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保险论文范文

2022-05-09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团体保险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近年来,保险公司充份发挥团体保险在员工风险保障方面的独特优势,为企业员工提供一揽子风险保障。虽然面临良好机遇,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团体保险市场发展环境还不够成熟,从政策和企业观念上市场需求还不够明确。

第一篇:团体保险论文范文

我国团体保险业务的发展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保险的需求日益高涨,团体保险以其独有的规模经济效益,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采用供求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团险业务的发展进行了一个梳理,并从政策环境、销售方式和销售策略三个方面分析了团体保险的发展

关键词:团体保险;政策环境;销售方式;组合策略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团体保险已成为现代员工福利计划的最重要的保障方式之一。团体保险以团体为投保人,用同一张保单承保多个成员的风险,具有投保成本低、管理简便,能够部分消除逆向选择等特点,从而在成本上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因此在高速发展的我国极具前景。

1 我国团险业务的历史演进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恢复商业保险业务以来,我国商业保险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国恢复商业保险业务至上世纪90年代初,保险产品主要以简易人身保险为主,产品结构比较单一。而产品的销售只能通过单位代理推销人身保险,保费低保额小。从市场需求角度考虑,改革开放初期居民收入少且社会保障较充分,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少而缺乏弹性。这一时期的团体保险多表现为团体代理,仅指团体投保,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团体保险。

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前期,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的飞速发展,保险业也呈现井喷之势。从保险的需求方分析,此阶段居民虽已有一定积蓄,但鉴于社保和国企改革尚未启动,对社保和养老方面的保险需求仍然不足。再加上专职代理人的引入使个保基本转为代理人销售为主,团险业务受到明显挤压。而保险公司为了迎合“双高”时的市场而推出的各类储蓄型产品和团体年金产品,因随后的连续降息而蒙受巨大的利差损。在此阶段,虽然团体保险的保费收入有了一定增长,但从其在行业的地位来看,处于下降阶段。

第三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团体保险的需求激增,原因如下:一从企业角度,原来由国营企业承担的养老和医疗等福利制度取消,福利制度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团体保险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二从国家角度,中国特殊的人口结构,造成了“未富先老”的局面,巨大的社会保障压力使政府大力推进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其中企业年金正是重要支柱之一;三从消费者角度,由于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医疗、养老体系都不健全。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消费者自我保障的欲望强烈,大大激发了对此方面的保险需求。国内的保险主体也不断增加,各种新型团体保险产品不断涌现,寿险业进入产品转型期。企事业单位对团体保险的认识日益加深,中国的团体保险业务开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2 我国团体保险业务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

(1)国家政策鼓励发展商业保险。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该文件的出台体现了政府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力度,鼓励商业保险发展的决心,同时给团体保险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利好信息。

(2)团体养老保险税收政策不到位。根据《通则》及财政部2003年下发的《关于企业为职工购买保险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3)61号)规定,补充医疗保险可以享受4%的税收优惠政策。但若严格按定义归类,以重大疾病为保险责任的险种是不属于享受补充医疗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另外团体补充养老保险与信托型的企业年金从大的范围来讲,同属于补充养老保险。但《通则》下发后各省并没有出台给予补充养老保险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从现有税收政策看,团体养老保险无论是企业交费还是个人交费均缺乏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困难。政策上的制约压缩了团体保险业务发展的空间。

(3)管理式医疗保险不计保费收入。《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中明确:“如果仅具有保险的法律形式,但并无保险风险,或保险风险没有发生转移的合同不属于保险合同。”由此可见,管理式医疗不定义为保险合同,不计算保费收入。意味着对于要做大寿险保费收入的公司来说,单纯的管理式医疗产品需要做相应的修改,增加一定的保障因素,或者放弃该类业务的推动。

3 团险业务销售方式的分析

团体保险的销售渠道主要有以下三类,直销、中介和交叉销售。除了这三种渠道外,还存在其他的销售模式.例如通过互联网络、国际共保组织进行销售以及职团代理等。下表是对三种主要销售渠道的对比分析

4 销售渠道组合策略

目前团体保险销售最先进的模式是公司综合运用各种渠道,采取多层次的分销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保险人采用各种不同的渠道销售产品。同时,可以通过不同渠道的组合,达到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的目的。因此,选择团体保险分销渠道组合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组合中的渠道,必须是那些能够为公司带来某个目标市场的许多交易的渠道。

选择分销渠道组合的模式,需要根据市场的情况、产品生命周期的情况来进行,主要的策略有:

第一,密度策略。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的目标市场上所采用的分销渠道的多少。保险公司可以同时采用尽可能多的分销渠道来销售团体保险产品,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迅速占领市场份额.但由于团体保险客户的有限性,渠道间的竞争导致成本增加。保险公司还可以挑选最为合适的渠道来销售针对特定的团险产品,这种方式能够充分挖掘细分市场潜力,提供更专业的客户服务,但保险公司容易进入过度操纵的管理误区。另外还可以采用独家分销策略,这里的独家分销策略不是指保险公司只选择一种分销渠道,而是指某些特定的团体保险产品只能采取一种分销渠道。这种策略能够保证各种渠道之间避免竞争性,但容易受到渠道制约。

第二.团体保险产品生命周期分销渠道策略。团体保险分销渠道的组合策略必须与所销售的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匹配。对于投入期的产品,如果保险公司的产品不易模仿,可以选择可控性较强的渠道组合,以避免大规模的资金风险。如果产品易模仿,就要选择广泛的分销渠道,以迅速占领市场。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产品,保险公司应该选择广泛的分销渠道,以维持和扩大市场份额。对于处于成熟期的产品,在达到销售目标的时候.保险公司可以考虑放弃某些分销渠道,以减少成本。对于处于衰退期的产品,保险公司可以取消部分分销渠道,只保留效益好的少数渠道。

第三.市场细分策略。在激烈竞争的保险市场中,任何保险公司都不可能占领全部市场,这就需要根据自身优势对市场进行细分并且确定目标市场。市场细分就是依据保险购买者对保险商品需求的偏好以及购买行为的差异性,把整个市场划分为若干个需求与愿望各个相同的消费群。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保险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营销优劣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

总体而言,团体保险分销渠道的选择,需要考虑一些原则,主要有经济性原则,即渠道的选择能够为保险公司带来利润最大化;有效性原则,即分销渠道能够为保险公司带来优质业务并且能够增加现有客户忠诚度,吸引潜在客户;控制性原则,即保险公司能够控制分销渠道,以使其能够符合公司的发展策略;适应性原则,即选择的分销渠道必须能够适应变化的营销环境;匹配性原则,即分销渠道的选择能够和团体保险产品的复杂性相匹配。

参考文献

[1]刘力行.困扰团体保险健康发展的因素分析[J].保险研究,2005,(4).

[2]黄素.我国团体保险法规政策现状分析[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6,(6).

作者:邱 景

第二篇:团体保险市场需求分析

摘要:近年来,保险公司充份发挥团体保险在员工风险保障方面的独特优势,为企业员工提供一揽子风险保障。虽然面临良好机遇,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团体保险市场发展环境还不够成熟,从政策和企业观念上市场需求还不够明确。本文在其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团体保险市场进行了定义,先从团体市场需求的概念入手,进入分析需求引致的原因,详细分析团体保险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为团体保险市场端提供分析。

关键词:团体保险;市场需求;宏观与微观

团体保险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不同费率水平下,投保团体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团体保险商品的数量。通俗的说,团体保险需求是指团体出于稳定持续经营的考虑而为员工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人身保险商品的需求和团体为员工提供人身保险商品的现实经济能力。

影响团体保险需求的两大根本性因素是团体安全需求和购买能力。在团体安全需求的基础上,购买能力决定了企业人身保险需求的最终真实形成。购买能力取决于团体人身保险商品的价格及团体人身保险购买者企业在持续经营中的盈利能力。所以,安全需求是团体人身保险需求的基础,是必要条件。购买能力是团体人身保险需求的关键,是充份条件。团体面临的风险则是团体人身保险需求产生的基础。

团体保险市场需求主体是指面临特定潜在风险,希望通过购买保险来保障其面临风险,并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和消费能力的团体。

一、团体保险市场需求的引致原因

一般而言,团体保险的保险责任与个人保险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其提供保障的功能与个人保险基本相同,为什么会导致团体保险市场的需求呢?原因表现在:

1、企业人力资源风险与企业责任。“没有风险就没有保险”,没有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存在就不会导致团体保险需求。企业为了寻求企业风险的保障,就需要为企业成员购买保险,以履行企业或雇主责任,同时维护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和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国家公共责任。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条件下,国家将社会保障实现社化,国家的公共责任负担逐步向企业和个人转移。于是,当国家将公共责任向企业转移时,就导致了团体保险需求的产生。企业通过为员工购买团体保险,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

3、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逐步转变,作为企业员工福利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团体保险需求产生。

4、工会力量的逐步壮大。 工会在与企业主的谈判中更具话语权,在争取员工福利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5、团体保险的运作优势。

(1)手续简化。团体保险将大量的同质保单集中统一管理,可以简化投保运营手续。大量节省保险经营运作成本。

(2)满足全体员工的投保需求。团体保险一般没有体检要求,这样能够保证全体员工都能够获得保险保障。

(3)享受税收优惠。税法规定,部分保险费可以税前列支进入企业成本,赔款可以免交个人所得税,利于企业以低成本为员工提供福利待遇。

二、团体保险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

(一)宏观环境因素

1、社会保障制度与国家公共责任。

社会保障制度是影响团体保险市场需求的一个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团体保险是广义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一国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影响轩团体保险市场的需求。

自1991年以来,我国逐步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负提的一部分逐步转移向企业和个人,以形成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责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国家责任转向企业的这一过程中自然也就产生了团体保障需求,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团体市场迅速发展的最直接原因。

2、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

关于企业责任、员工基本福利待遇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对团体保险市场需求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或者说将直接决定团体保险市场的需求规模。国家关于企业对其员工责任的法律法规越健全,团体保险需求越大。例如:美国的法律对员工福利计划与退休计划的公正性提出了明确的约束,根据《国内税收法》只有当员工福利计划满足非歧视性要求时,才能给予税收优惠,若偏袒于高收入员工,则不能予以税收优惠。这对于推动员工福利计划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政策作为影响团体保险商品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团体保险市场的需求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一国对团体险的经营、团体保险保费、保险金受益等方面采取越优惠的税收政策,保险公司提供团体保险产品的成本越低,投保人为团体保险产品支付的实际费用也越低,从而将很大程度上刺激团体保险市场需求。

通过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来调动企业投保团体保险的积极性,鼓励员工参加团体保险计划,可促进团体保险市场发展,改善企业劳资关系,最终减轻政府的社会福利负担。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对团体保险市场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经济发展环境。

一般来说,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发展形势越好,国家对团体保险市场的发展予以的优惠政策将越多,同时,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将越强,员工对保险保障的需求也越旺盛,以上因素,都将有力的促进团体保险市场需求。

(二)微观环境因素

1、价格。

团体保险市场需求与团体保险的费率呈负相关关系,即团体保险商品费率上升,团体保险市场需求下降,反之,费率下降,团体保险市场需求上升。

2、企业制度的类型。企业制度类型与市场越贴近,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越注重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与凝聚力的塑造,其对团体保险的需求越大。

3、工会的谈判力。一般来说,工会组织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地区或企业,团体保险的需求也就更大。

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只有当企业或雇主把团体保险作为其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重要手续,而主动向其员工提供时,团体保险市场需求及能如涓涓细流,流淌不息。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市场化转变,以及现成企业制度的建立,必将导致政府和企业的观念转变,利用团体保险塑造企业氛围、提高企业凝聚力、调动员工积极性,从而将长久的促进团体保险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迈克儿·帕金著:《经济学》(第五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第57页。

[2]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6页。

[3]菲利普·科特勒等著,梅清豪译:《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序言。

作者:唐燕

第三篇:首个保险业团体标准《农业保险服务通则》发布

近日,首个保险业团体标准《农业保险服务通则》发布,标准从保险机构基础服务、内控管理、承保服务、理赔服务、查询服务、增值服务、咨询投诉等7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将从实际操作层面规范农业保险经营管理全流程。

在内控管理方面,保险机构应建立重大灾害预警机制,建立与业务规模及偿付能力相匹配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做好再保险制度安排。在承保服务方面,保险机构应确保农户知情权和自主权,简化承保手续,提高保险标的信息准确性。在理赔服务方面,保险机构应24小时接受农户报案,编制查勘报告应注明查勘时间和地点,并对标的受损情况、事故原因以及是否属于保险责任等提出明确意见;支付赔款時应通过零现金转账直赔方式支付到被保险人银行账户中,并留存有效支付凭证。

农业保险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支农惠农政策,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业的长远发展。该标准的出台,对促进保险机构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质量和竞争力,提高农户的保险体验和满意度,提升保险业服务三农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的能力将发挥重要作用。

(摘编自国家标准委网站)

上一篇:税务风险论文范文下一篇:财经政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