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线路施工技术论文

2022-04-18

【摘要】在通信工程建设中,通信线路为关键部分,其是整个通信网络中的“脉络”,会对通信系统的整体运行水平带来显著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通信工程的整体建设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切实提高通信线路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为重要的突破口。鉴于此,文章着重围绕通信线路施工技术展开分析,提出关键的技术要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通信线路施工技术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通信线路施工技术论文 篇1:

通信工程中通信线路施工技术的运用

摘要:通信工程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及专业性,整个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主要作用就是满足我国人民的信息交流,推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一般的工程相比,通信工程自身存在较大的风险,若是在技术方面存在问题,势必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通信安全事故,不仅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影响着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对光纤通信工程的光缆线路敷设施工及其有关内容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通信工程;通信线路;施工技术;运用

引言

结合光纤通信工程中的光缆线路敷设施工实际情况,从施工开展前的测试准备以及施工中的主要技术与方法运用等方面,对其施工开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1通信工程中的通信线路施工特点

作为我国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信工程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积极作用,需要提高对通信工程的重视性,做好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以此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做好通信线路施工的规划,综合考虑工程施工的工期和成本,对线路的敷设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其次,在通信工程的线路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工程的外部环境,避免线路的运行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后,在确定好通信线路的施工路线之后,需要深入分析工程的施工条件,对通信线路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同时,需要做好工程的测量工作,对线路施工的范围进行设定,使线路施工能够保持良好的连续性。

2通信线路施工技术

2.1 开挖管道沟

第一,测量放线:在管道施工现场,注重施工环境、施工材料、施工器具检查。满足管道施工标准后,做好沟坑放线处理。施工操作时,关注现场实际情况,确保设计文件、城市规划布局、高程、坐标一致性。一般来说,施工建设期间,手孔、管道、中心线误差小于 10mm,当施工存在不合理问题时,必须重新出具图纸。第二,开挖沟槽:开展通信管道沟槽施工时,按照设计高程设置深度参照基准。通常情况下,管道埋深距离高于 80cm,则为人行道区域;埋深超过 100cm,则为车行道区域。当原地面高于公路面时,以公路面为标准面;当公路面高于原地面时,以原地面为标准面。当遭遇特殊情况时,则遵循设计图纸开展施工建设。第三,管沟深度:针对管沟深度问题,涉及铁道交越、车行道、人行道等。在郊区位置,人行道深度为80cm;在城区位置,人行道深度为 50cm,公路路基为80cm,车行道郊区深度为 100cm;城区深度为 70cm,公路路基为 100cm。在郊区、城区、公路路基位置,铁道交越为 150cm。第四,管道埋深:管道埋深操作时,人行道下建110PVC 管道;绿化道应用 PE 子管直埋,深度大于50cm。在车行道下方,应用钢管直埋、水泥包封方式,深度大于 30cm。当新建管道接入管道位于物业红线范围内时,按照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应用施工技术。第五,管道净距:当管道经过排水管下方时,二者净距应当高于 40cm,包封通信管道。在管道交越位置 2m范围内,严禁将煤气管作为结合装置、附属装置。当无法规避该类问题时,则应当包封处理通信管道。第六,管道现场堆土:管道现场堆土涉及较多规范标准。(1)施工建设期间,分开堆放石块与泥土。(2)堆放泥土必须预留人行通道,严禁靠近碎砖、土坯墙。(3)堆放高度界限小于 1.5m。(4) 堆放土物质不能埋设消火栓、光缆、闸门、光缆线路。(5)土堆坡脚应当满足公安、市容与市政要求。第七,完成管道施工后,彻底清理沟底碎石、垃圾,避免影响 PVC 管道敷设。一般来说,沟底铺设 10cm 厚度细土、细砂。在施工建设期间,按照标准比例记录开挖段沟深与沟宽。在施工建设期间,如果遇到 L 型路段,管道弯曲半径要高于 70m,保证管沟平滑度。第八,回填施工:回填施工时,彻底清理沟渠内杂物。当沟渠内有积水、淤泥时,清理干净后再次回填。使用细砂回填管群顶部与两侧,同时检查回填土质。当碎石、砾石直径大于 5cm 时,则严禁铺设到管群顶部、管道两侧位置。为了延长管道寿命,不能将腐蚀性土、垃圾土作为回填土。

2.2敷设管道光缆

第1,子管从标准管孔穿过,按照标准规定,PVC管道应当穿过 3 根子管。在施工建设时,严禁出现弯头,子管预留长度控制在 8cm 内。第二,在选配光缆时,按照施工设计材料选配,且不同中继段配置配表盘。在穿放时,确保整盘穿放,使光缆损耗降低,同时减少接头数量。第三,在敷设光缆时,应当科学检测单盘,检测数据满足标准后,才可以进行施工。在敷设光缆时,按照标准规定置入制定子管中,在管口使用胶泥密封,同时将塞子配置在备用端口。通过牵引方式,做好光缆施工处理。针对牵引力问题,合理控制光缆允许张力,确保其小于80%,防止牵引操作影响光缆。

2.3架空杆路的拉线

在通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通信线路受到外部力量的影响,其终端杆、跨越杆和角杆之间存在不平衡的张力,使得线路架杆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很容易出现架杆晃动的情况。若是工程的施工区域处于风力较强的地方,可以将防风装置设置在适合的地方,以便能够对强度产生的影响进行处理,使架空杆路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及平衡性。同时,在通信线路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拉线的作用能够发挥决定于拉线的松紧程度,对拉线的弹性进行准确测量,之后依据拉线的弹性来判断拉线的松紧程度。

2.4通讯线路故障处理

(1)接头部位故障的处理。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打开接头,找出故障光纤,将其临时连接后,用 OTDR 机确认故障的具体位置。随后按照既定的施工方案进行修复。若故障不是出现在接头位置,可借助 OTDR 技术重新寻找故障。(2)线路故障处理。埋式光缆故障点会存在“S”弯道,可以把“S”弯道竖起来,加设直接弯头;若不存在“S”弯道,就可以增加 20m 左右光缆,将接头修复好。①从故障点周围小心挖坑光缆,确定故障性质、位置以及基础信息,对光缆沟进行整理时,要根据土质情况将段光缆放置到沟里,依照施工方案要求将接头坑挖好;②依照接头的施工要求将电缆拔开,让两个接头保持交叉作业;③借助弹性连接器或光纤对通信电缆实施抢修;④依照接头位置的施工要求,采用熔接法对光纤实施临时抢修;⑤通知机房,把临时抢修作业系统调整成正式作业系统,为临时光纤留出一定空间,保证光纤能够顺利连接;⑥接好光纤后,再将接头护套封闭好,用 OTDR 机对其进行复查,再埋入接头坑当中;⑦在接头位置增设标识,对原路由资料进行修改。

结束语

總之,光纤通信工程中的光缆线路敷设施工,对光纤通信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对光缆线路敷设施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其施工应用的技术方法以及各项操作规范、合理,从而为光纤通信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广大用户的通信需求满足,提供良好的支持,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在应用通信线路施工技术的时候,需要为架空杆路进行合理拉线,确保线路施工的连续性,确保通信传输架杆的选择合理,从而提高通信工程的施工水平,进一步使通信工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群众及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栋,蔡硕.光纤通信工程光缆线路施工技术分析[J].通讯世界,2020,27(07):127-128+96.

[2]沈榭.浅析通信工程中通信线路的施工技术[J].中国新通信,2020,22(10):26.

[3]李新峰,史志鹏,许冬,王磊.光纤通信工程光缆线路施工技术分析[J].信息通信,2020(05):192-193.

作者:杨跃华

通信线路施工技术论文 篇2:

通信工程中通信线路施工技术的运用

【摘要】    在通信工程建设中,通信线路为关键部分,其是整个通信网络中的“脉络”,会对通信系统的整体运行水平带来显著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通信工程的整体建设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切实提高通信线路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为重要的突破口。鉴于此,文章着重围绕通信线路施工技术展开分析,提出关键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    通信工程    通信线路    施工技术    运用分析

一、通信工程中通信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信线路的设计需兼顾多重要求,除了实现通信线路的基础功能外,还需最大限度提高通信的流畅性、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干扰。在通信线路的设计中,需要从技术可行性、运维便捷性、经济效益性、生态环保性等多个方面做对比分析,优中选优,选择综合应用效果最佳的方案。线路设计需要满足行业标准以及国家标准,投入使用的各类产品均要达到质量要求,且需要與实际建设环境相协调,充分提高装置运行的兼容性。

行业技术日新月异,因此在通信线路设计时也应当积极引入行业的先进技术,但不可盲目引入技术,需考虑到其在工程中的适用性问题,灵活应用新技术,在前沿技术的带动作用下,切实提高通信线路的设计水平和施工水平。

此外,线路设计前必须做全面的勘察,给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主要流程为:

1.根据工程建设要求,确定具体的勘察任务,例如勘察的线路、终端站、中继站的地址等,以便勘察工作可高效开展。

2.多途径收集资料,从中筛选出具有可用性的资料。

3.汇总前期勘察工作中的各项资料,生成分析报告。

经过勘察后,可以给通信线路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进而从源头上采取协调措施,施工的主动性得以提升,可避免以往因勘察工作不到位而导致实际施工难度大、安全隐患多的问题。根据勘察结果,判断通信线路沿线是否存在建筑,确定一条尽可能不干扰既有建筑的线路,增强通信线路与建筑的独立性。

二、通信线路施工中杆路的施工技术要点

2.1施工思路

在同仁志士的不懈努力下,现阶段大中型城市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通信线路网络,现阶段的重点工作方向需转移至较偏远的地区,以扩宽通信网络的覆盖面。而此类地区存在交通通达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等局限性,不利于通信线路相关工作的开展。偏远地区的地形条件复杂,对杆路技术提出较高的要求,在测量前需要研究地形地貌,合理优化通信网杆路设计方案,使其具有“平、直、近”的特点,且在保证通信线路及配套设施可正常使用的前提下,还需尽可能减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影响。

2.2测量仪器的使用以及杆路的配套

通信线路施工中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包含经纬仪、激光测距仪等,需根据实际需求以及现场作业条件做出合理的选择,在使用前做好仪器标定工作,由专员操作。若为重负荷地区,杆路设置间距可按50m予以控制,以8m的重型水泥杆为宜,部分地形条件较差的地区可调整为6m的重型杆,此时可减小杆的倾斜度,而地形条件较佳的地区则可以采用10m的重型杆[1]。

三、通信工程中通信线路施工技术的运用要点

3.1施工准备

1.确定合适的线路方向、布设区域,尽可能使线路穿越无建筑物的区域,减小外部环境对线路实际施工及运营的干扰,从源头上防护通信线路。例如,通信线路需要主动避让接触网杆塔,且不可与铁路路基等既有设施相交,以确保通信线路的运行稳定性。

2.立足于线路施工现场的实际环境,合理选择通信线路,兼顾通信功能需求和自然环境保护需求两个层面,使线路具有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特点。通过对现场环境、接地体、盘长等多重因素的综合考虑,合理完成喷盘的设置工作,使线路具有连续性,尽可能避免线路被切断的情况。

3.2架杆的施工技术

3.2.1架杆的配套

在安装通信线路时,传输架杆为关键的支撑节点,必须注重对架杆形式的选择,此时需充分考虑到现场的地形、地质、气候等多重条件。在架杆的设置施工中,需确定合适的基坑开挖区域,形成特定尺寸的基坑,向其中填埋混凝土,配套合适型号的架杆,通过混凝土的胶结作用,保证架杆的稳定性。在实际架设时,需有效控制架杆的间距,不可过大或过小,若过大则会影响线路的稳定性,过小则会增加架杆设置的工作量。

不同区域的架杆设置间距存在差异,通常,市区架杆布设间距可按35~45m予以控制,郊区的建(构)筑物相对较少,可将该间距增加至50~55m。部分线路跨越障碍物或是河流等特殊的地区时,宜采用长杆档方式。在线路路由中心线上精准设置与支线线路相配套的电杆,该装置的中心与路由中心尽可能保持重合的关系,最大偏差不可超过50mm,杆身需呈垂直的姿态。角杆根部需在线路转角点沿线路夹角平分线适当内移,不同杆体的内移值不尽相同,其中水泥电杆以100~150mm为宜,木杆适当增加至200~300mm,在经过拉线收紧操作后,要求杆体可以适当向外角倾斜。在终端杆的设置中,要求杆稍适当向拉线侧倾斜100~120mm,具体如图1所示。

3.2.2拉线作业

光路连接过程中,线缆与架杆均要维持稳定的状态,若两者处于非动态平衡,则会严重影响架杆的稳定性。针对此问题,可在架杆周边设辅助拉线,通过此措施的落实,增强结构力的稳定性。拉线作业时,材料可以选择钢绞线,将其两端分别连接在架杆顶部、地锚处,以形成稳定的关系,经连接处理后,将地锚掩埋在地下。通常,地锚出土长度应控制在300~600mm,尽可能提高位置的准确性,允许偏差为50~100mm[2]。

拉线作业需充分考虑到现场的建设环境,若靠近电力设施及闹市区拉线,则必须增设绝缘子,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若在人行道上拉线,考虑到安全层面的要求,需配套拉线标识,并加强对下部拉线(指的是距离地面2.0m以内的部分)的防护,采用绝缘性能较佳、耐久性较好的材料,以免引发安全事故。若项目施工现场的环境风力等级较高,则需视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防风措施,且应当优化拉线方式,具体可采用拉线三角定位的方法,此举可实现对架杆的稳固处理。

3.2.3施工控制措施

线缆不可受损,为满足此方面的要求,在敷设线缆时需在架杆上适配转向滑轮,将待敷设的线缆设置在滑轮内侧,通过相应机械设备的应用,拖拽线缆,将线缆敷设到位。在高空架设结构中,受空间、作业难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易出现通信线缆、电力线路交叉的情况,此时需做出调整,避免交叉问题。高度控制也是安全防护中的重点内容,高空架设通信线与地面距离需达到6.5m,而通信线路敷设现场有交通车流时,应当适当增加高度。

3.2.4采取接地防护措施

雷雨天气对线缆的破坏性较强,为提高安全防护水平,需采取接地保护措施。架杆的拉线可作为导电装置,可以利用铁钉对拉线接地端做固定处理,并使其埋至地下,而对于与架杆保持连接关系的拉线端,则需要略高于架杆15cm,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小幅度的调整。接地保护,如图2所示。

3.3地面敷设

根据挖掘施工需求,适配合适规格的挖掘机并安排其入场,到达指定作业场所,按照规范有序开挖。工作人员测量基坑挖掘深度,严格控制预埋管线的位置,使其可共处相同的水平高度处,以免出现超挖、欠挖的情况。所敷设的光缆线路直线段应满足顺直的基本要求,不可弯折;转角点设置为圆弧形,不可形成锐角;施工成型的沟底需具有平坦性,必须具有足够的宽度,以满足附属设施的安装要求,使其能够精准到位。

基坑开挖工作完成且通过质量检验后,利用钢模板施工垫层,测量垫层的厚度,使其可以满足要求。待前述各项工作均落实到位后,组织混凝土浇筑作业,要求混凝土与地基紧密结合。浇筑施工中,根据配合比要求合理选用材料,予以充分的拌和,将生产出的材料及时投入使用[3]。经混凝土浇筑后,予以养护,期间加强防護,使混凝土可有效成型,得到强度达标、尺寸合理的整体结构。

在敷设线路管道前需做好准备工作,对现场施工环境做全面的检查,要求管道的实测参数满足设计要求(偏差被控制在许可范围内)。若公差超出许可范围,则需及时做出调整。此外,还需检查线缆的外观,不可破损。利用混凝土掩埋线缆前,应当保证基坑内维持洁净的状态,不可存在异物;浇筑时严格控制速度和材料用量,匀速推进浇筑施工进程。待管道敷设到位后,由质检人员做全面的检查,例如管道周边是否存在缝隙,若有则予以修补,直至混凝土敷设具有密实性为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信线路是通信工程施工全流程中的重点内容,切实提高通信线路施工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通信线路的施工过程中,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前做好现场勘察工作,根据所掌握的实际情况设计方案,再合理调度施工人员以及各类物资,在多重施工要素的共同作用下,保质保量完成通信线路的施工作业。在本文中,则对通信线路施工的技术运用要点展开了分析,希望可作为同仁的参考。

参  考  文  献

[1]魏世豪.浅谈通信工程中的通信线路设计的合理性[J].中国新通信,2020(19):25-26.

[2]刘晓曦.通信工程中的线路施工要点分析[J].通讯世界,2020(05):109+111.

[3]梁杰.光纤通信工程光缆线路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20(09):131-132.

作者:张楠

通信线路施工技术论文 篇3:

通信工程中通信线路施工技术的运用

【摘要】在通信工程的线路施工阶段,线路施工质量决定着工程的总质量,针对光缆线路的施工,应该按照线路建设需求,注意光缆敷设各项要点,针对光缆接续流程质量进行控制,接续之后及时采取测试,确认施工过程是否对于光纤产生损害,做好上述质控措施,让通信工程对线路施工高质量完成。

【关键词】通信工程;线路施工;技术运用

1. 通信工程中线路施工

1.1 通信工程中路由的选择

通信工程的线路施工,光缆路径的选择应该注意规避如下地区:

不可选择存在严重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洪涝灾害等地段。应该避开工业污水的流经区域,避开垃圾、煤层和淤泥等场所。不可经过防护林或者经济林地段。

1.2 通信工程中线路设计

光缆线路的设计,路径的选择可保证通信要求,施工和维护相对便利,对于农业和林业产生影响相对较小。光缆线路尽可能采取直线敷设的方式;尽量避开公路、铁路、河流等地段。设计阶段还需要考虑敷设区域是否容易受到雷击影响。如果接入城市,还需要保证和城市规划的要求相符,选择路径较短才能保证安全的设计方式,尽量规避光缆穿越繁华路段,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市话管道。若光缆采取直埋的方式,应该保证其路径尽量靠近人行道。

1.3 通信工程中施工,造成施工过程质量问题

在通信工程当中,线路施工可能由于施工阶段人员技术运用不规范,导致架杆的埋深不合理,杆路的拉线存在问题,在光缆的敷设和接地措施等运用问题,熔接和接续、检测等不当导致施工过程存在质量隐患。

2. 分析通信工程线路施工的技术

2.1 通信工程线路施工线路测试技术

单盘测试。针对光缆的单盘测试,应该在敷设以前对于其型号、规格和盘号等进行确认,保证其与通信项目设计规定、合同要求等相符。还需要针对光缆出厂合格证明进行检查,并且做好测试记录,对于光纤光学性能、几何尺寸、物理性能以及传输性能进行全面检查,每盘光缆都需对于衰减常数进行检测,观察是否存在反射峰,并且明确其散射曲线平滑程度。

中继测试。使用光式反射域针对各中继段的波长进行测试,重点测试1310nm和1550nm中继段的波长,确认其中继段长度、反射曲线。重点控制如下几方面的指标:

一是,光纤接头位置的平均损耗。

二是,光纤中继段线路衰减情况。

三是,后向散射的信号曲线。

2.2 接續测试

接续测试,利用otdr完成,保证光纤熔接质量,以免因为盘纤导致的附加损耗或者封盒阶段对于光纤产生的影响。光纤熔接阶段,应该对于各芯光纤采取实时追踪措施,加强监测,对于各熔点质量全面检查。每次盘纤之后,都应该采取例行检查,已确认盘线纤阶段产生的损耗。在光纤的封接续盒以前,应该对于所有光纤展开系统测试,检查是否存在遗漏测试的情况,还需要对光纤预留盘是否存在挤压接头或者光纤的问题进行确认。在封盒以后,应该针对所有光纤全面检测,确认封盒对于光纤不会产生损害。

2.3 通信工程线路施工杆路拉线技术

在通信线路的施工阶段,还需要施工人员考虑气候因素,明确此类问题对于施工产生的影响,并且对于线路受到的张力全面分析,保证杆路稳定安全之前提下,对拉线施工合理操作。通常,通信线路选择的拉线为镀锌钢绞线,规格为1mm×7mm×2.6mm。施工人员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对于钢绞线型号进行合理选择。地锚施工阶段还需要保证其埋深处于150cm左右。如果施工区域风力过大,那么还需要按照要求设计防风装置,保证拉线过程的顺利进行。

2.4 通信工程线路施工架杆深埋技术

通信线路施工阶段,相关人员需要对通信电杆合理选择,针对施工区土壤环境和传输条件深度分析,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于通信电杆材料进行选择。与此同时,还需要将线路间距加以明确,确保施工质量。埋设架杆环节,需要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保证质量和人员安全前提之下展开施工。如果架杆埋设地质硬度相对较低,且架杆长度为7m时,应该保证其埋深超过1.3m,埋设过程设计圆形坑洞。如果埋设点土壤硬度较高,无法确保其埋深,那么还需要利用混凝土作为护墩,对于架杆进行加固。如果架杆长度超过8m,需要保证埋杆深度超过1.4m。除此之外,还需要将架杆实际承载能力考虑其中,如果上方负荷较高,那么还需要施工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保证架杆负荷满足实际要求。

2.5 通信工程线路施工光缆敷设技术

施工阶段,需要利用挂钩完成光缆、吊线等连接。安装吊线期间,需要注意选择镀锌材料。在敷设阶段,施工人员还需要考虑质量和进度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并且将光纤使用寿命考虑其中,在其表面设计保护层,保证通信线路能够稳定运行。安装吊线、敷设光线阶段,还需要施工人员对于二者间距合理控制,保持在2m左右,需要注意控制“飞线”问题的发生。具体施工阶段,还需要施工人员对于地面间距合理控制。如果施工环节出现特殊情形,那么人员应该控制吊线和地面距离7.5m,以保证通信线路能够稳定运行。具体而言,光缆敷设应该符合如下几方面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对于直埋深度、和建筑间距、防护措施等做好处理;第二,如果电缆和光缆同沟敷设,那么需要遵循“先电缆,后光缆”的顺序进行,针对光缆的弯曲半径的确定,应该高于光缆外径15倍。

线路所有防雷设施设计方式、数量、位置、措施都应该符合设计标准。

光缆接头位置接续以后应该预留2-3m余量,在中继站的引入口两侧不同方向应该分别预留出2-3m的长度,并且在通信基站的引入口应该预留长度3-5m。

针对架空光缆如果采取架挂措施,那么应该确保滑车的最高牵引速度能够达到15m/min,严禁突然启动滑车或者停止滑车。

针对光缆垂度另外按照要求设计,在各电缆杆上预留,如果架空线路处于终端杆、分歧杆或者引上杆,需要按照要求安装避雷地线,间隔5-10个根杆,深度高于1m的脚杆,也需要设计避雷线。

利用悬浮式光缆和钢绞吊线,在钢绞线的接头位置,应该利用塑料瓷类型绝缘隔电子,以此作为电气绝缘,还需要注意在光缆接头处钢绞线、光缆金属位置不可以接地。

所有光缆入口处应该指派专员管理,在转弯位置安装滑轮,如果入孔两侧的管孔高度出现不一致情况,那么需要利用管道或者工具进行引导。

在光缆管的孔内,不可设计接头,应该保证接头设置于铁架之上,并且采取固定和保护措施;敷设光缆线路后,还需要对于孔内余量、弯曲半径、进出口位置采取封堵措施。

2.6 通信工程线路施工接地保护技术

要保证通信线路在极端天气也可安全运行,还需要施工期间注意接地保护的设置和应用。具体而言,通常可利用避雷地线或者避雷设备,防止线路使用阶段受到雷电等因素影响。比如:当电杆的高度超过12m,需要按照要求设置避雷装置,保证避雷线高度应该超过杆顶。

2.7 通信工程线路施工光缆接续技术

2.7.1 通信工程线路施工端面制备

光缆接续施工工艺对于引入终端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继续之前,需要做好光纤端面制备,先将光缆保护外套去除,注意切割深度的控制,防止出现断纤问题。还需要注意将光纤涂层剥除,剥纤阶段,遵循“快、平、稳”等原则。对于裸纤还应该采取清洁措施,保证用料的清洁性,可利用医用脱脂棉,或者使用无水乙醇,通过“两次清洁”的方式,在剥纤之前用干棉捋擦光纤,在尾纤的5-6cm位置,需要重点利用酒精棉对其进行处理。应该注意切纤、熔纤等操作之间的合理衔接,在光纤清洁以后,应该避免长期存放在空气当中,以免产生二次污染。切割裸纤过程,还需要保证操作规范合理。比如:手动切割过程需要按照“前抵后掀”的顺序,由人员手拿光纤,依照稍微超前的刻度将其平放于导槽当中,并且将其后方略微抬起,让光纤的前半部分能够紧贴导槽的底部,最后将其后撤,直到到达要求的刻度位置,确保光纤和导槽之间的吻合性,还应该保证导槽和刀刃之间相互垂直。在切割过程,动作应该自然平稳,防止出现断纤、毛刺和裂痕等问题,产生不良端面。

2.7.2 通信工程线路施工引入终端

光缆向室内引入时,需要设置绝缘接头,将室内和室外的金属保护层、加强芯等全部断开,使其彼此之间绝缘,并做接地处理。还需要将室内光缆的终端数据设置在光配线架之上,保证接头位置存在热熔保护,利用保护管对于接头采取保护措施,并且按照顺序进行排列和固定。

2.7.3 通信工程线路施工光纤熔接

在光纤接续期间,熔接工作为重点,应该按照光缆施工需求,配备合适的熔接设备,保证设备精度和电池容量能够满足需求。在熔接阶段,应该注意快速、稳定、谨慎,保证导槽内部的光纤或者熔接室光纤位置的准确性,满足仪器校准和调节等方面的要求。在熔接操作阶段,还需要注意细致观察,确保观察和分析同时进行,对于熔接屏幕上方气泡出现情况进行观察,防止熔接过程出现过粗、过细或者虚熔、分离等现象。如果出现不良现象,还需要对光纤材料和型号之间的匹配度进行检查,确认切刀或者熔接机被灰尘污染出现情况与否,对于电极是否发生氧化情况全面检查,如果没有问题,就能将熔接电流提升,展开熔接操作。

3. 结束语

综上述,由于通信工程的覆盖范围相对较广,而且涉及领域也相对较多,线路施工难度较大,运用技术复杂,需要多个施工团队进行有效配合,才能保证线路质量。随着光缆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类新技术的出现,使得线路通信能力也逐渐提升,在线路施工方面,需要重点注意光缆线路施工技术应用,不斷提高通信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锡洲.光纤通信工程光缆线路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新通信.2021.23(09):3-4.

[2]沈榭.浅析通信工程中通信线路的施工技术[J].中国新通信.2020.22(10):26.

[3]武英光.王超.侯志良.试论光纤通信工程光缆线路施工技术[J].中国新通信.2020.22(07):30.

[4]王冬松,曲雅,张琳.浅析新时期光纤通信工程光缆线路施工技术[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6):60.

作者:王喆 李新杰

上一篇:我国财务会计管理论文下一篇:滑模技术水利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