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2023-02-01

第一篇: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导学案 1.2.4《绝对值》(模版)

百度文库

教学资料

数学:1.2.4《绝对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绝对值概念.体会绝对值的作用与意义;

2、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和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体验运用直观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

【重点难点】:绝对值的概念与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问题:如下图

小红和小明从同一处O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走10米,他们行走的路线 (填相同或不相同),他们行走的距离(即路程远近)

二、自主探究

1、由上问题可以知道,10到原点的距离是 ,—10到原点的距离也是 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0的数有 个,它们的关系是一对 . 这时我们就说10的绝对值是10,—10的绝对值也是10; 例如,—3.8的绝对值是3.8;17的绝对值是17;—6

1的绝对值是 3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练习

(1)、式子∣-5.7∣表示的意义是 . (2)、—2的绝对值表示它离开原点的距离是 个单位,记作 ; (3)、∣24∣= . ∣—3.1∣= ,∣—

3、思考、交流、归纳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 ;

1∣= ,∣0∣= ; 3教学资料

学案设计

百度文库

教学资料

0的绝对值是 .

用式子表示就是:

1)、当a是正数(即a>0)时,∣a∣= ; 2)、当a是负数(即a<0)时,∣a∣= ; 3)、当a=0时,∣a∣= ;

4、随堂练习 P12第

1、2大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5、阅读思考,发现新知

阅读P12问题—P13第12行,你有什么发现吗?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要 左边的数. 也就是:

1)、正数 0,负数 0,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 . 【课堂练习】:

1、自学例题 P13 (教师指导)

2、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3和—5; —2.5和—∣—2.25∣

【要点归纳】: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 ; 0的绝对值是 .

教学资料

学案设计

百度文库

教学资料

【拓展练习】

1.如果2a2a,则a的取值范围是 …………………………( ) A.a>O

B.a≥O

C.a≤O

D.a

4.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一定是…………………………………( A.负数 B.正数 C.负数或零 D.正数或零

5.给出下列说法: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②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只有正数;③不相等的两个数绝对值不相等; ④绝对值相等的两数一定相等. 其中正确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总结反思】:

教学资料

学案设计

)

第二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导学案《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乘法

一,预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能根据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运算;

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

预习重点:了解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预习难点: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二,自主学习.

1.计算

(1)2+2+2+2=(2)(-2)+(-2)+(-2)(-2)+(-2)=

2、在水文观测中,常遇到水位上升与下降的问题,请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水位每天上升4cm,那么3天后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2)如果水位每天上升4cm,那么3天前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3)如果水位每天下降4cm,那么3天后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4)如果水位每天下降4cm,那么3天前的水位比今天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我们规定水位上升为正,水位下降为负;几天后为正,几天前为负;你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上述问题吗?你算的结果与经验一致吗?

3、两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怎样确定?积的绝对值怎样确定?猜想后,总结、归纳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正数乘正数积为_____数:负数乘正数积为_____数;

正数乘负数积为_____数;负数乘负数积为_____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______。

【法则归纳】

两数相乘,同号得______,异号得_______,并把________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______.

4、直接写出下列两数相乘所得积的符号

1)5×(—3) ;2)(—4)×6;

3)(—7)×(—9);4)0.9×8;

5、 计算:

(1)(-3)×9;( 2)(-

三,谈谈这一讲的收获? 1)×(-2);(3)(- 4)×5;2

第三篇: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3)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4有理数的乘除法(3) 学习目标:

1.会将有理数的除法转化成乘法 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3.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教学重点:正确进行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正确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求一个负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倒数的概念;

2、说出下列各数对应的倒数:

1、-

33、-(-4.5)、|-|

423、现实生活中,一周内的每天某时的气温之和可能是正数,可能是0,也可能是负数,如盐城市区某一周上午8时的气温记录如下:

周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3c -3c -2c -3c 0c -2c -1c 问:这周每天上午8时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二、探索新知:

1、解:[(-3)+(-3)+(-2)+(-3)+0+(-2)+(-1)]÷7, 即:(-14)÷7=?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什么乘以7等于-14? 因为(-2)×7=-14, 所以: (-14)÷7=-2 又因为:(-14)×000

°

°

°

°1=-2 71 7所以:(-14)÷7=(-14)×

2、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等于0 有此可见:“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在引进负数以后同样成立。 问题

1、计算: (1)36÷(-9)

(2)(48)÷(-6)

12)÷(-) 236(4)0.25÷(-0.5) (5)(-24)÷(-6)

7(2)0÷(-8) (3)(-(6)(-32)÷4×(-8)

(7)17×(-6)÷5 ★

1、能整除时,将商的符号确定后,直接将绝对值相除;

2、不能整除时,将除数变为它的倒数,再用乘法;

3、有乘除混合运算时,注意运算顺序。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再进行乘法运算; 问题

2、计算:

(1)48÷[(-6)-4] (2)(-81)÷16) (3)

94×÷(-491322÷(-2)-×(-1)-0.75 55284练习 : P42/

2、3 问题

3、化简下列分数:

2127,,

1712

33、小结本节内容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及运算律 (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3)与小学四则运算不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首先要确定和、差、积、商的符号,然后在确定和、差、积、商的绝对值。

课后思考题:

1、计算:(7试题)

2、a、b、c、d表示4个有理数,其中每三个数之和是-1,-3,2,17,求a、b、c、d;

3、2001减去它的13171337+3-2-1)÷(15+7-4-3)(第15届“五羊杯”邀请赛24782478111,再减去剩余数的,再减去剩余数的,…,依此类推,一直减去

324剩余数的 1,求最后剩余的数;(第16届江苏竞赛题) 2001知识巩固: A组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数与它的倒数之积为1; B.一个数与它的相反数之商为-1; C.两数商为-1,则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D.两数积为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同号; B.零没有倒数;

C.零没有相反数; D.零除以任意非零数商为0

3、如果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则这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商是

( )

A.一定是负数; B.一定是正数; C.等于0; D.以上都不是;

4、1.4的倒数是 ; 若a,b互为倒数,则2ab= ;

5、若一个数和它的倒数相等,则这个数是 ;若一个数和它的相反数相等,则这个数是 ;

6、计算:

(1)(-27)÷9; (2)-0.125÷

(4)0÷(-35

(7)(-81)÷(+3 (9)(

8; (3)(-0.91)÷(-0.13); 31171); (5)(-23)÷(-3)×; (6)1.25÷(-0.5)÷(-2);

321911412)×(-)÷(-1); (8)(-45)÷[(-)÷(-)];

3459131571231-+)÷(-); (10)-3÷(-).

36918241

27、列式计算.

(1)-15的相反数与-5的绝对值的商的相反数是多少? (2)一个数的4

B组: 1.若a0,2.若a0,1倍是-13,则此数为多少? 3b0,则a____0

若a0,bab0,则____0

若a0,ba____0 bab0,则____0

bb0,则3.=0,则一定有 ( )

A.n=0且m≠0; B.m=0或n=0 ; C.m=0且n≠0; D.m=n=0 4.果两个有理数的和除以它们的积,所得的商是0,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 A.互为相反数,但不等于0 ; B.互为倒数 ; C.有一个等于0 ; D.都等于0 5.数的相反数与这个数的倒数的和为0,则这个数的绝对值为 ( ) A.2 B.1 C.0.5 D.0 6.b≠0,则aa+b的取值不可能是 ( ) bA.0 B.1 C.2 D.-2

abc2003bcababcac7.++=1,求()÷(××)的值。

abcabcabacbc

第四篇:七年级上册:《白色鸟》导学案

《白色鸟》教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小说的文体常识。学习字词、积累精彩句段。

2、学习小说通过事件和场景来表现人物生活的方法。

2、理解白色鸟的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检测的方式学习字词及文学常识

2、诵读感受文章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3、讲解白色鸟的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通过事件和场景来表现人物生活的方法。 教学难点:

小说题目的含义和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自学:

一、学习字词

1、读准字音:

迤逦.. 歪歪趔趔.. 粼粼..闪闪 黝.黑 歇憩. 马齿苋. 泱泱.. 葳蕤.. 滑稽. 踉踉跄跄.... 寂寥. 颈.子

2、认准字形

白皙. 疖.子 匆遽. 熠熠.. 田塍. 倏.忽 玩腻.了 呢喃.. 交喙. 抑.扬

3、理解词义:

迤逦: 匆遽 葳蕤: 泱泱 倏忽 呢喃

二、认识作者:

何立伟:当代作家,1954年出生。湖南长沙人。1978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以短篇小说为主。他的短篇小说主要有《石匠留下的歌》、《小城故事》、《小站》、《萧萧落叶》、《搬家》、《白色鸟》、《花非花》等。现任长沙市文联主席,湖南省作协专业作家。他的作品先后20多次获国家及省市级各类文学奖,其中《白色鸟》曾经荣获1984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小说主题意识很强,使传统的小说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小说观念和诗变得难解难分,因此他的这种小说被

称为“诗化小说”。

三、了解背景:

这篇小说的时代背景是“文化大革命”,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场少有的浩劫。在这十年**岁月中,黑白被混淆,人妖被颠倒,尊严被掠夺,善良被毒化。多少英雄悲惨离世,多少知识分子喊冤致死,多少无辜的人儿妻离子散。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作品中所写的“批斗”“外婆”的事情,正是这个时代荒谬的现实。

四、了解小说

1、小说的定义 :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3、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 (2)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 (3)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渲染故事气氛。 (2)烘托人物形象。 (3)推动情节发展。 (4)暗示社会环境。 (5)深化作品主题。 (6)显示人生百态。

五、读课文:

1、通读全文,概括主要事件。

2、诵读喜欢的句段并摘抄到读书笔记上

第一课时

5、整体感知

1)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什么地点?涉及哪两个主要人物?

2)本文侧重描写的是小说三要素中的哪一要素?

3)小说的高潮在哪里?谈谈你的理解。

4)小说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试概述一下。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默读有关两个孩子的片段。

概括少年的生活,可用哪两个词形容?小说写了哪些事件和场景来表现少年的生活的?

2、学生讨论交流,评价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意义。

3、指名学生按照下列句式回答:

(1)黝黑少年是一个 的人。 (2)白皙少年是一个 的人。

4、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场景或文段,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寻读鉴赏,深入探究文章主旨

1、找出关于外婆活动的语句,思考:外婆为什么这么做?

2、学生齐读有关白色鸟的段落,即“在那边,白皙的少年看见了两只水鸟……空气在燃烧。无声无息,无边无际”。 思考白色鸟象征什么?

3、“从那绿汪汪里,雪白地滑起来,悠然悠然悠然远逝了。”暗示了什么?

4、这篇小说题为“白色鸟”,你是怎样的理解的。?

5、小说的开篇为什么引用外国民歌《夏天的回忆》?

五、分析景物描写

1、第一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19段“而那河水,似乎有了伤痛,就很匆遽地流。……卵石好洁净。”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4、小说还描写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哪几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六、积累迁移

1.课外阅读老师推荐的何立伟的《小城无故事》。

七、课堂检测: 赏析下列句子:

河堤上或红或黄的野花开遍了,一盏一盏如歌的灿烂。

童年浪漫如月船,泊在了外婆的臂弯里。臂弯宁静又温暖。

汪汪地绿着,无涯地绿着,恰如少年的梦想。

雪白雪白的两只水鸟,在绿生生的水草边,轻轻梳理那晃眼耀目的羽毛。美丽,安详,而且自由自在。

八、学生谈收获

九、课外练笔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题 美丽一次

在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通常,它要花费五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一点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鲜花,□让人们惋叹的是,这种极难长成的依米小花,花期并不长,□两天工夫,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 依米花的生长和蝉的生命历程有着惊人的相似它们只是大自然万千家庭中极为弱小的一员,可是,它们却以其独特的生命方式向世人召告:生命一次,美丽一次 一次,便足矣!

一次的青春,一次的成功,一次的勇往直前,一次的轰轰烈烈,一次的无悔人生……

一次,仅仅一次,却需要长时间坚韧不拔的进取和历尽艰辛的跋涉,它甚至需要耗尽一个人一世的光阴、毕生的精力!

人生的路途比依米花的一生漫长,可是,在这段漫漫求索的艰辛历程中,

1.文章从哪三个方面阐述了依米花的平凡特征: ① ② ③

2.填补第一自然段中的空白: [ ] A.因此 故 更 但是 B.最后 才 特别 只 C.然后 才 尤其 仅仅 D.因而 所以 尤其 可是 3.仿例句再列举你熟悉的壮美的人生依米花:

4.“一次,仅仅一次,却需要长时间坚韧不拔的进取和历尽艰辛的跋涉,……”下列哪些名言的含义与之吻合 [ ] A.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 B.台上一分钟,台下千日功 C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E.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F.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G.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5.文段最后一句你认为合适的一项是 [ ] A.我们为什么不比依米花开得更艳呢? B.我们应该比依米花开得更艳才好

C.我们并非一定会比依米花做得更好 D.人类比依米花做得的确好得多

(二)伴随着“夏天到来,令我回忆”这美丽而有点忧伤的句子,你回忆到了什么事什么情景?为什么而欢喜为什么而忧伤?请试着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流畅地进行表达。

第五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002

赐山中学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执笔:授课:编号:002 班级:姓名:小组: 课题:忆读书 目标:

1,了解文章体裁,把握课文记叙的内容要点,理清记叙的顺序。 2,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旨。

3,品味精彩的动词,感悟精彩的句子。 一 抽测(C类学生展示)

1,词语解释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1):挂念、惦记。

(2):形容某处景色或某件作品打动人,使人心神为之移动。 (3):为人处世的道理。 (4):没有一点趣味。

(5):比喻堆砌词藻、内容空乏的文章。 (6):好像失去了什么。 2, 阅读 (A类学生展示)移位鲁迅说:“只看一个人得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1)“蜜蜂采蜜”比喻:

(2)“叮在一处”比喻:

(3)这段话告诉我们: 二独学

1选择题 (B类学生展示)

(1)选择与下列人物相关的事件: 挥泪斩马谡() 醉打蒋门神()

A 孙悟空B孔明C 林冲D 武松 (2)冰心的代表诗集是() A 《繁星》《南归》B 《繁星》《同情》 C 《繁星》《春水》D《往事》《春水》(3)下面属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是()

A 关羽 武松B诸葛亮 林冲C 关羽刘备D 林教头 关羽 (4)《聊斋志异》是()

A 寓言故事B文言长篇小说C 文言短片小说集 2 读书笔记整理 (A 类学生展示) 精妙的词语积累:

精美的句子积累:

名言警句积累:

你知道的“读书”的名人名句:

注:每小组分别派学习组长为别的小组评判展示的正误。 三对学、群学。

1,文章开头说“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该句在文中有何作用?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找出表明顺序的词语。

3,结尾九个字是冰心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该句在文中有何作用?文章重点介绍哪三个字?结合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结构布局全篇的?

4文中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读过的哪些书?作者认为怎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

5文章大部分内容写“好”,因为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A 《三国演义》是长篇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罗贯中。

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B 《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官逼民反”的长篇小说,“风雪山神庙”一回中有林冲、

A、《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鲁智深。

B、《水浒传》让作者C《茶花女》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大仲马。

C、《红楼梦》让作者5 ,选词填空

D、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下去,E、《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

四班内展示

1,第一小组派一名同学展示第一题

第二小组派一名同学展示第二题

第三小组派一名同学展示第三题

第四小组派一名同学展示第四题

第五、六小组各派一名同学展示第五题

五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笸箩(po)天罡(gang) 怒发冲冠(guan)

B 勉强(qiang) 崇拜(cong) 朦朦胧胧(nong)

C 悬念(xuan) 无聊(liao)无病而呻(sheng)

D 堆砌(qi)挑剔 (ti)索然无味(suo)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两项是()

A 烦琐B 遗事C 催促D 栩栩如生E 人情事故 F 兴亡盛衰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柳州风骨,长吉清才”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B “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惟一的消遣,这句话运用了引用。

C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用了夸张。

D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用了排比和反复。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竟然当然居然)越看越懂,(虽然仍然竟然)字音都读得不对。 6,主旨概括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和多年来的积累的宝贵经验,旨在勉励广大青少年“”。

上一篇:七年级上班级工作计划下一篇:七年级上下册英语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