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水利水电论文

2022-04-15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近年来国家对水利水电项目投资的不断增长,给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发展水利水电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发展水利水电论文 篇1:

水利水电发展的新理念

摘要:当前我国各项建设进展迅速,估计在不长的时间内,较好的水资源站点将开发殆尽,会影响水资源的持续开发。新理念核心在于利用蓄能运行使电网低谷剩余电能抽水,通过储存转换,变成和再生能源一样,可周而复始、更新使用。水利水电、火电以及核电、风电、太阳能电等可再生新能源考虑蓄能运行后可使之步入新的境界,对促进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十分有利。

关键词:水利水电;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引言:我国水资源的蕴藏总量比较丰富 (2.71万亿m3),占世界第五位。但由于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蕴藏量仅2700 m3/人,相当全世界人均数的1/4。故按人均而言,我国水资源储量是比较贫乏的。我国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总蕴藏量达6.76亿 kW,可开发容量为3.78亿 kW。当今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带动各行各业正在以雷霆万钧、势如破竹之势走向现代化,已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新时期。但随着国民经济的急剧增长及工农业的发展,城乡用水及水电的供应时有供不应求的现象,近年来更趋严重。

一、 水利水电的发展

水利水电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电网,一般电网由水电和火电等组成,因水电具有较好的调峰性能,可改善电网输电质量,而当某些地区水能资源开发殆尽,水电不能与火电同步增长,水电所占比重低下时(<20 %~ 30 % ),造成电网中可调峰电能减少,而低谷时又造成电流周波和电压加大,影响输电质量。一个电网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国民经济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容量往往逐渐由小到大。 但当水电发展受水能资源限制,而火电、核电和新能源(如风电、太阳能等)大量兴起,造成电网中水电可调峰电能比重减低。当水电发展受阻,不能与其他电源同步增长时,电网中峰谷差加大,尖峰时缺电而低谷时又有多余,这种现象将会与日俱增。尖峰时缺电,可临时增设燃气轮机等解决,而低谷时多余电所占比重达一定程度后,将会影响电网输电质量,并增加能耗和有害气体排放量,较难处理,使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阻碍。

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作为水电的补充,抽水蓄能电站的兴起,使水电重新步入了新的境界。虽然已无新的水能资源供开发,但可利用电力系统低谷电能,通过抽水蓄能储存转换在尖峰时发电,这样蓄能运行使水利水电的发展增加了新的活力。近十余年来我国已建和在建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约近2000万kW。

二、可持续发展新理念

1水利水电发展往往受限于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火电受限于矿石资源和有害气体的排放,核电无调峰能力,而可再生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既不稳定又有间歇性。电源发展受阻时,如考虑蓄能运行后,具有储存转换、更新利用、以丰补歉、循环再生的特殊功能。常用的有可逆式发电-抽水机组、抽水泵、压缩空气等蓄能设施,按我国目前发展情况以抽水蓄能为主。

2 可再生新能源和水电火电发展都离不开其他资源和行业的相互支持、共同提高。蓄能运行使电网中低谷时剩余电能转换成尖峰时的宝贵电能。实质上其作用相当于使电网中日益增长的、如不用反会带来负面影响的剩余电能转换成 为可再次利用的电能,和再生能源一样,再次使用。

3 水电因受水能资源的限制不能与火电等同步增长,制约了水电的可持续发展。水利水电虽不是一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已建的水利水电枢纽可以年复一年地持续运行下去,水利水电发展迅速,已建成水电装机容量已逾1亿k W,为 世界之冠。水电不足之处:

(1)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往往 (或有时)为了水资源紧张,只让在供水或灌溉时发电,其他时间不允许发电。这就是常说的 "以水定电 ",对电力系统极为不利。

(2)目前某些地区水电资源极其贫乏或已开发殆尽,再大量修建新的水电站受到限制。这形成水电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一个不足之处。

(3)一般认为水电还存在另一个不足之处就是水电有时免不了要修建水库,造成不小的淹没和移民,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总之水利水电的可持续性是肯定 的。

上述三项不足之处是前进中出现的问题,应尽量设法解决或将影响减至最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立在各种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的基础上,不仅要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还要谋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我国水利水电开发特点和前景

1 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青藏和云贵高原为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流域面积大(前三者为180万,75万,44万km2),源远流长、水系集中、集雨面积大、河床坡陡和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是十分有利的。

2 淮河、海滦河。分别位于黄河南北,它们的流域面积均接近32万 km2,次于上述大江大河。人均年水量很小,分别为630m3和280m3,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是:水系分散,坝址以上源近流短、集雨面积小,河床坡缓,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极为贫乏(理论蕴藏量仅分别为144万kW和264万kW,实际可供开发容量更低,来水量丰枯悬殊,校核洪峰极高,导致工程泄洪规模增大,投资较高。

3 西北黄河支流和内陆河流域。前者地处北方,年降水464 mm, 因干旱等原因,径流深仅88mm,支流泾、洛、渭、大通河等源近流短,水资源和水能资源较少。

4 其余东北、东南沿海、西南国际河流等。东北松花江、辽河等年水资源总量约1900亿m3。径流深约130mm,其水资源条件优于淮河、海河流域。

四、水利水电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 应大力并优先修建开发条件和控制性能良好的大型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如繼续完成在建或拟建的长江三峡、溪洛渡、向家坝、构皮滩、瀑布沟,黄河古贤、大柳树、珠江龙滩、澜沧江小湾、糯扎渡等。

2积极发展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这类工程的优点是工期短、见效快,易于发挥各方积极性,可由地方或各方集资兴建。

3跨流域引水,跨地区送电。有些地区水资源缺乏,而开发条件又差,如华北及沿海区域一些较好的点子大都已建成,对开展跨地区引水和跨地区送电应予以考虑。

4 江河入海口水域的开发利用。在积极进行江河上、中、下游开发的同时,还应对入海口包括附近滩涂、岛屿利用水下地形修建较长的挡潮闸坝以围海造地并拦蓄海水,对江河海口的开发利用,效益是很显著的。

5 江河上游河源段的开发利用是又一个新的开发空间。河源段集雨面积一般很小,只能修建小型或中型水利水电枢纽。

6 相应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在我国西部目前似尚不感迫切,但在目前规划设计时,亦应予以考虑。水利水电(指常规水电)可以进行调峰,但当水电调峰容量不能满足需要时,一般应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电力系统低谷剩余电量抽水,峰荷时发电。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正处在走向现代化大好形势下,水利水电进展迅速,再过一段时期,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开发似将濒临饱和,如果我们一直坚持新的发展理念,水利水电和相关资源可相互转换循环再生并得到更全面的开发利用,将有利于我国水利水电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家铮,和谐社会和抽水蓄能[C]//积极推进我国抽水蓄能发展高层论坛,北京,2006

[2] 杜祥豌,黄其励.我国再生能源战略研究[R].中国工程院, 2008

[3] 彭程.21世纪中国水电工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4] 曹楚生.我国水利水电可持续发展的新设想和开发途径[A].新世纪水利前沿 [C].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

作者:梁廷锋

发展水利水电论文 篇2:

浅析水利水电的新发展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近年来国家对水利水电项目投资的不断增长,给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规模宏大,涉及的范围广,涉及专业也较多,特别是经常还会遇到不利的地质、地形条件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致使相比于其它的工程建设施工显得更为复杂和困难。所以,对水利水电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要很好地保障水利建设项目施工全过程顺利进行,实现工程项目的预定目标,就需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指导工程施工。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与组织不仅能够提高项目建设效益,提高工程质量,推进工程进展,降低工程成本,同时还会有力地提升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施工企业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

1、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意义

水利水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而且安全无污染,其应用为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技术是工程建设的根本与关键,因此,一定要做好施工技术工作,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可以顺利的实施。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直接关系着工程能否顺利完成,只有在施工中将技术管理工作做好,才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从而使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提升到一个质的高度。

2、水利水电工程的内涵

水利水电工程包括水利和水电两个方面,水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基础,电力则是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水利水电工程是指在对水的自然特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之上,借助工程或非工程措施对水能资源进行调控和利用,建设造福人类的工程项目。

2.1 水利水电工程特点

与一般的土木工程施工相比,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其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一些施工机械可以通用,某些施工方法相同,一些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方式也可相互借鉴。但具体来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也有其特有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由于水利水电工程要承担蓄水、挡水及泄水的任务,因此这些功能也决定了对水工建筑物的承压、防渗、稳定、抗冻、抗冲、耐磨、抗裂等性能都有特殊要求,要严格按照水利工程的相关技术规范施工,需要采取专门的施工措施及 方法,确保其工程质量。

(2)因实际需要,水利水电工程对其地基质量要求严格,而水利工程一般往往都是处于地质条件相对较为复杂的地区及部位,若果处理不好地基,往往会留下严重隐患,且事后一般都很难补救,所以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专门的地基处理措施予以应对。

(3)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多见于在河道、沿海、湖泊或者其他水域施工,实际操作中往往都需要根据工程建设具体要求及水流的自然条件做施工截流、导流以及水下作业。

2.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影响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产品由于需要承受巨大的水压力,要做到能使建筑物坚固耐用,就须综合考虑水工建筑物的抗冲磨性、抗渗性以及抗冻性能等特殊要求。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因素主要有:①导流和通航问题;②气象水文条件对水利水电施工的特殊要求;③水对建筑物的影响较大;④对建设工程基础的要求很高;⑤现代化高新技术的运用以及大型施工设备的投入使用等。

3、分析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现状

3.1 工程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工程的质量监管单位和建设单位同属一个部门,不利于质量监管的工作正常进行;一些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监管人员受到限制,不能及时的监督管理施工质量;有些建设单位在前期不做好审批手续等相关准备,造成无法评价工程的整体质量;工程监管的运作速度慢,工程质量的核准、审查工作进展缓慢,不能有效的控制工程建设中的违法行为,制约了质量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工程的建设离不开材料。

水电工程的建设,原材料的质量是决定项目质量的重点之一。例如,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例不合理,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高;没有使用规定的水泥,导致水化性能差,安定性弱;混凝土的运输不注重防护,导致性能发生变化;混凝土骨料的质量差,不符合相关标准;不注重混凝土的养护,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变低出现裂缝。

3.3 工程操作过程应该注意施工质量。

施工过程中,质量的监管是纸上谈兵,没有落实到实处。施工过程施工手法粗糙,不按规定执行,存在质量缺陷。地基的清理步骤简单,不注重深层次土壤的质量,甚至在松散的土壤上就开始工程建设,造成地基存在安全隱患;土方填筑时,填筑土料不进行分层、碾压等适当的操作,导致工程存在隐患;施工工程中不注重预防渗漏的工程建设,致使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存在安全隐患。

3.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3.4.1人员管理

人的因素对项目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项目中标后,施工企业会选择任用年富力强、施工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然后由项目经理结合工程的特点及规模组建项目经理部,代表施工企业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经理即是该项目的最高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部要建立各种组织机构,如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质量控制组织机构等,还要确立各机构负责人。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及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制定项目管理规章制度。

3.4.2材料管理

建筑材料是建筑产品的重要组成,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及建筑产品的寿命。材料进场后,应及时通知业主或监理单位进行必要的验收和试验,对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材料要坚决给予退货或降级使用,并认真做好材料进货台账记录。

3.4.3机械管理

随着建筑科学的迅猛发展,建筑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机械种类及型号也越来越丰富,施工机械化程度逐步提升。为做好机械使用管理,施工中应实行人机固定,机械维修保养责任制度,实行施工机械持证上岗制度,要建立施工机械的档案制度和台帐记录,实行机械定期维修保养制度,进而提升机械运转的可靠性和安全度,降低消耗,提高机械使用效率,保证工程质量。

3.4.4环境管理

环境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有着复杂多变的特点,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变化会给工程的进度及质量带来不必要的影响,故要求项目部应与当地气象部门保持联系,及时收听天气预报,收集当地相关的水文气象资料,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保证工程质量。

3.4.5制度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工程材料检验制度、隐蔽工程验收制度、钢筋代换认证制度、分部工程制度。砼结构用的钢筋,其种类、钢号、直径等均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热轧钢筋的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13013-91的要求。钢筋应有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使用前仍应作拉力、冷弯试验。依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砼建筑物应选用硅酸盐水泥,其标号也应为425#。

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

4.1 技术水平落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我国在追求工程项目壮大,工程数量增加的同时,忽略了对施工技术研究的投入,使得相应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研究落后,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的施工技术,来不能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施工要求,严重阻碍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因此,要加大施工技術研究的投入力度,设立专款专项促进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4.2 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对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重要,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不仅能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而且还有助于建设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然而目前我国部分企业仍存监管不到位,施工不规范等现象,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施工不符合设计要求等情况屡次发生。因此,要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工程质量。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初期就落实质量监督责任制,无论在材料的使用,工程的进度,还是工程的验收等各方面都要做到责任到人,并且设立严厉的奖惩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5、水利水电工程发展前景

5.1 设计美化

水利水电工程的视觉效果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粗老笨重的钢筋水泥形象已经被人们所淘汰,今后水利水电建筑需要作美化设计,直接融入大自然中,在造福人类的同时成为一道人文景观。

5.2 绿色环保

在可持续发展的当今社会,对水利水电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水利水电工程应向绿色环保方面发展,减少对当地环境的破坏。

结语:

在实际中,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出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实施全面的管理,从而可以保证工程的高质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古伟君.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J].科技与生活,2010,(8).

[2]高现先.浅谈水利水电施工管理与组织[J].技术与市场,2010,(11).

[3]黄郑民.阐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方法和措施[J].管理科学,2010,(10).

[4]刘茂青.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0,(7).

作者简介:

冯朝相,河北农业大学,河北沧州。

作者:冯朝相

发展水利水电论文 篇3:

水利水电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摘要:我们知道水利水电工程在经济,设计以及艺术创作方面都存在着问题,根据这些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在高科技环境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要广泛吸收各种文化的精华,不但要外观美丽宏伟,而且要实实在在的给人民带来福利,真正的发挥利民的作为。

关键词:水利水电;可持续发展;理念

我国的水利水电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澜沧江、红水河、松花江等五大流域,理论蕴藏量有6.94亿千瓦,可开发量约为4.02亿千瓦,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地形复杂,由世界海拔最高地区——青藏高原起源的众多河流具有非常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巨大,亟待大力开发。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我国的水电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建国初期的16.3万千瓦装机容量,一跃达到了1.5亿千瓦,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有代表性的如三峡水电站、水布垭电站、小湾水电站、龙滩水电站、瀑布沟水电站等一大批先进的现代化水电站的建设投产,标志着我国水利水电开发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1 我国水利水电发展现状

我国水力资源蕴藏量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目前的水利水电发展水平尚不及发达国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我国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需要调蓄、节水、输水;二是人口众多、城市密布、财产集中,但防洪能力低下,需要防控工程;三是水能资源总量丰富、开发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匀,需要调蓄、输电;四是能源结构不合理,资源短缺,污染严重,亟需发展清洁能源和电力。目前,我国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已居世界前列,超出大气环境容量的80%以上;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高空转化为硫酸盐和硝酸盐等细颗粒物,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3。造成二氧化硫高排放的直接原因是火电厂。由于核电发展受铀矿资源等制约,而可再生能源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在2020年前均很难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开发水电减少燃煤是从整体上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重大措施。

2 水利水电建筑设计美化的意义

水利水电建筑一般依山傍水,直接融入大自然,许多工程甚至就建筑于自然的山水之间。有的设计者认为水工建筑物地处旷野,往来人员较少,没有必要对水利建筑做美化设计。但正因其地处旷野,视野开阔,一座未做美化设计建筑物突兀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确实是大煞风景。因此,即便地处旷野,也不能忽视了水工建筑物美化设计。

设计者应该力求在满足水利水电建筑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人文的需求,重视环境和建筑对人的行为活动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水利水电建筑大都远离城市,傍水而建,与城市建筑相比,它有更优越的自然环境。从工程规划设计伊始,就应该对水利建筑的美化设计和建筑布局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满足水利水电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重视总平面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尊重自然,增强环境意识。

3 我国水利水电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3.1 明确我国水利水电的发展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力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无论是装机容量还是年发电量每年都在稳步地提高,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蕴藏着得天独厚的水能资源,其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5.1%。由于水力发电获得的电量是不耗减总资源量的,因此,世界各国无不优先开发水能资源。据统计,世界上有24个国家依靠水力发电提供国内90%的电力;有55个国家水力发电占全国电力的50%以上。但是,我国的水电能源开发水平远低于世界上水能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

能源紧缺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水电的清洁可再生性和高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决定了必须开发水电能源,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水电能源科学发展的观点。对水电能源的开发,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新水电开发观念,创新水电开发模式,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水电开发中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开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开发,电站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并重。

3.2 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调峰调频是电力系统稳定的前提,是即时电力电量平衡与功率平衡的手段。水轮机结构及控制系统决定水力发电机组启动迅速、调节方便,一般1分钟左右即可完成,而煤电机组热启动也是若干小时的问题且调节范围不大,故水电机组是很好的调峰调频点,当然也是好的调相点。它不仅给电网电力调度带来方便,同时峰谷电价差政策也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应优先发展那些具有多年调节性能的大型、特大型水电站,尤其是流域开发的龙头水电站。充分发挥水电及抽水蓄能机组的调峰调频优势,进一步推进水电的发展。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及中部经济发展较快,电力工业具备相当的发展规模,但负荷中心区域又缺乏水力发电容量,电网调峰容量短缺,建设抽水蓄能水电站是解决电网谷峰差问题的有效途径。必须注意燃油发电机组的发展动向,比较、论证水力发电与燃油、燃气发电的优劣,抑制盲目发展油、气机的倾向。

3.3 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要努力营造培养和吸收人才的良好环境和气氛,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既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又有扎实的学术功底的人才队伍。要敢于给青年科技骨干压担子,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要制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在人才培养上,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要坚持人才培养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

总之,水电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所在。开发水电是能源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要求,是国土资源利用与区域经济振兴的要求,是国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实践,我国水电技术已居世界前列,足以支撑水电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家电力体制的改革与水电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将给水电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个以新时期、新体制、新技术、新模式构筑的水电产业发展大潮正滚滚而来。

参考文献

[1] 许勇,曹先玉,赵禹然.浅谈水利工程中的建筑设计[M].山东水利.2004.12

[2] 喻衛奇.我国水电项目的环境保护技术政策[J].水电站设计,2007,(3)

作者:宋威 王立坤

上一篇:市场营销原则论文下一篇:旅游地理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