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城市道路设计论文

2022-04-18

摘要:贵阳作为贵州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中心,随着国家加大西部开发的实施力度,当地的城市化建设规模也随之逐渐加大,因此公路改建等城市道路设计工程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变得日益活跃,同时由于贵阳独特的地质环境,使得当地公路改建工程与我国其它地区有着很大的不同。城市道路可以实现人力、物力、资源的空间转换,是当今城市经济建设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不同城市道路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不同城市道路设计论文 篇1: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各方面都有了更大的需求。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使得工程项目得到了发展和进步,因此工程工序的质量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人们能否安全的生活,而且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以往我国交通不发达,第一是受到交通工具的限制,还有一方面就是我国当时的道路状况也不尽人意。由于没有先进的施工技术,当时无法建造出更加坚固平坦的公路,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能够建造出高质量的公路。要想保障公路的质量,单单有高质量的施工过程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先进的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作为前提才行。

关键词:道路设计;发展;意义;技术

城市道路设计是本着市政工程、道路工程、景观绿化设计等综合性设计,它蕴含了多方面的知识和内容,是较为复杂并且极富有规律性的一项工程。但是,从我国城市道路的设计来看,仅考虑到机动车交通需求,对于人主体需求的并不完善。因此,该文着重针对城市道路建设的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一、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思路

交通的本质目的在于实现人或者是物的整体交换,道路是载体,车辆是工具。所以说,城市道路服务对象的根本应该是人,要依据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所以说,在针对道路规划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和完善以人为本的观念,设计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此,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在进行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符合用地要求。从城市的用地和功能出发,提供不同的交通服务。

第二,符合空间要求。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城市道路空间,为道路使用人员提供综合性服务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除了要求符合传统的交通功能,还应该符合景观功能、生活功能、管线功能,从整体上考虑整个空间范围内道路所需要承载的功能,合理布置相关的设施,有效的改变了传统道路设计内涵的缺陷。同时,根据空间功能,将道路空间划分成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机动车道这四部分空间,从整体上实现空间与系统的相结合。

第三,路权分配要求。城市道路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从机动车交通中心考虑,从公共交通、行人、机动车等交通方式着手,根据道路等级和优先权的不同,合理分配交通设施的鹿泉资源。从整体上保障交通参与主体的安全,体现出路权资源的合理分配。

第四,从交通设计要求角度进行分析。在进行交通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交通功能,将其作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予以重視。在传统道路设计中,应该着重对各个设施功能进行细致分析,突出重点。与此同时,交通设计应该通过量化分析策略针对交通系统的设施的供应能力,提出合理的组织设计方案,保障后续道路工程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第五,风貌控制要求。在针对城市道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强化景观设计和城市设计的衔接,充分结合城市的情况,根据规划提出远期目标和近期实施指导性要求,从而针对空间组合、景观风貌、建筑特色等进行综合性的设施。并且,要求强化城市的绿化设计,从整体上使道路和建筑物形成一个合理的空间布局。

第六,完善精细化和人性化的要求。在城市道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人的需求,从对人的关怀,障碍设施等。要求必须将城市功能和环境景观融合为一体,从而提升人在整个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从总体上让人获得舒服、方便、和谐的感受。并且要重视细节化处理,针对台阶、树木、土墙等进行精心设置,从而体现出城市道路精细化设计的要求。

二、城市道路设计的技术要点

概念设计技术,在国外工程建设中概念设计非常常见,是沟通规划和土木工程设计的桥梁。它不同简单的工程方案设计,它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系统原理,采用一体化的设计思想,将土木工程设计和规划联系在一起,从整体上实现了规划意图。因此,在进行概念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道路的发展并且融入概念设计思想,提出了城市道路设计的理念。交通设计,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把握交通设计。这一设计理念是指导整个道路系统设计的核心。从路网规划条件的设计内容来看,必须要保障道路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并且要求交通设计从交通功能出发,通过交通需求分析和明确系统中各个组成元素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功能衔接。依据交通设计的要求逐步落实交通系统的元素,合理进行空间资源的配置,做好相关专业的配合,从总体上实施可行性的方案。

道路设计,技术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道路设计作为概念设计内容的一部分,应该针对道路交通系统包含的具体设施进行设计,通过微观层次的内容,从总体上针对道路空间综合布局以及道路附属设施设计的两大部分内容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并且要求,要充分的将地面、地下、高架空间等作为考虑对象,从立体角度将其作为道路设计的根本,从整体上完善道路设计。

三、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道路设计是城市整体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之间的沟通关系日益密切,城市道路规划就显得十分重要,城市道路是供人们出行的,其设计规划的合理与否关系着城市居民出行是否便利,因此,做好城市道路的总体设计就关系着一个城市的整体民生。

参考文献

[1] 王艳彩.人性化理念运用于城市道路设计的方式[J].低碳世界,2016(01).

[2] 郭彩香.浅谈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04).

[3] 王喆,杨爽,胡继超.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J].科学中国人,2016(06).

[4] 杨勇.试论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0).

作者简介:徐晓兵,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徐晓兵 张立鹏

不同城市道路设计论文 篇2:

公路改建为城市道路设计要点探讨

摘 要:贵阳作为贵州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中心,随着国家加大西部开发的实施力度,当地的城市化建设规模也随之逐渐加大,因此公路改建等城市道路设计工程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变得日益活跃,同时由于贵阳独特的地质环境,使得当地公路改建工程与我国其它地区有着很大的不同。城市道路可以实现人力、物力、资源的空间转换,是当今城市经济建设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由于这些原因,对于贵阳公路改建的要点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通过结合贵阳自身公路建设的特点,以及当前加大西部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对贵阳公路改建为城市道路的设计要点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公路改建;城市道路设计;横断面选择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开展,城市化建设日益深入,我国提出了加强西部建设的发展战略。贵阳作为贵州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以及近年来西部开发战略的开展成效,贵阳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原本城郊的农田也逐渐划入城建规划之中,因此原本贵阳周边的城郊公路也将逐渐改建成城市道路,但因为公路和城市道路原本的功用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别,在改建过程中,难免存在些问题。并且由于贵阳的地质环境等客观问题,都需要进行周密的考量,因此为了响应我国西部开发的发展战略,必须对城市公路改建工程的设计要点进行科学详尽地分析,以确保贵阳扩大城建规模工程的顺利进行。

1 当今贵阳公路、城市道路的现状及问题

贵阳的经济建设事业在改革开放的带动下得到了空前发展,近年来贵阳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作为起到贵州经济建设带头作用的贵阳市,其城市化建设工作势必将更加深入开展。不但以往的城郊公路需要改建为城市道路,此外早年修建的城市公路,因使用年限过长,宽度不足、无配套管线、受损破坏情况严重等多种原因也需要改建为城市道路,因此贵阳的公路改建工作是当今城建事业中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而由于公路与城市道路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因此急需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

2 公路和城市道路之间的差异

道路根据使用的范围或者地理位置的区别分为公路以及城市道路等形式,这两种道路形式都在交通运输中起到着重要的作用。公路主要是城市规划区外的道路,城市道路则是市内区域的道路,除了这种基础差异之外,还存在着几个方面的不同:

2.1 功用的差异

公路主要在城际间,多服务于长距离的客货运输,虽然偶尔也会有非机动车和行人使用,但大部分情况是以机动车为主要服务对象。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中的公用基础设施,包含的范围更大,甚至作为排水、燃气、热力等多种设施的载体。

2.2 构造的差别

公路通常没有人行道,主要以机动车为服务对象,城市道路除了人行道的基础设施之外,还要埋设包括排水、燃气管道、照明灯等城市基础设施,此外还需要有绿化景观以及垃圾筒等其它城建设施。

2.3 分级标准差异

公路通过使用的功用和适应范围将其分成五个等级,而城市道路根据功用和使用范围的区别分为四个等级,以下表即为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各自分级标准。

2.4 设计速度存在差异

城市道路和公路由于服务对象以及功用的区别,对于速度有着很大的差异,以km/h为单位,城市道路设计速度主要分为80、60、50、40、30、20六种标准,而公路速度设计主要有120、100、80、60、40、30、20共七种标准。

2.5 横截面的差异

城市道路的横截面从单幅路到四幅路依次递增,共分为四种,公路的横截面有单幅路、双幅路两种,城市道路的横截面需要有机动车道、人行道以及非机动车车道的设置,但公路只有机动车道和路肩两种设置。

3 公路改建为城市道理工程中的实施要点

3.1 针对城市建设基础设施

城市道路需要埋设包括排水、照明、燃气等多种城建基础设施,公路改建工程要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做补充,更好地服务于新规划城区的城市建设。例如针对排水设施的设置,原本的公路所在为城郊附近,排水方式多为明沟排放,而改为城市道路后,要将明沟排放改为暗道排放,并且由于周围新城区的开发,周边居民的活动日益频繁,污水的排放管线,也将设置于道路之中。

3.2 人行道系统的设置

公路主要是服务于机动车的客货运输方面,因此原本没有人行道系统的设置,但城市道路主要服务于小型车辆和行人,因此必须有人行道的设置。随着公共改造为城市道路的实施,从而带动周围区域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人流势必会逐渐增多,并且人流有着方向无序且分散等特点。为确保城市化建设的加快进行,因此公路改建城市道路工程中,必须对人行系统进行科学地设计。要在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主动安全规范性,同时需要考虑到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特点,同时在人行道中还要加入城市人文景观等元素,设立照明以及路标等基础设施,确保行人的出行安全。

3.3 交叉口以及出入口的布置

公路是由各个站点所构成,进行点与点间的服务,形式比较简单,可城市道路不仅仅服务于车辆、行人,还是针对沿道路边沿的片区进行服务,形式较为复杂。可见公路改建为城市道路,是由简单转换为复杂,工程任务量和当中存在的问题都自然会很多。要将原有的公路收费口进行撤销,并将原收费口改建为路面,提高道路的流畅性。

3.4 城建基础性附属设施

城市道路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信号灯、标线、标牌、人行道护栏、公交站点、车道护栏等,因此在改建过程中,需要将附属设施进行完善配备,以达到提高城市道路建设实效性的目的。公路基础设施的配备,要以保障车辆与行人安全为工作主要导向,改建中最好就设置人性化的人行护栏以及车道护栏,并根据实地情况,进行加长等设置。同时对于标志、标牌等设施,应该加入体现城市风貌的景观性设计,要符合适当、标准、美观以及醒目等特点。同时及时增设公交站点,以及站牌,达到加速进行城市化建设的目的。

3.5 道路的亮化照明工程以及绿化景观设计

公路由于有明确的方向设定,不做过多的照明处理,但改建成城市道路之后,车辆的行驶方向会变得错综复杂,并且随着加大城建工作的发展,行人也会越来越多,因此以确保行车以及人们出行的安全为目的,必须积极设立照明系统。同时系统不但要以照明良好为工作目标,还要在设计中加入体现城市风貌的元素,给人以和谐的城市氛围。此外城市的道路工程不但要以保证交通为目的,还要体现当今城市的风貌,响应国家城市建设的绿化号召,当前城市化建设主张绿色环保,因此要在道路建设改造中加入绿化元素,在道路周边栽培植物,净化空气,美化行车环境,营造具有当今时代特点的城市道路。

3.6 横断面改造以及道路拓宽

由于贵阳城郊原本的公路,修建的时间比较早,横断面主要是双向四车道加上两旁的路肩,中间设置中央分离带,而当今的城市道路需要在这基础上进行拓宽工程,合理地结合横断面形式以及人行道、辅道铺设和绿化工程等多个方面,使道路拓宽至满足城市所需的标准,同时要将铺设管道工程计算在新道路的路宽设计之中。根据公路两侧的用地情况来设定单侧拓宽还是双侧拓宽,进行拓宽时要将道路接缝进行妥善处理,并且要保证拓宽路面的稳定性以及强度。例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拓宽工程中,最好在新旧路面相邻处用沥青铺设加固层。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建设也日益加快,为了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贵阳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起到全省的中心作用,因此贵州的城市化建设对于贵州全局发展乃至西部开发战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深,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地加大,所以将原本的城郊公路改建为城市道路的工程将变得日益活跃,公路与城市道路在功用和建设标准等多方面上都存在差异,改建工程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所以科学规范地研究分析公路改建为城市道路的设计要点,对于提高改建效率,将对城市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键炜,何浪.城市道路设计与施工标准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1(04).

[2]郑春雷,刘新舟,赵彬强.我国道路设计与施工控制的统一性分析[J].公路,2006(02).

[3]黄增禄.住宅小区道路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中国住宅设施,2009(09).

[4]黄中华,李量,蔡冬军等.城市高速扩展中公路改城市道路相关技术研究[R]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科学技术项目(2009-KS-19),2012.

[5]余以文.孙成强.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探讨[J].山西建筑2007(11).

[6]陈文华,林江.秦皇岛市北戴河国道改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2010(05).

[7]张玉华.北京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09).

作者简介:毛友志(1982-),男,仡佬族,贵州石阡人,工程师,主要从事路桥设计方面的工作。

作者:毛友志

不同城市道路设计论文 篇3: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应用

摘要:城市道路设计中融入人性化设计理念,提高道路设计的安全性与科学性。文中以人性化设计理念为着手点,分析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如何应用人性化设计理念,改善传统城市道路设计的不足,延长城市道路使用寿命,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应用措施

当前城市道路设计难度不断增加,需要结合城市规划情况制定合适的设计方案。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融入,要和道路规划情况结合起来,及时调整设计方案的不足,实现道路设计与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融合,切实发挥城市道路方便民众出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1. 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1.1人的因素

第一,人的生理需求对设计的影响。城市道路环境设施与人的关系密切,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在明确设施针对的人群之后,对人体相关尺寸进行了解,包括一定空间内人的活动范围和需求,以及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距离与尺度,在明确相关数据之后,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在设施设计过程中既要保证艺术的感性,也要重视理性的表达。第二,人的行为需求。不同的活动内容决定了人们对于空间环境的需求和依赖程度,因此对于不同城市道路,需要按照实际需求提升其针对性。通过优质的设施和服务帮助使用者满足其行为上的需求,从而对人的行为形成引导和暗示作用。由于城市道路作为一种公共空间,面对的用户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可调式的设计更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从而提高游客的体验度。第三,人的心理需求。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对于人的心理因素也要进行适当考虑,比如,私密性和归属感的设计。城市道路设施满足群体的心理需求,还应该重视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当人们置身城市道路中,既要保证对周边环境的空间体验,同时也需要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1.2特定地域因素对设计的影响

第一,自然环境因素对设计的影响。首先,地理因素是影响设施设计的基础。由于不同的城市地形、地貌等地理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地形优势。对于山地城市的设施设计可以根据地下的起伏打造一种韵律感;对于平原地形的设计而言,可以通过色彩的使用提升设计的层次感。其次,气候因素。不同城市气候环境不同,因此对于设施设计的材质以及物理性能等需要充分考虑气候因素的影响。比如,对于高原地带,需要重视材料的抗紫外线能力,从而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扩大城市道路设备的综合效益。第二,人文因素的影响。首先,物质要素的影响。人文因素包含的物质要素与城市的历史性特性有重要联系。因此城市道路环境设施的设计需要尊重城市与地区历史文化演变,以及人们行为方式和生活需求之间的关系。其次,精神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区域环境在宗教、历史发展、民俗文化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性,也是体现城市特质和活力的主要表现因素。而且人们往往对于具有深刻地域文化的生态景观印象深刻。第三,空间尺度对设计的影响。由于空间范围的差异,在设施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从而在设备的数量、设置以及形式等方面进行调整。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各民族、各阶层在生活方式、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区别和差异化,因此所需要的尺度空间也在不断增大,且大尺度的空间设计已经成为当前城市设计过程中的主要特征。

2.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2.1做好人行道设计工作

人行道是城市道路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兼顾横向人流量与纵向人流量,将人行道与车道分离,确保行人与车辆能各行其道,以此维护交通安全,充分体现人性化理念。在行人密集的路段,增设花丛、路标与电线杆,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避免因人口过密出现安全问题。在公交站点设置缓冲带,使公交车在接近站点时安全减速,市民能够安全上下车。在设计人行道时还需要与非机动车道分离,以免市民在行走和上下车的过程中与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相撞。另外,设计人员应重视提高人行道的密实性与平整度,合理设计盲道,确保地砖拼接的紧密性,改善路面防滑效果。

2.2优化机动车道设计方案

在机动车道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兼顾驾驶员的视线和交通安全管理标准设计安全标志线与路牌。针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区域,设计三幅路与四幅路,采用双黄线划分机动车行驶方向,通常机动车道的两侧是非机动车道与慢道。在四幅路中间,设置分隔带分割机动车道,以此确保车辆的双向行驶。如果本市非机动车数量较少,可以结合车流量进行双幅路或者单幅路设计工作。在设计机动车道的过程中,应兼顾安全性与便利性,提升环保性与美观性,在机动车道两侧与中间设置绿化带,配置草坪、乔木和灌木,使不同色彩的绿化植物科学布置,吸收汽车尾气,美化环境,缓解驾驶员的视力疲劳,起到安全标识作用,控制交通事故。在设计交叉路口时,设计人员应把控入口通道的数量,合理设计转弯半径与过街距离,避免相撞和拥堵问题。

2.3改善非机动车道设计模式

在非机动车道设计工作中,应重视改善设计模式,结合车道数的倍数定位非机动车道的宽度,采用白色晶石与彩色的沥青混凝土分离不同车道,提升道路的美观性,增强道路安全性。根据实际需要做好护栏与人性隧道设计工作,进一步加强非机动车辆安全管理。对于较曲折的道路,应适当加宽距离,在交叉口的位置设计减速度。此外,可在道路重要配置观赏性树木以优化道路界限,提高审美效果。

2.4做好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工作

(1)安全性原则。加强城市道路生态绿化景观建设,充分考虑交通安全,科学界定绿化植物的栽植位置,结合城市路线的具体情况,避免植物景观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的过程中易感到视觉疲劳,在夜间更易对车辆的灯光产生眩光,出现视觉障碍,易诱发交通事故。对此,在城市道路系统中设计中央分隔带,做好道路两侧绿化工作,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视觉空间,缓解眩光问题,有助于维护交通运行安全。(2)地域性原则。构建优美的道路生态绿化景观,必须遵守地域性原则,不同地区气候环境不同,适宜栽植的植物不同,例如南方的植物不适合在北方城市栽种,应结合当地的气候和风土民情栽培生命力顽强的本土植物,提高成活率,体现本地植物文化。目前,国内各地区选用的植物明显带有区域文化特色,例如扬州芍药、杭州荷花、上海的白玉兰、广州的木棉树、成都的芙蓉、西安的中国槐与石榴花等。不同花卉植物具有不同的文化寓意,例如白玉兰象征奋发向上,木棉树寓意“英雄树”,在城市道路上形成特色风景线,体现浓厚的地域文化。(3)协调性原則。城市道路大多呈现线性结构,纵向距离较长,在道路生态绿化设计工作中,应结合路面结构以及周边地域,协调绿化景观和城市道路结构与走向的关系,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充分确保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与高效性。(4)自然性原则。营造城市道路生态绿化景观,必须谨遵自然性原则,做好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忌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结构,运用自然种植法促进绿化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必须做好人行道设计工作,优化机动车道设计方案,改善非机动车道设计模式,做好城市道路绿化施工设计作业,充分确保城市道路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媛.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0):87-88.

[2]陈浩,刘毅.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4(11):320-321.

作者:许喜霞

上一篇:纺织工程实践教学论文下一篇:化学专业调查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