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研究方法课程总结

2022-11-27

总结是在项目、工作、时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以分析出有参考作用的报告,用于为以后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参考。所以,编写一份总结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管理研究方法课程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管理研究方法课程总结

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心得

树与芽一同摇曳在阳光普照的润泽年华

信管131 2013215001万路

管理研究方法论,这门课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定是很多理论需要去背,唉,又是一门靠背来过的枯燥科目。可是开课第一节,梁老师就给我留下了不同寻常的印象。也让我对这门课程改变了看法。

“要想知道同学有没有经常看书,就拿起书抖一抖就知道了。”这是梁老师第一课说的话,说真的当时真的好怕梁老师来翻我的书,因为我完全就没有看过。而当你翻到别的同学的书时,看他们自信满满的笑着经受过了考验,突然发现,原来预习也可以是一个让人炫耀与骄傲的好习惯。所以这句话与这件事带给了我一件极好的事就是,面对预习再也不会感觉乏味,而觉得是一件快乐的事了。

接下来的几节课,梁老师则是将理论结合到实际之中,用一些亲身体会或者是时事新闻来从中告诉我们许多的知识、为人与道德。这样的教学方法很独特新颖,令原本该是呆板的一门课变得生动活泼,令人忍不住就是想听听想从中受益匪浅。从这几节课中,我不仅仅养成了预习与看新闻(早睡还在努力中)的好习惯,也了解到了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的眼光与思维该放成熟一些放得更宽阔一些,也知道注重细节不仅会影响自身其实也会影响到所在的集体,也学会了关心时事并把自己投身到评论者的角度去正确的评判一件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有时候听完了一节课真的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反思过去注重现在也着手将来。

但其实,我也发现了梁老师有时候会叹息,中国的大部分大学生目前缺少许多优点,比如积极阳光的精神,比如仔细阅读与主动阅读的精神等等。有的大学生一上课就开始玩手机动辄睡一节课,浪费大好青春与生命。当然我有时候也会如此,我也批评自己。但是中国教育本身就存在这样一个弊端,它老是在说:必须拼命读书,上了大学就可以随便玩了。于是我们就用尽全力去学习,几乎也是为了摆脱束缚之后放纵的玩耍,因为那些日子真的太累了,让我们感觉几乎这辈子都不会再有这般的毅力与坚持去做一件事。所以来到大学,很多人即便是发现了大学也是来读书的,可是他们也宁愿放弃学习择消遣了。因为那些精力真的感觉就像提前透支消耗殆尽了一般,剩下的就是无尽的空虚与孤独了。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描述国外的学习:小时候对孩子们都很放松,培养他们的创造与想象力,之后越来越紧张严格,上了大学就是最辛苦的。一个人写到:我去哈佛大学参观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竟然在路边的长椅上就睡着了,还有些学生一边啃着面包(指午饭)一边聚精会神的看着书。他们的教授提前会把下一节课需要涉及到的知识告诉他们,而下一节课他就只会拉拉纲要,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他们自己去学习。看到这些我真的沉思了,这完全与中国教育是相反的,而他们的教育方式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创造力也使得孩子拥有童年也兼顾了知识,但中国却使得孩子童年全部用在学习之上而且长大了也不愿学习变得涣散了。

说这么多有些扯远了,我只希望梁老师可以少一些叹息,还是可以轻松活泼的上课。老师们也是经历了这样的教育制度走出来的人,但你们是可以从这些压迫中找到自我的优秀的人,而你们也正在引导着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寻找到自我,但毕竟能不能够实现自我的价值正确利用好时间主要靠的是自己,自己不努力外界再多的劝阻也没有作用。你已经将你的带领作用发挥体现出来,而带给我们的益处甚至超越了这门课程本身,谢谢你。

不过我也想要提出一些建议。根据经验,坐在前排的人几乎都在认真的听你讲课,而坐在后面的人听课的却很少,我建议有时候可以上一半课,利用课间来交换前后排位置,这当然也不会影响到前排的同学听课,因为你的声音已经足够,而那些说听不清楚的人其实也只是没有认真听开小差去了罢。

然后我想说其实希望课程结合PPT也可以多一些,有时候希望可以从PPT中抄写一些好的精华记录下来,而光听说的是来不及写,而且一节大课也不可能一直全神贯注的听难免会想要休息开小差,而此刻重要的东西也就遗漏了。所以希望梁老师可以麻烦一下啦,就写一下你的心得体会也是不错的。而且有些时事有可能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听说的也不会有太深刻的认识,如果此刻可以有一段视屏可以看的话,既提神了也会对整个事件有个更全方位与深刻的了解与见识。

最后一点建议就是课上可以随机抽取同学来回答问题。可以使得老师与学生相互沟通,了解到学生的想法,也可以让同学们更全心全意的来听课。课堂之中也可以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可以培养团队精神也可以使得大家互相了解对方,从说的好的同学那里汲取到知识也会反省自己为何不如别人那样见多识广。

当然啦,以上意见仅仅是个人意见。喜欢你的课的人真的很多,大家都从中或多或少的学到了许多。

你是大树我们则是树苗,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中我们相遇相识相知,我们仰望你的枝繁叶茂,你则为我们开辟出一处安全静谧的成长地方。阳光普照着大地,我们一同庆祝彼此的改变与成熟,一同以你为中心的环绕着你在这洋溢着青春的校园里携手前行。

第二篇:材料研究方法研究生课程期末总结

1.根据IUPAC定义,多孔材料是如何分类的? 多孔材料分为微孔材料、介孔材料、大孔材料。

2.N2吸附-脱附理论中,有哪些计算比表面积和孔径的理论模型,都是基于怎样的假设? Langmuir吸附,单分子层吸附,物理吸附;

BJH,HK,BdB,DH,DA,SF,NLDFT等方法

3.材料的哪些物理参数可通过N2吸附-脱附测试获得? 孔径、孔容、比表面积、孔径分布等参数

4.XRD测试过程中需主要调整哪些参数以获取准确的测试结果? 狭缝宽度、扫描速度、时间常数、加速电压与电流

5.XRD主要测试材料的哪些参数? 物相-晶体结构、晶体参数-晶胞参数、结晶度-纯度与含量、晶粒取向、纳米晶粒大小

6.XRD测试方法有何特点? X射线物相分析特点: ①鉴定可靠,因d值精确、稳定; ②直接鉴定出物相,并确定物相的化合形式; ③需要样品少,不受晶粒大小的限制; ④晶体结构相同、晶胞参数相近的物相,有相似的衍射花样; ⑤不能直接测出化学成分、元素含量; ⑥对混合物相中含量较少的相,有一定的检测误差。 X衍射分析法特点: ⑴非破坏性和大面积上的均匀性; ⑵对结构和缺陷的灵敏性; ⑶对成分、组成、结构和缺陷等参量单一对应性和可定量测量性; ⑷制样简单且代表实际使用材料的真实性。

7.电子束和固体样品作用时会产生哪些信号?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主要用哪两种信号来成像? 电子束和固体样品作用时会产生的信号有: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特征X射线、俄歇电子、 吸收电子、透射电子;主要用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来成像。

8.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样品主要有哪些特点? ①制样简单; ②景深大,适用于粗糙表面和断口的分析观察,图像富有立体感、真实感,易于识别和解释; ③放大倍数变化范围大,可15~80万倍; ④ 具有相当的分辨率,一般为1~3nm; ⑤可进行多功能分析(如与X射线能谱仪配接,可在观察形貌的同时进行微区成分分析); ⑥可使用加热、冷却和拉伸等样品台进行动态试验,观察各种条件下的相变及形态变化等; ⑦可通过电子学方法方便地控制和改善图像的质量。

9.SEM在分析样品时,主要需要考虑调整哪些参数以获取真实的样品信息? 加速电压、电子速减速、工作距离、光阑、扫描模式、探测器、制样

10.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与一般SEM有何区别,它又有何优势?

用强电场使金属、氧化物、硼化物发射电子的原理,可以制造高亮度的TEM或SEM的电子枪,称场发射电子枪。

FESEM的主要特点是电子枪亮度高,分辨率高,并可在低加速电压下观察不导电试样。FESEM的电子枪真空度要求高(10-8Pa)。

11.EPMA主要进行材料的哪些参数分析? EPMA:成分分析,形貌观察。以成分分析为主,主要用WDS进行元素成分分析,出射角大、有OM,电流大,有较成熟的定量方法,所以定量结果准确度高。

真空腔体大,成分分析束流大,所以电子光路、光阑等易污染,图像质量下降速度快,EPMA二次电子像分辨率约为6nm。

12.在进行EPMA分析时,需主要注意哪些操作参数,包括制样与样品分析等?

加速电压、电子穿透深度、过压比、颗粒大小、特征X射线、测量时间、电子束直径、束斑、分光晶体、表样;

分析前必须使仪器处于最佳状态,如束流要稳定,电子束合轴良好,流气式谱仪的P10气体要开一小时以上等。

入射电子的能量必须大于被测元素线系的临界激发能;试样中产生的特征X射线要有较高的强度,并有较高的信噪比;在不损伤试样的前提下,分析区域应尽量小;各分析条件不是独立的,必须根据分析的试样情况综合考虑。

13.能谱与波谱各有哪些特点? 能谱和波谱性能比较

比较内容

WDS

EDS 元素分析范围

4 Be—92U

4 Be—92U

定量分析速度

分辨率

高(≈5eV)

低(130eV) 检测极限

10-2(%)

10-1(%) 定量分析准确度

低 X射线收集效率

高 P/B(WDS/EDS)

1

14.什么是透射电镜(TEM)? 透射电镜是以波长极短的电子束作为照明源,用电磁透镜聚焦成像的一种高分辨率、高放大倍数的电子光学仪器。

15.单晶、多晶和非晶态物质的选区电子衍射花样分别有何特点? 规则的衍射斑点、同心环、漫散的中心斑点

16.根据选区电子衍射花样可确定材料的哪些参数? 晶格参数、晶体结构、晶面间距等 17.表面分析可分为哪四种方法?它们各有何特点? 常用表面分析技术的中英文名称及缩写

IRRS: Infrared Reflection Spectroscopy,红外反射光谱;

XPS: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射线光电子能谱(ESCA); AES :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俄歇电子谱;

SIMS: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scopy,二次离子质谱; 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扫描电子显微镜;

EDS/EDX: Energy Dispersive X-ray Analyzer,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 EPMA: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电子探针微区分析

亦称EDAX (Electron dispersion X-ray analysis);

ELL/EPM: Ellipsometry,椭圆偏振术;

ISS: Ion scattering spectroscopy,离子散射谱;

LEED: Low 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低能电子衍射; RBS: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卢瑟福背散射;

STM: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扫描隧道显微镜;

SNMS: Sputtered neutrals mass spectroscopy,溅射中性粒子质谱; FEM: field-emission microscope,场发射显微镜;

18.什么是AAS、ICP?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和共同点? AAS(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理对物质的化学组成进行定量分析的仪器即为原子分光光度计,又称原子吸收光谱仪(AAS); ICP(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是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焰炬作为激发源的一种新型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19.AAS、ICP定量测试元素组成的原理是什么?

将发自光源的某种元素的特定波长的光,通过被测元素的原子蒸气,测定被吸收的辐射能,从而得出试样中元素的含量。

20.AAS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在测试时应主要注意哪些操作条件?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有单光束、双光束、双波道多波道等多种结构形式。以单光束型仪器为例,其仪器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发射待测元素的锐线光谱的空心阴极灯;使试样蒸发成原子蒸汽的火焰原子化系统;分离谱线的光学系统和信号检出、放大及读数的检测系统。

应注意电流、吸收线、火焰类型与状态、吸收高度、狭缝宽度、分析方法等操作条件。 21.DTA与DSC两种表征方法有哪些不同之处?

在差热分析(DTA)中试样发生热效应时,试样的实际温度已不是程序升温所控制的温度(如在升温时试样由于吸热而一度停止升温),试样本身在发生热效应时的升温速度是非线性的。而且在发生热效应时,试样与参比物及试样周围的环境有了较大的温差,它们之间会进行热传递,降低了热效应测量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克服了差热分析的这个缺点,试样的吸、放热量能及时得到应有的补偿,同时试样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始终保持相同,无温差、无热传递,使热损失少,检测信号大。故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在检测灵敏度和检测精确度上都要优于差热分析。

22.影响DTA或DSC曲线的实验因素有哪些?

影响DTA或DSC曲线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操作方面的因素,样品方面的因素,仪器方面的 因素。

①操作方面的因素

加热速率的影响:随着升温速率加快,温度滞后现象严重,因而热分析曲线的峰温向高温方向移 动。

气氛的影响:可以被氧化的试样在含氧气的气氛中出现氧化放热峰,在氮气或其它惰性气氛中就 没有了氧化放热峰。

压力的影响:在进行气氛差热分析时,对于放出气体或消耗气体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气氛压 力对平衡温度有明显的影响,对DTA的峰温有较大变化,如热分解、升华、汽化、氧化、还原等。另外,峰温移动程度还与过程的热效应大小成正比。实验证明,气氛压力提高,起始温度、峰顶温度、终止温度都向高温移动;反之,气氛压力越低分解出来的产物越容易离开样品表面,促使分解温度越来越低,同时DTA曲线的分辨率越低。 流动气氛的影响:一般在流动态气氛中峰温向低温移动。 ②样品方面的因素

试样量的影响:一般在5~20mg左右,最新仪器有用1~6mg的。试样用量越多,内部传热时间越 长,形成的温度梯度越大,DTA峰形成扩张,分辨率下降,温度滞后严重。

样品粒度的影响 :一般认为随颗粒度减少,峰温降低,峰面积减小。因为样品粉碎到一定粒度,结晶度发生变化,试样内能增加,使DTA热效应变小 ,峰温降低。

试样装填的影响:试样的堆积程度对热传导和气氛扩散有明显影响,密堆积利于热传导而防碍气 体扩散。在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时要保证实验条件尽量相同。 ③仪器方面的影响因素

热分析仪的设计和制造要求样品容器对称性好、热容量小,对差示热电偶检测器要求对称性好、 热电势大、热容量小、灵敏度高。炉子的恒温区要大,温度梯度要小。样品架在炉中的位置要使 试样与参考物处于完全相同的条件。

23.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简述DTA、DSC以及TG三种表征手段的应用有哪些? DTA:1.定性分析:定性表征和鉴别物质

依据:峰温、形状和峰数目

方法:将实测样品DTA曲线与各种化合物的标准(参考)DTA曲线对照。

2.定量分析

依据:峰面积。因为峰面积反映了物质的热效应(热焓),可用来定量计算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 或测定热化学参数。

3.借助标准物质,可以说明曲线的面积与化学反应、转变、聚合、熔化等热效应的关系。 DSC:1.物质的鉴定

由等可鉴定物质,有的可起指纹图作用。

2.热力学研究:相图,热力学函数,如潜热、比热、反应热等。

3.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热分析本身不能直接反映结构,是测其“热”性能,与结构 测定法对比可研究两者关系。

4.反应动力学研究:反应速率、活化能、级数等。

TG: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在高分子科学中的应用:评价材料热稳定性、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热特性、研究添加剂的作用、研 究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共混和共聚、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固化、研究高分子材料 的氧化诱导期、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高分子材料的老化

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热稳定性、分解反应和脱水反应、研究催化剂、研究络合物和金属有机化 合物、测定相图、测定纯度、研究磁性变化(居里点测定)、研究与气体介质间的关系、研究热分 解过程和机理、研究反应动力学

在矿物科学中的应用 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brucelei

第三篇: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的目的、其主要内容及学习的意义

管理研究方法论答题纸

学号: S2012009027 姓名: 岳国威

研究方向: 服务管理 成绩:

1、请结合实际阐述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的目的、其主要内容及学习的意义。

通过研究生第一学年期间对管理研究方法论的学习,我了解到管理研究方法论这门课的目的旨在探索管理研究的一般规律,通过对方法论基本问题、研究过程、理论建构、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分析、研究评价、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系统学习,掌握如何规范、科学地开展管理研究,规范、科学地写作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也就是说它是一门教会我们如何做研究,作报告,写论文的课程。我认为它不仅仅是有具体的理论框架,而且能够真正的从具体操作的角度教会我们如何开展研究。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地从大量的事实中总结规律,将之上升到可以指导实践的理论。然而理论也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它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被修正,因此,就会有人对理论的前提和内容进行质疑,并提出新的猜想和新的思维。新的猜想和新的思维又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从而发展和完善理论体系。我们探求未知事物及其规律就需要有研究的过程。而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就必须得有科学合理的方法做指导,以此使我们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掌握管理研究规范上的共同思维,从而更好的参与学术交流,达成共识,便于沟通;掌握研究生学位论文设计的基本规范,辨析研究工作的要点和重点,在关键之处花费精力,提高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这门课能够减少在规范和自己思维定势间的差异,减少随意行。能够培养我们从事管理研究的能力,掌握在管理领域开展相关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增强实战中应用所学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能力,同时也能相应地解决写作毕业论文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困难。

虽然以上这些是课本上条条框框列好的,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大有裨益的,因为根据我本科写论文的经验总结,我发现要是按照本课程所学知识进行运用,至少可以提升论文的规范性,至少看起来像是一篇地道的学术论文,尽管写作论文水平有限,但是至少在逻辑上是值得推敲的。

任何科学类的研究都是遵循自己的一套章法的,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这门课便是告诉我们做研究,写论文的规律,我从中学到很多重要但是经常被忽略的知识。管理研究方法论这门课具体来说包括了管理学科研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研究之间的关系及其特点;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管理研究设计过程中规范地进行研究工作的各个环节,阐明了“主题先行”和“假设树”

管理研究方法论答题纸

的重要性及其内容;论证研究假设而可能采用的各种数据观测方法;从应用角度介绍管理研究中的描述统计和推理统计方法;总结以创新点模式撰写管理专业研究生论文的要点。总的来说,这本书探讨管理研究工作过程的规范和结构,即研究逻辑问题,为了提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阐述管理学科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途径和程序,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研究工作规范,包括问题阐述、文献综述、假设提出、数据收集、统计分析、信度和效度判断以及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撰写等各个环节的规范。

具体的来说,这门课先是介绍了多项基础概念和科学研究的性质、定义,比如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方法论、科学研究、思辨研究等。这些概念看似简单,却是能够从最高的难度,把我们研究过程中一直耳熟能详的概念再次规范化,正规化,以减少我们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犯一些概念化的错误,防止我们因为概念上的差池影响整个的工作进程。然后介绍了研究什么,如何做研究的基本知识,由此我知道只有对研究领域的理解是不够的,还必须加上有效的方法论的基本知识。感性的认识必须加上理性的知识规范才能将直观的认知提升到考究的知识层面。再次,管理研究方法论介绍了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在各种类型的求知方法中,以客观、实证和规范为特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获取新知识的最精确方法;思辨方法同样可以获取新知识,其重要性并不亚于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各有所长,各有局限,相辅相承,但不能相互替代。如果将物质世界划分为客观的自然世界和主观的社会世界,长期以来,科学主要是把客观的自然现象作为研究领域,而在主观的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人生意义等社会文化现象,则主要靠思辨即直观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以逻辑思维为主,而思辨研究则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这两者在研究中起到的作用,我印象是比较深刻的,突然有一个新的想法是思辨的思维,但是若将这些新想法上升为理论的层次则必然是需要科学研究的方法的。二者缺一不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同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管理研究方法论介绍了研究的方法程序。包括问题识别:发现想要解决的问题;文献回顾:了解问题被解决的程度;理论建构:提出新的分析或解决问题的理论框架;变量测量与数据收集:科学测量和收集需要的数据;数据整理与分析:通过数据分析,验证或推翻提出的理论框架(假设);研究结论:对特定问题的研究结论、贡献、创新点及下一步研究方向。方法是一种效率因素,掌握了研究方

管理研究方法论答题纸

法可以更有效地产出研究成果。其中,我对变量测量及数据收集的过程以及重要性便深有感触,我以往的经历都是进行大量的定性叙述,并没有意识到定量研究是通向科学的行研究的桥梁,只有量化的东西才是可以衡量的,才有有的做参照。定量研究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定量,就是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定量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量的变化规律。虽然定性研究必不可少,但只有同时运用定量研究,才能在精确定量的根据下准确定性。

管理研究方法论的这门课具有重大意义,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我在以前的写论文的过程中不太讲究所谓的方法,但也隐隐约约感到其中一定是有些奥秘的,比如有时候写出来的东西虽然与人不同但能够使人认可,有时候使用的语言表述能够较为深刻地触摸到管理的实质,有时候自己的思维模式能梳理一些杂乱的管理现象。因为有这种经历,我感觉管理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不辩自明,一方面,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比较正确地进行研究,以使我的研究成果更可信、更多和更有普遍意义,另一方面,研究方法还可以帮助我完成时下流行的必须发表一定数量论文的考核指标,以此使我的论文具有可读性,尽管写出来的论文有许多不尽人如意的地方,但是至少我的论文是按照很科学的方法完成的,这对我今后的不论是研究还是继续从事工作也好,都是收益匪浅的,它让我知道任何工作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这就需要自己揣摩,推断,以及延伸应用。

2、请以实例说明你学习本课程的主要收获。

在研究生期间开设的这门管理研究方法论,对我帮助还是很大的。我才明白原来以前写的文章都不算真正意义的正规论文,就别提所涉及到的高层次的理论的提出,假设以及验证。作为我们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它至少让我明白了,原来在我所接触的文章里,大多是传统的规范分析研究,缺乏严谨的实证科学研究训练,这就使得我们管理类研究生的研究水平普遍难以得到实质性提高。但是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要想写成一篇像样的论文,进行科学的实证研究以及进行科学的变量设计,假设,验证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在进行管理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有科学合理的要求、原则,这就使我们少犯错误,

管理研究方法论答题纸

并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使我明白,科学的方法论无论是在做研究还是工作都是具有很大的意义的。方法论是以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方法的特点、性质和功能,研究运用方法的原则和方式,以便发现和运用客观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它是我们认识对象、处理对象的基础。

首先,我明白了这门课的目的,那就是掌握管理研究的基本规范,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掌握管理研究规范上的共同思维,有利于参与学术交流,在评价中取得共识,便于沟通;掌握学位论文设计的基本规范,便于辨析研究工作的要点和重点,在关键之处花费精力,提高事半功倍的效果;感受到规范和自己思维定势间的差异,减少随意性。说实话,在此之前我都不知道管理研究方法论是干什么的,一直以为是个很空的学科,但是在我后来的学习当中,我明白了,任何一门课都有自己独特的用处以及长处,用哲学上的话便是存在即合理。至少让我知道,要想干成一件事,包括写学位论文,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有时都是至关重要的。好的方法可以指导我们用最短的时间做有效的工作,比如这门课提到的问卷的调查设计,因为有科学的问卷处理,数据处理的理论知识,那么在我们不明白如何对所收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的时候,这门课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会告诉你如何处理空白问卷。这些知识在我们没有接触的时候似乎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但是通过老师的一些实际经历的介绍我才明白,任何事情都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我以前就会以为,空白问卷直接扔掉不就可以了么,但是这就涉及到一个问卷的数量问题。因为收回来的问卷数量是有限的,再加上无效的问卷,所剩对研究有用的问卷数量是很不可观的,要想让问卷发挥它最大的效用,就必须认真对待每一种问卷。空白问卷当中有的是回答一半的,这样的问卷也是有参考价值的,如何使用便涉及到多方考虑,而管理研究方法便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办法。

其次,我知道了变量设计的重要性,学术刊物所载文章必须使用变量语言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必须具备对变量与变量之间关联及变化规律的假说和论证,并要有新发现。从老师的课上我知道,定性研究如果真正的做好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定量研究的涉及都是很少的,即使涉及,由于没有专业系统的管理研究方法,作出来的东西也不是符合规范的,很难严谨对一项研究做到科学严

管理研究方法论答题纸

密的描述。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中间变量。在以前的学习当中,并没有把一些无法用数字描述的东西和变量联系起来。比如考察单位职工的工作效率问题,如果薪酬作为自变量的话,它并不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唯一因素,因为中间还有好多因素影响工作效率,比如个人的热情度等等。也就是看似很平常的东西都可以将它量化,进行科学的数据处理,以达到预期的想法。所以说变量的设计是可以架起定量与定性之间的桥梁的。

再次,就是对分类的知识有了很大彻大悟的了解,尽管不是很深入,但是至少我知道了原来分类的讲究是很多的。首先,它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了分类才能将各个要素描述清楚,很清晰的体现。其次,分类是深化研究的一种途径。我们在研究任何事物情况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会选择某种视角和某个层次来看问题。从新的视角(切入点)去看问题才会有新发现,选定了一定视角之后,研究对象还可按层次划分,分类的起点和终点视研究问题的需要而定。但各类层次必须清楚,而不能相混。原来分类是很难的既要遵循完备性,还要遵循唯一性。而且真正做到分类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一定程度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格的推敲定夺,才能把分类做到全而不交叉。尤其是在做指标体系的分类时,分类水平的高低会更明显,交叉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如果不是认真对体系进行研究、推敲是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并且子项独立不重合的。

最后,管理研究方法使我逐渐形成了,科学严谨的研究理念,它是我明白任何一项都不是只是说说那么简单,它是具有自己的一套科学精练的理论体系的。一个很有新意的想法只有根据专业规范的研究才能创造出有利于人类社会贡献的理论成果。比如定性和定量研究的结合,这两者的结合作为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要求我们能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描述清楚,这就需要定性的分析,以此作为定量分析的基础和前提,而只有定性分析是不够的。因为定性分析只是根据自己的直觉、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是比较粗糙的。而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是科学、精细化的,需要很高的数学功底。也就是说在做研究的过程中是需要多方面,多方面参考的。

总的来说,管理研究方法论是我接触到慢慢顿悟的课程,这门课更多的是需

管理研究方法论答题纸

要实践的锻炼,尽管我还没有真正用到这门课的知识,但是我已经体会到这门课的大体思想以及对科学规范的写论文的大体要求。以前学习的高数是锻炼思维的,专业课是弥补知识空白的,而管理研究方法论则是指导实践,总结规律的。概念定义看似简单,却是能够看出一个人,一个研究者对最基础的模块的领悟力以及参透力的,不仅需要一个研究者很好的归纳能力,也和他的知识层面有很大关系。具体的工作当中,能将管理研究的程序很好的理顺并且按部就班的来,我相信,是可以事半功倍的。因为管理研究方法论是一部很科学很精练的一门课,它所总结出来的东西至少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既然有好的理论成果就必然有它的核心精髓,那就是很严密的逻辑构架。再者,好的方法论训练对于我们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方法论是以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方法的特点、性质和功能,研究运用方法的原则和方式,以便发现和运用客观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它是我们认识对象、处理对象的基础。具体到管理研究的方法论,就是我们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帮助我们进行管理学研究的相关规范,有了这套规范,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它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为进一步从事深入的专业性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在以前的写论文过程中对研究的看法有些误解,对研究方法论不够重视。我们往往相信观点的正确性而不去追究论证过程科学与否,这样往往会使得我们的研究具有逻辑性而失去了论证过程的科学性,难以符合标准的国际学术规范,并进而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对我们工商管理类的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产生了巨大的障碍。从宏观方面来讲,经济的发展是和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的,这使我明白管理研究方法论同样可以为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提供依据和参照,在实际营运过程中,企业管理会遇到一系列新问题,这些都有待于作为科学的管理学体系进行指导和解决。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无处不用到管理研究方法,而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的学习可以既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科学分析方法,而且能很好的帮助我们应用于实践分析,使得他们的研究更加科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3、请详细说明你今后将如何利用本课程学习的知识指导你的研究工作。

我觉得管理研究方法对我今后的工作指导意义很大,我们不仅要学,而且要

管理研究方法论答题纸

学好,不是要被动的应付,而是要积极的研究和探讨。大四毕业论文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方法的训练及学习,弊端和许多问题都得到了集中体现,我们写论文大都是按照传统的东拼西凑的方式写出来论文,模式也很单一,那就是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不仅如此,文章中很多空话,大道理,毫无现实考虑的政策建议,自己也从中看不到丝毫的价值所在。而这门管理研究方法论让我知道了原来管理研究也是有奥秘和魅力的。

李怀祖先生说:“我们的研究普遍缺乏踏实的调查研究和缜密的逻辑推理的精神。”在我读文章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作者一上来就大谈特谈所谓的概念,但是他们并没有对这些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剖析。这只是在我们写论文过程中所犯错误的冰山一角,事实上,由于我们缺乏缜密的做研究的逻辑思维,我们写出的文章可读性才会很差。从管理研究方法这么课当中,我悟到了以后怎样通过这门课指导我今后的工作。

首先,我要弄清楚管理研究的各个基本要素,包括概念、变量、命题、假设、规律、理论、分类。明白这几个要素是如果界定的,是如何区别的。

第一,概念。是人们将现实生活中观测和感受到的, 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群相关联现象进行概括和抽象而得到的思维产物。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概念和名词的表述随意,以为自己对某概念的理解别人一定认同,忽视了概念化过程的差异。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因为本身我们对概念这种理论基础性的东西了解的本来就是皮毛,再加上没有系统的管理研究方法的学习,在文中对各种概念的界定是很模糊的,常见的错误就是对同一概念前后描述的属性不一致,以及对概念的界定没有种差原则要求。这也是我常常犯的错误,是以后要多加注意以及减少犯错误率的。一要对概念的定义清晰,明了,二要界定主次关系。

第二,变量。变量是按逻辑归类的一组属性,其属性在幅度上和强度上的变化强度可以度量(可观测性)。学术刊物所载文章必须使用变量语言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必须具备对变量与变量之间关联及变化规律的假说和论证,并要有新发现。说实话,我在这节课当中对变量认识是比较深刻的,因为在以前我以为论文就是可以随便对一件事物进行论述探讨,然后提出对策。经过这门课的学习,我才发现我的理解多么浅显,原来论文是一件很科学严谨的学术领域的研究,而不

管理研究方法论答题纸

是简简单单的空话连篇的长篇大论,而我们往往犯这样的错误。我认为最直观也是最有实质性的原因便是我们没有做变量的设计。没有变量的设计便谈不上什么理论创新,想法理论化的问题。而且我知道变量也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数字的东西,它可以是某种因果关系中的各个要素。这也就对我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参考,比如我要想了解企业当中影响利润的因素,我在做问卷的时候就可以用变量的思想找出在利润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变量关系,从而决定问卷当中的各项内容。不仅如此,对变量更科学的做法便是数字化,用管理当中的特定的理论方法是可以做到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可读性是很强的。

第三,假设。假设是对某种行为、现象、事件所作出的合理、尝试性的、有待检验的解释,假设的提出和验证是研究工作的主线,假设表明研究者对于研究结果的一种设想,对于研究问题中变量间关系的一种预期。假设的证实或证伪都对管理理论和实践做出贡献。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明白了,假设其实是一种前提,因为有了假设才能展开自己的论述,所以我认为在今后的论文写作中,在脑中至少应该有理论先行的理念,这样的话一切的主题都会围绕着自己的观点展开。

第四,分类。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深化研究的一种途径,研究者研究任何事物情况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会选择某种视角和某个层次来看问题。但是,真正的把分类做好,却不是一件简单事,常犯的错误有依据标准不统一,层次不清楚等。因为分类是需要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丰富的经验的。这对于指导我以后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进行研究少不了分类,要想分类好就得按照分类的基本原则。第一,要遵循完备性,划分出来的种总和,应当等于属概念的外延。也就是在我以后的工作当中,对于分出来的种类要全面。第二,准则(依据标准)唯一性,每一层次的分类只能有一个分类准则。在这个准则中,我们经常犯的错误就是跨越分类。第三,种的独立性,不能犯“子项相容的错误。第四,分类中不得跳跃逻辑等级,可以进行层次不一致的分类,但逻辑等级不能混同。这些准则都是我以后要注意的。

其次,我要尽量按照科学的研究设计的基本过程进行论文的编排,一是辨识问题,提炼主题;二是论证和验证主题。研究设计是对研究课题的规划,也是谋求新发现的策略。在问题辨识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研究问题是研究工作最困难的一步,为找到合适的问题而花费精力是值得和必要的。这是我要坚持的态度,

管理研究方法论答题纸

实际和理论疑难都可能引发有价值的问题,但在管理领域中,从实际出发更可取,即使理论问题的提出也离不开对现实的观察和归纳,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保持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具体在做辨识问题时,第一步是选择一个范围较广的研究领域,第二步是将问题领域细化为研究问题。只有细化的东西才能够深入,太宽泛是深刻不了的。这也是我以前犯的错误,以为泛泛的谈比较容易,现在才知道 泛泛本身就是不规范的,这也是我以后要谨记在心,杜绝犯错的。具体来说就是第一,确定合理的空间和时间维度。第二,要将自己的研究主题的创新点亮出来。第三,要将假设按照科学合适的层次关系展示出来,也就是涉及到假设树的问题。第四,要将本问题研究综述概括出来,以奠定理论研究的大致情况。在做假设论证的过程中,我尽量坚持理论论证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不同的论证方法作比较,选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再次,在整个构建论文的过程中,要坚持思辨研究和科学研究的结合。在以前的写论文的过程中,我相信大部分不规范的论文大都是进行思辨研究,很少涉及科学研究,也就是大篇幅的进行理论介绍,很少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自己的结论,更别提科学的理论验证过程。通过管理研究方法的学习,我明白了管理研究方法的性质,那就是,管理研究须兼用科学方法和思辨方法,然而,管理研究方法论仍垂青于科学方法。管理研究要分辨哪些管理学科的分支、内容和研究阶段适合应用科学方法,哪些适合思辨方法。尽管管理研究方法论着重于讨论科学方法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但思辨研究的结果无疑也应属于管理研究的成果。尽管思辨方法同样可以获取新知识,其重要性并不亚于科学研究,但是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各有所长,各有局限,相辅相承,但不能相互替代,所以在进行论文的写作当中尽量要兼顾二者。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是比较倾向于思辨研究的,因为它更多的是需要形象思维的。所以,只有同时通过加强科学研究的训练,才能在提高我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值得我注意的是在强调科学的时候,不能非把非科学研究搞成科学研究,领导学、企业文化、企业伦理等,就不适于用过于严密的科学方法做研究。尤其是对于我本身的专业来说,更适合做思辨研究,但是必须要同时兼有科学研究的理念。

最后,我要时刻把握住管理研究的程序,那就是第一,问题识别:发现想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文献回顾:了解问题被解决的程度。第三,理论建构:提出

管理研究方法论答题纸

新的分析或解决问题的理论框架。第四,变量测量与数据收集:科学测量和收集需要的数据。第五,数据整理与分析:通过数据分析,验证或推翻提出的理论框架(假设)。第六,研究结论:对特定问题的研究结论、贡献、创新点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总之,通过管理研究方法论的学习,是我受益匪浅,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在做研究的时候要有一个科学的研究方法的思想,接着便是按照科学的研究体系进行研究设计,严格按照管理研究方法论的知识进行编排。

第四篇: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2010-11-18 09:47:16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倍受非议。“少慢差费”是语文教学状况的形象描述,“误尽苍生”让广大语文教师无法抬头。虽说这样评价语文教学有失公允,但扪心自问,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又教给学生什么了?无非是应试技巧,无非是架空分析,诸如此类,这难道都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过错?这样说恐怕也过于偏激。客观地说,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喋喋不休地大讨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无意义争论,都影响和制约着中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拂面春风。它切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肯綮,更加明确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系统地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三维目标。更加重视隐性目标、人文精神、情感的体验等,打破学科中心论,强调语文的综合性,重视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可以说,高中语文新课标为走好提高中学语文效益之路提供了一双新鞋。

较之以前的教学大纲,新课标这双新鞋新在何处呢?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新课标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更为科学和全面。课程标从新的视角出发,将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这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将之列为语文课程追求的目标,既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又体现了认知与情意的统

一、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这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注重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是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也是极富创意的。现代教育学论认为,各门学科都必须摆脱唯知主义框框,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这也正是语文新课标力求达到的目标。

新课标强调学习方式的多元性,为语文学习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变单

一、被动的语文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又一亮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现代教育论认为,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新课标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具有较强的前瞻性。

新课标提出了课程内容开放性的主张,打破学科中心论,强调综合性、跨学科、跨领域学习,重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这是新课标又一新处。这一观点的提出,大大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新课标在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的同时,还提出“注重跨学科的学习”的主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这是过去语文教学大纲从未涉及的领域。这一主张的提出,进一步拓宽了语文课程内容的空间,为改变长期以来分科教学形成的知识隔断局面,强化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构建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中学语文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用新的方法,走出一条多快好省的语文教学之路。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简单、内容僵化,在教学中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这种注入式的教学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削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影响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新课程的实施,使语文教学内容呈现出生活化、多样化的局面,这必将导致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语文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双边性。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明确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即教学不是教师讲学生听,也不是教师导学生演,更不是教师尊学生卑,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学、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合作、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不再是知识接受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方法应突出教法和学法。教学方法不仅要研究教法,更应该研究学法,并要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突出地位。“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口号。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教师要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表现出强烈的“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新课标下应努力寻找最优化的语文教学方法。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的生活化、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等,这使得语文课程的结构更加合理并趋于优化。但是仅有课程的趋优化,没有教学方法的最优性,要做到既能节省时间和精力,又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行不通的。对教师来说,要选择能最有效地解决相应任务的组织学习、刺激学习和检查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来说,要在学习中合理地自我组织、自我砥砺、自我检查。一句话,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发展学生的智能,重视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负担合理施加。

有了新鞋,用了新法,但必须走新路。新的语文教学之路在哪里呢?笔者以为,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中庸之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其本特点。”可见走“中庸之道”是新课标为我们指明的金光大道。

语文与语言文字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由语言的工具性决定的,语言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语文学习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学习使用语言这一交流思想工具的过程,从语文学科与基础教育阶段的其他学科的关系来看,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必要工具,从这一角度出发,语文学科亦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必须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语文教学必须尊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牢基础。

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是语文人文性的外在表现。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创新思维,在对某个问题解答时不采取“独裁”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解决目前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来可能产生的问题的判断能力,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探索能力,体现学生的自主精神。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语文的“人文性”还体现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这一个新时代话题上。对自然的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类自己的关怀。要引导学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受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习惯。突出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是中学语文人文性教学可以做到也必须做到的。

总之,语文课程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要素,集中而又具体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课程目标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直接关照着语文教学的任务。可以说“新鞋”、“新法”、“新路”三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为此,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探求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是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第五篇:“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马海元

(宿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摘 要:本文对目前国内艺术设计专业图形创意课程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细小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反思,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图形创意课程教学的方法,以期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图形创意;教学反思;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4)12-0245-02 “图形是人类通过视觉形象传达信息的一种特殊的语言方式”,[1]“图形创意”课程是设计专业中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图形语言,为艺术设计专业提供创意的方法与表现,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创意规律和法则,为下一步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创意创作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从新的角度去认识事物,拓展学生的思维,形成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兴趣。 1 “图形创意”课程的发展现状

“图形创意”课程尽管已在艺术类高校中开设很长时间,但在课堂理论知识教学与社会实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各高校对此门课程的理解与侧重点均不相同,有的侧重基础理论知识,有的侧重视觉效果等。江南大学作为国内比较知名的院校,其“图形创意”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通过图形分析与理解其涵义,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图形,增强学生的敏锐观察力。

笔者通过自身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尝试改进对学生综合训练的方式方法,望可以为以后的“图形创意”课程教学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2 对“图形创意”课程教学的反思

“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3]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应进行不断的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思考,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笔者通过对“图形创意”课程教学的经验总结,认为在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对教材进行反思,教材是教师将课上好的基本保障,作为教师,上课前首先要将教材分析理解透,其实是要对教材里面的教育理念进行推敲与反思,对自己以往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反复考量,使得新的教学活动建立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之上。分析教材之余,还要查阅相关资料,参考一些优秀作品,并熟知课程的教学目的以及重难点,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开拓,设计意识的形成,动手能力的提高以及对作品审美能力的增强。

其次,是对学生进行反思,教师应在结束一节课之后,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进行反思,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是否适合所有学生,该如何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学习与探索的好习惯,渐渐形成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其中的主导的教学方式。 再次,是对教师教学的反思,“图形创意”课程通常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我们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发展、去创造。课堂中,教师应将搜集的大量优秀图形创意作品给学生观看,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优缺点,总结美的法则,增强学生的创意灵感与创作欲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是良好教学的开端。

总而言之,通过教师对自己、对学生以及对教学的反思,可以不断的发现一些问题与不足,并及时的进行调整,长此以往,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有很明显的进步与提高。 3 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 3.1 优化课程设置 在以往的教学中,“图形创意”课程通常采用每周分单元式的教学模式,周期性较为明显,影响了知识之间的衔接与连贯性,教学效果欠佳。所以我们要尝试改变此种教学模式。如果以研究课题的形式来展开教学,首先可以打破此种周期性的不连贯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知识之间的连贯性与衔接,还可以令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去理解与思考课题的内容。课题的选择可以围绕课程设置的内容或课后作业的内容,使得课题与“图形创意”课程教学紧密相联。

3.2 整合教学内容

“图形创意”课程的设置切记过乱,缺乏系统性亦会导致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缺乏统一与连贯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课程教学中应使用PPT作为教学手段,先介绍整个“图形创意”课程的大致内容及设置情况,使学生了解此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进度安排,使学生对此门课在整体上有一定认识,然后通过播放优秀图形创意作品引起学生注意力与好奇心,进而引入新课程。具体的课程教学大致可分为三步走:

第一,看图形而画图形的阶段,此阶段注重研究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联想能力,解决学生本身对于创意的担忧,开发学生的潜能,摒弃传统惯性思维的束缚,挖掘自身创意性思维。所以,此阶段需要大量的优秀作品作为支撑,使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和体会“图形创意”课程内容。进入实践阶段之后,要先理清楚所给题目的要求,多做一些设想,不轻言放弃,毕竟创意不是做两个练习作业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长期的有目的的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用画来说图形创意,将文字符号转化成图形语言,众所周知,图形是世界通用的语言。无论身处何方,对何事物,图形均可以帮助我们去认识与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训练学生用图形语言去代替文字语言。此阶段注重图形设计的表现手段,所以要着重讲述图形创意的表现手法与方式,引入大师的优秀图形作品,并进行剖析,引导学生从他们身上学习如何去观察世界,总结他们的设计方法并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图形作品中去,从而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第三,将思维转化成图形,此阶段为课程中最难掌握的部分,如何巧妙地将人的思维转化成图形,就需要我们要像整理物品一样先将思维整理出来,过程比较艰难,如先将思维内容转化成文字符号,然后再由文字符号转化成图形设计语言,侧重点在如何让将思维内容转化成文字符号,转化过程中一定要概括、简练。此三步走可以使学生明确图形创意的全过程,使学生将头脑中闪现的思维画面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此门课程。 3.3 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为讲授和辅导的形式,这样由讲授到布置作业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很被动,对于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中的重难点也较难理解通透,作业也很容易出现雷同现象,缺乏创造性。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分解课题的办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别研究,各课题间紧密相联,环环相扣。使学生的知识掌握过程具有连贯性,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此课程的思考、讨论及互动等能力,加之在表达设计语言及思维方法中教师的引导,便可为掌握此门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3.4 合理地布置作业

作业的设置不仅要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还要使作业内容更加丰富,将技法训练与课程内容有计划性地、有目的性地结合在一起,同步发展,期间不可盲目加大作业的数量,要注重作业设置的质量。要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同现实生活相联系,在具体的实践中去体会图形创意课程的目的和真正意义。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紧密相联又相互促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应当有意见分歧的争论,有沉静的思考,有互相观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内心充满对事物的认识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设计出来的作品才能更加深刻感人。 结语

“图形创意”课是培养与锻炼学生创意思维方式最直接、最有效的一门课程,但此课程开设的时间有限,无法满足需要长期训练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培养要求。所以,教师在此门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传授给学生创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贯穿始终,以提高“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罗鸿,左剑鸿。

上一篇:公司运营策划计划模板下一篇:国内主要行业薪酬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