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银行理财论文

2022-04-19

摘要:一般认为,上市公司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最直接的目的是扮靓业绩、增加利润,但其是否真正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和价值仍待验证。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企业投资银行理财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投资银行理财论文 篇1: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行为与企业风险

摘 要:本文以我国2012-2014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行为与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会显著增加其企业风险。进一步研究表明,相对于成长性较好的企业来说,成长性较差的企业购买理财产品行为带来的风险增加更显著;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非国有企业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会为其带来更大的风险。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企业管理者制定资金管理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购买理财产品 企业风险 成长性 国有企业

一、引言

企业主营业务的业绩将直接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巨额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而非专注于自身业务,不仅会给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经营风险带来不小的影响,而且有可能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造成冲击。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发展情况来看,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司数量、购买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企业似乎越来越“不务正业”。根据Wind 数据库统计,2013年全国共有上市公司2489家,其中349家上市公司有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占比14.02%。到2015年,这一比例已上升至28.17%。因此,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这一现象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会对其经营业绩及风险造成一定的影响。从长远来看,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究竟是提高了资金管理效率、降低了企业风险,还是造成了企业风险的增加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研究结果将对企业管理者的资金管理决策提供理论指导。而目前尚无文献就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与企业风险的关系进行研究。

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国内有关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文献较少,且尚未涉足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对企业风险的影响;而现有关于企业风险方面的文献也尚未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角度进行研究。因此,本文极大地拓展了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领域的研究范围,丰富了企业风险领域的文献。其次,本文区分企业成长性好坏对上市公司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成长性较差的企业购买理财产品行为带来的风险显著高于成长性较好的公司;区分国有非国有企业后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购买理财产品会为其带来更大的风险。本文从现有文献未涉足的上述角度切入进行深入研究,从研究深度上丰富了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领域的文献。最后,本文的研究结论将给企业管理者在资金筹划以及风险管理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对其进行资金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二、相关文献与研究假设

2011年以来,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现象逐渐兴起,但相关文字资料多见于新华社、凤凰财经等媒体报道,而在学术研究领域,由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经历的时间较短,所以其研究成果相对匮乏。从国内研究来看,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相关的文献主要集中于研究购买理财产品的会计列示与处理、购买理财产品的成本及原因三个方面。在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会计列示与处理方面,现有文献主要研究了理财产品的会计核算处理方法(李刚,2014)及报表列示改进建议(李郁明,2015);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成本方面,研究表明其主要体现在筹资成本、用资机会成本和潜在违规成本三个方面(张海寿,2014);在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原因方面,王鹏虎(2008)认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是企业进行现金管理的手段,企业借此提高资金管理效率、降低财务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李晓犁(2011)认为大部分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属于在主营业务低迷的情况下进行的“非主业投资自救”。

通过对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相关文献回顾可以看到,现有文献尚未涉足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与企业风险关系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从企业风险视角进行进一步研究,对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与企业风险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我们认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可能会增加企业的风险,原因在于:

首先,理财产品本身的收益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由于我国

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市场投机严重,理财产品收益不确定性较大。其次,对于自由现金流充裕的企业来说,将自由现金流用于购买理财产品,而非用于拓展主营业务及公司研发,这将导致主营业务的地位受到削弱,长期来看将会降低公司业务的竞争力;而对于主营业绩较差而寄希望于购买理财产品来粉饰业绩的公司,他们力图借此来获得短期收益以支撑公司发展或使公司扭亏为盈,这将导致这些公司对购买理财产品形成依赖,进一步减弱公司发展主营业务的动力。再次,上市公司动用巨额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将会向股东传递公司不务正业的讯号。由于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管理者使用自由现金流购买理财产品意味着股东利益可能受损,从而导致股东减少对公司的投资,使公司面临融资困难等问题。

综上,我们提出本文的第1个待检验假设:

假设1: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增加了其企业风险。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对企业风险的影响在成长性不同的企业中可能存在差异。成长性较好的公司将暂时性富余的现金流进行委托理财将有助于提高资金利用率,节约财务成本,从而有助于降低企业风险。相较于成长性较好的企业,成长性较差的主营业务收入状况较差且面临更大的融资约束。在这种前提下进行购买理财产品行动,是舍本逐末的表现。一方面,其主营业务会面临进一步下滑的风险;另一方面,投资者可能会因此对公司产生消极预测,企业将面临融资约束加大的风险,增加了企业风险。

据此,我们提出本文的第2个研究假设:

假设2:相对于成长性较好的企业来说,成长性较差的企业购买理财产品行为带来的企业风险增加更显著。

在我国的特殊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可能存在差异。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与银行的关联关系更密切,因此合理推断企业可能出于维系与银行之间关系的需求购买理财产品,而这种关联关系也能为企业提供很多金融支持,从而降低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相较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较小(阳佳余,2012),因此合理推断国有企业融资更容易,拥有暂时性结余资金的可能较大。而企业出于暂时性资金节余的原因而购买理财产品可以节约财务成本(张海寿,2014),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综上,我们提出本文的第3个研究假设:

假设3: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非国有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带来的风险更大。

三、研究设计

1、检验模型与变量解释

为检验假设1,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Z1 Score = β0+β1 Purclase + β2 Compensation + β3 Biggest + β4 Indratio + β5 Size + β6 Lev + β7 ROE + (1)

在上述回归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为企业风险。现有研究普遍采用Altman的Z指数Z-Score(向德伟,2002等)和收益波动性(翟胜宝等,2014)对企业风险进行衡量。Z指数是采用企业的资产结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变现能力、偿还能力等不同单项指标,通过加权后组成一个多变量的综合性指标,能够用以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以及企业的综合运营情况。Z指数的大小与企业的风险程度成反比,即Z值越小,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Z值越大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故本文将Z值(Z-Score)作为企业风险的替代变量,考察企业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对企业风险的影响。Z值是根据Altman的Z值模型计算得到,Z =1.2X1+1.4X2+3.3X3+0.6X4+0.999X5,其中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总市值/负债总额;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解释变量Purchase是衡量企业当年是否有购买理财产品行为的哑变量,若企业当年有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该变量取“1”,否则为“0”。根据假设1,预计购买理财产品会增大企业风险,从而Z值变小,因此其系数符号预期为负。

借鉴翟胜宝等(2014)的做法,我们在模型中设置如下控制变量:Compensation代表高管薪酬,用企业前三名高管薪酬总额的自然对数表示。根据代理理论,对高管的合理激励能够促使管理者更加注重企业风险从而倾向于选择更加稳健的经营策略,预计其与企业风险间成负向关系,即预期其系数为正。Biggest表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股权集中度。根据于富生等(2008)的研究,股权集中度与企业风险有正相关关系,因此预期其系数为负。Indratio表示董事会独立性,等于外部董事人数占董事会总人数的比例,董事会的独立性越强,越能对大股东和管理层的风险行为起到监督作用,从而降低企业风险,因此预计其与企业风险成负相关关系,即预期其系数为正。Size表示企业规模,用其当年的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企业规模与企业风险的关系在现有研究中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在此不对其系数符号进行预测。Lev表示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负债水平,负债越多,企业面临的风险越大,Z值越小,因此其系数应当为负。ROE表示净资产收益率,显而易见,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业绩越好,风险越小,Z值越大,因此,预期其系数为正。此外,我们还对行业和年度因素进行了控制,分别用Industry和Year哑变量表示。

为检验假设2,我们在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反映企业成长性的指标Growth,并用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进行衡量(翟胜宝等,2014)。根据各个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与全体样本营业收入增长率的中位数的大小关系,我们将所有样本分为两组,即成长性较好的观测组以及成长性较差的观测组,Growth变量分别取“1”和“0”,并对这两组样本分别进行回归。类似地,为检验假设3,我们在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反映企业产权性质的变量SOE,若企业为国有企业,则该变量取“1”,否则为“0”。由此,我们将全体样本根据是否为国有企业分为两组并进行分组回归。

对各变量的简要说明,整理后如表1所示:

2、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2-2014年有披露购买理财产品数据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之所以以2012年为起始年份,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是在2011年后才逐渐兴起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且在2012年之前对购买理财产品行为进行披露的上市公司比较少,样本分散。以2014年为终止年份是因为2015年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数据以及其他财务数据披露尚不完全。我们从Wind数据库上将所有有购买理财产品行为披露的上市公司进行整理,共得到759家上市公司2277个观测数据。进一步地,剔除相关变量有缺失的观测值,最终得到2012-2014年的面板数据共1572个观测样本。

本文使用的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经逐一下载并整理得到。各财务数据均来源于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CSMAR数据库。

四、实证结果

1、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为消除极端值的影响,本文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了异常值处理,对于1%和99%分位数以外的变量观测值进行了Winsorize处理。表2报告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样本平均Z值为7.6986,最大值达到45.2523,最小值为0.5958,表明不同企业面临的企业风险相差很大,而大部分企业的企业风险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Purchase哑变量的平均值为0.3715,表明在样本观测中,有37.15%的观测数据为有购买理财产品行为。Indratio的均值为0.3716,表明样本企业的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会总人数比例平均为37.16%,最小值为0.3333正好为三分之一,这与中国证监会在《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的“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独立董事”的规定相符。ROE最小值为负,表明样本企业中存在亏损企业。SOE哑变量的平均值为0.3308,表明全体样本中有33.08%的企业是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占大多数。企业成长性Growth哑变量的平均值为0.5,表明样本企业中成长性较好的和成长性较差的企业数量相当。

描述统计表3报告了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其中右上角为Pearson相关系数,左下角为Spearman相关系数。从表中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率(Lev)与Z值的相关系数显著为负,即资产负债率越高,Z值越小,意味着企业风险越大,与预期相符。净资产收益率(ROE)与Z值的相关系数显著为正,即ROE越大,Z值越大,企业风险越小,意味着企业经营业绩好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风险,符合预期。此外,各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不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它们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回归结果

表4报告了模型(1)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是否有购买行为(Purchase)这一哑变量的估计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相比于没有购买理财产品行为的企业,有购买行为的企业的Z值更小,企业风险更大。该结果支持了假设1。

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如下:高管薪酬(Compensation)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高管薪酬越高,Z值越大,企业风险越小。说明对高管的合理激励能够有效降低企业风险,与预期相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Biggest)的回归系数为正,但不显著。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比例(Indratio)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与预期相符,表明独立董事在提升公司风险治理水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规模(Size)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表明企业规模越大,Z值越小,风险越大。资产负债率(Lev)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与预期相符,即负债会增加企业的风险。净资产收益率(ROE)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与预期相符,表明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好,其面临的风险越小。

表5报告了以企业成长性为依据将样本进行分组之后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对于成长性较好的企业,Purchase变量前的系数为负,但不显著;对于成长性较差的企业,Purchase变量前的系数显著为负。这表明相对于企业成长性差的企业来讲,企业成长性较好的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带来的风险增加并不显著。这与假设2相符合。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其主营业务经营状况良好,暂时有富余资金投入到理财产品中来,这种情况下购买理财产品带来的风险较小。相反,对于成长性较差的企业来讲,其主业增长空间有限,经营性盈利艰难,在这种情况下还将资金投到理财产品中,表面上看似能够得到一定的收益,实质上相当于不务正业,主业将进一步受到影响,同时投资者信心将大幅下降,企业的潜在风险实际上增加。模型中各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与之前的各模型中基本一致。

表6报告了根据是否为国有企业将样本进行分组之后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国有企业组Purchase变量前系数为负,但不显著;非国有企业组Purchase变量的系数显著为负。结果表明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带来的企业风险增加更加显著。这一结论与假设3相符合。我国国有企业一般规模较大,企业集团内融资较多,因此可能有更多的暂时性资金,处于暂时性资金结余的考虑,其购买理财产品可以为其节约财务成本,降低财务风险。同时,从另一角度讲,国有企业与银行的关联关系更为密切,购买理财产品为其维系与银行的关系提供了契机,从而这种关联关系也能为其提供很多的金融支持,使其风险降低。与之相对,一方面,非国有企业面临融资压力,其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往往被投资者看作“不务正业”,影响投资者以及潜在投资者对他的信心,企业将面临更严重的融资困难问题。另一方面,非国有企业存在经营业绩的压力,在主营业务经营状况较差的情形下将资金投入理财产品中去将会使其主营业务面临更大的挑战,企业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2、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结论的可靠性,我们从两个角度进行稳健性检验。

首先,我们采用另一种更加具体的方式对企业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进行描述,即企业每年购买理财产品的次数(Purchase_number)。这一指标是根据从Wind数据库中得到的数据整理得来。将此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放入模型(1)中重新进行回归。

表7报告了稳健性检验的回归结果。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到解释变量Purchase_number的估计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企业购买理财产品次数越多,Z值越小,企业风险越大。这一回归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本文的基本假设。

进一步地,我们用分市场年度贝塔系数(Beta)对企业风险进行衡量。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的风险越大,它是类似研究中应用较频繁的指标(张敏等,2009)。该指标直接取自国泰安数据库。以Beta为因变量,分别将企业是否有购买行为(Purchase)以及每年购买次数(Purchase_number)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得到的结果如表8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用Beta系数代替Z值衡量企业风险时,购买次数与Beta显著正相关,表明购买次数越多,Beta系数越大,即企业风险越大。企业是否购买与Beta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在一定程度上企业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确实是增加了企业的风险,这进一步支持了假设1。

五、研究结论

企业购买理财产品行为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但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数据,我们发现企业购买理财产品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相对于成长性较好的企业来说,成长性较差的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带来的风险增加更显著;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非国有企业购买理财产品带来的风险更大。在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果依然成立。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购买理财产品对企业风险产生了显著影响,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性质的企业影响效果有差异,企业应当考虑自身发展状况,衡量风险,慎重决策。本文的研究结论填补了企业购买理财产品行为方面的研究空白,将企业购买理财产品这一行为与企业风险联系在一起,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同时,本文的研究结论给企业管理者在资金筹划以及风险管理方面提供了参考,是其进行资金管理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刚.企业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会计处理探讨[J].财会月刊,2014 (19):106-108.

[2] 李晓犁.上市公司理财投资骤然升温[N].上海证券报,2011.

[3] 李郁明.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处理及列示[J].财会月刊,2015 (1):102-103.

[4] 王鹏虎.拓宽合作领域,提供全面服务[N].金融时报,2008.

[5] 向德伟.运用Z记分法评价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2(11):53-58.

[6] 阳佳余.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行为:基于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2012(4):1503-1524.

[7] 张海寿.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成本思考[J].青海金融,2014(5):56-57.

[8] 翟胜宝、张胜、谢露、郑洁.银行关联与企业风险——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4(4):53-59.

[9] 张敏、黄继承.政治关联、多元化与企业风险——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7).

作者:邓英雯 杨丹

企业投资银行理财论文 篇2:

企业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能改善其绩效吗?

摘 要:一般认为,上市公司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最直接的目的是扮靓业绩、增加利润,但其是否真正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和价值仍待验证。本文以2012—2015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选择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方法,着重考察了多元化和制度背景因素下企业银行理财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企业利用资金大规模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并不能提高绩效水平,反而会降低企业绩效,存在负向的“宣告效应”;第二,企业业务多元化程度越高,企业绩效越低;第三,随着企业绩效提高,其多元化经营和银行理财投资倾向随之降低;第四,企业终极控制人属性和主体所在区域的市场化程度不同,企业绩效、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和经营多元化三者间呈现不同关系。

关键词:银行理财产品;多元化;绩效;3SLS

一、引言

在新的经济形势和投资环境下,众多企业进行现金管理时倾向于将资金投资相对安全、收益稳定、品类日益丰富的银行理财产品。据万得数据显示,2012—2015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由24家增至610家,占2015年A股市场上市公司总数的近21%,且呈加速增长趋势,全部投资金额累积超过5000亿元,成为A股市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上市公司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最直接的动机是在没有更适合的投资机会时选择获得稳健性收益,特别对某些处在产能过剩、竞争激烈、投资回报率低、营利艰难行业的企业,该选择能较好改善经营绩效、提升资金利用效率,管理企业价值,也能缓一时之困。然而,企业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行为选择是否能显著改善企业经营业绩、提升企业价值;在企业经营多元化和相应制度背景影响下,二者之间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仍需要通过经验的证据得到较准确的结论。虽然以前有部分研究涉及现金持有与多元化经营、公司价值间的关系(杨兴全等,2014;姜涛和王怀明,2013;王福胜和宋海旭,2012),但现金的度量多是囊括短期金融投资和现金,而未区分不同企业对不同类型投资标的(如理财产品、债券、股票、基金等)的偏好,所以也难以发现企业间更细微的投资行为差异。此外,现金持有、多元化经营和企业绩效两两之间可能存在互为因果的内生关系。鉴于此,本文选择2012—2015年沪深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选择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考察多元化和制度背景因素下企业银行理财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

研究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文献较为丰富且结论莫衷一是,主要有二者呈现正向、负向、不相关或不确定等四种不同观点,相对较多文献支持负向关系的结论。如Gomes和Livdan(2004) 、George和 Kabir(2012)、Volkov和Smith(2015)等发现多元化能夠使公司业绩增加;国内研究有苏冬蔚(2005)等。Lamont和Polk(2001) 、Lien和Li(2013)、Farooqi等(2015)等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即多元化程度越高,企业业绩越差;国内研究有王力军和童盼(2008)、魏锋和陈丽蓉(2011) 、刘云芬和陈砺(2015)等。Krishna和Palepu(2007) 、孙喜民等(2014)等认为多元化与企业业绩没有关系。此外,Chakrabarti等(2007) 、Andreou等(2016)等认为二者关系并不确定,或因别的因素变化而变,或较认可相关多元化有助于提升业绩。如Volkov和 Smith(2015)认为在经济衰退期多元化企业更能有效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管理现金从而改善公司价值。Farooqi等(2015)认为企业行业多元化、全球多元化更容易通过盈余管理操作利润从而减少公司价值。Andreou等(2016)揭示多元化的价值效应取决于公司的经验积累和组织学习能力,且并购多元弱于内在成长多元的作用。丁和根和陶大坤(2013)以传媒公司为例分析认为,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公司经营绩效的提升,而非相关多元化则对经营绩效无明显影响。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经营绩效负相关,即随着企业多元化程度提高,企业绩效水平降低。

(二)多元化经营与企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元化经营企业面临更多投资和成长机会,决策者可以建立内部资本市场实现对资金的重新配置,以使资金从盈利能力较差的项目流向盈利能力较好的项目(Stulz,1994;Khanna和Palepu,1997),而对收益率相对较低的银行理财的投资需求并不是那么强烈。二是多元化经营会增加企业的资金需求,也能够增强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同时利用内部资本市场资金得到更好的利用,现金持有价值相对更小,从而降低现金持有水平(Tong,2011;杨兴全和曾春华,2012)。三是多元化经营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丁和根和陶大坤,2013;George和 Kabir,2012;Andreou等,2016),而经营业绩高低体现了净利润、富余现金的多少,且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价值也关乎再融资成本及其难易。按以前学者的研究,多元化经营更多表现出削弱企业的业绩或价值(刘云芬和陈砺,2015;Lien和Li,2013;Farooqi等,2015),所以多元化间接降低了企业投资银行的可能。四是多元化经营企业负债水平较高,即多元化程度越高,债务水平越高(章细贞,2009),而一般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债务融资利息仍较低,因此多元化程度越高的企业投资银行理财的可能性越小。

基于此,提出假设2:多元化经营与企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呈负向关系,即多元化程度越高的企业,越不可能投资银行理财且规模越小。

(三)企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与企业绩效

一方面,企业经营或融资活动暂时形成的富余闲置资金放在银行活期账户产生的收益较低,而结合生产投资活动对资金的需求,灵活投资不同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平衡了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的关系,且能产生更高的收益、提升业绩。另一方面,在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以及不景气的经济形势时,企业配置使用资金时会更加谨慎,而倾向于等待更多的信息帮助决策或形成更高的成功期望时才投资以扩大生产规模、开拓新市场、进入新行业等,在此等待观望时期,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是企业较优的选择。此外,过多、过频繁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便于管理者出于自利的动机挪用现金从事不利于公司价值的活动,造成公司价值损失。如姜涛和王怀明(2013)以现金和短期投资之和衡量现金持有水平,分析指出当外部环境波动较小时,较高的现金持有对公司价值产生负面影响;反之,当外部环境波动较大时,公司价值与现金持有量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持续性过量现金持有削弱了这种正面效应。特别地,上市公司相对需要更好的业绩以满足监管条件、提高投资者回报、提升市值,为下一轮融资做准备,对于处于成熟期、产能过剩、投资回报率较低行业的上市公司,使用巨额资金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成为其扮靓业绩的重要手段,且起到良好的效果(王荣,2016)。然而,相比其他投资,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毕竟较低,如果企业过量地投资银行理财会释放出经营不善、前景不明、增长乏力的信息,从而降低投资者期望,如是上市公司将使得投资者“用脚投票”,折损企业价值。

基于此,提出假设3:企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与企业经营绩效负相关,即投资银行理财产品金额越大,企业绩效越差。

(四)制度环境因素

1. 终极控制人性质方面。终极控制人性质是影响公司治理、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关键因素。我国企业一般分为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等,也即终极控制人性质、企业属性。在企业融资中,目前我国仍是以间接融资(银行信贷)为主,且国有银行体系居主导地位。我国主要直接融资场所——沪深股市的设立初衷也是为帮助国有企业经营纾难解困。所以在此制度环境下,相对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具有天然的、更大的融资优势,更容易获得银行的信贷资金或上市融资(卢峰和姚洋,2004),其预算约束更小。在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同为政府控制的情况下,国有银行可能会应政府的要求而放松对国有控制企业的贷前审查和贷后监管,以使企业能更容易更优惠地获得贷款。此外,国企往往担负一些关于国家安全和民生福利的经营投资职责,因此其更倾向多元化投资和过度投资,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偏好较弱(郝书辰和马恩涛,2012)。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较多处在垄断行业,营利能力相对较高,所以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机会成本较大,过多的投入可能损害企业绩效。反之,非国有企业与政府和银行不存在这种“血缘”关系,所以可能会在外部融资中受到更多的限制,融资约束较大(王福胜和宋海旭,2012),且投资决策相对较为独立,所以非国有企业更关注投资收益情况,投资更为谨慎,在未发现好的投资机会时倾向银行理财投资,进而影响企业绩效。

2. 市场化方面。众多学者实证研究了市场化与公司治理、公司绩效的积极关系。如杨兴全和曾春华(2012)认为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强化了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与现金持有水平和现金价值的显著负相关关系。张照南和杨兴全(2009)研究发现市场水平越高,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和过度投资越低。王保林和张铭慎(2015)指出市场化通过促使公共科研机构更重视市场需求、减少公共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属性冲突、降低主体间的搜寻和匹配成本来提升产学研合作的边际效应;通过增强主体间的关系卷入程度来使企业持续不断地从产学研合作中获得越来越多的收益。罗雨薇(2014)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绩效没有达到既定要素和技术条件下的最优水平;市场化程度越高,公司业绩的调整速度越快。此外,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政府干预比较普遍且介入程度更深,而政府的干预常常使得激励和约束软化(钱颖一,1999),从而影响企业现金持有行为、投资选择、盈利能力及企业绩效。因此,企业属性和市场化程度可能影响银行理财投资、业务多元化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为了检验三者關系的稳定性,按属性和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的不同将企业进行分组比较分析。

三、数据说明与研究设计

(一)数据选择

选择2012—2015年我国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对数据做如下处理:一是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二是剔除2012—2015年间ST、PT类公司;三是剔除IPO当年的公司;四是剔除数据不全公司且对所有连续变量的极端值进行Winsorize(按1%—99%水平)处理。本文数据来自万得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使用分析软件stata13.0。

(二)变量选取

1.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银行理财投资水平用上市公司平均单个理财产品投资金额(Minv,取自然对数) 和每年滚动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累计金额(Tinv,取自然对数)度量。

2. 多元化经营。用行业收入多元熵值(DIV)和经营涉及行业数目表示。其中: [DIV=i=1npiLn(1pi)],其中[pi]为[i] 行业收入(根据万得数据库,主要计算上市公司主营行业前五名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企业多元化程度越高,DIV指数越高,涉及行业数目越多。

3. 企业绩效。目前国内外文献中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主要有Roe(净资产收益率)、Roa(总资产收益率)和Tobin’s Q 值。本文选用Roe度量经营业绩,并采用Tobin’s Q 值[市值/(总资产-无形资产净额-商誉净额)]从市场表现方面衡量企业绩效。同时,也选择Roa作稳健性检验。

4. 其他变量。参考以前学者的研究(Farooqi等,2014;Lien等,2013;姜付秀和黄继承,2011等),选择包括企业规模(Asset,取自然对数)、财务杠杆(Lev)、总资产增长率(Aig)、第一大股东股权比例(Top1,单位%)、货币资金比例(CF,货币资金/总资产)、是否增发股票(哑变量Iiss,1表示当年增发,0则反之)、上市时长(Age,数据年份减去上市年份)等作为控制变量。另外,用哑变量控制行业(Ind,按证监会行业分类)和年份(Year)。

(三)模型构建

现有相关研究表明,多元化经营、企业经营绩效和现金持有(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三者是联合或同时决定的,三者间存在着潜在的两两内生性关系(Farooqi等,2014;杨兴全和曾春华,2012;艾健明和柯大钢,2007),如艾健明和柯大钢研究指出,无论从多元化的事前影响因素还是从多元化的经济后果上看, 多元化都与企业绩效负相关, 即多元化损害企业绩效,绩优企业的多元化程度较低。杨兴全和曾春华(2012)认为公司多元化经营对现金持有水平和现金价值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而企业绩效好坏必然显著影响其自由现金流从而影响多元化经营水平。因此,为了解决变量之间内生性问题,本文建立了包括多元化经营、企业绩效和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三个方程的联立方程模型( SEM),鉴于以上理论阐述和通过豪斯曼检验后,选择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进行估计。3SLS的特点在于:在进行联立方程组的估计中,首先采用2SLS 估计方程组中各单个方程,然后,对整个方程组进行GLS 估计。2SLS 单方程估计法没有考虑联立方程组可能存在的随机扰动项跨方程相关的情况,只能得到一致但非有效的估计。3SLS 是系统估计方法,同时确定联立方程模型的参数,获得一致且渐进有效的估计量(吴信如,2007)。此外,为了增强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我们同时还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企业绩效方程进行估计。具体方程如下: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列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知:一是上市公司间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如变量Tinv最小值为4、最大值为14.95,平均单个理财产品金额(Minv)最小值为6.33、最大值为10.99,且二者的均值和中位数较为接近。二是样本公司的多元化经营也存在明显差别,如主营行业数目(N)最多达到5个、最小值为1,收入多元熵值(DIV)平均数为0.33而中位数为0.09,这说明存在离群的较大值且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数目相对较少。三是样本公司经营业绩差异明显,如变量Roe 标准差达到7.8,与均值相近。总体看,各变量数据分布为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数据支持。

(二)样本公司最终控制人性质分布

将投资了银行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按最终控制人特征分成地方国有、中央国有、公众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其他企业等类型,发现进行投资银行理财的企业以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见表2),2015年共609家公司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其中民营和地方国有企业分别为412、104家,合计占84.7%,与2014、2013年的相应占比一致。此外,在平均投资金额上,国有企业平均投资金额相对较大,这也说明国企融资能力较强。在投资的理财产品数量上呈增多趋势,说明上市公司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变得更为分散,及银行理财市场的产品日益丰富。

(三)3SLS结果分析

选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收入多元熵值(DIV)和银行理财投资累计金额(Tinv)分别度量企业经营绩效、业务多元化和银行理财投资程度,对联立方程进行回归分析。为对比分析也采用了OLS等回归方法,具体结果如表3。从中可知:

在企业经营绩效方程中,多元化经营(DIV)和银行理财投资累计金额(Tinv)的回归系数分别在1%和10%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表明企业多元化经营和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程度显著降低了企业绩效,这一方面支持了多元化经营的“折价观”,即企业经营多元化程度越高,企业绩效越差;另一方面也说明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是相对低效的表现,考虑到机会成本总体不利于改善企业绩效,但并不能否定企业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期权价值。

在经营多元化方程中,净资产收益率(Roe)和银行理财投资累计金额(Tinv)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表明盈利能力更高以及投资银行理财产品金额更大的企业多元化程度相應更低,这与艾健明和柯大钢(2007)的研究较一致,也说明当企业盈利能力很强时,可能会更加专注地经营、深耕市场、扩大战果,而不会分散资源去进行多元化,只有当盈利水平变弱时,才会考虑拓展新的业务单元。同时,倾向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企业,其现金管理水平可能较高,投资风格偏谨慎,多元化程度也相应较低。

在银行理财投资方程中,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收入多元熵值(DIV)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盈利能力、多元化程度越高的企业越不倾向于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这可能由于盈利能力越高的企业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机会成本相对更高,而多元化程度高的企业,资金利用效率也较高、可用途径更多,因此都越不偏好于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综上所述,假设1—3得到支持。

另外,三个方程中,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资产增长率、企业上市年龄和第一大股东持股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OLS方程回归结果中解释变量DIV的系数较为一致,业务多元化仍与净资产收益率显著负相关,银行理财投资总额的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OLS回归无法排除其中的内生性问题。

为检验以上结论的稳健性,替换采用其他变量和方法度量企业经营绩效(如资产收益率等)、经营多元化(如业务收入Herfindahl 指数、涉入主营行业数量等)和银行理财投资水平(如投资理财产品数目),限于篇幅仅列示了托宾Q值、企业经营行业数目和银行理财投资平均金额的联立方程回归结果(见表4)。三者间关系与上文所验证的一致,结论基本保持不变,即两两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假设1—3成立。且在OLS方程中,经营多元化、银行理财投资平均金额也与托宾Q值显著负相关。这说明以上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四)制度因素影响

众多的研究表明,制度是影响公司治理和投资决策的关键因素,尤其企业终极控制人属性不同及总部所在地市场化程度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投融资行为,从而表现出迥异的企业绩效。为探索制度因素导致的绩效差异,本文从企业属性和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两方面进行实证检验。

1. 是否为国有企业。按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所属性质,将样本公司分成国有企业组和非国有企业组,分别回归联立方程组,结果见表5。从回归结果可知,在国有企业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对企业绩效的负向作用已变得不显著,这可能由于国有企业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较少且国有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的原因。而且各方程中资产负债率、企业成长机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上市年龄等变量系数都变得不显著,说明在国有企业中融资能力、股权差异等公司治理因素发挥作用较小。

在非国有企业组,净资产收益率方程中,银行理财投资变量系数为正但不显著;经营多元化方程中,净资产收益率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而在银行理财投资方程中,净资产收益率变量系数则显著为正。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经营战略和投资行为及盈利能力的显著差异。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投资更为谨慎,在经济形势不好、投资前景不明朗时更倾向于“囤积现金”。较一致的是企业多元化经营对绩效、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仍存在显著负向作用,以及银行理财的投资程度抑制了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倾向。此外,还发现企业是否定向增发(Iiss)是非国有企业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来源之一,也折射出非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的不同。

2. 市场化程度。以樊纲和王小鲁编制的2009年市场化指数为基础,排序后把样本公司分成市场化低、中、高三组,分别回归联立方程组,限于篇幅表6仅列出了上市公司所属区域低和高市场化组的对比结果。分析可知,高市场化组中,企业银行理财投资、多元化经营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大多两两间显著负相关,与上文的结论较一致。而低市场化组中,企业多元化与净资产收益率、银行理财投资存在正相关关系,尤其显著提高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水平,而且在多元化经营方程中,净资产收益率和银行理財投资变量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企业绩效越好其多元化经营和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的倾向越大,与以上的结论差异较大。由此可见,企业所属地区市场化程度是影响银行理财投资、多元化经营和企业绩效关系的重要因素,不同市场化程度地区的企业经营战略和投资行为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都表现出较大差别。这可能因为,相比高市场化水平地区的企业,低市场化地区上市公司大多为多元化程度高的地方国有企业,其融资约束更小、研发创新能力更弱、新的投资选择更少,所以投资银行理财产品金额更大。相应地,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金额高的企业,也多为地方国有企业,故而多元化程度较高。表现较为一致的是,投资银行理财产品仍将损害企业绩效,且绩效越好的企业其多元化倾向越低、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越少。

五、结论

近年来,企业利用闲置资金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愈发普遍,尤其上市公司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频率和规模频频引发各界热议。直观上,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最直接的目的是扮靓业绩、增加利润,且似乎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其是否可以提高企业绩效和价值仍待验证。本文以2012—2015年深沪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选择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着重考察多元化和制度背景因素下企业银行理财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首先,企业利用资金大规模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并不能提高绩效水平,反而会降低企业绩效;同时,研究也支持了多元化经营的“折价观”。其次,随着企业绩效提高、盈利能力增强,其多元化经营和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倾向和程度随之降低。最后,企业终极控制人属性和主体所在区域的市场化程度不同,企业绩效、投资银行理财和经营多元化三者间呈现不同关系。

本文的研究发现了企业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行为可能折损企业价值,存在负向的“宣告效应”,并且丰富了多元化经营“折价观”的证据,可为企业现金管理、投资决策、公司治理等经营管理活动提供借鉴和启示,也能有助于股市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选择投资标的等。另外,通过研究也发现,除股权和资本结构外,制度背景也是影响公司治理的重要因素,这为国有企业和市场化改革提供了经验支持及启示。从银行理财投资、多元化经营和企业绩效三者间的负向关系可以看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时常面临两难选择,尤其处在经济不景气的周期时,受融资约束较大的非国有、相对专业化企业,频繁大规模地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是较优选择,因为过度多元化对企业绩效折损可能更为严重,而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既取得相对安全的收益,又保持了下一周期融投资战略的灵活性,获得类期权价值。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即使在经济下行周期、投资前景不明的情形下,上市公司也不应该过于频繁且大额地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等交易性金融资产,以避免传递不利于公司价值的信号。其次,从企业价值管理角度应尽量避免多元化经营,尤其是非相关多元化经营。再次,对于投资者来说,应避免投资过多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股票而可配置多元化程度较小、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上市公司股票。最后,应继续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建立市场化机制促进其合理有效投资,以提升企业价值、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Gomes,Livdan. 2004.,Optimal Diversification: Reconciling Theory and Tvidence[J].Journal of Finance,54.

[2]George Rejie,Kabir Rezaul. 2012. Heterogeneity in business groups and the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firmperformance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65.

[3]Volkov Nikanor I.,Smith G. C. 2015.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value during economic downturns[J].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55.

[4]Lamont,O.,Polk C. 2001. The Diversification Discount:Cash Flows vs. Returns[J].Journal of Finance,56.

[5]Lien Y.,Li Shaomin. 2013. Does diversification add firm value in emerging economies? Effe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66.

[6]Farooqi J.,Oneil Harris,Thanh Ngo. 2014.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and firm value[J].Journal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27.[14]Krishna K.T,Palepu G. 2007. Business Groups in Emerging Markets: Paragonsor Parasites?[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45(2).

[7]Chakrabarti A,Singh K,MahmoodI. 2007. Divers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East Asian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8(2).

[8]Andreou P.C.,Louca C.,Petrou A. P. 2016.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69.

[9]Lang,L.,Stulz,R. Tobin’s Q. 1994.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02.

[10]Krishna K.T,Palepu G. 1997. Why Focused Strategies may be wrong for Emerging Market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4.

[11]Tong Zhenxu. 2011. Firm diversification and the value of corporate cash holdings[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17).

[12]George Rejie,Kabir Rezaul. 2012. Heterogeneity in business groups and the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firm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65.

[13]杨兴全,张丽平,吴昊旻.市场化进程、管理层权力与公司现金持有[J].南开管理评论,2014,(2).

[14]姜涛,王怀明.环境波动、现金持有与公司价值[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3,(2).

[15]王福胜,宋海旭.终极控制人、多元化战略与现金持有水平[J].管理世界,2012,(7).

[16]王力军,童盼.民营上市公司控制类型、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08,(5).

[17]魏锋,陈丽蓉.业务多元化、国际多元化与公司业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9).

[18]刘云芬,陈砺.多元化、政府支持与公司绩效[J].农业技术经,2015,(2).

[19]孙喜民,王静,崔涛.国有企业多元化、产业协同和公司绩效[J].河南社会科学,2014,(11).

[20]丁和根,陶大坤.传媒上市公司经营业务与绩效关联性实证分析[J].东岳论丛,2012,(12).

[21]杨兴全,曾春华.市场化进程、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现金持有[J].管理科学,2012,(12).

[22]章细贞.公司多元化战略对资本结构影响的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11).

[23]卢峰,姚洋.金融压抑下的法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04,(5).

[24]郝书辰,马恩涛. 产业集中度、企业所有制性质与企业绩效[J].山东大学学报,2012,(4)

[25]樊纲,王小鲁.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6]张照南,杨兴全.治理环境、现金持有盆与公司价值——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2).

[27]王保林,张铭慎.地区市场化、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J].科学学研究,2015,(5).

[28]罗雨薇.市场化指数、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24).

[29]錢颖一.激励与约束[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5).

[30]姜付秀,黄继承.经理激励、负债与企业价值[J].经济研究,2011,(5).

[31]艾健明,柯大钢.公司综合绩效与多元化程度关系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7).

[32]吳信如. 我国最终消费与收入增长的互动关系:一个3SLS 估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

作者:杨竹清

企业投资银行理财论文 篇3:

浅谈对公理财业务的风险防控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性推进,理财、私人银行、投资银行等相对高端的新兴中间业务,银行拥有更多或者说更大的自主定价空间。银行理财业务作为一项创新中间业务,不仅不占用资本,而且契合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同时承担着缓解商业银行资金压力的任务。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增长,加快了银行经营转型,进而成为了提升银行综合服务能力和整体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公布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自2004年起步以来发展迅速,年平均规模增长接近100%。截至2012年9月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6.73万亿元,比2011年末4.59万亿元增长近47%。同时,2012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融资规模11.73万亿元,银行理财产品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8%,有效的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银行理财产品通过募集资金投资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工具,成为连接居民储蓄资金和直接融资的桥梁。

据统计,2011年160家银行为客户实现投资收益1750亿元。2012年,18家主要银行为投资者带来2464亿元收益,年化收益率是4.11%,比存款利率3.25%要高。在引导民间资金流向,满足客户需求,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快银行经营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某地区金融机构对公理财业务的发展

各家银行投资方向具有较高的同质化倾向,主要投资于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企业债等债券,以及符合监管机构要求的信托计划及其他资产或资产组合、货币市场基金、回购、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机构理财产品、本外币货币资金市场安全性较高的其它投资管理工具等。

理财资产配置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一对一配置模式。单一理财产品对应明确的单一资产或资产组合,并对产品项下的资产或资产组合实现单独管理。二是一对多配置模式。单笔资产可能对应多笔理财,并按配置比例计算资产收益。三是多对多配置模式。银行将各种期限、类型产品募集资金集合后,同时对应资产池内的多个资产。

工行某地区分行从2006年开办对公理财业务,是全国首家推出对公理财业务的商业银行,同时确立了对公理财业务品牌—“共赢理财”,为各类对公客户推出了多款优质理财产品。对公理财业务主要品种有工银共赢产品、专户法人理财产品(固定期限)、工银货币基金。

农行某分行的对公理财产品主要包括:安心快线、安心得利、本利丰、汇利丰、进取增利等系列产品;中行某分行自2006年开办对公理财产品,主要产品分对公结构性理财、中银日积月累、中银债市通、中银集富等理财产品;建行从2008年开始办理对公理财业务,主要品种有“利得盈”、“建行财富”、“日鑫月溢”、“乾元通财”等。

三、对公理财业务主要风险表现

在国内市场尚不完善,投资者风险意识未完全树立的情况下,随着理财产品的国际化程度与创新力度的加大,产品类型日趋多元化,投资领域也逐步从低风险向高风险领域拓展,一些潜藏在理财业务合作模式、理财产品设计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风险逐渐显露出来,2011年以来,随着经济形势出现下滑,部分理财产品出现风险,引发不良社会反应,从而影响银行声誉甚至市场稳定。2012年11月30日,数十名投资者聚集在华夏银行上海嘉定支行门前,要求兑付一款名为“中鼎财富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入伙计划”的理财产品。其后,工行、中信银行等相继被爆违规发售理财产品或遭遇兑付危机。因此,在全面把握当前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特点和趋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对银行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增强抗风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公理财业务的风险主要表现为:

(一)法律风险

理财产品销售对于有投资经验客户和无投资经验客户不加区分,同时夸大宣传,过分强调产品的预期收益,隐瞒了投资风险或风险揭示不到位,误导投资者,产品运行期间缺乏持续的信息披露措施,这些现象一旦被认定为法律上的欺诈、重大误解或显示公平,都将会对理财合同的效力产生重大影响。

(二)声誉风险

从法律角度讲,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与客户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不需要对客户承担本金和收益损失。但是,由于理财产品是由银行发行,大多数投资者是基于银行信用才购买,再加上普遍存在的风险提示不充分,所以一旦发生理财产品亏损或低于预期收益率,就极易引起纠纷。当出现大幅亏损时,银行很难置身事外。必然对银行带来一定声誉风险。

1、因内部流程问题导致的产品设计缺陷,或用于产品测试的数据信息和质量发生偏差,或未经充分测试的错误定价,这也是导致声誉风险的产品原因。

2、因为不透明的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风险提示,以及不恰当地营销行为,即“将产品卖给了不该卖的人”,这是导致声誉风险的销售原因。

(三)操作风险

相对经营传统信贷业务,理财业务属于新型业务,由于内部管理、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而存在的操作风险。同时银行员工当高利贷掮客,也是出现操作风险的重要原因。

(四)市场风险

各类理财产品涉及货币、债券、票据、股票、外汇、黄金、期货和期权等多个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的调整、利率的变动、汇率的变动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化等等,每一个投资市场的风险都会传导到理财市场。

(五)系统性风险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规模逐步增大,会在一定期间内出现大笔存款流入、流出银行体系,使银行本身的存款也变得更加短期化和波动化,这将使部分中小银行的存贷期限错配问题更加严重,这已经是一种系统性的风险的萌芽状态。

四、对公理财业务的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的风险防火墙,降低影子银行风险的外溢效应。严防资金流向私募基金等影子银行机构,合理控制小额贷款公司向银行融资。建立严格的合作检查制度,及时跟进理财产品投向客户的经营、项目的进度,确保理财产品归集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2、加强准入环节客户行业、信用评级、项目、合作信托公司等的审查;加强票据业务贸易背景的真实性的审查等;加强对融资客户风险敞口管控。信贷替代类自营理财业务纳入融资客户的授信额度管理,100%占用融资客户的授信额度。

3、加强投后检查、理财资金支用监管以及用途监控、加强产品兑付管理等。一是针对理财业务的特点,分别对自营类与代理类投后关键风险点进行识别,制定客户日常监测、专用账户、抵质押物、风险分类、交易背景等方面的规定性动作。二是加强理财业务专户管理。对理财资金必须进行专户管理,防止企业通过网银等渠道随意支付理财资金;加强对理财资金用途的审核,对与约定用途不一致的申请,坚决不予审批。三是将理财业务的投后管理纳入到跟踪预警会,分析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提示风险预警信息。四是对理财业务进行风险分类及拨备计提。对信贷替代类自营理财业务比照我行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进行分类,准确揭示理财业务风险。

4、加强理财产品销售环节内部控制。首先,银行工作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过程中向客户提供详细的介绍,利于投资者理解产品,掌握产品的核心要素,让客户充分理解“买者自负”,从而有效避免产生纠纷;其次,理财经理认真对客户进行评估,或者指导客户重复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以达到与购买理财产品对等的风险等级。

5、优化完善风险管理工具。目前各家银行风险管理手段各有不同,但总体以授权、授信、限额三大工具为主体,较好的起到了保障业务稳健运作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工具的有效性不足,有待优化的问题。风险管理工作的创新重点应该放在工具的优化上面,首先是能使得工具的简洁有效,帮助我们及时清晰地识别风险、充分有效地控制风险;其次是工具的前瞻性,更多的使用诸如压力测试工具、VAR工具等更具前瞻性风险管理工具的使用。

6、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专业专注能力,及时发现风险隐患,采取有效的风险化解措施。

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业务稳健运作,从这点上讲,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是有机统一的。我行通过完善各项风险管理政策进一步夯实了经营与风险管理基础,提升理财业务竞争优势,风险与机遇总是并存的,只有很好地管控住风险,才能抓住机遇,获得理财业务等创新业务的顺利发展。

作者:李忠斌

上一篇:环境行政处罚管理论文下一篇:众筹网站营销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