态度是承认天资,不惟天资。特别提到“文革”中的“天才”闹剧,对自我标榜唯物主义却大行封建迷信之实的丑陋行为深恶痛绝。对当今一些“自我感觉过分良好”的人,说“我除了羡慕”“不敢赞同一词”,顺带讽刺。作者主张每个人都要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不要脱离实际,不要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这也就照应了“成功”内涵中“预期”的含义。

3、作者认为“勤奋”在成功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指出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也赞同。作者在分析勤奋的作用时,已经顺便提到天资与勤奋的关系,认为即使天资高,不勤奋也无用,说“事理至明,无须饶舌”,意思是,这已是众所周知的公理,无须证明了。

4、作者如何看待“机遇”在成功中的作用?

明确:作者针对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指出要正视它的存在,而且指出其重要性,并以实例为证,“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现在这个样子”。作者在说“成功”,但不以成功者自居,这样来阐述一个公式,更能显示出是一种基本规律。

5、作者为什么说勤奋是成功的最根本条件?

明确:在成功的三个条件中,作者认为人无力决定“天资”,而机遇也没有办法预期,人在这两个方面无能为力。既然如此,就只剩下一条路——勤奋。这是作者最想告诉读者的内容。文章在前面对“成功之道”作了许多分析,都是为铺垫出这条“成功之路”。然后引用韩愈的“业精于勤,荒天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说明这是公认的真理。

6、作者引用王维的经典比喻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引用并分析王国维的经典比喻,来说明勤奋是成功之道。王国维是治学的成功者,他的三种“境界说”在学界已经成为一种经典比喻,作者基本赞成“预期——勤奋——成功”的“成功之道”,但是对此也有保留,认为自己公式中的“天资”与“机遇”也是重要的,考虑到角度不同,不再展开论述,而是抓住王国维“三种境界”中最重要的一条“衣带渐宽终不悔”,提醒人们,必须以勤奋精神去做学问或干事业,再次强化了中心论点。

中 考 解 析

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取得伟大的成就,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①鲁迅先生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②赫胥黎说得好:“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24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24小时。”现代书画家齐白石90多岁后仍然每天挥笔作画,一天至少五幅。③他说:“不叫一日闲过。”有一天过生日,客人多,没有作画,他第二天又追画几张,以补“昨日的闲过”。科学家阿基米德一次正在研究数学,敌人冲进了城,他的研究工作还没有做完。他没有逃走,而是坐在那里专心致志地画圆圈,计算着深奥的数学题。当一个罗马士兵持刀向他奔来时,④他向士兵说:“我的朋友,在你杀死我以前,让我先画完这个圆圈吧!”

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画线句子的确切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共引用了四个人的话作论据,其中①②属________,③④属________。4.本文的论点和论据是否统一?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阅读议论文的综合能力【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文段论点的能力。本段的内容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阐述的,因此第一句话是论点。2.本题考查的是对特殊含义的句子的理解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利用时间的人,时间给他的就多;不能利用时间的人,时间给他的就少。

3.本题考查的是辨别什么是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第①②句完全引用名人的话来阐述一个道理,因此是道理论据。③④句主要叙述一个故事,在故事中引用的人物对话,因此是事实论据。

4.不统一。论点着眼于“持之以恒”,论据着眼于“珍惜时间”。文中的论据本来可以证明论点的,只是需将“珍惜时间”与“持之以恒”之间的关系阐述清楚。5.讲道理 摆事实

课 外 拓 展任人唯“长”

人都有长处和短处,长与短共存,构成了人的本身。在用人问题上,用其所“长”,就会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避免造成人才的浪费。其实,这跟木匠选择木材一样,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巨木高耸入天,几个人都难以合抱,即便有几尺朽烂,优秀的木匠也是不会弃它而去的。

任人唯“长”的道理古今皆知。汉高祖刘邦可谓在用人所“长”上是个典范。张良通晓战略,足智多谋,善于___ ,()缺少带兵打仗的实践,被刘邦用作“智囊”,让其伴随左右;萧何善于镇守后方,安抚百姓,源源不断地补给军粮,刘邦让其任相兼“后勤部长”;韩信善于统帅大军冲锋陷阵,攻必克,战必胜,刘邦封其为大将。从刘邦用人、成就帝业的史实中,我们可以看出,举大事者必以人才为本,治国治军之道,务在举贤任能。当然,历史上也有忽视唯“长”善用而造成失误的事例。三国时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人人皆知。马谡精通兵书,向诸葛亮献计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致使诸葛亮取得了“七擒七纵”孟获,“南人不复反矣”的战果。可诸葛亮有时却未用其长而用其短,让这个智谋型的人才带兵打仗结果街亭失守。马谡被斩后,诸葛亮也自知用人不当,才“自贬三级,以督厥咎”。

古语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挂在我们面前,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作为领导干部( )要用有能力、有建树、群众推崇的人,()要善于使用有些过失但有一定特长的人,善于把他们放到最恰当的位置上,使之各安其位,各守其职,各尽其才。用人就像一面旗帜,用人不当,不仅影响着群体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且还必然影响到事业的发展。我们应用人之长;唯才是举,扬长避短,因能而授职。领导干部用人之要诀,不仅在于如何使用人才,更在于如何注意保护人才;不仅在于如何克服他的短处,更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长处。用人问题实质上是领导干部意志和水平的延伸,其作用是随着能力的提高和职权范围的扩大而成正比上升。在当前改革开放、人才辈出的时代,作为领导者,要善于知人,爱而知其恶,俗而知其善,用贤人、正人,远庸人、小人,心胸宽,头脑清。总之要有用人之明。

1、选择一个恰当的短语,填在第2段的横线上。()

A、运筹帷幄B、思索问题C、深谋远虑D、集思广益

2、与“精通兵书”的“兵”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兵不血刃B、兵强马壮C、纸上谈兵D、短兵相接

3、在第2段与第3段的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本文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5、第1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6、第2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指出并简析其作用。

7、第3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清指出并简析其作用。

8、第2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9、第3自然段中加点的“其”字指代什么?

10、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哪一个词有助于我们对论点的理解?为什么?

教后反思【学后反思】

第三篇:中考作文专题之题材·亲情篇

【导入】

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只要我们生活在世间,或者说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离不开亲情。可以说,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浸泡在博大无比的亲情中,世间的每一个人都在为亲情吟唱着一曲曲沁人心脾的歌;世间的每一个人无不对亲情在意,世间的每一个人无不渴望天空般高远大海般深邃的亲情。

【读一读】阅读以下关于“亲情”的文字,感受“亲情”的味道。

1.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2.亲情是树,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根,让它吸收营养永葆青春;亲情是河,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条支流,让它永不干涸澎湃向前;亲情是火,每个人都是它的一根木柴,让它永不熄灭温暖四方。

3.亲情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亲情似火,使平淡通过煅烧日显棱角;亲情是诗,使乏味经过修饰达到一种意境。亲情,生命永恒的动力。

4.亲情是什么?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是明亮的双眸,指引我们前进;是温柔的话语,呵护我们的心灵;是严厉的责罚,督促我们改错。

5.当生命的第一声号角吹响,亲情就是那荡漾在母亲眼眶中的泪水,是那绽放在父亲脸上的笑痕;当生命之舟开始摆渡,亲情就是那拨动着清水推动小船向前的双桨,是那守候在空中为小船指航的灯塔;当生命之舟即将靠岸,亲情就是那静静的港湾,是那拥抱着你的默默的流水。

6.亲情就是父亲扬起的手掌,颤动的双唇和恨铁不成钢的怒容;亲情就是母亲灼灼的泪水,柔情的呼唤和温暖舒适的怀抱;亲情就是子女肯定的目光,尊敬的语言和一份小小的礼物。 7.亲情是一股涓涓的细流,给心田带来甜甜的滋润;亲情是一缕柔柔的阳光,让冰冻的心灵无声融化;亲情是一个静静的港湾,让远航的疲惫烟消云散。

8.父亲是一口矿井,风雨中,疲劳的脊背在晨曦中缩短又被落日拉长;母亲是一柱火把,黑暗中,轻柔的的嗓音在歌谣中沙哑又在半夜里重复;我是一粒小胚胎,晴空下,稚嫩的手臂在沃野上破土又在火光中挺立。

9. 亲情是朱自清父亲的背影;亲情是孟郊慈母手中的针线;亲情是阿尔勃累喜特丢勒兄弟《祈求的手》;亲情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亲情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亲情是„„

10.“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不知是谁轻轻哼了一句,把我从思绪中拉回。外婆桥,外婆桥,外婆一定又在把我“瞧”了。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她探着矮小的身子,站在高高的门槛上,踮脚倚门盼望的情景。此时,一股浓浓的亲情如春天那温暖的阳光,洒进我的心田,令我感到幸福无比。

【说一说】仿照以上句子的形式,说说你对“亲情”的理解。 【优秀作文之开头与结尾】 2010北京中考

凝聚亲情才会有幸福的家庭,凝聚友情才会有温馨的集体,凝聚爱心才会有和谐的社会,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实现理想……请以“凝聚”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凝聚

夜深人不静。

全因为所有的施爱和被爱,所有的付出和回报都在此时凝聚。

在我久攻一个数学或是物理“堡垒”而不得克,且正欲缴械投降时,一股热烫的气流从桌子底下冲出来,把我的镜片弄得有些模糊。

“干什么呀,你!”母亲没声响的举动起初总会引起我的小烦躁,我吵嚷的语气里甚至有些责备。

“这是今天新买的泡脚木桶,试试怎么样!”母亲做事从来不多做解释。我也已经习惯,任凭她一如既往地麻利地脱了我的袜子、挽起我的裤腿。我保持着原来的坐姿,自然地看着蹲在桌子底下的母亲。

然而她并非教科书或是文学作品中所写的母亲那样老:她的头发依然是那么乌黑而且亮泽,她的皮肤仍然是那么青春而且富有弹性,她此时正在试水温的手依然还是那样温润而且细腻!她太年轻了! 我对自己有些不满了!不一定头上有一根白发了才是母亲,不一定鱼尾纹爬上眼角了才是母亲,也不一定一天到晚只是唠叨的才是母亲,恰恰相反:此时蹲在桌子底下因为女儿而消耗掉青春的她才更是母亲!

“不能一下子放进去的!”母亲一手拿着我的脚,一手撩着仍有些烫的水朝我脚心里泼!痒痒的、暖暖的,熨帖到了身上所有的部位。热水快乐地在桶中打着旋儿,热气缭绕在桶的周围,整个房间都弥漫着木头特有的香味儿。

两只脚在母亲的手里被轮换着用水撩着,我很顺从地任由母亲操纵着我的脚,因为这时的木桶属于我们母女,这时的温度是我们母女的温度!

水流如丝缎般包裹着我的双脚,我只觉得一股暖流由脚底直沁心头,一天的酸胀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除了幸福还是幸福。

“舒服吧?”妈妈仰起头,“要中考了,功课紧、作业多,太辛苦了!”妈妈边揉着我的脚边念叨着,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和女儿谈心!虽平淡,但每一个字都那么动听,说得我心里暖洋洋的。

“妈妈,其实您最辛苦!”我情不自禁而且有点儿哽咽。

“嗨,这算啥呀,女儿要比妈累得多!”妈妈眉宇和眼角间突有一瞬的愁云但倏忽间就又消逝了。

窗外北风呼啸,室内温暖如春。镜片刚刚清晰却又再次被弄得模糊,但不止是热气的缘故!

久蹲着的母亲终于把水撤走,她同往常一样嘱咐我早些睡,然而此时脚下有着这样的幸福,身上有着这样燃烧着的温度,我又怎睡得下呢!

所有的力量和激情再次凝聚! 夜深了,我无法静下来!

分析:开头与结尾形成双重呼应,具有诗歌之形式美。语句的变化,标点的变化,又使其具有变化之美。

凝聚

爱与被爱有时都很简单,甚或仅仅凝聚在一个芒果上。

那天,同往常一样,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打开冰箱,发现冰箱中安静的躺着一个大芒果,旁边还放着一张字条:“儿子,芒果记得吃。”

字虽然很少,但是却能感受到丝丝的爱意。我拿出芒果放在书桌上,便开始了学习。 不一会儿,妈妈回来了,她看到桌子上的芒果,又叮嘱我一句:“芒果要记得吃。”说完,又匆匆的又离开了家。

时间悄然到了十一点,我伸了伸懒腰,看见了芒果。我拿起芒果,仔细的端详,这个芒果青里透着红,煞是可爱,我使劲嗅了嗅,还真香啊。还是把它留给妈妈吧,妈妈更爱吃芒果。于是,我又把它放回了冰箱,并留下了一个纸条:“妈妈,芒果记得吃。”

第二天,放学回家后,我打开冰箱,那个芒果却还躺在冰箱里。只不过纸条上的字被改了:“儿子,晚上妈妈和你一块分享!”我笑了,因为我想象着妈妈看到我的纸条肯定很幸福,我幸福了,因为我马上就要和妈妈分享这个芒果了!

可晚上,妈妈因为加班没有回来,于是我又把纸条上的内容换了:“妈妈,芒果再不吃就坏了,记得你要吃了它哦!”

第三天,妈妈还是没有回来,我看了看冰箱里的芒果,再不吃就真的快坏了!但我还是没吃,因为我真的想和妈妈一起分享。

第四天晚上妈妈回来的时候,我已经睡着了,妈妈幸福地把我叫醒,说要和我分享冰箱里的芒果,可打开冰箱,拿出芒果,皮还依然鲜美而且冰凉,可里面已经严重变质!但我和妈妈都没有表现出遗憾,因为我们好像已经分享过了!

我们笑着彼此是个大傻瓜,但我们依然很幸福,因为那已变了质的芒果其实就是爱的凝聚!

分析:前后呼应,呼应标题的同时也做到了点明中心。

作文的标题是“凝聚”,作文的内容应设计成XX凝聚在了一起,或是XX凝聚在了XX上。两篇作文的内容符合了这个审题的要求。

2010重庆中考

爱是爱心,爱是美好的语言,爱是无私的奉献,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爱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改自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主题曲)

请你以“爱是 ”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爱是浓烟一缕,回头一瞬„„

人们常说,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也有人说,父亲是家中的精神支柱,是全家的避风港。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

抽烟

在他人心中,父亲如风雨中昂立的军人,父亲是悬崖边挺拔的青松,总之父亲是一个能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然而,在我心中,父亲只是一个烟鬼,正宗的烟鬼。他那早已被烟熏得焦黄的手指如今还一刻不停地夹着一支卷烟。

父亲爱抽烟,一直就是这样,我不知道为什么。无论在家还是外出,在他的身上都有一股浓浓的烟味,让我无法承受的一股烟味。尤其在临近我上学的时候,那股烟味变得更浓更令人难以承受了。此时的我,因担心学费未凑足而焦虑不安,而老爸他却还在悠闲地抽他的烟,似乎对我的事漠不关心。见他整天在深深地吸烟,然后又轻轻地吐出来,我恨不得把他赶出家门。此情此景,真让我欲哭无泪,欲恨不忍。难道这就是我的父亲?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顶天立地”?他如此的“伟大”,我还有何话可说呢?

尽管如此,我还是被按时送到了学校,这让我迷惑了。我似乎正在慢慢察觉:在他深深地吸烟的同时,他也正在深思熟虑,在默默地担忧。再次回味那股烟味,发现了它有了一点淡淡的清香;再看到那缕烟影,我感觉到了其中笼罩了父亲的许多愁思。

回头

又一次父亲送我来校,临走时,他照旧没说什么,连一点笑容也没留下,转身便走了。面对如此冷淡的父亲,我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突然产了一个念头:去偷偷地监视他。正当他走到转弯处时,他停了下来,回过了头,只见他那充满深情的目光似乎在寻找什么,哦,是想再看一眼他的儿子,然而却没看见。他又转过头来,我终于被他发现。从他脸上终于隐隐呈现了一丝从未有过的笑容,那笑容如早晨的露珠一样晶莹剔透,一样短暂,一样难得。从他的那双眼中,我终于发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无私的爱。

从此,这一精美的动作便深入了我的记忆宝库。多感人的一次回头!

终于,我彻底领悟了:我不是缺少父爱,而是缺少发现,那烟味充满浓香,那回头充满深情。同时我也理解了父爱:父爱如山,父爱似海,父亲冷淡的外表里装的是颗赤热的责任心,是颗真诚的爱子之心。

试问父爱今何在?尽在一缕浓烟中,尽在回头一瞬间。

分析:前后段以“寻找”和“寻找到”构成一种呼应,显得思路非常明晰。结尾在呼应标题的基础上,做到了语言表述上的变化。

爱是妈妈的唠叨

“不快去做作业,玩到什么时候?”“路上小心,遇到什么事我可不帮你。”听妈妈的唠叨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地直灌入我的耳朵。

2005年8月21日 星期四 晴

真巧!今天爸爸出差,妈妈也要外出学习,3天后才回来。上午,送走了父母。从火车站回来,我发觉天更蓝了;草更绿了;云更白了。“我不会再听到烦人的唠叨,不用再写数不清的作业,也不必再和着饭皱着眉吃些不喜欢的菜。苍天哪,大地哪,是哪位过路的天使大姐给我这样的机遇啊!”我在心中不禁大呼“万岁!”盘算着回去时带几包喜爱有加的方便面中午和晚上吃,挤出来的时间就用来打电脑,打个通宵,过足瘾„„晚上12点,我坚持不住了,关了电脑胡乱倒在床上:斜着睡,手脚摆成一个“大”字。回想起这一天,总觉得空荡荡的。

2005年8月22日 星期五 阴

今天,我一觉睡到中午,早餐和午餐一起吃了。然后我奔向书房,猛捶主机开关,狂敲键盘,电脑摇晃了几下,以万分之一秒的速度被我打开了。可玩了几小时,我连续打了几个哈欠,揉揉惺忪疲劳的眼,环顾左右,多么想吃一些父母不辞辛苦,顶着烈日去买的零食,多么想吃一口温热的饭菜。我疲惫地关上电脑,躺在床上,突然有一种要妈妈回家的心理在我心中弥漫开来。我摇摇头,努力地想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日子,怎么想要妈妈回家?可那种思想像一棵大树,深深地扎进我心底;像一轮初升的太阳,越来越亮;又像一杯美酒,时间越长味道越香醇。我想以玩来忘却它,于是打电话给同学,约他去打乒乓球,可他们不是上补习班,就是要做作业。他们听说我一个人在家,都很羡慕,我苦笑一下,没说什么。

2005年8月23日 星期五 雨

今天,我感到强烈的思念,多想再听妈妈一声唠叨啊!我搓着手,来回急急地走动,像站在烧红的铁板上似的,原来许多对我有巨大吸引的东西都变的索然无趣。以前妈妈的一幕都浮现在我的脑中。今天妈妈终于要回来了。“这没有妈妈的日子真难敖,等妈妈回来我一定言听计从。”我暗下决心。

母爱是迷惘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母爱是远行时一声殷切的叮咛,母爱是平凡无奇的生活时百般的叮嘱。

分析:前后呼应中构成先抑后扬,鲜明地表达出作者对“母爱”的理解。

【中考真题】

2013中考广东卷(珠海、东莞、清远、潮州、汕头、中山、汕尾、江门)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有一个地方,那儿,写满了友谊、感动和期盼,充满了关爱、欢乐和温馨;那儿,有鲜花和掌声,有失落和泪水;那儿,我们邂逅了美丽,学会了坚韧……

那儿,留下了你怎样的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那儿, ”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那儿,留下我们最珍贵的回忆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亲爱的妈妈已白发鬓鬓„„”看着照片里小女孩拉着妈妈的衣角,手里拿着一个甜甜圈,乐呵呵地望着妈妈,我不禁轻声地哼起了这首《妈妈的吻》。

妈妈,您还记得吗?那时,我每天早上都起得很早,跟随您到市场上卖菜。您挑着沉重的菜担子,顾不上拉我,但总是转过头向我喝道:“小蜗牛,快点啦,要不就掉队啦!”妈妈,您是否还仍然记得?

有天早晨,您依旧早早地起床了,我也被公鸡的啼叫声惊醒了。我揉揉朦胧的睡眼,看见您正要出门,我连忙嚷嚷到:“妈妈,我也要去!”说着,连忙跳下床,胡乱穿了奶奶的鞋子就走了,只见您摇了摇头,笑着说:“这孩子,真拿她没办法。”

我们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您像往常一样走在前头,并不停地转过头:“走快点啦,快跟上!”我笑了笑,快跑了几步。忽然,我在小推车的跟前停下了匆忙的脚步。看着车里的甜甜圈,我的眼睛放出欣喜的光芒,刚才的睡意一扫而光,我的口水止不住地流出来。这时,您走过来拉着我,说:“在干嘛呢?叫你跟上干嘛还站在这里!”我指着甜甜圈,说:“妈妈,我想吃„„”还没等我说完,您就拉着我的手,边走边说:“卖菜要紧,晚了的话就卖不完啦!”我望着小推车,眼里充满了失落。妈妈找到一处空地坐下,卖力地吆喝着,而我坐在角落里,用竹子在地上画了一个又一个的甜甜圈。妈妈望了望我,笑了笑,转过头继续叫卖着。

妈妈不一会儿就将菜篮子里的菜卖光了。她挑着空担子满脸笑容地对我说:“走了,闺女,咱们回家咯!”我连忙跟上,路过小推车时,我又驻足观看着车里的甜甜圈。老板慈祥地笑道:“小朋友,要来个甜甜圈吗?”妈妈走过来,说:“老板,来一个。”我接过甜甜圈,连忙咬了一口,妈妈对我说:“好吃吗?”我猛地点了点头,傻笑着。妈妈拉着我,在朝阳的陪伴下回家了。

妈妈,您是否依然记得?那儿,您挑着沉重的菜担子天天早出晚归;那儿您笑着看我开心地吃着甜甜圈;那儿,留下我们最珍贵的回忆!

点评:文章记叙了我和妈妈一次卖菜的经历,在整个过程中妈妈和我之间浓浓的亲情展现在我们面前。文章选材新颖,真实。语言朴实。

那儿,充满了爱

白云能在蓝天中飘来飘去,那是天空对它充满了爱;鱼儿能在水中游来游去,那是海洋对它充满了爱;花朵能在太阳的照耀下健康成长,那是太阳对它充满了爱。

那儿,充满了母爱。

“39度半,你发烧了,赶快让家长接你去医院看看。”“喂,妈,我发烧了,你快来接我回去吧。”打完电话,我以为要等很久妈妈才会来。但没过一会,老妈就出现在校园,满脸的焦急,一下车就朝我小跑过来,立即伸出她那粗糙的双手,温柔地往我头上一摸,“真的发烧了,快去医院。”看完医生后我们回到家,“你赶紧洗漱一下,把药吃了,然后躺在床上。让你平时都好好的注意一下,你不听„„”妈妈碎念着。我那时已经睡了,但感觉到有人轻轻地走进来帮我擦汗,我知道那是母亲。顿时,心里涌上一股暖流。

那儿,充满了友爱。

“小心,同学!”来不及反应,我已经失去了知觉。醒来时,头被一层纱布包裹着,痛痛的。旁边的小红见我醒来,立即问我,“怎么样,还痛不痛?渴不渴?要不要喝点水?”看到她这般关心我,听到她的问长问短,我那不争气的眼泪就流下来了。看见我哭了,她很着急,不断地在旁边安慰我。是她,让我明白了,那是友谊的爱。顿时,心里满是感动。

那儿,充满了师爱。

一张皱皱的试卷,摆在课桌上,那刺目的分数,是我有史以来考的最低的,它是那么的令人讨厌。心情一落千丈,伏桌一阵哭泣后,我才无精打采地跟着同学们去操场上上体育课。回到教室后,我正准备从课桌里拿出书本,突然看见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字迹是那么的熟悉,是班主任的。看完之后,它让我重拾好心情,迸发出继续奋斗的力量。原来平时对我们严厉的班主任,也有另外一面,他让我知道,那是浓浓的师爱,顿时,心里充满了感激。

人间处处有真情,人间时时有真爱,它们就在我们的身边,不经意间就会触动我们的心灵。那儿,充满了爱,处处都是爱。

点评:文章用三个部分,三件事,把母爱,友爱,师爱全部写出。突出了“人间处处有真情,人间时时有真爱”这一主题。选材不够新颖,语言平实。

2013中考广东(广州)卷

请以“出错”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出错

啪”的一声,手中的碗被我重重地摔在了地上,饭菜与碗的碎片混合在一起,洒满了一地。我也残忍地将妈妈的那颗心摔碎了,我像一只失去理智的野兽,破门而出„„

晚秋的风冷飕飕地吹着,可心中却有一股热浪在翻滚,刚刚发生的种种情形不断地在脑海中闪现。

带着一星期的疲惫,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中,妈妈早已精心地为我准备了一桌可口的饭菜。橘黄的灯光笼罩着小屋,桌上的饭菜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显得非常的温馨。我胡乱地拨动着盘里的菜,一副挑三拣四的样子。妈妈只是一愣,也没有说什么,继续吃饭。突然,妈妈问了一句:“最近学习吃力吗?”我只是应付式地回答了一句:“还行!”语气中带着几分生硬和不耐烦。我的这种态度引起了妈妈的不满,妈妈说了我几句:“你这是用什么态度在跟我说话?每个星期回来,都把脸一绷,你摆给谁看?”

妈妈的几句话点燃了我心中那根存积已久的导火线。十五年来,我第一次对着妈妈大吼道:“我就是摆给你看的,你根本一点儿都不理解我心中的苦恼,只会说那些听了耳朵生老茧的话。”我第一次摔碗,第一次破门而出„„

风依旧在吹,心中的那股热浪也渐渐平息。冰凉的风吹来,让我冷静了许多。我总是一味的埋怨妈妈不理解我,可是我又什么时候向妈妈说过我的心事呢?每次, 妈妈见我心情不好,总是关心地问我遇到了什么麻烦事,我每每总是应付了事地敷衍几句。我只知一句句地埋怨妈妈不理解我,却忽略了妈妈眼神中淡淡的哀愁„„

这一刻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残忍!我一次又一次用冷漠去刺痛妈妈的心,可妈妈她总是把无限的痛楚都埋到内心深处,依旧悉心地照顾着我,一次又一次尝试着走进我的内心世界,可我给妈妈的永远是一扇锁得紧紧的大门。

“我错了,回家吗?”我犹豫了,刚才我那样冲动,妈妈会原谅我吗?风吹动着树叶,发出“簌簌”的声响,好像在催促我回家。

“回家吧!去向妈妈道歉!”心里不停地对自己说。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渐渐地,我看见房屋前透出的诱人的灯火,似乎已感觉到妈妈的那份焦急„„

一次出错的叛逆,让我重新拾起妈妈那份沉甸甸的爱。

点评:文章写了作者与妈妈之间的一次争吵,争吵后我摔门而出,在路上徘徊的时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来表现出文章的主旨。文章的亮点是借环境描写表现情感。用晚饭前家里的温馨反衬自己的烦躁。夜晚的静谧来烘托自己内心的苦楚和反思。文章的重点是自己离家后自己的心理描写,从烦躁不解到犹豫到回家,把自己出错的过程表现出来,用自己的认错来给自己的出错做个结局。文章的表现主题的方式新颖,但文章的语言需要雕琢。

【学生习作】

我终于读懂了你

夜深了,月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我的脸上,不再如往日般温柔,分外刺眼。想到刚才父亲在饭桌上接过我无比自豪的成绩单时,毫无表情的样子,我就感到一阵胸闷。忽然,门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我听出是父亲,马上闭上眼睛,佯装睡着了。父亲走到窗前,帮我拉了拉被子,摸了摸我的头,转过头,正好看到父亲那深邃的目光,那么的慈祥。我想坐起来,被父亲摁住了,“我只说一句话,这次考得不错,要保持啊。”说完拍了拍我肩就出去了。不知为何,我感觉鼻子有些酸酸的,但心里却是暖暖的。

父亲是一名警察,当我记事起就感到他的脸一直绷着,很少笑。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他的手掌,每当我碰到挫折和困难想要放弃时,他不是哄哄我安慰我,而用手掌抽打我的屁股,让我幼小的心灵蒙受着不快和委屈。

那是我上幼儿园的一个夏天,我与同村的小朋友比赛爬树,不慎从两米多高的树上摔了下来,蹭破了膝盖。看着渗出的点点血迹,我吓得大哭起来。一身狼狈的我回到家,马上成为全家的焦点:妈妈翻箱倒柜地找药,奶奶搂着我,不停地问我:“痛伐?痛伐?”而父亲任坐在椅子上读报纸,没有一句关心的话。我狠狠地朝父亲瞪了一眼,腿上的伤似乎更痛了,便故意大叫:“痛死了,你们轻一点!”父亲收起报纸径直朝我走来,在我的屁股上重重的扇了一巴掌,摔下一句硬邦邦的话:自己闯了祸还大呼小叫,哪像个男子汉!男儿流血流汗不流泪!奶奶心疼地一把拉开父亲,我的哭闹声也在父亲的管教中消失了。

上了学以后,由于住宿,与父亲相处的时间更少了。印象中父亲好像对我不再那么的严厉了,但三年级清明放假的那一天却让我难以忘怀。外婆患病多年在我未上小学时就走了,于是此后的清明节,家里总要去扫墓祭奠。清明时节果然雨纷纷,父亲一大早就出门采购物品了,回来时看到我还躺在床上,就督促了一句:“今年你十岁了,该去给外婆扫墓了,快点起来!”我伸了一个懒腰,不情愿地说:“外面下着雨呢。”父亲坚定地说:“一年就一次,你忘记小时候外婆是怎么疼你的了?”我缩在被子里,赖着不起床,等到中午十一点,外公,小姨他们都来了准备出发时,我还在床上,父亲一下就怒了,冲过来猛地把被子掀开来,一把把我揪了起来,狠狠地说:“我们家不养懒汉和不孝子!”那一年清明节,在外婆的墓前我哭得格外伤心,是想起了逝去的外婆,还有父亲的怒吼声。

读了初中以后,父亲为了管住我,把我从寄宿制的学校调到离家很近的中学就读,它规定每个月给我两百块钱作为饭钱和零用钱。我于是每个月就偷偷省下一部分钱。初二下半学期,刚过完年,听母亲说父亲要过生日,我暗暗的记下了,我用偷攒下的零花钱为父亲买了一根皮带。想着父亲收到礼物时笑着摸我的头,夸奖我时,禁不住得意的笑了。谁知父亲接到我递出的皮带时,微微的皱了一下眉,没有表示感谢和夸奖。这也和我想象差距太大了吧,我低着头闷闷不乐地吃着饭。父亲终于开口了:“儿子你长大了,记得爸爸的生日了。礼物我收下了,但下次就不必了,你知道爸爸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什么。”委屈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拼命的忍住不让它掉落„„

临近中考,父亲又给我写了一封信。每过几年,他总会给我写一封信,这是他写给我的第三封信。晚上,读着父亲的信,我终于泪眼模糊。在我成长过程中,父亲用严厉关爱着我,指明我今后前进的方向,长久以来对父亲的怨气烟消云散。

我终于读懂了你。

点评:文章从不同的视角写出来父亲对我的爱,父亲希望我长成真正的男子汉,不给我溺爱,用自己的方式去关心我教育我。第一件事中用奶奶对我的细心照顾和爸爸的在我受伤后的批评形成对比突显爸爸对我的“不关爱”。文章的布局有些混乱,应该做到详略得当。语言需修饰。

母爱·记住这一天

恬静的风轻轻地拂过我的掌心,那只单纯透明的水杯似乎也有了清新的触动,一如其中那清茶丝缕沉香醉人的气息,缓缓沁入心灵的罅隙,因为我知道那是妈妈的爱,那么至纯那么至情而又弥足珍贵,点点涟漪在记忆中泛起„„

又是一个夕阳相伴的无聊日子,我拖着学习一整天的疲惫踉跄着进了家门。“为什么这么晚啊?怎么不给我打个电话?饭菜都凉了„„”后脚跟还没来得及落地,妈妈狂轰乱炸式的唠叨声就刺进耳中,本已烦躁不堪的我再也忍不住了:“少说两句吧,吵死了!”妈妈似乎一怔,可我却是“嘭”地一声将房门甩上,把妈妈的惊愕和关爱无情地挡在了门外。

我心烦意乱无暇顾及其他,无明业火高举三丈,只觉得口干舌燥,嗓子仿佛着了火一样的难受,便很自然地将桌子右角的水杯拿了起来,想猛地灌上一口,正当我要把这个重复了千万遍的动作完成的时候,我突然凝住了自己的动作,任凭自己定格在这一瞬,因为我很清楚昨天晚上我的水杯已经空空如也,却怎么会有这样一杯满满而又温度适中的清茶呢? 是妈妈!毋庸置疑的是一直默默爱着我的她。霎时我的心好像被一个细小的东西猛地叮了一口,连自己在地上的影子也忍不住颤动了一下,目光下彻,那个放着杯子的地方似乎已经被磨出了圆圆的白印,这又需要多少次的拿起和放下啊,而这背后却又饱含着妈妈怎样的牵挂和挚爱呢!眼前不由得浮现出那个雨中为我撑伞而湿透的身躯,那个在我熟睡后脉脉为我盖被的身影,那个在生病时分却依旧操劳为我的劳形„„

一滴晶莹再也止不住在眼眶里的流淌,落在了我的手上,偷偷地从门缝中望去,妈妈那瘦弱的身躯在厨房的烟雾中若隐若现,偶尔夹杂着一声声咳嗽。我从未这样认真观察过这个陪伴了我十几年的至亲:她的肩膀似乎更加消瘦了,仿佛被岁月无情地削过;她的背微微前倾,似乎有什么重担压在上面;但更是让我触目惊心的,是那鬓角丝丝白雪的痕迹„„哦,妈妈,我再也忍不住了,猛地冲进厨房扑进了妈妈的怀里,紧紧地抱住她,似乎一松手就会从手中溜走,哽咽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傻孩子„„”妈妈亲昵地摸了摸我的头:“孩子,快吃饭吧,妈妈加热过了„„”而此刻的我心头涌起的阵阵暖意流遍了四肢百骸„„

一杯香茗散如丝,个中母爱为谁痴。倾情注视着这一杯香远益清的香茶在剔透的杯中婉流不息,仿佛又回到了妈妈温情的怀抱里,清风徐来,轻轻地萦绕在耳畔鼻畔,仿佛又看到了妈妈那慈爱上扬的嘴角„„

点评:文章的亮点是选材新颖,读者本以为“我”会与母亲发生的争吵却变成了我自己的悔过,回想自己的母亲的默默的爱。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抒情来渲染自己的悔悟,烘托母亲的对自己的默默的母爱。结尾我对母亲的拥抱,母亲对我的谅解让整个故事画上圆满句号。亲情溢于言表。语言优美。

一个让我惭悔的日子

一个让我惭悔的日子——母亲节。因为在母亲节,我发觉自己长得越大,与母亲距离越远了。

母亲节快到了,我“照例”到精品店里选了一张精美的贺卡准备送给妈妈。卡片的表面是锦缎的花朵,四周烫着金边,还系上了一个粉红色的蝴蝶结,唯一可惜的是里面印了英文,所幸我的英语还可以,只有两个单词不太明白,查一下字典就可以了解了。上面写着:亲爱的妈妈,你是我的怀抱;你是我的亲吻;你是我的花园;你是我的港湾;你是我梦想的实现者,梦幻的催生者;你更是,我心灵的家。

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觉得卡片的设计者真是自己的知音,他写出了我的意思。我在卡片上写上了妈妈,然后签了个名,早晨出门时放在了餐桌上。

心想:“妈妈一定喜欢的,因为那是我长这么大以来,买最贵的一张。”

妈妈笑眯眯地从厨房探出头来,我说:“节日快乐,妈妈,喜欢吗?”“喜欢„„”妈妈捧出一个盒子,里面全是我一直以来送给妈妈的贺卡,妈妈像宝一样收藏着。一张叠一张。

这是我读幼稚园的时候写的,那时你还不会写妈妈,是老师帮你写的“亲爱的妈妈”。 你会写“妈妈”了,还会写“妈妈,我爱你。”字体歪歪曲曲,大概是一年级吧。 又拿出一张。这张大概是六年级的时候,字体很漂亮,画也很美,里面的信更感人,我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今天,依然很感动。 这张己经是存钱买的了,印刷不太好,里面的“母亲节快乐”也印得粗拙,幸亏你附上了短诗。

至于这张,很精美,可能你太忙了,只写上了“母亲节快乐”。至于今天的这张,很精致,华的,但妈妈不懂英文,你译给我听吧。

我惭悔了,在贺卡上的感情,浅了,感觉与母亲距离远了。我马上抢过卡片,跑回房里,做了另外一张,上面写着:“看到以前的贺卡,发觉我愈长大,知识越多,距离你愈远了,我以为用物质,用金钱可以表示我的爱,但到今天,我发觉我错了,您真正在乎的是我,您的女儿,让我永远做您儿时一样,永远那么真实、那么贴心的小女儿吧。”

一个让我无比惭悔的日子——母亲节。

点评:文章从一张母亲节的卡片写起,视角独特。作者想用自己的贺卡的价值来衡量对母亲的爱,但当母亲把自己从小到大的贺卡依次摆出后,发现自己错了,母亲给予了自己所有的爱,自己却想的太过简单。文章的语言需在雕琢。

【练习】

从两个中考真题中任选一题,从三篇习作中任选一篇作为素材,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第四篇:作文专题之议论文的事例论据

作文专题之议论文的事例论据 ——议论文如何选择事例、叙述事例、议论事例

★总论:使用事例论据要做到:

1.紧扣论点,选择真实、典型、有说服力的事例;

2.紧扣论点,对事例进行概括,突出精华和重点,与论点有机结合;

3.紧扣论点,分析事例,使事例与论点结合紧密。

★议论文事例论据的选择

一、选取事例论据的原则

1.论据要典型。

只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论据才有说服力。切忌以偏概全,顾此失彼,只选取身边琐事作为论据。如论述“近墨者黑”这个观点时,用“我邻友某某锒铛入狱……”这样的事例。往往难以令人置信,缺乏说服力。

2.论据要确切。

事例论据要使人信服。其材料必须准确真实,切忌张冠李戴甚至胡编乱造。不少学生因为材料记忆不准确,又懒得再去核实。就凭着记忆写作,结果把爱迪生发明电灯的事安到了爱因斯坦身上,把居里夫人淡泊名利拿给孩子玩的奖章说成是金表。文章论证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3.论据要有针对性。

有的事例内涵丰富,运用时需仔细斟酌。同时,即使是同一件事,其成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果把握不好其中诸多因素的细微差异,就会打“擦边球”。造成论据与论点的脱节。因此,只有材料主旨与论点相吻合,才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

4.论据要新颖。

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如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文章当然也就没了新鲜感,少了吸引力。诗文贵在创新,那些拾人牙慧的文章是毫无可读性的,因为它缺少了作者写作的灵气和个性。因此。选用材料应力求新颖。舍弃大家都用的角度。选用那些会令读者眼前一亮、怦然心动的新材料,如此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议论文事例论据的概括

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论点和事例都有了,却不知道怎样用语言去叙述事例。有的同学为图省力,三言两语,一笔带过。仔细一读却发现所引事例不能证明论点,或者事例和论点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甚至严重脱离。有的同学则是洋洋洒洒几百字,从事例的起因,一直到事例的结束都“搬”了进去。读其文,不禁会想,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简直就是四不像文体。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类:

一、过分地追求“简洁”,丢掉了“明了”。

在平时的学习当中,有一部分同学因没有认真听课,自己又不会分析课文当中的论据是如何概括的,只是笼统地记得教师所说的议论文中的叙述要简洁。于是,在自己写作文时,便错误地认为只要字数少就行了,不管有没有将论据交代明确,从而导致需要重点交代的事情没有表达出来,致使行文平淡如水,叙事不明。也导致了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不紧密,论据自然不能有力地证明所要论证的论点。

二、“眉毛胡子一把抓”,错误地认为写得越详细越好。

在作文当中,一些同学分不清记叙文中的记叙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怎样实质性的区别,一味地追求叙事生动,写人详细。便将记叙文中的写人叙事全盘吸收,把论据叙述得情趣横生、文采飞扬。虽然,让读者过了一把欣赏美文的瘾。可是,其做法却已违背了议论文的写作规律,使作文变的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在叙述论据时理不清哪些地方对论证论点有利还是无利,不懂得删掉和论点无关的细节,自然也不会写出高质量的议论文。

应对策略:

怎样能避免出现上述弊端呢?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

议论文中的记叙要求具有概括性和针对性,议论文是为了“以理服人”,首先考虑的是说理的需要,所以议论中的记叙,常常写得相当概括,重在把能证明论点的部分叙述清楚,其他关系不大的部分则从略。

事例论据的叙述要遵循两个原则:

1.概括性,论据叙述要简明。

阅读下面的两则事例,比较一下,记叙同一件事情,在记叙文和议论文中分别呈现出怎样的形式?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1946年夏,西南联大解散,闻一多也想随师生北返清华,却苦于全家搬迁费用而滞留。这时国民党当局认为昆明民主力量削弱,又嚣张起来,于7月11日夜间用无声手枪暗杀了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当时一些名学者跑到外国领事馆要求避难,市内又盛传黑名单下一个便是闻一多,地下党通知他暂时隐蔽。闻一多却把生死置之度外,毅然参加了15日下午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会。会上本没有安排他发言。当李夫人介绍丈夫被害经过泣不成声时,混入会场的特务却叫嚷捣乱。闻一多忍无可忍,对着会场内的千名师生和嚣张的特务,发表了一生中著名的最后演讲,宣布自己“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会后他又赶赴民主周刊社参加记者招待会,五时许返回西仓坡宿舍途中,便遭军用吉普车内冲锋枪扫射而死,长子闻立鹤为保护父亲也负重伤,凶手则驱车扬长而去。(王文《蓦然回首:闻一多以身殉志的诗人》)

前一则例子中,叙述闻一多的表现是作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的论据,只有一句话,语言简洁干净,没有具体的铺展,但气势豪迈,掷地有声。后一则事例中,非常具体地交代了闻一多先生被杀的时间、地点、前因后果,叙述详尽、细致,是典型的记叙文写法。

2.针对性,选取最能证明论点的角度进行概括。

如果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每一件事本身蕴含的意义往往不是单一的,因此,同一个事例可以产生多个角度的观点。而一篇议论文只能有一个论点,所以,我们在叙述事例时,就要有所侧重和取舍,要明确所叙事例中与论点联系最紧密的内容,从最能体现文章观点的方面去概述事例,删掉那些无关痛痒的要素,把相关内容简洁明了地概述出来,并灵活针对中心对事例进行强化与扩展。

例如 “小马过河”

1、证明的是有关“实践”的观点,那么,就应该从“小马”的角度去解说分析——原来万事只有自己亲自试过才知道,千万不能听他人一说,就贸然作结。

2、证明“教育孩子”的观点,那就应从“马妈妈”的角度补充解说——马妈妈深懂教育之道。她明白,河的深浅与否只能让小马自己去寻找答案。作为父母重要的不是代孩子走路,而是应该教会孩子自己如何走路。这样才会使孩子的人生路尽可能顺利,从而减少人生的迷失。

3、证明“做事要符合客观实际”,那么,应该从“牛大伯小松鼠”的角度作议——说话做事不能只从自我角度出发,而要多从对方的实际考虑,这样,才会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练习:

请先阅读下面一则事例,看看这个事例中包含哪些观点?要突出各个观点,应怎样处理材料?

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家世代行医,父亲给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李时珍亲眼看到医生能够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就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那时候,行医是被人鄙视的行业,李时珍的父亲不愿儿子当医生,但是李时珍却处处留心向父亲学习,还暗自记下了不少药方。有一回,父亲给人看病,病人患的是一各疑难病症,父亲一时想不出有效的药方。李时珍轻声地说了一个古方,父亲一听,正是对症良药。从此以后,父亲同意他学医了,他二十二岁就开始给人看病。

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性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而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几年以后,他回到湖北蕲春老家,开始写书。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是中药书中的一部伟大著作。这一年,李时珍已是一位61岁的老人了。

这一事例中包含多个观点:

1、 要立志高远。

2、 要有献身事业的精神。

3、 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要突出各个观点,就要选取与观点联系最紧密的内容加以强化突出。

1、要突出立志高远:应着重写李时珍从小救死扶伤的志向以及重新编写《本草纲目》的决心。

例:

李时珍出生在行医世家,看到父亲救死扶伤,年幼的李时珍立下了为穷人治病的志愿。尽管当时行医受人鄙视,他的志向不受父亲支持,但是李时珍毫不动摇,发奋学习医学知识,二十二岁就开始给人看病。当发现药书有不少致命的错误后,年轻的李时珍更立下志向,决心重新编写科学的药物学著作。经过27年的研究,“东方药学巨典”——《本草纲目》诞生了。(159字)

2、要突出献身事业的精神,应侧重写李时珍跋山涉水,亲尝百草。

例:

李时珍为了能完成编写《本草纲目》的伟大事业,不怕毒蛇险崖,不怕严寒酷暑,跋山涉水,走遍了产药的名山。有时为了能科学地测出各种药的药性,他竟然亲自尝草药,就算中毒也无所畏惧。李时珍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草药的事业,最终成就大业,写出了“东方药学巨典”《本草纲目》。(129字)

3、 要突出持之以恒的精神,应强调他用了27年的时光。

例:

李时珍为了能写出一本科学的药物学著作,从青年时代起,遍访名医,远涉深山旷野,经历了无数艰辛,甚至在亲尝草药的过程中中毒,但这些并没有中断他的研究工作,经历了27年的漫长时光,“东方药学巨典”——《本草纲目》终于诞生了。这一年,李时珍已是一位61岁的老人了。(124字)

★议论文略例排比的写作

如果所选的事例是名人名事,我们还可以采用略例排比的方法叙述事例。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为了证明论点,常常需要一组同类事实论据(一般是名人名事),因为这些材料多是读者比较熟悉的常见材料,不必详述,每个事例只需用一句话概括列举出来就行了。运用概括列举法。既简明扼要,节省笔墨,又组成排比。气势如虹,能使立论大气磅礴。无懈可击;反驳则如摧枯拉朽,势不可当。这就是略例排比的方法。

如果说文中那些具体、生动新鲜的详例剖析是“点”,那些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相对典型的略例排比就是“面” ,点面结合既能使论据数量充足,也不会因论据增多而使文章臃肿。

注意:略例排比之后要对这一系列例子进行一个总的议论。

例1: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壮举;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例:2: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是禁烟斗士林则徐的修身铭文吧?“我自横刀向天笑”,这是维新勇士谭嗣同的慷慨高歌吧?“遍地腥云,满街狼犬”,这是反清义士林觉民的悲愤绝笔吧?“天下为公”,这是革命志士孙逸仙的毕生追求吧?怎么办?先觉们为之前赴后继,但悲壮的事实宣告了这种种求安之法的失败。

★议论文事例论据的议论分析

议论就是讲道理,要使自己的道理使人信服,所以在事例论证中,必须在概述事例后,对事例进行深入的议论分析,才能让文章深刻有内涵,更好地突出论点(即“简洁事例+深入议论”)。但有些同学在对论据进行议论时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

1.堆砌论据:只有论据的罗列,缺乏理性的思考。

2.不会分析:就例论例,分析表层化,不够深入。

3.油水分离:论据不当,论据与论点结合不够紧密,或分析论据脱离中心论点。

怎样才能避免这种错误,让议论文更上一个等级呢?我们要掌握因果分析、条件分析、反向假设分析、内涵分析、引申类比、综合分析等几种议论分析的方法:

一、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在概述事例后,通过分析事例(果)与论点(因)之间的因果关系,指出事例中的结果产生的原因就是文章的论点。这样,事例就能有力地证明观点。

分析示例:

论点: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造就成功。

事例:李时珍为了能写出一本科学的药物学著作,从青年时代起,遍访名医,远涉深山旷野,经历了无数艰辛,甚至在亲尝草药的过程中中毒,但这些并没有中断他的研究工作,经历了27年的漫长时光,“东方药学巨典”——《本草纲目》终于诞生了。这一年,李时珍已是一位61岁的老人了。(124字)

议论(因果分析法):指出事例中的结果产生的原因就是文章的论点。

李时珍为什么能花上27年完成一本《本草纲目》(果——事例的结果)?因为他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因——论点),在漫长的艰辛研究中,他始终能坚持认真研究,从不松懈,更别说放弃。正是由于持之以恒的精神,李时珍终于写成了高水平的药书,造福了后人。(113字)

再如《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一文中引用爱因斯坦和华罗庚这两个事例的一段分析:

靠奋斗是可以冲破被“埋没”的压力的。不少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就遭遇过被“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而是抓住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在一个小店铺里工作,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在做好营业工作之后,分秒必争,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议论分析: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本段文字就是通过分析两人“脱颖而出”的原因,阐明了“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和“努力拼搏奋斗”对人的直接影响,发挥了事例的论证作用,直接论证了“要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的观点。

二、条件分析法

条件分析法,就是在引述一个事实论据后,对其成功的条件作出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常用关联词有:只有……才……;只要……就……

分析示例:

事例:当今社会,物质文明进步极快,商品极度丰富,文化多元发展,各种价值观纷呈而至,高雅的,低俗的,积极的,颓废的;钱的刺激,商品的招摇,情色的诱惑,青少年面对着一个充满复杂的花花世界。违法犯罪,泥足深陷,失足成恨的人不在少数。(110字)

议论(条件分析法):因此我们更加需要说明好坏。只有明辨,才不会迷失正确的方向;只有明辨,才能保持本性的纯洁与质朴。这样无论这个社会怎样的复杂,我们都可以稳稳地把握住自己。做回真正的我、本来的我、纯洁的我。(92字)

三、反向假设分析法

反向假设分析法,就是举典型事例后,假设出一种与事例相反的情况,从相反方向进行议论。所举的是正面事例就从反面假设,所举的是反面事例就从正面假设。得出结论体现出论点的正确性。

分析示例1:

如《六国论》中的一段分析:“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再如《生活的磨难可以激发创作灵感》的一段议论分析:

如果李白当了大官,享受荣华富贵,不用流浪江湖,那么诗仙的豪迈与脱俗肯定与他无缘;如果李煜一直当着皇帝,那么他就永远只会作一些才子佳人的词,而不会留下如此多的千古绝唱;如果没有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难,那么李清照也只是一个平凡的封建妇女。生活的苦难与磨练,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分析示例2:

司马迁受了腐刑之后,虽然遭受了巨大的身心摧残,受到一些人的耻笑,但他没有去死,是完成《史记》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最终完成了《史记》。

议论分析:“如果司马迁没有一定要完成《史记》的信念,那他绝没有那么顽强的意志活下去,那司马迁其人也不会为后人所知,今天还会有这么完整而珍贵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资料《史记》吗?正是信念,支撑着司马迁,使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运用此法分析事例,可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内涵分析

深刻地揭示事例的内涵,让读者明白事例和结果的关联 。

分析示例:

事例:人生中的曙光从来都是历经颠簸与坎坷之后才赫然闪现的。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屡屡失意而心灰意懒的年青人邂逅一位山寺老僧。老僧用名贵龙井招待之。但老僧冲泡的第一杯绿茶,年轻人饮后觉无一丝香味;待第二次冲泡后,才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香气荡漾开来;

议论分析:待冲泡了五六次后,屋子里便弥漫着阵阵清香。闻着龙井的醉人浓香,年轻人心灵澄澈起来了:原来,茶香是来自于沸水的一次次“冲泡”;茶越香醇,“冲泡”次数就须越多,如此,方可将茶之精髓一点点滤出。那么,人生的曙光,不也要经一次次的“冲泡”才能陡现吗?要想曙光越璀璨,“冲泡”的次数不也就须越多吗?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后才能“增益其所不能”也!原来,人生的每一次挫折,都是冲泡的历练啊!于是年轻人的郁积的愁眉舒展了,自信、坚毅重现脸上,从此奋发向上。

上述语段中年轻人的“喝茶”行为与其最后“满载而归,奋发向上”的结果,语意上有较大的跳跃。年轻人“喝的是茶”,但为什么会“满载而归,奋发向上”?这中间年轻人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而这心理活动我们如果能填补解说出来,不但文气贯通了,而且年轻人从消沉到发奋的原因也揭示出来了。这样,“理”就透了,读者也就“信服”了。

五、引申类比法

就是把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

事例: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来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

引申类比: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听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出”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高考优秀作文《人生的“出”与“入”》

六、综合分析法。

有时候,光用一种方法分析事例,议论不够深入,为了能深入议论,使内容更丰富、充实,对一个事例可以用几种分析法结合分析。

例: 论点: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造就成功。

分析示例:

事例:李时珍为了能写出一本科学的药物学著作,从青年时代起,遍访名医,远涉深山旷野,经历了无数艰辛,甚至在亲尝草药的过程中中毒,但这些并没有中断他的研究工作,经历了27年的漫长时光,“东方药学巨典”——《本草纲目》终于诞生了。这一年,李时珍已是一位61岁的老人了。

议论分析(综合分析法):李时珍能写成药学巨著,完全是因为他27年来持之以恒的研究(因果分析法),假如在漫长的艰辛研究中,他不能坚持下来,松懈放弃,今天我们就不能看到令人惊叹的《本草纲目》了(反向假设分析法)。可见,只有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才能在艰苦中造就成功(条件分析法)。(103字)

★举一反三 学会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也是议论,没有例子我们可以围绕观点讲道理进行议论,这就是道理论证。我们可以借鉴以上所讲的因果分析法、条件分析法、反向假设分析法或综合运用这几种方法进行议论。

道理论证示例:

观点: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造就成功。

在缺乏事例的情况下(假设没积累到李时珍的例子),我们可以进行道理论证: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不会轻易成功;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不会翻越那一座座人生高峰;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会错失许多风雨后的彩虹(反向假设分析法,运用了排比)。只有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才能在艰苦中造就成功(条件分析法)。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果分析法)。(125字)

(不管用哪一种方法进行道理论证,都可以采用排比的手法把道理拓展开去,增强说理和文采,还可以达到字数要求。如上文“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不会轻易成功;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不会翻越那一座座人生高峰;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会错失许多风雨后的彩虹”。)

小结:掌握了写作的规律将使我们少走许多弯路,从容面对作文,只要我们付出一定的努力,重视写作,那么,在高考考场上,作文将能帮助我们轻松拿下半壁江山!

第五篇:作文专题训练之二:“以小见大” 写作指导

2014届毕业班复习作文专题强化训练

作文专题训练之二:“以小见大” 写作指导

【写作提示】

1、注意选取小而有意义的事作为写作材料

2、重大事件往往不好把握,而生活中许多具体的小事常常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也有深刻的意义。

3、写作时,我们要打开思路,留心观察,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佳作欣赏】

(一)

这伸来的手

沐着晨曦,我去上学。时间还早,路上没有别的人。夜里下过雨,路上又湿又滑,道旁树的叶子上还积着许多晶莹的水滴。

我小心翼翼地走着。前方,一个一瘸一拐行走的身影跃入我的眼帘,是她?那瘦矮的个头,那蹒跚的脚步,都向我证实,是她。虽然我们同班,但因男女之别而互不讲话;况且,大概是由于那一条有病的腿,她在班上更是不声不响。 我加快了步伐----不能跟在女孩子后边走,当然并非因她速度慢,所有的男孩都会这样的。这是一种潜意识在驱使。

渐渐地近了,前边的她,一瘸,一拐,一步,一摇……举步维艰。唉,真可怜!

更近了,只有五六步远。我正准备再次加速超过她时,她忽然身子一斜,左脚向前一滑,摔倒了!摔倒在我前面!

下意识地,我愣愣地站住了,不远的身后,飘来人们的的谈笑,我该怎么办? ----不管她,扬长而去?不,当然不能这样。十几年接受的教育,父母、老师,同学、社会、书本,所有这些输送给我的善恶观,不允许我视而不见。----那么,上前去扶起她?不,也不能这样。不是因为我和她从未说过话,而是因为:她是女生,而我是个男孩子!何况----似乎有人来了……

这是一幅多么令人痛心的画面:在我前面五六步远,摔倒着一位腿有残疾的女同学;而我,却呆呆地站着,站着!欲扶,不行,欲止,不能!

这只是瞬间的景象,顷刻的思绪。飘在身后的谈笑声,促我在迷惘中作出抉择----不去扶起她!匆匆,我迈开步子,超了过去。

可我又立刻站住了,面对前方延伸的路,我将走向哪里?我能顺着这条路走去吗? 回头,注定要回头。我转过了身。她正努力着想要站起来。伸手,伸手,她攀住身旁一棵树,用力拉着,将身体拉高一些,又把手抬高一点……渐渐地,慢慢地,她站了起来。我好可怜:我不如一棵树!

积在树上的雨水,在她的拉力下纷纷滴落,仿佛在痛哭。你为谁而哭,树? ----你应该为她而哭,她摔倒了,没有人扶她起来!你也应该为我而哭,一个残疾女同学摔倒在我面前,我只是看着她自己站起来!可是,你更应该为千万个她和我而哭,为这个世界而哭!

她又迈开了步子,坚强地走来,甚至比原来更快。转过身,我怅然若失地走着,顺着这条路走去。是她摔倒了么?是的,的确是的。不!是我摔倒了,我摔倒在世俗的污泥中!有谁,有谁能伸过手来,拉我一把呢?

“哎呀!”我脱口出声。任何偶然摔倒者都会叫的----这是下坡的路,我一脚踏空了。真疼啊!我试着站起来。突然,我怔住了!

—只手伸----了----过----来!----是她!她站在我身旁,一只手伸在了我的面前。她脸上的汗迹,衣服上的泥痕,清晰,刺眼……

哦,这伸来的手!----我不禁潸然泪下。

点评:本文写的是一件很微小的事情:雨后路滑,瘸腿的“她”摔倒在“我”的面前,“我”愣愣地站着,不敢伸出应该伸出的手;而“我”跌倒后,“她”却勇敢地向“我”伸出援助的手。事情虽小,却表现了一个很大的主题:抨击封建思想阴魂不散的现象,鞭挞“男女授受不亲”余毒残存的劣根。作者写道:“是她摔倒了吗?是的,的确是的。不!是我摔倒了,我摔倒在世俗的污泥中!”正是“以小见大法”使《这伸来的手》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二)我家喜事多

今晚是除夕夜,爸爸妈妈为庆祝新年的到来,特意在厨房里忙着做年夜饭。不时地从厨房里传来“嗞嗞”的煎炒声,飘出阵阵肉香。说真的,我对过新年没什么兴致了,只是三岁的小弟弟高兴地蹦来跳去要这要那。

不过半个小时,一桌丰盛的饭菜准备好了。不必说黄嫩嫩、脆酥酥的烤鸭,也不必说白莹莹、油光光的桶子鸡,单就是几个小小的素菜也着实地让我流了口水:白亮亮的藕片,晶莹透明的海带丝,黄黄的油炸豆腐块配上青青的蔬菜叶,红红的冒着热气的花生米……“你刚才不是吵着要吃吗?小吉,这么多好吃的,你怎么不快点吃?”爸爸问弟弟。“现在不想吃了,肚子早已填满了。”弟弟抱着肚子说。很快,晚饭结束了,只有爸爸妈妈边吃边唠叨着“现在的小孩子----真是的,过年了这么好吃的饭菜怎么就吃不下呢?要是咱们当年,早吃光了。”爸爸接过

话说:“孩子们怎么会像咱们当年呢,过去春节有好面(小麦面)吃就不错了,哪敢奢求什么鸡、鱼、肉呀。现在不同了,天天都有鸡呀、鱼呀的,平常就是天天过年,真到过年了,反倒不稀罕了。”我仔细琢磨着他们的话,确实难以想象他们的童年、少年是怎样的饥饿光景。

大家边聊边看电视。大姐刚从上海打工回来,我和弟弟围着她问这问那。她高兴地对我们说:“上海是个大城市,人多、车多、马路多、楼房多、工厂更多。我们厂里一日三餐,餐餐不同,特别是中午,每人加一个鸡腿。老板对我们可好啦,工资每月7号按时发放,听说过了春节每人工资上调30%,老板为我们办了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真庆幸,我选择了职业中专,要是上高中还不知怎样呢?”大姐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彩。我听到这里,我都不想上学了,马上去打工。这时妈妈在一边说落大姐:“咱们邻居二妮,人家正读高中,将来考大学,人家那才是正道,将来比你强百倍,别高兴太早。”妈妈还在埋怨当时大姐没按她的意思去上高中。爸爸一直叹气:“大妮,哪有那么好,小心别受骗。我当年被别人骗的不轻,至今两年的工资没踪影。幸好,这两年猪市行情好,一年能赚上一两万,我也上了年纪了,在家种地又免交公粮,包上几十亩地,一年养上五六十头猪也不错。”

“汪汪……”我家的大黑狗突然叫了起来。爸爸正高兴地说着停下来对我说:“快看看!是谁呀!看着狗。”我急忙起身奔向大门。一看是大伯,我把大伯让进屋里。爸爸急忙自己拿酒拿烟,又叫妈妈把菜端上。大伯还没说话,已是满脸的兴奋:“今年地里收成好,这不,村干部又送给五百块,说是啥低保,还有别的,我也不懂,反正是上级政府给的。我无儿无女,这四百块钱给二妮子和小龙当学费吧!就算压岁钱,也算是我给他们的一点心意,让他们好好上学,咱家今后还指望他们呢!”说着大伯把四张大红票和一盘大鞭炮放在饭桌边上。我和二姐齐说:“过了春节,我们的书钱、学费全免了!”爸爸说:“大哥,你恁大年纪,也不容易,这钱你自己留着吧,过了年,孩子们上学一切费用都免了。”还没等爸爸说完,大伯抢道:“不行、不行,这是我对孩子的一点心意,必须收下,再说,我一个人留着那么多钱啥用?若病了还有合作医疗和我的保险单呢!”“大哥,大年呀的,哪有病,我们现在不仅吃的饱,而且吃的好了,平时我们就能保证营养均衡,健健康康活到一百岁没问题。”妈妈抢过话来。爸爸端起酒杯递给大伯,他们一饮而尽,脸上一会起了红晕。

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了我们村的房屋全变成了一排排整齐的二层楼房,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宽阔的马路,到处是绿树、草坪、鲜花,鸟儿在蓝蓝的天空自由飞翔。

点评:言一家之事。展一国之情。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光辉。小作者以小小笔触,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三) 就寝风波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即使是一丁点儿的事儿,有时也会让大家感到其乐融融,有时则会在我们中间掀起轩然大波。就拿住校生就寝时的关灯来说吧:虽

然说平日里我们都能和睦相处,然而一到就寝时,就会因关灯一事上演一出出闹剧,大家各抒己见,尽显“聪明才智”。

晚上九点钟,伴随着就寝铃声的响起,有同学释放出最后的疯狂----唱起劲歌:“抓不住爱情的我……”立即会有人接上类似“谁有掏耳勺”的调侃。大家准备进驻自己扎在学校的“使馆”睡觉。睡觉就要关灯,否则难以入眠。于是,问题便来了----谁去关灯呢?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就此拉开了帷幕。

眼镜刘说:“关灯乃一项义务,须由咱们的老大来做,所谓一国之君爱民为先也。你们说,有没有道理?”眼镜以专犯上司、要享受公仆的服务却不愿做公仆而闻名。

一石激起千层浪,寝室长立即反对:“公平、公正是原则,官坑民不对,民坑官也不行,官民平等、互相体谅才是时代的潮流,以后不如轮流关灯。”瘦子阿芸则反问道:“雷锋精神我们经常在口头上说,难道寝室就没有一个人愿意在行动上有所表现吗?”显然这“我们”是不包括他在内的。这时小胖发表高见了:“别吵了,既然没人自告奋勇做好事,轮流来做又浪费人力,我看不如选举一个关灯员。”猴子阿香马上插话:“好呀,多少工资?什么待遇?我干!”整个寝室哈哈大笑起来。大家笑过以后,眼镜刘再次重申:“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当官带长的不是平民百姓,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得到大家的支持就必须担起应尽的义务。”这当然遭到了寝室长更强烈的反对…… 灯久久地亮着,到底谁去关呢----大家还在争论着。

值班老师来敲门了:“怎么还不关灯?”“正商量谁去关呢!”“这还用商量?当然是开关旁边的……”说话间声音已远了。

可床有两层,是上层的关呢还是下层的关呢?争论依旧在进行…… 当然,灯最终还是关了。是谁关的呢?不告诉你!

点评赏析:点评:本文是以“责任”为话题的作文中的一篇佳作,究其亮点表现在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上。作者由就寝时“关灯”这件小事折射出人生百态,反映了社会上某些办事互相推诿“踢皮球”的不负责任的不良现象。文章主题深刻,有现实意义;选材真实可信,贴近校园生活;小中见大手法运用成功。 由此可见,小题材与大主题乃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小”是现象,“大”是本质。小题材是为表现大主题服务的,而大主题也需要通过小题材来表现。二者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因此,在写作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四) 枕头里的世界

我从小就有落枕的毛病,既然不能换脖子,就只好常常换枕头。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揉脖子,痛苦不堪。那时,母亲的眉就会皱得极紧,叨念着:“换个枕头,换个枕头。”

于是,便有了 来自记忆中来自母亲的第一份礼物:用面粉袋做的棉絮枕,棉花,是自家种的,棉絮由母亲亲自挑选的,小孩子睡过软的枕头总是不好,棉籽就不能全去掉,母亲便一颗颗地放在手里试,两端尖尖的绝不用,怕伤了女儿。

就这样挑了拣了缝了好几日,我终于可以枕在上面了。摸着棉枕里的“圆球球”,我睡得特别安稳,呼吸吐气间全是妈妈的味道。

到了盛丰,枕上加了一块小草席,柔柔的、带有甘香草。可惜不能出汗,一出汗就会浸逐草席,把棉絮泡出一股酸味儿,实在受不了,只好推开枕头,撅头脖子睡。

自那以后,就又落枕了。于是,白天起床,我依旧揉脖子,母亲依旧皱眉。 没办法,只好写信给在外的父亲,于是便有了一只绿豆壳的枕头。后来才知道,那是父亲跑遍了整个南通,花了一个星期的工资才买到的,所以,小小的一个就够了。

这个我最喜欢,也用得最久,不单透气,更有妙趣。 绿豆枕没有棉枕的弹性,却有“可塑性”。将头扭一扭,中间凹下一处,恰好放我的头。最妙的还是声音,稍一动,便沙沙作响,就像是陪父亲在河边钓鱼,夜里躺在他怀里听水声,一波又一波。

因为太喜欢,便日夜不分地抱着,结果弄旧了。不经“折磨”,那一天随手一抓,绿豆壳纷纷而下,我的眼泪也不争气地跑了出来。那可是父亲送给我的绿豆枕呀!

刚好,那时“药枕”广告铺天盖地加上我又要考试,父母怕我累着,便决定去买一个药枕,据说清心、退火,效果很好,只是贵一些,要400多块钱。也不知哪儿来的勇气,他们就买了。

想是其中的药材贵吧,竟比我当年的绿豆枕还小,提起来也沙沙响,还有薄荷的凉、桂皮的香、陈皮的辣„„仿佛置身中药铺。偶有翻动。夹杂着叶子破裂的声音,时而还有桔梗之类的小枝打断声响,像是踏入了深秋的落叶林,一手拉父亲,一手拉母亲,看一地暖暖的黄,全是温馨。

一个枕头就是一个世界,里面满是爱。跑来跑去,换掉了枕头,却换不了弥散其中的爱。

点评:用枕头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抒发了枕头中透出的浓浓的父母之爱 ,换枕头-棉絮枕头-绿豆枕头-药枕头-枕头中的爱 ,把枕头这个小物件作为贯穿全文的抒情线索,在开头、中间、结尾反复的出现这一小物件,最后才把深刻大主题(父母对孩子的爱)展现出来。

(五)立春

考场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在空旷的教室中回荡。

我心此刻却不甚明媚。时值盛夏,心中却是冰雪满天,仿佛有万千无法摆脱的愁苦。唉,这么长时间认真艰辛的复习,最终面对的只是一张苍白的试卷,怎不令人心生怅惘?背后有人长叹一声,无奈?抑或无聊?

曾听师长说:“中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对你这样的尖子无疑是一个枯木逢春,鲤鱼飞跃的机会。”“也许是吧。”我淡淡地回答。

心中似乎了然。中考过后,不是照样埋头苦读?纵使在高等学府深造,

再过几年,面对的何尝不是一张苍白的试卷?何来转折?

唉,想必,心中的寒冬还要持久,春天恐怕是不会来了吧!

窗外,杨柳青青,它们早已历过寒冬。立春的时候,它们可曾心生喜悦!它们整日吸收云雨天露,向上奋力地生长,不是最终都逃不过秋至叶枯的悲吗?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如此奋斗,如此勤劳?

就在此时,一缕清风拂来,送来杨柳枝叶纯正的芳香,心神一阵清醒。我忽然想到,这杨柳不竭的轮回,奋力地生长,不就是为了这天地氤氲的清香吗?

历经了一冬的寒冷,也许,它们的心早在盼望那个立春的温暖时刻,明知会有枯叶满天,明知会有雪冻寒枝,但这毕竟是个开始,也是个结束。立春过后,它们的清香终能溢满天地,绵绵长存。

是啊!中考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新旧交替后崭新的人生年轮。在这个年轮中,我们奋斗,我们欢笑,我们有信心让自己莘莘学子的气质与香华昭满天地!

不知何时,心中竟觉得暖意融融。心中了然:过程为主。立春过后,花儿终会开放,自己种下的辛苦之种终会生根、发芽,他日何愁不能香远益清,清濯天地?

有人提前交卷,我却决心坐到终场。是的,既是转折,何不让这个过程充实到无所遗憾

点评:用杨柳的枝叶作为获得感悟的媒介触发点,抒发对生活的感悟。 心情烦恼-窗外勃勃生机的柳叶-获得生活的感悟

由此可见,“以小物件见大”的文章特点是,文章通过选取生活中自己非常熟悉的小物件,通过对其细致的描写,从而抒发深刻的主题。以小物件见大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先比较详细的描写小物件,然后从中见出大主题:或借小物件喻人;或借小物件抒情;或借小物件获得生活生命的感悟。

总之, “以小见大”构思法的特点是紧凑集中,内涵深刻,它适用于散文、记叙文、小说等文体。方法也很多,有托物言志,如《行道树》《爱莲说》;有以物喻人,如《海燕》;有借事寓理,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以小物件见大,如《台阶》。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育调查分析下一篇:学校特色活动实施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