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训练阅读教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阅读理解在小学语文的考试卷中是得分难点,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差异也大多在阅读理解环节。因此教师要想令学生取得一个较好的语文成绩就要加强在日常教学中的阅读训练。阅读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教师要不断的探索能让学生学习好阅读的方法,学生需要更多投入更多的精力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以此提升阅读水平。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片段训练阅读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片段训练阅读教学论文 篇1: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珍视个人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

一提到作文,绝大多数学生就感到难,农村学生显现尤为突出。因为他们平时积累不足,视野狭窄。拿到习作不知道该怎么办,习作往往语言重复,次序混乱,内容不具体,没能表达出真情实感。该怎样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呢?

把习作训练与阅读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阅读教学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在这一平台上学生能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感,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生习作是训练,不是文学作品创作,所以模仿别人的优秀作品是习作训练的一种途径。学生在习作前需要阅读范例,我们把在作文训练中遇到的难点分解开来,逐一攻破,将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所选取的文章都是优秀的范例,是学生习作的典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感悟文章的精华所在。

一、在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渗透写提纲指导

学生在写作训练师不知道写什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抓住文章的重点,指导学生拟提纲。如在教学《雷雨》一文时,知道学生抓住下雨前——下雨——下雨后这一主线去读,学生很快读懂了。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这一线索,结合自己平时所观察到下雨的情景进行小练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排除了学生认为写作文难的心理障碍。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按一定的顺序写的写作方法

写文章和说话都要有一定的顺序。学生在写作文时,经常层次不清楚,语序混乱,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顺序的指导就不显得空洞,学生也容易理解。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找出事情的发展的顺序学生很容易找到,因为课文交代得很清楚。我及时安排了一个习作训练,写一件难忘的事,要求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这种写作方法。再如在教学六年级的《草船借箭》,这篇文章的叙事非常经典,文章叙事过程层层相扣,不留缝隙,转承安排十分巧妙。我让学生理清线索。诸葛亮答应了周瑜,接受了在三天内造完箭的任务,主要是想通过借曹操的箭来完成,对于身在东吴的诸葛亮来说要顺利取得成功少不了鲁肃。按常理说应当是诸葛亮要主动去与鲁肃交涉。如果这样处理文章说很平常了,但罗贯中却不这样安排,而是由心怀不轨的周瑜派遣鲁肃去诸葛亮处探虚实来完成故事情节场景转换。这种写作技巧学生定然不容易知道,他们大多只会从文章的内容上来说诸葛亮的聪明罢了,但作为我们教学者来说以上两者都应当清楚。因此,我在教学中专门提出,还有意安排了几种不同的叙述转换比较。通过指导和训练,学生不仅明白写作上的转承奥妙,还知道动笔前构思的一些内容。

三、在閱读教学中渗透片段习作练习

在教学中进行片段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把内容写得真是具体,把那个能展开合理的想象,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教学《火烧云》时,我抓住描写颜色那一段让学生展开联想,把“说不出的颜色”让学生说出来。教学“火烧云”的形状时,让学生模仿作者用“一会……出现……,变化……,消失……”的句式变化,描述想象中的火烧云的形状。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是学生把习作写得具体。

新教学理念下的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目标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是在阅读教学这个平台上培养学生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这一过程要好好指导学生去积累,并结合学生已具有的经验在习作是转化为习作的素材。有许多课文读完后,总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未完的感觉,让人思索和回味。教师可“趁热打铁”,让学生大胆发表个人看法,一吐为快。如目睹了《春望》一诗中国破家亡,眼前的春景更让人感触丛生。赏花本来是悦目的,想到时局此时,只能对花流泪;鸟声本来是悦目的,因为与家人离散,听来更觉心惊。沉痛的感情通过“感时、恨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家书抵万金”一语,没有与家人的“恨别”是道不出来的。教师可热情引导,激發他们创作的火花,让他们谈谈自己对家以及亲人的看法。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训练,使学生有文可以效仿,有方法可以借鉴,随堂练笔,分散作文的难点,并在教学中攻破了这些难点,排除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增加训练习作的密度,保证了训练的质量,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周尚群

片段训练阅读教学论文 篇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阅读理解在小学语文的考试卷中是得分难点,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差异也大多在阅读理解环节。因此教师要想令学生取得一个较好的语文成绩就要加强在日常教学中的阅读训练。阅读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教师要不断的探索能让学生学习好阅读的方法,学生需要更多投入更多的精力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以此提升阅读水平。本文从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模式中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以下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不管是在小学还是中学都是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难点。阅读理解的难度会随着学生的年级上升而变得更加深奥,若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在阅读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积累阅读知识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那么进入高年级后学生的阅读学习会变得更加举步维艰。在小学语文中阅读训练和写作可以说是联系紧密,不管想学习哪一门彼此都能相互帮助,教师要看到读写的相互作用,并利用阅读的综合性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帮助小学生进行高效的阅读学习。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将读写结合

(一)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意识

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中可以先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意识。当学生具备读写结合意识后,在进行阅读学习时才能更好的与教师的读写结合方法相配合,在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时也会更加顺利。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意识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做阅读理解。小学可以将阅读理解的阅读部分作为“讀”解题部分作为“写”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目时一定要学生独力自主的进行思考,在读写结合模式中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是学生在阅读理解训练进行读写结合的意识培养。为此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群体训练,即教师布置一篇阅读理解题目,学生先一起进行朗读,读两遍,读完后再将教师提出的问题写下来,教师先给一定的时间令学生进行思考,等学生写下来后可以老师点民抽同学起来进行回答,但中间的间隔时间最好不要太长,需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这里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可以偏向于令学生对文章和情感进行总结;第二种是学生单独的阅读训练,教师在培养学生读写结合意识是也要循序渐进,群体阅读训练的方式就是先使学生对读写结合有初步的印象而单独的训练模式就是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读写结合意识。进行单独训练时学生会有更多的思考空间,教师在进行此阅读训练时同样采用令学生先对文章进行阅读而后将教师的问题或要求写在本子上,教师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意识所有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不用太深奥,用具有灵活性。例如教师在令学生做《狼王梦》的阅读理解时由于文章本身更偏向于短篇故事的类型,因此在这里教师提出的要求可以是将文章所写的部分进行概述并写下来或是提问文章讲了什么故事?你觉得故事情节会如何继续发展?这三种要求和提问方式能使学生加强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生在写作中的创造力,多进行这样的训练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意识。

(二)通过写作帮助小学生阅读的提高

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读写结合模式,那么重点就是通过写来促进读的发展。小学生在写的过程中需要了解文章的结构知识,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技巧,这些在阅读中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利用写作和阅读的关联点对对学生提出写作要求和进行写作训练。在进行写作训练时教师可以对写作的主题不做要求,但重要的是学生在写作时要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即阅读文章中所具备的要素小学生在写作时也要具备即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中要有主旨、材料和语言以及结构这几个要素,只有使学生写作的作品与阅读文章相似,学生在阅读时的代入感和对文章的分析能力才会更强。或者教师可以采用写作对比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即教师可以将要重点学习的课文使学生在学习前先以课文为题自主写作一篇。

例如同学们学习《蝙蝠和雷达》的过程中,在学习前教师可以令学生以《蝙蝠》或《雷达》为题进行写作,等学生写作完了之后再进行课文《蝙蝠和雷达》的学习,在学习中教师可以详细的讲解学生写的文章在描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描写手法运用得当的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然后存在问题的地方教师指出,然后通过课文《蝙蝠和雷达》,对一些写作手法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拉近学生与阅读之间的距离,将自己变为“作者”这样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就会容易很多。

(三)鼓励学生续写、改写

教师可以通过读写结合的模式鼓励学生对阅读文章进行续写或改写。若是已经完结的文章可以令学生一句原文所想要表达的感情对故事情节进行改写,或是依据文章原本的对象改变文章原本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截取片段的小说或部分内容文章教师可以选取较为容易的令学生进行续写,通过学生之前的阅读情况推测后续情节会怎样进展或学生想令文章如何进展来进行续写。教师令学生进行改写或续写的前提是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情节和表达的情感有了深入的了解。因此这也是进行改写和续写的主要目的,通过改写续写的写作锻炼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情感进行深度挖掘理解,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在创作时既无形的锻炼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又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综合提升。教师还可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即使学生对课外读物进行改编,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本进行创作,这样还能够扩大小学生的阅读面。

综合上所述阅读与写作是息息相关的不管是以写促读还是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模式都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小学语文教师要基于此积极的对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孙小燕.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J].读与写,2019(30).

[2]王小莉.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索[J].语文课内外,2019(29)

作者:齐广慧

片段训练阅读教学论文 篇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策略研究B

摘 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然而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阅读和写作分开教学,导致很多学生惧怕、厌烦写作。基于此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模仿教材的精彩片段这两点入手,探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策略,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训练;小学语文

写作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教学任务,写作训练不但有助于成绩的提升,还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广大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将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分开教学,这一举措不利于阅读和写作的融合。基于此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大部分小学生都存在着害怕写作的心理,写出的作文通常会呈现出条理不清、结构不明、错别字等现象,这是由于学生阅读量不大、没有宽广的知识面而导致。为了使学生的写作训练顺利、高效展开,老师应提前做好准备,设计恰当的训练内容,写作难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因为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所以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致,假若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写作,就可以将小学生害怕的心理障碍扫除,同时勾起学生写作的兴致。

例如,老师在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进行讲解时,应首先让学生去仔细阅读鲁迅先生的生平,使学生能够了解刻画、描绘人物的方法。在阅读完后,给学生布置一个描写“熟悉的人”的写作训练,并让学生通过列举实例来说明自己所描写人物的特征,这样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克服写作的心理障碍。

二、模仿阅读教学中的精彩片段

老师在对学生展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通常会碰到很多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即整篇课文的出彩之处。这时老师就应借此机会,充分运用这些优秀课文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模仿其中的出彩之处,这对于培养学生实际写作能力非常有益。在展开阅读教学时,老师应详细介绍课文中的修辞方法和写作手法,在学生阅读完成后,就能夠模仿其中的修辞方法或者写作手段,进行写作训练,这样就会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不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不断探索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新方法,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教育事业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邵雪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3(59):62-63.

编辑 王团兰

作者:窦娟

上一篇:绿色物流国外发展论文下一篇:港口物流发展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