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高校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推进人才强校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地方高校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深入剖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从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的建立、教师教学活动交流平台的搭建,以及高校相应的制度保障方面,提出了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论文 篇1:

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存在问题及提升路径研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教师作为高校的主体力量,是国家达成教育强国目标、实现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能量来源,其教学能力的水平将对高校的可持续化发展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素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源自教学实践,又以教学实践施加于师生成长,是教学相长以增进实践智慧和适应现代教育转型的关键。因此,全面了解地方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路径。

一、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

(一)加强知识储备,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充足的知識储备是教师能够灵活驾驭教学课堂的基本条件,加强自身知识储备是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国际视野进行有效整合,以帮助教师全面提升教学能力。首先,教师应不断提高专业学科知识,利用学校资源不断扩充知识。在夯实自身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积极了解相关领域学科及交叉学科知识,做到触类旁通,从而提高教学认知能力。其次,教师需要不断汲取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组织操作能力;加强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掌握学生发展规律、顺应学生成长轨迹,做到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有效性;通过教师职业道德法规的学习,增强自身责任意识,树立立德树人理念,调动教学热情。

(二)提高自主发展意识,激发发展内驱力

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是提升教学能力的内生动力,教师是教学发展、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的主体,增强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是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能力的必要因素。仅仅单方面依仗高校作为教师的外在推动力难以实现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目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主性,有强烈的教学发展意愿,通过教师个人的主动发展的意识,促进自身不断地主动完善教学能力。因此,作为地方高校教师,应当通过培养自主发展意识,实现对教学态度的高度端正、对教学工作的职业热情。地方高校应当关注自身所具备的教学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熟练程度,不断地探寻合适的途径来实现教学能力的发展。唯有树立起教学能力主动发展的积极意识,才能实现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发展,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三)营造良性教学互助环境,打造教师专业共同体

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依赖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能力发展环境。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升教师教学认同感与成就感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他们专业发展动力的外在条件。高校应依据院系结构和专业布局充分调动教学资源,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着力打造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牵头、以教学能力发展为中心的跨学科、多领域的合作平台,实现立足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打破学科壁垒,打通教师沟通渠道,以教师教学需求为导向的交流合作团体,致力于为教师创设宽松、平等的合作交流环境,倡导多元学科背景下的教师通力合作,发挥自身优势,共享教学资源共议教学经验,实现教学能力的共同发展。通过教师专业共同体这一平台,实现了高校对教师的信息供给、情感支持。

(四)改进教师考评制度,构建多层次培训体系

完善的教师考评制度是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有助于提高教学在教师心中的地位,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平衡教学与科研的精力投入。同时,科学的评价主体与过程对于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意义非凡。首先,加大教学评价在考评中所占比重。地方高校严格把关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教学数量与质量一并考察,关注点不仅局限于教师课时、学生成绩等各种量化指标,应更加注重质性指标,全面了解教师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发挥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发展形式多样的教学课堂,让教师产生教学乐趣。其次,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的教学考评应将学生、上级督导以及同行等多元主体一起纳入评价主体中,以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及客观性,为评价提供多角度的意见融合,帮助教师全面的认识自我,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最后,建全教学激励机制。健全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教学积极性,树立质量意识。高校可以针对教学的全过程建立多维度的奖励机制,加大经济奖励比重,鼓励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发挥优势,形成提升教学能力合力。

教师教学能力是不断提升的过程,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培训体系,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机制保障。首先,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高校教学培训首先应进行全面调研,广泛听取教师建议,以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为整体目标,针对教师实际需求为其提供培训内容,选择教师认同与推荐的教学专家为其进行教学讲解,并增加教学技能培训、国际化视野培训、实践创新方法及交叉学科知识培训所占比重。其次,发挥教师教育发展中心咨询服务功能,构建培训信息共享平台。教师教育发展中心要完善教学咨询功能,聚集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学专家为其提供长期的指导服务,配备专门的教学咨询室,建立教师教学档案,针对教师教学具体情况给予教学指导,确保教学培训长效发展。同时发挥培训信息共享平台的作用,根据教师教学需要,不断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开设教师互动专项模块,激发教师学习动力与交流热情,为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供多样的教学资源支撑。最后,鼓励外出进修培训,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可以选派教师,参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的访学活动,定期安排教师参加进修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培训等,也可以鼓励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市场需求及学科成果应用难点,以帮助教师拓宽教学视野,明确教学研究目标,给学生讲授更具实用性的内容,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二、结语

因此,当下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高,教学能力的发展受制于多方因素也存在重重困难,为了实现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持续健康发展,教师与高校应当内外兼改,一方面教师应当加强自身知识储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自主发展意识,激发教学能力发展内生力;另一方面,地方高校也应当积极营造良性教学互助环境,打造教师专业共同体、改进教师考评制度,构建多层次的教师培训体系。

作者:杨勇

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论文 篇2:

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措施探讨

[摘 要]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高校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推进人才强校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地方高校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深入剖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从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的建立、教师教学活动交流平台的搭建,以及高校相应的制度保障方面,提出了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这些措施可为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措施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提升工程”建设,各个地方高校以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正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1]。但是,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不能合理结合等问题依然存在。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本研究对地方高校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从教师培训体系的建立、教学交流活动平台和制度保障方面对如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进行深入的研究[2-6]。

一、地方高校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精力投入不够

一些教师只满足于完成考核、晋职等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育人意识不强,对人才培养规律、教书育人规律、教学基本技能重视不够,钻研不深,对教学质量要求不高,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科研等其他方面,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7-10]。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对“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认识不足,教学工作政策落实不到位,缺乏分类指导,对教学成果的奖励远远不如科技成果的奖励。教师个人申报项目、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等都以科研成果为主要指标,这种政策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教学的投入。

其二,现有的大学评价体系大多关注科研学术指标。目前社会上的一些大学评价机构对大学排名所涉及的评价指标仍以学术指标为主导,这导致许多高校在制订激励政策时往往都向科研学术倾斜,对教学方面的激励偏弱,这种政策导向使得大部分高校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其三,学校职称评审更注重科研。职称评审对教师职业发展来说意义重大,但学校制订的现有的职称评审条件中仍然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一般情况下,评委对参加评职教师的教学业绩的区分度不大,主要关注科研成果的多少,这就造成部分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科研,缺少主动研究教学的驱动力。

其四,受“重科研、轻教学”大环境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处理教学、教研和科研关系上,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科学研究上,本科教学及教学研究未能成为大多数教师关注的热点。教研成果的转化还受教研对象和教研周期的影响,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一些教研周期长的教研项目,在转化教学资源过程中,往往不能转化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转化。

(二)青年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须进一步提高

部分教師只把自己当成一个传授知识的施教者,主动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的热情不高。教学研究整体氛围不浓,有些教学研究基本局限在项目组成员之间,缺少外溢效应,取得的一些成果也没有很好地应用在教学过程之中,持续研究和改进不够。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青年教师占比较高,很多青年教师没有企业工程实践的经历,缺乏在研究院、设计院等岗位的严格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致培养的人才很难直接满足社会的需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校际间的教学研究交流相对较少。对外交流,尤其是与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学术大家等高层次人才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学校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教学研究耗时长,投入多,产出效果不显著,导致部分教师自主学习与研究积极性不高。

其二,随着近年来学校人才引进政策的制订,一大批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来校工作,其中大部分青年教师出校门后又直接进了校门,求学期间创新性理论研究做得相对较多,工程实践经验较为欠缺,导致授课时很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其三,有些教师的科研能力很强,专业水平很高,但对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写入教材等工作重视不够,做得也不够及时。个别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没有将科研融入教学,或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

(三)教师缺乏国际化视野

有海外学习研修经历的教师比例低,对外交流不活跃,开放办学不充分,与教育国际化要求存在很大差距。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学校提供给教师海外留学和交流的渠道少,只有国家和省级的留学基金委提供的公派留学渠道,每年受益教师数量少,对全校的教育国际化程度贡献不大。

其二,地方高校办学缺乏地域性优势。地方高校所属地域普遍经济欠发达,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方支持政策等在吸引高水平教师方面均不占优势,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引进具有海外背景的高端人才就更为困难。此外,政策没有向有海外背景的高端人才倾斜。

其三,在职称晋升政策上对教师海外访学经历没有明确要求,或者要求过于宽松,海外访学经历不作为必选条件,导致教师在职称基本条件上用其他可选条件代替海外访学经历。

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措施

(一)建立多元化的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

其一,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教师能力培养、服务教师职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分类化、多层次机会和平台,对于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的培养,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实践和交流等活动,具体校内培训体系如图1所示。对于组织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主要设置校史校情、综合素质、学校管理制度解读、教学规范四大培训模块。新教师入职培训能让新入职教师从了解学校的发展史开始,从各个角度深入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校风校训、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教学过程的规范性等。对于专题教学方面的培训,应从教育教学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当前教育教学重点问题,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教育专家举办专题培训。专题培训主要包括双语教学、课程思政、教学技能系列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系列培训等。可根据国家和学校的政策导向,适当增加或调整具体培训项目。

其二,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对新教师的指导作用。学校应为新教师专门安排具备高级职称、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其指导教师,并负责做好传、帮、带工作。新教师必须经过至少一年的助教的培养、学习过程,才能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个全面的认识,助教的学习过程能使新教师顺利过渡到能独立承担教学任务。助教工作期满结束后,需要对任课资格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最终获得主讲教师资格。实践表明,对新教师实行跟班培养、上台试讲、考核上岗、跟踪访查等方式进行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三,重视校外培训资源的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对外交流与合作。强化对现有教师岗位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行业企业技术培训,让教师通过考核或考试,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蜕变为“双师型”教师。加强智力引进或使用,聘请行业专家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开展实习实训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校本培训教师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利用教师校外培训资源进行培训,积极推动教师培训工作中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注重教师自主发展,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建设一支教学卓越的师资队伍为工作目标,积极开展教师教学培训交流活动。校外培训主要包括创新创业师资培训会、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骨干教师示范培训班、高校外语教师发展论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训会、国际教学交流会等。

(二)建立教学交流活动平台

教师要通过教学研究,促进知识丰富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教学研究于校于己都有益处,应努力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素质,积极提倡教师合作交流。搭建名师课堂、课堂教学观摩、教学咨询和教学点评交流平台,加强校内同事间的互助指导、专业切磋、分享经验,发挥学校教学名师、省校级讲课大赛优胜教师、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的各个环节,掌握课堂教学技巧,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充分利用腾讯会议等新媒体线上交流平台,邀请校外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做线上报告会,或者通过线上教学经验交流会的方式,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措施

其一,建立教师综合评价体系,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目的,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通过评价使教师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对策来实现不同时期的目标,进而实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目标。评价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对组成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多方位的评价,既要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所起的作用;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又要评价其育人职责。评价由职能部门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及教学工作的总体安排适时组织和实施。职能部门应及时向教师反馈评价结果,让教师总结经验教训,为其制订提升教学能力的计划;同时,应积极向学校的相关单位反馈信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其二,加大教改项目支持力度。将教研成果作为职称晋升和聘期考核的基本条件。通过项目管理、经费资助、奖励政策等工作举措,加大教师对教研工作投入的力度,并进一步保障教学研究顺利进行。大力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促使广大教师将教学方式方法研究作为自觉的教学行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激发教师的教学活力。同时,学校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教师应结合自身的教研工作,将最新研究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带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其三,建立科学的职称评审制度,引导教师增加教学投入,鼓励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写入教材等。完善教师分类管理机制,将职称评审分为教学型与科研型两类,教学型教师职称评审的条件主要以教学指标为主,科研型教师职称评审的条件主要以科研指标为主,以此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积极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将教师培训学时作为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严格执行教师培训学时年检,由学校成立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负责培训学时的年检和录入工作。

其四,建立完善的教师业绩评价机制。坚持用制度规范、促进和保障各类人才的发展,打破学历资历限制,强化现实业绩导向,设立特设岗位,为展现出良好发展潜力的教学和学术水平高的青年英才提供发展平台,提高贡献待遇,营造出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加大对教学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的奖励力度,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审和评优评奖中,增加教学的权重。提高授课的课程薪酬,使授课教师的收入不低于科研奖励,激励更多的教师走上讲台为学生授课。

其五,深入实施教授博士服务地方政策。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深入生产第一线,与企业工作人员共同分析技术难题,探讨解决思路,共同研发新产品、新工艺,联合科技攻关,联合申报科技课题,联合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交流科研经验,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应用能力。对服务地方的青年教师在职称、聘期考核等方面應予以适当倾斜。

其六,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及海外访学政策。完善人才引进系列文件,加强宣传引导,调动广大教职工关心人才引进工作,积极提供信息,推荐人选,感召吸引海内外人才选择地方院校干事创业。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通过提供科研启动资金、安家费、购房补贴、博士津贴等待遇措施,对新教师入校三年内减免教学工作量、提供教学科研成果奖励等方式,提高学校在海外师资引进中的吸引力。加快制订学校公派留学基金的政策,加强与国外(境外)高校的交流和合作,保证专项资金投入,每年资助部分教师出国(出境)学习研修。

三、结语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培养和学校长远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地方高校由于地域原因,在教学资源上相对匮乏。地方高校应立足于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不断开展校内培训和交流,积极扩展校外资源,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创造多元化的教师教学培训环境,从而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

[ 参 考 文 献 ]

[1] 陈嘉怡.高职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青年教师师资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2):36-37.

[2] 王丹莉,胡小舰.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现代交际,2020(6):147+146.

[3] 田雁飞,余雄辉.新时代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20(10):213-214.

[4] 朱赛敬.新形势下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措施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5):68-69.

[5] 俞成涛,孙月梅,叶霞.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研究[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9(6):102-106.

[6] 李琳琳.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9(20):83.

[7] 仇海娟.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学术现状与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4.

[8] 姚利花,张占东.创新型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实践[J].大学教育,2020(5):37-39.

[9] 韩英军,王晓阳,连红军.教育国际化视角下高校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发展研究[J].理论观察,2015(4):159-160.

[10] 雷玉. 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4.

[责任编辑:陈 明]

作者:吴丽萍 刘明 

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论文 篇3:

地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功能定位初探

摘 要: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很大比重,同时形成了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结构。面对教师教学方面的发展需求,大多数地方高校建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类似机构; 为有效提供教学支持和服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明确中心功能定位。本文在分析地方高校特点、教师现状、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现状的基础上,从重视教师教学发展、创设教学交流平台两大方面来明确中心的功能定位。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功能定位

自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政策后,地方高校随着高

等教育的大众化得到快速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补

充、引进了大量青年教师。高校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师资队伍扩张与师资队伍高质之间的矛盾,再加上社会对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广泛关注,使得地方高校迫切需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及其教学质量。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许多地方高校尝试设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专业机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促进教师教学提升提供组织和制度支持。本文围绕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中心进行功能定位,旨在明确中心的任务目标,从而能够扎实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现状分析

地方高校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高校或由直辖市(地、州)管理的高校[1]。据教育部2016年最新数据统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

有2595所,其中地方高校2481所,占全国高校的96%。由此可知,在高等教育结构中,地方高校成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高校的发展情况,一般将高校分为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研究型大学。地方高校大部分属于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对象是本科生,核心工作是进行教学,发展方向是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承担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训应用技能的任务,面向不同行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2]。地方高等院校受地方政府主管,经费投入主要依靠地方财政、学生学杂费,而更高层次的院校有国家及各部委支持,办学经费充足。受地区经济影响,地方财政水平有限,再加上筹资渠道单一,校办产业、经营收入和捐赠收入比例低,导致地方院校教育经费缺口大,教学及辅助教室、科研实验室、科研仪器、办公用房、图书馆藏书量等方面都缺少资金投入[3]。

随着高校的不断合并和扩招,开设新专业,地方高校增补了不少青年教师,一些高校青年教师已达到或超过教师总數的一半,教师各年龄段之间的数量相差明显。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职前培养机制不完善,缺少教学训练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虽然拥有高学历,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有活力,但他们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师范院校正规的实践和训练,缺乏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很多青年教师教学技能不足,满堂灌式地教学,没有认识到教学实际上是一门专业性职业,需要进行严谨的专业训练才能胜任的工作,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低效,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教师数量不足,青年教师教学工作量大

地方高校持续扩招造成学生数量的迅速增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地方高校师生比远远低于教育部规定的1∶18。而地方高校主要培养的是本科生,新教师不仅上专业课,还要上公共课,带学生实习等,教学工作量大,教学工作往往占据他们大量时间。

二、地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现状

高教司发布的《关于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2〕107号)提出,“重点支持建设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并投入500万教育经费”。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江苏、浙江、上海、广西等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将遴选建设一批省级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为高校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制度建设方面,部属院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在教育部政策文件以及30所国家级示范中心的指引下,已经基本明确了自身的职责和功能。而地方高校中心由于成立的时间都相对短暂,对中心的功能定位并没有清楚的认识。

目前多数地方高校对中心建设重视不够,从基本建制上来看,中心大都挂靠教务处,或是教务处的内设机构,很少独立建制,成为校直属机构的也是少之又少;从硬件配置来看,有的中心没有专门的办公室,缺少教学培训、现代教学技术等各类专门场所;从人员设置来看,中心专职研究人员少,且很少配备专家兼职人员;从设备配置来看,中心拥有的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设备,无法满足中心教学视频摄制、编辑、教学改革实验等的需要。鉴于中心目前的情况,思考如何在最大限度利用人力、物力资源的基础上,对中心应发挥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成为中心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三、地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是对中心应发挥的作用的基本认识,是确立中心具体目标的依据。根据教育部高教司提出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大多数高校对其教师发展中心进行了定位:一是学术性服务机构,主要开设在研究型大学,围绕教师发展和教学改革热点进行研究;二是学术性服务管理机构,集管理、学术、服务于一身,为教师开展教学培训、教学咨询、教学研究、教学评估等多方面的活动;三是教学服务机构,以“教学服务、教师发展”为宗旨,为教师教学提供适时的帮助和支持[4]。依据地方高校中心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一般将其自身定性为教学服务机构,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供发展性服务。只有明确中心的功能定位,才能指导中心有效地开展活动。

(一)重视教师教学发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教师教学发展是指通过改善高校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制度与政策,加强教师教学理论学习,提升教师教学技巧,丰富教师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过程[5]。地方院校主要强调通过教学来带动研究,更加重视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能力,这些都强调了地方高校对教学的重视;青年教师教学任务重,为他们提供教学方面的服务,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

1.组织教师教学培训。从省师资培训中心到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师教学培训都成为有效提升教师能力、教师水平的主要途径。地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采取多种手段培养青年教师,更新培训内容和方法,尤其是需要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基本技能和水平。 一方面,中心应当组织新教师参加教师教学理论学习,开展系列教育教学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现场说课、微观教学、督导听课等教研活动,切实提升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中心也应当常规化地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业务培训和在职教师定期培训,聘请教育专家面向全校教师进行教学理念和技能、学术道德和师德等方面的训练和指导。

2.提供教学咨询服务。青年教师在教学上的付出和教学效果不一定成正比,学生评教分数可能与期望不符,根据教师发展需求,中心可开展各类教学咨询活动。一方面,中心可充分发挥教学可视化系统的课堂观摩、录像分析功能,通过微格教学、教与学咨询等形式,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制定个体性的教学效果改进方案;另一方面,中心可通过聘请教学名师、优秀名师作为兼职人员,建立教师在线教学咨询系统,面向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咨询,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需要。中心为青年教师提供个体教学咨询服务,是为了帮助他们解决教学困惑与难题,帮助他们转变教学态度、改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能、增强运用教学技术的能力。

3.整合校内外资源,提供优质资源服务。教师要想谋求自身教学方面的发展,占有有效的教学资源很重要,通过学习教学名师、骨干教师的优秀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有助于青年教师跳出经验自省的模式,学习、吸收优秀教学经验。一则中心可通过汇聚本校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及其他高校高水平教师等,为青年教师建立教学资源的信息化系统,形成优质教师资源;二则中心可通过整合校内的优质课程资源信息,建设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专题讲座、示范视频、优秀案例、教学素材等资源平台。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管与共享。

(二)构建教师教学交流平台,创设教师发展环境

现有教师实行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注重教师团体建设,注重高校环境给教师提供的服务和支持力度。地方高校面向地方,面向行业,具有自身办学特色,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学术发展环境。

1.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地方高校平时较少开展校际间的学术交流会议,缺乏交流机制和沟通平台,中心可利用其学术资源,为教师搭建交流活动平台,如教学主题研讨会、教学沙龙等,组织教师对他们共同关注的授课方法、教学技巧、现代教学技术以及教学研究课题等进行交流与研讨,分享成功经验,促进不同学科专业教师的合作与互动。此外,中心应多邀请国家教学名师、资深教授、教育专家开设教学类讲座、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题、介绍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等,拓宽学校教师教学发展的视野。中心还可通过举办名师讲座、名师工作坊、教学示范课等活动,启迪教师教学智慧、培育教学文化,为青年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范例。

2.搭建教学发展信息化支撑平台。身处互联网时

代,教学中心可通过积极开发网络平台,如中心网页、APP客户端、QQ群等,帮助青年教师构建沟通交流平台,加强教师之间的讨论互动,促使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讨和交流。一是在网页、APP客户端上,青年教师可以查看中心活动通知,主动报名参加感兴趣的相关活动,还可以获取学校各类讲座视频、示范课视频、精品课程等资源;二是青年教师可通过中心创建的“学术交流qq群”,咨询教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交流参加沙龙活动、午餐会或听取专题讲座后的体会和感受。

地方高校为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应当建立具有本校特色、务实高效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明确地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功能定位,能够有效确立中心的建设目标,促进中心工作的开展,也能保障其科学长效运行。然而,地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由于缺乏人才、资金保障,教学质量评估、教学研究等功能得不到有效实现,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往后,中心可结合地方高校的特点多开展教研活动,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交流教改经验,提升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叶芃.地方高校定位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2]李青.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策略——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个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

[3]张应强,彭红玉.地方高校发展与高等教育政策调整

[J].高等教育研究,2008,(9).

[4]曹琦林.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职能定位研究[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4).

[5]吴庆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科

技大学,2013.

作者:刘彩霞 徐翠霞

上一篇:教育期刊经营模式论文下一篇:商务英语案例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