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通信电源论文

2022-04-16

【摘要】电力通信电源是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降低通信电源事故发生率,可提高电力系统通信可靠性。文章針对通信电源的结构配置、防雷接地设计及日常运行管理的相关安全措施进行了探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电力通信电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力通信电源论文 篇1:

电力通信电源新技术及应用研究

摘要:科技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力通信电源作为电力通行设备的核心环节,技术上也得到了充足的发展,新型的电源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推动着我国电力通信事业的发展。现在正是我国通信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电力通信电源新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电力通信电源新技术及应用情况,以供参阅。

关键词:电力通信;电源;新技术;应用

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电力通信电源技术得到了充足的发展空间,也相继产生了多种新型的电源技术,为通信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阶段,我国通信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电力通信电源新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电力通信电源技术原理

电力通信电源是我国电力通信设备体系的关键构成环节,通过对该环节工作模块的优化,有利于增强电力通信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益。随着我国电力通信理论体系及技术体系的不断健全,各种电力通信新型电源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在这种趋势中,分散供电、组网监控等使其主要的发展方向。在电力通信电源的传统工作模块,集中式供电方法是常见的工作模式,这种模式方法具备一定的局限性。在集中供电模式应用中,需要将电力电源设备集中安装在电池室内,通过对集中式电力电源的应用,实现向其他通信设备的供电,在这个过程中,普通铅蓄电池是其重要的供电使用设备,这种电力供电设备的整体体积比较大,整体比较笨重,在工程模块中,会发出一系列的噪声,其产生的酸雾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性。在实践模块中,电力电源设备需要安装在指定的电池室内。

2电力通信电源新技术的应用

2.1免维护蓄电池的应用

传统的电力通信电源设备主要是安装一些大型的电池如开口型电池进行供电,并且在其供电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对其补充蒸馏水,以免其水蒸发和充电终期分解。在此过程中,开口型电池会产生一些诸如酸雾等有害气体或物质,进而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常常需要工作人员加大对电池的维护力度,增加了工作人员的难度。但在电力通信电源新技术的发展下,可以利用其免维护蓄电池进行供电,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传统供电模式的问题,还能不断加强电力通信电源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免维护蓄电池的电解液和正负极板等具有较高的密封性,避免自由放电情况的发生,并且能够有效避免水分的蒸发,使电池保持较长的使用寿命。同时该电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故障的发生率,因此应积极使用免维护蓄电池进行供电。

2.2高频开关整流器的应用

在电力通信电源系统中,开关整流器对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具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也需要具有更大的技术含量,技术更新也较为迅速。高频开关整流器主要是将市政电经过输入滤波电路和整流滤波电路变换成较平滑的直流电曰然后利用高频整流逆变电路变换成超高频的交流电,频率可达100~500kHz曰最后通过输出整流滤波电路整流成通信设备所需要的低电压直流电源。高频开关整流器具有高功率密度以及高频化的特点,同时体积小、体重轻、能效高、噪音低、容易扩容、维护方面等,其工作效率达到75~90%,能够有效的提升电力通信电源的运行效率,增加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对整个电力通信系统工作的质量、效率都产生积极的作用。高频开关整流器的频率越高,其体积越小,重量越轻,能效越高。目前,频率已朝着1MHz的方向发展。

2.3优化防雷网络的设置与应用

为了减少电力通信的工作故障问题,需要进行防雷网络的构建,避免雷电对电力通信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害。如果不能实现防雷网络的优化,雷电会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系列的高压,这严重影响电力通信设备性能的正常发挥。在这个过程中,雷击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分别是直击雷模式、感应雷模式,前者会直接击中电力通信系统的线路,沿着导线流产生一系列的雷电流,这些瞬间电压对电力通信电源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通过对电力通信电源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该环节防雷网络设置体系的健全,在电力通信系统运作中,避免受到雷电的干扰,实现了电力通信电源整体安全性的增强。

2.4电源集中组网监控应用

在电力通信电源新技术中,组网监控是一项较为先进的技术,能够对企业分布的电源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集中监控,并记录下相关的数据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能够根据真实具体的数据及时对电源设备的故障等问题进行排查,并加以改进。因此,在电源设备运行时,企业需不断提高电力通信电源新技術,逐渐优化集中组网监控技术,实现更加智能化网络化的监控手段,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和处理,增强电源设备的使用价值,以不断优化企业各项工作业务流程,全面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2.5功率因数的校正

电力通信电源开关整流器的内部通常可以采用两级变换的形式,整流器在运行的过程中首先经过AC-DC整流,通过滤波电路书屋交流电,然后再将其转变为直流,通过DC-DC环节,将其转变为相应的直流电。由此可见,电力通信电源工作的过程中,其中的开关整流器就相当于一个容性负载,它会对电力通信电网的供电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新技术下的电力通信电源具备功率因数校正的功能,能够避免电力通信电源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噪音、误动作、过热、烧毁等事故加大电力通信系统和变压器的损耗,确保电力通信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2.6其他新技术

以上是企业常应用的技术,但电力通信电源新技术中还包含着许多内容,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可利用交流不间断电源、通信逆变器、DC-DC变换器、接入网技术、先进的接地系统等不断改进电力企业的电力通信电源系统,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通信电源在电力通信的发展下,在技术方面也有显著提升,在不断创新下,新技术具备了有稳定性、可靠性、小型化、高频率等特点。这些新技术在电力通信电源系统中的运用,有效的提升了通信系统运行的稳定与安全,为电力通信系统提供安全保障,对整个电力通信事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馨丹,刘明.电力通信电源新技术及应用[J].通讯世界.2018(09).

[2]朱瑞刚.电力通信电源新技术及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12).

[3]黄琛.电力通信电源新技术及应用研究[J].经贸实践.2018(18).

(作者单位: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建瓯市供电公司)

作者:周端艳

电力通信电源论文 篇2:

探析电力通信电源系统的运行管理

【摘要】电力通信电源是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降低通信电源事故发生率,可提高电力系统通信可靠性。文章針对通信电源的结构配置、防雷接地设计及日常运行管理的相关安全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通信;电源配置;防雷接地;运行管理

作者:陈嘉

电力通信电源论文 篇3:

电力通信电源系统组成及供电方式研究

【摘 要】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电力通信电源是其重要的构成环节,电力通信电源运行的正常与否,严重影响到电力系统运作的正常与否,因此,在电力通信系统中要严格注意电力通信电源的运行状态,保持电力通信电源运行的通畅性。在电力通信电源系统的组成中,主要的部件包括监控设备、直流配电设备以及通信蓄电池等,这些构件使得电力通信系统更加的稳定。本文就电力通信电源系统组成以供电方式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通信电源系统;构成部件;供电方式

我国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较快,对电力的需求量也相对提高。电网的规模也在近年来逐渐得到扩大,同时现代通信技术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电力通信水平的提高,电力通信设备的更新,使得电力通信电源的要求也在逐渐的提升,要想使得电力通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就要大力维护电力通信电源系统,保障电力通信电源运行的通畅性,保障电力通信系统的稳定性,从而保障国家电网运行的安全。

1.电力通信电源系统的组成

电力通信电源是电力通信系统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其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想要保障电力通信系统运行的安全与稳定,就要充分的了解电力通信电源系统的构成,从而保障电力通信电源系统运行的正常。一般来说,电力通信电源系统主要是由交流供电系统及直流供电系统构成。其中交流供电系统主要是由交流配电屏以及交流UPS不间断电源系统构成的。而交流配电屏所需要的输电路线通常有两路,这两路线的电压值都在380V,市电电流一般是通过这两条线路三相四线交流进行输入,交流部分的市电输入与市电电流的输入方式相同。如果在电源容量较少的前提下,电流的输入方式主要采用2路220V单相交流输入,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保障电源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电流运行的顺畅性。

在电力通信电源系统中,有大量的电流输入和输出,在电流的输入和输出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浪涌过电压的问题,对电力通信电源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要想防止这一问题的出现,最好是在市电输入的接口处,加设有效的避雷器装置,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浪涌过电压的破坏,使得市电的输入变得更加安全。市电一般是采用两路的方式进行交流电的输入,要想充分的实现交流电通断互锁,在交流电输入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自动切换功能,就需要加设交流切换装置,利用机械进行交流电互锁或者是利用电气对交流电进行互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采用何种方式对交流电的输入进行通断互锁,都要严格注意电源的方式,严禁两路电源同时进行接通或者是同时断开,防止短路问题的出现。另外,交流UPS不间断电源系统的主要构成部件为整流器、逆交器、监控单元和蓄电池组等。

在电力通信电源系统中,还包括通信直流供电系统。这一系统的主要构成部件为高频开关电源、直流配电设备、蓄电池组以及监控单元等。其中高频开关电源也就是整流配电设备,在通信直流电源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整流器电气指标的正常与否决定了通信直流电源供电质量的高低,其主要是利用AC-DC变换和利用并联均流的方式对通信设备进行供电处理。

整流模块容量一般为每块20A/-48V~50A/-48V。同时为了提高整流器工作的可靠性,在设计时应考虑多余备用容量,模块配置采用N+1冗余。根据相关规定表明,整流模块数量应不少于3只。主用整流模块总容量应大于负载电流和电池的10小时率充电电流之和。在交流电正常的情况下,整流器向负载供电的同时对蓄电池浮充。若发生交流中断,则由电池向负载供电,电池电压下降到设置的最低保护工作电压时,电池被保护断开;当交流恢复后,应实行带负载恒压限流对蓄电池组充电。

而直流分配部分将整流器输出的直流电压进行分配,分配给通信设备和其它直流用户供电。直流分配部分决定了设备的最终分配容量,因此要求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直流分路输出的用户数和容量,满足日后通信设备接入的需要。

蓄电池组是通信直流电源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蓄电池组一旦发生故障,在市电输入停电时,将造成所有使用该蓄电池组作后备电源的通信设备全部停止工作,造成通信中断。现在使用的蓄电池组都是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简称VRLA),它完全取代了过去使用的普通开口铅酸蓄电池,采用密封结构,基本无酸气泄漏,可与设备同室安装,无需加电解液维护;可采用立式、卧式、单层、多层等各种组合安装方式,安装灵活;适用浮充工作制,使得供电系统电压更稳定;寿命、容量等受温度影响较大。蓄电池组的容量决定了市电停电后通信设备的运行时间,一般可根据负载大小和放电时间来选择蓄电池组的容量,计算方法为:负载容量(A)×放电时间(h)÷放电时间小时率放电容量系数。

通信直流供电系统应具备本地和远程监控功能,并将本地监控信息及时远传至值班人员。本地监控单元一般位于整流设备屏,一般有监测、控制和告警三个功能。监控交流输入电压、电流,整流器模块并联输出电压值和每个整流器模块的输出电流,负载电流,蓄电池组充放电电流和电压;控制电源系统的开关机,各整流器模块的开关机,直流输出电压、输出电流极限值的设定,蓄电池组浮充、均衡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的极限值设定,电池温度系数的补偿和蓄电池组欠压保护设定等;当电源运行过程中某些参数达到或者超过告警的设定值,监控模式将发出声光告警,并显示故障部位和原因。

2.变电站通信机房电源系统的设计原则及配置标准

在电力通信网建设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经验累积,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统一的设计方案。一般采用双套通信电源配置,及一台交流配电设备,两台整流配电设备,两组蓄电池及一台(或两台)直流配电设备。其中交流配电设备于变电站低压配电室取电,分别取自不同母线出来的两路380V电源,经整流设备逆变后成-48V直流电源,通过直流配电设备分两路输送到各通信设备。

3.变电站通信机房电源系统实际整改案例分析

一个220Kv变电站老通信机房,以前配置了两套电源设备,设备负载是45A,两组蓄电池都是300AH,两台整流设备都装配了两个25A模块。经运维中心人员检查后发现电源电池组单独供电时间不满足《南方电网通信电源技术规范》规定的12小时(每组电池平均负载22.5A,放电容量按80%计算,300AH*80%÷22.5A=10.6H<12H),故申报技改项目申请整改。由于与此同时增加了一台调度数据网设备,负载也大约增加了10A。后来经过计算,增加设备后设备负载55A,蓄电池组容量大约12H*25A÷80%=375AH,所以选择更换了两组500AH的蓄电池组,既满足《南方电网通信电源技术规范》规定的电源电池组单独供电时间12小时,又有了一定的容量冗余。同时,当500AH的蓄电池组充放电时,按充电率0.1C计算,充电电流可达到50A,50A+22.5A=72.5A。所以将两台整流设备的整流模块都增加至四块,新电源开关容量达到100A。

4.结语

总而言之,在电力通信系统不断发展的今天,要想使得电力通信电源能够正常运行,就要精心对其进行日常的维护,只要每一位电力通信工作人员能够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在不断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提高电力通信直流电源的运行水平,就可以使得电力通信电源系统得到有效的维护,对电力通信事业的发展将会起到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

【参考文献】

[1]李安伏,赵艳春.整流模块在通信电源系统中的技术应用与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06(01).

[2]常玉凤.电力系统通信电源的维护与管理[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3]张国光.通信电源系统的选择与维护[J].电气时代,2004(09).

[4]李虎.通信电源系统的安全管理[J].通信管理与技术,2006(04).

作者:王立新

上一篇:创业教育研究论文下一篇:境外发展保险论文