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理论下市场经济论文

2022-04-27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提出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而不再延续计划经济体制时并没有深入地研究什么是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留下了对市场经济的诸多误解,包括对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混同。站在21世纪的高度,从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角度可以明确指出:商品经济只有一个市场,即只有商品交换市场;而市场经济有两个市场,即商品交换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经济体制理论下市场经济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经济体制理论下市场经济论文 篇1:

邓小平理论中市场经济理论的地位探究

作者简介:周小英(1987.3-),性别:女,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摘要: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邓小平理论是由一系列理论组成的,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其核心组成部分,要想对邓小平理论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就需要首先弄清楚市场经济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中的地位。本文主要就从邓小平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的相关内容入手,探究了邓小平理论中市场经济理论的地位。

关键词: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理论;地位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不断加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让其的指导作用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市场经济理论则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

一、邓小平理论与市场经济理论的相关内容阐述

(一)邓小平理论的内涵阐述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通过积极探索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而逐步形成的一套理论[1]。邓小平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阐述

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其改变了传统公认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代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本质属性理念,在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一种经济手段。市场和计划是对经济进行调节的两种方式,在实际的经济活动调节中市场和计划有着自身的特点,在经济关系比较复杂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环境下,市场经济的适应性更好,效率和优势也表现的更加明显。市场经济是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自身并不具备制度属性,但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就需要表现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点[2]。有机的将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能利用市场经济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三)邓小平理论与市场经济理论的关系

邓小平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后,经过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共同探索逐渐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是由一系列的理论组成,而在这一系列的组成理论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其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四)市场经济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中的根本性地位阐述

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提出市场经济理论的话,邓小平理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就可能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不会有今天这样好的局面;市场经济理论为邓小平理论奠定了基础;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基石[3]。

二、邓小平理论中市场经济理论的地位

(一)市场经济理论的可能性地位

在传统形态的自由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相互矛盾,所以就会周期性的爆发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市场经济体制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现代形态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自身的实际利益,对雇佣关系进行了一定的规范,对工人的生活状况也在不断的改善。现阶段虽然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已经逐渐转变成了经济滞胀。所以市场经济从传统形态转变成为现代形态,也为邓小平选择市场经济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二)市场经济理论的必要性地位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计划经济对客观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越来越不适应,这样就让市场经济的优点表现得更加明显,从而也就为邓小平选择市场经济提供了必要性。首先社会主义国家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就应该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就会形成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存在是以各个生产者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分工作为基础。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实行商品经济那么就能明确社会分工,同时也存在多元化的经济利益关系。其次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的必然形式就是经济的市场化、现代化以及社会化。最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能够让人们的个性化要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标志

邓小平理论是在1982年到1987年期间形成轮廓的,在这个时期邓小平提出了一些较新的理论观点,让人们能够更好的去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思想则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理论标志。这一时期提出的其他相关理论都是为了从各个方面去论证“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思想的合理性,都是根据“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思想而提出的。所以市场经济理论其实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标志[4]。

(四)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建立的内在要求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其实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在要求。在生产力方面,社会主义的本质论要求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需要依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式来最终实现;在成产关系方面,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剥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市场经济下,可以更加合理的配置社会资源,然后让社会生产力得到更快的解放和发展,消除两极分化和剥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去最终实现的目标,另外也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实际要求。只有通过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前提,实行按劳分配,抵制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其实也是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所以市场经理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建立的内在要求。

(五)市场经济理论与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地位契合点

要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一个容易实现的过程,因为当形成某种经济体制时,就会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在这个情况下要想改变这种得到社会认可的经济制度就比较困难。而邓小平理论思想的提出,则很好的为市场经济的转变扫清了道路。所以市场经理理论和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地位契合,才能更好的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结束语:

本文从邓小平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的相关内容入手,从几个不同方面对邓小平理论中市场经济理论的地位进行了探究,通过分析在邓小平理论中,市场经济理论是其核心内容,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是相同的。通过探究邓小平理论中市场经济理论的地位来更好的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进而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其能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从而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董亚平,赵琼.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贡献及现实意义[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03:45-50.

[2]杨敏军.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及其价值[J].理论观察,2013,07:14-16.

[3]丁晓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探索[J].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00:168-178.

[4]丛微.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阶段及其意义[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7:383.

作者:周小英

经济体制理论下市场经济论文 篇2:

论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提出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而不再延续计划经济体制时并没有深入地研究什么是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留下了对市场经济的诸多误解,包括对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混同。站在21世纪的高度,从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角度可以明确指出:商品经济只有一个市场,即只有商品交换市场;而市场经济有两个市场,即商品交换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商品经济不存在生产要素市场,而市场经济存在生产要素市场。与传统的市场经济相区别,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标志是建立了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还远远没有到位,并且没有抓住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必须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建设和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这一核心。

[关键词]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商品交换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现代市场经济;资本市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体制和制度性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阶段后,事实上从理论界到企业界,对于什么是市场经济并不是很清楚,甚至有许多人一直将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等同认识,严重缺乏改革创新意识。所以,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之际,还有必要从经济学基础理论的角度认真地探讨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问题。

一、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偏差

在中国提出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而不再延续计划经济体制时,经济理论界其实并没有深入地研究什么是市场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当时所知道的只是不能再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做事,也就是说,要改变过去。因而,最简单地说,当时需要改变什么,人们就讨论怎么改变才是市场经济的。路就是这么走出来的。但经济学不像文学那样随意,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走出了一条路。经济学的研究是受客观条件约束的,客观的市场经济之路假如没有,你走多少遍,或有多少人走,那也不是市场经济之路。可以说,从一开始我们对此就是朦朦胧胧的,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距离搞明白还差得很远,所以,也就一直处于对市场经济的探索之中。一路走来,留下了对于什么是市场经济的诸多误解。

1.市场经济就是非计划经济

很多人以为,搞市场经济就是不要计划了。当时,即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几乎到了讨论要不要保留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地步。后来保留了,但是名称改了,改成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取消了“计划”两个字。

然而,从那时起到现在,中国的经济建设实际上并没有取消计划,只是到了2006年,将计划改为规划,而规划的涵义就是更粗一些的计划,也是计划的一种,与计划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对此,曾有人说,中国现在搞的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说这种话,大多是带有贬义的,他们似乎以为,市场经济与计划是不可相容的,中国的市场经济还要保留经济计划,就是不伦不类的。

当前,国内还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在广为流传,那就是将“计划”一词完全贬义化。有些人主张什么都应该市场化,根本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宏观调控,政府只要充当“守夜人”就可以了。这种过度摒弃计划的泛市场化观念很不正常,也是错误的。关于计划和市场,其实在邓小平那里就已经有定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资本主义也可以用。他还说:强调“计划”,并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我所指的“计划”,是在坚持市场取向改革的同时,必须有政府的有效调控干预,对市场的缺陷加以纠正,有必要的计划协调予以指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将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和主要手段,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制度看待。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先生也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计划。那么,“计划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制度,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和主要手段,是否就不能再起作用了,至少在社会主义整个初级阶段不能起决定作用了?那是再也明显不过的道理。但作为经济制度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制度前提下的“计划调节”是不能混为一谈的。这里说的计划调节包括:战略性指导性计划,必要的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控等等。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不可能没有计划。所以,市场经济不是非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并不对立,因为只要国民经济有计划在内就是计划经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主要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国民经济计划。就此而言,搞得最好的市场经济,也就是搞得最好的计划经济。我们现在搞市场经济,实质上只是要摒弃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并非指不要计划经济或经济计划。

2.市场经济就是政府退出

更为普遍的一种错误认识是,市场经济就是不要政府介入,就是自由主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全部退出,远离市场。一说到市场经济建设,有人就讲政府退出市场的效果如何,政府还应当怎样继续退出市场。这种对于市场经济的认识,实质上是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一种没有政府作用在内的经济状态。

在关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讨论中,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商家生产商品,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卖,价格和销售都由市场控制,一般当要卖的货品比要买的人多时,价格就会下降;反之,如果货品少买家多的时候,价格就会上升。这种经济可以促进生产的积极性,但是很盲目并且调节很滞后。计划经济是政府对价格和市场上的供求量的大小进行调节的一种方式,具有目的性,但是不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运行。计划经济就是指所有的资源都由国家按计划协调分配。在计划经济下,企业都是国有的,企业盈亏都由国家承担,大家都吃大锅饭。所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多数企业效率不高,竞争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所谓市场经济是针对计划经济而言的,指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由价值规律协调资源的流动。市场经济强调企业的效率和竞争意识,坚持优胜劣汰原则,因此,更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认为市场经济就是政府退出的错误仍然来源于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对立的认识。在这些人看来,好像政府全部退出市场,中国的市场经济就成功了。我们可以看一看所有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哪一个国家的政府完全退出市场了?没有,一个也没有。相反,那些发达国家的政府都比中国政府在市场上支配的资源比重更高。正是由于这样,在探索了多年之后,尤其是在逍遇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看到发达国家的政府都在积极救市,除个别人外,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基本上也都能认识到:各级政府都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主体。

3.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有些对

传统经济学研究得很深的人一直是用商品经济的概念解释市场经济,将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相对立。在他们的思想深处,所谓的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

譬如,有人讲:市场经济概念在当前比较难理解,甚至可以说比较模糊。在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那里,市场经济的概念是清晰的,就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但是,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这似乎突破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此应该怎么理解呢?有林同志在《全面理解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问题的论述》一文中,认为这是就市场经济的一般(一般性)而言的,即商品经济以及作为商品经济极度发展的市场经济,就其一般性来说,无非是指为交换的目的而进行生产并经过交换而实现其价值的经济。笔者认为有林同志的看法是有道理的,所谓市场经济的一般(一般性)就是商品经济一般,邓小平同志所说“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实质是说商品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一般不等于资本主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作出其他理解都有可能破坏这种一脉相承的关系,恐怕是不妥的。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完全符合经典马克思主义。通过上面简单分析可知,只有当市场经济特指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时,才成为独立的、完整的社会经济运行形式,而当市场经济作为商品经济一般概念使用时,并不具有独立的、完整的社会经济运行形式的意义。

但是,如果说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还有必要将建设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转换成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吗?我们一定要明确,在上个世纪中国提出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这是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将市场经济等同商品经济,无论如何解释不了这一重大转折的意义。

对此,我们真正应该解释的是,为何市场经济不同于商品经济,或是说,市场经济到底与商品经济有何区别。

经过以上分析,一个十分清楚的逻辑摆在我们面前:从客观的角度认识,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并不对立,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也并不相同。

由于上述分析的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偏差所形成的观点流行至今,所以,我们不能不说,以前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有许多人对于什么是市场经济一直存在着各种误解,因而在经济建设实践中必定存在着偏离市场经济要求的问题。

二、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

尽管我国已经进行了十几年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了准确地认识市场经济的涵义,对市场经济做出科学的定义,提升对市场经济的理论认识,从而有力地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我们仍然需要根据经济学研究已经取得的共识首先确定市场经济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的发展一共经历了三种社会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其中,自然经济形态经历的时期最长,从人类社会起源到原始社会末期,大约有400多万年:而商品经济形态则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形态和社会化大生产时期的商品经济形态,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末期为简单商品经济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时期,从封建社会末期到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表现为社会化大生产时期的商品经济形态;市场经济形态始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并一直延续至今。

自然经济的特征是不存在市场交易关系,劳动者的生产资料是自有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劳动成果是自用的。

商品经济的特征是存在一种市场交易关系,即劳动成果市场交换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社会经济形态中生产劳动成果的人或组织的生产资料也是自有的,只是他们的劳动成果除了自用以外还有一部分用于交换,或是全部劳动成果都用于交换。问题是,只要有了部分的劳动成果用于交换,人类社会就进入了商品经济时代。

市场经济的特征是存在两种市场交易关系,即比商品经济多出一个生产要素市场,这是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相比的根本不同之处,也是市场发展的结果。这就是说,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只存在劳动成果交换市场;而出现生产要素市场之后,人类社会就从商品经济时代进入市场经济时代。

从只有劳动成果交换市场到生产要素市场出现后与劳动成果交换市场并存,是市场的发展。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这首先表现出市场交易关系的复杂性。在商品经济中,市场交易关系只表示市场交换关系,即所谓的市场关系就是交换关系,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市场关系。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交易关系分为两种:一是市场交换关系,再是市场契约关系。市场经济的交易关系比之商品经济的交易关系多出了一个市场契约关系的不同内容。事实上,这种市场契约关系不存在于劳动成果交换市场,只存在于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的产生表明市场契约关系的出现。也就是说,在生产要素市场,人们之间的交易不是交换关系,而是契约关系。生产要素市场主要包括:土地及其他矿产资源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由于生产要素的配组高度资本化,所以,在发达市场经济中,土地及其他矿产资源市场已经为资本市场所涵盖。生产要素的配组仅仅限于资本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运作。而在资本与资本之间、劳动力与劳动力之间、资本与劳动力之间,它们的市场关系就表现为契约关系,而不是交换关系。由生产要素的配组而形成的企业是契约组织,在这一组织内,资本与资本之间不是交换关系,劳动力与劳动力之间也不是交换关系,资本与劳动力之间更不是简单的交换关系,它们之间全都是市场契约关系,是生产要素组合间的市场契约关系。这是一种市场高度发达之后才出现的经济关系,是不同于市场交换关系的又一种市场交易关系。在这种市场关系中,交易的双方或各方并不是相互交换劳动成果,而是将自己拥有的生产要素与他人拥有的生产要素组合起来,以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在组合中各方之间签订契约,以确定组合各方在生产中的权力和责任以及对劳动成果如何进行分配。在资本市场进行这种组合是契约关系,在劳动力市场进行这种组合也是契约关系。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契约理论主要就是契约关系,从双头合约到多头合约,讲的都是生产要素配组中握有产权的人们之间的契约关系,这是对市场经济中新的市场交易关系做出的新的研究和概括。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将所有的市场关系都归纳为市场交换关系,在市场交换关系之外,还有一种市场契约关系,这是作为契约组织的企业在生产要素市场形成的交易关系,是构成社会生产组织的市场化关系,是超越简单的市场交换关系的又一种市场经济关系,是与市场交换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存的又一种市场交易关系。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解释了19世纪经济学无法解释的问题,即只用交换关系无法解释所有的市场交易行为,包括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站在21世纪的高度,人们对于市场经济不同于商品经济的特征看得更清楚了,即对于市场的发展形态有了更进一步的理性认识。

由此,可以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人

们一直困惑不解的不同于商品经济的市场经济做出如下定义:市场经济是在商品交换市场发达的基础上进展并形成生产要素市场的社会经济形态。

总之,商品经济只有一个市场,即只有商品交换市场;而市场经济有两个市场,即商品交换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商品经济不存在生产要素市场,而市场经济存在生产要素市场。人们所讲的市场经济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指的就是通过生产要素市场配置资源。如果只有商品交换市场,没有生产要素市场,那就只是商品经济,即生产者通过市场实现各自劳动成果的交换,而无法实现通过市场进行生产上游的资源配置。

三、重视现代市场经济标志的作用

市场经济是拥有两大类市场的社会经济形态,这是在以上定义中我们已给予确认了的。从2l世纪的角度讲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传统市场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区别。

只要是市场经济就拥有生产要素市场,但在传统市场经济中,生产要素市场还没有高度发达;而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生产要素市场已经高度发达,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资本市场高度发达。因此,与传统的市场经济相区别,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标志是建立了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

在此,我们需要特别地强调,资本市场并非仅指股票市场,而是包含更多内容的资本运作关系,即还包括企业债券市场、国债市场、借贷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企业资产保险与再保险市场等各类资本市场。

也许任何人现在都不能否认,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出成就之一是恢复建立了股票市场。我们认为,在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突出地反映在必须更进一步地规范和发展股票市场,推进风险投资和完善创业板市场建设,力争使这一已经拥有1亿多股民的重要的资本市场建设能够达到现代国际通行的规范水平。

在以往的发展中,中国股市容纳的民营企业很少。这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也与股票市场本身的功能作用相悖。世界各地的股票市场主要都是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政府控股的企业很少进入其中。因此,按照国际惯例,中国的上市公司,也应主要是民营企业。也就是说,中国的股票市场今后应在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更多的民营企业上市开绿灯。上市银行是兼具证券风险和银行风险的企业,因此,在上市公司中,上市银行是相对风险较大的群体,必须特别加强监管,防止在证券市场上出现银行的经营风险问题。如果上市银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信用危机,其影响将是巨大的,且极具市场震荡作用,甚至会冲击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

回头看,直到2010年,即在十一五规划期间的最后一年,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资产泡沫。对于上海股市来说,这一年一直是在3000点徘徊。那么低的指数不仅没有泡沫,而且连基本的保值功能也不具备。对此,我们要说的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还远远没有到位,并且没有抓住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必须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建设和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这一核心。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必须强化股市的保值功能,而不是所谓的防范资产泡沫和打压股市价格。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走现代市场经济之路,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就是存在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股市是最重要的资本市场之一,中国经济的繁荣离不开股市的繁荣。在经济繁荣之时,股市冷落,那绝对是很不正常的表现。自2007年底,中国股市一路下滑,一度连融资功能都丧失了。2009年以来,中国股市开始恢复,可跌来撞去费了好大的力气也只是恢复到2007年最高点位的一半左右,明显地仍然不具有保值功能。现在到了2011年,中国股市还能这样冷清下去吗?如果将股市当作一个赌市,当然可以继续让它冷清下去,而且是更加冷清才好。可是,股市不是赌市。因此,无论从何讲起,中国的股市都不能再冷清下去了,必须迅速恢复其资本市场的本来面貌,必须迅速恢复和强化股市的保值功能,让所有股民都能尝到投资的回报,而不是死死地套在那里。虽然股票价格是在虚拟经济市场实现的,但毕竟受实体经济市场的约束,不能完全脱离实体经济的公司资产价格的真实表现,因此,股票价格并非可以完全与上市公司资产的实体经济市场价格背离,且在客观上也存在保持一致的趋势,背离一般只能是暂时的情况。

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按照强化保值功能的要求,在市场稳定的前提下股价渐渐地增升应是常态。市场炒作引致的股价跌落归根到底不会决定大局,只是一种起起落落的正常表现,不会影响基本面。只有货币明显升值,才在客观上决定股票市场的价格需要随之下落。但是,在现今市场经济时代,货币升值并不是货币市场的常态,所以,除市场炒作以外的正常的股价跌落也不是市场的常态。

既然我们现在是搞市场经济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实现商品经济,而且,我们需要的是跟上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而不是停留在市场经济的初级发展阶段,所以,必须明确区分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不同,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完善,充分发挥证券化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的作用,决不能将资本证券市场妖魔化或任其赌博成风。对此,必须从基础经济理论出发,严格规制和调控资本市场,尤其是要控制股票市场,使其正常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当前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强化股市的保值功能,稳定现代金融市场秩序。在完成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如果股市能够恢复正常,随着经济增长持续攀升,资本市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将作出突出的贡献。而如果在十二五规划开局的新的一年里,股市还是在3000—4000点之间徘徊,甚至更低,那只能说这个市场还是赌市,还不是一个中国改革和发展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规范的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1]刘世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计划[N].中国青年报,2006-03-20.

[2]百乐题,什么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EB].http://ten.blurtit.com.

[3]poguanzi的个人空间,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EB].http://my.tv.cctv.com

[4]陈佳贵,等,企业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张琦)

作者:钱津

经济体制理论下市场经济论文 篇3:

转型期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分析

摘 要:在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由农村社会转向城市社会的大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亟需政府来调节和调控。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逐步增强,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干预,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转型期中国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作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转型期 政府 市场经济 作用

我国正处于转型期,而在转型期的这一特殊阶段,市场经济也暴露了许多问题。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转型期,经济体制的变动必然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也相应地会带动社会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发生变动,而要加快转型,推动市场经济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十分关键。政府是中国市场经济转型的主导者,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起着调节者、推动者的作用,合理、科学的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的作用,可以加快转型速度,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健康的环境。

1 转型期的概述

从社会理论角度出发,转型期主要包括体制转型、社会结构变动以及社会形态变迁三个方面。所谓体制转型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种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结构变动即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这种过渡必然会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体系;而社会形态的变迁是指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正朝着全面小康社会迈进。也正是因为中国处于转型期,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借助政府来进行调节和调控。

2 政府调节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市场经济研究者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主要分成两个流派。微观经济研究学者认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代表着一定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换句话说,微观经济研究学者认为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没有发挥作用,反而认为政府干预市场经济,会扰乱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而宏观经济研究学者认为市场存在缺陷,这些缺陷需要依靠政府来调节。从我国市场经济的实践来看,市场经济的发展确实离不开政府,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巨大的变动,这种变动会给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而要想推动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就必须注重政府的调节作用。首先,转型期,虽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但是当前的市场机制也存在许多缺陷,如恶性竞争、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等,这些缺陷需要依靠政府的调节作用来弥补,通过政府调节,可以有效地防止市场失灵现象的发生,进而推动给市场经济的更好发展。其次,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政府调节作用也是政府职能的需要。转型期,社会结构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相应的会带动上层建筑发生变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理清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在市场经济的地位与作用,才能更好地调节市场经济,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1]。

3 转型期合理定位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

就目前来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虽然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是它也继承了计划经济体制一些不好的东西,使得市场经济体制存在较大的缺陷,因此,正确定位政府在市场经济转型中的角色十分迫切。

3.1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维护公共利益的角色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造成了一些恶性竞争行为的发生,这些恶性竞争行为的存在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也损害公共利益。而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公共安全、公共利益,为社会民众提供公共物品,从而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另外,政府可以调节收入分配,抑制收入差距。针对当前社会出现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市场不可能自动实现收入公平,而不公平的收入就会激发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而政府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收入政策、分配政策,可以調节收入分配,维护分配的公正、合理,进而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2]。

3.2 政府在市场经济转型中担当规范经济活动的角色

当前,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比较凸显的问题,而信息不对称就会损害到消费者的利益,使其在市场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就需要政府采取有效的强制手段来规范和约束市场,对那些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和惩处。另外,不合理、不合法的竞争也是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些不合理、不合法的竞争行为迫切需要政府来加以调节和整顿。通过政府的调节和控制,可以更好地规范市场行为,维持市场秩序,推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3]。

3.3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充当着宏观调控的角色

“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相结合是推动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保障。“有形的手”即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和行政手段,“无形的手”即市场运行规律。现阶段的实践证明,市场经济仅仅依靠“无形的手”是难以获得健康发展,需要依靠“有形的手”来调节和调控。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角色,可以更好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维持市场秩序,通过各项宏观调控政策,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4]。

4 转型期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具体作用

4.1 通过政府干预,弥补市场失灵

前文提到,市场失灵是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而造成市场失灵的根源就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针对市场失灵问题,其所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将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威胁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5]。为了避免市场失灵问题的发生,可以借助政府的宏观干预手段。政府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通过宏观干预,可以避免市场价格刚性因素给市场经济活动造成影响,并在调节过程中形成价格机制。政府在宏观干预的过程中,要克服供求弹性不足问题,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调节,使投资主体发生变化,让企业、个人逐渐成为投资主体。同时,要破除地方保护和地区倾斜政策,加强市场监督,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顺利转型[6]。

4.2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经济活动

当前,那些不正當、不合法的竞争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转型。而这些不合法、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市场经济法治建设还不够完善,对这些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还不够。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宏观政策来进行调节[7]。而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政府来完成,政府根据市场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法律法规,通过这些法律法规,可以更好地规范、约束市场行为,维持市场秩序。同时,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调节者,通过政府宏观手段,可以对那些扰乱市场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和惩处,维护市场秩序健康[8]。

4.3 完善社会公共设施,保证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公共设施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向社会民众提供这些公共设施。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效益是根本,而公共设施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市场往往不愿意付出这些成本。而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调节者,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社会公共设施,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另一方面,要加强市场调节和引导,鼓励其他市场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从而促进宏观经济目标的更好实现[9]。

4.4 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所造成的问题,需要政府来调节和干预,但是这种调节和干预要把握度。而这种度的把握需要政府转变职能,只有转变政府职能,才能更好地调节市场经济发展。对那些容易受市场机制影响的产业,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而对那些距离消费市场远、市场机制不容易起作用的产业,政府则要按照市场需求,通过宏观干预来调节,从而保证市场公平竞争。另外,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要不断精简机构,提高间接调控经济的能力,实现“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相结合,进而推动市场经济朝着新的方向迈进。

5 结语

综上所述,转型期,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转型期的到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渐形成,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必然会带动社会的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的变动,面对这一系列的变化,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作为政府,应当科学地利用宏观调控政策和干预手段,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我国市场经济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凯.转型期中国政府治理与国家审计在促进政府治理中的作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2(04).

[2] 杰弗里·萨克斯.政府监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4(11).

[3] 苏发金.经济转型期政府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中的角色定位[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3).

[4] 汤金丽,张文.论经济转型期中国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8(11).

[5] 周江平.社会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03).

[6] 田为民.依法行政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J].现代交际, 2016(05).

[7] 吕良.政府干预在规范市场经济中的作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

[8] 谷文宇.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浅析我国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J].金融经济,2016(06).

[9] 王亚欣.合理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N].长江日报, 2011-03-07.

作者:胡炜

上一篇:离婚自由社会学发展法律论文下一篇: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比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